『壹』 關於 等風來 的電影介紹
《等風來》(原名《游記,或是指南》),是《失戀33天》作者、金馬獎最佳編劇鮑鯨鯨獲獎後的全新小說。2013年11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獨家電子版權同期授予騰訊文學。
《等風來》記錄的是由美食專欄作家程羽蒙、想要「尋找人生意義」的富二代王燦、剛遭失戀的大學畢業生李熱血等一行人組成的旅行團在異域尼泊爾尋找幸福的故事。這本被鮑鯨鯨自認為「最觸動心靈」的新作,擊中卑微小白領的夢想,讓在拼搏中迷失自己的人們「給心靈吸吸氧,給精神鬆鬆綁」。
目前,該小說已被導演滕華濤改編成同名電影,這也是滕華濤導演和鮑鯨鯨繼《失戀33天》後再度聯手打造的一部大銀幕作品。電影已於2013年12月31日上映,由井柏然、倪妮主演,全片4/5以上的戲份在尼泊爾拍攝。
『貳』 等風來的結局是什麼
我看完電影也有疑惑,不過也許這樣不俗套的結局才是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把,這里節選一些影評,希望對你有幫助。
『叄』 東川省海平市拍攝地
《巡迴檢察組》的東川省海平市拍攝地是山東省青島市。
《巡迴檢察組》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金盾影視中心和湖南廣播電視台出品,李學政任總製片人,李路任總監制並執導,余飛編劇,於和偉、韓雪、馬元、馮雷、韓童生、宋春麗、成泰燊、王海燕等領銜主演的檢察法治劇。
該劇以東川省巡迴檢察組組長馮森和駐監檢察室主任羅欣然的調查行動為敘事主線,講述了新時代檢察官維護人民的正義和法律權威的故事。
2020年1月8日,獲得2019今日頭條年度盛典年度最受期待電視劇。該劇於2020年12月13日在湖南衛視首播,並在優酷同步播出。
(3)等風來電影中的城市是哪個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東川省的省會海平市正舉行東川省政法系統「十大法治人物」表彰大會,大會結束後,獲獎者紛紛走出來,眾多記者對這些實至名歸的獲獎者進行拍照和采訪。
有一名發髻斑白的老婦拿著一面錦旗上來送給檢察院檢察二部主任何樹國,政法委張友成書記在電視檯面前說了一番嘉獎的話,何樹國滿心歡喜准備接受人民群眾送給他的錦旗,但當他看到錦旗背後的老太太時,臉色一僵。
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袁宏偉剛覺得疑惑,就發現這個老太太十分熟悉,她是本地「九三零殺人案」死刑犯的母親。老太太換了一面錦旗,赫然是狗吃良心、貪贓枉法的大字,眾人均是一愣。老太太情緒激動地揪著何樹國的脖子撕心裂肺地喊叫,何樹國沒敢反抗,公安同志拉開了老太太。
『肆』 電影《等風來》中的旅遊項目都有哪些
一部《等風來》熱映後,尼泊爾美景意外俘獲大批粉絲,網友直呼尼泊爾旅遊要火,景色美翻了,尤其是動物與人類和諧共處的畫面「太美好」。
『伍』 哪部電影中的景色,讓你產生了「說走就走」去旅遊的沖動
我們每個人在內心深處其實都是渴望且嚮往著遠方的風景的,面對未知的景色,總會充滿了無限期待和憧憬。一個很鮮明的例子就是,當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明明原本是奔著劇情或演員而去,卻有時候總會不自覺被其中的風景所吸引,從而誘發一種“拋下一切,說走就走”的旅行沖動。而音樂電影《愛樂之城》中的景色便隨著電影票房的大賣而被人們所贊賞。拍攝這部電影的取景地——位於美國的洛杉磯也因此迎來了許多影迷的觀光打卡。以下是對這部電影中幾個代表性取景地的具體介紹。
01、高速公路還記得電影開場時那條堵車的高速公路嗎?正是在這里,男女主相遇了。作為一部音樂電影,音樂與舞蹈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了。被堵車的人們在這條筆直寬闊的高速公路上即興跳起廣場舞的橋段也為觀眾所津津樂道。這條路其實是洛杉磯一條非常重要的交通幹道高速公路110-105,在馬路上可以欣賞到遠方城市的天際線。
你是否也曾被某部影視作品中的風景所打動呢?歡迎在評論區友好交流。
『陸』 電影《等風來》: 沒風的時候別著急,你只需要靜靜地,等風來
「羽蒙是山海經里的一種怪物,它長著人的模樣,但是卻有一堆很短的翅膀,它想飛,可是它飛不遠,羽蒙住在羽民國里,那裡靠著山,它每天都要到山邊,想試著用自己的翅膀飛遠一點,再飛遠一點,可是它每一次都摔下來,每一次都慘敗。」
前段時間,網路上出現了一句特別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一句話,叫做:我們終於變成了曾經自己最看不起的那種人。也許這是現今社會很普遍的一個現象吧,屈於生活的壓力、城市的快節奏、高物價,越來越多的人忘記了自己曾經上路的初心,不斷地改變自己去迎合這個社會,但誰希望這樣呢?不還是被迫的是無奈的?因為要生存吶,不適應不遵守這個社會的游戲規則,怎麼生存下去?電影《等風來》的女主角程羽蒙也是這萬千與她惺惺相惜的同胞們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在上海這個繁花的大都市裡打拚著奮斗著想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想要觸碰她那些從小到大不斷縮小不斷縮小直至沒有夢想的願望,即使外表光鮮亮麗,在人前顯擺得自己有多高學歷、多懂藝術審美、有多好的工作與生活,但在人後,只有她自己清楚,是自己愣是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內外不一致人前人後不一樣的假人,人前威風,人後凄涼,只有她自己心裡清楚,她在公司的地位如何,她的生活狀態如何,她內心真正是怎麼想的,她是怎麼熬過來的,她真正是怎麼樣的人。像她這樣活得不明白不通透的人在大城市很多,多她一個不多少她一個不少,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會認為這是一部愛情片,男女主角在尼泊爾旅行的過程中越發了解彼此,從互懟走向一起,可是我卻從另外一個視角看到並獲得了不一樣的啟發。
電影看似愛情片,實則是女主角探索人生意義、自我救贖的一部好片子,為什麼這么說呢?
女主角滿心歡喜策劃了三個月的義大利公派旅遊被雜志社臨時換成了去尼泊爾,一個發展落後的東南亞國家,但她卻不得不即時調整心態出發了。這趟旅行女主角是有任務在身的,要交出一篇以「在世界中心呼喊:我很幸福」為主題的稿件,在女主角給雜志社主編交了稿子後,主編在電話里給了她一頓教訓,主編告訴她尼泊爾不用去她也知道,條件特差,生活特苦,但奇了怪了,他們怎麼就那麼幸福?眼神都特清澈,笑容特燦爛,頓時襯得女主角心存邪念了,開始覺得自己做的這一切都沒意義,要追求精神層面的存在感了?出一次國,去一次越南、寮國、柬埔寨回來就不好好說人話,成天抱怨國內空氣差物價高、人心復雜、眼神骯臟,出國前偷雞摸狗的事兒沒少干,回來假裝的開始抱怨這個,看不上那個,這樣的人她看多了,真不多女主角這一個。別以為去趟尼泊爾就能琢磨出什麼來,出世入世這事兒沒那麼簡單,出去演演遊客、村裡體驗一下生活拜個佛留個影兒就頓悟了?那她要扎在靜安寺磕半年頭是不還能成活佛呀?要瞧不上現在的生活就趁早別回來,要還想回來接著過,就索性別給自己下這種套兒,還沒高調的資格呢就嚷嚷著要低調,還沒活明白呢就要去偽存真,這是一種最損己不利人的行為,自己特別地假,別人看著也非常累。女主角現在可能是掙二千塊錢一個月,可是她必須得寫出掙兩萬塊錢的生活,要讓讀者們嫉妒她吃的好用的好,羨慕她的生活,這樣他們才能有奮斗的動力,這也是他們雜志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你們所選擇的新聞與傳播專業,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專業。因為以後,你將會成為這個世界的掃雪工,假象、虛偽、流言有的時候像一場大學把這個世界蓋住了,大家出來賞雪會說:這個世界真美啊。但是,被雪蓋住的那個世界才是真實的。所以,我們需要掃雪工,把那些誘惑人的假象清掃掉。就算你們在掃雪的時候有人會罵你們,但是只有你們自己心裡清楚,你們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
在主編的教訓與恍惚中,女主角想起了上大學的第一天,老師對全班同學說的一番話,她不禁陷入了沉思。主編在對女主角說這些話時,她剛從社交晚會應酬完出來,拿起熱騰騰的小串串站在街邊就吃。是呀,主編何嘗不是過來人,她也有過掙二千塊錢一個月的日子,那時候,她想必也是被逼著寫出過兩萬塊錢一個月的生活,至於怎麼寫出來的,她也是拼盡全力才死磨出來的吧,曾經如此艱難地過來,才會對後輩如此感同身受,可是她無法做到慈母般的教導,因為這個社會的游戲規則是殘酷的競爭是激烈的,每個人都為了自己與他人拚死拼活,只有深諳社會的游戲規則並堅強努力地武裝自己才是強者的做法,所以也難怪她會給女主角放狠話,她發工資給女主角不是讓女主角做自己的,她是誰她怎麼想的那根本不重要,在主編那裡,在強大的社會游戲規則面前,只有用稿件用結果說話,什麼意義什麼情懷什麼人生哲學都是屁。
我也不禁思索起來,如果是作為一名以寫稿為生的人,是寫真實的還是被雪蓋住的世界呢?作為這個社會中的一員,是配合這個社會的游戲規則玩還是堅持做掃雪人堅持做自己不違背內心的真實想法呢?
女主角在去到尼泊爾後,依然帶著厚厚的一個偽裝的外殼面對著同行的所有人,心裡也一直存有對於無法去義大利被迫來到尼泊爾的憤憤不平之情,這一切都被同團的富二代男主角王燦默默地看在眼裡。就像女主角在片中和男主角發生爭執時說的心裡話,她把原本爸媽給她取的名字程天爽改成了程羽蒙,是因為她知道自己叫不了天爽,她無法讓自己做到像這個名字表達的這么簡單的含義,她內疚於無法實現爸媽期望她快樂的這個小小願望,她知道自己名字的矯情和做作,知道自己人前人後的差異與偽裝,知道自己既鄙視富二代敗家子,覺得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都捐給他們揮霍去了,卻又費盡心思偽裝自己想讓自己顯得像她年輕時候特看不起的那種人,她其實一直都知道自己是怎麼樣子的,這個樣子就是她。
看到這里,我特別能感覺到女主角沒說出來的潛台詞:我知道自己像你說的這么虛偽這么假這么分裂,活得這么憋屈讓自己和別人看的都累,可是我沒辦法呀,我這些平民老百姓一年的消費就只能是你們這些富二代一天的揮霍,我當然恨你們呀,命運早就已經設定了我是這個樣子,它就給了我這么多,我無論怎麼奮斗怎麼努力也無法獲得再多,我真的好累,所以我也在不斷地尋找,我也在努力地想要掙脫命運的牢籠呀,還有別的路嗎?還有我可以走的路嗎?
這彷彿也是無數人內心的掙扎,內在的心聲......
你說女主角可憐嗎?很多人一定會說,可憐。你說女主角可恨嗎?我想說,可恨,可恨不是說她人格上以及各種矯揉造作虛假偽裝的可恨,而是對命運對生活的看不清楚看不明白看不透,誰會不承認這樣的人生活得太過糊塗了?不可置否,當眼前被迷霧遮擋,人生就必然是過得不清不楚、是被迷糊地推著往前走的,這樣的經歷每個人都會經歷,無一例外,沒有這樣稀里糊塗過的日子,又何來後面清晰明白、柳暗花明的自在人生,女主角不過是處在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罷了,從迷霧到迷霧散開,從看清自己到看清人生的重要階段,她並沒有錯,只是對於自己上路的初心與後來社會游戲規則的加諸身上二者感覺迷糊不知道怎麼辦罷了,作為記者作為作家,她謹記當初大學里老師的教導——當個掃雪人,讓大家看到被大學覆蓋的真實世界並以此為宗旨,這樣的她、這樣的發心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尊敬的,但一旦面對著外界社會設立的種種規則、要求,為了生存,她是否要改變自己的初心來滿足迎合它們的需求呢?這是內在掙扎的起源,這是導致她內外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恰恰地,她想要二者兼得,卻又在沒有看清人生悟透人生的前提下,作為記者她若要遵循內心去做掃雪人,她是不合格不純粹的,作為現實的社會職業白領,她也是不稱職不合格的。於是她終日在二者之間徘徊、游盪,就像一隻飛在天空永遠無法落地的小鳥,又像那隻身上只有短小的翅膀的羽蒙永遠飛不遠,每一次都摔下來,每一次都慘敗。
因此,這並不是一個關於天平的兩側,該站哪邊的問題,而是包括女主角與我們自身在內看清自己是誰看清人生並且明白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去往哪裡的問題。
影片里有個特讓我感動及觸及我內在的情節:
離開尼泊爾前,男主角為了讓女主角鼓起對生命的勇氣,把她帶到了玩滑翔傘的山頂,准備陪伴女主角一起完成這次空中翱翔。縱然女主角畏高也抵不過心裡對在天空中翱翔的渴望,他們穿戴好裝備互相背對著,這時女主角深吸了一口氣,說:
「好,我准備好了,什麼時候沖?你別耽誤時間了,飛吧。」
「無論你有多著急或者多害怕,我們現在都不能往前沖,沖出去也沒有用,飛不起來的,現在你只需要靜靜的,等風來。」
......
她靜靜地站著,面朝大山,此時她的腦海里過了生活里的無數場景,包括自己對於爸媽的不舍與關心、日復一日地機械性工作、自己深夜裡的迷茫與不安、到了尼泊爾面對主編催稿卻面臨一系列阻礙、到最後也無法交稿、被同事的稿子頂替到面臨被解僱的結果,當在生命里的各個情景各種面向都崩塌的時候,她不得不被動地接受當下糟糕的現狀,與一群不那麼有內涵的團友繼續進行著這看似糟糕的旅行。正是這樣一個從現實的抨擊到被動回到內在去思索自己的人生的這么一個反轉的過程,女主角完成了現階段對自己生命的思索,完成了內在對自己生命的救贖。
風來的時候,她縱身一躍,展翅翱翔......
隨著電影的結束,我跟隨女主角思考探索的旅程並沒有結束,我回到了當下,回到了我文章一開頭問自己的問題:作為一名以寫稿為生的人,是寫真實的還是被雪蓋住的世界呢?作為這個社會中的一員,是配合這個社會的游戲規則玩還是堅持做掃雪人堅持做自己不違背內心的真實想法呢?其實前文早已給出了答案:這並不是一個關於天平的兩側,該站哪邊,該選擇A還是B的問題,而是我們自身在內看清自己是誰看清人生並且明白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去往哪裡的問題。
曾經的我,甚至可以說,直到前兩天的我,和片中女主角的遭遇是類似的,無法看清自己、看清人生,有時飛的時候無法停下來落到地面,有時又飛不遠總是摔倒慘敗,我也對現狀對未來迷茫、不安、恐懼、焦慮,我既希望能安住於每一個當下,只出於靈感去做自己有感覺、享受的、快樂的事情,在無為中提升自己,靜待屬於自己最好時機的出現,即使這種方式的生活是沒有收入的,或者收入的管道沒那麼快呈現。同時我又會時不時地想著去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個月都會有固定的收入,減少自己的焦慮、擔心與恐懼,可是每次上網找工作、去面試,我會發現這些所謂的世俗工作有著各種條條框框、規則、制度、要求,我的內在在走進那些面試的地方就立刻感覺不舒服、起抗議了,於是就會又一次放棄了找工作的想法。然而回到生活中,我又無法安住於每一個當下,時不時就焦慮、擔心與恐懼未來,頭腦總在過去與未來中穿梭,在找或不找工作中打架,時間長了,我變得越來越情緒化,即使會經常打坐靜心,上身心靈課程回到自己的內在去觀自己,外在的不安等情緒會慢慢地減少,也越來越容易讓自己處於當下,可是我的內在知道,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沒有悟出來沒有過,這是根本,也是終結我這種糾結迷茫狀態的鑰匙。是的,覺知覺察,經過了這一段時間每天在小事當中去看自己,終於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我迎來了人生的重大突破,我現在很清晰明了的是,我可以心甘情願地跟著大眾社會的標准去認真工作做事,不埋怨,前提是,我看清楚了這一切,我知道自己是誰,在做什麼,要往哪裡去;我也可以就鐵了心地做掃雪的那個人,做自己,而不是跟著大眾一起喊:哇,雪真美呀。無論我現階段要去選擇當哪種人都是允許的,都是可以的,沒有對錯,只要自己的心是定的,安住於自己所做的決定就足夠了。
最怕的是,既想要世俗的成就又不想遵守游戲規則不付出不去認真做事,整天在自我批判、抱怨、弄得自己苦兮兮的,這樣的人是活得最擰巴的,時間都花在內耗上去了。我曾經聽過一句話:生命是道場,生活是課堂,我非常認同,不是說只有呆在深山老林里、黑洞里自己觀自己才叫修行,在紅塵當中去好好做事也是修煉自己心性的很好途徑,認真生活的人都不修行,真正活明白的,都到生活里去認真做事去了,他們也許看起來很低調很普通很不起眼甚至默默無聞,但他們是秉著自己的一顆真心在這人世間做事的,不抱怨不廢話,就那樣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干著,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同時,除了修通自己,也會喚起他人心中的良善與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憤世惡俗的人不同,這樣的人是活通透的,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真正的英雄主義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相信這些在生活中默默認真付出做事的人,就是這樣的。這是一種人生的境界,是需要足夠的經驗沉澱感悟才能到達的自在境界,地藏王菩薩也說過,我不如地獄誰入地獄,雖然對大部分人來說沒有那麼悲壯,現實生活也不需要我們真的去現身捐軀,但意義是相同的,都是在做事中渡自己,去體驗眾生的苦,才會升起慈悲心,去協助更多的人醒來。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既然還無法做到像菩薩、佛陀那麼偉大,是不是可以先回到自己身上,先把人做好,做好人的事情呢?
既然不想太委屈自己,違背自己的心,我可以選擇一份我相對喜歡、能夠接受的工作,在做事中打磨自己的心性,業余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享受的事情。許多人包括我也很執著於天賦才華這個事情,會很想找出自己到底擅長做的是什麼,可是欲速則不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時間點,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出於著急、控制去做的事情都是頭腦的,只會是徒勞無功,浪費時間浪費精力。現在的我相信當我把自己的心照顧好,安住自己的心,帶著這樣一顆純粹、專注的心去做事的時候,我的心會越來越敞亮,我的身心會越來越通透,此時天賦才華會自動呈現,等到因緣具足之時,就是可以從世俗工作中出來、完全做自己綻放自己通過自己的天賦才華去協助更多人醒來的時候。若真的選擇了,就請把心住下來。既然說好要遵守社會的游戲規則去玩,就努力去做好讓自己問心無愧呀。集體意識不是認工作求生存嗎,不是認功成名就嗎,不是認錢嗎?那就在做事中讓自己值得配的這個錢呀,讓他人對你心服口服呀,而不是嘴裡說著金錢待我如浮雲,背地裡卻連下一頓在哪都不知道。有理想有追求有夢想很好啊,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很好呀,可是別走偏了,天空與大地,飛翔與落地,總要有個銜介面吧,既要往上生長,也別忘了忘大地里紮根呀。不是說只做自己不做事不實際太冒險了嗎?那就先紮根,在工作中好好工作好好做事,工作之餘向上生長做自己熱愛的喜悅的事情,等某一天時機成熟我再全然地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這樣是不是也不失為一個曲線救國的方法?當然有的人如果對於自己完全不去做世俗的工作,只是活在當下,有感覺的時候做自己喜愛的事情,這種情況在他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他有這個條件,他沒那麼多壓力,反而可以很安心很享受,沒問題呀,也許這就是他的人生所要走的道路,也許他會更快地創造出他想要的機緣與理想的生活,誰知道呢?
看到了嗎?所有人的時間點與選擇都不一樣,但這不在於如何選擇,而在於你的心能夠安於哪一種狀態下,你清晰自己是誰,你清晰自己的心想帶你去往哪裡,這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機緣沒到的時候,只需要,靜靜地,等風來。
『柒』 此《等風來》非彼等風來
不管你有多著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們現在都不能往前沖,沖出去也沒有用,飛不起來的。現在的我們只需要靜靜地,等風來。——《等風來》
先是看了鮑鯨鯨的《等風來》的小說,覺得某些片段很精彩,才義無反顧地奔著電影去的。可是不得不說,看電影了之後,有點小失望。我盡量不先入為主客觀地評價觀影感受。
1)不知道是拍攝倉促、還是剪輯不好的緣故,電影給人一種很倉促散亂的感覺。整場下來就像是坐高鐵一樣,速度是夠快了,可是看得人完全不知所雲。連我這種先看了小說的人,都會覺得劇情跳躍。沒看過的就更是雲里霧里了。比如大家會困惑:王燦的婚禮究竟是怎麼搞黃的?(其實是王燦的前女友們得知他結婚,結果組團穿了黑寡婦裝去參加婚禮,新娘子硬生生地被氣跑了)李熱血的分手事件,怎麼感覺有頭無尾?(怎麼就約會,男友遲到,她跑去獻個血就分手了?然後呢然後呢?如果沒有然後,幹嘛要安排這個角色,給那麼多鏡頭?)還有作為影片核心概念的「風」,體現的也不明顯。只是在最後滑翔的時候,拍了點尼泊爾的自然風光然後就沒了。
2)電影較之小說,做了很大的改動。比如影片開場程天爽在高級餐廳跟一幫整天閑的蛋疼的「白富美」裝逼吃飯的那一段,大家一定很奇怪為什麼放這么一段。為了凸顯女主的什麼?裝逼?英文發音還不錯?讓人蛋疼的挑剔?其實不是這樣的。在小說里是程天爽跟老同學聚會,為了不在同學面前掉面兒,才挑了高檔的餐廳才租了車,那一番對主廚的無理取鬧雞蛋裡面挑骨頭不過是為了讓主廚打折省點銀子。因為「我們都是這個世界的窮鄰居」,因為「我們都需要偶爾靠別人高看刷一下存在感」。別跟我說你沒有,虛榮誰都有過。對於我們這些背井離鄉在外面打拚的人,誰不想衣錦還鄉榮歸故里,同學聚會的時候誰不會特地收拾一番,只為了告訴大家自己過得也還不錯。
還有李熱血的分手,問題不是男友遲到也不是她跑去獻血。她代表的其實是一類人,單細胞熱心腸的小女生,公司里隨叫隨到的「便利貼」,生活中樂於助人的「老好人」,連談個戀愛都經常做些把自己感動了卻驚呆男友的事情,比如「我等了你一袋血的時間」。 她只是還太單純不懂世故,不懂成人世界的語言和行為方式。而總有一天,她的天真,她的稜角會被現實磨平。 李熱血其實可以是一個性格飽滿有象徵意義的角色,但電影裡面絲毫未體現出來,徹頭徹尾變成了一個打醬油的人物。
最狗血的改動,其實是結尾滑翔那一段兒,原本那一番關於「風」的經典哲理是教練對著等待滑翔時焦躁不安的程天爽說的,可電影里估計是為了拔高王燦這個角色的高度,硬是把這一段話安在了王燦的嘴上。可是你能想像一個滿嘴跑火車各種不著調,把「別瞎折騰,沒什麼用」這么樸素直白的話當做人生格言的單細胞富二代嘴裡吐出這么有哲理的話嗎? 這智商的前後對比都不只是逆襲,簡直都逆天了。 「不管你有多著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們現在都不能往前沖,沖出去也沒有用,飛不起來的。現在的我們只需要靜靜地,等風來。」還有很奇怪的一點,小說里人物背景是北京是帝都,但是電影里改成上海改成魔都了。不明白為什麼要做這種改動,難道是導演覺得改成魔都的話跟治癒清新更搭邊兒么,還是覺得魔都人民更有文藝細胞還是電影消費力更強,這樣的背景安排會吸引更多的人去影院看?
3)雖然電影遠沒有小說精彩,但是亮點倒也不是沒有。井柏然還是有點喜劇天賦的。比如王燦激怒程天爽的那一段,「你爸媽也真夠逗兒的,爽還不行,還成天爽。「;比如王燦唱歌的那幾段,電影院里有一大半人都笑抽了。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滾床單!高高的山上有一個姑娘,哎喲我靠哎喲我靠真漂亮!」「你可知你媽,愛吃烤地瓜」。
4)至於電影名字裡面等的那個」風「,其實是一種象徵意義。往大了說,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人都各有各的無奈,即使是外表在光鮮亮麗的人也不例外。就程天爽的主編而言,外人看來是時尚雜志主編,平時社裡面居高臨下呼風喚雨,經常出入各種高檔場所。可她的無奈你看到了么?搞時尚的人你自己首先得時尚,穿著要有品味,身材要一直保持,你沒見著她午餐就吃幾片餅干一點蔬菜,你沒見她出席高檔晚宴時逢人也得點頭哈腰地拉關系,宴會上的東西也不知是不合胃口還是怕當著人面吃東西很不雅觀,甚至穿著禮服在馬路邊吃羊肉串兒,吃完了還得」毀屍滅跡「清除氣味後回歸那個上流社會的游戲。
而程天爽則代表了絕大多數背井離鄉到」北上廣「這類大城市打拚的人。他們最初也是意氣風發地來到這里,想著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出一片天地,等待事業有成時衣錦還鄉或者是把爸媽接到帝都、魔都,安享晚年。可是他們沒錢、沒背景,在陌生的城市可謂是孑然一身,個性和稜角,志氣和夢想,漸漸地被殘酷的現實磨平磨破。甚至變成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人那一類人——世故、虛榮、裝逼。但即使是這樣,他們仍固守著自己的位置,因為他們不甘心。就像電影裡面程天爽說的那樣:我不回去,回去就輸了。電影里最深入我心的大概也就是這句話了。我也不回去,因為我也不想輸。我也想向爸媽證明我可以的,我可以做到。我相信,總有一天未來會有出口,總有一天夢想會開花,雖然目前也不過是廣告公司的一枚無名策劃。 《紅樓夢》里有雲:「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等風來》裡面的是「風」其實是一種「助力」,跟老外說的timing (時機)有點類似。諸葛亮巧借東風火燒連環船,靠的是風,更是有風的那個時機。 就好像電影里程天爽和王燦滑翔,等的是有風的那個時間段。我們也在靜靜地等待屬於我們的」風「,那個讓我們拔地而起屌絲逆襲揚名立萬功成名就的timing。
最後,不得不說,小說讀起來更有感。人物性格更飽滿,故事情節更精彩。建議大家去讀讀小說。再奉上一些小說里經典的段子,供參考:
「毅力」這個詞,只有從成功人士嘴裡說出來才有意義,像我這種只是跟馬桶過不去的人,只會凸顯我的沒底線而已。
我需要在我現在完全被別人無視的人生里,靠他們來刷一下我的存在感。
我是這個世界的窮鄰居,我是提供給別人幸福感的那個傢伙。
有的人可以用慈善去證明自己靈魂的偉大,有的人可以靠抄經書來證明自己精神的超然,但我,只想用別人羨慕的眼光,來證明自己活得不錯,我在這個城市裡,有屬於我自己的位置。因為大多數時候,我都只是別人眼裡的那個窮鄰居而已。
Lily姐說的沒錯,我們這些拿命換錢的人,低頭往上爬就是了,沒有資格抬頭看。
是有這樣的一種女人,結婚對她們來說,意味著得道升天,鳳凰涅槃,從此和這個吃人的社會劃清了界線,全天下的未婚女性,在她們眼裡都全身寫滿了凄慘。
說句喪氣的話,青春啊,有的時候真像個冷笑話,要時隔多年才知道,當時的笑點在哪兒。
人會覺得自己蠢,是因為愚痴暫時令你的心靈蒙上了一層灰塵,沒關系,總有被風吹開的一天。
世界上是有李熱血這樣的單細胞生物的,覺得是好事兒,就去做了,做完以後,別人怎麼去想,怎麼去接受,不在她的思考范圍之內。
那一天,總會到來的,誰都躲不開。一個人的感情額度是有限的,在我們還年輕的時候,不管不顧地沖動消費完,剩下的日子只能精打細算。
我們都是普通人家的小伙,怎麼為人處世,怎麼趨利避害,這些能力,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如果我一直拒絕面對它,總有一天,我會變成一個和別人格格不入、每天裝傻、自己騙自己的人。
永遠不要在上山的路上,笑話那些下山的人,累得像條死狗一樣。
羽蒙,就是能飛,飛不遠的意思;就是要摔得渾身是傷,卻沒理由抱怨的意思;就是心裡揣著一個大夢想,但卻不好意思告訴別人,甚至自己都不好意思想起。
如果想飛起來的話,只有勇氣往前沖,是不夠的。我們得停下來,什麼都不要想,讓自己清空,只是等風來。
只是等風來。
『捌』 我在成都等風來的牌子是在哪拍的
成都市龍泉驛區。《等風來》由滕華濤執導,鮑鯨鯨編劇,倪妮、井柏然領銜主演的治癒系電影。牌子在成都市龍泉驛區的等風來去景點進行拍攝的,成都,四川省轄地級市,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為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超大城市。
『玖』 等風來等風來在尼泊爾什麼地方拍攝的
等風來在尼泊爾以下地方拍攝:
【博卡拉】
博卡拉是尼泊爾最負盛名的旅行地,藏身於尼泊爾中部喜馬拉雅山南坡山麓博卡拉河谷,博卡拉四面環山,以自然景觀為主,在這里你可以選擇在佩瓦湖邊上的小餐館和酒吧里聽聽歐美音樂,也可以與人結伴一起徒步去桑冉庫特看日出,奇特的景色令人流連忘返。
(9)等風來電影中的城市是哪個擴展閱讀:
美食專欄作家程羽蒙(倪妮飾)、富二代王燦(井柏然飾)、大學畢業生李熱血(劉雅瑟飾)、永遠家長里短話題不斷的大姐團、以拍照為唯一目的的攝影團,由這樣一群人組成的旅行團奔赴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尼泊爾,開始了「幸福之旅」。但團里的遊客,卻都有各自的人生問題。
旅行團從一開始就麻煩事兒不斷,但在經歷了建團不久卻就地解散、酒店停電的夜半驚魂、獨住山頂小旅店、遭遇當地暴亂等等一系列事件的過程中,旅行團里的成員們互相照應互相了解,每個人都表現了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