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赤伶解說詞
最近喜歡上了一首古風歌曲《赤伶》,帶點戲腔的味道,很有一番韻味。
在網上看到,說這首歌還有著這樣一個故事:
「事發生於民國時,主角要從民國似的一個戲子說起,他叫:「裴晏之」。在這個山河破碎的時代,日本人以全縣百姓威脅其出場唱戲。
裴宴之沒有拒絕,挺身而出,好戲開場,愈發動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唱腔愈發悲痛,竟令台下的日本人怔住了,正在這時,一名叫李香君的人,大喝一聲「點火」,當日本人發覺時,火勢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台上的裴晏之正唱到: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老祖宗說過:戲一旦開始,即使台下沒有人,一定要唱完,凡人不聽,不代表鬼不聽。
我第一次接觸戲曲,是因為《霸王別姬》這部比我出生年紀還要大一歲的電影,讓我對戲曲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我映像里,比較深刻的一段對話是這樣的:
「你忘了咱們是怎麼唱紅的了?不就憑了師傅一句話?」
「什麼話?」
「從一而終!師哥,我要讓你跟我…不對,就讓我跟你好好唱一輩子戲,不行嗎?」
「這不,小半輩子都唱過來了嗎?」
「不行!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蝶衣,你這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呀。唱戲得瘋魔,不假,可要是活著也瘋魔,在這人世上,在這凡人堆里,咱們可怎麼活喲。」
「不瘋魔,不成活」,程蝶衣的一生,都猶如在戲中。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唱戲和做人都需明白的一個的道理: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只要有愛就有痛,有一天你會知道,人生沒有我並不會不同。忘了我就沒有痛,將往事留在風中。」
B. 赤伶出自哪部電影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
角色介紹
程蝶衣,演員張國榮。京劇名角,對京劇非常痴迷。自小被母親賣到京戲班學唱青衣,後與師兄段小樓因合演《霸王別姬》而成為名角。程蝶衣飾演虞姬時達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忘我程度。
再加上程蝶衣小時的奇特經歷,所以程蝶衣真正沉入自己的戲夢中。在文革時期,程蝶衣對畢生的藝術追求感到失落,在跟段小樓排戲時自刎於台上。
菊仙,演員鞏俐。花滿樓頭牌,為京都優伶名角段小樓所喜歡,後來與段小樓日久生情,二人最終走在一起並結為夫婦。新中國成立後爆發文化大革命,段小樓為求自保違心的說不喜歡菊仙,這讓菊仙徹底看清了段小樓的面目。在與程蝶衣告別後,她在屋內懸梁自盡。
C. 赤伶孫鵬凱短片一段英文是什麼電影
赤伶電影的名字叫《霸王別姬》
電影赤嶺名字叫霸王別姬,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有眾多實力派演員加盟領銜主演有張豐毅,鞏俐等。這不電影非常好看還在國際上得過獎,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喜歡追劇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電影霸王別姬。
D. 網易雲《赤伶》熱評
1.三百多年來,《桃花扇》曾被多個劇種上演。抗戰結束後,中央實驗話劇院幾度將《桃花扇》搬上舞台,在國內外演出。導演謝晉曾將《桃花扇》搬上銀幕。上海電視台也曾將《桃花扇》改編成電視連續劇《李香君》。
故事背景: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隨著日軍槍聲響起,全國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此時尚未受到戰火波及的安遠縣城內一片祥和,戲院的戲台上仍咿咿呀呀的唱著悲歡離合《桃花扇》,你方唱罷我登場,只是不知這戲里戲外唱的是誰的悲歡誰的離合。
在抗日戰爭時期,劇作家歐陽予倩先生曾改編過這部劇本,將結尾改成侯方域剃發留辮,改換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後,李香君憤而和其斷交,以諷喻當時的賣國漢奸汪精衛之流。1964年劇作家梅阡、孫敬把它改編成電影劇本,採用的是歐陽予倩劇本的結尾。
正文:①台上的戲還在唱著,正唱道: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樓塌了,戲卻未終。
位卑未敢忘憂國,都道戲子無情,怎知戲子也有心。
②隨著鼓聲急切,唱腔愈發悲憤,台下那些豺狼竟似也怔住了,就在此刻,台上「李香君」大喝一聲「點火!」
直到敵人發覺,火勢早已蔓延,想逃出去卻發現門早已被堵得嚴嚴實實,整座戲樓都在他們不知不覺間被潑灑了油。
③裴晏之,便是這戲院的「角兒」,方寸戲台上,只見他水袖柔婉、崑腔曼妙,在一眾叫好聲中,生生演活了那敢愛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
然家國破碎,山河飄零,孰能倖免。
④不久,戰火便綿延到此,日本人包圍住縣城,並來到戲院要求給他們單獨演一場,以慰問所有日本士兵,並指名裴晏之出場,若是膽敢拒絕,便燒了整個戲院乃至縣城,所有人亦難逃一死。
裴晏之笑了笑,沒有拒絕,轉身坐到妝台前,描起了眉目。
⑤是夜,小縣城內一片寂靜,映襯著戲院里燈火通明,日本人都坐在戲台下,喝著酒吃著肉,放肆談笑。
鑼鼓敲響,戲幕拉開,好戲開場。
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惡鬼當道。
2.小時候爺爺帶我去看戲,那時候不懂什麼黃臉白臉,只覺得恐怖,但又覺得有趣,後來下雨了,村子裡的人都回去了,有的躲在屋檐下繼續看,唱戲的兩個人一直在唱,我當時和爺爺一起,我問爺爺:「爺爺,下雨了他們怎麼還不回去啊?」
爺爺說:「老祖宗有規矩,唱戲的開了嗓子就必須唱完,不管有沒有人看。
3.「聽說長安城死了個戲子」 「戲子唱得一出頂好的霸王別姬啊」 「那她是怎麼死的」 「不過是信了個假霸王做了回真虞姬罷了」
4.梅蘭芳先生蓄須明志不給日本人唱戲 程硯秋先生稱病退出梨園 直到抗日戰爭勝利這些大師們才重登舞台 位卑未敢忘憂國 都到戲子無情 怎知戲子也有真心
5.聽到這首歌,看到作者的評論,心中久久不能平,突然想到了《桃花扇》中李香君念的一首詩:暮曉春來遲,先於百花知。歲歲種桃花,開在斷腸時。
6.如果沒有在中國,我將永遠不能體會一輪月滿弦寄託著怎樣的相思,一把桃花扇可以傾訴多麼深沉的家國情懷;我會完全聯想不了,江南二字除了一個籠統的地名,還在那朦朧煙雨中藏著多少萬世流芳的傳說;而對於天涯到底有多遠,江湖是怎樣的人生,滾滾紅塵淹沒過什麼,可能真的一生都無從知曉……
7.奶奶一個月前走了,走之前說她最喜歡霸王別姬了。當年爺爺是個戲子,第一次聽爺爺唱霸王別姬便一見鍾情。爺爺坐在床邊緊緊的握在奶奶的手,奶奶微笑著留下了最後一滴眼淚…………
奶奶一生不懂戲,只覺得爺爺唱的最好聽
8.「演戲的人是瘋子,看戲的人是傻子。」一時聽來竟不知是諷還是譽,是諷戲子沉迷,看客耽溺,還是譽曲中人痴情,曲外人悲憫。
明知一紙戲文當不得真,還是忍不住在一聲戲腔里,聽到了自己。
9.待上濃妝戲一場,
誰人台上誰人觀?
樂聲美妙忘自我,
花旦名角誰人憐?
台上悲歡獨自唱,
卻忘終有曲終時。
一曲終來一曲上,
唱來唱去同台戲。
悲可悲,笑可笑,
卸去濃妝真面目。
曲終人散台空空,
只留一人品惆悵。
情何以堪,人何以待?
恨只恨獨愛台上當花旦。
只留此生戲一場!--席慕蓉
E. 有什麼好聽的流行歌曲
好聽的流行歌曲有《如果愛下去》、《我們說好的》、《換季》、《我們》、《笑著流淚》等。
《我們說好的》是中國大陸華語流行歌手張靚穎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張靚穎2007年發行的專輯 《Update》中。
對於該曲的演繹,張靚穎唱得鬆弛且自然,對於輕柔小高音的處理也很到位。除了必要的真假音轉換,張靚穎幾乎放棄所有的技巧,是用情感來歌唱的一首歌。
F. 赤伶是哪個部電視劇的歌曲
不是電視劇裡面出的,只是寫的一首歌而已。
G. 萬疆三部曲是哪三首
是《雨花石》、《赤伶》、《萬疆》。
1、《雨花石》
歌曲《雨花石》由著名音樂人胡力為石頭和李雨兒量身改編的翻唱歌曲,後經李玉剛、石頭再次演繹。該曲改編自1978年電影《紅紅的雨花石》的主題曲《雨花石》。
《萬疆》是由李姝作詞,劉顏嘉作曲,李玉剛演唱的歌曲,發行於2021年5月4日。收錄於同名專輯《萬疆》中。
H. 赤伶原唱是誰
赤伶原唱是HITA。
HITA,12月26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女歌手,網路原創音樂團隊「墨明棋妙」成員,5sing中國原創音樂基地推薦音樂人 、騰訊音樂人、網易音樂人,被譽為「古風御姐」。
2007年開始翻唱,同年加入「墨明棋妙」原創音樂團隊。2013年演唱弘揚傳統文化的歌曲《禮儀之邦》。2014年以宋詞《水龍吟·壽李長孺》為詞,作曲並演唱歌曲《水龍吟》。2018年策劃並演唱歌曲《赤伶》。2019年9月演唱由王添賜擔任製作人的院線電影《雪人奇緣》的推廣曲《是我們的奇跡》。
補充
《赤伶》歌詞如下:
戲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歡唱離合,無關我
扇開合,鑼鼓響又默
戲中情戲外人,憑誰說
慣將喜怒哀樂都融入粉墨,陳詞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台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
台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
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
戲幕起,戲幕落
誰是客,啊……
濃情悔認真,回頭皆幻景,對面是何人……,戲一折
水袖起落,唱悲歡唱離合
無關我,扇開合
鑼鼓響又默,戲中情戲外人
憑誰說,慣將喜怒哀樂都藏入粉墨
陳詞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憂國
哪怕無人知我,台下人走過
不見舊顏色,台上人唱著
心碎離別歌,情字難落墨
她唱須以血來和,戲幕起
戲幕落,終是客
你方唱罷我登場,莫嘲風月戲
莫笑人荒唐,也曾問青黃也曾鏗鏘唱興亡
道無情,道有情
怎思量,道無情
道有情,費思量
I. 從《赤伶》戲腔攝魂,到《舍離斷》搭檔單依純,譚晶唱盡人間煙火
圖/文:達人鈞鈞
獨家原創!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公眾號或其他自媒體轉載!
抄襲者一概舉報!
4月2日《天賜的聲音》第二季迎來了決賽,喜歡音樂的我早早就坐在電視機等待這場音樂盛宴。在這個舞台有太多喜歡的歌手,比如張韶涵、尚雯婕、海泉等等,不過我更期待的是譚晶和單依純這對搭檔。一個是青歌賽冠軍,歌壇的大魔王;一個是《中國好聲音》的冠軍,張藝謀電影的歌曲主唱。這兩個位的合作會產生怎樣的化學效果呢?實在令人期待。
單依純是新生代歌手中少有的存在,從《好聲音》初舞台《永不失聯的愛》一曲火遍全網,到張藝謀電影《一秒鍾》翻唱那是膾炙人口的大熱歌曲《給電影人的情書》,單依純的聲音在當下年輕歌手中少有的干凈,而她對歌曲的領悟能力也是讓人驚訝,在她這個年齡能如此把歌唱得深入人心,這絕對是個本事。
譚晶不用多做介紹了吧,這位國內少有的能把民族、通俗、美聲三種唱法貫通,不管什麼歌曲都能信手拈來的大魔王堪稱歌壇唱功的天花板。不誇張地說,女歌手中除了李娜,能夠唱腔自帶交響樂般的存在只有譚晶了。《蒙面唱將》中一曲《梅香如故》已經讓人領略了她的超強唱功,與李克勤合作《你最珍貴》可謂天王天後的經典合唱,如果說上次是男女聲對唱的經典,所以這次更期待她和歌壇新生代女聲的合作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舍離斷》是何佳樂作詞作曲演唱的一首中國風歌曲,詞曲俱佳。當年獲得了年度最受歡迎詞曲創作人獎。何佳樂是位男士,他的原唱更多的是一份江湖俠士的灑脫。「都說恩怨兩難,斷!」頗有些「笑傲江湖」的灑脫,顧名思義「舍、離、斷」原作者對於 情感 的剖析自帶豪邁,之前也有歌手翻唱過,不過爭議頗大,稍微不注意就會破壞了原曲的意境和美感。女聲能否翻唱好這首歌,唱出西遊「悟空」的灑脫?
這首歌顯然譚晶老師有提攜後背的用意,開頭的兩句讓給單依純來唱。大家都知道歌曲中唱開場的人會非常討巧,當然單依純也很好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她中低音的聲線非常迷人,「都說恩怨兩難,斷……」單依純在她這個年紀對歌詞的領會能力還是讓人吃驚。開場穩了感覺這首歌就有了。
「不坐仙山不坐禪,笑我打水用竹籃」,譚晶簡直是神仙接棒,一句歌詞就聽出了「西遊」的禪意,把《舍離斷》的韻味又升了一個檔次,有種把酒當歌,翩翩欲醉的感覺。「只等花遍滿山,待眉頭舒展」一個「舒」字唱得簡直絕了,彷彿活脫脫一個「悟空」在音樂里起舞。真的是一字一句地來琢磨歌曲,一個「舒」字唱得編曲過無數音樂作品的胡彥斌不住地點頭。而一句「換得舍離斷」最後一個尾音「斷」字,譚晶老師巧妙地運用了高超的顫音,顫得恰到好處,彷彿「悟空」大笑人間,唱得極為高級。你很難想像就這么一句歌詞,被譚晶一字一句剖析得極為透徹,譚晶一開口就抓住了歌曲的魂。為何同樣的聲樂、歌曲,每每隻要被譚晶一唱就韻味不同?這就要說到歌手的內功了,譚晶從小就跟媽媽學民歌,本科學的是民族,碩士學的是通俗專業,然後還學過美聲,這深厚的內功可不是一日修煉而成。
《舍離斷》中有一個畫龍點睛的橋段,在所有的翻唱版本中,歌手們幾乎都避開了這一塊,那就是歌曲中間的崑曲。這一段太經典,沒有戲曲功底誰也不敢觸碰,而譚晶卻完美地完成了這段崑曲唱腔。「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每個字的咬字,唇齒間的韻味少一分不夠,多一分用力過猛,崑曲的美被譚晶老師唱得聽了想哭。我大中華的戲曲藝術果然比流行歌曲講究太多了。
《舍離斷》歌曲才剛剛出來,各大音樂網站評論已經爆掉,網友誇贊譚晶的崑曲自帶著恍如隔世與游園驚夢式的「經過痴癲貪」,有禪意、有古意,真正的歌唱家。我更驚奇的是譚晶唱歌好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她對國風和古風的研究也讓人如痴如醉。能把一首歌唱出禪意,簡直是最高的評價了,而更重要的是譚晶不僅沒有炫技,更沒有爭搶,她在《舍離斷》中對單依純的幫助顯而易見,覺得這小妹妹唱歌一點就通,唱功又進步了一大截,這就是所謂的相互成就吧。就像譚晶在節目中對單依純所說「你是我們的未來」,歌壇前輩對後輩的提攜讓人看到了歌壇的傳承,真是大小魔王的世紀合作。
這就是歌壇的大愛,我一直相信只有有大愛的人才能夠把歌唱好,所謂「大巧不工」,最高的境界就是對於歌曲隨心所欲地駕馭,輕盈的咬字,隨意的哼唱更加透露出她審美的高級。就如尚雯婕說的這首《舍離斷》自帶審美感,而這種自帶的審美感背後正是譚晶一直的追求。好的歌者只有對人生有了一定的感悟,心中有了大愛才能夠讓人愛她的聲音,她的歌曲。
就像有一個細節,胡彥斌和白舉綱合作的《自己》唱得讓譚晶潸然淚下,與其說被二人的歌聲打動,不如說是說被芸芸眾生的勞動的夢想所打動,每一個勞動者在舞台上質朴的語言相信也看哭了所有的觀眾。大魔王也變成了一個淚點低的「小哭包」,其實這也是譚晶最可愛的地方。我記得有句話這樣說過,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是「不忘初心,歸來人生仍是少年」,只有心存善念,愛世界、愛生活的人才會為凡塵中的一點小感動而落淚,這種「少年感」對藝術工作者太重要了,只有對生活充滿了少年般的愛和感動,你才會不斷地奉獻好的作品。
就像年初譚晶的一首新作《赤伶》突破了二次元唱紅了全網,甚至火到了國外,《赤伶》是譚晶一首全新的國風歌曲,詞曲被譽為年度最佳國風歌曲,本來是一首古風的歌曲沒想到卻受到了眾多00後10後年輕人的喜歡。譚晶在個人社交平台上發布自己翻唱的《赤伶》完整版MV,並第一次嘗試融合崑曲和京劇唱腔。為了詮釋好名段《牡丹亭》的唱段,還專門請教了崑曲老師。沒想到卻引發了全網對傳統文化,和國風音樂的支持。
譚晶的這首《赤伶》當時也是驚動了半個 娛樂 圈,孫楠、李雲迪、佟麗婭、呂良偉、王寶強、董璇、佟大為、黃奕、鄧家佳、婁藝瀟等人紛紛轉發。而這首歌不僅獲得了 娛樂 圈主流的認可,在二次元的世界裡也大獲全勝,發布不到48小時就在微博及B站播放量破億,彈幕刷到爆屏,年輕的孩子們一片誇贊。古風的詞曲和二次元的動畫完美地結合,非常符合年輕人的胃口,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打破了李玉剛的記錄,堪稱大魔王出圈的一首歌曲。大家可以感受下這被刷爆到讓人恐怖的彈幕!
從《赤伶》到《舍離斷》,從京劇到崑曲,我覺得譚晶的成功在於一直以來她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國家隊的唱功而曲高和寡、高高在上。她很聰明地跟上了時代,跟上了年輕人的審美。在國風盛行的當下,她更願意用自己的演唱技巧挖掘民族聲樂藝術的瑰寶,不拘泥於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劃分,把更多的民樂、戲曲的東西用通俗的方式呈現出來。俗話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年輕人的就是未來的,用高超的聲樂技巧來歌唱當下,歌唱我們的人間煙火,這才是藝術生命常青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