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近幾年好電影推薦知乎
《寄生蟲》,今年戛納金棕櫚及奧斯卡金像獎的獲獎作品。
電影圍繞居住在貧民窟與高檔別墅中的兩個家庭演繹了一出妙趣橫生卻又驚悚離奇的好戲。這個笑中帶淚的故事背後冷酷地折射出被金錢與慾望割裂成不同階層的韓國社會中苦悶壓抑的現實。
《狗十三》
李玩推倒了爺爺,遭到了爸爸的暴打;弟弟打了奶奶,爸爸卻反過來哄弟弟。弟弟挑釁新狗在先,爸爸卻去打新狗。李玩永遠是錯的,弟弟永遠是對的。於是,李玩變得「成熟懂事」了,「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可是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布達佩斯大飯店》,色彩濃郁,畫面漂亮,表演有趣,故事也不錯。
《大佛plus》,社會底層人們無望、無助的生活,被「面會菜」洗腦了。
《健忘村》,太喜歡王千源的表演了,故事也很有深意。
《三塊廣告牌》,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的表演太棒啦,一度希望那個大兵就是真凶,因為太壓抑,需要宣洩,好在導演馬丁·麥克唐納在結尾翻轉了一下,感覺真是點睛之筆。
《地獄為何惡劣》,當劇情沖突發展到不可調和的時候怎麼辦?園子溫告訴你,沒有什麼是暴力血腥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就全乾掉。從這個片子喜歡上了堤真一。
《無恥混蛋》,昆丁依然是鬼才,克里斯托弗·瓦爾茨太驚艷了,開頭只用了幾分鍾,就完美展示了什麼叫制服惡棍,衣冠禽獸。
《七個神經病》,桑姆·洛克威爾就是個神經病。
⑵ 佛頭下的生與死——《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伴奏 - 面會菜(The Last Meal) - 林生祥
片名的由來:《大佛普拉斯》其實是《大佛plus》,因為導演黃信堯之前拍過一部短片叫《大佛》,後來短片被業內大佬看中,才有了這部長片,這也是黃信堯第一次執導劇情長片。(之前他一直拍廣告和紀錄片)——摘自豆瓣
看完本片,我一直都沉浸在片尾曲里無法自拔。片尾曲叫《有無》 (To Have, or Not To Have),主樂器木吉他配上充滿禪味的歌詞,用閩南話唱出來別有一番的盪氣回腸,彷彿在斷崖旁修行了很久卻始終參不透命數,只得拂袖嗟嘆。此片的所有伴奏及歌曲都是由一位叫林生祥的人製作,每次BGM出場都是恰到好處,沒有一絲出戲感。
這是一部並不嚴肅的敘述小人物命運的電影,混雜著一些黑色幽默,導演在片中時不時的以旁白的形式出現,交代了一些背景之後就又消失在畫面里,讓我耐著性子看下去。剛看到前半部分的時候,還在懷疑導演是否性子慢了點,始終沒有get到片名里的大佛跟劇情走向的聯系。但是看到後半部分,你會發現自己看清了劇情的走向,卻十分不願接受這個現實。
我一直在思考,這部電影到底哪裡吸引了我。
從台詞和畫面來說,閩南方言的語言,黑白電影的色彩模式,都是比較另類的拍攝方式。其次就是設定和導演想要表達的內容了,這些需要一點點的分析。
一、主要人物介紹
菜埔:工廠的看大門老頭,家有年邁多病的母親。閩南語中「菜埔」是蘿卜乾的意思,英文是Pickle,泡菜。性格內向懦弱,謹小慎微。與肚財是好朋友。
肚財:拾荒者,愛好是夾娃娃機。閩南語中「肚財」音同「肚臍」,英文是Belly Button。只有在菜埔的屋子裡才會找回自信,愛好是跟菜埔一起看情色雜志的圖片,以及夾娃娃。
土豆:一家便利商店的店員,宅且熱心。
釋迦:三年前突然來到這個地方的流浪漢,沉默寡言,只有肚財一個朋友。有趣的是,英文是Sugar,但是釋迦一詞的本義為「能仁」。
黃啟文:工廠老闆,有錢有勢,與當地官員私交甚密,四處風流。
二、配樂
1. 開頭是影片里出殯儀仗隊演奏的哀樂《友誼地久天長》。
2. 肚財與釋迦從警察局出來的時候,播放的是木吉他彈奏的《肚財的朋友 Belly Button's Friend》。
3. 旺財在廢棄破房裡碰到一個想要自殺的男人時,天降大雨,播放的是電吉他演奏的《有困難呢 What's the Matter》。
4. 介紹黃啟文帶著偷情的美女在隧道里行駛時,播放的是略帶美國西部牛仔風的《和董事長去沖海浪 Surfing with the Chairman》。
5. 肚財吃了人生最後一頓飯時開始的《面會菜 The Last Meal》,伴隨著悠揚歡快的口哨聲和木吉他,你想不到這是吹彈給他人生的輓歌。
三、畫面
雖然是黑白電影,可我覺得比彩色的電影要干凈了很多。
畫面里只有黑白灰三色,私以為,這三個顏色就象徵著肚財一類人的人生,活著的時候,眼前看到的是一片空白,於是在世間底層的灰色混沌區域度過一生,然後長眠於一片黑土中。
當然,電影其實不全是黑白,也有彩色的時候。那就是放到黃啟文這樣的有錢人的畫面時,你會覺得看久了黑白畫面的眼球得到了一絲放鬆,正如肚財對菜埔說的話:「有錢的人生你看,果然是彩色的。」其中隱含的寓意,不點自明。
此外,電影中很多拍攝風景以及人物的特寫也十分有味道,通過不同環境,天氣的變化,去烘託人物的心情,推動劇情的走向。
四、大佛
大佛在全片中一共出現了5次
1. 第一次是以半成品的狀態出現在片頭,導演介紹了菜埔——這個工廠中食物鏈的最底層,工廠老闆黃啟文Kevin,高委員——一個從街頭運動者爬到議會委員的「民間傳奇」。
2. 第二次出現是在啟文殺了人之後,藏屍於大佛並獨自焊接完頭身。
3. 護國法會之前的一次「阿彌陀佛」會面。
4. 因護國法會的人認為大佛法相不夠威嚴,且面部不對稱,工廠進行二次加工,導演提到眾人變得拚命工作,想必是因為Kevin不想屍體的事情被發現。
5. 護國法會召開的同一天,大佛出運,肚財出殯。兩組鏡頭交相出現。在法會如期進行的時候,眾人突然停止誦經,萬籟俱寂。被燭火映襯出佛光的大佛,寶相威嚴,慈祥安靜。這時大佛內傳來一陣激烈而短促的敲擊聲。
我想導演用大佛作為片名,是有幾層含義的。
① 貫穿全片的線索,大佛從製作到完成,也對應著肚財的生到死。
② 佛祖普度眾生,但是小人物們卻並沒有受到相應的救贖。正如影片內,肚財在撿垃圾時偶遇一個想要自殺的男子,他問了他「兄弟,要幫忙嗎?」對於他們這樣的人來說,可能能夠幫上忙的也只有說出這樣真情實感的話了吧。導演說: 「(肚財)常常都會遇到和他一樣,在生活上出狀況的人。他們都會想要幫助對方,但俗話說,當乞丐還養貓,自身都難保,如何保別人。」
天空突然黑雲密布,下起了大雨。離開那個廢舊屋,肚財披著破舊的雨衣,在大雨中搖晃著騎行,他停留了一下,回頭望了一眼,就頭也不回的走了。
「無論是出太陽還是下雨,都會有困難,但他們沒辦法去想生命的困難,因為光是生活裡面,就有解決不完的困難。社會常常在講要公平正義,但在他們的生活之中,應該是沒有這四個字,畢竟光是要捧飯碗就沒力了,哪還有力氣去講那些有的沒的。」
③ 大佛作為載體,是權勢者們爬升的政治工具。表面上敬畏有加,心生情境,滿口的「阿彌陀佛」,實際上卻是徹底的資產階級無神論者。
五、影片中一些小亮點
1. 「洗門便利商店」的招牌,老闆啟文讓沒文化的菜埔去7-11拿包裹,結果啟文以為講的是洗門(閩南語中這兩個詞的音較相似),愣沖沖的去洗門便利店,被店員土豆嘲笑了一番。
2. 肚財的特殊嗜好:夾娃娃。當導演在旁白中詢問肚財為何一個大男人喜歡娃娃機,他突然轉過頭,一本正經的說,因為很療愈啊。
3. 肚財和菜埔之間的友誼,在菜埔那狹小的看門房內偶爾會點亮幽默的火花。從肚財帶給菜埔一些破舊的成人雜志,再到兩人一同偷看老闆行車記錄儀里的內容,二人之間的對話有時讓人想笑又想嘆氣。看到行車記錄儀里彩色的畫面,肚財不禁感嘆有錢人的人生是彩色的。菜埔若有所思地說等他有錢了也要找人取個英文名。
肚財不以為然:「人家有錢人出來社會走跳,是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你後面有什麼?」
菜埔:「鳳梨,香蕉,芭樂」
肚財回頭看了眼牆上的掛歷:「還少一樣」
菜埔努力回想了下:「蓮霧」
4. 黃啟文的情人Gucci是一個混血美女,兩人在車內纏綿時,Gucci高喊:「叫我Puta」。這里導演解釋了下,西文里Puta是賤人的意思,而英語中音近Puta的是Buddha,大佛之意。
5. 在肚財因騎乘無牌單車而被警察拘捕的新聞中,一段晃動劇烈的視頻影像被作為新聞資料播放在電視上,配上鮮明的文字:「盤查遭抵抗 勇警奮力制服」,然而導演給出了一點都不晃動的客觀鏡頭下的真相:肚財什麼都沒做,甚至哀呼警察為「警察大人」,隨後被警察暴力制服在地,束手就擒。
6. 菜埔和肚財目睹了殺人過程之後,憂心忡忡,於是去求神明扶鸞指點,但是得到的也只是得到「要愛國家,孝敬父母…」雲雲。土豆還帶他們去了他大伯顧的中正廟。這里的對話也頗有諷刺意味,菜埔疑問是否有人在拜蔣公,土豆回:「靠北啦,豬八戒都有人拜。」同時還介紹廟里之所以空空如也,是為了體現蔣公兩袖清風的特質。
7. 從肚財吃了人生最後一餐雞腿飯,到其在水稻田旁的陰溝里的屍體被白色的粉筆畫出人形,咋這一段長鏡頭里,導演用了十分輕松愜意的背景音樂,似乎是在歡送肚財離開這個世界。而肚財作為中華民國在台灣少數的因喝醉酒被撞死的人,也不會有人去懷疑和調查死因。即使,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不喝酒,且根本沒有足夠的錢喝到如此大醉的程度。
8. 菜埔在肚財死後,去了他的家裡。在他堆滿娃娃,貼滿雜志剪圖的飛碟倉里靜坐著,發現他似乎一點也不認識肚財。有人說他們的關系也只在於泛泛之交,正如導演所說, 「我想雖然現在是太空時代,人類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遠無法探索別人內心的宇宙。」
我覺得,肚財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就是菜埔,土豆和釋迦,當然除此以外他也沒有跟別人有過接觸,這樣看來,他跟認識的人都做了朋友,也挺難得了。肚財的幾個好朋友,給他舉行了一次出殯儀式,土豆懷抱著一張肚財的照片——從網路上截圖下來放大後的肚財,當時正被警察壓按在地,面露苦色,這也是他人生唯一一張照片,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證明。
送走了肚財的骨灰,三個男人坐在路邊。土豆在閑聊中說的一句「反正也沒什麼人認識他(肚財)」,激得菜埔抄起手中的鼓槌一棒子下去,跟土豆打鬧起來。土豆是無心的玩笑,菜埔是有心的辯護,他們都知道自己的一位朋友永遠的離開了。
釋迦騎著自行車直到自己想通了,甚至開始羨慕起肚財的結局——有個人形,有照片,有人為他出殯。而自己可能死後腐爛了多天以後,才會被人畫了個屍水的圓形。
六、結尾
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關閉黑白的截圖與對白,編輯完一行行字,聽著這口哨聲,我還是會懷念起那個蓄著鬍子,頭發潦草的男人,他騎著破舊的摩托,牽引著一車的破爛去賣掉,然後趕著時間跟好友一起欣賞新撿來的情色雜志。
謝謝觀看
⑶ 東傾電影解說吹口哨的背景音樂
clemence 的Ou es-tubest friend–toy box 分手大師主題曲片尾曲是由鄧超和羽泉合唱的《山谷里的回聲》唐大師和第一個女fans跳舞的那首歌:是《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叫Zoobi Doobi 唐大山跟鄧超在鳥巢賽跑時候的插曲是又汪正正演唱的《超越夢想》,很熟悉的一首歌哦!周筆暢演唱的「葉小春之歌」《HelloWorld》,也是分手大師中的插曲之一,很好聽!還有一首:Lil; Mama - G-Slide(Tour Bus)95分40秒左右開始的歌曲:Amy Winehouse - Some Unholy War開頭2分鍾飛往日本的航班取消時的歌曲:Choi Bounge Ondo(CD Original)
⑷ 面會菜是什麼意思啊
面會菜的意思是一首歌曲,它是一首歌曲的名字。
《面會菜》是由林生祥作曲的歌曲,收錄於2017年6月9日發行的專輯《大佛普拉斯電影配樂》中,此歌曲為沒有填詞的純音樂。這里的面會菜特指的是路邊攤的小吃「面會菜」。
簡介:
歌曲是由歌詞和曲譜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表現形式。詞曲一一對應。
歌曲的創作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先有文辭,後據之譜曲;二是先曲後詞,依聲填詞;三是通過已有曲或詞,重新譜寫詞曲,屬於改編或翻唱。而唱法又分為一人獨唱,多人齊唱,多人多聲部重唱、對唱、聯唱、領唱、齊唱或合唱。
⑸ 今日頭條電影解說東傾電影吹口哨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今日頭條電影解說東傾電影吹口哨的背景音樂,是 分手大師主題曲片尾曲是由鄧超和羽泉合唱的《山谷里的回聲》唐大師和第一個女fans跳舞的那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