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若菱是哪個電影里的

若菱是哪個電影里的

發布時間:2022-09-19 23:28:24

❶ 童年經歷對人的一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童年對一個人的性格養成,各方面習慣的培養都有很大影響。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里,明確闡述了童年經歷對人有著很大的影響。主人公若菱通過被老人催眠回憶了自己出生的場景,還原了那種與母體分離帶來的恐懼感,以至於長到這么大還是有一種內心的焦慮感一直伴隨著她。但是這種童年的影響可以通過後天的心理疏導慢慢緩和。一個孩子從小就收到母親的吵嚷,連他自己都會被這種教育方式同化,如果沒有後天的知識層面幫助他認識和改變這種觀念,那麼他本能地也會將這種教育方式傳遞給下一代。
人類來到世上,最先是很單純的,我們接觸著了解著這個世界,不論什麼樣的信息都會匯入大腦,進入潛意識層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我們不知道,並不代表不存在。所以童年的記憶對人生還是會有很大的影響的。

❷ 《遇見未知的自己》適合初中生看嗎

❸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

1.讀書也是講究機緣的

2021年10月15號凌晨五點,在我讀完《當下的力量》後,我決定讀下書的開頭張德芬寫的導讀中提到的她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因為《當下的力量》有些空靈,我想大概張德芬在自己的書中引用了很多現實例子來實踐《當下的力量》中提到的方法吧。一看評分也很高,就饒有興致的看了起來。

到8:16讀到接近書尾了,突然意識到我女兒上學要遲到了,趕緊叫醒孩子,匆忙吃了個烤麵包,送去上學。回家後我簡單吃了個早飯,便繼續未完成的章節。10:00讀完,點了個已讀完,於是我的新手機上的APP微信讀書標記了這是我的第2本讀完的書籍。(第一本便是《當下的力量》)。總用時不到五個小時。

我講這個不是彰顯我讀的多快,而是張德芬這本書像一部電影一樣,通過串聯本書主人公若菱和老人的交談以及若菱如何將老人所教運用在她的生活和工作中,從而達到解脫,內心喜悅,找到真我的過程。

張德芬老師還說別一口氣讀完,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要運用書里教的方法。可我還是一口氣讀完了。因為我還准備再看第二遍,就是把方法拿小本本記錄下來。看完後,腦子里只有個大概印象,還是記下來方便提取運用,這樣知識就是我自己的啦。

當我看到老人留給若菱的這封信,邊看邊哭,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我看到若菱和我一樣早已淚流滿面。應該說我早已把自己當做和若菱一樣的求學者了,心中充滿了對老人的不舍。別誤會,老人沒有走,因為他的新學生還去找了若菱。

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老人教會若菱三件事:向內看,感恩,分享。 也許看這簡單的三個詞彙,你感受不到什麼,但整本書老人教給若菱的就是這些。你覺得你什麼都明白,卻還是為世間各方事情所煩擾。那是因為你一直在向外求。你的「小我」不斷的喊著:再多一些,對,我要再多一些。你無意識的去滿足心中的「小我」,做著離真我越來越遠的事。

本書作者張德芬是受《當下的力量》啟發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看完這本書後,我腦子里一直有個疑問,老人是誰?因為我也很羨慕若菱能遇到這樣一位智者,在她生出自尋短見後想法的時候。然後一步步的幫助她走出人生困境。

我想老人的真身大概就是《當下的力量》作者托利吧。也許不止,也許是張德芬看過的上百本有關靈心修行圖書後的一個整體的精神領袖的化身。

像老人這樣的智者,我們可以在書中找到,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

如果你已經讀過這本書,就會發現若菱遇到,其實很多人也遇到過類似的情境。

很多時候我們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這個世界,我們單從自己的角度去想他人,實際上別人根本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

比如,若菱看到她的追求者李建新在和其他女生有親昵動作的時候,無意識的判斷這是他的女朋友。而事實上,是李的14歲的女兒。

還有辦公室發生的一些事情,以及事情向好的方向扭轉,都是若菱意想不到的。幸好她得以老人指導以及自己的靈性沒有再像之前一樣將自己貼上「受害者」的標簽。

這本書好就好在,作者能將我們完全帶進生活,以觀察者或者電影觀眾的角度去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和成長的過程,甚至讓你自己想像成你就是主人公。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人生低谷,總有想不開想不明白,理不清神煩亂,那你可以看下這本書。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主人公去看看她如何超越悲傷,痛苦,背叛,欺騙,自我否定,擔心,焦慮等各種消極負面情緒的。

願你戰勝「小我」,找到真我,真正體驗內心的祥和,喜悅,與安寧

願你遇到未知的自己,感受本就美好,充滿陽光,積極向上的自己。

願你也能正確面對心裡的陰暗面,黑暗要靠覺知的光一點點驅趕,但允許黑暗的存在,因為對立是萬物的本質。

❹ 你有男朋友了嗎

在愛情中,不只有曖昧、在一起和分開這三種情況,還有一種關系便是雖然你在我身邊,可我卻還是覺得你我的距離相差了十萬八千里遠,就像是棋盤里的「士」和「車」一樣,你像車般可以在我的世界裡走來走去,可我卻像士那般,永遠只能在我的小方框里走來走去。

有些感情對於先不愛的那個人來說,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他假裝自己還有那麼地一絲良心,用冷暴力來讓一個女孩先說出分手這兩個字,那麼他便可以大搖大擺理所當然地離開她的世界,毫無罪惡感。

如果有人讓你的戀愛談得像單身那樣,那就離開吧。
畢竟,沒有新歡的話,感情是不會無緣無故消失的。


你敬我餘生安好 我還你千杯不醉 微信公眾號【沒有誰比誰更痛】 ID:fivesammywang

❺ 我就是我電影高清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gRm7Z8QVzic6HwpK3HQGwg

提取碼:we6p

電影講述了一群性格各異但同樣懷抱音樂夢想的少年參加《快樂男聲》的選秀之路,在短短的150天里經歷了一場青春蛻變。

❻ 遇見未知的自己…5-2

假如有個惡魔在某一天或某個夜晚闖入你最難耐的孤寂中,並對你說:「你現在和過去的生活,就是你今後的生活。它將周而復始,不斷重復,絕無新意。你生活中的每種痛苦、歡樂、思想、嘆息以及一切大大小小、無法言說的事情都會在你身上重現,而且均以同樣的順序降臨。」你聽到這樣的話是否會咬牙切齒地詛咒這個口出狂言的惡魔?可是冷靜下來你再回頭看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已然陷入了這樣一種毫無新意的重復之中,即便你換工作,開始一段新的感情,你還是會陷入以往的生活模式里,你在人際關系裡扮演著與以往相同的角色,你周圍聚集的還是那樣一群人,你隱隱覺察到似乎有什麼看不見的力量操控著自己的生活,可是你無法知道這潛在的存在到底是什麼。不要著急,完成今天的閱讀你會得到一個理想的答案。

  思考:

想幾個你在生活中已經固定的人生模式,你覺得造成它們的原因是什麼?

你有和自己身體進行交流的習慣嗎?如果沒有,晚上洗澡時在鏡子中觀察一下自己的身體,和一年前相比,你覺得它發生了哪些變化?你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身體傳遞給自己的信息嗎?

這場「能量消長戰」激起若菱強烈的求知慾,她開始泡在圖書館查閱各種資料,找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例證。

美國的一所中學將兩個教書水平相當的老師分別安排在兩個班裡,一個去教聲稱是「放牛班」的「資優班」,一個去教聲稱是「資優班」的「放牛班」,結果一個學期後「放牛班」學生的成績竟高於「資優班」。這個實驗有力地證明了「觀察者影響被觀察者」的論斷。

還有一個日本小學生做的米飯實驗。三碗米飯,每天讓學生分別對著它們說帶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語言,一個月後,每天接收著愛意語言的米飯變成了黃色並發出酒香味;那碗被無視的米飯變黑、發臭並長出黴菌;而每天被罵的那碗因為有人理睬所以情況沒有被無視的那碗糟。誰也沒有想到話語和意念竟然有這么大的力量。

這和「吸引力法則」一樣,共同的頻率相吸,也就是「臭味相投」「物以類聚」的道理。

若菱帶著笑意來到小屋和老人交流自己的探索。細想來我們每一個思想都帶有一定的能量,雖然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胡思亂想。但是若菱還是想不通能量研究和老人畫的同心圓有什麼關系。

老人給出一個提示:「這最內層的圓就是生命能量的來源。」

「而外層的這些身體、情緒、思想和角色扮演、身份認同隔絕了愛、喜悅與和平! 」 若菱靈光一現般脫口而出。

老人沒有給出直接的應答,寂靜默許。

接著老人又提及若菱周一的會議,那場關於能量的爭奪是因為幾個經理沒有與自己的生命源頭聯結,需要通過向外求取的方式獲得。這種對立不僅是能量的爭奪也是ego(小我)與ego(小我)的戰爭,這種戰爭存在於一切關系之中。在這個充滿殺戮的現代社會,很多強勢的表現不過是用不同的方式奪取別人的能量罷了。但是跳出戰場走出自囚的洞穴,我們會發現只要掌握了重新聯結自己生命能量源頭的密碼,根本不需要去爭奪能量!

那麼該如何去接觸自己生命能量的源頭呢?老人提到生活中那些讓人莫名感到親切、舒服且對之產生好感的人,還有那些莫名讓人生厭的人,這些潛在影響個人情緒的力量就是能量的源頭,它們會不自覺地引導個體向那些和自己頻率相近的人靠攏,而與那些和自己頻率相悖的人保持一定距離,我們常說的「物以類聚」便是這個道理。所以如果想要知道自己的能量震動頻率,只需要看看周圍被自己吸引過來的人就可以了。

若菱意猶未盡,老人卻不再看她,只表示以後討論「心想事成的秘密」時會再繼續延伸這個問題。若菱只好就此打住,帶著復雜的情緒離開小屋。

沒有得到破解圓圈秘訣的若菱帶著更多的家庭作業遺憾地離開了小屋。這次老人讓她查找意識和潛意識的資料,希望她能對兩者的區別和作用進行說明,並推薦她去參加一個電影欣賞導讀會。

若菱來到圖書館又開始了關於意識與潛意識的探索之旅,沒想到竟然偶遇了大學同學李建新。通過閑聊若菱得知常年待在國外的李建新被國內大學邀請回來擔任客座教授,恰好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李建新給若菱提了一些有用的建議,並推薦她閱讀卡爾·榮格的著作,若菱聽從李建新的建議,收集到很多自己急需的資料。通過閱讀資料,若菱開始一步步走進潛意識的世界。她發現其中的一些理論簡直就是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特別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冰山理論——我們的整個意識像座冰山,在水面上的表意識只佔1%,有些理論說是5%或者10%,即便如此,我們可感知和控制的部分依然是驚人地少!

還有一個關於明尼蘇達雙生子的追蹤研究也讓若菱印象深刻。一對被迫分開生活在不同家庭的雙生子,分開三十多年後研究員對他們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兩人的生活竟然有70%以上的雷同。難道我們的一生都被潛意識操控著?

看電影的時間要到了,若菱還沒有想明白便匆匆忙忙往朝陽公園播放電影的工作室趕。這是一位台灣女性開的私人工作室,平時不對外開放,只是偶爾邀請朋友來聚。室內的味道和裝飾很獨特,有一種舒服的禪味。若菱四處觀摩,在書架上看到一本《萬法簡史》,書的作者是老人推薦的肯恩·威爾伯,她隨意翻看幾頁發現,雖然每個字都認識卻無法理解其中的意義。若菱鼓起勇氣向女主人詢問老人推薦的《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女主人表示看過並向她推薦了較近的購買地點。

播放電影的時間到了,電影的名字是《我們到底知道多少?》,是以量子力學的角度來探討世界種種現象的燒腦片,2004年推出時票房很高。若菱有點怯,但依然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跟著女主人的講解進入影片之中。影片的第一段大體上講:大腦每秒要處理四千億位(bit)的信息,我們能夠意識到的只有兩千位。所以我們才會有選擇性地看東西並以此來體驗世界的人事物。個體的選擇則和從小受到的教育、信念、標准、價值觀等的影響有關。

「難道每個人的價值觀和成見就是這樣形成的嗎?」若菱心想,但並沒有發問。

同時這段影片也涉及若菱思考過的「物質的實相」和「觀察者影響被觀察者」的問題,她一看就懂了,這讓她有點得意,覺得自己是一個得高人指點的大俠。

女主人繼續講解「因為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動,而觀察者又會影響被觀察者,所以我們創作了自己的世界。」對於這個說法,若菱感到不解。如果是這樣,世界應該是美好的,為什麼還會有丑惡的存在?電影還提到科學家證明同一物品可以同時存在於不同的地點,這讓若菱感到更好笑。

第二段影片講的是:經常不斷重復做某件事情,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長期且固定的關系,如果長期處於生氣、挫敗、痛苦之中,這些負面情緒就會變成個體的固定情緒模式。更糟糕的是,一旦形成這種模式,如果很久不生氣細胞就會有生理需求刺激你去發脾氣。

面對一波又一波襲來的龐大信息,若菱有點坐不住了。她趁著播放第三段影片的時間悄悄溜回了家。

志明因學校有慶祝派對還沒有回來,若菱一個人煮了點東西吃,想想遇到老人的這段時間,雖然自己脾氣好了很多但是和志明卻越走越遠,她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自省,更不願意在自己沒有弄明白之前跟唯物主義者的志明提起和老人談論的事。想著想著便在沙發上睡著了,微醉的志明回來時已經十二點多,這種情況下一向都會不高興的若菱今天卻覺得臉色紅潤的志明煞是好看,想要和他親熱親熱。若菱一番暗示,志明卻給了一句「我累了」,若菱一愣,「這難道不是我平日里的借口嗎?」若菱不甘心,兩人上床以後她開始撫摸志明的敏感地帶,志明卻只是「嗯」了一聲便翻身睡去。若菱氣極了,「小我」萎縮到不行,睜眼到大半夜才睡去。

若菱身心俱疲地來到小屋,昨晚沒有睡好,今天公司開會又把人折騰得不行,一切都是為了這周的產品發布會和記者會,兩個老總還為了發言順序較起勁來,最後協商決定銷售經理在產品發布會上發言,營銷經理在記者發布會上發言。若菱不懂,怎麼官做得越大,小我的需求也愈大了。

進門以後,若菱休息了片刻便開門見山地問老人:「潛意識真有這么大的魔力嗎?」

老人在牆上畫了一輛馬車,上面坐著一個車夫和一位乘客。老人用這幅圖代表人生,馬車的材質代表每個人的命,有人命好,有人命不佳。而馬車所走的路就是每個人的運,有時康莊大道,有時羊腸小路,所謂命好不怕運來磨,豪華的馬車走險坡也不覺得搖晃。在最前方的這匹馬就是我們的表意識,表面上看它們好似有選擇行進道路的權利,實際上它不過是一個自動化制約模式下的機器,而車夫便是導航系統,也就是我們的潛意識,但真正發號施令的是坐在後面的乘客,他才是個體的真我。那麼要怎樣才能突破重重障礙找尋真我並與真我溝通?老人提到應先把潛意識盡量帶到意識層面,這樣才能無限靠近真我。這就需要先去潛意識裡面探尋那個被寫好的自動化程序(auto-programming),把它帶到意識層面來,讓意識之光把那些沒有用的人生模式破解出來。

若菱聽得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吃力。她想:「如果真有東西能把生活中負面的成分都清除掉,只留下美好的部分,那為什麼一開始不把人生設計好點,吃苦的意義又何在?是誰操控著一切?」若菱的思緒開始有些紊亂,她決定先從一個基本的問題著手:「這個自動化程序即人生模式是誰定好的?」

老人認真思索了一番,表示人生來的性格傾向和後天的環境都會幫助我們在童年定好一些游戲規則,這些規則創造了我們的價值觀和信念。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父親拋棄了老婆和三個兒子。長大以後老大成為一個負責人的父親,因為他的潛意識的信念是:我不可以像我的父親那樣傷害家人;老二則終身未娶,因為他的潛意識信念是:我不信任婚姻,因為我可能會走父親的老路;老三成為拋妻棄子的負心漢,因為他潛意識的信念是:我要和我的父親一樣。

於是我們便可以得出:

性格傾向×外在環境×各種教育×生活事件×前世業力(如果你信的話)=人生模式

之所以用乘號而不是加號是因為變數很多,特別復雜。

若菱還是似懂非懂,她想知道如何去探知自己潛意識裡面的自動化程序的運作形式,如果找到了又該如何去除那些不好的部分?

老人看著不斷進行深入思考的若菱很是滿意,他提到潛意識里的東西會利用很多方式與我們溝通,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及時察覺並做出反應。老人說這便是若菱這周的家庭作業,去察覺潛意識與自己的溝通,至於如何應付各種潛藏的人生模式會在以後慢慢 地告訴若菱。

最後他們又聊到上周其他的功課,若菱表示書還沒有看,而看過的電影卻沒有看懂。老人微笑著說:「可以等我們以後談到其中的內容時再去看一遍,慢慢來。」

若菱也在心中暗下決心,只要堅定信心,一定能讀懂自己!

潛意識用什麼方式和我們溝通?」產品發布會之後這個問題就一直纏繞著若菱。

若菱有典型的焦慮恐懼症,往常她不僅會在發布會當天心臟加速、手腳冒冷汗,而且在前一天也會緊張得睡不好覺。但是這次若菱謹記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表現、成功、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從來不是真正的你,也絲毫不能動搖真正的你,要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沒想到「以上皆非」的小我否定法真的幫她順利地完成了工作,而且兩個會議都辦得相當成功。她突然覺得自己不那麼用力反而效果更好,這種輕松愉快的心情讓她體會到了樂在其中的感受。

正當若菱沉浸在自我滿足的歡愉中時手機突然響了,低頭一看是李建新。剛才還在想要不要問他關於潛意識的事情,這會兒他就打來電話了,這難道就是榮格說的synchronicity(同步性、同時性)嗎?她在心中犯嘀咕。

閑聊之後李建新便發出約若菱出來聊天吃飯的邀請,多年的婚姻生活使得若菱已經養成不和男人單獨見面的習慣,於是她便提出會帶志明一同出席,李建新表示歡迎。不知為什麼若菱莫名地臉紅起來,她覺得自己很好笑,不知道是不是潛意識在搗鬼。

第二天傍晚,因志明沒空,若菱一個人赴約。若菱為志明的缺席暗喜,她想如果老公在自己就不好意思和李建新談論太多了。

他們在一家高檔的西餐廳見面,聊著意識和潛意識的話題,若菱和他分享了馬車模型,李建新聽得眼前一亮,言語之間難掩崇拜之情,更直露地表達若菱是他的女神和難遇的知音,若菱聽了這話不自覺地臉紅起來。

片刻沉默以後,若菱想起老人留的家庭作業自己還一直沒想通,忍不住向李建新詢問道:「你覺得潛意識是用什麼方式和我們溝通的呢?」

「夢!」李建新不假思索地回答。

「這樣說來潛意識是有預警作用的了。」

「夢不僅有警示和指引的作用,它還能幫助你宣洩情緒展現出那部分被自己壓制的人格特質。」李建新緊接著說。

「那除了夢呢?」

李建新詫異若菱的反應速度,但依舊滔滔不絕地說著:「有很多看起來無足輕重的生活小事都潛藏著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你要去考某個行業的從業資格證,結果考試前事事不順,其實這就是你潛意識里並不想走這條路的顯現。」

「還有那些一再出現的生活模式……」

「對極了!就像如果你的人際關系總是出現相同的模式,不管你走到哪總能碰到同樣的人與事產生同樣的互動,這其實就是潛意識在支配著你的行為。」

「這就是尋找我們潛藏的人生自動化導航系統模式的好方法啊。嗯,還有……」

「還有就是你不經意間說的話、做的事雖然表面上與自己的意願相違背,但很可能它們才是你真正的想法。」李建新不等若菱說完就接起話來。

若菱覺得李建新說得太好了,便默默地記在心裡但並不流露出崇拜的神情。她又想起上次看的電影中提到的一些元素便隨口說了出來:「還有一些上癮症……」

「對對對!」李建新激動地拍起大腿,「就是癮頭!明明知道抽煙有害健康卻戒不掉,這正是被潛意識操控的最好例證。」

雖然若菱覺得他並沒有完全理解自己的意思,但是依然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這頓飯讓兩個人都收獲頗豐,若菱也得到了很多啟發,忍不住在心中竊喜,李建新也分外激動,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難得的知音,偷偷盤算著下一次見面。

若菱把這段時間對潛意識的認知詳細地匯報給老人,老人十分滿意,開玩笑地問是不是有幫手,若菱紅著臉笑了。

老人提醒若菱要多留意潛意識與自己溝通時的跡象,慢慢感知它的存在,之後便宣布要正式開始進入圈圈解套的學習階段了。若菱開心地跳了起來,心想終於可以解開這個一直困擾自己的難題啦。

老人看著稚氣未脫的若菱笑了笑,指著地上的圈圈講了起來。

如果從頭開始探尋,真我之外的那層是身體,那麼身體怎麼構成個體與真我之間屏障的呢?老人試圖帶領若菱回到出生的時刻,喚醒她對身體初始階段的記憶。老人讓若菱閉上眼睛,幻想自己是一個在媽媽子宮里的胎兒,周圍一片漆黑,但那是一個柔軟又溫暖的空間,自己如同一葉扁舟在水中搖曳,有撲通撲通的聲波,有汩汩的流水聲,若菱感覺到一切都是如此舒適。突然,一股莫名的壓迫感從四周擠來,這是若菱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她開始恐慌不安,可是這擠壓感並沒有因為她的不安停下來,反而越來越頻繁。

「啊——」若菱聽到一聲尖叫,緊隨而來的是咒罵,咒罵著疼痛和後悔,還有撕心裂肺的叫喊。若菱嚇得全身顫抖,不知所措。又過了不久,她感覺到有人在抓自己的腿試圖把她拉出去,可是她的頭好大,被卡在了一個隧道里。她聽到了更多人的爭論聲,像是在合計如何把自己弄出去,又等了好久,若菱感覺自己終於通過了隧道,進入了一個光芒四射的空間。可是好冷,沒有暖和的水,只有粗糙的物體在摩擦著自己的身體。這陌生的環境讓她恐慌到窒息,突然一個巴掌打在了她的屁股上,她開始拚命地哭,哭著睜開眼,眼前的一切都是模糊又陌生的,她驚慌又害怕,於是哭得更加撕心裂肺了,哭著哭著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若菱從睡夢中醒來,覺得臉上涼涼的,用手一摸全是眼淚。若菱對這一切感到疑惑,忍不住地問:「我們的出生過程真的這么痛苦嗎?」老人點點頭,並問她有沒有聽說過細胞記憶,就好像接受器官移植後,病人會承接捐贈者的想法、脾氣、性格等。同理,我們出生時經受的創傷記憶也會被我們的細胞保留。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一生出來就有母親溫暖的懷抱呢?所以那些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餓了不給餵奶,哭了不給安撫的現代教育是多麼的殘忍啊!

想想人從一個受精卵開始慢慢地長成一個細胞,進而有了屬於自己的身體,雖然每天都在變化,但是卻一直在一個安全又熟悉的環境里。然而突然有一天,我們經歷了巨大的磨難和創傷,緊接著就與生命之源分離,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於是我們開始學習,也漸漸發現自己的身體與世界是分離的。我們開始發展小我,為了延續脆弱的生命而抓取這世上我們能抓取的一切。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天生就有很多莫名的恐懼,這種不安全感和剝離感漸漸地變成一種存在性焦慮,最終變成我們生活的背景音樂,無限循環。

若菱想到自己便是這樣,平日里最害怕獨處,一個人時總想弄出點動靜來。若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該如何去除這層身體上的障礙了!

老人則又好氣又好笑地說:「孩子,這是去不掉的,如同黑暗常在一樣。我們能做的就是用覺知之光去照亮它們。在這里的『覺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們的身體聯結。我們一般人對自己身體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剩下的95%則是在潛意識的狀態下用自動導航系統控制的。只要找回與身體的聯結就可以幫我們擴大那5%的版圖,從而找到更多的自己。而找回與身體聯結的唯一方法便是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傾聽身體的訊息。」

在朋友的推薦下,若菱來到東四環的一個瑜伽工作室,因為上次臨別時老人特別交代她要選擇一些能讓人專心凝志重新與身體聯結的運動,還提醒她在運動過程中多關注做運動時的心態狀況而不是僅停留在運動本身。所以無論是跑步、游泳、太極拳或者瑜伽,只要能夠專心地關照自己的身體,運動就能成為一種冥想。而這些運動中與身體對話、聯結的最佳方式就是靜坐。

從小好動的若菱不敢想像長期靜坐是什麼滋味,但很無奈,她喜歡的那些競技性運動老人都定義為是小我對抗小我的運動,不能很好地實現與自己的溝通,最終她退而求其次選擇了瑜伽。

這間朋友推薦的瑜伽工作室環境很舒適,燈光溫柔、裝飾精緻、播放的音樂也很有靈性,若菱的整個身體不自覺地放鬆下來。迎面走來的瑜伽老師更是美麗動人,如清風拂面般沁人心脾。

老師的溫柔讓若菱一下就打開了話匣子,迫不及待地問:「我想知道瑜伽為什麼能幫我們和自己的身體實現聯結呢?」

老師很驚訝若菱有這么深的領悟,沒說太多便邀請她一起體驗,讓她自己去感受這其中的關聯。

「伸直腿,挺直背部,從腹部向上吸氣,慢慢——吐氣時整個身體先前彎曲,胯部不要離開地面,嘗試用指尖去抓腳尖。」

若菱試了又試,因身體太過僵硬手指只能碰到腳踝。總覺得後腳筋,尤其是膝蓋後上方阻礙著自己向前。

老師安撫若菱不要著急,進一步地引導她打開自己的身體。「集中注意力,把你的覺知帶到身體最緊綳的那個部位,深呼吸、慢下來、每次呼氣時帶著意念和那個部位溝通,撫慰它,讓它放鬆。」

若菱認真地領會老師的教導,專心和雙腳腳筋「溝通」,沒過多久兩只手真的抓住了腳板。若菱覺得神奇。沒想到真的是只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它就會同樣回應你。

老師繼續教學:「瑜伽最重要的就是呼吸方法,它比一切的姿勢動作都重要。」

「呼吸?我們每個人不都會呼吸嗎?」若菱很是不解。

「對啊,可是能不能做好就不一樣了。在瑜伽里有一種說法:人的一生中呼吸的次數是固定的,所以呼吸越漫長的人,活得越久。」

這讓若菱驚呆了。她想,每次自己生氣和緊張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加快呼吸速度,現在她才知道這不僅在消耗能量更是在消耗生命!一心想著要多活幾年的若菱忍不住詢問老師該如何放慢呼吸的速度。

老師表示有很多方法,但最實用的是腹式呼吸。老師一邊說一遍教若菱。吸氣時腹部突起,呼氣時腹部回縮。若菱試了好幾次都不成功,老師便讓她躺下試試,沒想到一躺下就做到了,感覺自己就像個小baby一樣。

「回家看看你家小baby是怎麼呼吸的就知道啦,腹式呼吸算是人類最正確健康的呼吸方式了。」老師說道。 若菱心裡咯噔一下卻欲言又止,自己哪有baby可看呢!

老師又拿辦公室里那些胸式、肩式呼吸的老闆開玩笑:「那種又短又淺的呼吸方式就是浪費生命啊。」而腹式呼吸可以放慢我們的呼吸速度,因為在我們吸氣的時候,腹部會突起,這時橫膈膜就可以下降,按摩腹腔內的器官,並且留出更多的空間給肺部擴展,這樣空氣就可以大量地進去肺葉中。而呼氣時,腹部緊縮,橫膈膜被擠壓向上按摩心臟,並且壓縮肺部,把肺部的臟空氣都擠出身體了。

若菱沒有想到一個簡單的呼吸竟然有這么多的學問。

老師鼓勵若菱好好學,這樣坐車、開會、與人交談時都可以練習,慢慢地胸腔就會越來越開闊,像是感冒等各種呼吸道的疾病也會減少。練習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關注腹部的起伏,慢慢地帶動,時間長了就不需要太費心力了。

若菱聽得入迷,想到以後開會再也不用無聊地閑坐就感到高興,離開工作室時她已經成為正式的會員。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原因,了解到我們在潛意識的支配下默默地創造了自己的世界,明白為什麼總是會被一些固定模式所困,希望通過今天的閱讀學習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關於潛意識的難題,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因其造成的困惑。

關鍵詞:

能量,吸引力法則,潛意識,性靈與科學,人生模式,身體認知

要點:

世界由能量組成,可見的物質與不可見的聲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有其特定振動頻率的能量。

你會吸引與你的思想、情感振動頻率相近的人、事、物,這便是我們常說的物以類聚。

我們的意識、思考、理性、判斷、情感都是從潛意識中來,它具有強大的能量對個體的自我有完全的影響,而它的99%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震動,而觀察者又會影響被觀察者,所以我們創造了我們自己的世界。

人生模式=性格傾向×外在環境×各種教育×生活事件×前世業力(如果你相信)。

你不是你的工作、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找回與身體聯結的方法: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傾聽身體傳遞的信息。

思考與討論:

把你今天讀過的第一張閱讀卡片後列出的「固定模式」進行分類,將你認為不好的模式單列出來,並思考如何改善它們。

你有沒有覺察到潛意識對你生活的影響,如果有,請舉例說明潛意識是如何影響你的,可以具體到做決定、思考問題的方式。

❼ 神筆馬良電影高清地址

看到若菱面

有難色,老人加

了一句:「別擔心,

我也會提醒你的。

今天我們正式開

始進入圈圈解套的

工作啦!真的嗎?

」若菱興奮地猛抬頭,


❽ 《遇見未知的自己》(19)

被負面情緒套牢 情緒的障礙

這些情緒都是一種能量,尤其對孩子來說,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希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動而已,它回來,就一定會走。

 

若菱又坐在小屋內,這一次卻格沉默。

他感覺這趟神奇之旅有點兒像坐雲霄飛車,剛開始的時候很刺激、很興奮,現在則陷入了低潮,甚至有點兒沉重的感覺。認識自己,了解我們個人的潛意識運作模式,深入探索我們自己的內心,這個旅程並不是全然歡愉的過程。

「你說得對!」老人肯定了若菱的想法。若菱心裡想:

「我只是想想你就知道了,真厲害。」

「深入自己的內在,對很多人來說,就像是在《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那個兔子洞中探險一樣,下面的洞不知有多深,而且是全然地黑暗,你敢走多深呢?」老人問。

若菱無言以對。老人拍了拍手,轉換一下室內的氣氛,然後故意大動作地拿根棍子指著地上畫的圓圈圈。若菱的情緒也被帶動的高昂了起來。是呀,今天又要再進一圈了。

「情緒!」老人故意提高音量說,「現代每個人都在面對的難題!情緒問題是怎麼來的呢?」他有拿一支粉筆在牆上畫了起來。首先他畫了一個人形狀圖,然後問若菱:「什麼負面情緒最困擾你?」若菱想像:「憤怒、悲傷、焦慮、恐懼……」「等一下,一個一個來。」老人笑著說,「好,你的憤怒,當你感覺憤怒的時候,它是在你身體的哪個部位?」

若菱想像,跟志明吵架的時候,她的胃最不舒服。

「好,」老人邊說邊在人形圖的尾部寫上了「憤怒」;然後是「悲傷」,卸載肺部的位置;「焦慮」,卸載喉部.就這樣一個一個地加上去。這個人形圖上立刻又很多負面情緒的標記。

「這些情緒都是一種能量,尤其對孩子來說,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希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走。」老人嘆口氣,低聲地說,「壞就壞在父母對這些孩子身上自然流動的能量的態度。」

接著,他用手指在若菱的前額輕輕地點了一下。若菱這時候彷彿又進入了催眠狀態,回到四歲那年,媽媽答應周末要來外婆家接她出去玩兒,她一早就守在窗外等候、等候,等到天黑了,媽媽都沒有出現。小小的若菱站在窗外,一直哭一直哭。

外婆起初好言相勸:「別哭啦,媽媽可能有事不能來,下次她一定會來的。這樣好了,外婆帶你去買糖吃。別哭了,有什麼好苦的嘛。不要再哭了,傻孩子,沒什麼好哭的,哭夠了吧!」

若菱卻愈哭愈不能停止,最後外婆失去了耐性,狠狠地打了她兩棍子,才嚇得她停止了哭泣。「你的感覺如何?」老人的聲音像是從遙遠的國度傳來的。「我好傷心!我、我……我被拋棄了!」若菱找了很久才找到這個詞來描述這個經驗,「還有被欺騙了!嗚……」若菱傷心不已,一直在哭泣。

老人等待若菱的悲傷逐漸平息,又用手指點了一下她的額頭。這時若菱又回到小時候的另外一個場景,在媽媽住的地方。好不容易媽媽接她來住一天,卻逼她早早上床睡覺,自己好和男朋友在客廳看電視,若菱不習慣一個人睡覺,媽媽又不許她開燈,「哪有小孩睡覺要開著燈的!」媽媽一把就關了燈,留下若菱一個人在黑黢黢的屋子裡。若菱嚇得渾身發抖,戰戰兢兢地打開房門,再次請求媽媽:「媽,我好害怕!」「怕什麼!」媽媽大吼,「都八歲了還怕一個人睡覺?你是怎麼被養大的?一點兒膽子都沒有,虧你還是我女兒!」小小的若菱在黑暗中哭泣,把恐懼深深地壓在心底,帶著眼淚進入了夢鄉。「好了,回來吧!」老人輕柔地呼喚著若菱,若菱從深沉的潛意識中蘇醒,恍若隔世。「所以,這些被否定。壓抑的情緒,像你的悲傷和恐懼,就滯留在你的身體里,」老人又拿著不同顏色的粉筆,在那些身體上的情緒標記周圍畫上了框框,「像是被籠子鎖住一般,卡在你的身體中。」

「這些能量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叫做『痛苦之身』(在《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南方出版社出版第五章中有詳細的解說。)。」

若菱看著老人畫的圖,不敢想像自己身上到底堆積了多少像這樣痛苦的能量。畢竟,在她從小到大成長的過程中,從來沒有人給她情緒上的支持和關懷。她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大人不是想要幫助她立刻消除(買糖給你吃哦,別哭了/再買一顆給你就是了,別傷心/明天我帶你出去玩兒,別氣了),就是否定她的情緒(這有什麼好哭/好氣/好怕的),要不然就是打壓(不準哭,在哭就揍你/不準發脾氣,小孩子憑什麼生氣。)無論採取以上任何一種策略,她的情緒從來沒有被認可、被接受過,所以,它們也從來沒有離開過。

老人看著若菱的心路歷程,理解地說:所以將來你做母親以後,要記得,在情緒上,要給孩子無限的支持和認同。

若菱不解地抬頭:「那不是會寵壞小孩嗎?而且,我不會有小孩的。」若菱又難過地低下頭。

老人笑笑,向她保證:「你會有小孩的,而這個教導我就留給我的助教來教你吧。」停頓了一下,老人繼續說:「 這個痛苦之身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是自成一家的能量場,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為食,如果你不喂養它想要的食物的話,它就會製造一些事端來產生它所需要的情緒來維生。 」

若菱心想,怎麼聽起來如此熟悉。「哦!就是勝肽的需求嘛!」

「沒錯,它需要各種不同的生態來滋養它。」老人同意,「所以,對某種特定勝肽的需求,會早晨我們對一些食物的自動反應,就像那部電影所說的,某條特定線路的神經網路都已經架構好了,所以遇到狀況的時候,我們就會不愛思索的自動做出反應,我們在眾多信息、現象、狀態中,過濾出能支持我們、產生我們需要的生態的信念和想法,然後深信不疑。」

若菱想:「那我最主要的生態需求是什麼呢?」

老人定睛看著她:「你很快就會知道了!」

❾ 神筆馬良電影完整版觀看

若菱低頭

看著圓圈,被

這個曼陀羅深深

吸引,在壁爐柴

火的跳動光影中,

說完,若菱

也沒有抬頭看老人,

只是兀自沉溺在

此刻深深的感觸之中。


❿ 人到中年,背叛婚姻後回歸,丈夫見到「軟柿子」妻子狠絕的一面,你怎麼看

網上說:出軌的男人就像掉在屎上的錢,撿了惡心,不撿可惜。

背叛,永遠是感情中的利刃,當兩個人的親密關系裡,有第三者插足時,這段感情很難回到最初的美好。

出軌和道德觀有關系,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有些人本意並不想傷害家庭,只是因為意亂情迷。

對於那種屢次出軌的渣男,很多人都不會選擇原諒,那麼只犯過一次錯就回歸家庭的,女人要原諒還是離婚?

男人出軌後想要的翻篇,在女人眼裡到底有多難?



閱讀全文

與若菱是哪個電影里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看電影狂野大陸網站 瀏覽:690
雛菊電影講的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311
有一部有趣的電影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319
2020國慶上線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63
神諭通天電影免費在線 瀏覽:296
鬼子攻打獵人村莊是什麼電影 瀏覽:983
什麼電影里有戲曲片段 瀏覽:969
周星馳一部電影多少錢 瀏覽:787
美軍出動b52轟炸阿富汗什麼電影 瀏覽:564
三國無雙電影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32
如何看待在線付費電影 瀏覽:161
國家投資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45
電影里卧室怎麼那麼大 瀏覽:168
很好看的電影兒童 瀏覽:617
熄滅電影陳偉霆免費 瀏覽:213
珠珠鴛鴦是什麼電影 瀏覽:213
怎麼找贊助拍電影 瀏覽:639
爵跡會拍多少部電影 瀏覽:265
早戀偷嘗禁果有哪些電影 瀏覽:833
長城這部電影投資多少錢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