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霧都孤兒(2021)》百度雲高清資源在線觀看,拉夫·洛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PJytX8oBoq03lagrrY84xg
2. 霧都孤兒電影共有幾個版本
包括無聲片在內,有二十多個版本。其中波蘭斯基的05版評價最高。
3. 求 經典國外的文學作品 最好是有電影版的
《苔絲》《德伯家的苔絲》《奧利佛·推斯特》《霧都孤兒》
《悲慘世界》《哈姆雷特》《王子復仇記》《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卡門》《呼嘯山莊》《傲慢與偏見》《三個火槍手》
《飄》《茶花女》《堂.基柯德》《老人與海》《湯姆叔叔的小屋》《綠野仙蹤》《金銀島》《魂斷藍橋》《簡愛》《理智與情感》《孤星血淚》
4. 我想知道所有版本的<霧都孤兒>電影版
英國文豪狄更斯的代表作《霧都孤兒》曾多次搬上銀幕,1948大衛里恩版是公認的最佳版本。整部影片沒有一個薄弱環節。最早的1922年版本是默片;1933年版的小演員才七歲,可信度不高;1982年的版本由著名的喬治·斯各特演費根,總體水平較高;1985年改編成333分鍾的電視連續劇;1997年的版本中,伊利亞·伍德扮演主角的朋友;2000年版電視連續劇比較著重背景故事;1968年的歌舞版也很出色,獲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2005羅曼波蘭斯基版亦受到好評.
5. 電影霧都孤兒下載,05年版本的
找到一個BT下載的,
http://bbs.jokcn.com/viewthread.php?tid=38289
其實樓主完全可以使用來搜索一下,注意關鍵字組合哦~
比如:
霧都孤兒 下載
http://www..com/?tn=jokcn&word=%CE%ED%B6%BC%B9%C2%B6%F9+%CF%C2%D4%D8
霧都孤兒 電影下載
http://www..com/s?tn=jokcn&ie=gb2312&bs=%CE%ED%B6%BC%B9%C2%B6%F9+%CF%C2%D4%D8&sr=&z=&cl=3&f=8&wd=%CE%ED%B6%BC%B9%C2%B6%F9+%B5%E7%D3%B0%CF%C2%D4%D8&ct=0
霧都孤兒 迅雷下載
http://www..com/s?tn=jokcn&ie=gb2312&bs=%CE%ED%B6%BC%B9%C2%B6%F9+%B5%E7%D3%B0%CF%C2%D4%D8&sr=&z=&cl=3&f=8&wd=%CE%ED%B6%BC%B9%C2%B6%F9+%D1%B8%C0%D7%CF%C2%D4%D8&ct=0
6. 求英國音樂電影《霧都孤兒》的下載地址。1968年版,曾獲奧斯卡獎!
《霧都孤兒》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VlQpfdNyqBEpYyOoHMHsdQ
《霧都孤兒》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本·金斯利、巴內·克拉克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05年9月11日在加拿大上映。該片改編自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不堪虐待的孤兒出走救濟院,在流亡街頭後又落入邪惡集團之手的故事。
羅曼·波蘭斯基版的好.
8. 《霧都孤兒》有幾個漢語版本比較有名是哪些
查爾斯·狄更斯(1812一1870)生於英國朴次茅斯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海軍
小職員,十歲時全家被迫遷入債務人監獄,十一歲起就開始承擔繁重的家務。他在
鞋油作坊當學徒時,由於包裝熟練,曾被僱主放在櫥窗里當眾表演操作,作為廣告
任人圍觀,給狄更斯心上留下了永久的傷痕,他感到自己「成名和為人所愛」的心
願破滅了。
不過,狄更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就取得了驚人的成功,書中
那位可笑的胖紳士的名氣比當時的英國首相名氣還要大,狄更斯本人也獲得很大聲
譽。一八三六年下半年,二十五歲的狄更斯應出版商理查德·本特里的約請,擔任
《本特里》雜志的主編,並且以筆名「博茲」再寫兩部長篇,其中一部次年二月起
在《本特里》雜志連載兩年,並於一八三八年十月出版單行本。這本全書五十三章
的小說就是《霧都孤兒》,原名《奧立弗·退斯特歷險記》,中國最早的譯本是林
琴南的《賊史》,我這里採用的還是更為讀者熟悉的書名《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是狄更斯的第一部偉大的社會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
置。小說主要反映剛剛通過了濟貧法的英國社會最底層生活。作者在創作上愛憎分
明,形象生動的特點也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他筆下的人物富有鮮明的個性,整個
作品有著強烈的感染力。狄更斯堪稱一位傑出的語言大師,擅長運用諷刺、幽默和
誇張的手法,他筆下的人物風貌和語言風格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特色。
馬克思曾經寫道:「現代英國產生了一批傑出的小說家,他們通過自己描寫生
動的傑作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真理,比所有的職業政治家、政論家和道德家加
在一起所揭示的還要多。」馬克思在他的《英國資產階級》一文中列舉的英國小說
家中,有《名利場》的作者薩克雷、《瑪麗·巴頓》的作者蓋斯凱爾夫人、《簡·
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而狄更斯則名列這批傑出小說家的榜首。
人們經常說狄更斯是偉大的幽默家,但更重要的是,他是文學上偉大的革新家。
他描寫為數眾多的中下層社會的小人物,這在文學作品中可以說是空前的。他以高
度的藝術概括,生動的細節描寫,妙趣橫生的幽默和細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塑造了
許多令人難忘的形象,真實地反映了英國十九世紀初葉的杜會面貌,具有巨大的感
染力和認識價值,並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他反映生活廣泛、多樣,開掘深而有力。
他不採用說教或概念化的方式表現他的傾向性,而往往以生動的藝術形象激發讀者
的憤慨、憎恨。同情和熱愛。他筆下的人物大多有鮮明的個性。他善於運用藝術誇
張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描寫特徵,用他們習慣的動作、姿勢和用語等揭示他們的
內心生活和思想面貌。他還善於從生活中汲取生動的人民的語言,以人物特有的語
言表現人物的特點和性格[注]。
《霧都孤兒》問世一百多年來,早已成為世界各國讀者最喜愛的經典作品。小
說中那個愚蠢、貪婪、冷酷的教區幹事「邦布爾」在英語中已成了驕橫小官吏的代
名詞,並由此衍生出「妄自尊大,小官吏習性」等詞義。邦布爾先生婚後訓斥老婆,
「哭能夠舒張肺部,沖洗面孔,鍛煉眼睛,並且平息火氣。」這句話收入了美國哥
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的新版《哥倫比亞名言辭典》。小說《霧都孤兒》後來改編成了
多種電影、動畫片、連環畫,搬上了熒屏、舞台。在中國,《霧都孤兒》大概可以
算得上一代又一代讀者最熟悉的世界文學名著了。「奧立弗要求添粥」一節編入了
我國出版的多種英語教科書。進入九十年代,喜愛狄更斯的廣大觀眾又在電視屏幕
上看到,在美國推出的一部動畫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由小動物擔任。
《霧都孤兒》在一問世即受到熱烈歡迎的同時,長期以來也引起了激烈的論戰。
時至今日,許多爭論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但正如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
愛德華·勒孔特所指出的,「迄今為止,仍然使我們感到震驚的是作者的一種偏好,
即對作品中的人物費金動輒使用渾名『老猶太』。」勒孔特在一九六一年美國新文
學叢書版後記中說:「小說中使用『老猶太』差不多有三百處。」這種用法在今天
看來的確十分刺眼。實際上,狄更斯早在差不多一百年前似乎就已經發現了這個問
題,在出版一八六七——一八六八年版的時候,作者將大量的「老猶太」一語改為
「費金」。勒孔特指出,作者頻頻使用這一渾名與「反猶太主義」扯不上:「『老
猶太』這一稱呼連對其人極度蔑視的賽克斯都沒有用過,只有作者自己才用(奧立
弗)。」狄更斯在他的自傳中告訴我們,小說中那個讀者皆曰可殺的賊首費金得名
於作者少年時代當童工的鞋油作坊里一位對他十分關照的同伴鮑勃·費金,「他比
我年長好幾歲,個兒也高得多。」
我與《霧都孤兒》的緣分起始於烽火連天的文化大革命。一九六八年,一個同
齡的朋友借來一本早年出版的《霧都孤兒》,說這是一本講怎樣教小偷的書,不幸
的是,小夥子將書名和作者名整個念反了,還錯了兩個字。其實,曾經留學英國的
父親早就和我講過「霧都孤兒」的故事。這一次,我與《霧都孤兒》擦肩而過。一
九七六年,一位現已移居美國的年輕朋友拿來一本《霧都孤兒》原文版,約定我們
倆各譯一半,哪知老兄他還沒開始就打了退堂鼓。那年夏天,我感到自己真是走到
了絕境:父親頭年去世,母親頂著那個年頭最暢銷的產品:一頂「右派分子」帽子
和三頂「反革命」帽子。暑假我只領到十二元工資,連每月接濟家裡的五元錢也拿
不出。沒有辦法,只好躲進《霧都孤兒》了。接下來的十五個月,我與《霧都孤兒》
獨守高樓。聽說這件事的人沒有一個相信,與重慶大學一位同行談起,他也認為決
不可能,直到我把全部譯稿送到重大才相信。我至今想起來還感到惋惜,為了《霧
都孤兒》,我甚至錯過了參加普天同慶粉碎「四人幫」的盛大節日。一九七八年,
初稿完成,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上海譯文出版社聯系,編輯同志給當時還是一名自
學青年的我以極大的鼓勵。
此後,我與《霧都孤兒》的約會一拖就是二十年。這二十年中,和我們這個國
家一樣,我的境遇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二十多年教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也搞了
十多年,譯了二十多本書。一九九六年冬,譯林出版社施梓雲先生來電話,社裡同
意由我擔任重譯《霧都孤兒》的工作。能夠國青年時代的一個舊夢,此時的興奮自
不待言。另一個遠非當年可比的條件是,世界進入了信息高速公路時代,我在昔日
連做夢都沒想到過的多媒體計算機上瀏覽微軟公司的《書架》、《網路全書》,查
閱最新版本的《韋伯斯特英語大詞典》,從光碟版《聖經》中查找出處。我常有一
種我自無所不能的豪情。
這次重譯所持原著為一九六一年美國新文學叢書版,和我二十年前用的略有出
入。在三讀原稿的同時也細細拜讀了《霧都孤兒》七十年代的譯本《奧立弗·退斯
特》,這個譯本出自本人心儀多年但素未謀面的榮如德先生筆下。讀榮先生的譯文,
深感原譯為這部世界文學名著付出了極大的心血,與對照原文讀其他一些名著譯本
時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翻譯工作,無論中外,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如果說,
任何譯作都可能出現瑕疵,那麼已有譯本的瑕疵則只能歸因於歷史條件的限制。盡
管現在已經到了世紀交替的時期,譯者工作起來依舊極其小心,生怕留下一些不應
該留下的遺憾,也就是像傅雷先生說的那樣,「盡量將虱子多捉去一些」,以無愧
於這一部傑作,不辜負讀者和出版社的信任。
何文安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初稿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讀完畢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
9. 霧都孤兒什麼版本最好
首選榮如德的版本,榮先生精通英、俄語,英語主要譯作有狄更斯《奧立弗·退斯特》、斯蒂文森《金銀島》、王爾德《道連·葛雷的畫像》、薩克雷《花花世界》,譯文很幽默;另外,譯林版何文安譯得也相當好,黃雨石的譯筆也很不錯。
10. 英美文學中,有哪些比較經典的影片適合大學生觀看
1.《紅與黑》
[電影簡介]
譯名:紅與黑
片名:The Red and the Black
年代:1997
國家:法國/德國/義大利
類別:冒險
語言:法語
片長:109 Min
導演:讓-丹尼爾·維哈吉 Jean-Daniel Verhaeghe
主演:克勞德·里奇 Claude Rich ..... Marquis de la M?le
Judith Godrèche ..... Mathilde de la M?le
Maurice Garrel ..... Abbé Chelan
Pierre Vernier ..... Abbé Frilair
卡洛·波桂 Carole Bouquet ..... Louise de Rénal
吉姆·羅斯·斯圖爾特 Kim Rossi Stuart ..... Julien Sorel
Olivier Sitruk ..... Fouqué
Bernard Verley ..... Monsieur de Rénal
Laurentine Milebo
Bernard Sens
[劇情梗概]
於連,是韋里埃小城一木匠的兒子,年輕英俊、意志堅強、精明能幹,從小希望藉助個人奮斗躋身上流社會。王朝復辟後,於連通過穿上紅軍服從軍而飛黃騰達的道路被堵塞,只好決定穿上黑色教會服裝向上爬。去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是於連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於連和市長夫人之間產生了暖味關系。事情敗露後,於連進入貝桑松神學院既而又隨比拉爾院長來到巴黎,成為德· 拉莫爾侯爵的秘書……
[幕後製作]
影片根據「現代小說之父」、法國文豪司湯達的同名原著改編而成,原著被稱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是19世紀歐洲文學史中第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傑作。影片圍繞著「少年野心家」於連與命運艱苦奮斗的短暫一生,鮮明地勾畫出了19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法國社會的廣闊圖景,深刻地提示了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最後階段法國社會各階層錯綜的矛盾關系。
2.《傲慢與偏見》
[電影簡介]
譯名:傲慢與偏見
片名:Pride and Prejudice
導演:喬·懷特 Joe Wright
編劇:戴伯拉·莫蓋茨 Deborah Moggach
主演:姬拉·耐特麗 Keira Knightley
馬休·麥克菲迪恩 Matthew Macfadyen
布蘭達·布萊辛 Brenda Blethyn
唐納德·蘇斯蘭德 Donald Sutherland
吉娜·馬龍 Jena Malone
西蒙·伍茨 Simon Woods
類型:劇情
級別:PG(輕微爭議性誤導元素)
片長:128分鍾
發行:焦點 Focus Fea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11月11日
官方網站: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e.net
[劇情梗概]
愛之傲慢與偏見
故事發生在18世紀末充滿等級觀念的英國,生活在英國鄉村的班納特家五姐妹,伊麗莎白(姬拉·耐特麗 飾)、簡、琳迪(吉娜·馬龍 飾)、瑪莉、凱蒂都已經長大成人,母親盤算著快點為她們找到理想老公,而備受父親疼愛的二女兒伊麗莎白卻只想保持現在的獨立生活。
每個小鎮上剛搬來的年輕單身漢都會被母親看作是自己某個女兒應得的財產,富有的彬格萊(西蒙·伍茨 飾)先生就是她最新的一個目標。在一次舞會上,班納特夫人將自己的女兒介紹給彬格萊及他的朋友達西先生(馬休·麥克菲迪恩 飾),但伊麗莎白無意中聽到達西對當地社交界的蔑視,從而對他產生偏見。
此時伊麗莎白的遠房表兄造訪,並輕浮地向她求婚,被伊麗莎白斷然拒絕,彬格萊的妹妹漸漸被達西吸引,於是開始不斷挑撥和撥壞伊麗莎白與他的關系,而達西的一位朋友,虛偽狡詐的年輕軍官韋翰也不斷捏造達西的壞話,一段愛情逐漸開始遭受到傲慢與偏見的嚴峻挑戰……
[幕後故事]
純粹的英國班底
這部影片完全由英國投資製作,影片的主演和幕後工作人員也都來自當地的最優秀電影人。導演喬·懷特之前較多活躍在英國電視製作領域,他也曾憑借最新執導的一部電視劇集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他也曾拍攝過兩部電影短片,本片是他的長片處女作。
本片的女編劇戴伯拉·莫蓋茨是不僅是一名編劇,還是一名出色的小說家,這令她可以更准確地把握小說作者的創作意圖,更准確地展現小說中的精妙之處。但導演並未對第一次改編的劇本滿意,於是他又找來英國女演員艾瑪·湯普森重新修改潤色,雖然這位女演員堅持不在編劇一欄署名,導演將她的名字放在了特別感謝中。
影片的演員陣容匯集了現今英國最出色的演員,除了近年來在美國飛速上升的姬拉·耐特麗,曾出演《冷山》等影片的新秀吉娜·馬龍,還包含兩次獲得金球獎的唐納德·蘇斯蘭德,兩次奧斯卡提名的布蘭達·布萊辛,曾獲得5次英國學院獎,並且憑借《戀愛中的莎士比亞》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朱迪·丹奇也在影片中客串演出。
[製作花絮]
耐特麗的幕後故事
雖然本片最引人矚目的明星要算是扮演伊麗莎白的姬拉·耐特麗,但在拍攝之前,導演並不想讓她演伊麗莎白這個角色,因為眾所周知她的最外型是所有女演員中最出眾的,而這種突出的吸引力似乎與一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相矛盾,但喬·懷特和耐特麗第一次會面之後卻改變了最初的看法,因為他認為後者身上的頑皮正是這一角色的重要特徵。
姬拉·耐特麗在本片拍攝的過程中因為合約的關系不得不開始為另一部美國影片《多米諾》做准備工作,因為她不得不剪短頭發,並且堅持大強度的體能訓練,增強肌肉和體力。當她再次返回劇組的時候,化妝師不得不為她特製了一付假發,並且在剩下的幾個鏡頭中都讓她穿上長袖的服裝,以掩蓋在鍛煉中獲得的結實肌肉。
影片被特意安排了許多與原著有關聯的情節,比如將故事發生時間確定在1797年,這也是為了紀念這部名著的作者,因為她在該年份完成了小說的初稿。在影片開始的部分,還有一場戲中姬拉·耐特麗扮演的伊麗莎白正在閱讀一本小說,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這部書的名字是《First Impressions》,其實這個名字正是簡·奧斯汀原來為《傲慢與偏見》擬訂的名字。
影片有一個情節是伊麗莎白收到一封遠方叔叔的來信,信上說她的姐姐妹妹失蹤了。一名演員Neil James在這里搞了個惡作劇,他用一張相同大小的紙條代替了道具信,並在上面寫上:「我是一封錯誤的來信,但你不要笑,我們在拍攝中。」 姬拉·耐特麗先是非常吃驚,但她很快就調整過來,表現出十分悲傷的神情,這和導演的要求十分契合,這個鏡頭也被保留在影片之中。
[影人點評]
智慧、浪漫與激情的閃光
簡·奧斯汀的名著《傲慢與偏見》是最受歡迎的改編題材,自小說誕生65年來,曾分別在1938、1952、1967、1980和1995被改編為電視,其中1995年版本由柯林·佛茨主演,曾給觀眾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這部小說之前只有在1940年被改編為電影一次,而這一次這部帶著智慧、激情與浪漫的故事將再次與觀眾見面。
3.《安娜·卡列尼娜》
[電影簡介]
譯名:安娜·卡列尼娜
片名:ANNA KARENINA
製片:布魯斯·達維(Bruce Davey)。
導演:柏納德羅斯(Bernard Rose)
主演:蘇菲·瑪索(Sophie Marceau)
西恩·賓(Sean Bean)
艾爾菲·摩里納(Alfred Molina)
莎絲琪·亞威克曼(Saskia Wickham)
上映:1997年4月4日
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劇情梗概]
十九世紀俄羅斯的上流社會里,高層首長卡列寧之妻安娜(蘇菲瑪索飾)艷冠群芳,在火車上她邂逅了風流倜儻的伯爵渥倫斯基(西恩·賓飾)。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二人產生了真愛,在當時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不顧一切地私奔,他們的愛情悲劇就此展開。
雖然安娜勇敢地告訴自己的丈夫一切實情,希望能離婚,但看重社會地位的卡列寧(詹姆斯福克斯飾),難以忍受奪妻的恥辱,以安娜最心愛的兒子做威脅,拒絕和安娜離婚並逼她放棄兒子。
此刻,安娜已離家與渥倫斯基同居,懷了他的孩子,卻不幸流產,得了後遺症,又對酒與葯物有了依賴性,經過重重困難波折後,安娜的精神壓力變得非常大。後來,渥倫斯基承受不了社會壓力開始對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兒子和社會地位的高昂代價,而現在所謂真摯自由的愛情也開始要被遺棄,她內心無法獲得滿足和平衡。
最後安娜身著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這段為道德和世間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後的結果由安娜獨立承擔,留下了無限感傷。
[幕後花絮]
劇中的蘇菲·瑪索
《安娜·卡列尼娜》作為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傳世名作,曾五度被改編成電影。葛麗泰·嘉寶和費雯麗都曾經出演過莎翁筆下這位悲劇女主角的形象,尤其是葛麗泰·嘉寶的安娜形象更深刻留在人們記憶中,這位好萊塢銀幕「女神」創造的安娜形象成為不可逾越的世紀神話。
而這一次,蘇菲·瑪索的表演誠然出色,然後和嘉寶相比仍相形見絀。可能外形上就比較吃虧,具有東方特質的蘇菲看起來實在不像一個俄國人。其次,劇本本身的一些局限,減輕了蘇菲塑造的安娜的悲劇性,著力在安娜的情慾上著墨,這樣一來,也限制了蘇菲挖掘角色的深度。
當然,人都有失手的時候,更何況,眾多客觀原因之下,蘇菲的表演仍具可觀性,蘇菲在片中的表演,可謂不得不失。
[影片看點]
《安娜·卡列尼娜》五度被改編成電影,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女主角安娜的美麗芳姿和驚世愛情。本片是最新版本,而且請來法國首席美人蘇菲·瑪索扮演安娜。
相對於傳統文學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影片淡化了安娜所處的周圍世界對她的有形無形的束縛,而是把所有的筆墨都集中在描述安娜與渥倫斯基一段驚世婚外孽情。
本片導演貝納·羅斯是拍宮廷感情片高手,他的《不朽情真》(又譯做《永遠的愛人》)講述貝多芬一生情史,以優美的風格獲得一致好評。
影片全部在俄羅斯實地拍攝,場景宏大,19世紀俄羅斯上流社會奢華的生活場面以及美人靚衫,都給人以視覺上的直觀美感,讓令人心動的安娜被所有精美細節烘托著,講述一個凄美無限的動人愛情故事。
4.《雙城記》
[電影簡介]
譯名:雙城記
片名:A Tale Of Two Cities
年代:1935
國家:美國
類別:劇情
語言:英語
片長:126 Min
導演:傑克·康韋 Jack Conway
主演:羅納德·考爾曼 Ronald Colman .... Sydney Carton
伊麗莎白·埃蘭 Elizabeth Allan .... Lucie Manette
埃德娜·梅·奧利弗 Edna May Oliver .... Miss Pross
雷金納德·歐文 Reginald Owen .... C.J. Stryver
巴茲爾·拉思伯恩 Basil Rathbone .... Marquis St. Evremonde
Blanche Yurka .... Madame Defarge
Henry B. Walthall .... Dr. Manette
Donald Woods .... Charles Darnay
Walter Catlett .... Barsad
Fritz Leiber .... Gaspard
H.B. Warner .... Gabelle
Mitchell Lewis .... Ernest Defarge
Claude Gillingwater .... Jarvis Lorry Jr.
Billy Bevan .... Jerry Cruncher
Isabel Jewell .... Seamstress
[劇情梗概]
故事發生於法國大革命期間,羅納德·考爾曼扮演的英國倫敦的年輕有為的律師席尼·卡頓,他深深地愛上了巴黎女子露絲·曼納。但露絲.曼納卻僅僅只是把他當作普通朋友,而是嫁給了法國貴族青年風度翩翩的查爾斯·達雷。當法國政治局勢陷入一團混亂時,查爾斯·達雷遭到暴民囚禁,露絲·曼納走投無路,只好向席尼·卡頓請求幫助。席尼·卡頓為了成全所愛之人的幸福,竟然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的方式來挽救情敵,在黑牢探監之際施展策劃周密的調包計將查爾斯·達雷救了出來,而他則義無反顧地步上斷頭台。男主角的高尚情操,足以令天下人同聲一哭。
[幕後製作]
本片改編自狄更斯的同名不朽名著《雙城記》,在大製作家大衛·塞茨尼克與導演傑克·康韋的傾力攝制下,完成了這部反映法國大革命時代悲劇的傑作,也是根據本書拍攝的六個電影版本中成績最好的一部。狄更斯的小說利用各種元素描述一個動人心魄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自出版以來受到無數讀者的熱心追捧,一版再版。本片並沒有完全包括小說展現出來的所有元素,但卻沒有遺漏任何最為重要的情節。當然,沒有哪一部通過優秀的小說改編的電影能夠包納小說的所有內容。本片男主角的扮演者羅納德·考爾曼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英國演員,他的性格和形象與電影的主角極為切合,不失為本片一大特色。
5.《羅密歐與朱麗葉》
[電影簡介]
譯名:羅密歐與茱麗葉 / 羅密歐與茱麗葉後現代激情篇
片名:William Shakespeare's Romeo + Juliet / Romeo and Juliet / Romeo + Juliet
導演:巴茲·魯赫曼 Baz Luhrmann
主演:克萊爾·丹妮絲 Claire Danes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Leonardo DiCaprio
約翰·雷吉扎默 John Leguizamo
皮特·波斯爾思韋特 Pete Postlethwaite
保羅·索爾維諾 Paul Sorvino
布賴恩·丹內利 Brian Dennehy
艾米特·沃爾什 M. Emmet Walsh
傑米·肯尼迪 Jamie Kennedy
上映:1996年11月01日
地區:美國
對白:英語
類型:劇情/愛情/動作
分級:瑞典:15 德國:12 西班牙:18 葡萄牙:M/12 澳大利亞:M 法國:U 芬蘭:K-12 比利時:KT 美國:PG-13 智利:14
官方網站:http://www.romeoandjuliet.com
[劇情簡介]
這是莎翁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傳頌多年的愛情經典大作,現由「舞國英雄」的導演巴茲魯曼以新世代的角度,重新演繹這個家喻戶曉的愛情悲劇,令人印象深刻。
盡管哈姆雷特、李爾王、奧塞羅和麥克白才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但是一提起莎士比亞,首先想到的卻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毫無疑問它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愛情經典。《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後現代激情篇》改編自莎士比亞同名悲劇,可這一回手槍、跑車和時裝代替了長劍、駿馬和斗篷,唯一不變的只有愛情還是一樣的盪氣回腸。狄卡普里奧在劇中所演繹的角色在反叛之外,又多了一種沉鬱,是一種最具傷害性又最深情款款的氣質。劇中巴茲用激情洋溢的音樂代替了瘋子萬千的熱舞,使用現代的手法演繹了一個古老而凄美的故事,沒有古典憂郁的風格,沒有風度翩翩的少年,只有一樣瘋狂的激情,和同樣唯美的結局。悲劇才是讓人牽掛的理由。
凡尼隆海灘是個感性又暴力的另類世界,一對分屬兩大世仇家族—蒙塔奇及蓋普列家的年輕人羅密歐與茱麗葉,由於上一代的仇恨阻礙使他們不能結合,竟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義大利的維羅那,有兩個互相敵對的家庭。它們是以朱麗葉父親為首的卡普萊家族和以羅密歐父親為首的蒙特家族。兩個家族之間不斷發生暴力沖突,為城市籠罩上了一層陰影。
羅密歐是一個整天沉溺於愛和幻想之中的青年。在朋友莫邱拉的鼓動下,羅密歐參加了卡普萊家舉辦的化裝舞會。朱麗葉的母親為了把萊麗葉嫁給她所選定的一個年輕人而舉辦了這次舞會,然而事與願違。朱麗葉在舞會上遇見了羅密歐,兩人一見鍾情。
羅密歐在舞會結束後又潛入卡普萊家的後院與朱麗葉相會,兩人互相傾訴了愛幕之情。在神父的幫助下,兩人秘密地結了婚。神父希望能以此來化解兩個家族間長久的仇恨。
朱麗葉的表兄泰華是個兇殘好殺的傢伙,他找到了羅密歐要求與他決斗,被希望和平的羅密歐拒絕。泰華瘋狂地毆打羅密歐,引起了莫邱托的憤怒。在羅密歐的勸阻下,莫邱托沒有殺死泰華,但泰華卻乘機殺死了莫邱托。悲劇就此發生,憤怒的羅密歐殺死了泰華,遭到被驅逐的懲罰。
羅密歐在夜裡和朱麗葉相會後離去,但此時朱麗葉的父親卻要把朱麗葉嫁給她不愛的一個年輕人。在神父的策劃下,朱麗葉假裝服毒自盡,但神父的信卻未能交到羅密歐的手裡。接到噩耗的羅密歐趕到教堂,就在朱麗葉醒來時,羅密歐已經喝下了劇毒葯,朱麗葉也隨之開槍自盡。兩個家族間的世仇,導致了年青一代的愛情悲劇。
本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片都以美國口音來演出莎翁作品,讓對白顯得更生動更強而有力,使觀眾們很容易的感受到,莎翁筆下這一對戀人心中炙熱的愛恨情仇。
寫了幾個才發現我找的應該算是歐洲經典文學改編的電影……不過其中也有英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