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宮一號詳細內容
新華讓北京3月6日電(記者照功任)全國政協奏、中國載人天工位
設計師周建6日說,「天」二號計將在兩平左右的時間發。由於「天客」一號
態良好,可能廷期「役」,兩座中國「天宮」將並存太空、比齊飛
作為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設計壽命兩年的「天」一號於2011年
月29日發什空。周建平告訴記者,這今為止,「天客」一號狀念很好,所有設各正常
高木使用當和初設計的冗餘備份設備,貨源也比較足
周建平說,與「天宮」一號相比,「天宮」二號日標主要是檢證空間站的郵分新拄術
比如、我國將給「天宮」二號進行推進劑補加,「就像飛機空中加油一樣」,通過一套自
動系統,把推進劑從運飛船送到「天宮」二號
B. 美國太空電影主人公被中國的天宮一號救了 叫什麼名
2013科幻大作《地心引力》
導演: 阿方索·卡隆
編劇: 阿方索·卡隆 / 霍納斯·卡隆
主演: 桑德拉·布洛克 / 喬治·克魯尼 / 艾德·哈里斯 / 奧托·伊格內修森 / 保羅·夏爾馬 / 艾米·沃倫 /巴舍爾·薩維奇
類型: 劇情 / 科幻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3-11-20(中國大陸) / 2013-10-04(美國)
片長: 91分鍾
C. 天宮一號的簡介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
它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1]2011年11月3日凌晨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時14分)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設計在軌壽命是2年,在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飛船進行交會對接後,最終將主動離軌,隕落南太平洋。
2016年03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目前天宮一號的飛行軌道仍在持續、密切的跟蹤監視之中。2018年3月25日,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16.2公里的軌道上,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
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3)哪個電影介紹了天宮一號擴展閱讀:
發射背景: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即「921工程」,在「921工程」設計之初,便確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初步實現了第一步的航天器天地往返。此後,中國又先後發射神舟系列的4艘飛船。
並在神舟五號發射、楊利偉成為中國「太空第一人」後,完成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2005年起,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相繼發射。
拉開了「三步走」戰略第二步的序幕,並完成了前半部分,而天宮一號則將完成第二步後半部分的任務——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建立空間實驗室。
背後故事:
「天宮一號」從2006年開始研製,整個過程從方案設計到初樣再到正樣,通過了大量的計算、模擬和各種地面試驗的驗證,竭盡全力做到可靠和安全。
為了萬無一失,研製團隊先假設某一系統失效,然後列出幾種可能導致失效的故障,再分析每種故障的原因是什麼,一層層查下去,從單機到部件再到每一個零件,任何一件產品都要考慮進去。
只做到這一點還不夠,他們還要反過來想,如果某一個零部件失效,可能對系統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有可能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應該制定怎麼樣的應對措施。
在研製的全過程,只要是能想到的,驗證試驗能做的,都要一次又一次地去做。「天宮一號」的設計壽命是兩年。在這兩年時間里,它能否與「神八」「神九」「神十」順利實現對接。
電源系統是一個關鍵,因為沒有電能,任何太空飛行器都是一堆太空垃圾。對「天宮一號」來說,每24個小時就有16個晝夜;其中每個白天約30分鍾,每個夜晚約60分鍾。
這面對太陽的30分鍾時間,就是它的太陽能帆板發電的時候;其中一部分電能直接供用電器使用,其餘的電能則儲存在100多節鎳氫電池裡,供黑夜時使用。
「天宮一號」的太陽能帆板看起來和馬路上太陽能路燈的帆板沒有什麼不同,都是銀色的,薄薄的,一格一格的;但它所用的材料卻相當尖端。
而且,它始終跟著太陽轉,角度保持在50~60度,確保有足夠的日照可以發電。盡管「天宮一號」挺省電的,整個用電量只相當於兩台家用空調。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確保這100多節鎳氫電池在兩年的時間里不「罷工」,不出任何一點小毛病?而且,為了安全起見,最少也要保持電池中有八成電量的儲備。
為此,研製團隊模擬真空、上網路溫差等極端太空環境,反復做了無數次實驗。這還不夠,還必須考慮火箭發射時的沖擊、震動、熱量等各種情況,反反復復進行試驗。
D. 最近美國出了一部電影是講述幾個宇航員在太空遇險的最後它們遇到了中國的天宮一號飛行器才得以脫離險情。
地心引力 Gravity (2013)
導演: 阿方索·卡隆
編劇: 阿方索·卡隆 / 霍納斯·卡隆
主演: 桑德拉·布洛克 / 喬治·克魯尼 / 艾德·哈里斯 / 奧托·伊格內修森 / 法爾杜特·夏爾馬 / 艾米·沃倫 / 巴舍爾·薩維奇
類型: 劇情 / 科幻 / 驚悚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格陵蘭語
上映日期: 2013-11-19
劇情簡介:
太空梭被摧毀,只留斯通與科沃斯基兩人孤零零地處在外太空——繩索只能拴住對方並且兩人同時失重掉進了無盡的黑暗。無聲的寂靜告訴他們,他們已經與地球失去了任何聯系和任何獲救的機會。隨著恐懼漸漸轉變成驚慌,每一次的吸入空氣都蠶食著僅剩的少量氧氣。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793783/
E. 男女主角在太空天宮一號對接是什麼電影
《地心引力》由阿方索·卡隆執導,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劇本由導演阿方索·卡隆與兒子喬納斯·卡隆共同撰寫。影片於2014年3月3日獲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以及最佳配樂獎七項大獎。
影片講述了一個在探索者號航
天飛機上的兩名男宇航員和一個女宇航員出艙進行哈勃望遠鏡維修時,遭遇太空碎片襲擊導致飛船發生嚴重事故後在太空中發生的故事。由於其他同行全部喪生,所
以這部在太空領域內的「密閉空間」式電影人物極少,後半幾乎只有兩位主演,他們將面對的是殘酷的宇宙環境的人類內心中無限的孤獨和恐懼。
F. 「天宮一號」的具體介紹
應該快了,你可以去鳳凰網看看,那有最新消息。有一條消息說是在8月15日,不知真假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的名稱,中國將於2010年—2011年底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對接。從而建立第一個中國空間實驗室。
【飛行器名稱】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近圖
【飛行器生產國家】中國 【計劃發射時間】2010年到2011年年底 【發射目的】屬於航天發射第二步第二階段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為中國航天第三步建設空間站做准備。 【發射項目】預計要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完成對接任務。 【飛行器截圖】右圖是近圖。 【發射意義】標志著中國已經擁有建設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
名稱由來
「天宮一號」的名字讓人聯想起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大鬧天宮。此外,「天宮」是中華民族對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宮一號」為目標飛行器命名,應該會很好地得到國人的共鳴。這個飛行器實際上就是空間實驗站的雛型。從「神七」到「神十」,是為了檢驗航天員太空實驗的能力和對接空間實驗站的技術成熟度。此後就是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實現建立太空實驗站並進行料理。屆時將會交替發射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
公開模型
天宮一號實體首次曝光
2009年2月27日,中央電視台軍事報道中首次出現了中國「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實體畫面,此前「天宮一號」僅有電腦效果圖和模型對外公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在2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研製建設已全面展開,「天宮一號」初樣產品的研製生產已基本完成。如果工作進展順利,可望於2011年進行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試驗。[1]
春晚正式亮相
「天宮一號」2009春晚曝光
神七成功發射是2008年鼓舞人心的一件大事,當然也順理成章的成了牛年春晚要表達的重要元素。在此前的綵排中,將出現在零點報時環節的航天板塊一直保持著神秘,而當天總導演郎昆所說的將在這一板塊出現的、送給全國觀眾的驚喜禮物也終於「現身」了!這個神秘禮物就是中國新近研製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它的亮相也令牛年春晚的零時環節成為歷年春晚中最有科技含量的一次。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重量有8噸,類似於一個小型空間實驗站,將於2010年左右發射升空。在發射「天宮一號」之後的兩年中,中國將相繼發射神舟八、九、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實現空間對接。這個龐然大物在零點環節亮相舞台,而與之相伴的則是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他們將一起為全國人民送上祝福。 此次展示是「天宮一號」首次作為實物模型與觀眾見面,同時也是目前為止非電腦模擬圖形式的第一次亮相。
編輯本段發射任務
「神七」升空,舉國振奮。在神七實現「太空行走」後,中國的空間站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的消息,中國未來的空間站的名稱叫「天宮」。這是一個具有濃郁中國特色、寄託了華人無限憧憬的名字。 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10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之後,再發射「神舟八號」。「神八」是一艘無人的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進行無人自動對接試驗。2015年前,再陸續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 「天宮」二號將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天宮」三號將主要完成驗證再生生保關鍵技術試驗、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貨運飛船在軌試驗等,還將開展部分空間科學和航天醫學試驗。[2]
編輯本段實現對接
天宮一號
對接介紹
空間交會對接控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人工控制、另一種是自動控制。用人工控制來完成太空交會對接可以提高交會對接的成功率。自動控制交會對接可靠性高,不需考慮人員的安全和救生問題。在航天器的交會對接技術方面,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人工控制和自動控制相結合,以提高交會對接的靈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對接過程
天宮一號效果圖
中國在神八、神九、神十任務中,將突破無人與有人飛船對接技術,並建設首個名為「天宮一號」的空間實驗室。這是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張建啟在接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專訪時透露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建啟今天上午在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將於2010年—2011年底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的重量有8噸,類似於一個小型空間實驗站,在發射天宮一號之後的兩年中,中國將相繼發射神舟8、9、10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實現對接。 針對女性何時能加入中國航天員的隊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在2008年9月27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暫時沒有選拔女航天員的時間表,但相關課題正在研究。 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日前透露,中國新一代航天員的選拔准備工作已完成,預計在神七任務結束後,選拔將正式啟動。 新一代航天員仍計劃從空軍飛行員中挑選,數量不會超過第一批即14人。 空間實驗室
中國在研的空間實驗室採用兩艙結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濕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 建設實現空間站的關鍵技術是「空間交會對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航天器通過軌道參數的協調,在同一時間到達太空同一位置的過程稱為交會。對接是在交會的基礎上,通過專門的對接機構將兩個航天器連接成一個整體。實現兩個航天器在太空交會對接的系統,稱為交會對接系統。 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難度很大,因為空間實驗室體積都比較大,發射空間實驗室的時候是不裝人的,人是後來通過太空梭或者飛船送上去的。人要進入到空間實驗室,太空梭或飛船就必須和空間實驗室對接起來。這個難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間實驗室和太空梭都是高速運行的,時速到達28000公里以上,在對接過程中,如果計算不準,就可能發生飛船相撞事故。
編輯本段完成總裝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010年8月17日表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個空間交會對接目標——天 「天宮一號」 神舟八號將於明年發射
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於近日完成總裝,全面轉入電性能綜合測試階段。在完成一系列電性能、力學性能和熱性能測試後,該飛行器將於2011年發射進入預定軌道,之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交會對接。 這位發言人說,2009年底以來,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陸續完成了初樣階段各項研製、試驗工作,全面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目前,交會對接任務各項准備工作進展順利。神舟八號飛船正在進行總裝;改進型長征二號F火箭產品已齊套,正在進行分系統綜合試驗;針對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訓練工作全面展開,我國第二批航天員包括兩名女航天員也參加了訓練;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裝載的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載荷設備陸續按計劃交付飛行器總裝,有關地面支持系統准備工作全面推進。 按照計劃,我國將於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實施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試驗。[3]
編輯本段使用壽命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建啟此前接受采訪時透露,天宮一號重達8噸,採用了全新設計和許多新技術,使用壽命兩年。 天宮一號的學名叫「目標飛行器」,因為,其後發射的幾艘神舟飛船將與它進行對接,完善航空器交匯對接技術。用專業人士的話說,「天宮一號」既是一個空間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也是一個簡易的空間實驗室,中國准備利用這個平台,要進行空間實驗室的有關技術試驗。 此外,即將發射天宮一號的火箭也有了改進,與前三次載人航天飛行相比,長征二號F火箭技術變化較大,進行了近170項技術狀態更改,其可靠性安全性也更加提高。[4]
編輯本段相關報道
中國廣播網報道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2010年03月10日7時44分報道,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將於2011年發射升空,履行它在太空中兩年的飛行任務,並完成出艙活動、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和發射長期自主飛行、以及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等目標。 距離翟志剛的太空行走已經過去近2年,「神五」、「神六」之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如何邁好第二步?中國是否會有女航天員進入「天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張建啟中將接受專訪,為您拉直這一連串的問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航天員上天。「神五」標志著第一步任務已經完成。 第二步要實現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此後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並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神六」和「神七」完成了前一部分的任務。 張建啟表示,現在第二步的後續任務以及第三步,也就是建立永久性空間試驗室正在按計劃進行。 張建啟:估計2011年,也就是明年初先發射目標飛行器,接著發射「神八」、「神九」、「神十」,進行對接。「神八」肯定是無人對接,至於有人對接是「神九」還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匯對接是不是很順利?完成了三次對接,就完成第二步整個戰略目標。 後面進入第三步,也就是建立我國自己的空間站,完成三步走的戰略。 張建啟中將說的目標飛行器,正是人們常說的「天宮一號」,它是中國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神八、神九和神十都將與它進行對接。記者注意到,「天宮一號」的發射時間與此前預告的2010年底向後推遲了幾個月。張建啟表示,適當的調整完全正常。在速度和確保萬無一失的選擇中,航天人選擇後者。 張建啟:畢竟我們是第一次在搞這個東西。要達到兩年的壽命。8噸重,這有很多新的技術突破。
新華網報道
新華網北京2010年03月03日 電(記者 任沁沁 隋笑飛)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並在2年時間內逐步實現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三次交會對接試驗。 此後,「天宮一號」可以被改造為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共分「三步走」。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通過神舟五號和六號已圓滿完成,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飛行,而且能准確回到預定地點;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這一階段要攻破四項技術關鍵,為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做技術准備。 戚發軔介紹說,空間實驗室階段是目前正在進行的階段。它的第一項技術關鍵是出艙活動,神舟七號完成了這個任務;第二個技術關鍵是交會對接,通過「天宮一號」在太空飛行2年左右的時間里,先後完成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太空對接,突破並基本掌握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目前,國外交會對接技術已趨成熟,開始應用在大型航天器組裝上。 而第三個技術關鍵是補加,為飛行器補給推進劑、空氣、水、食品等;第四個關鍵則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 戚發軔透露說,神舟八號是無人飛船,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是載人飛船,將搭載2到3名航天員。屆時,飛船上不排除搭載來自台灣的種子。 此外,低碳的理念也被應用到航天科研中。「原來的推進劑主要成分是有污染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現在將逐漸改用液氧、煤油等。」戚發軔說。 戚發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新華網快訊:國防科工局表示,探月二期工程的技術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預計於2010年底發射升空執行試驗任務,目前衛星正在進行總裝測試。
(聯合早報網訊)香港明報報道,中國加強在太空領域的發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昨日公布,中國第一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已經完成總裝,預定於明年發射,並會與後續發射的「神舟八號」太空船在太空對接。 據新華社報道,去年底以來,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改進型神舟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陸續完成了初樣階段的各項研製、試驗工作,全面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目前,交會對接任務的各項裝備工作進展順利。「神舟八號」太空船正在進行總裝;改進型長征二號F火箭部件已齊,正在進行分系統綜合試驗。 「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太空船裝載的各項太空科學實驗載荷設備陸續按計劃交付總裝,有關地面支援系統准備工作全面推進。按照計劃,中國將於2011年先後發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實施首次太空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試驗。 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並在2年時間內逐步實現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的三次交會對接試驗。 此後,「天宮一號」可以被改造為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共分「三步走」。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通過神舟五號、六號已圓滿完成,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飛行,而且能准確回到預定地點;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這一階段要攻破四項技術關鍵;為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做技術准備。 戚發軔介紹說,空間實驗室階段是目前正在進行的階段。它的第一個技術關鍵是出艙活動,神舟七號完成了這個任務;第二個技術關鍵是交會對接,通過「天宮一號」在太空飛行2年左右的時間里,先後完成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的太空對接,突破並基本掌握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目前,國外交會對接技術已趨成熟,開始應用在大型航天器組裝上。第三個技術關鍵是補加,為飛行器補給推進劑、空氣、水、食品等;第四個技術關鍵則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 戚發軔透露說,神舟八號是無人飛船,神舟九號、十號是載人飛船,將搭載2到3名航天員。屆時,飛船上不排除搭載來自台灣的種子。 此外,低碳的理念也被應用到航天科研中。「原來的推進劑主要成分是有污染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現在將逐漸改用液氧、煤油等。」戚發軔說。 戚發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據新華社 兩女太空人備戰神九 繼無人的「神舟八號」太空船後,2012年發射的「神舟九號」太空船將是載人飛行,針對交會對接任務的太空人訓練工作已全面展開,包括兩名女太空人也參加了訓練。
編輯本段中國的火箭現狀
中國的火箭最大運載能力只有10噸,不僅無法將體積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也滿足不了空間實驗室在運行期間所需大量物資的運輸要求。在後續的發射中,將採用新一代大推力長征5號火箭。長征5號火箭的運載能力可達25噸,基本與國際上的頂級水平相當,可以滿足在低軌道發射空間實驗室的需要。 人類載人航天活動的終極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為人類造福。
編輯本段太空生命科學試驗
實驗任務
天宮一號飛行器模型亮相
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葯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為起點的空間站建設,將為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台。[1]
實驗條件
中國在研的空間實驗室採用兩艙結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濕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
G. 介紹了天宮一號的哪些內容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的名稱,中國將於2010年—2011年底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分別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對接。從而建立第一個中國空間實驗室。
【飛行器名稱】天宮一號天宮一號近圖
【飛行器生產國家】中國 【計劃發射時間】2011年下半年 【發射目的】屬於航天發射第二步第二階段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為中國航天第三步建設空間站做准備。 【發射項目】發射兩年後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完成對接任務。 【飛行器截圖】右圖是近圖。 【發射意義】標志著中國已經擁有建設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 【運載火箭】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H. 美國科幻片 有天宮一號 叫什麼名
電影 地心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