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部美國電影中的女主角名字叫漢娜,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什麼
這部電影叫《漢娜》。
《漢娜》是由美國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動作片,由喬·懷特執導,西爾莎·羅南、凱特·布蘭切特、艾瑞克·巴納主演,於2011年4月8日在美國上映。
漢娜(西爾莎·羅南飾)是一個14歲的東歐女孩,她的父親(艾瑞克·巴納飾)從小就把她培養成了一個冷血殺手。後來漢娜認識了一個法國家庭,和他們的女兒成為了好友,並和其他青少年一樣開始經歷成長的陣痛。
然而好景不長,她的父親又把她拉回了自己那個冷冰冰的世界,漢娜被送到CIA中情局的集中營,他們要把她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能夠獲得自由正常的生活,漢娜只能鋌而走險。
(1)漢娜是哪個電影里的角色二戰的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漢娜
一個獨特的女孩,她有力量、有毅力、更有戰士一般的聰敏。她生活在荒原上,從小要接受成為殺手的訓練,過著同齡孩子難以想像的生活。不過隨著青春期到來她越來越難以管束,父親便將她送入「現實世界」完成一項任務。
2、埃里克·海勒
漢娜的爸爸,前CIA特工,他教漢娜如何狩獵,還讓她接受一些看起來有點極端的自我防衛能力的測試,他如此訓練漢娜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讓她成為一個完美的殺手。
3、瑪麗莎·維格勒
一位冷若冰霜的CIA特工,負責監督「漢娜」執行的任務。在一次任務中將漢娜抓住並將她關押在摩洛哥沙漠地帶的一個機密的地下基地中接受監控和審訊。漢娜逃出後她親自帶領一隊特工前去追殺漢娜。
『貳』 漢娜是什麼電影
《漢娜》是由美國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動作片,由喬·懷特執導,西爾莎·羅南、凱特·布蘭切特、艾瑞克·巴納主演,於2011年4月8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的是14歲少女被她前CIA特工的父親培養成完美殺手,然而隨著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她漸漸發現了自己的特殊身份,並鋌而走險試圖掙脫現狀尋找自由生活的故事
『叄』 求一電影名字
美國電影《朗讀者》。
主演:凱特·溫絲萊特KateWinslet
拉爾夫·費因斯RalphFiennes
大衛·克勞斯DavidKross
亞歷山德拉·瑪麗亞·拉那AlexandraMariaLara
莉娜·奧琳LenaOlin
布魯諾·甘茨BrunoGanz
劇情:
本片的故事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15歲的少年邁克爾·伯格因為患病身體十分虛弱,一次意外暈倒,幸好遇上了公共汽車售票員漢娜出手相救。康復後的伯格一心登門道謝,漢娜的成熟撫媚深深撩撥起伯格年少沖動的情懷,即使兩人之間相距21歲之多,但一段沉迷於肉慾的姐弟戀情仍然無法制止地發生了。漢娜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聽伯格為她朗讀各種文學名著,《奧德賽》、《哈克歷險記》、《牽狗的女人》……隨著一次次的朗讀,兩人之間的感情日益加深。
突然有一天,漢娜神秘地失蹤了,彷彿不曾存在過一樣。伯格認為是自己的錯才導致漢娜的離開,心情無比的痛苦和失落。八年的時間過去了,伯格一直在心底里深藏著這份秘密之愛。學習法律的伯格即將畢業,作為實習生的他參加了一場納粹的審判,卻意外地發現被告席上坐著的人居然就是曾經的戀人漢娜。原來漢娜在二戰時期做過納粹集中營的女看守,處死過許多無辜的人。漢娜戰犯的身份讓伯格恥於與漢娜相認,但伯格又無法相信善良的漢娜會犯下如何殘忍的罪行。
伯格心中的煎熬隨著審判的進行而日劇加深,而往日關於漢娜的種種神秘行為也逐漸找到了答案。伯格發現了漢娜一直刻意隱藏的秘密——漢娜是個文盲。但是漢娜卻一直把這個秘密保守至今,即使要她承受莫須有的罪名鋃鐺入獄,也不願意坦承自己是文盲這一事實。漢娜最終被判無期徒刑,伯格無法了解漢娜為守住這一秘密所付出的代價。
兩人的故事並沒有因為漢娜的入獄而終結,在隨後的人生中,伯格慢慢體會到了漢娜的想法。他開始給獄中的漢娜寄去各種錄著自己朗讀聲音的錄音帶,漢娜也開始了識字,並給伯格寄去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件,但伯格卻始終沒有回信。十八年過去了,在獄中表現良好的漢娜獲得了假釋,終於能夠和伯格見面了,可是面對這一機會,漢娜卻喪失了勇氣,她以上吊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肆』 電影《朗讀者》主要講了什麼
《朗讀者》是由美國韋恩斯坦國際影業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史蒂芬·戴德利執導,凱特·溫絲萊特、大衛·克勞斯、拉爾夫·費因斯領銜主演。該片於2008年12月10日在美國紐約首映 。
《朗讀者》根據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20世紀五十年代少年邁克和中年女子漢娜展開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結尾,早為人父的男子帶著女兒去緬懷這位女士,並對她說出所有的實情,以此來告知女兒自己所背負的東西。從表面上看,故事將的是這個男人,但是其實質上卻說的是德國人面對二戰之後矛盾的態度,犯罪的人是自己的國家,民族,也是自己的親人,朋友。如果你有裁決的權利,而犯罪的人又是你的親人,你能讓他去死嗎?這是一個血淋淋的命題。當然其實故事也說明白了,該死的其實都沒有死,受審的大部分都只是替罪羊而已。
『伍』 2個女孩在森林裡被無人機追是什麼電影
《漢娜》。
《漢娜》是薩拉·阿迪納·史密斯、安德斯·恩斯特朗執導的美國懸疑劇,由喬爾·金納曼、米瑞·伊諾絲、伊斯曼·葛雷德·邁爾斯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一個特工不忍自己女兒成為試驗品,隱居森林十六年,逃避追殺的故事。
劇情:
位於北極圈附近的冰原森林,生活著一對平凡卻有著非凡身手的父女。父親艾利克·海勒(喬爾·金納曼飾)曾是受雇於CIA的特工,在上世紀90年代活躍於東歐和中亞等地,具有豐富的經驗。
然而最終卻因為某種原因,令他帶著女兒漢娜隱居在這人類罕至的寒冷所在。經過十多年的艱苦磨練,漢娜(伊斯曼·葛雷德·邁爾斯飾)終於成長為擁有廣博知識和出色身手的戰斗少女。
某天,自認已做好准備的漢娜按下了父親那台信號發射器,不久美國方面便收到消息。
艾利克當年的聯系人瑪麗莎(米瑞·伊諾絲飾)聲稱這個消失多年的特工掌握非常敏感的秘密,於是在她的主持下,一場居心叵測的圍捕旋即展開。漢娜也已柔弱的身軀投入了血腥的戰斗之中。
『陸』 生死朗讀的影片評價
特殊背景下的愛情關系
在經典的愛情電影里總能看到愛情戰勝殘酷的現實和人性的弱點,有情人終成眷屬或是生命的價值得以升華,可是《生死朗讀》顯然不是這樣。影片前半部分講述了少年邁克偶遇公交車檢票員漢娜,兩人之間維持了一段情慾糾纏。如果影片只停留在相差21歲的男女主角之間的看似畸形的戀情,那它必然會像很多愛情電影一樣隕落於浩瀚的電影海洋中。但本片僅僅用這段忘年戀作為全劇的引子,影片的主題遠比這個來的深刻,影片的真正魅力在漢娜不辭而別之後才體現出來。幾年後,邁克成了法律專業的大學生,在旁聽對納粹戰犯的審判時,發現令他魂牽夢繞的漢娜竟然在被告席上。當男女主角的愛情關系被放置於對納粹戰犯審判的背景之下,愛情便失去了原來的味道,罪責、救贖、倫理、歷史等問題更多地佔據了觀眾的視線。
影片前半部分對男女主角情慾糾纏或是畸形愛情的勾勒恰恰折射的是那個年代的社會背景,二戰後的德國滿目瘡痍,曾經的信仰被無情拋棄,普通民眾對待生活茫然不知所措,人與人之間冷漠且相互不信任,僅僅從影片剛開始男主角家庭聚餐時的那種場面就可以看出來。正是這種社會環境造就了男女主角當時的心態,生活受壓抑,渴望激情的釋放,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這一扭曲錯位的愛情。影片僅僅是藉此來為影片後半部分對二戰的反思和對人性與倫理的討論做鋪墊。試想,漢娜與邁克僅僅是母子關系,那麼邁克不為母親辯解以免去她終身監禁就說不過去。假如邁克只是一名旁聽審判的學生或律師而與漢娜沒有那樣深刻的關系,那麼他對漢娜被判終生監禁是否有冤屈就沒有發言權。總之這種畸形的愛情關系為男女主角在影片中做出的一系列選擇提供了合理性的平台。
獨特的焦點和視角
與以往的經典二戰題材影片相比,這部電影的焦點和視角是獨特的。獲第66屆奧斯卡七項大獎的《辛德勒的名單》焦點是不惜一切代價解救猶太人生命的德國商人,是反對納粹暴行的英雄。獲第71屆奧斯卡三項大獎的《美麗人生》和獲第7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的《鋼琴家》焦點都是集中營的受害者。而《生死朗讀》是電影史上第一部聚焦施害方的二戰題材電影,主角漢娜曾經是集中營女看守。
影片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這位女看守身穿黨衛軍制服、佩戴徽章、揮動武器的場景,甚至都未再現那場奪取三百多名猶太人生命的罪惡,而是把焦點放到了本應是普通人的集中營女看守身上。有些人認為這部影片是「用藝術化的手法給殘酷的歷史披上了溫情的外衣」。影片的確用大量筆墨描繪了女主角漢娜的普通人身份,她對生病的陌生男孩表現出關愛,他在聆聽朗讀時眼中盡是溫柔,她在公交車上兢兢業業地工作,她在教堂里聽著孩童們的歌聲動情流淚。但是在二戰中如果沒有像漢娜這樣的普通人的參與和支持,希特勒何以能一手遮天?納粹屠殺何以能實施?在當時難以想像的時局下,即使是有學識的人都可能被希特勒的狂熱「信仰」蒙騙,何況是未受過教育的普通人?漢娜是無意識地參與到這場慘絕人寰的暴行中的,但是她的所作所為的確加速了邪惡的蔓延,我們不能因為她是無意識犯罪的從犯而否認她應承擔的罪責。影片要表現的正是戰爭讓善良的普通公民成了屠夫,在看似「溫情的外衣」下,戰爭中的屠殺、人性的扭曲、被害者的痛苦其實一目瞭然。這也許是這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的青睞也博得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推崇的重要原因。
雖然影片的焦點是漢娜,但漢娜對自己在戰爭中所作所為的態度僅僅在法庭上質問法官「換了你你會怎麼做」時有所體現,而男主角邁克對漢娜的態度則成為全劇最具爭議與代表性的話題。如果說漢娜是二戰中參與戰爭和屠殺的德國普通公民的代表,那麼邁克則是戰後一代的代表。所以影片給觀眾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新視角,即德國的戰後一代如何審視自己父輩在納粹時期的所作所為。
一個民族的兩代人是永遠不能互相割裂的,德國的戰後一代即便不像影片中的邁克「不小心」闖進了上一代的生活,在精神上也還是和他們的上一代有著根深蒂固的聯系。任何一種暴力都需要孕育它的土壤,對於一個有過納粹意識形態的民族來說,每個人都有責任,不管是接受審判還是人性反思。戰後一代沒有理由像影片中邁克在法學院的同學那樣,把自己放在無罪的位置上,充滿優越感地宣判父輩有罪,慷慨激昂地說出「他們為什麼不在發現真相時自殺」或是「我會親手殺了她(漢娜)」,這些言論的前提是將自己和父輩、和民族割裂開,是一種逃避,是一種怯懦。影片中邁克知道漢娜曾是集中營看守之後,便成為夾在歷史、情感、道德和理性之間的矛盾集合體。從他和同學對庭審的討論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漢娜仍有感情,他在嘗試著去理解漢娜,但他對歷史的理性認識又讓他無法迴避對漢娜的道德譴責和法律批判。在漢娜被判終身監禁時,邁克流淚滿面,但他去探望獄中的漢娜時又最終選擇轉身離去。他想要逃避卻無法逃避,他可以多年不見漢娜,可以過自己的生活,但他對漢娜的愛恨糾纏一直在影響他的成長和生活。邁克代表的那代人沒有參與二戰中的屠殺、不用遭到法律的制裁,但他們卻分擔了上一代人的罪責和恥辱。
人性弱點的挖掘
影片中邁克的人格看起來並不是很完美,他所表現出來的多疑、自閉、冷漠、矛盾的內心恰巧折射的是德國戰後一代的心理,正如他對自己女兒說的那樣「一直以來都不夠坦誠」。在法庭審判時飽受內心折磨的邁克究竟為何沒有向法官揭示漢娜不會寫字的事實?邁克又為何在此後的20年內忍受內心極度不安與愧疚的煎熬?為何邁克既然花了大量精力去彌補之前對漢娜的虧欠,堅持為漢娜寄朗誦的磁帶,為何又不回信?為何在漢娜出獄前兩人相見時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冷漠?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只能去猜測,猜測在這20年裡男主角也許無數次的回憶起少年時期這段畸形的戀情,對漢娜念念不忘,但又不能原諒她曾是集中營看守,也許還對這段戀情深深懊悔,正是這種極度矛盾的心態造成了他後來矛盾的行為。如果說邁克將自己錄音寄給了漢娜,燃起了她心中熄滅已久的生存火焰,那後來漢娜出獄前兩人那次見面則徹底熄滅了這股火焰,經歷了大喜大悲的女主角再也沒有生活下去的勇氣,自殺是她唯一的選擇。
影片在塑造漢娜的人格時完全沒有把她視作十惡不赦的屠夫,而是把她視作德國的普通公民。她誠實,以至於在法庭上為自己招來橫禍,被其他被告集體陷害;她剛毅,以至於兩次斷然代替懦弱的男主角做出選擇結束自己的戀情;她忠於職守,無論是在集中營中當看守,還是在公交車上當檢票員。也許她唯一的缺陷只是不會寫字,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她兩次做出了放棄更好工作機會的決定,甚至不惜以終身監禁為代價。而她身邊的一些人卻在自覺不自覺地與她形成對比,包括男主角邁克在內。聯想到影片初漢娜用主動的擁抱去溫暖那個身患重病的邁克,從而燃起了他壓抑已久的激情,而20年後,同樣是一個飄雪的冬日,邁克的冷漠卻直接澆滅了漢娜僅存的生存火焰,這種對比何其強烈。
再來看看參與納粹戰犯審判的這些人吧:冷漠自大的法官,除漢娜以外所有自私自利的被告,大批不明真相的群眾以及焦躁不安的法學學生,他們和漢娜形成對比。法官所代表的冷酷、其他被告所代表的怯懦與齷齪、群眾的盲從以及學生們的偏激與武斷,這些恰恰都和漢娜在之前所表現出來的誠實與堅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最終被判以終身監禁的卻是漢娜,難道這不是一種絕妙的諷刺嗎?人性地丑惡與弱點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我們很容易有一種想法:這種審判是公平的嗎?一個人又憑什麼審判其他人?僅僅是因為法律嗎?這些問題的結論我們不得而知,起碼本片給了我們一個借鑒,如果說漢娜的敢作敢為代表了影片主創人員理想中的一種精神境界的話,那我們大多數人僅僅就是片中邁克那樣的矛盾集合體,無力在現實中找到出路,而是通過不同的手段來安慰或是蒙騙自己,當這兩種人碰撞在一起,悲劇便產生了。影片真正想表達的就是對於這樣一種生存形式的不滿,這種不滿寫在影片每一個溫情與冷漠交織的場景中,貫穿於影片始終。
這部影片就是那個年代對於德國社會的真實寫照,每個人心中都藏了無數的秘密、無數的看法,而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與德國人保守的性格又使得他們無處宣洩,因此我們看到邁克最終選擇了去傾訴,在漢娜的墓前向自己的女兒去傾訴,因為經歷過大喜大悲的他已經沒有什麼可顧忌的了。這或許是人性的一個悖論,總是在一切都結束之後才明白去感悟,而在之前卻茫然不知所措。(《電影文學》評價)
『柒』 一部美國電影的名字,二戰期間 一個病人和護士的愛情故事
是《英國病人》吧~
《英國病人》由安東尼·明格拉執導,根據著名作家邁克爾·翁達傑的獲獎同名小說改編,拉爾夫·費因斯、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朱麗葉·比諾什等聯袂主演,以戰爭和沙漠為背景,演繹一場跨越時空的愛情悲劇。影片耗資2700萬美元。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德國、突尼西亞以及聯合國的200人參加了影片的攝制工作。
二戰期間,一架英國飛機在飛越撒哈拉沙漠時被德軍擊落,飛機上的機師全身嚴重燒傷,當地的人將他救活後送往了盟軍戰地醫院。由於受傷,這個機師喪失了記憶,不能想起自己是誰,因此只被叫做「英國病人」。
法國和加拿大血統的漢娜是戰地醫院的一名護士,戰爭使她失去了男友麥根,在傷員轉移途中由於誤入雷區,又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珍,於是善良的漢娜決定獨自留下來照顧這個「英國病人」。
這是義大利托斯卡納的一個廢棄的修道院,遠離戰爭的喧囂,顯得寧靜而閑逸,「英國病人「靜靜的躺在房間的木床上,窗頭的一本舊書漸漸喚起了他的思緒……匈牙利籍的歷史學者拉茲羅·德·艾馬殊伯爵跟隨探險家馬鐸深入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在那裡,他結識了「皇家地理學會」推薦來幫助繪制地圖的「飛機師」傑佛和他美麗的妻子凱瑟琳·嘉芙蓮。嘉芙蓮的風韻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艾馬殊,並對她產生了無法抗拒的愛慕之情。傑佛由於回開羅籌集資金,留下嘉芙蓮和考察隊一同進行考察,在這段時間里,他們共同發現了沙漠深處的繪有原始繪畫的洞穴,同時,嘉芙蓮對機警、智慧、幽默的艾馬殊也產生了好感。
終於,嘉芙蓮倒入了艾馬殊的懷抱,不盡的溫存使艾馬殊深陷情網而不能自拔。然而,身為有夫之婦的嘉芙蓮深知這是一場沒有結局的愛情,盡管她深愛艾馬殊,但她無法逾越道德的屏障,最終,她決定與艾馬殊分手,這深深地傷害了艾馬殊。
英國對德宣戰,馬鐸也要回國了,留下艾馬殊在沙漠繼續他在原始人山洞的考察。已經察覺的傑佛一直保持著著絕對的沉默,當他駕駛飛機來接艾馬殊時,傷心的傑佛欲駕機撞向艾馬殊……傑佛當場死去,同機的嘉芙蓮也受了重傷,艾馬殊抱起嘉芙蓮將她送往山洞,嘉芙蓮此時向艾馬殊道出了自己一直都在深愛著他。
艾馬殊要挽救嘉芙蓮,必須步行走出沙漠求救。他將嘉芙蓮安置在山洞裡,對他許諾一定會回來救她。然而,當走出沙漠的艾馬殊焦急地向盟軍駐地的士兵求救時,卻因為他的態度和名字被當作德國人抓了起來,並送上了押往歐洲的戰俘車。
時間在一點點地流逝,心掛嘉芙蓮的艾馬殊焦急萬分。他終於找機會逃了出來,此時,對他來說,沒有比救嘉芙蓮更重要的事了,情急之中,他用馬鐸繪制的非洲地圖換取了德國人的幫助,用德國人給的汽油駕駛著馬鐸離開時留下的英國飛機返回山洞。他沒有違背諾言,可是,時間已過去太多,嘉芙蓮已在寒冷中永遠地離開了他……
在照顧「英國病人」的日子裡,漢娜結識了印度籍的拆彈手基普,並產生了愛情,在戰爭的陰影下,他們的愛情顯得謹慎而剋制。就在此時,戰爭結束了,然而,死亡並沒有結束,身為拆彈手的基普,註定還要無數次地面對死亡。
由於艾馬殊將地圖交給了德軍,使德軍長驅直入開羅城,直搗盟軍總部。馬鐸得知後深感愧對祖國,飲彈自殺。為盟軍效力的間諜「會友」被切去了手指,使他對艾馬殊充滿憎恨,他通過打聽找到這座修道院,想復仇殺死艾馬殊,可當他聽了艾馬殊的故事後,卻又無從下手。
艾馬殊決定了結自己的生命,將全部的嗎啡推到漢娜面前,請她幫助自己死去以追尋早已逝去的愛人。漢娜深深地理解他,協助他離開了這個世界,追隨他的愛人去了。
漢娜也要離開修道院了,她懷抱著艾馬殊留下的那本舊書,回望綠蔭影中的修道院,在陽光的照耀下去追尋未來。
『捌』 求一部電影名,二戰時納粹集中營的。。
《穿梭集中營》/《魔鬼的算術》The Devil's Arithmetic (1999)
由暢銷小說改編而成。
猶太少女漢娜由於意外穿梭回到二戰時期,故事主要描寫了她在集中營的遭遇。
『玖』 主角是女的,叫漢娜,被改造成天生的戰士,求影名~
電影名字就是《漢娜》,凱特·布蘭切特主演。
『拾』 尋一部二戰愛情電影片名
安東尼·明格拉執導的二戰愛情片《英國病人》
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 等12個獎項
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 最佳影片(提名) 等2個獎項
第54屆金球獎 電影類 最佳劇情片 等7個獎項
第21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外語片
片中的愛情主線是「英國病人」和他在沙漠中結識的已為人妻的凱瑟琳的愛情悲劇。
情節簡介(劇透警告,可考慮直接移步去看電影!):
一架英國飛機在飛越撒哈拉沙漠時被德軍擊落,機師由於受傷,想不起自己是誰,因此被叫做「英國病人」。漢娜是戰地醫院的一名護士,她決定獨身留下來照顧那個英國病人。他名叫艾瑪殊,是一名匈牙利籍的考古學家,他在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時,結識了傑佛和他美麗的妻子凱瑟琳,並對凱瑟琳產生了無法抗拒的愛慕之情,最終凱瑟琳投入了艾瑪殊的懷抱。
發現了妻子外遇的傑弗開著飛機企圖與妻子和艾馬殊同歸於盡,艾馬殊幸運躲過一劫,卻造成凱瑟琳身受重傷、自己命喪黃泉。艾馬殊趕到深愛的人身邊,為了救人,擔當了賣國罪名,惹來了殺身之禍,最終他沒有違背諾言,但凱瑟琳已在寒冷中永遠地離開了他……艾馬殊將凱瑟琳的遺體放上飛機,在飛越撒哈拉沙漠時被德軍擊落。
另一邊,在照顧「英國病人」的日子裡,漢娜結識了印度籍的拆彈手基普,兩人也互生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