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流浪地球》中,地球想逃出太陽系,為什麼偏要走到離木星那麼近的地方去
因為地球利用木星引力彈弓逃出太陽系加速段被木星捕獲時,隨著地木距離縮短,造成地球和木星之間的引力增強。
依照影片中描述的流浪地球計劃,人類給地球安裝上萬座巨大的重元素聚變發動機,它們被稱作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年邁的太陽,飛往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要讓地球飛往比鄰星,需要脫離太陽引力,只靠人造的發動機還不夠,於是電影里讓地球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當地球靠近木星時,會被其強大的引力吸引,從而加快行進速度,由於木星本身也在繞太陽公轉,所以木星吸引地球的同時,賦予了地球一部分速度,地球相當於被加速了,最後地球逃離木星的時候,會被木星像拋球一般拋出去,從而達到脫離太陽系所需速度。這就是引力彈弓效應。
而錯過這一時機,需要再等176年才能獲得這樣絕佳的「窗口」。於是美國宇航局緊急研製並於當年8月20日和9月5日發射了「旅行者一號」、「旅行者二號」探測器。
㈡ 流浪地球結局是什麼
《流浪地球》結尾拯救地球成功了,但地球也將繼續流浪,直到到達比鄰星。
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以劉啟、劉培強等航天員為主線,為觀眾呈現了一場激動人心的地球流浪之旅,劉培強作為一名航天員,忽略了對兒子的關愛,導致父子之間慢慢產生矛盾。
他最後為了拯救地球犧牲,而兒子也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成為一名身負重任的航天員。正是他們的共同努力,才使拯救地球的計劃得以成功,人類也得以繼續生存。
(2)流浪地球電影中最後是推離哪個行星擴展閱讀
角色簡介:
1、韓朵朵:韓子昂收養的小孩,撫養她長大,也把自己當初女兒的名字給她,與哥哥劉啟關系非常好。她是一名初中生,很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哥哥帶著去外面世界經歷了一切,最終得到了成長。
2、韓子昂:劉啟的姥爺,他很寵愛外孫、孫女,雖然這兩個孩子特別淘氣,不讓人省心,但是他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感受到家的情感,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乃至生命。
3、王磊:地球聯合政府的軍人,有著很強的使命感,他的工作是帶領著救援隊去修多能推進發動機,在途中會遇到很多驚險的困難,有很多人放棄,但是他特別堅定自己的目標。
㈢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是基於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大背景的深度改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總之,對於電影《流浪地球》而言,往前可以拍前傳,往後可以出續集,甚至還可以串場《三體》搞番外,想像空間還是很大的。希望電影《流浪地球》的一炮走紅,能夠帶著中國科幻揚帆起航。
㈣ 流浪地球中,若地球沒有成功逃離木星,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
在影片《流浪地球》里,地球逃離太陽系的過程中受到了木星的引力捕捉,而最終木星被點燃,地球才成功擺脫了木星的引力捕獲,繼續它的流浪旅途。那麼,如果在結尾處,地球沒有逃離木星,最後的結果又會是什麼呢?
答案是地球一定也會不復存在,但在地球與木星相撞的過程中,會發生更多的意想不到事情。
地球和木星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二,它們之間如果真的發生碰撞,對整個太陽系的影響都是極大的。並且行星級別的碰撞在整個宇宙中都是非常震撼的,科學家分析,這種能量級別碰撞瞬間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十個月內釋放的能量總和。如果這場碰撞真的發生,將成為太陽系自誕生以來最絢麗的一場「煙花秀」,並且包括太陽在內,整個太陽系都將受到波及。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猜測,地球都沒可能去宇宙中流浪,甚至連「推地球」的可能性都是0%。故以上只順從影片結尾延伸,並不做其他討論,畢竟這一切也並不是現實。
㈤ 《流浪地球》中把地球推向太陽,這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嗎
流浪地球之中曾經出現把地球推離太陽系這樣的一個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就算是傾盡地球全部的資源,也很難真的讓地球保持穩定的速度去向太陽系之外行駛,人類享有利用能源的方式是做不到的。
人類現在的能源利用結構上來說,曾將地球推離太陽系,不要說推離的問題,就是讓地球在現有的軌道上移動幾米的距離,都需要傾進地球上現有的幾十年的電能資源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更不要說出現流浪地球之中,能夠讓地球保持穩定的速度,向外移動的這種場景了。
㈥ 流浪地球中把地球推進木星軌道時 地球是衛星嗎
《流浪地球》中帶著地球去流浪,現實生活中可行嗎?原因是啥?
在2019年的春節檔,國產電影可謂是火了一把,而其中的兩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與《瘋狂的外星人》更是受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特別是《流浪地球》更是成為了春節電影檔中的黑馬,拿下了春節檔中的票房冠軍。而觀眾們對《流浪地球》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這部電影可謂是名利雙收。看過《流浪地球》的讀者朋友們都知道《流浪地球》這部科幻電影,主要講的就是人類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的故事。那麼人類帶領地球逃離太陽系,在現實生活中真的能夠實現嗎?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
首先要讓地球能夠流浪,電影中用了一萬個發動機作為地球流浪的動力。那麼用一萬台發動機真的能夠讓地球自己動起來嗎?其實在理論上是能夠實現的,但是也僅僅只限於理論。因為如果想讓地球擺脫太陽引力的束縛,所需要的能量最少就要2.65×10的33次方焦耳,按照一萬台發動機所提供的動力,那麼要想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少說需要30萬億年。30萬億年,大家可以想像的到是何其的遙遠?所以這點也僅限於理論上可以實現。
第二點就是引爆木星。在《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中這地球流浪計劃中的最大絆腳石就是木星了。在地球流浪的過程中,由於受到木星強大引力的影響,使得地球原本的流浪軌道發生偏離,因此人類最終不得不做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計劃:那就是引爆木星。那麼現實中真的能夠做到嗎,對此就有科學家們作出解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張雙楠就表示,其實想引燃木星理論上可以有個更直接的方式,那就是採用一個大功率的激光。不過點燃木星其速度是非常的快,遠不如電影中所呈現的場景,但是電影為了追求故事情節以及給觀眾的刺激感,所以才這樣設計。
不過科幻電影畢竟就是科幻電影,讀者也不必太過於追求其真實性。畢竟科幻電影只是基於科學的理論上而衍生出來的合理幻想,為人類的科學發展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們有沒有看過流浪地球呢?
㈦ 流浪地球片尾被引燃的行星是哪個
木星
木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歲星」,世界上最早關於木星的文字記載是我國戰國時期的《甘石星經》。
《流浪地球》可以說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破冰之作,上映沒多久就因精心的製作和炫酷的特效引爆整個中國電影市場。
㈧ 月球消失之謎——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里的月球去哪兒了
在今年初上映的國內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並沒有出現過月球的畫面,這是因為電影里的時間已經是地球到達木星軌道了,這個時候月球早就不在地球附近了。那月球去哪兒了呢?電影里沒說。
但在小說里其實是有解釋月球的去向的,在一開始制定流浪地球計劃時,就決定把月球推走了。人類在建造離子發動機時就同時在月球上也建造了,給地球加速到同時就把月球推走了。
所以別說大劉,讓我來寫也必須把月球推走。
㈨ 在《流浪地球》中,為啥不用飛船而是把地球推離太陽系
另外,即便把地球送入比鄰星的軌道,地球也無法維持生命的生存。因為比鄰星是紅矮星,溫度比太陽低很多,需要足夠靠近比鄰星才能獲得適合的熱量來維持地表溫度。但像比鄰星這樣的紅矮星會頻繁地爆發超級耀斑,這對地球生命是致命的打擊。為此,只能尋找類似太陽這樣的恆星,比鄰星的另外兩顆伴星南門二A和南門二B是更好的選擇。
㈩ 《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
《流浪地球》電影已經上映,這是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首次搬上銀幕,其實劉慈欣的作品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忠於科學,其中涉及的科技事物大都有科學理論支撐,而且合乎邏輯。就《流浪地球》這部作品來看,雖然現在的科技不可能做到,但是依靠將來的技術,其作品中的假設基本都是可以實際做到的。
作品中還假設了人類已經掌握了重元素核聚變技術,讓地球上的岩石資源就可以成為燃料,靠此驅動巨大的地球發動機,每一台可以產生150億噸的推力,其實這種發動機應該沒什麼問題,導致地球的地殼未必受得了如此巨大等級的自身重量以及它的推力,因為其實地球的地殼非常薄,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地球的地殼還沒有蛋殼厚,因此如此巨大的發動機加上它的推力,很可能導致地球的地殼承受不住。
這里還有一點就是,雖然發動機高達1萬多米,但是地球大氣層的空氣厚達百餘公里,因此當發動機驅動等離子束的時候,也會把地球大氣吹出大氣層,這就會導致地球表面的空氣越來越薄,氣壓越來越低,不過好在這個時候的人類已經全部轉移到地下生存,進入一種封閉式的環境,倒也就不太擔心地球表面的大氣發生變化了。
地球要離開太陽系,需要利用太陽和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這也是很符合實際的,相對於地球來說,太陽和木星都是引力巨大的天體,引力彈弓效應都可以加快地球的速度,特別是木星,由於它距離太陽已經足夠遠,自身的質量又比地球大了數百倍,所以依靠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可以獲得脫離太陽系的速度,因此在電影中著重突出了這一環節,最後人類通過木星的加速使地球獲得了離開太陽系的動能,向著4.22光年外的比鄰星進發。
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它自身的質量比較小,不會發生氦閃,而且它的壽命也非常長,可達太陽壽命的近百倍,只是它的宜居帶比較狹窄,地球需要距離比鄰星700多萬公里才能恢復我們如今的生態環境,而且科學家們已經發現這比鄰星宜居帶中有一顆比地球質量還大的行星存在,如果地球到達那裡的話,和這顆星球的共存將是一個大問題,或者需要和這顆星球在比鄰星兩邊同速運行才可以。
另外一點就是據觀察比鄰星星體活動還不很穩定,經常會爆發出比太陽發出的恆星風還長的等離子風,這也是不利於地球生態環境存在的,而且由於地球流浪時沒有攜帶月球一起前去,屆時地球還會不會有磁場也很難說,但大劉創作《流浪地球》時,人類對比鄰星的觀察還沒有今天這么仔細,所以這並不妨礙一部偉大的作品。
總之,如果人類真的具有《流浪地球》中那樣的科技水準,又真的預知到了太陽與數百年後發生氦閃現象,那麼採用《流浪地球》中的方法移民自救,倒也是很有可取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