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神秘美人的主角簡介
《神秘美人》
人物簡介:李香蘭
被稱為「新德國電影主將」的法斯賓德在1980年曾經拍攝過一部電影,這是根據上世紀30年代傳奇式歌星拉莉·安德森的經歷和她演唱的那首傳奇式歌曲《莉莉·瑪蓮》拍攝的同名影片,這部電影以其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華麗浪漫的氛圍和曲折動人的情節給予觀眾感情上的宣洩,更重要的是法斯賓德希望觀眾思考和分析他們所被感動的故事。
主人公維莉是擁有德國血統的一個歌女,自幼生活在異國,「二戰」中該國為抵制納粹不準德國血統的人入境,使得維莉有家不能歸,只好回德國。她演唱的一首「離別布魯斯」式的傷感歌曲《莉莉·瑪蓮》深受前線德國士兵歡迎。她利用自己的地位掩護抵抗運動的參加者,為此被蓋世太保逮捕,只是迫於各方壓力和考慮宣傳效果才沒有殺她。1945年,軸心國戰敗,維莉成為了無家可歸的、被兩方面利用,又受兩方面猜疑和不滿的孤兒。
無獨有偶,在中國電影的「人物誌」上也有一個特殊的名字———李香蘭,她是一個不願被提及但又繞不過去的人物。就像1937- 1945年間的中國電影史並非空白的膠片,它也記錄了許多故事,許多人物。
自從「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佔領東三省後,中國電影也因此產生了一個怪胎———日本佔領當局直接操縱與控制下的淪陷區電影。
歷史常常使人變得尷尬,也會給處於歷史漩渦中的個人帶來撕心裂肺的痛苦。李香蘭的經歷是獨特的,原名山口淑子的她生於中國,並認了兩個上層人物作義父,因此具有兩個隨義父的中國名字:李香蘭和潘淑華,後來她成了日本人一手製造的偽中國演員,成為日本方面所需要的偽滿、中國的對日親善使者,她拍攝了「滿映」時期的許多電影,她演唱的《夜來香》也曾紅遍大江南北,是當時電影界和音樂界都分外耀眼的明星。然而她彷彿一個被擺布的騙局,日本當局需要李香蘭,並且製造和利用了她。
歷史只有一個,不同人的心目中卻有不同,甚至一個人也可以有幾個版本的歷史:山口淑子、潘淑華(中學時代的她)、李香蘭和大鷹淑子(婚後隨夫姓)。知道一些歷史的不同版本,似乎比只知道一個版本要更能了解人、生活、也包括歷史。李香蘭曾在自傳中說道「一個被時代、被一種虛妄的政策所愚弄的人,如果惡夢醒來後能夠有機會對當時的作為反思,或者加以說明解釋,也是幸福的。」如果說「滿映」時期的電影,或者放大了說整個淪陷區電影是一場惡夢的話,這惡夢是中國電影史曾經經歷且無法逃避的現實,也許只有正視這些現實才能從惡夢中真正醒來。
1937-1945年「滿映」時期代表人物李香蘭
李香蘭的一生動盪、曲折,時代的風雲塑造了她美艷動人的明星角色,同時也無情地淹沒了屬於她個人的真實面目。李香蘭、潘淑華、山口淑子、大鷹淑子,李香蘭一生真正的歷史,已經隨著歲月在這幾個不去仔細辨認就很難聯系起來的名字背後漸漸隱去。梳理出隱藏其中的痕跡,只是為了正視歷史。
Ⅱ 求關於「李香蘭」的電影
2002年東京電視台製作播出了日劇《李香蘭》,為了紀念播出五周年,東京電視台在2007年2月11日製作播出了《李香蘭》的特別篇,分為滿洲篇和上海篇上下兩集。《李香蘭》改編自山口淑子的自傳小說,山口淑子是李香蘭的日本名字。她是一個在昭和初年活躍於中日兩國的,擁有離奇命運的女子。她的父親是在南滿州鐵道教中文的教師,父母在中國生下她,之後她被父親的好友李際春將軍收做養女,取了中文名字李香蘭。
Ⅲ 李香蘭的劇情簡介
昭和初在中日兩國里有一個離奇命運的女子。那個女人叫李香蘭。在日本出生,在中國以歌手,演員身份活躍。受到中日兩國人民的愛戴。那女人是日本人,但為什麼在中國從事藝術活動。必需用兩種身份
生活的苦惱的是什麼……
再現那個女人所唱的「何日君再來」「蘇州夜曲」「夜來香」等歌曲和所出演的電影,來表演對他的懷念和華麗。通過在中國和日本兩國之間左右搖擺的李香蘭,來重現那個時代互相爭奪的本質。
Ⅳ 周星馳的電影國產凌凌漆中袁詠儀的母親叫李香蘭為什麼要用她做影片的故事背景
交待了袁詠儀扮演的角色是個孤兒,作為一名特務的女兒不受人待見,所以周星馳為了送花給她中彈,使她很感動對對男豬腳產生情義,是劇情合理化
Ⅳ 李香蘭的台前幕後
由日本著名表演團體的四季劇團的保留劇目——舞台音樂劇《李香蘭》是根據日本著名歌手、電影演員李香蘭(日本名:山口淑子)的同名自傳改編而成。《李香蘭》的劇作者通過「李香蘭」傳奇的一生結合20世紀中葉處於一個動盪年代之中的日本,從1920年對中國的軍事侵略,到1945年隨著二戰結束而宣布投降這一歷史史實。站在歷史的,客觀的立場進行了戲劇結構。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擔任此劇編劇和總導演的日本著名戲劇家、四季劇團創始人淺利慶太表示,作為體驗過戰爭的一代,我們經常為日本年輕一代對那段歷史的無知而感到震驚,我們應該把戰爭的真相傳達給下一代。
導演如是說——
對日本青年的歷史無知感到震驚
探求導致侵略的背景
希望日中世代友好
這部音樂劇的導演淺利慶太,是日本音樂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他1953年組建了四季劇團,參與了四季劇團所有公演劇目的導演與策劃。他翻譯演出《貓》、《歌劇院的怪人》等歐洲著名劇作,在日本掀起音樂劇熱潮。他創作的《勇太和他的奇朋怪友》等日本音樂劇獲得極高評價。他導演的《漢斯·安徒生之戀》、《耶穌基督——一位超級明星》、《蝴蝶夫人》等也都大獲成功。
80年代後期,他開始醞釀把山口淑子的自傳改編為音樂劇。在動手之前,他曾讓助手將劇的結構反復編寫、修改了十幾次,其中有幾次寫出了本子並進行仔細推敲。1990年夏,在初稿完成招集青年演員時,他發現自己這一代熟知的歷史,青年人卻一無所知——在學校里沒學過。淺利心靈上受到極大震動。這促使他下決心把當時的歷史即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通過李香蘭波折的人生和日本的沉浮交錯地描繪出來,給年輕人上一堂歷史補習課。
但是,當親手寫劇本時,淺利慶太還是感到難度不小。如果從李香蘭成人以後,內心充滿煩惱和疑惑的「滿影」時代寫起,則比較省力,但那樣就無法刻畫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過程。於是,淺利把筆觸上溯至李香蘭的童年。他描述了昭和時代一般日本國民的心態,也力圖客觀而不僵化地反映日本上層政界、軍界擴張主義者如何把侵略意圖一步步變為行動。這樣,劇本中的兩條主線交叉纏繞,歷史觀照人物,人物反襯歷史;歷史因一個時代犧牲者的曲折命運而凸現,人物在一個充滿陰謀和血淚的時代背景上化為典型。
「為把這個過程自幼年時期的李香蘭交織在一起,確實是費了不少氣力。」淺利曾對采訪者說;「李香蘭可以說是時代的犧牲者,她不過是被利用了。因此,只追蹤她的人生,則難以理解她為什麼僅由於不自覺地唱歌和表演就險些被判處死刑。」
淺利慶太很早以前就致力於中日友好事業。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他作為演出策劃人,曾邀請上海舞蹈團訪問日本。周恩來總理生前對此事極為關注。上海舞蹈團演出時,當時的通產大臣,後來當過總理大臣的中曾根同訪日團長孫平化坐在一起觀看了《白毛女》,這是中日兩國高層人士首次同席。現在,淺利費幾年之功,創作出歷史音樂劇《李香蘭》,就是希望這部音樂劇能為進一步推動中日友好再作一份貢獻。
「李香蘭」從來都是以一名美麗的中國歌手的身份而被日本、中國甚至全亞洲地區所廣泛認識。雖是日本人,但卻能講得一口流利的中文,李香蘭出道不久就迅速走紅,成為風靡一時的頭牌明星。她的歌聲給人們以夢想,她出演的電影引起很大的轟動,但因出演了由日本軍方幕後操控的、宣傳日本軍國主義的電影,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宣傳工具。「李香蘭」周圍的學生都投身於抗日運動中,香蘭在知道自己的義姐愛蓮也要投身到抗日運動的大潮中後,思想上受到很大的沖擊。中日戰爭終於爆發。在這樣的一個充滿殺氣的世界中,人們為求得自我解脫,越來越喜歡李香蘭。戰局逐漸惡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戰爭中失去了生命。當時大部分在中國的日本人在信息封鎖的社會背景下,幾乎都毫不懷疑日本將會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然而最終,隨著日本戰敗日的來臨,日本帝國所操縱的滿洲國13年虛幻的歷史也隨之落幕,舞台上出現了李香蘭被轉移到軍事法庭這一幕……
1992年,在日本首演後次年,暮春時節,作為中日恢復邦交20周年的一項紀念活動,淺利慶太率四季劇團繼1988年首訪後,攜《李香蘭》再度訪華,在「李香蘭」故事發生過的地方——北京、長春、沈陽、大連公演15場。這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出面邀請的演出活動受到中日兩國高層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當時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王震題詞祝賀。前日本內閣總理竹下登、日中議員聯盟理事長伊東正義等出任訪華演出後援會代表,四季劇團派出最佳陣容,護送「李香蘭」回到她的第二故鄉。「哪怕有人向舞台扔生雞蛋也要演」主要演員們抱著這樣的決心,十分緊張地在台上演戲,沒想到劇場一片掌聲和喝彩聲。舞台上的氣氛感動了觀眾席上的人們,對於這一出戲所寄託的和平,理解的願望就在這瞬間得以升華。
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成百上千的觀眾通過音樂劇重溫了那段令人心酸的歷史。盡管人們不一定完全同意劇作者對歷史的詮釋,但日本藝術家對人性和人道主義的充分理解,對歷史幽深玄秘的求索精神,卻贏得中國觀眾的由衷感佩。野村玲子(飾李香蘭)、芥川英司(飾杉木)等藝術家的精湛表演也博得一致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使這部以真人為模特的藝術作品表現歷史的真實,淺利首創在舞台上將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穿插劇中,映放在大屏幕上。這種巧妙的構思在中國觀眾那裡得到了認可,因為對許多人來說.這些記憶是同他們血肉相連、息息相關的。
1997年,該劇到曾被日軍佔領過的新加坡公演,也得到出乎意外的良好反響,落幕後仍然感受到席捲而來的熱浪。當地的報紙以醒目的大標題「When you return, Shiki(四季,何時再歸來)?」,寫下相當感人的報道文章。
《李香蘭》因其描寫了一位女性的波瀾壯闊的人生,以及表現了活生生的昭和戰爭史,在日本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劇團每次公演都受到了觀眾盛贊,要求再演的呼聲絡繹不絕。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慢慢遠去,好象要被人們淡忘一樣。四季劇團就是要向世界人民再次展現戰爭的悲劇。告誡人們不要忘記歷史。自首次公演以來,四季劇團在以後10多年間幾乎每年都重復公演《李香蘭》,至今共演出了近800場。
2008年,四季劇團重新編排的音樂劇《李香蘭》,於3月20日開始在日本東京上演。今年是日本四季劇團創建55周年,《李香蘭》作為其代表劇目之一,再次以新陣容出現在東京的舞台上,令不少觀眾有耳目一新之感。重排的《李香蘭》截取李香蘭從年少從藝到被國民法庭宣判無罪的那段真實經歷,真實地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暴虐,以及把中日兩國都視為祖國的李香蘭的無奈。四季劇團要繼續通過《李香蘭》的公演,告訴21新世紀的主人公關於戰爭與和平的故事。作為音樂劇,《李香蘭》選用了很多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曲,其中包括《夜來香》《蘇州夜曲》等李香蘭的代表作。
在20日重排音樂劇的首次公演中,演出方還特意給觀眾准備了一份意外驚喜。謝幕時, 劇中主人公、已經88歲的傳奇女性李香蘭和全體演員一起出現在舞台。她的出現也將現場氣氛再次推向了高潮。容後,李香蘭出席了首演酒會。在酒會上李香蘭表示,中國和日本都是自己深愛的國家,因此戰爭帶給她的痛苦格外深重。她期待兩國尤其是兩國的年輕人能正視歷史,珍惜和平,世代友好。
Ⅵ 《國產007》中周星馳在片中唱的那首歌!很好聽,但是是為什麼在片中說李香蘭是《漢奸》呢》
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有一個作為「文化漢奸」遭到起訴的著名女演員,就是李香蘭,當時,很多演員包括王麗娟,周曼華等都因為參加漢奸電影業遭到起訴,但只有李香蘭的訴訟最為轟動。 這是因為,在審判她的時候,最終裁定所謂「李香蘭」根本不是中國人,她的真名叫作山口淑子,是日本人,所以「危害母國」的罪名沒有成立,鑒於她演員生涯以外沒有參與政界活動,乃將其釋放。這件事,同日本著名女諜川島芳子最終被認定為中國人金璧輝,而以漢奸罪槍決都成為一時的新聞。
Ⅶ 李蘭香 據周星馳國產007,李蘭香是不是漢奸
李香蘭其人
看過《國產凌凌漆》的朋友,一定記得李香琴說她媽媽是李香蘭。我第一次聽到李香蘭j就是在這部電影中,原以為是星爺在惡搞,虛構出來的人物,說說笑笑聽聽罷了,沒想到她的確是近代歷史上的個人物,她是抗戰勝利以後被作為「文化漢奸」遭到起訴的著名女演員,在審判她的時候,最終裁定所謂「李香蘭」根本不是中國人,她的真名叫作山口淑子,是日本人,所以「危害母國」的罪名沒有成立,鑒於她演員生涯以外沒有參與政界活動,乃將其釋放。這件事,同日本著名女諜川島芳子最終被認定為中國人金璧輝,而以漢奸罪槍決都成為一時的新聞。說日語,用日本名字的最終原來是中國人,說中文,用中國名字的卻是日本人,時人對此感到困惑不解。
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1920年生在日本一個漢學世家,祖父是佐賀縣的漢學學者,父親受其影響早年到中國學習,後任職於「滿鐵」公司。生在沈陽、後居撫順的山口淑子,少年時代留在腦海里的那片血紅讓她終生難忘———1932年,她親眼看到幾名被綁的中國人被日本憲兵當場槍殺,血肉模糊。後來她才知道那與平頂山慘案———3000名中國平民遭日軍屠殺的事件———有關。平頂山事件中,由於父親因「通敵」受到拘留,事後山口淑子一家遷居沈陽。13歲時,山口淑子認了父親的中國同學、當時的親日派沈陽銀行總裁李際春為養父,她也因此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李香蘭。
命運有時是在不經意之間改變的。李香蘭與白俄羅斯女孩柳芭的邂逅就是這樣,那次相識使李香蘭有機會跟一位俄羅斯聲樂家學習聲樂,她的音樂天分得以發掘。這一時期,日本為推行「日滿親善」、「五族協和」的懷柔政策,開始在電台上播放「滿洲新歌曲」,既懂日語又會北京話的李香蘭於是作為「少女歌手」被推上舞台。14歲時,李香蘭前往北京讀書。1937年,由「滿鐵」公司出資的電影公司「滿映」成立,李香蘭被聘為專職演員。她主演的第一部電影《蜜月快車》奠定了她「懂日語的中國少女影星」的地位,後又演出了《支那之夜》、《熱砂的誓言》和《白蘭之歌》等「大陸三部作」。1943年,因參演《萬世流芳》,李香蘭這個名字曾轟動一時。
追憶往事,山口淑子說:「在那個戰爭年代,為了生存,我的確是拼足了力氣學唱歌」。她稱,對那些曾為軍國主義服務、歧視中國人的電影而感到內疚。因受不了「李香蘭」身份的重壓,她在1944年從「滿映」辭職,客居上海。1945年日本戰敗,李香蘭被軍事法庭以「漢奸罪」嫌疑審訊,後因公布了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得以倖免。對自己以中國人的名義演出的《支那之夜》等電影,她說「雖因年輕但考慮愚昧」而表示道歉。1946年2月,她被釋放回國。
告別了「李香蘭」的山口淑子,回國後跨入影壇,其間甚至想過要到好萊塢發展,後因故放棄。1958年,山口淑子與外交官大鷹弘墜入愛河,婚後改姓大鷹,並退出演藝界當起了外交官夫人。1969年,已將50歲的大鷹淑子圓了記者夢,當起了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還前往越南、柬埔寨、中東等戰爭前線,采訪過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風雲人物。1974年,頻頻在電視上出鏡的大鷹淑子在田中角榮首相的勸說下出馬競選,從此當了18年的參議院議員……
1975年,已是國會議員的大鷹淑子訪問平壤,路經北京時,受到廖承志會長的盛情款待。1978年,她再次訪問了留下過青春足跡的北京、上海、哈爾濱和長春等地。同年8月,她含著淚水看了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實況轉播。
談及這段經歷時,山口淑子打開了畫冊,讓我看鄧小平先生在1978年訪日時與她在田中角榮家中的合影。在翻到阿拉法特的照片時,她唏噓不已,「阿拉法特很了不起,可惜去世了」。看到畫冊里她年輕時與周璇、白楊等中國演員的合影時,她變得愉快起來。她回憶起1978年作為日本環境訪華團團長訪問的情景,提到重訪長春電影製片廠時,她這位「金魚美人」受到「古典美人」鄭曉君、「妖艷美人」白玫、「活潑美人」夏佩傑和「永遠青年」浦克等同行的歡迎。她說:「我有中國和日本兩個親人,中國是養育我的母親之國,日本是我的父親之國。中國是我的故鄉,所以去中國應說『回』中國。」
山口淑子的「李香蘭時代」,正值日本侵華時期。《李香蘭》的作者之一藤原作彌說,「她在祖國日本和故國中國之間的夾縫中受到命運捉弄,度過了非常苦惱的青春歲月。」對此,山口淑子說有兩件事讓她終生難忘,至今想起來還覺得心酸。
1938年10月,18歲的李香蘭作為「日滿親善」代表首次回日本,興奮之中的她萬萬沒想到,當驗過護照剛要下船時,聽到官員兇狠地喝叫:「你還是日本人嗎?一等國民卻穿著支那服,不覺得羞恥嗎?」山口淑子說:「當時我都蒙了,不明白那個日本人為什麼說那種話,為此我十分苦惱。」後來在東京,當她身穿中式服裝演唱中國歌曲時,掌聲中不時傳來謾罵。這使她對祖國日本的幻想開始破滅,她感到可悲的,「不是為日本人錯把我當成中國人而歧視,而是祖國的日本人對我出生的中國———我母親之國的侮辱。」
1943年,李香蘭參與演出了描寫林則徐禁鴉片的歷史劇《萬世流芳》,她在劇中扮演了一位訴說鴉片之害的賣糖少女,唱過《賣糖歌》。在北平的一次記者招待會後,有位年輕記者追上來問她:「李香蘭,你不是中國人嗎?為什麼演出《支那之夜》、《白蘭之歌》那樣侮辱中國的電影?你中國人的自豪感到哪裡去了?」面對責問,她道歉說:「那時我年輕不懂事,現在很後悔。在此向大家賠罪,再不幹那種事了。」不料這番話引起一陣掌聲。她回憶說:「實際上那時他們已經知道我是日本人,只是希望我能謝罪。」
希望「父親之國」和「母親之國」友好相處
1992年,山口淑子從參議院退休。3年前丈夫去世後,她選擇了獨居。其間,她仍擔任著「亞洲女性基金」的副理事長(理事長是前首相村山富市)。她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戰爭受害者、當年的從軍「慰安婦」道歉賠償。明年是二戰結束60周年,她向記者透露,日本一家電視台計劃拍一部以她的經歷為題材的電視片。劇本目前正在構思,她希望能有一位既懂中文又通日語的大眼睛演員擔綱。
Ⅷ 秋意濃粵語版叫什麼
《秋意濃》粵語名是《李香蘭》。
《秋意濃》
作詞:姚若龍
作曲:玉置浩二
演唱:張學友
秋意濃,離人心上秋意濃
一杯酒,情緒萬種
離別多,葉落的季節離別多
握住你的手,放在心頭
我要你記得,無言的承諾
啊不怕相思苦,只怕你傷痛
怨只怨人在風中,聚散都不由我
啊不怕我孤獨,只怕你寂寞無處說離愁
舞秋風,漫天回憶舞秋風
嘆一聲黯然沉默,不能說
惹淚的話都不能說,緊緊擁著你
永遠記得,你曾經為我
這樣的哭過,啊不怕相思苦
只怕你傷痛,怨只怨人在風中
聚散都不由我,啊不怕我孤獨
只怕你寂寞,無處說離愁
啊不怕相思苦,只怕你傷痛
怨只怨人在風中,聚散都不由我
啊不怕我孤獨,只怕你寂寞
無處說離愁
(8)李香蘭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秋意濃》於1993年上線。歌曲時長06:38。收錄於專輯《吻別》中,專輯《吻別》一上線就收到了廣泛的關注,收獲了眾多的喜愛。
1989年,中日合拍的電視連續劇《別了,李香蘭!》(又名《再見李香蘭》)正式播映,澤口靖子飾演李香蘭。主題曲為玉置浩二創作的《不要走》。該片主題曲後來被改編,成為香港歌手張學友主唱的粵語流行曲《李香蘭》。1993年,《李香蘭》被重填國語歌詞,取名《秋意濃》,收錄於張學友銷量與口碑俱佳的《吻別》專輯。
《秋意濃》也曾做電影《國產凌凌漆》的國語版插曲(吳國敬演唱)
《秋意濃》有眾多的翻唱版本,截止2019年1月,譚維維、迪瑪希Dimash、沙寶亮等都進行過翻唱。
Ⅸ 張學友的《李香蘭》還有個名字叫什麼。為什麼要叫李香蘭呢。這個李香蘭是那個日本人嗎
《李香蘭》是粵語版,國語版叫《秋意濃》。李香蘭(1920年2月12日—),生於滿洲(即今遼寧),祖籍日本佐賀縣杵島郡北方村(現已並入武雄市),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著名歌手和電影演員,後曾以日本名山口淑子(やまぐち よしこ)成為日本參議院議員、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等。張學友的《李香蘭》改編自日本樂隊安全地帶玉置浩二的作品《行かおいて》(難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