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嘗遍老人哪個電影

嘗遍老人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2-11-18 23:36:44

① 求適合老人看的電影和電視劇

《房前屋後》《牌坊下的女人》《鄉村愛情故事》《張小五的春天》《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都是電視劇

② 推薦幾部適合老年人看的電影

我一般都用這個投影機看3D電影,偶爾會幫父母找些老電影,下面是我總結的一小部分~
解放前黑白老電影:《馬路天使》、《烏鴉與麻雀》、《七十二家房客》、《漁光曲》、《一江春水向東流》。
反映大革命時期的影片:《大浪淘沙》、《怒潮》、《羌笛頌》、《紅孩子》、《閃閃的紅星》、《洪湖赤衛隊》、《紅色娘子軍》、《大地重光》。
反映抗日戰爭的影片:《東進序曲》、《地道戰》、《地雷戰》、《苦菜花》、《三進山城》、《小兵張嘎》、《鐵道游擊隊》、《血戰台兒庄》。
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影片:《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游園驚夢》、《創業》、《女理發師》、《魔術師的奇遇》、《大李小李和老李》、《李雙雙》、《今天我休息》。
反映文革期間的影片:《牧馬人》、《天雲山傳奇》、《戴手銬的旅客》、《芙蓉鎮》。
反映解放戰爭的影片:《林海雪原》、《董存瑞》、《紅日》、《柳堡的故事》、《烈火中永生》、《戰火中的青春》、《停戰以後》、《黑山阻擊戰》。
反映抗美援朝影片:《上甘嶺》、《英雄兒女》、《鐵道衛士》、《鷹擊長空》。
反映民間傳說影片:《劉三姐》、《阿詩瑪》、《柳毅傳書》、《三笑》。

③ 春節有哪些適合帶老人看的電影推薦

《歲月神偷》雖然院長說過,有白血病的片兒都缺乏誠意,但這一部除外。正逢除舊迎新,逝者已矣,來日可追,春節其實是個特別容易讓人想起「情懷」二字的時刻。如果不介意煽情一些的套路,這部反映普通人家五十年興衰變遷的港產經典非常適合全家一起觀看。

④ 求一部日本動畫電影名字

大友克洋很經典的老人Z啊。
《老人Z》是大友克洋1991年出品的動畫片,故事主要關注日本一個當今社會很普遍的問題:社會的老齡化現象。《老人Z》更是提出了一個非常具有共性的問題:重視老人生活的同時,是否會忽視同樣作為人類成員的老人的自然感情呢?

⑤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範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九零後》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1

《九零後》是一部由徐蓓執導,楊振寧等主演的一部紀錄片類型的電影。它講述了西南聯大的學生,在抗日戰爭與新中國的過程中的成長,努力。對於西南聯大西方媒體曾如此評論:世界上有三個教育中心——美國,英國,中國昆明。

因為中國昆明,曾有一座西南聯大。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與傳奇。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師生南遷昆明,合而為一,先後培養出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師,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紀錄電影《九零後》,讓紙上的故事變活了,從時間和人物上,展現西南聯大這四個字背後燦爛的本貌,這所「中國最傳奇大學」最鮮活、原本的校園生活。

我記得日軍轟炸昆明時,一個學生回憶,在一個堡壘的後面全是屍骨,分離的肢體。楊振寧先生一開始就提到的查良錚,也就是筆名為穆旦的那位先生,在緬甸的叢林中消失了五個多月。在滿是蚊蟲的叢林,我無法想像查先生是如何度過野獸的嘶吼,毒蟲的侵蝕。我們之所以能夠生在和平年代,不過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罷了。5月19日,《九零後》在清華大學舉辦特別放映,清華大禮堂的席位幾近滿座,全校的師生、家長帶領的小朋友們、已退休的教授、90多歲的聯大親屬等齊聚現場。一位聯大後人在觀影後百感交集,「聽了這些曾經同是西南聯大畢業、與父親同齡的前輩們講述的往事,讓我頓時想起父親曾經對母校的熱愛及多次深情回憶。」

盡管讀書時身處特殊時代,但每一位受訪的先生們,都有屬於自己青澀少年的動人故事。在現場播放的《少年篇》的片花里,許多受訪者回憶起當年戀愛、逃課的故事。百歲的許淵沖先生提起故去的老同學,依然充滿孩子氣的勝負欲,「我法文90分,他才考70幾分」。馬識途先生,一位正在中央大學就讀的學生,領命前往西南聯大潛伏。改名後的他,談到考西南聯大,直接「凡爾賽」地說到:「西南聯大,我一考就考上了」。

在民族存亡之際,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保住了珍貴的文化命脈。《九零後》雖然呈現的是老一輩知識分子的青春故事,但我相信,它與今天的「90後」「00後」觀眾,依然能夠同頻共振。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2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華誕,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革命歷程,謳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光輝歷程,學校選擇在今天,6月中最為平凡的一天,組織我們去觀看電影《九零後》。幾位老人平實的語言,雲淡風輕間,在我的內心掀起萬丈波瀾。

藝術工作者們選擇以紀錄片的形式,用楊振寧、許淵沖、王希季等前輩們的講述和先輩們書信日記中的描述,盡量還原歷史,帶領我們回到那個戰火紛飛,但群星閃耀的年代。大氣磅礴的畫面,貼合情節的背景音樂,流暢細膩的分鏡剪輯,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能體會到工作人員們的用心良苦。也正是因為工作人員的用心,才讓我們感受到眾多「九零後」身處於戰亂之中仍堅守那顆赤子之心的家國情懷。

故土在戰爭中淪陷,大學被炸毀,家園被佔領。一群十八、九歲的青年學生,他們匆匆出發,徒步南遷,橫穿湘黔滇,最終在昆明高原組建臨時大學——由清華、北大、南開聯合成立的西南聯大。他們橫跨半個中國,自詡為「湘黔滇步行團」,他們穿越過一座城市去聽「史上最好的國文課」,聽托賽里的《小夜曲》,也和先生們一起抱著書跑警報、加入飛虎隊……對這些今已年過九旬的「九零後」老人而言,西南聯大不是一段塵封的歷史,而是依然鮮活如初的青春記憶。如今談起,有的老人熱淚盈眶,難以自已;有的前輩淡淡微笑,平靜面對。各位老人都早已不復青春,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當年身處於戰亂之中,卻仍能秉持那顆求知之心,雖各懷其志但都一心報國,雖缺衣少食但仍苦中作樂。所謂「西南聯大」,正是一個在戰亂與貧窮中仍然盛放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殿堂,崇尚科學民主的氣氛興盛,人文藝術百舸爭流,堪稱建構起近現代中國各行各業中流砥柱的脊樑,真乃「曠百世而難遇者哉」!

真是那群星的存在,才能有我們如今強盛的國家,才能有我們如今先進的科技水平。而如今處於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學習前輩們艱苦奮斗的精神。每代人都有自己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而我們要做的正是從痛苦中創作希望,並努力把希望變成事實。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3

最近一段時間「躺平」這個詞在社會上非常流行,「躺平」青年也成為很多人談論的焦點。「躺平」指的是現實生活中一些無欲無求的年輕人,他們不談戀愛、不結婚、不想著買車也不想著買房,每天以極低的標准生活,工作一不開心就辭職。他們多是90後年輕人,90後一直都是被社會重點關注的人群,而近期一部冷門紀錄片電影《九零後》正在熱映,在觀看過後給我感觸頗多。

當然,此《九零後》非彼90後,紀錄片《九零後》是徐蓓導演的作品,記錄的是在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學子的故事,著名的人物有物理學家楊振寧、鄧稼先、穆旦、費孝通等人。那時國雖破,但群星閃耀。看這個片子時候,內心的火彷彿被點燃,正值青春熱血階段的青年們,為了讀書救國,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完成了學業,有的學生從南京繞過越南,緬甸來到雲南昆明念書,一天要走五六十公里的山路,那驚人的毅力讓我佩服。那時的校園戀愛也談得含蓄,寫信,一起去圖書館看書,樹林里散步。

他們是年齡在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是用一技之長終身報國的大師是西南聯大輝煌歷史的經歷者和見證者,他們是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九零後」。但對於1990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我們是在各行各業努力奮斗的蓬勃後生,是牢記歷史使命的新時代青年。但他們更是年輕有為的「90」後。

《九零後》用真實記錄的`方式呈現了一群年齡都是九十歲的長壽老人,講述他們充滿青春時光的歷史往事,這十六位曾經年少的主角,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九」是一個星光璀璨的「九零後天團」。《九零後》是一批國寶級的「九零後」與當今年輕的九零後、零零後,在新時代的一次影像交流「對話」。「九零後」們把母校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歷練,把愛國、科學、民主的抱負,把自強不息的成長經歷,以這種特殊的對話方式,呈現給當今的年輕人。

他們是「90」後,我們也是「90」後,跨越了好幾個年代的人,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人說他們那一代人讀書是為了報國,我們這一代人讀書是為了分數,為了找到一份工作,學生的壓力特別大。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人,心裡一定裝著一個沉甸甸的夢想。

他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聯大學子立志讀書、投筆從戎、許黨報國的光輝事跡,讓我們深深感染觸動內心。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離不開先輩的努力和犧牲。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只有更加深入全面學習黨的歷史,時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斷練強專業本領,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對得住先烈的犧牲和奉獻。

電影《九零後》觀後感4

初接觸這個名稱時,就存有疑惑,此90後,可是指的現在初成年的「90後」們,在看清一個個在中國歷史上地位舉足輕重的大師們:98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99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希季;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獲得者許淵沖;101歲《呼嘯山莊》譯者、翻譯家楊苡;106歲《讓子彈飛》原著者、作家馬識途……16位「九零後」國寶級大師聯袂「出演」。

就頓感,「九零後」這個片名,有點取巧。取巧之外,也恰當。其一,影片中的人物接受采訪的時候,基本上都過了90歲,他們是妥妥的「九零後」。其二,影片主要講述他們在「中國曾經最好的大學」西南聯大求學的故事,那時候,他們風華正茂,一如當下的「九零後」。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強的一屆「九零後」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三位「兩彈一星」元勛等等。影片還呈現了他們可愛可親的一面,「口無遮攔」的巫寧坤、「狂妄自大」的許淵沖、「孩子般pure」的鄧稼先等等。遺憾的是,影片創作期間有3位拍攝對象已經離開人世,本片的「搶救式」拍攝也為他們留下了珍貴的絕筆影像。

一所在戰火中臨時「聯合」的大學;一所以簡陋的磚瓦房為教室、以茅草房為宿舍的大學;一所師生時刻准備著「跑警報」的大學;一所僅僅維系了九年的大學;卻大師雲集,更培養了史上最強的一屆「九零後」。

其中,「蒙太奇」式的兩位大師回答,也是可愛到我們這些年輕一輩了。原來,西南聯大的「文學課」,採取的教學法很特別,吳宓、朱自清、聞一多、沈從文等大師每位講兩周,完全拋棄了常見的系統性的教學法。理科生楊振寧坦言:「這樣完全沒有系統性,不是很好。」下一秒,文科生許淵沖卻激動地表示:「這是全世界最好的文學課。」

西南聯大對一年級新生實行「通識教育」,學子們齊聚一堂,不分科。許淵沖、楊振寧、王希季分別屬文科、理科、工科,卻因為「通識教育」成為同學,其後,他們都成為了各自領域的泰斗級人物。而這樣的「通識教育」,很可能是西南聯大大師輩出的重要基石。

活著的「九零後」是這部影片的主角,而鄧稼先、穆旦、汪曾祺、繆弘等他們都是西南聯大的「可愛的人」。穆旦、繆弘的人生際遇與其他人大不相同,穆旦命運坎坷,煉獄重生後,詩風、文風大為不同。繆弘大概是影片中唯一沒有留下學號的聯大學生,用生命在述說自我的救贖。

曾經,我有對鄧稼先先生的'提問,為何如今誕生不出當年的那一批名垂青史的偉人,現在的我可能有了答案。

這是一部剪輯紀錄片,號稱《西南聯大》姊妹篇。《西南聯大》我沒看過,但聽說是史詩般弘大,這部電影則聚焦個體,技術角度有點散,但是因為主角們太閃亮了,掩蓋了這個小缺陷。

盧溝橋事變之後,隨著北平天津相繼失陷,東部高校倉促內遷。幾千名西南聯大學生「文軍長征」,輾轉湘貴滇。炮火連天中,他們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求,保存了中國的文化血脈。

那真是個大師雲集的時代啊,天才們成群結隊而來。不過想想也是,那個年代,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身就是萬里挑一,國家和民族又處在承前啟後的時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只要能選定一門專業,踏踏實實做學問,深耕下去,必然能成祖師爺。

尤其這些能活到的90+老人,身體基礎好,歷經過大風大浪,內心堅韌,物質條件也還可以,身體心態物質都符合長壽條件,可謂翹楚中的翹楚。尤其是那種的精神氣,令人佩服。

這些老者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個人。

一是楊苡,《呼嘯山莊》的譯者。這是九零後中為數不多的女性。老太太一百多歲了,卻聲音洪亮,眼裡有光。提及過去,娓娓道來,直截了當,很有感染力。一百多歲的人了,回憶自己對巴金二哥李堯林的暗戀,回憶跟巴金持續百年友情,回憶第一次見其先生趙瑞蕻(也是翻譯學界泰斗)的場景,回憶日軍轟炸昆明時沈從文的痛哭流涕……坦坦盪盪,娓娓道來,中氣十足,完全不是一個百歲老人,就是一個小姑娘!當被問及其先生去世二十多年,怎麼過來的,她耿直說:還好,我本來就是比較獨立的。我覺得這位老人,比林徽茵更接地氣,比楊絳更自然,比冰心更活潑(當然不是說她們幾位大家不好,也個個都是巾幗英雄),眼裡有光,心裡有火,堪稱我輩之典範。

第二個人,是繆弘,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繆弘父親是繆斌,汪偽政權的立法院院長。可是這樣一位大漢奸父親,卻生了兩個熱血兒子。繆弘和繆中兄弟倆,與家庭割裂,隱瞞身份,考入西南聯大,後投筆從戎, 走向炮火前線。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繆弘為國捐軀,犧牲時才十九歲。

這樣一位英雄,卻因為政治原因,過去八十多年裡幾乎被世人遺忘。其兄繆中,雖然因加入緬甸作戰軍,未與敵軍正面交鋒而倖免於難,但估計後來漫長歲月中,大漢奸兒子+國軍軍官的身份,足以讓這位留在上海發展的年輕人飽受磨難。

第三個人,巫寧坤,《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譯者,《星際穿越》中那句著名的「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也是出自其手。西南聯大外文系高材生,飛虎隊翻譯,留美博士,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海外留學生回國效力的倡導者。

在影片中,巫寧坤回憶起日寇兵臨城下,揚州中學解散前夕,女同學在主席台上唱《松花江上》,這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忍不住嗚嗚哭了起來。巫寧坤當年放棄國外舒適生活,帶著建設新中國的滿腔情懷回國,豈料1957年就被打成右派三十年,差點死在勞改農場,嘗遍人間冷暖。

看過巫寧坤的晚年回憶錄《一滴淚》,1951年,巫應燕京大學的邀請從美國回到祖國,為此還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學位。在回國前,送他登船的是好友李政道,巫問李:「你為什麼不回祖國」,李說:「我怕回去被洗腦子」。巫對於這樣的回答感到很奇怪,可是後來的經歷讓這樣的回復一語成讖。1979年,巫寧坤見到了當年送他登船的李政道,此時的李作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早已名滿天下,而巫寧坤早已失去了自己最好的三十年。巫1991年便移民美國,前幾年99歲高齡去世。一個當年「中國問題研究小組」的核心成員,歷盡千辛萬苦回國的熱情學者,卻在四十年後毅然返回美國。這中間經歷過什麼磨難,難以言述,都凝縮在「我歸來,我受難,我倖存」這九個字(巫晚年自我總結)中了。

除了這三位,影片中還有很多閃閃發光的人物。他們的樂觀、堅韌、執著,代表了時代的精神和民族脊樑。

另外,插個題外話,我看電影時,還深深感受到,選專業,還是得學理工科啊!這些存活到九十多歲的大家們,幾乎全是工科人才,畢竟大國重器,理工科是可以拯救世界的,一心搞技術,也能遠離很多是非。

相對比下,那些學文科的西南聯大人,估計下場都比較慘,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統計?尤其是學法律的,研究階級統治工具,更是慘中之慘。《南方周末》2003年曾經刊登過一篇《被遺忘了三十年的法律精英》,就是講了這個事情,讓人看了很觸動,很傷感。

總體而言,《九零後》這部電影,因為聚焦於個體,過於散,且囿於篇幅,很多情節未能深挖,只能是浮光掠影。但瑕不掩瑜,從紀錄片的角度,仍然是部好電影。這部片子我覺得很適合帶娃去看。不過當影片後半段,原子彈轟隆隆爆炸時,兩個娃都已經是昏昏欲睡,只有我一個人清醒著。

;

⑥ 推薦一些適合老年人看的電影(國語版)

古惑仔系列,可以激發老人的青春
一路向西,可以緩解老人的需求
林正英系列,可以讓老人回憶起童年

⑦ 誰能給我推薦一些適合中老年人看的電影啊

《入殮師》
《落葉歸根》
《剃頭匠》
《聊聊》
《我們倆》

⑧ 有哪些可以推薦給老人看的國產電影

現在在哪?年年都是戲迷,有關戲劇的影片也很多啊,比如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鳳求凰等等,要說戰神影片,那就更多了,比如上甘嶺,奇襲白虎團,南征北戰等等,只要在網路上稍微搜一下,就會有很多經典的影片作為片源

⑨ 淺析電影《飛越老人院》反映的社會現實

淺析電影《飛越老人院》反映的社會現實

來源:旅遊學院      作者:萬木英

電影《飛越老人院》是一部涉及長輩與子女的關系、老人如何養老以及老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的影視作品。本文從社會學視角分析了,其反映的社會現實:一是長輩與後生之間心靈的隔閡;二是敢於為夢想執著追求;三是溫暖需要真摯的友誼。基於此,我們認為子女不僅要從物質上為老人安度晚年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還要從精神上為老人創造更多溫暖舒適的心靈園地;夢想不應該受到年齡的限制和約束,為夢繼續奔跑,夢想為我們綻放,人與人之間友情的滋潤。

電影《飛越老人院》於2012年5月份上映,主要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個老人院的故事,即老葛(許還山 飾)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如一潭死水,充斥著矛盾、乏味、孤獨和煎熬。無論哪個老人踏進這老人院也往往意味著等待和面臨著生命的結束。直到老葛的老朋友老周(吳天明 飾)加入他們當中,老周性格樂觀開朗、幽默大方不僅幫助憂郁匆匆的老葛重新振作以及最後解開與孫子、與兒子的多年的心結,而且還通過帶領老人們玩「超級變變」等游戲,為了能夠去天津參加比賽老人們可是費盡周折用盡「洪荒之力」,這可謂給老人們帶來了內心的歡樂和精神上的充盈。

長輩與子女間的愛過於失衡。愛的不對等,是一個非常籠統、復雜和抽象的問題,本文主要闡述長輩與後生兩大主體之間相互給予的差異性,主要表現為長輩對子女的愛深沉、真切和最無私,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子女對長輩的愛則膚淺、馬虎和不耐煩。這種愛的不對等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既有外界因素即生活環境和現實條件的限制,又有女子與長輩各自的性格類型、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等內在不足的干擾。電影中發人深思的是老葛與孫子有關「詢問麻雀」的故事,對於孩子的勤思好問,長輩總是感到無比欣慰,也總是溫聲細語、有耐心一遍又一遍的為子女解答;然而,子女長大了長輩卻也老了,當老人詢問到第二遍、第三遍時卻惹得子女不耐煩,甚至爆發脾氣。在現實生活中愛的不對等,往往導致父母過於對子女的溺愛或愛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的缺位;也表現在子女對父母的不理解、不關注和不耐煩亦或「假像」的以為給父母更多的物質保障就是對父母最好的愛,忽略了老人內心的需求。張楊,王式憲(2012)等指出我國老齡化人口嚴峻而目前的養老方式一般分為三種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集體養老」電影《飛越老人院》所呈現的是集體養老模式,該模式具有固定的活動空間與社會的接觸互動微乎其微,且認為「居家養老」是最有利於老人心身需求的養老方式。這說明家不僅僅是身體的住宿更是心靈的寄託處。可是在社會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與父母、與老師、與親友的交流少之又少,彼此很少走進對方的內心。

為夢執著無關年齡,夢想無關大小。電影《飛越老人院》中呈現出來的不僅是家庭長輩與子女之間的家庭關系,還賦予了老人「青春與熱情」,展示了一群老人為了實現演出夢想,為了看看與養老院截然不同的精彩世界,勇敢的「飛越」老人院的感動場景。年紀大了,一般情況下應該在安靜而舒適的地方修養身心,大多數老人不喜歡甚至不宜選擇過於激烈的活動,面對生命最後的終結,有的老人能夠坦然面對,有的老人則愁眉苦臉。那麼,這部影片實際上也探討了老人們面對死亡、面對生命的一種態度,一種選擇。該電影通過朴實而又不失生動的故事情節將人物個性凸顯得淋漓盡致,又從多維視角多重關系中折射出老人內心對家庭和諧、家人關愛、友誼情懷和追求夢想等精神世界的深切渴望;同時以電影節目為載體,鼓勵老年人面對生老病死不應悲觀而是學會從容和勇敢面對,為呼籲社會更多的年輕人發自內心的去傾聽老人的心聲,去理會老人的意願,去尊重和滿足老人的需求,多一點陪伴、體諒和呵護,少一點自私、抱怨和爭吵才能家和萬事興。

⑩ 有一部電影是反應農村老人性生活空虛的,有四個老人,最後還有一個老人想和另一個老人在一起,這部電影叫

光棍兒 (2010)

導演: 郝傑
編劇: 郝啟田 / 楊翠蘭 / 郝傑
主演: 楊振君 / 葉蘭
類型: 劇情 / 喜劇 / 同性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晉語
上映日期: 2011-12-14(中國大陸) / 2010-06
片長: 94分鍾

閱讀全文

與嘗遍老人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鵝的雞姐是什麼電影 瀏覽:476
好看的校花電影推薦 瀏覽:995
如何下載國外的電影網站 瀏覽:354
美國俄羅斯核潛艇電影有哪些 瀏覽:725
關於火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39
怎麼剪輯騰訊電影片段做成小視頻 瀏覽:922
野性的呼喚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199
現在電影院最好看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296
電影三個金幣免費完整版 瀏覽:778
劉德華那部電影好看 瀏覽:313
徐崢的電影免費 瀏覽:384
手機如何保存電影片段到相冊 瀏覽:578
魔戒一共多少部電影 瀏覽:923
電影免費的app 瀏覽:743
國內好看的特種部隊電影 瀏覽:377
最好看的韓國驚悚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541
最好看的電影演員 瀏覽:497
網路大電影出品方如何賺錢 瀏覽:344
小伙拿槍對付鐵甲屍是什麼電影 瀏覽:204
英雄連怎麼調電影模式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