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約克鎮是哪個電影裡面的

約克鎮是哪個電影裡面的

發布時間:2022-10-11 13:30:16

A. 美國獨立戰爭中約克鎮大捷有什麼意義

約克鎮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戰略反攻階段的最重要戰役.在美國軍隊的反攻下,1781年8月,康瓦利斯統率7000名英軍死守弗吉尼亞的約克鎮.
1781年8月,法美聯軍由華盛頓統率,南下弗吉尼亞,而增援的法國艦隊也在法國海軍司令德格拉斯伯爵率領下由西印度群島調來,進入切薩皮克灣,進抵約克鎮城外的海面,並且擊退了增援的英國艦隊,掌握了制海權.
約克鎮大捷是北美獨立戰爭的最後一役,約克鎮戰役之後,英國議會被迫贊成議和,1782年11月30日,英美兩國簽署《巴黎和約》的草案,正式宣告了美國獨立戰爭的最後勝利.

B. 電影《決戰中途島》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7.8。

《決戰中途島》是由羅蘭·艾默里奇執導由伍迪·哈里森、盧克·伊萬斯、帕特里克·威爾森、曼迪·摩爾、艾德·斯克林、淺野忠信等主演的電影。

影片改編自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的關鍵轉折點,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後反法西斯盟軍節節敗退的局面。

同時,這也是世界歷史上著名「以小搏大」的戰役之一,在海空軍力大幅弱於日本的情況下,美軍以沉沒一艘航空母艦為代價,一舉擊沉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一艘。

此次戰役的勝利,徹底改變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格局,為二戰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2)約克鎮是哪個電影裡面的擴展閱讀:

歷史原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此後3個多月里,日本佔領了東自威克島、馬紹爾群島,西至馬來半島、安達曼和尼科巴各島,幾乎完全控制了整個西太平洋。

日本偷襲珍珠港雖然獲得了重大勝利,但美國航空母艦當時不在港內,一艘也沒有受到損失。

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決心摧毀美國航母艦隊。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要拿下位於夏威夷群島東北方的美國重要航空基地——中途島。

雖然攻擊中途島的計劃被列為日本最高機密,但美國海軍情報局與英國以及荷蘭相關單位緊密合作,於1942年5月——中途島海戰打響前夕——成功破解了日本海軍通訊系統部分密碼,並判明了日本下一步的行動目標。

依靠這一情報,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召回了在太平洋西南方的航空母艦「企業」號、「大黃蜂」號以及因為參與珊瑚海海戰而正在珍珠港進行大修的「約克城」號,再加上約50艘支持艦艇,埋伏在中途島東北方向,伏擊前往中途島的日本艦隊。

戰斗過程驚心動魄,攜4艘航母之威來襲的日本航母編隊與以逸待勞的美軍航母編隊展開激烈對決,數百架戰斗機、魚雷機、俯沖轟炸機交錯攻擊。

然而,擁有情報優勢的美國人笑到了最後,中途島戰役美軍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而日本卻損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

美國海軍首腦評價道:「中途島戰斗是日本海軍350年以來的第一次決定性的敗仗。它結束了日本的長期攻勢,恢復了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均勢」。

參考資料來源:豆瓣——決戰中途島 Midway (2019)

C. 古時候戰爭真的是超近距離對噴的嗎看電影看多了

樓主看的是《愛國者》吧,的確,陸戰時很搞笑,也很殘酷,就是一幫人排成一排排去送死,當然,電影中有些過了,一般來說,100個人VS100個人,就滑膛槍的那個准確率,一排槍過去就死30多個,再來一排槍過去死的就不到十五個。(但是美國的肯塔基槍手卻可以在411米的超遠距離上幹掉敵人,簡直不可想像)俄國有句話叫「子彈里出孬種,刺刀下見英雄」,所以俄國人是很看不起滑膛槍的,准確率又低,裝填很慢。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個滑膛槍裝彈時先要用嘴巴咬開紙袋包裝的火葯包,然後把火葯倒進槍管里,用通條搗實,再拿出子彈塞進槍管,再用通條搗實,最後拿出雷帽套在擊發扳機上,這樣才算完成一次裝彈。我試驗過完成這樣一次裝彈大約要15秒左右,所以這發彈效率。。。你可想而知。再來就是准確度,現代槍械的口徑一般也就是7.62毫米或者是5.56毫米,但是在那個前膛槍時代,每一把槍的口徑都比現在的巴雷特的口徑(12.7毫米)還要大,英國的是19.9毫米,法國的是18點多毫米,但是每一顆子彈卻只有15毫米到17毫米,子彈打出前,圓形的子彈就在槍管里亂撞,出槍管後就不知道飛哪裡去了,所以那時候的前膛槍有效射程都不會超過100米。所以在那個時代拿一把鋼盾和一把長矛就可以完爆一個火槍手。

軍備上的落後自然也就決定了戰時陣型的落後,那個時代的主流陣型就是線式作戰,也就是一排排人對打,排在前面的槍手倒霉啊,但是沒辦法,只有靠的近你才能打對人,隔遠了就射飛了。還有就是線式作戰很符合歐洲人的風格,紳士風度,這個和中世紀的決斗是一樣的,中世紀的決斗就是雙方騎著馬,拿著一槍一盾對沖,歐洲人認為戰爭應當是紳士的,禮貌的,甚至在作戰之前雙方還要互贈禮物以表尊敬,《愛國者》里有一段就是一個護送資源的英軍小隊長在開戰前還要先來一段關於英王的演說,盡管我們看起來很好笑,但是卻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華盛頓首創出了散兵作戰,也就是游擊戰,但是鑒於當時大陸軍的軍人素質真的很低,這些戰法效果不明顯,倒是法國人傳統的線式作戰幫了大陸軍大忙。

再來就是炮兵,這絕對是那個時代最吃香的軍人職業,遠距離的攻擊使得他們可以遠離第一戰線,滑膛槍時代的炮兵是很重要的,一者是對對方的線式軍團造成高傷害打擊,二者就是可以鼓舞士氣。比如約克鎮戰役,這就是一場著名的炮戰,雙方就是以各自的炮兵陣地展開拉鋸戰,那場戰役中炮兵決定了一切,唯一的兩次步兵沖鋒也是為了奪取更好的炮兵陣地。還有就是奧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的戰役,那時工匠就在城外鑄造(也有一說是在離君士坦丁堡141千米外鑄造)巨型火炮,直接用炮彈重達550公斤的火炮轟塌城牆。一炮過去,管他打中的是誰,所以滑膛槍時代火炮誤傷的幾率很高。進入一戰,火炮的作用更加明顯,比如德軍攻克烈日要塞,幾次步兵沖鋒都攻克不了混凝土堡壘,最後拉來巨型重炮「大貝爾塔」將烈日要塞炸了個稀巴爛。

其實古代以及近代戰爭也不完全是超近距離對射,那個僅僅只限於火槍手,我們不要忘記了騎兵的存在,近代騎兵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還是保留中世紀的樣子,長矛,軍刀,盾牌,另一方面就是配備了火槍的騎兵,當然很多的都只是配置手槍,而且一配就是配有三把手槍,比如德國的黑騎兵,英國的龍騎兵,打完一槍換一槍,打完三槍就拼刺刀了,中國古代也有配置火槍的騎兵,配的火槍就是《三槍拍案驚奇》里的那把樣子奇特的三管火槍,我記得好像是叫什麼「三眼火銃」,不僅可以打槍,還可以拿來砸人哦。所以如果是騎兵和火槍手搭配作戰的話,應該是騎兵擾亂敵軍攻擊,火槍手在騎兵後面放槍。

一般來說滑膛槍時代很講士氣的,每一個正規的軍隊都有自己的鼓手負責奏樂以鼓舞士氣,盡管滑膛槍的戰損率不高,但是一旦士氣落下來,軍隊也就不復存在了,所以你看《愛國者》里軍隊極其重視士氣。

海戰的確是很多注重於船舷對射,那時候的船艦火炮大多數都裝在兩舷,所以火炮對射時也和陸戰差不多一字排開(當然飛翔的荷蘭人號有裝在前甲板的火炮例外)。至於丟繩子和伸木板這種戰法已經是很古老了,最早是希臘人為了對付善於海戰的迦太基人發明的,這個主要是因為希臘人善於陸戰,能將遠距離的海戰化為近身的陸戰自然是希臘人的願望,所以這種實用的戰法一直持續到15,16世紀,但是為什麼喜歡用這種戰法呢??第一,陸軍訓練比海軍便宜,第二帆船技術還比較落後,第三,火炮技術落後,第四,海軍技術不夠成熟。這就導致了為什麼會有在海戰中把海戰轉化為陸戰這種奇葩的戰法,從軍備不斷發展的角度來說,這顯然是很落後的(海盜拉近了來打是為了搶奪錢財,遠遠地擊沉了還撈個屁啊)。所以到了無敵艦隊的阿瑪達戰役,先進的英國艦船運用遠距離的長重炮和可以按旋轉的火炮終結了運用近距離加農炮和繩鉤戰術等等落後的技術的西班牙無敵艦隊,近代的海戰漸漸走來了。所以到了18世紀的特拉法爾加海戰,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到一次較為成熟的海戰了。

以上純手打,打的很辛苦啊。。。。

D. 約克鎮戰役是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中取得的最輝煌的一次戰役嗎

美國取得了薩拉托加大捷後,國際形勢向著有利於美國的方向轉變。制別是法國,於1778年2月與美國簽訂了盟約,承認美國獨立,同時約定,一方不經另一方同意,不得與英國講和。

1780年7月,在久經沙場的著名將領羅尚博的統率下,一支6000人的法軍協同艦隊一道駛抵北美。1781年5月,另一支強大的法國艦隊在最負盛名的海軍上將德格拉塞的率領下開到了北美海岸。美國人民的戰鬥力量空前地壯大。

為了得到法軍的大力配合,以便使美國獨立,華盛頓決定按原計劃的第二步行動,選擇弗吉尼亞的約克鎮為決戰的戰場。

但這次行動是在絕對保密的狀態下進行的,絕大多數美軍官兵都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到底在哪裡,而華盛頓仍一再揚言要去攻打紐約。

華盛頓的巧妙部署果然收到了奇效,在美法聯軍南進的過程中,英軍始終被蒙在鼓裡。

9月1日,德格拉塞將軍率法國艦隊駛抵切薩皮克灣,封鎖了約克河的出海口。結果打得英軍大敗。這一海戰的勝利使聯軍掌握了約克鎮地區的制海權,為未來的決戰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9月28日清晨,美法聯軍從四面開始向約克鎮進逼,包圍圈日益縮小。在聯軍的強大壓力下,康沃利斯被迫放棄了城市外圍的陣地,把軍隊全部撤入城內。到10月1日,聯軍已經完成了包圍,對英軍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10月9日下午5時,華盛頓作為總司令被邀請去點燃總攻擊的第一炮。

約克鎮的敵軍陣地完全暴露在聯軍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內,康沃利斯已經陷入了絕境。

在16日午夜,康沃利斯開始實施他的撤退計劃。誰想部隊在渡河途中突然遇到了暴風雨,康沃利斯的最後一線希望也破滅了。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康沃利斯終於在約克鎮地區宣布無條件投降。

約克鎮戰役是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中取得的最輝煌的一次勝利。

雖然從戰爭史的角度來說,這次戰役的規模並不算大,但它卻足以使英國相信,用軍事手段是無法征服一個團結起來反抗他們的民族的。

E. 曾經看過的一部美國電影,叫什麼鎮好像,電影名稱共3個字,內容忘掉一大半了,只記得主演是幾個性感男人

說點劇情或者細節
現代、近代、電影類型

F. 約克鎮的相關戰役

約克鎮圍城戰役或稱約克鎮戰役爆發於1781年,喬治·華盛頓將軍率領的美軍和羅尚博伯爵帶領的法軍聯手圍攻困守約克鎮的英軍(由查爾斯·康沃利斯將軍指揮),並最終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在美國獨立戰爭中,通常認為這場戰役是最後一場陸上大型戰斗。在康沃利斯的軍隊投降之後(這是英軍主力第二次投降,第一次是柏戈因在薩拉托加戰役後的投降),英國政府決定進行談判並結束這場戰爭。
1780年,5,500名法軍在羅得島登陸,以協助他們的美國盟友進攻被英國所佔領的紐約市。兩軍於1781年在紐約市北方會師。法軍指揮官——羅尚博伯爵告訴美軍指揮官——喬治·華盛頓進攻紐約市的行動是幾乎不可能成功的,又由於德·葛拉瑟伯爵才剛於十月時率領艦隊從加勒比海趕來,因此圍攻約克鎮將會使葛拉瑟伯爵率領的法國艦隊,更容易從南方協助進攻。於是,他們決定進攻駐防在約克鎮的康沃利斯以及其麾下大約只有9000人的軍隊。九月初,德·葛拉瑟在切薩皮克灣海戰擊敗了趕來援救康沃利斯的英國艦隊。由於德·葛拉瑟獲得了此場勝利,於是康沃利斯從海上脫逃的希望消失了。華盛頓下令法國將軍拉法葉侯爵在他趕到之前務必將康沃利斯圍困在約克鎮,而拉法葉也確實做到了。到了九月底,聯軍在陸地上已經徹底封鎖了康沃利斯。
經過了初步的准備之後,聯軍建立了一道壕溝並開始進行炮轟。隨著英軍的抵抗逐漸削弱,於是華盛頓便在10月14日時派出兩縱隊,向英軍的9號及10號堡壘發動最後一次的主要攻勢。一列法國縱隊拿下了9號堡壘,而美國的縱隊則攻陷10號。攻下這些堡壘之後,聯軍完成了第二道壕溝。在聯軍炮火變的比以往更加猛烈與密集後,英軍的情勢開始迅速惡化,迫使康沃利斯在17日提出了投降的要求。經過了兩天的談判,投降儀式於19日舉行,康沃利斯則宣稱生病而未到現場。美軍在此場戰役中俘虜了八千多名英軍後,美利堅合眾國和大英帝國開始進行談判,並於1783年簽訂了巴黎和約。

閱讀全文

與約克鎮是哪個電影裡面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觀看粵語全部電影 瀏覽:309
東廠不敢殺的人是什麼電影 瀏覽:546
電影蜘蛛網怎麼做 瀏覽:603
為什麼老公不愛看小電影 瀏覽:103
剛上映青春電影有哪些 瀏覽:150
好看的青春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03
產後多久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 瀏覽:334
如何發展我國的電影產業的發展 瀏覽:691
姜棟元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840
恐怖電影叫紅什麼女孩 瀏覽:478
電影木乃伊二免費 瀏覽:864
下載的電影怎麼放apid 瀏覽:176
和閆妮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1
好看的的電影網站 瀏覽:856
好看的宗教電影惡魔的耳語 瀏覽:54
臨潁電影院提前多少天能訂票 瀏覽:382
女生好聽的電影歌曲有哪些 瀏覽:668
男女在酒店看什麼電影 瀏覽:234
考中央電影學院要多少分 瀏覽:533
外國好看電影剪輯動作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