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喇叭》節目主持人稿或節目台詞!急求謝謝
只找到這樣一篇,希望有幫助~
《小喇叭》——小朋友永遠的好朋友
「小時候,每當我聽到『噠嘀噠、噠嘀噠』的樂曲和稚氣的呼聲『小喇叭開始廣播啦』的時候,我的世界就安靜下來,故事也開始了……」相信這位網友的留言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不由自主地回憶起有《小喇叭》相伴的美好的童年時光。在稚嫩的童心裡,「小喇叭」意味著有趣的故事、柔美的歌聲、做不完的游戲和猜不夠的謎語。作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延續時間最久的欄目之一,從開播至今,《小喇叭》伴隨了近三代人的成長,其覆蓋廣泛,影響力大,在一段時間內甚至是國內唯一的少兒廣播節目。
節目短 歷時長
1956年9月4日,新中國廣播史上第一個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廣播節目《小喇叭》誕生了。之後《小喇叭》幾易其名。1978年10月4日,《小喇叭》恢復播出。
《小喇叭》節目內容主要是以故事、兒童歌曲、兒歌、兒童廣播劇等形式呈現,曾經連續廣播過《西遊記》、《老革命家小時候的故事》、《高玉寶的故事》、《魔方大廈》等長篇故事。很多著名作家都曾專門為《小喇叭》節目進行過創作,如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的作品也曾經在節目中播出過。1960年3月,《小喇叭》開辦了《聽眾信箱》欄目,每星期天都由小木偶「小叮當」和「郵遞員叔叔」共同主持,為小聽眾們服務;子欄目《萬能的手》專門給小朋友介紹各行各業的勞動;《小戲台》播出兒童廣播劇、童話劇;《小小唱片轉一轉》教小朋友唱歌。評論家指出,《小喇叭》的廣播故事有著獨特的語言風格,細致、體貼、親切,流暢,充滿了對兒童的呵護和關愛之情。
小故事 大道理
在無數人的記憶中,《小喇叭》就是一個很大的故事倉庫,大到裡面的故事永遠都講不完。從民間故事、童話故事、人物故事到革命故事、生活故事、科普故事,孩子們在生動有趣的故事裡學習各種知識、學習做人的道理。《小蝌蚪找媽媽》、《豬八戒吃西瓜》、《小英雄雨來》等,許許多多的故事經由《小喇叭》廣播已成為我國幼兒故事中的經典。
兒歌和童謠是《小喇叭》的另一個主角。「我在馬路邊揀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這首名叫《一分錢》的兒歌在《小喇叭》廣播後,傳遍全中國、傳唱了幾十年。50多年來,類似這樣的由《小喇叭》組織錄音、播放並流傳全國的少兒歌曲有500多首。
《小喇叭》已經播講了成千上萬個故事,歲月將《小喇叭》變成了故事的寶藏。在建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小喇叭》匯集了中國少兒文學創作最優秀的一批人才,成為展示中國少兒優秀原創作品的窗口。
小聽眾 大朋友
把童話、傳說、故事和各種知識經過加工、改編,讓四、五歲的孩子們愛聽,對於當時都是成年人的編輯們來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上個世紀50年代,《小喇叭》的編輯和播音員們參照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辦少兒廣播的經驗,分析少兒廣播特點、探索少兒廣播規律。《小喇叭》節目組經常組織編播人員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提倡編輯到孩子們中去,了解孩子的思想、生活,熟悉兒童語言。孩子們能不能聽懂?孩子們愛不愛聽?這是所有編輯在采寫製作節目時,時刻提醒自己的兩個問題。1964年就在《小喇叭》工作的易興英回憶說:「《小喇叭》節目組要求大家深入幼兒園進行體驗。首先,編好的稿子請老師提意見,根據老師的意見進行改編,,之後,將改完的稿件在孩子們中朗讀,對於讀著別扭或不通順的語句重新修改。然後請小朋友復述,如果這個故事選材好,語言具體、生動、有趣的話,小朋友就復述得比較好,如果他復述不出來或者遺漏了內容,那就說明這個故事還有待改進。所以孩子們也是我們很好的老師。」
要使故事既適合廣播,又能吸引孩子,編輯們利用分角色的表演,有說又有唱,使故事生動、有趣,有很強的現場感。易興英說:「我們把《真真的童話》編成一個童話故事,大家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多種表演形式將一個愛挑食的真真演繹得活靈活現,讓孩子們聽起來就覺得有趣、好玩,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啟迪作用。」
一個人在少兒時期接受的知識會影響他的一生。《小喇叭》的編輯們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哪怕一個小小的問題,編輯們都會想方設法找出最准確的答案。曾有編輯為了製作電影《白雪公主》的錄音剪輯連看四遍電影,在昏暗的電影院里,記下情節、音樂和對白;曾有編輯為解答小朋友提出的「雙黃蛋能不能孵出小雞來」的問題而遍查科普讀物,走訪科學家;曾有編輯為告訴小朋友「人從哪裡來」,帶孩子們到醫院產房去看新出生的嬰兒。54年來,在聽起來輕松愉悅的成千上萬個故事、歌謠里,蘊含的是真知灼見、是對孩子們想像力的無限開發,是編輯們對孩子的一片愛心。
老節目 新形象
1978年後,《小喇叭》節目在開發幼兒智力、增強幼兒參與性方面進行了嘗試,子欄目《和爸爸媽媽一塊聽》以家庭教育為主要內容;《悄悄話》為小朋友傾吐心事提供了場所。1990年,《小喇叭》辦起了與小聽眾直接聯系的《小喇叭》錄音電話,這是我國第一個與幼兒直接通話的節目。知識性子欄目《可愛的中國》帶小朋友游覽名山大川;小朋友自己講好玩的故事填滿《幽默百寶箱》;《聽音響,編故事,畫圖畫》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深得小聽眾的喜愛。
現在的《小喇叭》在製作方面比以前更加精緻,形式也更加多樣,尤其是在音樂和音響的使用方面也為更加豐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孩子們興趣愛好的變化,豐富的音樂和音響,更能激發小聽眾的想像和幻想。
如今,《小喇叭》不僅是孩子們相互交流信息的窗口,也是展示自我的平台。寫信、打電話、網路留言,還可以表演節目,多種形式的互動使節目更吸引孩子們參與其中。
今天,孩子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學習知識、認識社會、了解世界的渠道和方式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作為傳統媒體,《小喇叭》節目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新一代《小喇叭》編播人員仍然延續著他們前任的優良傳統,並結合新時期的特點,繼續給那些年齡最小的聽眾們創造著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空間。
《小喇叭》永遠是小朋友們的好朋友。?
Ⅱ 粵語中"小喇叭"來源是
小喇叭 當然是 屌那媽的諧音。「掉哪媽!頂硬上!(Fuck his mom! Hit the hard!) ,據聞是明末名將袁崇煥的口頭禪。」 當普通粵語使用者, 聽到小喇叭, 哪怕是鄙人第一次聽, 就已經明白其意思。要是不去追溯原版粗口的來源, 就只說小喇叭的來源是哪裡, 鄙人相信, 每個懂粵語的人, 心中都會有一句小喇叭, 不用誰去故意發明。因為當我們想找代替品去修飾我們的粗鄙之語時, 自自然然就會衍生出類似小喇叭、燒你數簿, 還有那個比較勉強的典故, 出自電影《龍咁威》大概內容:他是國家吊環選手, 又特別喜歡吃李記鹵味, 所以他有個稱號叫「吊李鹵味」。以上純屬個人感想。
Ⅲ 周星馳很多片子里」小喇叭「什麼意思,是罵人話吧
就是粵語裡面的粗口「叼那媽」的近音!
Ⅳ 鄭則仕有一部電影中台詞是來給我吹個喇叭這部電影叫什麼
《跛豪》的劇情簡介
1962年,內地正值經濟困難時期,隨難民潮逃到香港的汕頭青年吳國豪(呂良偉)因不甘被黑幫欺凌,投靠黑幫大佬肥波(鄭則士),幾場拚命的血戰後,他被肥波重用,在黑幫中確立下地位,勢力越來越大。
漸感威脅的肥波設局令伍國豪被毒梟追殺,雖沒使其斃命,卻也讓其殘了一條腿,但他自己 終被對方設計陷害鋃鐺入獄。靠雷總華探長奪位,伍國豪接下肥波所有地盤,成為黑幫四大家族之首,又因他願出錢替為其效勞的警界中人買探長做,警署成為他販毒的保護傘。
然而隨著1973年(香港成立廉政公署)的臨近,加上他因位高權重狂妄自大導致眾叛親離,其運勢開始一路下滑。
(4)小喇叭是哪個電影的台詞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跛豪(演員呂良偉)
香港黑社會老大。1962年偷渡至香港,以賣白粉(海洛因)起家,最初是肥波手下,他善於經營,快速擴張勢力,至七十年代已成為與肥波等四大家族平起平坐的大毒梟。於1974年被捕。
2、肥波(演員鄭則仕)
香港黑社會四大家族之一。是豪哥的老大,後期地位被豪哥超過,二人反目成仇。
3、謝婉英(演員葉童)
豪哥的妻子。前夫去世後留下一子一女,她以開貨車為生,三年後與豪哥結婚。婚後幫助丈夫打理生意,頗得手下尊重。
4、湄湄(演員葉子楣)
交際花。起初為肥波情婦,與豪哥兄弟阿明偷情被揭穿後,與阿明同居,引起跛豪與肥波的矛盾。阿明深陷毒癮後又投入雷老虎的懷抱,加深了跛豪與雷探長的矛盾。
5、阿雄(演員李子雄)
跛豪下屬兼同鄉,與其一起偷渡到香港,一起打拚。對跛豪忠心不二,後期對跛豪日益跋扈的作風屢次規勸,被其趕走,但仍甘願陪其一起被捕。
6、阿明(演員吳啟華)
跛豪下屬兼同鄉,與其一起偷渡到香港,一起打拚。好色吸毒,幾次陷跛豪於危險。後向ICAC自首,做污點證人,指控跛豪。
Ⅳ 什麼電影葛優拿個喇叭喊
《讓子彈飛》
Ⅵ 關於一個有七俠鎮的電影裡面還有一個人叫小喇叭叫什麼
笑功震武林 (2013)
導演: 王晶 / 姜國民
編劇: 王晶
主演: 洪金寶 / 吳君如 / 鄭中基 / 曾志偉 / 王祖藍/ 謝娜 / 伍允龍 / 童菲 / 元華 / 陳嘉桓 / 孟瑤 / 釋行宇 / 許明虎 / 蔣璐霞 / 谷祖琳 / 洪天明 / 杜宇航 / 溫超
類型: 喜劇 / 動作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香港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粵語
上映日期: 2013-03-08(中國大陸) / 2013-02-28(香港)
片長: 90分鍾
Ⅶ 電影有個叫小喇叭的什麼名字
你說的是《笑功震武林》嗎?鄭中基,吳君如,曾志偉,元華,洪金寶,王祖藍,謝娜主演的,鄭中基在裡面就叫「小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