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阿里山的姑娘的創作背景
在上世紀60-70年代,由於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調描述山地風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鈴鼓和小鼓等樂器,因此在當時的國語流行歌曲中獨樹一格。「高山青」最早由青山演唱,曾經風靡一時,由於歌詞內容盛贊高山族,因此也被其他高山族歌手如施孝榮等重新翻唱過。
1947年,上海國泰電影公司導演張徹率攝制組到台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電影急需一首主題歌,張徹讓一同前去的鄧禹平寫歌詞。鄧禹平從來沒去過阿里山,他回憶以前和女友在家鄉山水間嬉戲的場景才寫出了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與台灣有關系的是他們在當地采風用了當地土著的歌調,但詞曲均以創作為主,這一創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為讓聽眾領略了原汁原味的台灣風情。在電影拍攝過程中,解放軍過了大江,1949年電影拍完時,攝制組已不可能返回大陸,結果他們留在了台灣,後來成了台灣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曲有眾多的歌唱家參與傳唱,歌唱家朱逢博使這首小調式的歌曲變成了大氣磅礴的舞曲,而且音樂結構非常完整,煥發出獨特的光彩,唱出了勞動人民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深厚感情。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趙國良先生改編和演奏,改編和演奏都很成功,奏出了台灣山地同胞載歌載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樂的原生態之美,與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異曲同工之妙。
《阿里山的姑娘》又曾經被著名歌手鄧麗君、田震、卓依婷、高勝美、黑鴨子組合等翻唱過。
⑵ 阿里山的姑娘原唱是哪個
其實這首歌不是從台灣阿里山高山族采風來的。這首1950年在台灣完成的第一部國語電影《阿里山風雲》中的主題歌,實實在在是於1948年上海國泰電影公司開拍的《阿里山的姑娘》攝制組在大陸揣擬台灣地方風韻而創作的。該歌的詞作者是四川人鄧禹平,譜曲者是影片《阿里山風雲》導演之一——浙江人張徹(另一位導演是四川人張英)。首唱者是該片女主角、四川人張茜西。
⑶ 歌詞里有一句「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這首歌叫什麼名字,誰唱的
《阿里山的姑娘》
原唱:庄雪芳、張茜西
翻唱:鄧麗君、朱逢博、田震、華晨宇
作詞:鄧禹平
作曲:張徹
高山青 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
啊啊啊 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
啊啊啊 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
高山長青 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產生於1947年的大陸。1984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奚秀蘭演唱後,在中國內地開始廣為傳唱。而真正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如今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裡面。
《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是香港導演張徹唯一創作的曲子,受歡迎的程度很高,雖然不是真正的民謠,但總被誤以為是台灣高山族的傳統民歌,其實只是應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譜寫而成的創作歌曲,還曾一度傳為周藍萍所作,後經證實,才知為張徹的作品。
⑷ 《阿里山的姑娘》是誰唱的
1947年電影《阿里山風雲》之主題歌《阿里山的姑娘》,填詞者為鄧禹平(四川人,定居台灣),作曲者或為知名導演張徹 (杭州人,從上海去台灣,後定居香港),首唱為女主角張茜西(四川人,定居台灣,後移居香港)。
⑸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歌曲
阿里山的姑娘是阿里山鄒族原住民的歌曲。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產生於1947年的大陸。1984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奚秀蘭演唱後,在中國內地開始廣為傳唱。而真正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如今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裡面。
《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是香港導演張徹唯一創作的曲子,受歡迎的程度很高,雖然不是真正的民謠,但總被誤以為是台灣高山族的傳統民歌,其實只是應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譜寫而成的創作歌曲,還曾一度傳為周藍萍所作,後經證實,才知為張徹的作品。
(5)阿里山的姑娘出自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上世紀60-70年代,由於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調描述山地風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鈴鼓和小鼓等樂器,因此在當時的國語流行歌曲中獨樹一格。「高山青」最早由青山演唱,曾經風靡一時,由於歌詞內容盛贊高山族,因此也被其他高山族歌手如施孝榮等重新翻唱過。
1947年,上海國泰電影公司導演張徹率攝制組到台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電影急需一首主題歌,張徹讓一同前去的鄧禹平寫歌詞。鄧禹平從來沒去過阿里山,他回憶以前和女友在家鄉山水間嬉戲的場景才寫出了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與台灣有關系的是他們在當地采風用了當地土著的歌調,但詞曲均以創作為主,這一創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為讓聽眾領略了原汁原味的台灣風情。
《阿里山的姑娘》又曾經被著名歌手鄧麗君、田震、卓依婷、高勝美、黑鴨子組合等翻唱過。
2011年5月8日母親節晚上演的《宋祖英2011台北小巨蛋演唱會》,宋祖英一席粉色裙裝裝扮演唱了《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曲。
⑹ 《阿里山的姑娘》詞、曲作者
阿里山的姑娘》,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一首台灣高山族情歌,這是錯誤的。」該劇編劇孫才傑告訴記者說,「其實這首歌的作者叫鄧禹平,是四川省三台縣有名的才子,寫這首歌的時候鄧禹平隨導演張徹在台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電影急需一首主題歌,張徹讓鄧禹平寫。鄧禹平從來沒去過阿里山,他回憶以前和女友在家鄉山水間嬉戲的場景才寫出了這首歌。
⑺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民歌
阿里山的姑娘是高山族的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是改編高山族民歌《高山青》,歌曲《高山青》創作於1949年,為電影《阿里山風雲》主題曲,首唱者為該片女主角張茜西。
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大體可分為泰雅、鄒、排灣三種語群。沒有本民族文字,散居於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語。居住在台灣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他們口頭文學很豐富,有神話、傳說和民歌等。
《阿里山的姑娘》歌詞簡介。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哈啊哈啊哈啊。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長圍著青山轉,高山青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哈啊哈啊哈啊哈,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高山長青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長圍著青山轉。
哈啊哈啊哈啊,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高山長青澗水長藍。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長圍著青山轉。
⑻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民歌
台灣省高山族。
《阿里山的姑娘》是改編阿里山民歌《高山青》,歌曲《高山青》創作於1949年,為電影《阿里山風雲》主題曲,首唱者為該片女主角張茜西。
歌曲作曲者為《阿里山風雲》的導演之一張徹,作詞者為鄧禹平和周藍萍。歌曲在1984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奚秀蘭演唱後,在中國內地開始廣為傳唱。
(8)阿里山的姑娘出自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清黃叔《台海使槎錄·番俗六考》記載34首番歌,其中有歌頌勞動、反映生產斗爭的肖壟社《種稻歌》、大武郡社 《捕鹿歌》;歌頌祖先、歌頌斗爭歷史的阿束社和武洛社的《頌祖歌》。
歌唱新婚、會飲等生活題材的南北投社《賀新婚歌》、南社《會飲歌》等,還有力田、念祖、 被水、認餉、祀年和別婦等內容的民歌。
現代高山族民歌中,反映生產勞動和斗爭的有耕作、狩獵、捕魚和祭祀、會飲、祝年等歌;反映戀愛和婚姻的有戀歌、抒情示愛歌、婚禮、思婦、念夫等歌;一般生活民歌包括懷鄉歌、悲歌、禁忌歌、迎賓、送賓、懷念、思家等歌。
⑼ 歌詞: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是大色狼-----。出自哪部電影
五月之戀 (2004)
十九歲阿磊(陳柏霖 飾)跟很多時代年輕人一樣喜歡追星,他與幾個死黨都喜歡五月天這個樂隊,更一起維護屬於五月天的網頁,他們竟然充當樂隊的成員給其他歌迷回信。
⑽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個電影的背景音樂
電影《阿里山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