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跳切最早在哪個電影

跳切最早在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13 14:42:04

A. 問一些電影的問題(很專業的)

也不是吧 蒙太奇和長鏡頭是相互配合的,蒙太奇最早是蘇聯的以愛森斯坦為首的一幫電影人探索出來的理論。
蒙太奇就是影片的連接法,整部片子有結構,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結構,在電影上,把這種連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實際上,也就是將一個個的鏡頭組成一個段,再把一個個的小段組成一大段,再把一個個的大段組織成為一部電影,這中間並沒有什麼神秘,也沒有什麼訣竅,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邏輯,合乎生活和視覺的邏輯,看上去『順當』、『合理』、有節奏感、舒服,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沒有如此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對蒙太奇的說明與闡述了。

長鏡頭
名思義,就是在一段持續時間內連續攝取的、佔用膠片較長的鏡頭。這樣命名主要是相對短鏡頭來對稱的。攝影機從一次開機到這次關機拍攝的內容為一個鏡頭,一般一個時間超過10秒的鏡頭稱為長鏡頭。長鏡頭能包容較多所需內容或成為一個蒙太奇句子(而不同於由若干短鏡頭 切換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長度並無明確的、統一的規定。是相對於『短鏡頭』的講法。
一般劃分為固定長鏡頭、變焦長鏡頭、景深長鏡頭、運動長鏡頭四種。其中運動長 鏡頭包括攝影機的推拉搖移升降等運 動。由於長鏡頭能把鏡頭中的各種內部運動方式統一起來,因此顯得自然流暢,又富有變化,為畫面造成多種 角度和景別,既能表現環境、突出人 物,同時也能給演員的表演帶來充分的自由,有助於人物情緒的連貫,使 重要的戲劇動作能完整而富有層次地 表現出來。長鏡頭的拍攝,由於不會 破壞事件發生、發展中的空間與時間 的連貫性,所以具有較強的時空真實感。
(一)長鏡頭的基本概念
1.什麼是長鏡頭
所謂「長鏡頭」,是指在一個鏡頭里不間斷的表現一個事件,或者一個段落,它通過連續的時空運動把真實的現實自然地呈現在屏幕上,形成一種獨特的紀實風格。
2.長鏡頭的產生和發展
長鏡頭理論最早系統地出現是在20世紀50年代。受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的影響,同時也由於變焦距鏡頭和手提式攝影機的出現,多景別、多視角等手法被藝術家們廣泛運用,長鏡頭也隨著進一步得到發展。於是,便產生了以安德列·巴贊為代表的「長鏡頭理論」體系。
(二)長鏡頭的美學特徵及運用
1、長鏡頭的美學特徵
長鏡頭的出現,不僅是攝影技巧的發展,而且有著突出的電影美學價值。長鏡頭作為一種表現手段,盡管早在巴贊之前就已經流行於電影創作之中,但巴贊並不僅僅把長鏡頭當作一種表現手段或技巧來對待,而是從其美學價值來進行理解。巴贊長鏡頭電影理論美學體系的核心和實質,即強調電影特性是它的照相性,或者叫做紀實性、記錄性。巴贊提出了電影是現實的「漸近線」的主張,意思是電影並不是讓現實直接出現在屏幕上,而是「不斷向現實接近,永遠依附於現實」。
2.長鏡頭的運用
長鏡頭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態,最大的功能就在於逼真地記錄現實——自然、生活和情緒。所以,在影片中運用長鏡頭手法可以保持整體效果,保持劇情空間、時間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可以如實、完整地再現現實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說服力和感染力;還可以渲染氣氛、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B. 電影史上有哪些剪輯驚為天人的電影片段

曾經被好萊塢稱作非常典型的一部電影叫做《泰坦尼克號》當中就有一個片段是Jack和rose跳船的那一個片段,我覺得非常的精彩。

C. 介紹幾個戰爭電影

《拯救大兵賴恩》
《黑鷹墜落》
《風語者》
《我們曾是戰士》
《珍珠港》
《愛國者》
《現代啟示錄》
《金甲戰隊》
《父輩的旗幟》
《太陽淚》
《硫磺島的來信》
《太陽帝國》
《虎!虎!虎!》

最經典的十部戰爭影片

第一位:現代啟示錄 (1979)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 主演:馬龍·白蘭度,

我個人將它排在第一位很大程度上並非電影本身,而是弗朗西斯·科波拉選擇了The Doors的《The End》作影片的主題音樂,而Jim Morrison正是本人的最愛。影片本身當然也是經典。我看的是並非1979年版而是2001的重新剪輯版。影片選用了最古老、最普遍的「道路與旅途」的情節模式,在這一模式之中,通常包含著一個基本的敘事行為——尋找。被尋找的對象通常具有遠遠超出它自身的價值。在片中,尋找科茨之路,是一條走向邪惡之路,是走向人們寧願稱之為瘋狂也不願直面的旅途。本片以主體的先銳和深刻將越戰納入了一個被審視的領域。片中並未出現過多的戰爭場面,而是著力捕捉參戰士兵們瘋狂的變態行為和越南人全民皆兵的可怕現實。人性之惡呼之欲出!科波拉帶觀眾作了一次感性和理性兼備的戰爭考察,故意以種種矛盾來強化科茨的神秘感,當最後科茨和公牛落到同樣下場時,才點出主題:科茨和這頭牛一樣,成為文明祭壇上的一具犧牲。這是他為恐怖付出的代價,而威爾德完成並重現了科茨的心靈旅程。

第二位:全金屬外殼 (1987)導演:斯坦利·庫布理克

把它擺在第二位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庫布理克這個名字。庫布理克的電影總是在剛剛推出時不能得到認同,這部也是一樣。影片上映之初遭到了很多越戰老兵的指責,稱其為「不真實」。而實際上,只要深入了解一下庫布理克的電影,就會發現,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幾乎都存在著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這種表面上的稍許不真實恰恰增強了其影片的藝術魅力。庫布理克在戰斗間隙兩次加入了越南*女向美軍士兵「拉客」的情節。在這樣一片被戰火扶過的廢墟中,突然加入一個女人,不能不讓人始料不及和贊嘆不已。在諸如討價還價、生殖器規格的爭吵里,庫布理克放大了戰爭的荒謬性。這種和平生活中被視為丑惡的肉體交易,在此時此地成了否定戰爭的一個符號,成為對人性的召喚。在影片結尾,士兵們攻進樓中,發現他們的敵人居然是個女兵,而後他們高唱「米老鼠之歌」消失於夜色之中……

第三位:奇愛博士 (1964)導演:斯坦利·庫布理克

又是一部庫布理克的作品。庫布理克說,他拍攝該片的原因來自於「一種對求生本能的關注。久而久之,我開始認識到核威懾自相矛盾的本質:如果你是弱者,你會選擇先下手為強。而如果你變得十分強大,就會選擇不戰而屈人之兵。維持這種平衡的企圖師徒勞的,因為保密措施根本不讓你知道那邊正在做什麼。」庫布理克在本片中摒棄了借表現人類遭到核武器摧毀,從而喚起觀眾對核戰爭的恐懼心理的做法。他更傾向於用幽默的手法去展開這個故事,使它看上去像一部荒誕不經的黑色喜劇。從片中可以看出庫布理克對人性和世界深刻獨到的見解,對人類未來的悲觀態度:人類遲早會被自己的發明所毀滅(這種觀點在他後來的作品【2001:漫遊太空】中表現的更加明顯)。本片是表現「冷戰」這一特殊戰爭的經典之作。影片最後核彈爆炸後銀幕上一片空白的鏡頭被後人稱作「神來之筆」。

第四位: 野戰排 (1986)導演:奧利弗·斯通

這是奧利弗·斯通越戰三步曲之一,奧利弗斯通也是我偏愛的導演,不僅以為【天生殺人狂】,還有【The Doors】,又是與大門有關的。奧利弗·斯通要告訴人們不僅僅只有馬丁·西科塞斯喜歡探討美國夢,他也是此中好手。越戰使傳統的美國夢、美國人的自豪感、美國人的樂天派精神都變成了泡沫。這場戰爭使這個一向充滿優越感的國家分裂為兩半。作為親自參加過越戰的老兵,奧利弗·斯通在【野戰排】中正是以令人震撼的寫實手法描述了這種分裂在戰場上的體現。伊萊亞斯中士嚴守戰爭規則,決不殺不持武器的平民。巴恩斯中士則認為戰爭本身就是對生命的抗爭,這中間沒有任何規則可言。而克里斯則在這兩種價值觀中搖擺不定。他既陶醉在伊萊亞斯一群人的那種溫暖、傷感,又有點軟弱的友誼中,同時,越戰的殘酷又使他本能地產生了一種報復心理並且偏向巴恩斯。該片對越戰提出了一個令人困惑的評價:美國人自己打敗了自己。美國自身的矛盾導致了這場戰爭的失敗。

第五位:西線無戰事 (1930)導演:劉易斯·邁爾斯通

該片是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片,改編自德國作家雷馬克的同名反戰小說,雷馬克曾參加過一次世界大戰,並在西線負過傷。他將自己的戰爭體驗寫進了小說,對戰爭吞噬生命的殘酷性進行了猛烈地抨擊。影片從年輕士兵保羅的視線來展開情節,刻劃了他對戰爭從狂熱到迷惑進而失望直至絕望的每一個心理轉變過程,而本片片名來自書中軍方上司的報告——在主人公被擊斃的當天,該報告稱:「西線無戰事。」本片是所有反戰影片的「聖經」,它對戰爭的深刻控訴至今仍具有參考價值。

第六位:拯救大兵瑞恩 (1998)導演:史蒂芬·斯皮爾博格 主演:湯姆·漢克斯 馬特·達蒙

斯皮爾博格說:「我想拍講真話的電影。從40年代到50年代,好萊塢歷來拍攝的二戰影片不是鼓勵年輕人從軍,就是表現災難和冒險。而我想做的是將大兵們如何打這場大戰真實地、通俗地呈現出來。我根本就不打算在片中運用那些可以輕易表現冒險受難、榮耀勝利以及犧牲的電影技巧。我想讓觀眾體驗一個士兵如何在那場戰爭中求生的真實感受。關於一個人的生命是否值得八個人冒險去拯救?這個問題很矛盾也是我拍這個主體的原因,因為它引發了很值得探討的道德上的爭議。而我所想的是:光榮的代價是什麼?為了補救而要付出的代價又是什麼?這就是我拍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我想導演自己的這段話已經很好的說明了影片的意義和價值。

第七位:光榮之路 (1957)導演:斯坦利·庫布理克 主演:柯克·道格拉斯

該片片名取自於英國詩人托馬斯·格雷《墓園輓歌》中的一句詩「光榮之路通向墳墓」。影片描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軍遭遇到了一座久攻不下的德軍據點,戰斗中,有些法軍士兵居然逃離了戰壕。暴怒之餘,上司決定要從每個連隊中拉出一個班的人執行槍決。但軍方最終只給了三個指標。這三個人被挑選了出來,其中一人對前來聽他懺悔的牧師施以拳腳,結果被看守們痛打一頓。他竟然是在昏迷的狀態下被戰友們送上了刑場。影片受到國際范圍內的普遍好評。但在法國,該片卻遭到禁映,禁令直到1976年才得以解除。法國政府甚至威脅要以誹謗罪將庫布理克送上法庭。美國防部也擔心該片的負面影響,因而禁止在軍內放映。

第八位:生於7月4日 (1989)導演:奧利弗·斯通 主演:湯姆·克魯斯

參加過越戰並且兩次負傷的奧利弗·斯通,這次從一個新的角度對這場戰爭進行了透視和反思。與其他以越戰為背景的影片不同,該片避開了對戰爭的直接描寫,將重點放在戰爭的後果,特別是對美國社會、家庭籍個人的影響上。片中直接反映戰爭的場面只有17分鍾,但戰爭的陰影卻始終籠罩著全片,籠罩著片中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個角落。奧利弗·斯通以對影片主題的深刻理解、強烈感受,以及對人物心理和情緒的准確把握,將一個美國青年從愛國士兵到反戰鬥士的轉變過程表現得細致入微,動人心魄。

第九位:桂河大橋 (1957)導演:大衛·里恩

影片通過日軍戰俘營中一個造橋事件來表現戰爭的荒誕和狹隘的民族自尊心理的可悲性,為了給英國爭得榮譽,英軍尼克爾森上校全力以赴位日軍建造一座大橋,並阻止游擊隊的炸橋行動。戰俘營日軍長官齋藤為了完成造橋任務,勉強忍受著英國人的狂妄,大橋一完成,他就將剖腹自殺,同樣也表現出一種狹隘盲目的民族自豪感。美國的希爾茲少校則是這兩個人的反襯。他不屈從命運的安排,要逃跑,要享樂,不願打仗。不過一旦開戰,他又赴湯蹈火,在所不惜,體現了美國人的注重行動的實干精神。這幾層對比不僅使人物的個性分明,也體現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

第十位:獵鹿人 (1978)導演:邁克爾·西米諾 主演:羅伯特·德尼羅

該片借用越戰中新鮮的血腥味,復活了一個老套的美國英雄的故事。影片採用大段跳切的表現手法,以製造出一種和平與戰爭之間的強烈落差。前半段近40分鍾都在描繪一場喧鬧的俄式婚禮。然後在一個短短的過場戲後,邁克爾等三人就成了越南前線的戰俘,成為越軍施暴的對象。片中,邁克爾的兩次行動無疑是「正義」的:一次是從越軍的魔掌中救出自己的同伴,一次是履行諾言,從美國返回越南救出摯友。在銀幕上的敘事空間中,呈現出一種直接的,強烈的情感撞擊,准確地傳達出一個從和平環境中被突然拋入越南原始殺戮中的美國青年的內心經歷。

D. 電影跳切是什麼東東啊誰能多舉幾個例來詳細講下啊~~

跳越剪輯,跳切:在已拍攝的一個鏡頭中,稍微剪去後面的情節,造成不連貫或加速的效果.至於這手法運用的例子就太多了,你不妨自己注意看看~~

E. 電影史上有哪些剪輯驚為天人的電影

有一部電影叫做《羅拉快跑》,他在剪輯上面採用了三段式的剪輯格局,這種剪輯方法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可以更好地表現電影主題。

F. 影視後期剪輯調色技巧

影視後期剪輯調色技巧

剪輯無定式,任性成方圓。本文不教剪輯理論,什麼空切近、遠推中,要把主要知識梳理下來恐怕十篇文章都不夠。而且學院派的剪輯理論更多適用於電影以及電視劇的剪輯,對於MV而言就不成立了。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影視後期剪輯調色技巧,歡迎閱讀。

技法1:互動式剪輯,多個鏡頭鋪墊一件事

視頻剪輯其實就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按照時間順序剪;第二種是不按順序剪。按照順序剪適用於電影以及電視劇,極端案例就是一鏡到底,一個鏡頭從頭拍到尾。一鏡到底是最原始的剪輯的手法,好幾十前年就被大師們擯棄了。不過最近一鏡到底的視頻又火了起來,我想原因之一是對古典的致敬,更主要的原因還是絕大部分人沒有見到這種「古老」的手法。而不按照順序剪輯,可以稱之為互動式剪輯,而交互剪輯的實質就是胡剪:把看似不相關的鏡頭組合在一起,在表達一件事的同時給人一種主觀態度。

看上面的視頻,這四個素材分別拍攝於不同的季節、地點,可以說是完全不搭邊的四段。一段是車載記錄儀拍攝的畫面,一段是模特外拍時筆者採的景,另外一段是音樂節時拍攝的觀眾以及一段馬路上隨拍的車流。當我們把他們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接起來,並把最後一段素材的持續時間變長,看上去就像是不同的人從四面八方去看音樂節。

還是這四段素材,我們把最後一段換成女孩讀書的,那整個視頻就變成描述一段女孩去讀書了。

本頁大家記住一個要領:不要死心眼只用今天拍的素材描述今天的事,昨天拍的視頻也可以用來充數。像我就留了很多風光素材,比如日出什麼的,啥視頻都能用,哪裡的太陽不是太陽啊。

我們常常聽藝術家口中的蒙太奇,並不是什麼神秘東西,其實就是互動式剪輯的延伸,很多朋友在剪輯視頻中不經意就可以達到蒙太奇的效果。如果非要追溯一位創始人,那要算是愛森斯坦以及他的《戰艦波將金號》,詳細的理論我們少說,先看一段樣片示意。

技巧2:蒙太奇的運用

回顧一下互動式剪輯,用不同的鏡頭鋪墊一件事,而蒙太奇的定義更加寬泛,用不同場景、不同景別、不同人物等等各色鏡頭描述同一種情感。上面這個視頻筆者均拍攝的小景,充其量也就有個別介於中景和近景之間的鏡頭,串在一起就可以表達出靜謐的感覺,再來看下一段。

我想和大家說的是:雖然蒙太奇的手法豐富多彩,但新手使用時盡量選用同景別的素材描述情感,要麼都是特寫,要麼都是全景。

上面這段視頻又有特寫,又有遠景,有風光也有人物,串在一起表達運動的時尚與刺激感。這段視頻更加符合蒙太奇的廣義理論,更加適合老手使用。我有很多例子可以拿出來分享,為啥專門選中這段運動題材的視頻?

就是因為:無論蒙太奇的定義多麼寬泛,咱們幾段素材的節奏起碼要一致,要慢都慢,要快都快,別是幾個快速的鏡頭後面跟了一個老人散步的,那就奇怪了。

學院派的剪輯教材中會告訴您相鄰的兩個鏡頭一定要有明顯變化,比如前一個鏡頭是全景,那麼下一個鏡頭就一定要接個特寫;又比如前一個鏡頭拍攝了人物的正面,後面的鏡頭就一定要是人物的背面或者乾脆換一個人,如果兩個鏡頭之間的差異不明顯看上去就會很別扭,真的很別扭嗎?

技巧3:跳切,音符一般的節奏

上面這段視頻前半部分就是女孩喂自己的男朋友吃冰激凌,雖然是美妙的事情但外人看上去就很平淡。後面跟了一段視頻,視頻採用了跳切的手法,這么處理看上去就有意思一些,如果在MV中配上音樂就會顯得很俏皮。

跳切的處理相當簡單,比如上圖中長方形是整段素材,剪輯時只要去一段,留一段就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留下素材的畫面最好有明顯區分。跳切算是一種投機取巧的剪輯方法,但是請注意一點,您的作品要麼只採用一次跳切,要麼就全是跳切,2、3個跳切加在視頻中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跳切需要特別注意:選擇的素材盡量是「主體不變,細節變化很大」的,怎麼理解這句話,比如一個女孩轉頭甩長發,主體是女孩沒有變化,細節是轉頭變化很大,這種視頻就適合採用跳切處理。

上面這段,整個視頻就是幾個人並肩往上走,也沒有回頭等多餘動作,採用跳切處理後效果就不好,各位在剪輯視頻時需要特別注意。

傳統的剪輯堅持認為應該讓觀眾看不出剪輯的痕跡,而跳切則完全顛覆了這種理念。這種剪輯手法源於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最早出現在電影《筋疲力竭》中,一個乘客坐車的鏡頭被生生切成了數段,而電影《窒息》甚至在長達數分鍾中的鏡頭中採用了跳切手法。

為何說跳切是一種討巧的剪輯手法,因為它可以把原本枯燥的一段鏡頭進行再加工,在不添加其他元素的情況讓視頻變得有意思,而變速手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變速處理比較好理解,就是一段素材的前半部分用正常速度播放,後半部分進行加速或者慢速處理。

技巧4:慢速處理抒發思想感情

運用這種手法最多的視頻非畢業MV莫屬,我們回憶這樣一個畫面,若干意氣風發的青年站在鏡頭前,3、2、1之後集體跳起來,把手中的學士帽拋向天空,保守一點說,基本上99%的製作者會在這里採用慢速處理。

文章中能教給大家的剪輯技巧實在有限,無論是互動式剪輯、跳切還是慢速處理,都是想告訴大家要把自己的情緒帶入到視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鋼琴演奏者,時而低頭靜靜敲打琴鍵,時而手指如飛仰頭甩發,目的就是把音樂中的情緒傳達給觀眾。對視頻速度的處理和彈琴一樣,通過不同的速度傳達不同的情緒。

做變速處理:一般慢速比加速的情況多,我們可以把慢速的效果等同於「強調」,比如一個女孩和男孩見面,我們要強調見面時的感覺,就可以在他們擦肩而過的瞬間做慢速。

技巧5:將相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

「今天老師帶我們一起去春遊,小夥伴們都高興壞了,大家出門時都帶了很多吃的,有的帶香腸、有的帶麵包、有的帶巧克力....」這是咱小學時寫作文常用的手法,還記得叫什麼嗎,沒錯就是排比,其實視頻中我們也有相似的手法,俗稱並列剪輯,學名平行剪輯,先看下面一段視頻。

舉個例子,一般我們拍攝的視頻素材都可以按照時間、地點以及人物進行分類。比如四五個好友一起去演唱會,那麼去的過程包括做地鐵、坐公交等視頻都可以分在時間類別里,演唱會門口拍個合影、鏡頭掃個會場全景都可以分在地點類別里,剪輯時連續拼接一個類別的不同素材,就可以稱之為平行剪輯,也就是我們說的並列剪輯。上面這段視頻,我把魔術師受挫的鏡頭拼接在一起,就是把人物類別的素材並列組接在一起。

其實:平行剪輯涵蓋的內容非常廣,很多科幻電影,比如《盜夢空間》,就是把不同時空的素材並列在一起,這算是平行剪輯最特殊的例子了。咱們在剪輯時,只要是同時間發生的事情,都可以並列剪輯在一起,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同時間內素材不夠的話,參考互動式剪輯。

;

G. 電影《雨人》中的跳切是哪段

跳切:
一個人的視角也...即「切」(跳切):前後兩個鏡頭不借用任何光學技巧直接相接.

H. 十部必看喪屍電影

十部必看喪屍電影

十部必看喪屍電影,相信應該很多人都喜歡看電影,電影的種類更是有很多,其中就有喪屍題材的電影,深受部分人的喜愛,下面分享有關於十部必看喪屍電影相關內容,一起跟隨我來看看吧。

十部必看喪屍電影1

一、《黑夜吞噬世界》

這部《黑夜吞噬世界》 是比較另類的喪屍片,邏輯靠不靠譜不用細究,關鍵挺帶感。它讓人知道比喪屍更可怕的是孤獨,當孤獨到了極致,會眼見著自己一點點爛掉卻無動於衷……要改變命運也許只需放手一搏, 只是現實很多人都被框住了,寧願享受著不靠譜的孤獨帶來的所謂的安全感,也不願越雷池一步。,世間的`事情,大多如此。

二、《零號病人》

對於喪屍片,最近幾年比較深刻印象的就是僵屍世界大戰、活死人黎明、喪屍出籠之血脈等等。喪屍電影的核心無非就是喪屍吃人,但每部喪屍電影都會講不同的故事。這部《零號病人》劇情緊湊,以詢問感染者為電影主線,是比較新穎的主題,而且結意想不到是感染者故意設計進入基地,有意思。

三、《請叫我英雄》

作為日本當下最為流行的真人漫改影片,這部《請叫我英雄》以充滿日式二次元與日式重口味的故事,打造了更為獨特的僵屍電影。影片在無數開槍、換彈、爆頭的蒙太奇中,在手持鏡頭與頻繁的越軸、跳切塑造的緊張情緒中,在充斥爆頭、血漿的暴力趣味中達到動漫快感的頂峰。

十部必看喪屍電影2

1、《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

2、《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1978)

3、《群屍玩過界》Braindead(1992)

4、《驚變28天》28 Days Later(2002)

5、《僵屍肖恩》Shaun of the Dead(2004)

6、《東京喪波》Tokyo zonbi(2005)

7、《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2002)

8、《僵屍人FIDO》Fido(2006)

9、《我是傳奇》I Am Legend(2007)

10、《恐怖星球》Planet Terror(2007)

I. 電影剪輯中「跳切」的英文單詞是什麼

jump cut

閱讀全文

與跳切最早在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有什麼好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703
電話免費看電影 瀏覽:406
山河令免費電視劇魔力電影網 瀏覽:253
張藝謀跳舞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47
2019俄羅斯電影士兵免費播放 瀏覽:435
緋村劍心今年電影多久出 瀏覽:575
如何讓妹子請你去看電影 瀏覽:230
校園卧底韓國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20
電影夢工廠攻略如何不升級3檔 瀏覽:66
看電影電腦顯示屏什麼好 瀏覽:234
網上電影票如何改簽 瀏覽:773
lol微電影有多少錢 瀏覽:785
伍佰電影多久 瀏覽:800
女神angel電影免費 瀏覽:52
黑道小混混挑釁警察什麼電影 瀏覽:401
7d電影有哪些電影院 瀏覽:275
怎麼把整部電影下載到相冊 瀏覽:19
王寶強演得最好看的電影 瀏覽:812
有沒有什麼網站可以下載電影網 瀏覽:783
信條電影拍了多久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