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好萊塢位於美國哪個州
好萊塢(Hollywood),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的西北部。作為美國電影電視工業的中心。這是一個同巨大的財富和夢幻聯系在一起的地方。
好萊塢最初只是一片小村莊。20世紀初,美國電影製作中心由紐約逐漸移向陽光明媚的西海岸。1913年西席·地密爾在好萊塢大規模的拍攝活動和派拉蒙公司建成的第一個名副其實的攝影棚,標志著電影城好萊塢的誕生。隨後,好萊塢迅速成長為美國和世界電影製片業的中心,它不再僅僅是一個地名,而成為美國電影工業體系的代名詞。這一工業體系的發展是建立在大製片廠制和明星制基礎上的。大製片廠製作為好萊塢電影獨特的製作方式,其特點是:發展大而全的壟斷性企業,例如米高梅、派拉蒙、華納兄弟、20世紀福克斯等八大公司就大多是集製片、發行和放映於一體的大型壟斷企業;製片廠內部分工精細,強調集體合作,消解個人作用;實行製片人專權制;突出演員作用,這便形成了所謂的明星制。明星制是製片廠為保證高額票房收入而創制的,對明星而言則意味著名利雙收和長期被固定於某一類型的角色中。
⑵ 洛杉磯屬於美國哪個州
洛杉磯(Los Angeles)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最大城市,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紐約市),洛杉磯縣的縣治。洛杉磯是美國人口最稠密也最多樣化的地方,全球各地的人移民至此並使用224種不同的語言。洛杉磯是全面世界級城市之一。
洛杉磯於1781年由西班牙統治者Felipe de Neve所創建。它曾是西班牙的一部分。1821年墨西哥從西班牙贏得獨立,洛杉磯成為墨西哥的領土。1848年,墨西哥在美墨戰爭中失敗,將加利福尼亞割讓給美國。1850年4月4日,洛杉磯正式建市。而5個月之後,加利福尼亞正式美國的一個州。
洛杉磯是全球文化、科技、媒體、經濟、國際貿易中心城市之一。洛杉磯擁有全球知名的各種專業與文化領域的機構,更是美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洛杉磯市及緊鄰的區域的GDP產值為全球第20名。洛杉磯也是全球流行文化的領頭城市,在大眾娛樂——諸如電影、電視、音樂方面構成了洛杉磯的國際聲譽和全球地位的基礎。
⑶ 好萊塢電影在美國哪個城市
好萊塢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
好萊塢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美國的電影工業,地處太平洋東側的聖佩德羅灣和聖莫尼卡灣沿岸,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主要街道為日落大道和好萊塢大道。
(3)美國哪個州獨立電影擴展閱讀:
直到18世紀中葉,洛杉磯及其周邊地區還是印第安游牧部落的一片自然樂土。1781年9月4日,44名皮膚黝黑的墨西哥殖民者發現了這片山間谷地,成為洛杉磯歷史上最早的定居者。
1850年,洛杉磯正式成為美國的法定城市。1853年,好萊塢只有一棟房子。到1870年,這里已成為一片興旺的農田。
1886年,房地產商哈維·威爾考克斯在洛杉磯郊區買下了一塊0.6平方公里的土地。後來,他的夫人在一次旅行時,聽到旁邊有人說自己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好萊塢的地方。
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她將蘇格蘭運來的大批冬青樹栽在這里,並將她丈夫的農庄改稱為「好萊塢」(Hollywood),於是有了好萊塢這個名字。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冬青樹林的意思。
1887年2月1日威爾考克斯計劃在這里建造一座小城,他在地區政府正式注冊此名。在他夫人的幫助下他得以鋪設了今天的好萊塢大街做為城市的主街。
1900年,好萊塢已經有一間郵局、一家報社、一座旅館和兩個市場,其居民數為500人。10萬人的洛杉磯位於市東11公里處。在好萊塢和洛杉磯間只有一條單軌的有軌電車。
1902年,今天著名的好萊塢酒店的第一部分開業。1903年,此地升格為市,參加投票的177位有選舉權的居民一致贊同以「好萊塢」為之命名。
1904年,一條新的被稱為好萊塢大街的有軌電車開業,使好萊塢與洛杉磯間的往返時間大大縮短;1910年,好萊塢的居民投票決定加入洛杉磯。原因是這樣他們可以通過洛杉磯取得足夠的飲水和獲得排水設施。
1907年,一個名叫塞力格多視鏡公司的獨立電影公司在芝加哥拍攝《基督山伯爵》,導演為弗朗西斯·伯格斯,偶遇惡劣天氣,遂將整個劇組西遷,來到洛杉磯市中心以西15英里的聖莫尼卡海濱補拍一些鏡頭。
1909年,塞力格劇組重返西部,在洛杉磯市中心一個中國人開的洗衣房內安營紮寨,拍攝了《一個賽馬情報員的心事》。這是第一部完全在加州境內製作完成的影片。
此後不久,塞力格公司傾巢西遷,由此招來了一大批製片公司步其後塵,其中相當部分在好萊塢及其周邊地區安家落戶。
1910年代初,導演大衛·格里菲斯被Biograph公司派到西海岸來拍電影,來到了一個熱情的小鎮,那就是好萊塢。Biograph公司發現此地條件不錯,於是在回紐約前又陸續拍了好幾部電影。
漸漸許多業內人士都知道了這塊寶地,到好萊塢的電影劇組越來越多,美國電影業移師好萊塢的大轉移開始,好萊塢向成為電影之都邁進。
1911年10月,一批從新澤西來的電影工作者創建了好萊塢的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內斯特影片公司,同年已有15個其它的製片廠在這里定居,成千上萬的夢幻製造者緊隨而至。
⑷ 有哪些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的電影
《偷襲》《邊城英烈傳》
《決戰時刻》《革命》《The Crossing》
⑸ 誰有有關美國獨立戰爭的影片大全謝謝!
美國獨立戰爭題材影片
一、愛國者 The Patriot (2000)
劇情簡介 :
故事發生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本傑明(梅爾.吉布森 飾)是法國裔美國人,他曾參加過法國人與印第安人的戰爭,身經百戰。殘酷的戰爭令他失去了心愛的妻子,他發誓要永遠遠離戰爭。
所以當英國殖民者將戰爭燒到本傑明的家園時,他首先選擇的不是奮起反抗,而是躲避。當他看到他的大兒子參加了當地組織的愛國者軍隊時,也沒有跟著挺身而出。
但是,當他的大兒子被敵軍俘虜,小兒子挺身去救哥哥而被打死時,本傑明再也按耐不住了。他這時才清楚意識到,只有反抗才能解救家園於水火。
二、《鐵血金戈》(1939)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紐約鄉野的一群農人奮起抵抗印第安人的侵略和英軍的攻擊,在歷經挫折之後終於成功地保衛其家園,並把美國國旗升起。
三、革命 Revolution (1985)
劇情簡介:
《革命》是由《火戰車》的大導演Hugh Hudson執導的又一部史詩般氣勢宏偉的巨片。艾爾.帕西諾扮演一個被時代洪流推著走的小人物,他從一個不願參加戰斗的明哲保身的小市民到自覺參戰的美國公民,從而經歷了美國為脫離英國統治而爆發的獨立戰斗的全過程。電影沒有從一個偉人,例如華盛頓入手,而是通過底層人物的命運轉移帶出對這段歷史的公正評價及當時年代各階層勾心鬥角,前線戰火紛飛的殘酷場面。帕西諾或者說是美國人民最終獲得勝利,他們不僅贏得了自由,幸福及糧食,更描繪出一個擺脫帝制後全速前進的美麗藍圖。
四、《跨越德拉瓦河The Crossing》 (2000)
劇情簡介:本片講述了喬治·華盛頓在1776年反抗英軍的特倫頓戰役(Battle of Trenton)中,他領導美軍跨越德拉瓦河(Delaware River),成功突襲黑森僱傭軍(Hessian)的兵營。
五、榮譽之地 Benedict Arnold: A Question of Honor (2003)
劇情簡介:
美國獨立戰爭把人民痛苦地割裂,三分之一自稱愛國者的人在尋求建立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家,三分之一的親英分子繼續效忠英國,三分之一的人保持中立。
阿諾德是一名在獨立戰爭中功勛卓越並深受士兵愛戴的將軍,但由於議會中復雜的政治爭斗,在一次重要的戰爭中,他的部隊因為得不到後方的補給和援助而吃了敗仗。阿諾德在這場災難中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的一條腿受傷,永遠也不能正常的行走。對政治失望的阿諾德辭去了軍銜,重返家中,沒想到,妻子的死訊再次打擊了他。
正在阿諾德對生活心灰意冷之時,華盛頓請他重返軍隊的信件寄到了家中。在華盛頓的力勸下,阿諾德答應繼續領導部隊進駐費城。在費城,他認識了當地親英貴族小姐佩蒂希凡,兩人一見鍾情,並很快結了婚。
此時,美國的社會形勢瞬息萬變,由於各派的政治斗爭,獨立戰爭前景堪憂。而阿諾德的軍隊不僅得不到國家的支持,他本人也因為和親英貴族的女兒結婚而遭到了當地人民和士兵的鄙視,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妻子佩蒂希凡的一再勸說下,阿諾德決定投靠英國政府,以換取足夠的軍隊。他始終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東山再起,帶領著人馬重返美國領導獨立戰爭,使人民獲得更大的自由。
但天有不測風雲,就在阿諾德投靠英國王室計劃就要成功的時候,這個消息意外地被華盛頓獲悉。雖然,阿諾德僥幸逃脫到英國,但他早已背上了叛國的罵名。更令他失望的是,狡猾的英國政府失信於他,他夢想得到的軍隊也已經成為幻影。
阿諾德又氣又恨,在此後,他曾多次為奪回自己的榮譽而努力,但都沒有成功。1801年,這位曾擁有傳奇一生的大將軍在倫敦平靜地去世。
⑹ 有一部電影講的是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叫什麼名字主演是誰
譯 名 愛國者
◎片 名 The Patriot
◎年 代 2000
◎國 家 美國/德國
◎類 別 動作/劇情/
◎語 言 英語
◎字 幕 英文/德文
◎IMDB評分 6.7/10 (35,870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87393
◎文件格式 XviD + MP3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8世紀70年代的美國獨立戰爭前夕,當1763年漫長的英國對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擴張戰爭終於結束,曾經是英軍中的英雄本傑明·馬丁(梅爾· 吉卜森飾)也回到了他的南卡羅萊納州的農場,戰爭的殘暴使他厭惡,他希望從此和妻子孩子過上平靜安靜的生活。然而,在戰爭之後,英國統治者並沒有報答曾經為他們而戰的殖民地的僑民們,相反為了進一步鞏固對殖民地的絕對統治,開始採用高壓手段剝奪當地人民的自由權力,徵收眾多不合理的高額稅賦,殖民地的移民們開始了反抗。
本傑明並不想參加他們的斗爭,直到他的妻子死去留給他5個孩子,眼前的現實和悲劇使本傑明開始轉變,心靈遭受著沖擊,但是過去戰爭中的殘暴場面依然不斷地困擾著他。
這時,他的他兒子傑布列卻沒有絲毫猶豫地開始投入到了爭取自由和獨立的斗爭中,但當英軍大舉入侵而威脅到他的家園還殺死了他的二兒子時,他發現唯一能保護家園和家人的方式,就是全力捍衛年輕人民的自由。 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一個新的獨立的國家正要誕生,本傑明決定跟隨兒子而去……
主演
梅爾-吉布森,1995年在《勇敢的心》中為世人塑造了一個傳奇般的愛國英雄----威廉-華萊士,今年他又為世人帶來了另一位偉大的《愛國者》----本傑明-馬丁。他稜角分明的臉龐、英俊剛毅的氣質、至剛至陽的男人血性,使他完美地為世人奉獻了二位用生命捍衛神聖家園的偉大的愛國者,憑著自身的實力成為好萊塢頂級的電影巨星。
梅爾-吉布森1956年1月3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父親是鐵路司機,母親是澳大利亞歌劇演員,雙親是愛爾蘭虔誠天主教徒。由於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他從小就對電影產生了較大的興趣。據說由於吉布森的父親在美國遇到大麻煩,於是1968年他們全家遷至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居住。吉布森中學畢業後,來到了悉尼國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表演,在校期間他遇見了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朱迪-戴維斯(Judy Davis),並應邀參加了其處女作《夏日城市》(「Summer City」)的拍攝。畢業後,他加入了南澳大利亞劇團也演一些小角色,並逐步涉足影壇。
1979年,出道不久的吉布森接連出演了兩部不同題材的故事片。一部是令他一舉成名的、由著名導演喬治-米勒執導的科幻片《瘋狂至極》(「Mad Max」),他在劇中飾演一位將面臨原子戰爭毀滅的、身穿金屬外衣的未來警官。第二部是米勒導演的另一部感人的情節片《蒂姆》(「Tim」),他在劇中擔任主演,因成功地演繹了一位反應遲鈍的勤雜工,而獲得了澳大利亞薩姆獎,成為澳大利亞一顆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1981年他又得到了另一位澳大利亞名導演彼得-維爾的賞識,同年參加了維爾的精彩劇情片《加利波里》(「Galiipoli」)的拍攝,並因該片第二次獲得薩姆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吉布森在《沖鋒飛車隊》(「Mad Max 2: The Road Warrior」)中的出色表演使他首次被國際影壇所關注。1983年他與維爾二度合作,拍攝了影片《危險年代》(「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在片中飾演一位企圖掩飾印尼血腥政變的麻木無情的記者。在這些早年的影片中,吉布森的演技不斷得到提高,他要開始尋求更廣闊的表演空間。
1984年,吉布森進軍美國。他在好萊塢主演了《河流》(「The River」)、《獎金》(「The Pointy」),但反應平平。同年吉布森應邀重返澳大利亞,又一次在刺激、瘋狂的《沖鋒飛車隊2》(「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中出演狂熱的馬克思,歌手迪娜-特納加盟了此片的拍攝。吉布森在休整了兩年後,1987年美國名導演理查德-唐納邀請他主演轟動一時的動作影片《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吉布森在劇中飾演警探馬丁-瑞格斯,他所體現的幽默詼諧、勇敢堅強、堅持正義,敢於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精神,使吉布森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一躍成為好萊塢超級動作明星。他與丹尼-格洛弗的傾情聯袂表演使《致命武器》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影片。隨後他又出演了《致命武器》的2部續集,為吉布森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1990年他創辦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公司ICON Proctions,並出品了《哈姆雷特》(「Hamlet」)和《天荒情未了》(「Forever Young」)等影片。這期間他還參加拍攝了《破曉時刻》(「Tequila Sunrise」)、《電線上的鳥》(「Bird on a Wire」)等影片。1990年和1991年兩度被美國《People》雜志選為世界最瀟灑人士前50名之一。
1993年,吉布森首次執導了影片《無臉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Face」),講述了一個古代傳奇故事,並親自在片中扮演一位被嚴重燒傷但深藏秘密的老師。這部影片製作精細,體現了吉布森多年來在影壇中的豐富經驗和心得。雖然影片宣傳浩大,但只取得了中等的票房收入。1994年,他主演了由理查德-唐納執導的《賭俠馬華力》(「Maverick」),該片改編自收視率不錯的同名電視喜劇,他在劇中飾演了一個西部槍手、賭徒,影片上映後好評不斷,體現了他的實力和活力。
1995年吉布森自編自導的古裝片《勇敢的心》(「Brave heart」),給了世界一個非同尋常的震驚。他在影片中史詩般地描述了13世紀蘇格蘭領袖威廉-華萊士的生活和創建獨立王國的奮斗史,這是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古裝史詩巨片。吉布森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情感,表現出非凡的才能。此片1996年共獲得了10項奧斯卡獎提名,並最終贏得五項奧斯卡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化妝),這一年成為梅爾-吉布森的黃金之年,他當之無愧被稱為世界巨星。
1996年,他轉身幕後,為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動畫片《風中奇緣》(「Pocahontas」)中的約瀚-史密斯配音和配唱,並拍攝了影片《綁票通緝令》(「Ransom」1996)、《陰謀理論》(「Conspiracy Theory」1997)和《致命武器4》(「Lethal Weapon 4」1998),吉布森的名望越來越高、越來越受人矚目。1999年在影片《危險人物》(「Payback」1999)中,他開始了從影以來的全新嘗試,出演一位亦正亦邪的黑道人物,英雄神采仍然不減當年。2000年他又重操舊業,為夢工廠的最新動畫片《小雞快跑》("Chicken Run")中的神奇的大公雞Rocky配音,給這部影片增色不少。
2000年應大導演維姆-溫德斯的邀請,吉布森客串演出了《百萬大飯店》(「The Million Dollar Hotel」),飾演一名追凶警官,冷酷的扮相和玄秘的風格,為整部影片增添了不少魅力。暑期期間,吉布森繼《勇敢的心》後再次著古裝出場,主演大製作電影《愛國者》(「The Patriot」)。該片由《獨立日》一片的導演羅蘭德-艾莫里奇執導,編劇為《拯救大兵瑞恩》的羅伯特-羅戴特,講述的是在18世紀70年代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一位美國人英勇對抗英國入侵者的故事,吉布森飾演的本傑明-馬丁是一個有7個孩子的鰥夫,他是為保衛家人安全而不惜出戰、在戰火中高喊著「Forward」的戰爭英雄。該片場面浩大,既壯觀、又感人,表現出了極強的英雄主義色彩,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吉布森憑此片進一步確立了其銀幕「英雄形象」,成為好萊塢身價最高(2500萬美元)的演員。吉布森今年接下來的一部影片是年底前即將上映的喜劇片《女人想什麼》(「What Women Want"),他在影片中飾演一個能看透女人心思的大男子主義者,不知這次吉布森又能為我們帶來些什麼。
梅爾-吉布森是一個眷戀自己的家庭、虔誠的家庭型男人,對結婚14年的妻子忠貞不二,妻子羅賓(Robyn)和他共同生育了7個子女。世界上大約有半數女人為他著迷,在今年5月份美國Zogby進行的一項民意測驗中,梅爾-吉布森當選最佳銀幕愛侶,但他從未有緋聞傳出,他認為婚外戀是「庸人自擾,何苦來著」。說到自己的家庭時,他表示會像《愛國者》中的本傑明-馬丁一樣,為家人的安全而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平時,他為人親切、隨和、聰明、幽默,這個被評為「世界最性感的男人」最喜歡做的事,是同全家一起在澳大利亞自己的農莊裡悠然而居,他曾表示:自己並不是什麼"世界最性感的男人",他更喜歡人們把他看作是「世界上最普通的男人」。
導演的影片:
1、《勇敢的心》(「Brave heart」) 1995年
2、《無臉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Face」) 1993年
獲獎記錄:
1997年10月被英國《Empire》雜志評為世界前100名明星排名第12位
1996年以《勇敢的心》一片獲第六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
1996年被美國《People》雜志選為世界50位最漂亮的人之一
1990年和1991年兩度被美國《People》雜志選為世界最瀟灑人士前50名之一
1979年和1981年兩度獲澳大利亞薩姆獎最佳男主角獎
拍攝影片:
2000年 《女人想什麼》(「What Women Want")
2000年 《愛國者》(「The Patriot")
2000年 《小雞快跑》(「Chicken Run")
2000年 《百萬大飯店》(「The Million Dollar Hotel」)
1999年 《危險人物》(「Payback」1999)
1998年 《致命武器4》(「Lethal Weapon 4」)
1997年 《一個真實的神話故事》(「Fairytale: A True Story」)
1997年 《陰謀理論》(「Conspiracy Theory」)
1997年 《不可能的拍檔》(「Fathers' Day」)
1996年 《綁票通緝令》(「Ransom」)
1995年 《風中奇緣》(「Pocahontas」)
1995年 《鬼馬小精靈》(「Casper」)
1995年 《勇敢的心》(「Brave heart」)
1994年 《賭俠馬華力》(「Maverick」)
1993年 《無臉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Face」)
1993年 《地球、美國夢》(「Earth and the American Dream」)
1993年 《致命武器3》(「Lethal Weapon 3」)
1992年 《天荒情未了》(「Forever Young」)
1990年 《電線上的鳥》(「Bird on a Wire」)
1990年 《美國的天空》(「Air America」)
1990年 《哈姆雷特》(「Hamlet」)
1989年 《致命武器2》(「Lethal Weapon 2")
1988年 《破曉時刻》(「Tequila Sunrise」)
1987年 《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
1985年 《沖鋒飛車隊2》(「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
1984年 《獎金》(「The Pointy」)
1984年 《索福爾夫人》(「Mrs. Soffel」)
1984年 《河流》(「The River」)
1983年 《危險年代》(「The Year Of Living Deagerously」)
1982年 《Attack Force Z》
1981年 《懲罰》(「Punishment")
1981年 《加利波里》(「Galiipoli」)
1981年 《沖鋒飛車隊》(「Mad Max 2: The Road Warrior」)
1981年 《連環反應》(「The Chain Reaction」)
1979年 《蒂姆》(「Tim」)
1979年 《瘋狂至極》(「Mad Max」)
1977年 《夏日城市》(「Summer City」)
⑺ 電影《費城故事》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這個故事的情節其實很簡單,因為患上艾滋病而被非法解僱的tom仍然努力捍衛他的權力。這個在我的文化定義里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既然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為何不放下一切,去享受人生,去珍惜身邊的人,事實上,這對他來說才是不能夠割捨和放棄的。就是這樣,通過一幕幕,他在掙扎中溫暖每一個人的心靈,也讓每個人去思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齷齪的。
另一方面,喚起人們對原始的要素的重視, 健康 和快樂是多麼多麼重要。為什麼人會活著有意義呢?是人活著有希望吧,可以面對很多未知的驚喜或者是難過,而這些是患絕症的人們再也不能享有的權利,他們悲哀,在於他們能夠預知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時間,這非常的可怕,尤其是對本性是風險厭惡者的人來說,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感知生命的意義,最重要的事情。
費城故事 丹澤爾華盛頓、湯姆漢克斯聯合演繹費城故事,第一次發現除了威爾史密斯、科比之外第三個有味道的黑人,湯姆漢克斯對我來說就是電影質量的保證。
這個故事的情節其實很簡單,因為患上艾滋病而被非法解僱的tom仍然努力捍衛他的權力。這個在我的文化定義里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既然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為何不放下一切,去享受人生,去珍惜身邊的人,事實上,這對他來說才是不能夠割捨和放棄的。就是這樣,通過一幕幕,他在掙扎中溫暖每一個人的心靈,也讓每個人去思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齷齪的。
另一方面,喚起人們對原始的要素的重視, 健康 和快樂是多麼多麼重要。為什麼人會活著有意義呢?是人活著有希望吧,可以面對很多未知的驚喜或者是難過,而這些是患絕症的人們再也不能享有的權利,他們悲哀,在於他們能夠預知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時間,這非常的可怕,尤其是對本性是風險厭惡者的人來說,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感知生命的意義,最重要的事情。
《費城故事》現實的意義,如果一種現象在 社會 當中是真是存在的,那麼這個問題顯然具備意義。在電影中這種現象本來就類似於你打開一個雞蛋,有概率出來一個雙黃蛋,同樣人群中也會有少部分人因為身患疾病或者同性戀。因為 社會 上各種各樣的少數現象的發生,遭到了 社會 普遍性的歧視,這種歧視本身來說是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普遍性的自卑或者冷漠導致了這一系類的問題。但是一旦劣勢方獲得勝利,普遍性的人們就像臉皮被人扯下來一樣難看,因為扯下來的是他們的可憐、自卑和冷漠!
主人公安德魯是費城一位非常傑出的律師,他畢業於名牌大學,思維敏捷,精通法律,原本在事業上一帆風順,可由於他同時是個同性戀,和其他「同志」一樣,不時地出沒於各種專屬於同性戀者的場所,到那裡去尋找只屬於自己的快樂。不過非常可惜,他因此患上了艾滋病,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致命的病毒,死亡率很高,而在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因為自身的某種「不良行徑」而患上這種病則還有另一層含義:你將被 社會 所拋棄。因此當他的上司從他臉上的傷疤知道他患有艾滋病之後,便使用詭計將他開除出了公司,安德魯當晚知道他被開除的真正原因,可以預見其當時的絕望心情,但他並不服輸,隨後在走訪了9家律師事務所都沒能如願找到幫他打這起非法解僱員工案子的律師之後,他踏進了喬(我們的男二號)的事務所。不過同其他多數人一樣,喬對於艾滋病(尤其是因為「同性戀」引起的)一開始也是十分反感。他看不起同性戀者,認為他們是 社會 的異類,是不潔身自好的臭蟲,並不肯為其打這場官司。於是安德魯只好絕望的離開,但是當鏡頭長時間地給到其出門後在大街上好似四處尋覓的雙眼時,我開始意識到我錯了,他的眼睛裡閃現的並不是絕望,而是「堅韌」,是希望。影片到此已經是很吊觀眾的胃口了,觀眾急於想知道主人公將怎樣處理這一絕境的,不出意料,安德魯的確是個不肯輕言放棄的人,他隻身坐在圖書館中查閱有關保障同性戀權益的法律條文,或許在他心中始終有一個不變的信念:我與其他人一樣,沒有任何的不同。另外,我想影片之所以把背景設置成為費城——《獨立宣言》的簽署之地,應該是有意為之的,而主人公恰是一位律師——美國司法界的一員,更是有想對美國司法界說點什麼的意思。事實上這起案件重點並不是經理對員工的解僱是否非法,而在於他的上司是因為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才將其解僱。真正令我感動的也並不是艾滋病患者的權益最終被保護,而是主人公最後真的可以說一聲「I』mready」。他深知自己也許活不到庭審結束就會死亡,但是他依然不屑的努力,去爭取自己的尊嚴,這種信念與堅持,正式打動我最深的地方。影片並沒有將筆墨過多的放在主人公的個人 情感 上,也沒有過多的描寫如何去打贏這場官司獲得賠償,相反地,這些情節僅僅是一筆帶過,重點是突出了安德魯之所以能坐下去的原因。那麼安德魯的信念來自何處呢?回答很簡單:愛。並不僅僅來自於他的「伴侶」,更來自於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兄弟姐妹……沒有他們的支持與鼓勵,安德魯就不會有勇氣走到法庭上,去追求自身的權益。愛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也是導演想要將他融會到 社會 問題中去的原因,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患病後被人拋棄,失去愛的感覺。當世人對你不予理睬,當你失去了工作,當你被人誤解時,來自家庭、愛人的 情感 將支撐你走向最後。影片結尾的一曲《Philadelphia》以及背景上孩童時期的安德魯玩耍時的情景意境幽遠,寓意深刻……那麼就請相信愛的力量,因為他會帶給你生活的勇氣。擁有愛,天塹終會變通途;喪失愛,你將寸步難行…
《費城故事》是一部由喬納森·戴米執導,於1993年上映的電影。湯姆·漢克斯憑借本片獲得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演員獎。影片中,安德魯·貝克特(湯姆·漢克斯飾)是一名成功的律師, 跟老闆關系良好,已經被晉升為公司的合夥人。但是,他的老闆查爾斯發現安德魯是一名男同性戀者,並罹患艾滋病,於是設計解僱了安德魯。為了討回公道,安德魯找到了約翰·米勒(丹澤爾·華盛頓飾)。可是在得知安德魯染上了艾滋病後,米勒拒絕了他,懼怕他把病毒傳染給自己剛出生的女兒。米勒了解了艾滋病和同性戀者後,決定受理安德魯的案件,並最終為安德魯贏下了官司。
《費城故事》是一場反艾滋病歧視和反同性戀歧視的訴訟,也是一場關於歧視的討論和反思。影片的名字Philadelphia(費城),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城市的名稱,本意是兄弟之愛,希望人們可以友好相處,共享兄弟之情。費城也是美國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的起草和簽署地,一直以自由平等自居。影片的故事即發生在費城這樣一個以平等友愛而聞名的城市。人們宣揚自由、平等和友愛,然而1993年的費城,生活中的偏見和歧視卻仍然無處不在。主人公安德魯受到的歧視和這個城市聲稱的價值格格不入,諷刺之意明顯。
《費城故事》在明顯的展現了20世紀美國對艾滋病和性取向的歧視之外,在電影的很多細節中也不斷地展現 社會 中的各種其他歧視——民族歧視、性別歧視、膚色歧視等等。電影中,女人大都以助理的身份出現,大部分成功的律師都由男人當演,這無形中展現了職場上的性別歧視。證人席上,曾有一位黑人女性安西亞·伯頓說慧勒(安德魯的合作夥伴)評價自己的耳環過於「部落色彩」,並且建議安西亞應該戴更樸素、更小、更美國化的耳環。人們口中喊著民族平等,但言談舉止間卻總不自覺流露出民族歧視。當然,安西亞很機智地反擊了這種隱含歧視的語言,說自己的耳環就是美國式的,「非洲美國式」的。美國是個多民族移民國家,一直宣揚多元文化,這帶有「部落色彩」的耳環才剛好體現多元文化包容共存的主流價值觀。
《費城故事》現實的意義,如果一種現象在 社會 當中是真是存在的,那麼這個問題顯然具備意義。在電影中這種現象本來就類似於你打開一個雞蛋,有概率出來一個雙黃蛋,同樣人群中也會有少部分人因為身患疾病或者同性戀。因為 社會 上各種各樣的少數現象的發生,遭到了 社會 普遍性的歧視,這種歧視本身來說是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普遍性的自卑或者冷漠導致了這一系類的問題。但是一旦劣勢方獲得勝利,普遍性的人們就像臉皮被人扯下來一樣難看,因為扯下來的是他們的可憐、自卑和冷漠。
Philadelphia其實是相當有深度的一片,反映了美國當時的很多現實的 社會 問題
比如homosexual啊,歧視homosexual啊,AIDS啊,對AIDS的歧視和冷漠啊,對有色人種的非公··正對待啊
故事簡介:主要講述的是律師安德魯因同性戀患上艾滋病,他的老闆發現後,因為內心的恐懼和嫌棄,設計以工作的失誤為由辭退他,而被解僱的安德魯決心通過訴諸法律的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並最終勝訴的故事。
這部電影所反應出了的現實情況:(1)每個人都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都有追求幸福和活著的權利,不能因個別原因和一些不幸而帶有歧視的態度,應該善待每一個人,這樣 社會 變得更加的美好。(2)安德魯在尋求幫助的時候四處碰壁,走投無路,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依然堅持積極上訴,因為他相信公平是從來不會遲到的。所以說,人只有活著,不管是在順境中還是逆境中,只要有信念,為之努力堅持,相信一定會有好的結局作為回報的。(3)其實家人永遠都是最堅強的後盾,他們會在你最無助的時候,給你幫助和依靠,在你受委屈的時候,給你包容和支持,所以說,要珍惜當下的情親和陪伴,不要等到逝去後,才知道珍惜曾經所擁有,妄想補償留有遺憾。
電影就是這樣一種奇妙的東西。在今天這個讀圖時代,它不再僅僅是商業上的 娛樂 工具和政治上的宣傳的手段,而是可以承載更沉重的命題和思考的 情感 載體。今天的電影人們,如果只能不斷在華而不實的製作手段上下功夫,而忽略真正觸動人心的是什麼,甚至將自以為感動人的類化情緒生硬地包裝成賺人眼淚的賣點,這樣做只能製造噱頭,缺乏填充 情感 與思考的感人細節。
例如今天我在電影《費城故事》中所感到的那樣。繞開明星、忽略大導演、拋棄所有屬於電影的拍攝剪輯技巧,這個影片本身所具有的看點和吸引力,就依附在它的思考中。而這些思考,依附在情節中設置的某個微笑,某個眼神,或者不經意的一句台詞中。感動人的不是戲劇沖突,而是真情流露。
感性的道德禁忌和理性的法律公正怎樣作用於個人乃至整個人類 社會 ?整個影片,從開始到結束,在每一個帶有情緒的鏡頭里,始終流淌著對人類行為的反思以及對 社會 文明發展的評估。它的結尾,與其說是結尾,不如說是給心臟懸了將近兩個小時的觀眾的一個心理安慰和交待。隱藏在畫面背後的問題與思考,至今仍未結束。或者說,道德與法的碰撞,至今仍未結束
⑻ 「好萊塢」是什麼意思到底指的是什麼
好萊塢(英語:Hollywood),是美國加州洛杉磯的一個地名,由於美國許多著名電影公司設立於此,故經常被與美國電影和影星聯系起來,而「好萊塢」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南加州的電影工業。
電影工業——
20世紀初,紐約和新澤西的電影公司開始遷向加州,原因是這里的天氣好,日照時間長。雖然當時已經有電燈了,但當時的電燈還不夠亮,當時最好的光源是陽光。除此之外,加州視野寬廣,有各種不同的自然風景。
此外當時托馬斯·愛迪生持有電影的專利,而加州離新澤西非常遠,因此愛迪生很難在這里控制他的專利權。在美國東岸,獨立的電影公司經常被愛迪生和他的代理人訴訟。在遙遠的加州沒有那麼多愛迪生的部下。即使他派人來加州,他的人往往比其消息來的晚,這樣一來這里的電影製造商就可以及時躲到附近的墨西哥去了。
1911年第一個電影工作室在好萊塢開業,同年已有15個其它的工作室在這里定居,成千上萬的夢幻製造者緊隨而至。
1923年,今天成為好萊塢象徵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樹立在好萊塢後的山坡上,本來這個字後面還有「LAND」四個字母,是一家建築廠商為了推銷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區設置的廣告看板。但它們被樹立起來以後就沒有人去管它們,以致漸漸荒廢。
一直到1949年,好萊塢商會將後面的四個字母去掉,並將其它字母修復。這個招牌今天受到商標保護,沒有經過好萊塢商會的同意,無人有權使用它。1929年5月16日,奧斯卡金像獎第一次頒發,當時的門票是十美元,共有兩百五十人參加。
(8)美國哪個州獨立電影擴展閱讀:
歷史——
1853年的好萊塢只有一棟房子。到1870年,這里已成為一片興旺的農田。1886年,從房地產生意發財的富商哈維·亨德申·韋爾考克斯在這里買下了0.6平方公里的土地。
好萊塢這個名字來自英語的「holly」(冬青)。韋爾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時,聽到她旁邊的一個人說她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好萊塢的地方。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就將她丈夫的農庄改稱為好萊塢了。
1887年,他在地區政府正式注冊此名。在他夫人的幫助下他鋪設了今天的好萊塢大街做為城市的主街,在這條大街和其它大街的兩旁種了胡椒樹並開始出售產權。他的夫人募資建了兩座教堂、一座學校和一座圖書館。為了使好萊塢名符其實,他們還進口了一些英國冬青,但這些植物在加州的氣候下沒有存活很久。
1900年,好萊塢已經有一間郵局、一家報社、一座旅館和兩個市場,其居民數為500人。10萬人口的洛杉磯位於市東11公里處。在好萊塢和洛杉磯間有一條單軌的有軌電車,但這輛電車的運行不準時,每程時間為兩小時。
1902年,今日著名的好萊塢酒店的第一部分開業。1903年,好萊塢成為一個鎮。除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以及不準在街上驅趕數量多於200的牛群。
1904年,一條新的被稱為好萊塢大街的有軌電車開業,使好萊塢與洛杉磯間的往返時間大大縮短。
1910年,好萊塢的居民投票決定加入洛杉磯。原因是這樣他們可以通過洛杉磯取得足夠的飲水和獲得排水設施。
⑼ 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符合提問的影片:
愛國者
導演: 羅蘭·艾默里奇
編劇: 羅伯特·羅達特
主演: 梅爾·吉布森 / 希斯·萊傑 / 喬莉·理查德森 /詹森·艾薩克 / 克里斯·庫珀..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戰爭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0-06-28
決戰怒河
導演: Robert Harmon
編劇: Howard Fast
主演: Jeff Daniels / Roger Rees
類型: 劇情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99-09-20
此外,推薦美劇《逆轉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