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次射出500枚箭,是什麼電影
一次性射出500枚劍的電影,赤壁之戰三國演義裡面的故事
❷ 萬箭齊發的電影
《角鬥士》,這個場景是電影剛開始時的畫面。這部電影很好看,推薦你看下。把分給我吧。
劇情:公元180年,羅馬帝國的老皇帝馬庫斯·奧里利烏斯對外宣稱他希望立羅馬軍隊里最有威望的將軍馬克西姆斯為自己皇位的繼承人,這一表態立即引起了馬庫斯的兒子卡默多斯的強烈不滿。權欲熏心的卡默多斯竟然弒父篡位,並下令殺死馬克西姆斯。
馬克西姆斯潛逃埋名,被迫成為競技場里用性命的搏殺來娛樂觀眾的角鬥士。他本身豐富的作戰經驗使他逐步成為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角鬥士之一。
為了向剝奪自己自由和家庭幸福的邪惡的卡默多斯復仇,馬克西姆斯開始用自己的聲名和角鬥技術引導羅馬的人民起來推翻暴君。卡默多斯終於發覺了馬克西姆斯向他發起的挑戰,決定與馬克西姆斯展開一場一對一的生死角斗。
❸ 萬箭齊發被幾個竹蜻蜓破解了的是什麼電影
《霍比特人:五軍之戰》(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是彼得·傑克遜執導的《霍比特人》系列魔幻冒險電影的最終章,改編自托爾金小說,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新線電影公司 、 米高梅電影公司聯合出品,馬丁·弗瑞曼、伊恩·麥克萊恩、理查德·阿米蒂奇、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定於2014年12月1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比爾博·巴金斯和同伴被迫捲入一場反抗大軍的戰爭,同時必須阻止恐怖的史矛革巨龍奪取王國的寶藏和毀滅整個中土世界。
❹ 《羅賓漢》勵志電影
《羅賓漢》勵志電影
基本信息
《羅賓漢》(Robin Hood)是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羅素·克勞和凱特·布蘭切特聯袂主演的史詩電影,於2010年5月14日在美國上映,該片亦被定為第63屆戛納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影片聚焦於羅賓漢成為傳奇和傳說前的生活經歷,講述了他是如何從法外之徒變為國家英雄,又是如何從國家英雄變為俠盜的傳奇故事。
劇情簡介
五歲的羅賓漢親眼目睹父親被殺害,他亦自此被迫離鄉別井,自小四海為家,顛沛流離。擅長弓箭射術的羅賓漢在李察的軍隊中當步兵,軍隊剛於第三次十字軍征戰中回國,但在回國途中,李察被法國軍攔途截劫,期間受重傷身亡,他的母後心痛欲絕,並把皇位傳給幼子約翰(King John)。但英國內憂外患不斷,國庫空虛,剛繼位的皇帝約翰腐敗無能,任由人民受苦,甚至苛征稅項,令百姓的苦況雪上加霜。
羅賓漢在聖地征戰五年後,來到諾丁漢,眼前只有飢荒與暴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整個國家因皇室的無能和長期征戰而陷入貧窮及紛亂當中。亂世出梟雄,羅賓漢不忍國家腐敗,人民受苦,他反抗及挑戰當權者,除了劫富濟貧外,更是要喚醒人民起來掌管自己的命運,羅賓漢與一班志同道合、出生入死的好友連手起義,綠林英雄俠盜就是這樣冒起。
影片評價
該片宣傳看點是史詩動作片,可是事實上是改編了很多歷史,最後作為高潮的海灘交戰,場面不夠宏大,萬箭齊發的套路中國影迷在張藝謀的《英雄》領教過了,沒有太多的驚喜感。對於男主角羅賓漢,文戲的光芒蓋過了武戲,雖然文的合情合理,可是影迷依然想看的是酣暢淋漓地痛揍敵人,妙語連珠的幽默橋段,充滿邪氣而正義感十足的“不法分子”羅賓漢。年過40歲的拉塞爾作為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並非是他演技的問題,而是劇情安排的問題。活活把一個浪子改變成了忠厚、負責、還能持家的好男人。
電影花費在構架故事筆墨比較多,以至於減弱了戰爭場景在觀眾心中的震撼度,但該片的場面同樣不能小覷。因其具有忠於歷史性的'浪漫,場面雖沒有好萊塢慣有的特技效果,但戰爭場面的殘酷性和動作性更令人信服。從弓箭手萬箭齊發的遠景場面,到短兵相見的手刃兵器乃至斧頭鈍器肉搏都令人熱血沸騰。電影最後的海戰,更為古戰爭打鬥戲提供了參考標桿!
影片沒有《角鬥士》那麼熱血,沒有《黑鷹降落》那樣令人窒息的動作場面,沒有《天國王朝》那樣凝重的歷史背景和浩大的戰爭場面,甚至羅素·克勞拉弓射箭的鏡頭也屈指可數(不過那幾個鏡頭相當帥氣),2小時20分的時長文戲佔了近8成。略顯拖沓的劇情,被賦予不合乎時代特徵的人物性格,以及缺乏特色的動作戲無疑都會給影片減分不少。
;❺ 萬箭齊發最早出自哪部電影
英 雄。
《英雄》是張藝謀執導的武俠電影,由李連傑、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於2002年12月14日上映。電影主要講述戰國末期,七雄並起,惟秦國最為強大,急欲吞並六國,一統天下。為對抗秦國的吞並,六國各地俠客欲刺殺秦王的故事
❻ 電影《長城》簡介
《長城》該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宋朝時期,講述了歐洲雇傭兵威廉·加林在被囚禁在長城期間,發現可怕的掠食怪獸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他決定加入了一支由中國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怪獸饕餮的故事。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電影《長城》簡介,供大家參閱!
《長城》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由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馬特·達蒙、景甜、佩德羅·帕斯卡、威廉·達福、劉德華、張涵予等聯合主演的奇幻動作片。
該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宋朝時期,講述了歐洲雇傭兵威廉·加林在被囚禁在長城期間,發現可怕的掠食怪獸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他決定加入了一支由中國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怪獸饕餮的故事。
該片於2016年12月15日晚19點在中國350家IMAX影院超前上映,16日以3D、IMAX3D、中國巨幕3D、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Auro格式在中國全面上映 。
中國的古代,以人類為餌食的怪獸——饕餮,每六十年便會集結到人類的領地覓食,捍衛領土的人類軍團鑄造長城的目的也是為了抵禦怪獸的入侵。來到中國尋覓黑火葯發財的外國僱傭軍威廉·加林(馬特·達蒙飾)與佩羅· 托瓦爾(佩德羅·帕斯卡飾),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進入了長城,認識了對抗饕餮的中國無影禁軍,也見證了無影禁軍的精銳和勇敢,並被這群戰士之間的信任和犧牲所感動,威廉·加林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共同守護人類的戰斗當中。然而,在對抗的過程中,他們卻發現饕餮大軍不斷進化,到最後已經能夠從長城打進皇宮,一場大戰也由此拉開。
電影將背景設在古代中國科技和文化相對發達的時期,除了長城外,還融入了神話怪獸和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等中國元素,饕餮的原型來自於中國志怪古籍《山海經》 。
電影《長城》裡面英語對白,製作團隊也是英語交流,景甜為了很好地演角色,特意在美國訓練了半年,按照專業的課程安排,學習了數十套武術招式,掌握十餘種兵器的使用技巧,熟悉英文台詞 。
《長城》是張藝謀首部與好萊塢主創團隊合作的電影,同時也是個人第一部IMAX 3D電影 。
電影里五軍根據職能分類,用動物特性象徵,顏色也是。不是特別的設計,僅僅是為了戰爭中好區分 。
影片開機第一天馬特·達蒙就被鹿晗的粉絲震驚了,馬特·達蒙看到酒店裡擺了四百多束花,都是鹿晗粉絲送的。那時候才感受到這些合作演員在中國的影響力。
《長城》後期特效製作長達15個月,為了製作視覺特效,張藝謀多次前往美國與工業光魔和維塔工作室商討電影視覺製作,包括設計出首次亮相大銀幕的中國神話怪獸饕餮 。
佩德羅·帕斯卡表示自己是張藝謀的影迷,還特地給張藝謀寫了一封信,表示很願意合作。張藝謀用中國傳統的毛筆和黃紙寫了一封回信,佩德羅·帕斯卡直接將這封信裝在鏡框里當成了一個紀念品。
《長城》幕後創作團隊,來自37個國家,語言的障礙是最難調度,因此劇組配備了幾十名翻譯 。
演員威廉·達福,每天只要有戲份他就會第一個來現場,在拍攝被饕餮追逐的那場戲中,威廉·達福就堅持不用替身,即使摔倒了也馬上爬起來繼續跑,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拍攝 。
影片里無影禁軍“五軍”的設計構思,靈感都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用五獸作為五支軍隊的代表,就是沿襲了中國古代以獸命名的傳統 。
正面評價
影片的定位自始至終都非常明確,就是一部典型的商業片,是一部中國風濃郁的電影,傳遞中國文化和價值,電影主題關乎人的成長與轉變,標準的好萊塢故事模板,但難能可貴的是,影片不僅僅在講主人公威廉自身的成長與轉變,也在強調集體的作用,抵禦饕餮並非一個人的戰斗,互相影響和配合的過程有著重提現,畢竟是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中國沒有僅僅成為一個地標或背景舞台,威廉仍會受到集體主義文化和五軍犧牲精神的洗禮而產生轉變。導演在故事上做減法,整體上立求去個人化,沒有任何多餘的贅述和表達,故事和節奏流暢。 (《鳳凰娛樂》評)
《長城》的主題可以用五個詞概括:信任、責任、忠誠、熱血、犧牲,這與馬特-達蒙扮演的歐洲雇傭兵所代表的價值觀是有巨大鴻溝的,最終正是憑借這種中國精神,拯救了世界。 除了故事的大背景,影片的多處細節都能體現張藝謀對中國文化傳承的堅持。 (《廣西新聞網》評)
《長城》從整體上看,依然是一部非常張藝謀的電影,人海戰術、全景視覺、雄奇的中國景觀、秦腔、大鼓、大紅大綠的飽和色系等典型的張藝謀元素在電影里體現得淋漓盡致。金碧輝煌的宮殿、萬箭齊發的場景,大批戰士以方陣形式出現所呈現的儀式感,也有奧運會開幕式的即視感。大漠孤煙的西北丹霞地貌出現,觀眾就能感受到張藝謀強烈的個人風格。 (《廣州日報》評)
《長城》不會被記作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但是導演的藝術格調,卻在他的全景長鏡頭和對顏色匠心獨運的應用上得到體現。既有歷史感又有未來感,視覺奇觀托起了這部影片。 (《衛報》評)
反面評價
《長城》不過是好萊塢無聊打怪片的一次本土化入侵,並無太多原創性的建設。《長城》故事的緣起在好萊塢手裡,張藝謀接過導筒,既是美國人覬覦中國市場的結果,也是中國資本入侵好萊塢的作用力。從完成片看,張藝謀的接盤非但沒有挽救劇本先天缺陷,甚至連基本的加分也談不上。在導演所能發力的人物塑造上,同樣毫無作為。視覺上,張藝謀依舊是印象長城和奧運會開幕式團體操的那套,屬於美學透支,並無任何新投入。 (《京華時報》評)
《長城》導演張藝謀很有能力地將一個古代奇幻動作電影拍成好萊塢大片,但是導演招牌性的視覺奇觀令人眼花繚亂,描繪細致人物關系和悸動激情的天賦,被導演過分認真想做成史詩大片的慾望給踐踏掉。(《綜藝》評)
影片角色沒有意義,敘事也很無趣,甚至視覺和聲音,看了一陣子後都開始麻木覺得言過其實。 (《好萊塢報道者》評)
❼ 《英雄》里萬箭齊發的場景真的存在嗎
提及戰國以及秦朝的弓弩,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電影《英雄》里那個超遠距離、全方位、飽和火力打擊的秦軍箭陣。但那畢竟是藝術的誇張,那種不倫不類的雙人撅張大弩和奇特的撅張射擊姿勢,在實際中也是不存在的,只是導演自以為「看上去很美」的噱頭。在戰國時代縱橫家口中,強弩是韓國出品,「強弓勁弩皆自韓出」,很多人因此認為,秦弩威力不強,更有人給出這樣的觀點:秦弩沒有關鍵性的部件「郭」,所以威力不夠強!
傳統認識中,戰國弩機均無機廓(一般認為機廓出現於漢代,增大了弩機的承受力)或者說很多人認為,漢代對弩進行了一次重大升級,就是把弩的擊發裝置裝在一個銅制的匣子里,名為「郭」。
別看這個小小的升級,他使得弩機的裝配更加牢固,使弩機能夠承受更大的拉力。弩的射程才有了一次大的提升。
▲電影《英雄》中萬箭齊發的場景
那麼,真的如此嗎?
1982年春節,在漢中市沙沿鄉楊家山村發掘的秦墓82HYM3中,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銅弩機,郭長18.4厘米,寬2.8厘米。根據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各式器物和半兩錢,研究人員斷定其年代不晚於秦亡。然而該文物在發掘報告於1985年問世之後,便少有人提及,而且,沒產生什麼影響。專門研究秦代兵馬俑的部分學者,也未有提及此物,反而經常在各種論文中宣講「秦弩無郭」,造成了對很多人的誤導,著實令人遺憾。
▲帶郭的秦弩機
那麼,這件發現的秦帶郭弩機,和同時代的戰國弩相比,甚至與漢代的帶郭弩機相比,大小如何呢?
戰國時期諸國的弩在考古發現中的情況首先舉一些例子。1952年,長沙掃把塘138號墓出土弩機,木臂,黑褐色漆,通長51.8厘米。木臂上平面處有放箭的凹槽,臂的前端作彎曲形,用來承弓。後端裝置弩機。弩機為銅制, 有牙、懸刀、望山,無郭,望山高3.6厘米,懸刀長6.7厘米。1972年在河南洛陽中州路戰國車馬坑出土一件銅弩機,弩機出於車輿內左側,出土時木臂痕跡尚存,臂後端有銅蓋,銅蓋錯銀卷雲紋,弩機無郭。弓弩總長54厘米,望山懸刀組合總高度10厘米。
▲燕國與中山國弩機
在燕下都M44出土的銅弩機,懸刀長10厘米,與中山國王陵出土的弩機形制非常相似,但是外面有一個長18.4厘米的鐵廓來加強結構;另外出土有望山帶有標尺作用的乳釘的燕弩(又破除了漢以前弩機無刻度的傳統認識)。兵馬俑弩機的情況雖然有很多人轉述,但是很少有翻閱原始的發掘報告資料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發掘報告1974-1984(上)》中有詳細的數據:1式弩機當時出土136件,懸刀呈長方體,通高16.1、懸刀高10.4、寬2.1、厚0.9、望山高8.1、牛長6、牙高4.4厘米。2式弩機當時出土22件,懸刀窄小微曲,通高16.2、懸刀高10.15、寬1.85、厚0.95、望山高7.8、牛長6、牙高4.4厘米。
▲兵馬俑出土的兩型弩機線圖,采自《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發掘報告1974-1984(上)》
從出土文物來看,韓弩出土並沒有發現特別強大的弩機,秦弩不僅比老對頭楚國弩要強上幾分,對燕國、中山國出土的弩機比也更大。雖然部件的大小不能絕對說明強弱,但是能看出秦弩絕非只相信《戰國策》的人群所以為的那樣不堪。
▲銅車馬上的銅弩模型,采自《秦始皇陵銅車馬發掘報告》
而漢代弩機,從考古發掘的情況看,在河北、陝西、山西、甘肅、寧夏、青海、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南、四川、雲南等地至今已有大小不一的近百件兩漢弩機出土,其中大部分是西漢時期的。其中有郭的弩機,大的郭長19.6厘米,小的4.5厘米,望山高的可達13厘米。較早的例子為獅子山西漢楚王劉戊墓出土的兩個鎏金銅弩機,高14厘米,郭通長14.8?19.5厘米。在之後的東漢三國,弩機的望山開始明顯變高了。從技術的普及層面看,想實現超越六國的射程,還得等到秦的繼任者漢了。在漢代,帶郭弩機才大幅度的普及。
▲獅子山出土的西漢鎏金銅弩機
同時,在漢陽陵兵馬俑坑中出土的微縮隨葬兵器模型里,弩機並沒有郭。其約為實物二分之一比例縮小,高為6厘米,長3厘米。放大回的比例,與戰國弩機比稍大,也就是說明在漢景帝時,漢弩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無郭的,畢竟皇帝御用之物不可能用已經被完全淘汰的。鎮原縣博物館所藏的銅弩機,是1984年鎮原縣城關鎮高庄村一農民在挖庄時出土的,重1100克。同時出土的還有銅簇,灰陶罐,陶水井,墓誌等。從墓誌殘缺志文看,墓主人是一名武將。從墓葬形制、出土遺物和墓誌綜合分析,此墓是一座典型的漢代墓葬,出土的弩機屬漢代晚期遺存。此弩機製作精巧,外觀平整光潔,銅質優良,其上雕刻「南陽宛造四石弩工匠張平二十一」十四字,字跡纖細,弩機上懸刀(板機)長9厘米,望山(瞄準器)長6.6厘米,牙長2厘米,牛(鉤心)長5厘米,部件俱全。從大小來看,和秦弩機差別很小,但是多了機郭。
▲陽陵隨葬坑中的弩機模型
以及,漢中出土的帶郭秦弩機已經是比較大的弩機水平,超過了漢代四石弩。而四石弩以上,基本是蹶張弩。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中提到的蹶張弩,也是有了實物的例證。最後,某些專家和所謂「軍事大V」認為的秦弩是單體木弓,力量極弱,可能也是不關心考古發現。
▲出土的骨弭和骨片附件
《秦始皇帝陵一號兵馬俑陪葬坑2009?2011年發掘簡報》中發掘發現弩的遺跡附近有骨質弓弭。弓弭是在弓??細挺的弓體左右兩側粘貼的骨片、角或耐磨擦銅、玉石類的材料,以增強弓??部的強度,或者將弓??直接嵌入弓體末端,在弓兩端的系弦處。為了系結弓弦,在弓弭所用的骨、角或石片上,刻出半月形勾弦鍥口為弦槽,是復合弓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秦弩使用骨質作為弓弭,和《考工記》中描述的用角做弓弭有差距,但是作為大批量生產的兵器,骨質弓弭更適合量產,而且發現的漢弓和唐弓實物使用的弓弭也多為骨質。這也說明了,所謂「秦弩是單體木弓」,根本就是謬論。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不過,國內的一些復原,也真是讓人無語至極,特此獻上一張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拍到的照片,這種程度的復原真是讓人感到無奈??因此雖然這個帶郭弩機被標成秦代,但也只能不做主要資料使用了。
何新成:《漢中楊家山秦墓發掘簡報》,《文博》1985年5期
高至喜:《記長沙、常德出土弩機的戰國墓———兼談有關弩機弓矢的幾個問題》,《考古》1964年第6 期
洛陽博物館:《洛陽中州路戰國車馬坑》, 《考古》1974年第3 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王牟仁,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❽ 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
中文片名
斯巴達300勇士
原片名
300
更多中文片名
三百斯巴達勇士
戰狼300 .....香港譯名
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 .....中國台灣省譯名
影片類型
動作 / 劇情 / 冒險 / 戰爭
片長
117分鍾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評級
Rated R for graphic battle sequences throughout, some sexuality and nudity
級別
UK:15 USA:R Australia:R South Korea:18 Netherlands:16 Singapore:M18 Finland:K-15 Ireland:15A
拍攝日期
2005年9月17日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扎克·施奈德 Zack Snyder
編劇
扎克·施奈德 Zack Snyder .....(screenplay) &
柯特·約翰斯塔德 Kurt Johnstad .....(screenplay) and
邁克爾·戈頓 Michael Gordon .....(screenplay) (as Michael B. Gordon)
弗蘭克·米勒 Frank Miller .....(graphic novel) and
Lynn Varley .....(graphic novel)
演員
傑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 King Leonidas
琳娜·海蒂 Lena Headey .....Queen Gorgo
多米尼克·威斯特 Dominic West .....Theron
大衛·文翰 David Wenham .....Dilios
文森特·里根 Vincent Regan .....Captain
邁克爾·法斯賓德 Michael Fassbender .....Stelios
Tom Wisdom .....Astinos
安德魯·普利文 Andrew Pleavin .....Daxos
安德魯·蒂曼 Andrew Tiernan .....Ephialtes
羅德里格·桑托羅 Rodrigo Santoro .....Xerxes
蒂姆·康諾利 Tim Connolly .....Leonidas's Father
Tyrone Benskin .....Persian Emissary
Isabelle Champeau .....Mother at market
Jere Gilis
馬賽爾·金寧 Marcel Jeannin .....Free Greek Baker
Greg Kramer .....Ephor
摩西黛絲·萊傑特 Mercedes Leggett .....Persian Concubine
羅伯特·梅耶 Robert Maillet .....Uber
Neil Napier
泰勒·馬克思·奈澤 Tyler Max Neitzel .....Young Leonidas (At 12)
瑪麗·朱莉葉·里夫斯特 Marie-Julie Rivest .....Leonidas' Mother
帕特里克·薩邦圭 Patrick Sabongui .....Persian General
Dylan Smith .....Centurion
丹尼斯·聖約翰 Dennis St John .....Spartan Baby Inspector
Maurizio Terrazzano .....Sentry
Giovani Cimmino .....Pleistarchos (as Giovani Antonio Cimmino)
史蒂芬·麥克哈蒂 Stephen McHattie .....Loyalist
阿歷克斯·伊萬諾維奇 Alex Ivanovici .....Ephor #2
凱利·克雷格 Kelly Craig .....Oracle Girl
製作人
Steve Barnett .....co-procer
Steve K. Barnett .....co-procer
馬克·坎頓 Mark Canton .....procer
Wesley Coller .....associate procer
William Fay .....executive procer
Craig J. Flores .....executive procer
伯尼·高德曼 Bernie Goldmann .....procer
原創音樂
泰勒·貝茲 Tyler Bates
攝影:
拉瑞·方 Larry Fong
剪輯
William Hoy
選角導演
Kristy Carlson
Carrie Hilton
Andrea Kenyon
Tamara Notcutt
藝術指導
James D. Bissell
美術設計
Isabelle Guay
Nicolas Lepage
Jean-Pierre Paquet
布景師
Paul Hotte
服裝設計
Michael Wilkinson
視覺特效
Jeremy Hunt .....Screaming Death Monkey
Richard Martin
Ray McIntyre Jr. .....Pixel Magic
Kirsty Millar .....Animal Logic
Jake Morrison .....WB Internal
Colin Strause .....Hydraulx
Greg Strause .....Hydraulx
Stephan Trojansky .....Scanline
Chris Watts
Edson Williams .....Lola Visual Effects
Sean Stranks .....Technicolor (uncredited)
副導演/助理導演
Jesabelle Boileau .....additional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Stéphane Byl .....assistant director
Robbie Ditchbur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second unit director
Martin Doepner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Agnieszka Kroskowska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Super 35 .....(source format)
Digital Intermediate .....(master format)
洗印格式
35 mm .....(anamorphic)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製作公司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Warner Bros. Pictures Co. [美國]
Atmosphere Entertainment MM LLC [美國]
Legendary Pictures [美國]
Virtual Studios [美國]
Hollywood Gang Proctions
發行公司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Warner Bros. Pictures Co. [美國]
華納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阿根廷]
華納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荷蘭]
Fox-Warner [瑞士] ..... (2007) (Switzerland) (theatrical)
Warner Bros. GmbH [德國] ..... (2007) (Germany)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新加坡] ..... (2007) (Singapore) (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Animal Logic [澳大利亞]
Buzz Image Group [加拿大]
Gentle Giant Studios Inc. [美國]
CA Scanline Proction GmbH [德國]
Hybride Technologies [加拿大]
Hydraulx [美國]
Lola Visual Effects [美國]
Meteor Studios [加拿大]
Pixel Magic [美國]
Screaming Death Monkey
其它公司
Earth Media Studios [美國]
Pivotal Post [美國]
yU+Co. [美國]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 dollies
Warner Bros. Records [美國] ..... soundtrack
Warner Sunset Records [美國] ..... soundtrack
上映日期
新加坡
Singapore
2007年3月8日
台灣
Taiwan
2007年3月9日
美國
USA
2007年3月9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7年3月14日
香港
Hong Kong
2007年3月15日
印度
India
2007年3月16日
法國
France
2007年3月21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7年3月22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7年3月22日
英國
UK
2007年3月23日
義大利
Italy
2007年3月23日
西班牙
Spain
2007年3月23日
俄羅斯
Russia
2007年3月29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7年3月29日
巴西
Brazil
2007年3月30日
德國
Germany
2007年4月5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7年4月5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7年4月5日
日本
Japan
2007年6月9日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公元前四百八十年,波斯國國王王薛西斯一世(羅德里格·桑托羅)統率五十萬大軍(號稱500萬之眾)、戰艦千餘艘,大舉進攻希臘。並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
不可一世的薛西斯一世還向希臘各城邦發出勸降書,希望小邦們不戰自降。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斯巴達城。
結果,薛西斯的使者在眾多希臘人的反抗熱潮中吃盡了苦頭。此時,為了抵禦強敵,勇猛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斯(傑拉德·巴特勒)親率由各處集結而來的希臘聯軍約七千人,率先趕到溫泉關,扼守住地勢險要的關隘之地。
另一方面,已經在激烈的海戰中消耗甚大的波斯軍隊,顯然已經無法在兩天內在陸戰中組織起什麼強烈的攻勢,因此,兩軍的短兵相接並未一觸即發。
但兩天後,狡猾的薛西斯派遣一支精銳部隊偷襲關後,措不及防的希臘守軍很快就被擊潰。
為保存實力,列奧尼達斯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命令希臘聯軍的主力迅速撤退,以保存實力。自己親率三百名斯巴達勇士殿後。與洶涌而至的數萬波斯軍展開了血腥的殊死搏鬥。
最終,這三百位勇士全部戰死,也讓波斯軍隊在攻破溫泉關一戰中付出了兩萬人死傷的慘痛代價。
[編輯本段]背景故事
這是矗立在希臘德摩比勤隘口(俗稱溫泉關),紀念公元前480年溫泉關戰役的一尊獅子狀紀念碑上鐫刻的銘文。溫泉關之戰是馬拉松戰役之後第10年,波斯和希臘的又一次交鋒。
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後,他的兒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為實現父親的遺願,發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臘。為此,他精心准備了4年,動員了整個波斯帝國的軍力。參加遠征的士兵來自臣服波斯的46個國家,100多個民族。有穿著五光十色的長褂和鱗狀護身甲、攜帶短劍長矛的波斯人、米底亞人;有頭戴銅盔、手持亞麻盾牌和木棍的亞述人;有用弓箭和斧頭作為主要武器的帕提亞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長袍的印度人;有穿緊腰斗篷,右肩掛著長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獅子皮、用紅白顏色身的衣索比亞人,他們的武器是棕櫚樹制的弓、燧石做的箭頭和鑲羚羊狐狸皮;身穿鮮艷的紅斗篷,手拿標槍和盾的色雷斯人;還有帽盔上裝飾牛耳、手執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波斯軍隊的人員這樣龐雜,武器裝備又是這樣五花八門,使得這支大軍很像一次各族軍隊和軍備的大展覽。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軍齊集小亞撒爾迪斯,號稱500萬,實則30—50萬人左右,分海、陸兩路,向希臘進發。波斯大軍走到赫勒斯邦海峽(現在叫達達尼爾海峽),薛西斯下令架橋。大橋很快架設起來,是兩座索橋,埃及人和腓及尼人各造一座。橋剛修好,忽然狂風大作,把橋吹斷。薛西斯大為惱怒,不但殺掉了造橋的工匠,還命令把鐵索扔進海里,說是要把大海鎖住。還命人用鞭子痛擊海水300下,懲戒大海阻止他前進的罪過。他的自命不凡和目空一切,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橋最後還是造好了。不過由索橋變成了浮橋。工匠們把360艘戰船整齊排列,用粗大的繩索相連。船上用木板鋪出兩條路,一條走人,一條走騾馬。浮橋的兩邊又裝上欄桿,以免人馬墜入海中。
也許你不信,這支波斯大軍用了整整7天7夜才全部渡過海峽。有個親眼看到了這一切的當地人,驚恐地說:「宙斯啊,為什麼你變為一個波斯人的樣子,並把名字改成薛西斯,率領著全人類來滅亡希臘呢?」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一向喜歡內部爭斗的希臘各城邦組織了從未有過的聯合行動。30多個城邦組成了反波斯同盟,同盟軍總統帥由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擔任。
渡過赫勒斯邦海峽後,波斯大軍迅速席捲了北希臘,七八月間來到了德摩比勒隘口。該隘口是中希臘的「門戶」,依山傍海,關前有兩個硫磺溫泉,所以又叫「溫泉關」。關口極狹窄,僅能通過一輛戰車,是從希臘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這時希臘人正在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在希臘,奧林匹克高於一切,運動會期間是禁止打仗的。因此,希臘人在關上布置的兵力只有幾千人。當波斯人臨近的時候,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僅帶了300人來增援。
波斯大軍在溫泉關不遠的平原紮下大營以後,薛西斯首先展開了心理攻勢。他派人捎信給希臘守軍,說波斯兵多得數不清,光使射擊的箭矢就能把太陽遮住。勇敢的斯巴達人哪能被嚇著,他們嘲笑說:「那太好了,我們可以在蔭涼里殺個痛快」。
過了兩天,薛西斯又派人去打探希臘人的動靜,回報說希臘人把武器堆在一邊,有的梳頭、有的做操,絲毫沒有打仗的樣子。薛西斯大為奇怪,問詢知情者後方知,戰前梳頭是斯巴達人的習慣,意味著將要玩命血戰。薛西斯又耐心地等了四天,見守關的希臘人沒有絲毫投降的樣子,便下了命令,用武力活捉這些不知好歹的希臘人。
根據溫泉關地勢險要、山道狹窄,部隊不能展開行動,騎兵和車派不上用場的特點,薛西斯採取了派重裝步兵輪番沖擊的強攻戰法,企圖利用人數的優勢打垮斯巴達人。而斯巴達人卻利用溫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優勢,居高臨下,用鋒利的長矛兇狠地刺向手持波斯刀的敵人。波斯人倒下了一批又一批,攻打了一天又一天,卻沒能前進一步。薛西斯無奈,只好拿出最精銳的一萬名御林軍投入戰斗,但除了拋下大片屍體外,還是攻不上去。見此情景,薛西斯急得三次從他督戰的寶座上站起來,皺著眉頭,抖動著鬍子,狂躁地吼叫不已。
正當薛西斯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個名叫埃彼阿提斯的當地農民來報告說,有條小路可以通到關口的背後。薛西斯一聽,大喜過望,立即命令這個希臘叛徒帶領御林軍沿著荊棘叢生的小道直插後山。他們穿峽谷,渡溪流,攀山崖。黎明的時候,越過一片橡樹林,接近了山頂。本來,列奧尼達在小路旁的山嶺上早已布置下1000餘名來自佛西斯城邦的守兵。因數日無戰事,他們便放鬆了警惕,直到寂靜的黑暗中傳來嘈雜的腳步聲時,他們才慌忙披掛上陣。波斯人已到跟前,羽箭像雨點般射來,佛西斯人敗走了。波斯人也不追趕,直向溫泉關背後插了下去。
斯巴達王列奧尼達得知波斯軍迂迴到背後時,知道大勢已去。為保存實力,他把已無鬥志的其他城邦的軍隊調到後方去,只留下他帶來的300士兵迎戰。因為按照斯巴達傳統,士兵永遠不能放棄自己的陣地。700名塞斯比亞城邦的戰士自願留下同斯巴達人並肩作戰。
前後夾攻的波斯人潮水般撲向關口,腹背受敵的斯巴達人奮勇迎戰。他們用長矛猛刺,長矛折斷了,又拔出佩劍劈砍,佩劍斷了,波斯人擁了上來。斯巴達的勇士們殺退了敵人的四次進攻,拚死保護自己的統帥。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少,逐漸被壓縮到一個小山丘上。殺紅了眼的波斯人,將殘余的斯巴達人死死圍住,在口令聲中將雨點般的標槍投向他們,直到最後一個人倒下。至此,溫泉關才最終被攻佔了。
付出兩萬波斯士兵生命的溫泉關血戰,對於薛西斯來說,就象是一場惡夢。一想到血戰到底,寧死不屈的斯巴達勇士,他就心驚肉跳地問:「斯巴達人是不是都是這樣的?」
據說,波斯人在打掃戰場時只找到了298具斯巴達人的屍體。原來,有兩個斯巴達人沒有參加戰斗。一個是因為害眼病,一個是因為奉命外出。戰後,他倆回到斯巴達時,家鄉的人都非常鄙視他們,誰也不理他們。其中一個人受不了這種屈辱,自殺了。另一個在後來的戰斗中犧牲,但斯巴達人還是拒絕把他安葬在光榮戰死者的墓地中。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關於原著】
第一部描述溫泉關戰役的影片,是1962年的《斯巴達300勇士》,那一年《300死士》的作者弗蘭克·米勒只有5歲。重溫當年的《斯巴達300勇士》,影片的對白現在看起來古意盎然,然而其中的一段情節——300名勇士中奮戰到最後的幾人死於亂箭齊發——當時深深地震驚了米勒。5歲的米勒已經可以看漫畫報刊,習慣於看到英雄必然勝利。那是他第一次意識到,英雄,未必就是笑到最後的的人。「那就是屠殺!但卻震撼人心。」米勒後來評價那段情節。
那段情節對米勒的創作生涯必然有著深遠的意義,因為米勒的作品裡充滿了悲劇英雄。例如,在支撐起一個時代蝙蝠俠傳說的成名漫畫《黑騎士歸來(Dark Knight Returns)》中,老邁的主人公已經退隱多年,卻因種種原因不得不重出江湖,和各種惡勢力搏鬥,其中的高潮一幕,就是衰老的主人公大戰昔日戰友--超人。米勒總結說,他最擅長塑造的人物角色,就是那些不管多麼努力,最後總是無望地敗給命運的悲劇英雄,他們輸掉最後的戰役,但卻贏得人心。
這種情結延伸到了《300死士》。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米勒就開始搜集資料,為《300死士》的創作作準備。
【關於影片】
最初《300死士》的製作人找到米勒,談到合作事宜,米勒非常不願意,因為300對他意味著很多。用他自己的話說,「《300死士》是他職業的璀璨頂峰。」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心血之作被改編成類似《特洛伊》之類的好萊塢大片。然而,在他看了幾條試拍鏡頭之後,他被深深震撼了,於是同意授權。但導演對此又是一番說法,「米勒之所以授權給我們,是因為世上再無第二人能拍得出原著的感覺。」
【關於主演】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扮演者傑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的演技獲得一致好評,但他得到這個角色非常僥幸。這個角色至少有15名候選者,人人在健身房裡非常刻苦地鍛煉肌肉,指望得到這個角色。結果穿上波斯長袍試鏡的時候,人人看起來宛如波斯老王再世。傑拉德笑稱,導演當時估計也挑花了眼,因為他來到傑拉德面前,甚至沒有問他是誰,就說「試試這個傢伙吧」——心儀影片的導演居然叫不出自己的名字,這讓雄心勃勃的傑拉德大受打擊。不過,導演證明了他的眼光不錯,傑拉德試了幾條鏡頭,大家說「那個人就是斯巴達瘋子國王」!
【關於拍攝】
導演事先告訴所有演員,鏡頭里出現的應該是一個個健美冠軍,而不是白面小生。為了激勵演員拚命塑形,導演命人製作了T恤,上面寫著「我死於溫泉關戰役」。然而一些疲於健身的演員偷偷說「比起天天魔鬼健身,痛快一死真是再容易不過。」
【關於服裝】
從構思到完成《300死士》,米勒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查閱了大量資料,也和很多專家交談過。可以說,《300死士》是一部非常忠實歷史的著作——然而,藝術家所謂的「忠實」,和歷史學家的「忠實」,意義自然不一樣。在歷史上,斯巴達戰士們身穿沉重的盔甲作戰,有些人的盔甲重量相當於體重的一半。米勒認為這樣的服裝畫出來會讓悲壯英勇的斯巴達勇士們活像烏龜軍團,所以就在原著里改變了人物的服飾,斯巴達國王以及他的部下身著猩紅戰袍,半裸著精壯的身體。那些戰袍看起來活像皮甲製成的Speedo泳褲。米勒說:「古希臘題材中,人物通常是裸體的;出於同樣的藝術考慮,我扒光了戰士們的衣服。」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英國女演員西耶娜·米勒(Sienna Miller)和席薇婭·科洛卡(Silvia Colloca)都競爭過劇中斯巴達王後——列奧尼達的妻子高葛一角;
·影片雖然氣勢磅礴,然而真正拍攝只用了60天;
·為了表現300斯巴達死士的確是當時最英勇的戰士,參加拍攝的演員(包括配角)在拍攝開始前接受了半年高強度的體能和搏擊訓練。訓練初期,有些演員哀嘆說「這訓練比死了還難受」。
·導演為了更加突出影片的感染效果,把一些戰斗場面略作了調整——也就是說,我們在影片《300死士》中看到的斯巴達人的方陣、揮舞著武器沖向敵營的作戰方式,和歷史真實其實有很大出入;
·劇中有一個重要人物:希臘自由人麵包師傅。他在原繪畫小說中沒有出現,然而他的戲份把溫泉關戰役和其他城邦抵抗波斯人入侵的戰斗連接成了一個整體。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Spartan King Leonidas:Spartans!Ready your breakfast and eat hearty,for tonight ,we dine in Hell!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斯巴達人們!用心准備你們最後的早餐吧,因為今晚我們將在地獄痛飲!」
Spartan King Leonidas:This is where we hold them!This is where we fight!This is where they DIE!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我們就在這里阻擋他們!我們就在這里抵抗他們!我們就在這里消滅他們!」
Persian Emissary:This is madness!
Spartan King Leonidas:Madness?This is Sparta!
波斯使者:「簡直不可理喻!」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不可理喻?這就是斯巴達!」
Persian:「The arrows will blot out the sun!」
Spartan:「Then we will fight in the shade!」
波斯人:「我們射出的箭會遮天蔽日!」
斯巴達勇士:「那我們就能在蔭涼下戰鬥了! 」
Persian:Spartans!Lay down your weapons!
Spartan King Leonidas:Persians! Come and get them!
波斯人:斯巴達人!放下武器!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波斯人!自己來拿!
Spartan King Leonidas:「My queen!My wife , my love...」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我的王後!我的妻子,我的愛...」
❾ 有一部關於荊軻刺秦王的電影
是張藝謀的《英雄》
土豆之類的網站都能看到的
❿ 指環王萬箭齊發是哪一部
《角鬥士》,這個場景是電影剛開始時的畫面。這部電影很好看,推薦你看下。把分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