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山河故人電影說的是哪個城市

山河故人電影說的是哪個城市

發布時間:2022-09-05 07:37:20

㈠ 山河故人為什麼不能看

山河故人並沒有不能看。

《山河故人》這部影片秉承了賈樟柯一貫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家風江湖繼承,鄉土尋根彌新,朴實之中展現深刻人生哲理,使得本片開始做到了關注小人物和政治復雜與世界發展之間的關系,與大時代同呼吸共命運。

確保了全片的多角度思考和碰撞,是新時代大背景下,一部集焦灼生存於大道,家國情懷於大民,真正重度還原新一代人現實主義的影片。

顧濤是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政府管理人員,隻身去了陝西,最後又去到了雲南,過程非常艱難。可以說這部電影對於他來說都是一個抉擇的階段,再繼續走下去,他將會面臨生活的問題,他將要面臨溫飽問題,還有他將面臨愛情與生活的問題。

顧濤來到西雙版納這個有熱情的城市,它的美,絕非四川的成都所能及,川西的野驢,瀘沽湖的星空,還有洱海那份海天一色的震撼!都讓他覺得心靈得到了一定的洗滌,他找到了重新出發的動力!

顧濤生性灑脫,敢作敢當,敢想敢做,將人物形象塑造的生動立體,這也是這個人物所創造的不同,其實這部電影就像賈樟柯的「左右手」,如何表現導演自己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

㈡ 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中主人公說的汾陽方言標准嗎

主人公說的汾陽方言標准。

汾陽方言都是是賈樟柯電影的標志性符號。通過對賈樟柯電影中汾陽話的分析,不僅可以直觀地了解這一方言,也有助於明晰方言的意義和價值。當電影中的人物操著一口流利的汾陽方言說話時,你很難懷疑他的身份。

《山河故人》劇情簡介:

1999年,汾陽姑娘沈濤陷入了與小鎮青年張晉生和梁建軍的三角戀中,她最終選擇了追逐金錢的張晉生,梁建軍則只能鬱郁離開。2014年,沈濤與張晉生離婚,張晉生帶著兒子再婚並去上海生活,而梁建軍因為身患絕症回到家鄉,他在無奈之下找到沈濤借錢治病。

由於沈濤的父親去世,回到了汾陽參加葬禮,沈濤深感兒子的變化,知道他不可能留在自己身邊,只是把家門的鑰匙給了他。2025年的澳洲,長大,在中文學校學習,認識了張艾嘉飾演的老師,老師與前夫離婚後,也處在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中。

恰好與進入叛逆期想要追求自由的心靈相通,兩人發生了一場忘年戀,雖然一直掛著母親給他的鑰匙,但他已經想不起母親的名字,只記得她叫濤,波浪的意思。

㈢ 一個電影,劇情是一群人被隔絕在體育場里,是關於空間的,最後還有畫面加了紅色濾鏡表示紅移

你好,未來。
2020的第一天,你感到陌生嗎?
其實還好。
這個數字,電影早就為你提前預習過了。
據Wikipedia不完全統計,有97部電影的時間線,涉及到2020年代。
今天Sir作為課代表就來數數。
人類為2020立過的flag,倒了嗎?
沒倒的,還好嗎?
曾經,電影創作者們都把2020當成一個遙不可及的年份,從沒考慮過觀眾真的要進入那一天,所以想像力不設上限。
電影說。
未來會天翻地覆。
人,終嘗自己造物的苦果。
《銀翼殺手》里,人造人。
被通緝的他們隱姓埋名在霓虹之中,而這個都市就像是他們命運的隱喻——
亮的地方越璀璨,暗的地方就越荒涼。
《鐵甲鋼拳》中,機器人。
2020年,拳擊手休·傑克曼懵了,因為法律讓他從此失業——
禁止了人類拳擊,各種機器人取而代之,走上了擂台。
基努·里維斯也不好過。
2021年裡,人類就可以直接利用人腦運輸資料——只要戴這么大個「頭盔」。
人不再需要說話。
外設成為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捍衛機密》
2020年代據說會很熱鬧。
人,遭遇外星訪客。
星際戰爭爆發,人類守衛地球,也不忘守護浪漫。
阿湯哥一邊打外星人,一邊還在撩妹。
△ 《明日邊緣》
2020年,埃菲爾鐵塔落成131年後,變成我們不敢相認的面目——
△ 《拉卡》
覆滿外星人的蛹。
宿體,是人。
而倖存者,要與蟑螂爭食。
由於對2020年的世界不甚樂觀。
有的人,開始尋找新家園。
星際大航海時代來了。
《史前行星之旅》在1965年就早做了打算。
它計劃,2020年人類會殖民月球,下一個殖民地是金星。
但相較於金星,火星其實是更炙手可熱的對象。
比如《火星救援》中的馬特·達蒙,就歷經千辛萬苦抵達了火星,並且……
用糞種起了土豆。
如攝於2000年的《火星任務》中指出的:
在所有的人類文明中 火星都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宇宙並非混亂無序它是相互關聯的生命總是在追尋生命我們生來不就是這樣嗎?發現一個新的世界 再從那裡出發去尋找下一個新的世界
對於新世界的渴望,驅動著人們盼望新世代的到來。
這樣的2020太虛幻,太遙遠?
那再說說時間上更遠的,但實際上更近的。
如果說每一部歷史都是當代史。
那麼科幻片,可能是未來的漸近線。
有一部叫《人類之子》的電影,播報了2027年某天的早間新聞——
國土安全法案獲得通過。
在八年之後英國邊界仍舊關閉,經繼續遣送非法移民出境。
也不是完全沒可能出現在7年後。
電影的劇情講述了人類一種頑固的恐慌——
斷子絕孫。
2027年,地球上最年輕的人類,死了。
什麼叫「最年輕的人類」?
原來,在多年低生育率的預警之後,所有人類都喪失了生育能力。
全球范圍內,19年來,都沒有一個新生兒誕生。
迪雅歌是最後一個。而他的死亡,就意味著全人類離死亡,更近一步。
人類,首次面臨作為一個物種整體的死亡危機。
歷史終結。
未來沒有未來。
有人絕望。
政府把自殺用品跟抗抑鬱的葯物
當作配給來發放
有人懺悔。
地震!污染!
疾病與飢荒!
我們的罪孽使神憤怒!
因此他收回了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有人……意外懷孕。
一個移民女孩乞求政府官員帶她安全離境,說著話就開始寬衣解帶。
蛻下衣裳,官員驚呆了。
這是19年來第一個孕婦。
人類又起死回生?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原本高抬的槍口也壓下了,所有人行注目禮。
宛若聖子降臨。
2006年我們看這部電影時還無太多感受,計劃生育仍是堅定不移的目標。
但十年之後呢?
看看現實中的數據吧:
日本相關部門統計,2019年1月到9月,新生兒67.38萬人,同期下降5.6%,是1899年有統計以來新低。
到年底出生的新生兒恐怕不足90萬。
《網易新聞》
從抱怨「都是因為人太多了」,到催婚催生,誰也沒做好這個急剎車的准備。
我們總是覺得科幻片太誇張。
但有時,電影也會被現實超了車。
《千鈞一發》的劇情提前降臨。
此時此刻,在一個人類基因可以被篡改的年代,我們要如何重新定義人類?
我們跨過2020的門檻。
但也有的朋友,永遠留在了2010年代,再也無法進入未來——
△ 近十年來滅絕的野生動物:台灣雲豹、加灣鼠海豚、東部美洲獅、諾式拾葉雀、北非白犀牛……
還有的電影,會用神同步扎中我們的心。
那就是1927年的黑白默片《大都會》。
在上個世紀初,電影就開始設想:一百年後會怎樣呢?
到處是摩天大樓。
汽車、軌道、飛行器在城市森林間穿梭。
未來人們的生活,那叫一個理想啊。
身強體壯的青年在體育場里追逐賽跑,夢回雅典黃金時代。
美麗的花園里,少爺和美女競相追逐。
有噴泉,有珍禽,有奇花異草,宛如伊甸園。
可就在氣氛快要達到極樂之時,一個衣衫襤褸的陌生女子突然出現了。
他,還從未見過這樣的人。
好奇心驅使下,他尾隨陌生女子,進入了一個被隱藏的地下世界。
——原來,地上烏托邦的繁榮,把這群人全都踩在了腳底下。
這些工人如工蜂一樣日夜操勞。
像僵屍一樣上班、換班。
像不像地鐵里早高峰的樣子?
一場事故。
機器故障,工人們從高處跌落。
在驚懼之中,弗雷德的視角里,巨大的機器變成了張開嘴巴的魔鬼。
而工人們被驅趕著,前赴後繼地成為這魔鬼的食糧。
但真正的恐怖,並不是弗雷德的幻想,而在於幻想散去之後的現實——
不過幾分鍾,地下工廠的秩序就被穩定了。
畫面右下角,還有受傷的工人在被抬離現場。
而新的工人就已經被補充上了崗位。
機器繼續運轉,噴射有力的蒸汽。
一切又熱火朝天、欣欣向榮,好像幾分鍾前這里不曾發生過死亡。
又或者說,一群人的死亡,和一把螺絲釘的報廢,並沒有什麼兩樣。
從小養尊處優的弗雷德,也想感受一下工人們的生活。
但很快,他就精疲力盡。
絕望中,他向身為資本家的父親大喊——
父親啊——!父親啊——!
十個小時的工時永無止盡嗎——?!
十個小時啊。
人性如何能忍受這樣的摧殘。
1866年,經過無數工人運動的抗爭,世界終於確立了8小時工作制,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益。
然而,如今我們回看《大都會》,居然會覺得——導演弗里茨·朗還是想得太仁慈了。
十小時根本稀疏平常。
十二個小時的996更是福報。
今年又一部電影,轟動全世界。
快一百年了,人類又回到同一個寓言——
《寄生蟲》構造了地上地下兩個階級的生活(存)空間。
富人甚至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富麗堂皇的別墅之下,藏著一間充滿暴力與哭聲的地下室。
階級如此森嚴、隔絕,甚至不可知。
未來。
在過去一百年間總是以褒義詞的面目出現。
未來之星,未來計劃,未來可期。
如果說科學是一種宗教,那麼未來簡直是一個許給全人類的天國。
它就在你抬頭仰望的前方,閃閃發亮。
激勵著無數人為之奉獻,淡忘了現實的痛苦,無比地歡欣雀躍。
但當我們真的快要推開那扇未來的大門,卻日益逡巡不前——
未來,真的會善待我們嗎?
拜電影所賜,在一個未來的日期到來之前,我們已經在那裡經歷過重逢和離別,預演了勝利和遺憾。
但當真正相逢,當現實撞進未來,我們應當如何致意?
Sir不得不再次提到賈樟柯的《站台》。
2000年的電影,講的是上世紀80年代一群文工團青年的故事。
他們最經常唱的一首歌,叫《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在檯面上給鄉親們表演,歌詞唱的是: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盪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
在台下唱,歌詞就被團員們偷偷篡改成: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老婆七八個孩子一大堆
遭到團長的斥責,團員崔明亮還和領導頂起了嘴:
-再過二十年 那什麼時候了
- 2000年
-2000年咱們國家要實現什麼目標
-實現工業 農業 國防 科技 四個現代化
-那你的目標呢 老婆七八個 孩子一大堆啊?
雖然雞同鴨講,但無論是「盪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的柔情,還是「老婆七八個,孩子一大堆」的戲謔,無論是代表官方話語的團長,還是年輕反叛的後生,都對20年後懷有不同形狀的希冀。
後來,面臨改革開放,文工團被解散了。
山西的小鎮青年開始走南闖北。
他們在曠野里欣喜若狂地追趕人生中呼嘯而過的第一輛列車。
也品嘗了世間的心酸和冷眼。
逐漸,他們把曾經的豪情壯志,寫成落葉歸根。
影片的最後,他們到達了曾經歌曲中唱的2000年。
已經人到中年的崔明亮回到了小鎮,坐在沙發上打盹,老婆在旁邊哄孩子。
火車的鳴笛聲,變成灶台上水壺燒開的哨音。
如今不覺,距離《站台》拍攝的2000年,也已經又過去了20年。
二十年後再相會,2020會是他們想像的樣子嗎?
實際上,賈樟柯十五年後拍《山河故人》時,他幻想的2025年也已經換了新天新地。
只有片尾,趙濤在雪地里起舞,還依稀有著當年《站台》里她飾演的尹瑞娟的影子。
像是一個隱喻:
在變更之中,只有孤獨是一種超越時代的情緒。
當下的我們總是在想,10年後、20年後、100年會怎麼樣呢?
無論是更好還是更糟、烏托邦還是反烏托邦,我們好像總會發現,想像趕不上變化。
幻想極易過期。
原著設定在2021的《人類之子》,在拍攝時把背景推遲到了2027;
原著設定在2029的《攻殼機動隊》,影視化時也把時間線延遲到了2040;
《大都會》的10小時工作制,如今看來不值一提;
更多的想像,則被我們遺忘。
像在沙發上打盹的崔明亮,只會在夢中想起年輕時的一腔熱血。
當唱起《和2035年有個約》時,你還記得若干年前是和誰約定「二十年之後我們再相會」?
正如《銀翼殺手》中的2019年11月,一個人造人留下的那番著名的遺言:
我所見過的事物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我目睹戰船在獵戶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燒在海面上可見火花燃映的絕美光芒然而 所有這些時刻終將流逝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 《銀翼殺手》(1982)
而我們現在才知道,他說的「時刻」,並非指代我們已經經歷過的歲月。
而是我們曾經相信的未來。
然而,這或許也是人類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我們從不因為害怕被打臉,而懼於繼續為未來抹上名為相信的顏色。
因為我們知道,當走進2020。
當過往的想像撞進確定的現實。
仍然有未來,等待在我們的前方。

㈣ 山河故人的鏡頭語言

《山河故人》的鏡頭語言分析:

電影分為三個階段來敘述,從1999年到2014年,最後停留在2025年。

首先,電影名字《山河故人》,每個人都只會陪你走一段路,但終究山河改,故人散,簡簡單單的故事,從人物情感中表現出濃烈的情感。

第一段中,當沈濤選擇了張晉生的時候,梁建軍選擇離開了家鄉,扔棄的家門鑰匙,終究不在回到這個成長的地方。

但是故事的轉折卻在後面,梁建軍因為身患絕症回到家鄉,沈濤大方的借錢,山河依舊,故人還在。

第二段主要是以沈濤自身的故事來展現今天的社會,2014年,沈濤的父親在去參加老戰友大壽的路上離開了人世,這個轉折表現出故事從友情變為了親情。

張晉生不在是當年那個沈濤的朋友,而是前夫,在父親離世之後,與兒子相處的時間,表現出血濃於水的情感是不會被時間和距離所淡化。

沈濤帶著兒子走過父親去世的路,將家門的鑰匙留給兒子,山河已改,故人依舊。

直到最後即使Dollar早已忘記中文如何講,但是依舊知道自己在汾陽有個一母親,那裡是自己的另一個家。

最後的未來,導演想表達的是愛情,電影中的愛情,打破了中國觀念中的愛情,無論是時間、環境還是觀念,展現出一個跨倫理的愛情。

從小缺少母愛、父親只為堅守自己城堡,不願涉及其他人,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Dollar,內心終究嚮往著無拘無束的生活。

選擇一個比自己大的人,可以讓他有一個依靠,這樣的互幫互助,雖然超越了倫理,但是卻展現出另一種更加真摯的情感。最後呼喚母親的名字,喚醒了逐漸遠去的故人。

一切的浮躁過後,雪地獨舞,山河已變,故人離散,只剩孤獨一人,看盡一生酸甜苦辣。從年少輕狂到事業有成,最終孤獨終老,可漫天白雪,掩蓋不了時間流逝的痕跡,終究生活還在繼續。

電影《山河故人》是由賈樟柯編劇執導,趙濤、張譯、梁景東、董子健等主演,張艾嘉特別演出的家庭劇情電影。

影片於2015年10月30日在中國上映,2015年該片入圍第68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獎項,並獲得第63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公眾大獎,2016年5月8日,獲得第2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4)山河故人電影說的是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山河故人》故事概述:

故事發生在汾陽的一個小鎮上,三個從小一起長大的青年卻陷入了一段三角戀,汾陽姑娘沈濤在張晉生、梁建軍的追求下,最終選擇了一心追逐金錢的張晉生,而梁建軍最終憤然離開了汾陽。

到了2014年,沈濤與張晉生離婚了,而張晉生帶著兒子Dollar去了上海再婚,而梁建軍因為身患絕症,帶著妻子兒子回到了家鄉,在擔心高額治療費的時候,無奈找到沈濤借錢治病。

就在這一年,沈濤的父親去世,Dollar回到了汾陽參加葬禮,沈濤深知兒子的變化,同時也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雖然不舍,只是把家門的鑰匙給了兒子,最終還是讓兒子回到了張晉生身邊。

故事到了未來的2025年,在澳洲長大的Dollar在中文學校學習時與自己的中文老師發生了一段忘年戀,Dollar雖然一直掛著母親給他的鑰匙,但是他始終無法想起母親的名字,只記得她有一個字叫濤,波濤的濤。

電影風格:

電影中最大的特點在於對人物的刻畫通過特別的電影語言來展現,整個影片分為三個部分,90年代時,畫幅為1.33:1,2014年時,畫幅表現為1.85:1,最後在2025年時,畫幅變為了2.35:1。

每個人的性格的變化的改變隨之也會帶動著環境等周遭事物的改變,電影中會出現四處充斥著虛焦的空境,這樣的鏡頭正在製造某種情感與心靈上的不適。

㈤ 山河故人故事梗概

電影《山河故人》講訴了一個跨越25年的愛情故事。故事從1999年的一個秋天開始,趙濤飾演的女主角濤兒是一名山西小學的老師。她與一位煤礦工人相戀。但是,這段感情無疾而終,她嫁給了煤礦主。從此,男友遠走他鄉。[1] 15年後,身患重病的男友回到故鄉,發現她已經離婚,帶著一個8歲孩子准備定居澳大利亞。時間推移,到了2025年,女主角的兒子已經19歲,他住在澳大利亞海邊的一座城市。城市裡的大多數人都講英語,他對母親只有很模糊的印象,而他只會說一句中文:「濤,波浪的意思。

㈥ 山河破碎,故人依舊 —— 《山河故人》影評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個需要情懷的時代。

生活的重壓讓我們的存在渺小而微不足道,世事的無常讓我們舉手無措,惶惶不可終日。但若是有著情懷,那些苦痛、不堪和掙扎,彷彿都被賦予了從容。

於是當《山河故人》這部電影出現的時候,它被世人稱為一部深刻的「情懷之作」,讓許多人心中五味雜陳百感交集之餘,更是對生活和命運多了一分釋然。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跨越兩個時代的故事。小城姑娘沈濤介入了一場三角關系之中,面對普通工人梁子和煤礦老闆張晉生的追求,陰差陽錯之下,她嫁給了張晉生。十五年後,梁子因病回到了故鄉,沈濤前來探望。此時的沈濤已然離婚,前夫張晉生帶兒子去了上海,留下她一人在小城中獨自生活。然而此時梁子身側也有了不離不棄的妻兒,曾經親密無間的兩人,如今只剩下客套而疏遠的寒暄。沈濤的父親去世,她這才有機會見到回鄉弔唁的兒子Dollar,卻偶然間得知兒子即將隨著父親移民澳洲的消息。再見無期,沈濤親自送兒子回上海。火車轟隆作響,兩人並肩而坐,他們之間的距離卻隨著每一份每一秒在漸漸拉遠。臨別之際,沈濤遞給了Dollar一串鑰匙,告訴七歲的兒子,這里永遠是他的家。

時光飛逝,轉眼間Dollar已是青年。在澳洲長大的他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卻將母語隨著童年模糊的記憶一並忘在了腦後。父親的控制讓他心中的叛逆和迷惘無處可安,而這時出現在他生命里的中年老師Mia彷彿是一道可以宣洩的閘口。他對她一見傾心,兩人迅速陷入了一段禁忌的母子戀之中。面對愛人,他終於傾訴了心中的缺失,對於生母的懷念讓他決定回到故鄉去看望沈濤。

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在影片的最後,已是步履蹣跚的沈濤在大雪中一個人忘我地跳起了年輕時的舞蹈,就如同是對人生的一場孤獨謝幕,她曾經喧囂的悲歡喜樂、得到失去,在這片廣闊的故土中,終歸寂靜。

賈樟柯一直是一個很擅長敘事的導演。他的鏡頭像是一把巧妙放置的放大鏡,從那些旁枝末節中,也能撕扯出一個生活的真相。凡胎濁體,惡衣薄食,他所刻畫的人生苦痛,都帶著讓人驚懼的真實。一碗寡淡的水,被他釀成了人人心頭的烈酒,恨不能痛飲,卻畏懼穿腸的辛辣。

而《山河故人》,是他講得一個關於離別和遺憾,關於陪伴和守候,關於一個特殊時代的故事。

海報上的這句話不知觸動了多少人心中對於故人的回憶。

李安曾在《斷背山》中說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那是一座叫做『從前』的深山。」

曾經最好的朋友,如今卻宛若陌生人;曾經深深愛過的人,如今卻已不再關心;曾經最疼愛你的長輩,現如今卻是天人永隔。每每想起從前,總是千萬種滋味湧上心頭,你甚至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情去回想,因為你也曾暗暗期望過不可能實現的永遠。

電影中的沈濤也一直在不斷地經歷著與從前的分別:與舊愛梁子的疏遠,與丈夫張晉生的破裂,父親的猝然離世,到後來與兒子的分離。

每一次都是痛徹心扉的失去,失去了這個人,也失去了一段不願舍棄的時光。

偶爾的快樂是曇花一現,孤獨才是人生常態。

賈樟柯把這種孤獨鋪在電影的基調中,鏡頭中那些空曠的河岸,無盡的公路,飄雪的傍晚,都帶著一種與世隔絕的寂靜。

他描繪的孤獨縱然悲傷,卻不是絕望的。

沈濤守候著她兒子的歸期,梁子就算重病纏身妻兒也不離不棄,Dollar在Mia身邊振作,張晉生和兒子依舊相伴……他們各自都在人生路上等待那個同行的人。

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再度相遇,也並非無期。

縱然這部電影從始至終都帶著一種無奈和傷感,但是也有淡淡的溫情在人心底徘徊不去。

沈濤送兒子離開特地選了最慢的綠皮火車,當Dollar問她:「媽媽,我們為什麼不坐飛機?」

沈濤溫柔地看著他的兒子:「火車越慢,媽媽就可以越多陪你一段時間。」母子兩人之間流動的感情讓人在撲面而來的悲傷中,更覺動容。

臨行前沈濤遞給了Dollar的家門鑰匙,實則是在告訴他,無論他走多遠,媽媽心中都會掛念著他。而當初懵懵懂懂收下鑰匙的Dollar,即便後來忘記了母親的樣子甚至名字,卻一直把這串鑰匙戴在身上。

其實對於Dollar來說,這串鑰匙不僅僅是通往母親的鑰匙,更是打開他心結的鑰匙。

沈濤終其一生都生活在那個一切開始的地方,她對兒子的陪伴的確短暫,但她的守候會是永恆。

電影中Dollar和Mia的母子戀是整部電影最飽受爭議的劇情。

有人說,賈樟柯完全在想要刻畫Dollar這個人物的時候用力過猛了。

其實在我看來,這段感情也意在展現一種人與人之間互相慰藉的關系。

在Dollar混亂痛苦的內心世界中,只有Mia才能給予安慰。他們互相欣賞,互相理解。Mia幾番勸說Dollar回去看望沈濤,也是因為她最明白Dollar的痛苦到底來源於哪裡

雖說世俗的眼光讓兩人的感情充滿了矛盾和不安,但他們給彼此的力量何嘗不是一種讓人感動的真情?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命運的波濤中起伏顛簸的一隻小船,偶爾大浪襲來也會迷失方向變得破敗不堪。然而,在前行的路上我們總會遇到一片可以停留休憩的小島和陸地,即便短暫,但也是一方可以享受安寧和快樂的天地。

我想,賈樟柯的確想要表達人生中的苦痛無常,但更不願忽略和掩蓋人與人之間最溫暖的感情。

這是電影在戛納上映的時候,一位評委所給的評語。

誠然,《山河故人》中帶著濃厚的時代氣息,賈樟柯所描繪出來的沈濤,張晉生,甚至Dollar,都帶著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的虛影。

電影一開頭,主人公們說著一口土話,穿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服裝,身姿自如地伴著一曲西洋味兒十足的《Go West》跳著迪斯科。那是1999年,時代變遷的腳步在逼近,而人們卻渾然不知。

當鏡頭轉到十五年後,一切都彷彿是另外一個世界。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飛機穿梭於雲端,飛速發展的中國在經濟上走向了世界的巔峰,社會和文化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發生變化的,是沈濤的人生。她離了婚,失去了丈夫和兒子,而唯一的舊友也在病痛生死之間掙扎。山河已然不是記憶中的模樣,而故人也不再熟悉。即便現在的她穿著得體光鮮的衣服,燙著時髦的卷發,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代替了曾經的家鄉話,她彷彿依舊和這個時代顯得格格不入。這種突兀,是個人面對時代的洪流碾壓而過時的無力。她在送兒子離開的路上給他聽一首老歌,何嘗不是在對過去的時代、過去的自己做最後的道別?

當賈樟柯再次把時間軸轉到未來,此時場景已經轉換到了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亞,而人物之間的對話也從普通話晉升到了英文。特殊的成長環境讓Dollar不安、叛逆,而張晉生更是不知道該如何和兒子溝通,兩代人甚至到了連語言都不通的境地。

身處異國他鄉的張晉生雖然事業有成,卻始終感覺缺失。親人,愛人,朋友,他所熟悉的一切都隨著時間離他漸漸地遠去。變得陌生的不只是環境,也是他自己。

賈樟柯將這三個時間段處理得非常細膩,無論是從畫面上還是劇情上。三段不同的語言變化其實也暗喻了人物對自我的身份認同問題:90年代的中國正處於城市化的重要時期,而操著鄉音的主角對於自我的認知僅是局限於腳下這片土地的;但到了二十一世紀,普通話的推廣象徵著地域之間流動性的增強,地方的界限也隨著經濟發展漸漸模糊;影片最後的英文更是突顯了這個時代的移民潮,大量的華人離開了故鄉的土地前往異國他鄉定居,而他們的下一代成長在西方的環境中,對於自我認知是充滿矛盾的。

時代變遷,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中國獨有的飛速發展讓社會日新月異,而身處於這個歷史交匯之中的這代人面對生活時,始終是處於一種兵荒馬亂,無從應對的狀態。這種充滿時代性的「慌亂」,正是賈樟柯想留在他的電影之中的。

《山河故人》是不是部好電影,我無從評判。但它的確是一部飽滿深刻,意義非凡的電影,它裡面充斥了太多復雜的情感,對於生活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思考。它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審視了兩個時代,從一代人的故事中探尋了時代變遷給社會、個體所帶來的影響。

幾度熱淚,觸動我的是影片所展現的一種人生的真相,一個充滿顛沛流離、苦痛和傷感的真相。真相本身固然殘酷,但人生中從來不缺少感動和溫情。我們會面臨時間的打磨,歲月的變遷,但珍貴的往往是曾經那些擁有過、經歷過的美好,即便物是人非,也會永遠珍藏。

如此,山河破碎,故人依舊。

去親自看看這部電影吧,親自感受賈樟柯一份獨到的人生情懷。

你的山河何處,故人何在?

㈦ 為什麼要逃離北京重返故鄉

來北京20年後,他才有了這個打算,要搬回到故鄉汾陽,理由是霧霾。

「可汾陽的空氣也不好。」有人對這個理由不以為然。「不,比這邊好太多了,一定要消除對汾陽的誤解,」賈樟柯語氣帶笑,「而且我住村裡。」

《山河故人》

10多年前,還在電影學院上學的時候,賈樟柯總愛待在自習室,拎一卷綠格稿紙,拿著鋼筆劃拉,開始寫自己的劇本,每次拿著筆面對白紙,他的思緒都不由地回到汾陽。

後來春節歸鄉,14個小時的火車,他輾轉回到汾陽,街道上幾百年年齡的老房子,兩邊的店鋪寫了大大的「拆」字,那些店賈樟柯從小進進出出,他在乎,這拆除的縣城,他想用鏡頭記錄,「或許是我的天命」。

㈧ 《山河故人》,我們離讀懂賈樟柯還剩多遠

從《小武》到《天註定》,賈樟柯堅持了多年的風格,因為《天註定》的封印而消沉了不少,《山河故人》能夠成功登陸院線,這裡面必然有著賈樟柯的妥協和改造。

而賈樟柯究竟學會了什麼?改變了什麼?又妥協了什麼?我們如何看懂他與他的《山河故人》,我們從賈樟柯說起。

電影是藝術,而藝術多半來源於生活,生活有酸甜苦辣,日子有白天黑夜,有人在拍「白日生輝」,也有人去拍「黑夜無常」,而這個社會需要做的,就是包容一切,容許黑與白,隨波逐流與特立獨行的共榮共生。

慶幸這個圈子,有賈樟柯,一直在堅持。

㈨ 《山河故人》這部電影是看人還是看山

看山河故人一直都想流眼淚 就是那個樣子的 小縣城 小時候 就是那個樣子的。從前山是山水是水 有村有燈火有人情味,人們封建簡單,可是他們善良他們美好他們總是熱熱鬧鬧。我記得小時候我家也有梁子送給濤的梳頭發的魔術棒。後來 開始 有了水泥有了大道 拖拉機換成了小麵包 孩子們長大離開了家 老人們陸陸續續上了天堂 連豬屎豬尿的味道都不如以前臭得健康,回來的人們穿的就像沈總時候的濤,有錢了,陌生了,卻還是一眼就知道他是在這土生土長。我最不喜歡這種城鄉結合部的感覺,不美。

再後來濤她爸死了,就在特意跑去給戰友慶生的路上,一睡一閉眼,就沒了。聽說,我爺爺也是那樣,找到他的時候,都以為是他睡著了,那時候他還抱著一歲的我,坐在馬路牙子上。到樂從大城市上海回到汾陽,參加他姥爺的葬禮,她媽被別人一邊攙著走,一邊哭,那個樣子,我害怕,怕死了,有人奏哀樂,刮著大風,黃土滿天,人們都如此狼狽,拚命的哀嚎,就是那個樣。
很多女人看起來都跟濤一樣,痛,慘,凄涼,很多人都是那樣,可是濤不一樣,濤總是微笑,顴骨凸起,嘴角微翹,她很坦然,很豁達,她乾脆利落,她的人生充滿著希望,她太可愛了,她是個可愛的人,她一直沒有離開汾陽,家變成了什麼樣,她經歷了什麼,都沒有離開她的故鄉,張晉升折騰一輩子最後到了澳洲,還是一副汾陽相,還是只會說汾陽話,有槍有錢沒有了敵人,他再也遇不到想拿著炸葯包炸死他的梁子,再也沒有愛人,跟兒子講話只能考gogle翻譯,他什麼都了,那個香蕉兒子,不會說中國話,沒有媽媽沒有自由沒有愛沒有家,悲哀,迷失,荒唐。梁子或許因為塵肺病死了吧。汾陽,只剩下濤,還有那隻長生不老的狗,因為濤說過,不許說死。
最後,滿目瘡痍的土地,大雪,冰河,塔還是那個塔,她也一直都是她,她好像被一切拋棄了,她好像活錯了,不,她一隻都有血有肉有靈魂,她守著這片土地,守著這片土地上的人情,守住了她自己的生活。go west響起來,她又微笑了,她開始在這片深情的大地上,跳起了可愛陽光的舞,我好喜歡她,她好美好美。我不想哭了,每個神經都開始激動,我想笑,想開朗的笑。

㈩ 山河故人趙濤說的是哪個省方言

山河故人趙濤說的是「山西汾陽話「

閱讀全文

與山河故人電影說的是哪個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電影兄妹戀 瀏覽:777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電影票多少 瀏覽:914
電影很好看又冷門的 瀏覽:205
貓眼電影影城卡怎麼退 瀏覽:72
下載兩部電影多少G 瀏覽:614
寒假學生電影有什麼 瀏覽:918
好看的爆笑韓國電影 瀏覽:321
如何投資吳京電影 瀏覽:269
電腦怎麼看電影你懂得 瀏覽:741
怪友電影免費版全集 瀏覽:393
青蛇電影如何拍的 瀏覽:478
有情節日韓電影中文免費 瀏覽:533
追捕電影好看不 瀏覽:25
加菲貓電影怎麼下載 瀏覽:161
怎麼在醫院拍電影 瀏覽:438
店名是電影的店有哪些 瀏覽:141
拷貝在u盤里的電影為什麼打不開怎麼辦 瀏覽:693
鄭州微電影價格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769
王晶拍的電影怎麼樣 瀏覽:822
講上海電影有哪些國家 瀏覽: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