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想看DC所有英雄的電影 問一下觀影順序
不是所有的dc電影都要按順序看,只是部分電影的世界觀一樣,只有相同世界觀的電影才有觀看順序,下面我會把相同世界觀的電影組成一個系列:
里夫版超人世界:超人(1978)→超人2(1981)→超人3(1983)→女超人(1984)→超人4(1987)
蒂姆波頓蝙蝠俠世界:蝙蝠俠(1989)→蝙蝠俠歸來→永遠的蝙蝠俠→蝙蝠俠與羅賓
黑暗騎士世界:蝙蝠俠俠影之謎→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DCEU:鋼鐵之軀→蝙蝠俠大戰超人→自殺小隊→神奇女俠
剩下的電影目前都是獨立世界觀,單獨觀看不影響劇情:
守望者(2009)
綠燈俠(2011)
V字仇殺隊(2005)
地獄神探(2005)
西部英雄約拿哈克斯(2010)
貓女(2004本來不想寫這部的,跟dc基本沒關系)
插一句,如果對dc不是特別了解的,建議先看里夫版超人世界電影、綠燈俠、蝙蝠俠俠影之謎和鋼鐵之軀,都包含角色的起源故事。
② 關於電影《守望者》(watchmen)
樓主你好。
《守望者》這部電影非常精彩,但是有兩個為人詬病的地方。第一就是情節略顯拖拉,第二就是本片基本沒什麼高潮。
「守望者」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城市裡面一群有異能的人組成的一個組織,打擊犯罪為他們的行事目標。這本身也是根據一套漫畫改編的電影,這種片子在美國很多,《蜘蛛俠》、《蝙蝠俠》、《超人》這些形象最早都是出現在漫畫裡面。但《守望者》跟上面提到的那些片子所不同的是,這個片子有很多深層次的思考。首先片子的大背景是在「蘇美冷戰」時期,而執政者對「守望者」們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對於這些你隨便網路一下就可以知道。
第二,這個片子有三個版本,分別為162分鍾,188分鍾,215分鍾三個,我看的是第三個最完整的版本。
你要是看的話就看那個215分鍾的。這不是多了些什麼,而是162分鍾跟188分鍾少了些什麼,具體少了些什麼我也不太清楚,片子215分鍾版本的中間插了斷斷續續插了幾十分鍾的動畫,這個動畫跟劇情關聯不大,但動畫有著強烈的寓意。可能這些被刪除了吧。
其實,守望者成員並不多,「羅夏」、「喜劇演員」、「絲鬼」、「夜梟」以及自認為全世界最聰明的「奧茲曼迪斯」還有個萬能的「曼哈頓博士」,好像就這幾個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以每個人對社會的看法不同,當「執政者」決定讓守望者們退休的以及大時代背景左右人們思想的時候,每個角色的性格就體現出來了。
你還是去看片吧,看完片子有啥疑問再提出來。
另外,找不到215分鍾版本種子的話留個郵箱我發給你。
③ 守望者是哪一年的電影
《守望者》是2009年上映的電影。
④ 如何評價美劇《守望者》第一季
《守望者》第一季第一集看完,大體還算滿意。故事不在七十年代,而是2019年,這是一個越南已經成為美國一個州、而美國警察需要蒙面才能出行任務的平行世界。當然,這也不算平行世界,因為情緒是共通的,冷戰的情緒和2019的情緒。
我相信HBO守望者口碑評分都不會差,但或許對不完全熟知《守望者》漫畫,以及不了解西方歷史文化的觀眾並不友好,而且最重要的是,現實寫實風格會讓很多想看到超級英雄的觀眾有些失望。
⑤ 如何評價電影《守望者》
反駁一下樓上關於對諾蘭的看法。
不是諾蘭假裝深刻,而是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首先,他要拍的是商業和藝術結合的片子,但是要先做到好看,藝術片探討那些只是用來給影片增色。如果討論太深刻的問題,普通觀眾看不懂反而影響電影觀感。
而且多深刻不過是個人解讀罷了,拿諾蘭的記憶碎片舉例,很多人說記憶碎片不過是導演在賣弄敘事手法,是個很單薄的故事。這種說法就顯得記憶碎片顯得很一般。
而另一種說法立馬能讓記憶碎片深刻起來,:影片在探討人的所思所見是不是真實的?世界是建立在主觀者的感受上還是不依賴主觀意識存在的客體。這就一下子上升到哲學探討的命題了。
而且電影這種藝術,或許創作者要表達的沒有大家解讀的那麼多。就像《讓子彈飛》,姜文在采訪里說,他看到網上很多解讀,「哦?原來是這樣的嗎?我怎麼就不知道呢?」引用姜文的話,這種過度解讀的現象,其實大多是觀眾在借用電影作為載體來自我表達罷了。跟電影本身要表達的沒什麼關系。
說《守望者》比《黑暗騎士》深刻的,我也可以說《黑暗騎士》比《守望者》深刻。只要我能說出個所以然出來。
就像那兩艘船,沒爆炸就是刻意塑造和諧社會嗎?所以現實中就不存在良知和底線嗎?我還可以說守望者為了裝深刻才刻意炸死那幾百萬人呢。現實中冷戰結束也沒爆發三戰,這不正像黑暗騎士里的兩艘船那樣嗎?陷入囚徒困境,而且對方隨時可能先弄死你,然而還是沒人選擇同歸於盡啊。和平收尾就沒有反映現實嗎?
看吧,扯一下就把黑暗騎士那兩艘船和守望者里的冷戰聯系起來。
只要願意,再好的電影可以被說得很low,只要能扯,爛片也能說成神作。
其實電影能做到調動觀眾的情緒,或觸動到你就夠了,導演也是在爭取做到這兩點。沒你想的那麼多。
⑥ 電影《守望者》問題
影片的故事被設定在1985年,當時正處於冷戰時期,全球都處於一個比較混亂的階段。而在處於西方世界的美國全國各地都爆發了大規模的騷亂。這時一大群「造型各異」的超級英雄們登場了。帶黑斑面具的人叫羅夏是這些英雄中的一員。
羅夏的母親是個妓女由於小時侯的一些經歷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基本屬於人格分裂那一種,導致他對事物的看法極端倔強。他的面具是由三個不同的墨跡圖案相互變化形成的,面具的變化並不代表什麼,只是影片對於項調其個人神秘感的需要而那三種墨跡圖案我個人理解是他在經歷了許多事情後自己對世界重新認知後的一種精神上的極端感悟的聚合體,這也代表了他的特殊,包括在守望者的行列里也是特殊的一個。對了他確實是沒有掃描特意功能,在整部片子里唯一有特意功能的就是曼哈頓博士(就是那個不穿衣服的藍色發光體,他可以預見未來干所有想乾的事)
羅夏最後的死是必然的,因為影片開始就是以他的主觀視角進入的整個影片在 發展劇情的同時也將羅夏是個多麼固執的人表現的很具體,簡單點說就是在經歷一切發現了真相後羅夏想要把事情公布於眾,而曼哈頓博士認為他這么做會引起新的世界大戰人類將面對毀滅所以只有將羅夏殺掉。
而劇情外的引伸含義還是由樓主自己感悟了! 呵呵~
希望我的答案你能滿意!
⑦ DC電視劇的觀看順序!注意是DC,不是漫威,不是漫威,不是漫威
1949 蝙蝠俠與羅賓
1952-1958超人冒險第1~6季
1966-1968 蝙蝠俠第1~3季
1974-1976 沙贊第1~3季
1975-1979神奇女俠第1~3季
1988-1992少年超人第1~4季
1990 沼澤怪物第1~3季、閃電俠
1993露易斯和克拉克:超人新冒險第1~4季
2001-2011超人前傳第1~10季
2002天堂獵鷹
2010替身標靶第一季、替身標靶第二季
2011神奇女俠
2012綠箭俠第一季
2013綠箭俠第二季
2014綠箭俠第三季、閃電俠第一季、康斯坦丁、哥譚第一季
2015綠箭俠第四季、閃電俠第二季、哥譚第二季、女超人第一季、我是僵屍第一季、我是僵屍第二季
2016綠箭俠第五季、閃電俠第三季、哥譚第三季、女超人第二季、明日傳奇第一季、明日傳奇第二季、路西法第一季、路西法第二季、傳教士第一季
2017無能為力、我是僵屍第三季、傳教士第二季、路西法第三季、哥譚第四季、綠箭俠第六季、閃電俠第四季、女超人第三季、明日傳奇第三季
2018黑霹靂、我是僵屍第四季、傳教士第三季、氪星
(7)守望者電影和電視劇哪個先看擴展閱讀
DC宇宙曾經包含有無數個平行宇宙,但在1986年的《無限地球危機》後控制在了一個,2005年後《無限危機》後DC又將dc宇宙中的平行宇宙控制在52個。在2015年的《多元熔爐》和《動作漫畫》中提到52個平行宇宙之外還含有其他宇宙
雖然DC在1986年到2005年之間取消了平行世界概念,但是又創造了超時間流和口袋宇宙慨念來頂替多元宇宙概念。
嚴格上來說,電影宇宙、電視宇宙、游戲宇宙、動畫宇宙也都被包含與DC宇宙之一,但是DC沒有給過這些衍生宇宙的具體編號。而在《動作漫畫》中搗蛋鬼提到電影宇宙、動畫宇宙中出現的搗蛋鬼都是他的分身。
在《天地大重奏》提及包含無限多元宇宙(多個宇宙組成一個多元宇宙,多個多元宇宙組成一個無限多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