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莫迪的簡介
莫迪 原本是某國家的王子,為了所愛的人而犧牲生命 死後獲得了 愛 的能力。但因為他始終是一個人類,不能像天使一樣 代表主神行事所以上帝刺瞎了他的雙眼,以免留下禍患。
2. 關於電影 <<莫迪里阿尼>>的 影評
關於影片
巴黎畫派才子莫迪里亞尼,出生之年比畢卡索晚三年,僅擁有三十六歲短暫的一生,他的一生,盡是充斥著酒精、大麻與女人的放盪生活,然而,他的繪畫或雕刻作品卻是完全兩樣的對比——穩定而精準的線條、沈著的色彩、簡潔的造形及有條不紊的表現手法。
莫迪里亞尼的一生,可以說是由一連串的「抗議」串成的——抗議中產階級的志得意滿,抗議他那寫生風景的繪畫老師,抗議不認同、不回饋他藝術才能的整個社會,抗議他自身久患的結核病。他在酒精與葯物中極端放恣,他在創作時也一樣狂野,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藝術家,在絕望與貧病交纏之下,以瘋狂的速度創作,和時間之神艱苦地競賽,最後終於以三十六歲的短暫生命,為藝術綻放永恆的光芒。
關於演員
曾經憑借《教父3》而被影迷所認識的美國演員安迪·加西亞在新片《莫迪里阿尼》中扮演英年早逝的著名藝術家莫迪里阿尼,引起了影評家的廣泛關注。
對於安迪·加西亞來說,能扮演這位特立獨行的繪畫大師是一個莫大的挑戰,也令他在演技上成功地飛越了極限。當時的莫迪里阿尼酗酒吸毒,放浪形骸,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安迪·加西亞說自己在表演時,如同靈魂出竅一般,不自覺地化身為這位行將就木卻又竭力與命運相搏的藝術家,他的全情投入可見一斑。
背景資料
20世紀初,現代繪畫的崛起衍生了多種藝術流派。莫迪里阿尼的作品雖然受新印象主義、立體主義、原始藝術的影響,但他不像畢加家、馬蒂斯、勃拉克或戰後的康定斯墓、克利那樣,追求視覺上的繪畫革命,而是堅持著15世紀義大利藝術的傳統精神。莫迪里阿尼的作品風格游離於所有時髦的藝術流派之外,又與新藝術觀念保持著緊密的關聯。他並不那麼出名,因為他在藝術上堅持做一個獨行者。
這個義大利帥哥的藝術生涯相當短暫,他21歲的時候來到巴黎,酗酒、吸毒、風流韻事不斷,過著藝術家特有的反傳統、反社會的豪放不羈的生活,35歲的時候死於肺結核。妻子在他葬禮的那天從六層樓上跳下來當場摔死。
喜歡莫迪里阿尼,是因為他不做作。在別人將他歸為立體派畫家的時候,他十分聰明地拒絕了這一歸屬。天生的高傲使他避免自己形成畢加索式的過分狂熱與放肆的畫風,他畫作里表現的文雅、脆弱和高貴,令人著迷。
3. 納倫德拉·莫迪的介紹
納倫德拉·莫迪(古吉拉特語:નરેન્દ્ર મોદી,英語:Narendra Modi,1950年9月17日-), 出生於印度瓦德拉嘎鎮(又譯瓦德納加爾),印度政治家,現任印度總理。古吉拉特大學政治學碩士,2001年10月就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並連續三屆擔任此職。2014年5月26日,印度新任聯邦總理莫迪在新德里正式宣誓就職。12014年9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強調在世界范圍內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性並呼籲改革聯合國。
4. 莫迪出生於低種姓家族,他是如何從茶葉小販成為印度總理的
這主要得益於他自己的努力,沒錯,在印度那個種姓制度森嚴的地方,要從低種姓奮斗到國家最高領導人,個人的努力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時,選擇也很重要。
一、早年經歷
印度與中國一樣,是一個千年文明古國。但印度有非常嚴格的種姓制度,直到現在,也有著深刻的影響。印度的種姓制度森嚴,把人分為三類:高種姓婆羅門和剎帝利,低種姓吠舍和首陀羅,最後一種則是賤民,印度的現任總統莫迪就是屬於低種姓。
低種姓莫迪在政壇上創造奇跡,主要是在三個地方做了正確的選擇。第一加入屬於印度教的志願團,第二加入了人民黨,第三在古吉拉特邦政績傑出。自己的努力,實力,和一點點運氣綜合造就了今天的印度總理。
5. 印度經濟這么落後,為什麼印度的電影行業如此強大
在相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印度,在國民識字率剛過七成,農村人口佔到8.3億,基礎設施建設極為落後的印度,電影是最重要的消遣方式,沒有之一。
雖然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的普及,信息通訊在變得越來越便捷,但影視作品仍然是印度多數民眾認知世界的方式。意識形態的高地,你不去占據,就會被別人占據。電影就是重要的戰場。
可能大家不覺得,但是其實印度大片中的主旋律作品一點都不少,不過人家把主旋律故事說得一級棒。
舉些近年來在中國上映的電影:
印度大選剛開打,莫迪陣營打出一部電影。
我看了預告片,全是熱血台詞「選莫迪」。
太赤裸裸了,太痞了。
然後這部電影被選舉委員會禁了,選完再上映吧。
6. 出生低種姓的莫迪,為何能當選印度總理
首先這和莫迪卓越的個人能力突出是有聯系的,其次主要是因為在當今社會下,人人平等思想越來越重要。
雖然如今已經是21世紀了,但是在印度仍然有許多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制度,就比如他們的種姓制度。古人說人有369等,而在印度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的種姓大概分為4種,而這些人也分為高低貴賤,低種姓的人從出生開始就要受到人的歧視,並且遭受到各種不公平待遇。
不過好在印度低種姓的人口數量眾多,占據一股龐大的勢力,如果在表面上對他們有什麼不公平待遇,他們也一定會奮起反抗,所以不得不考慮他們。
7. 納倫德拉·莫迪的人物經歷
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1950年09月17日生於孟買邦(現為古吉拉特邦)瓦德拉嘎鎮,祖上三代都在當地經營一個小雜貨鋪,家境雖稱不上小康,但也算豐衣足食。除了經營雜貨鋪,父親還在火車站開了一個茶
攤——奶茶是印度人每天必需的飲品。在家裡6個孩子中排行老三的莫迪,從小就在那裡幫父親賣茶。從學校畢業後,他和哥哥也開了一個茶攤,自食其力,由「賣茶童」變成「賣茶人」。
莫迪在當地的學校完成了自己的中小學學業。老師這樣形容他:「他在學習成績上算不上出色,雖然有點內向和靦腆,但是偏愛辯論和戲劇表演。」也許正是這些特質,使得莫迪日後在應對媒體時游刃有餘。同學眼中的莫迪是個有主見的人,做事情有決心、有毅力,而且酷愛讀書。鎮上有一座小型圖書館,莫迪是那裡的常客,據說他後來將裡面的書幾乎全部讀完。
課余時間,莫迪絕不只呆在茶攤上。出身於印度教家庭,他很小就加入國民志願團組織的少年機構,在那裡接受體能訓練和教義熏陶。這給莫迪一生的價值觀和政治理念留下深厚的烙印。 上世紀60年代印巴戰爭爆發之時,小莫迪在火車站為路過的士兵端茶倒水、打掃衛生。莫迪經常到志願團駐地,幫助精神導師和講師們洗衣、掃地、做飯,甚至料理他們的生活起居,累活臟活他都願意干,深得大人們的喜愛。
20世紀70年代開始,莫迪正式成為國民志願團一員,主要從事宣傳方面的工作。莫迪的政治生涯,正是開始於他在國民志願團的日子,這也奠定了他的思想基因,即典型的印度教主義者。
那時候,作為一個「地下工作者」,莫迪經常喬裝打扮。他最喜歡的裝束就是戴上墨鏡,貼上大絡腮胡,用布包上頭,打扮成錫克人,以避人耳目。除此之外,莫迪也經常在一些地下刊物上就緊急狀態和民主議題發表評論,這些文章的題目包括《透視緊急狀態》《關於憲法改革的建議》《當違法成為一種義務》《印度言論的不自由》《解剖印度的法西斯主義》《揭露英迪拉的騙局》等等,一度在印度政壇引發廣泛議論。莫迪也因此被警察盯上。
1977年,印度政局又發生大變。莫迪等人的活動恢復正常,由地下轉到了地上。
1978年,莫迪被志願團委任為古吉拉特邦一個區的負責人,他作為組織者的才能得到認可。到了1981年,他又成為志願團在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邁達巴德總部的宣傳和聯絡負責人,負責與其他印度教組織及海外印度人的聯系。 1985年,莫迪受到國民志願團的指派,加入成立不久的印度人民黨。經過三年多的鍛煉,他於1988年被任命為人民黨古吉拉特邦秘書長,正式進入主流政治圈。在其策劃與帶領下,印度人民黨贏得了1995年的全國大選,莫迪憑借其領導能力出任人民黨全國秘書長。1998年,時任印度總理的瓦傑帕伊提拔莫迪為人民黨總書記。1999年,兼任人民黨新聞發言人。
納倫德拉·莫迪2001年10月擔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隨後連續三屆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12年來,該邦的經濟增長率躍居印度首位。莫迪減少行政過程中的繁文縟節,修建公路和電線,引進投資,讓這個地方蓬勃發展,GDP增加了近兩倍,大多數社會指標也有所改善。古吉拉特邦僅擁有印度總人口的5%,卻占據國家近1/4的出口額。在競選過程中,政治家的承諾往往來自特殊利益集團的慷慨解囊,莫迪卻談及將古吉拉特邦的經濟快速增長和基礎設施改善在全國復制,讓民眾耳目一新。 莫迪強調自己「茶農之子」的卑微出身和對貧窮生活的見證與體驗,他的背景和打拚經歷也讓印度人寄望他成為變革的催化劑。 2014年5月16日,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選舉投票結果揭曉,印度人民黨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543個議席中奪得334席,獲得壓倒多數。印度人民黨總理候選人莫迪成為下一任總理。
2014年5月26日晚,納倫德拉·莫迪在首都新德里正式宣誓就任印度第15位總理。
當晚的就職儀式在印度總統府舉行,由印度總統普拉納布·慕克吉主持,共有3000多名來賓。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在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選舉中,獲得全部543個議席中的282席,成為30年來首個擁有議會下院絕對多數席位的政黨,而原執政黨國民大會黨僅獲44席。莫迪作為印度人民黨總理候選人當選總理。就職儀式後,由莫迪任命的內閣成員也宣誓就任。 2014年9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強調在世界范圍內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性並呼籲改革聯合國。
此次是莫迪擔任印度總理後第一次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打擊恐怖主義是莫迪本次講話的重點,他稱印度支持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西亞地區正在復甦的恐怖主義勢力進行打擊。 2015年5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抵達西安機場,開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莫迪上任以來首次訪問中國。
8. 看印度電影章西女王
英文名JHANSI KI RANI 參考:《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簡史》[印]孫德拉爾著 文仲叔、張廣學譯 三聯出版社1957年《印度史》林承節 人民出版社 2004年 電影《章西女皇》 導演 薩布·莫迪 1952年上映
9. 莫迪有多牛為何在印度幾任總理中備受好評
在各個國家的發展之中,最容易遇到的就是大國之間的相互傾壓和彼此之間的勾心鬥角,除開這些之外,更重要的是內部發展和外部溝通。在印度發展的最近幾年當中,我們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印度也漸漸的具有了一定的大國風范。
莫迪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正是因為他在這些政治上的表現,以及在位期間所做出來的實事,使得印度當地以及周圍國家對他的評價都十分的好。看來想要讓自己真正獲得別人的尊重,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能力。這樣一個有能力有實干精神的領導人,怎麼能夠不被印度人稱之為最具領導力的領導人呢?
10. 莫迪代表什麼
沒看過啊。是一個作者吧。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是當今仍活躍於法國文壇並深受讀者喜愛的著名作家之一。他1945年7月30日出生於巴黎西南郊布洛涅 比揚古的一個富商家庭。父親是猶太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走私活動,戰後在金融界工作。其母為比利時籍演員。他有個哥哥呂迪,但不幸早逝。莫迪亞諾自幼喜愛文學,10歲寫詩,十四五歲便對小說創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學畢業,後入巴黎索邦大學學習,一年後輟學,專事文學創作。 1968年莫迪亞諾發表處女作《星形廣場》,離奇荒誕的內容和新穎獨特的文筆,使他一躍而成為法國文壇一顆熠熠閃光的新星。他的文學才華受到評論界的矚目,該小說獲得當年的羅歇·尼米埃獎。嗣後他接連發表了多部作品,幾乎部部獲獎。1969年的《夜巡》獲鑽石筆尖獎。1972年的《環城大道》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1974年與名導演路易·馬爾合作創作電影劇本《拉孔布·呂西安》。它搬上銀幕後,成為70年代電影的代表作之一,獲奧斯卡金像獎。1975年的《凄涼的別墅》獲書商獎。1977年帶有自傳色彩的《戶口簿》問世。1978年的《暗店街》獲龔古爾文學獎。 《暗店街》的敘述者是位患了遺忘的私家偵探。為了找到自己的真實身份,了解自己前半生的經歷,他孜孜不息地尋訪可能是自己的那個人及其親朋友好友的蹤跡,他們出生或生活過的地點,甚至遠涉重洋,來到法屬波利尼西亞的一個小島尋找青年時代的友人。他的調查對象中有俄國流亡者、無國籍的難民、餐館或酒吧間的老闆、夜總會的鋼琴演奏員、美食專欄編輯、古城堡的園丁、攝影師、賽馬騎師等等。這些調查把讀者帶回到作者情有獨鍾的佔領年代。再現了這一黑暗時期法國社會生活的某些側面。從這個意義上說,小說作者繼承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