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阜寧縣哪個電影院好

阜寧縣哪個電影院好

發布時間:2022-08-18 00:53:35

A. 阜寧縣環球影城1月22日下午2點55放映的什麼電影

04-08 星期五 cctv6節目表00:12 音樂電影欣賞1800:17 光影星播客00:24 2016-04-07電影快訊00:27 電影 北魏傳奇之風雨飄落都是愛 01:59 電影 無法結局 03:30 譯製片 青木瓜之味 05:08 微電影 第二屆電影類型短片創投季作品《絕命疑戰》05:23 電影 紅高粱 07:00 光影星播客07:06 電影 舞魅青春 08:41 光影星播客08:53 2016-04-08電影快訊08:56 電影 鐵流1949 10:56 光影星播客11:03 音樂電影欣賞1811:10 電影 快槍手 12:50 光影星播客13:02 譯製片 127小時 14:39 光影星播客14:52 2016-04-08電影快訊14:55 電影 公路美人 16:43 光影星播客16:50 電影全解碼 (15)17:05 中國電影報道 (99)17:32 光影星播客17:42 電影 動作90分 智取威虎山(2015) 20:04 光影星播客20:12 2016-04-08電影快訊20:15 電影 首播 一念天堂21:58 光影星播客22:06 譯製片 環球影院 首播 金發繆斯 23:45 音樂電影欣賞1823:50 光影星播客

B. 10月7號阜寧金逸影城有哪些電影

像素大戰

地區:
美國
主演:
亞當·桑德勒 凱文·詹姆斯 米歇爾·莫納漢 彼特·丁克拉奇 喬什·加德
導演:
克里斯·哥倫布
類型:
科幻動作喜劇

C. 江蘇阜寧縣立體電影院危樓一層變三層成了娛樂場所為什麼沒人管

在哪啊有時間我也去玩玩

D. 阜寧縣的名人

朱訓: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秘書長,中共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黨組成員、機關黨組書記。兼任中國礦業協會會長,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地學哲學委員會理事長,中國地質災害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地質大學校長。現任河南理工大學名譽校長。
王文哲:曾任國家經委輕工業局局長,輕工業部副部長
周傑:原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錢冠林:曾任國家海關總署署長(正部級),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
江國棟:山東省政協第四屆副主席。
楊詠沂:歷任南京工學院團委書記、黨委副書記,江蘇省副省長。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王光亞: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
許雲昭:曾任湖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省政協黨組副書記。
朱維芳: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徽中華職教社主任,安徽省第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
於廣洲:現任國家海關總署署長(正部級)。
陳震寧:現任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周克玉:上將,曾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後勤部政委、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
戴浩:專業技術三級,中國工程院院士,總參某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
戴必正:少將,現任公安部警衛局副局長(副軍職),2007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洪以佑:少將,二炮政治部副主任(正軍職),1992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鄧 培: 少將,海軍工程大學政委(正軍職)
於克文:少將,浙江省軍區副政委,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周日揚:少將,江西省軍區原副政委
郭林本:少將,上海警備區政治部原主任(副軍職)
郭呂福:少將,任解放軍炮兵學院政委。
仇學富:少將,南京軍區聯勤部副部長。2006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馬立達:少將,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
沈克恆:少將,海軍航空兵部原副參謀長(副軍職)
黃偉燦:少將,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 梁志成:著名年輕電影製片人,演員。2014年憑借投拍電影《二蛋狂奔》入圍北京青年影展,並獲著名青年製片人殊榮.電影《二蛋狂奔》的全部場景都在阜寧,也是阜寧縣歷史以來第一步本土電影。
蔡健雅:新加坡人,祖籍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華語著名歌手、詞曲兼作詞人。三度榮膺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
梅汝愷:一級作家,曾先後任中國翻譯家協會協理事,中國作協江蘇分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政協常委兼文化組組長,江蘇省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等職。1984年波蘭政府曾授予其波蘭人民共和國文化藝術金質獎章。
夏振亞:國家一級導演,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世界傑出人物勛章」獲得者、上海市文藝創作協會副會長、南京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南京大學終身教授、浙江電影製片廠名譽顧問、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振亞影視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總導演和藝術總監。 趙連城: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首屆院長,現任「精密熱加工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社會兼職為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中國金屬學會材料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滕維藻:曾任南開大學校長(副部級)。著名教育家,著名世界經濟學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教授,世界經濟博士導師。
韓星臣:曾任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江蘇省委委員。
王自力:工學博士,教授。現任江蘇科技大學校長。
李剛: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曹衛東: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陳必廷:曾任江蘇省副省長,現任神華集團總裁
戴俊:民營企業家,資產過千萬。在西安為救一名遭搶打工妹而獻身。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肖春虎:現任江蘇鹽城二建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冠成:中鋁(稀土)江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朱共山:現任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創辦人、董事長、常務董事及首席常務官。2009至2014年一直榮登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單。

E. 鹽城的歷史名人

1、陳琳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漢靈帝末年,陳琳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

袁紹失敗後,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劉楨、應瑒、徐乾等同染疫疾而亡。

2、陸秀夫

陸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里(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

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背著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3、施耐庵

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舟人之子,生於興化新垛鎮,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6歲中進士。

36歲至40歲之間官錢塘二載,後與當道不合,復歸蘇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歲,張士誠據蘇,徵聘不應;與張士誠部將卞元亨相友善,後流寓江陰,在祝塘鎮教書。

71歲或72歲遷興化,族遷白駒場、施家橋。朱元璋屢征不應;最後居淮安卒,終年74歲。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4、宋曹

明末清初大書法家,字彬臣,又字 臣,號射陵,鹽城新興場人,生於1620年,卒於1701年。他工書能文,對書法造詣很深。

著有《書法約言》、木刻雙鉤《草書千字文》、《杜詩解》、《會秋堂詩文集》等書,這些書作用很大,對後人的書法、詩文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入清後,他不滿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不願做官,過著隱居生活,自號耕海潛夫,以書詩自娛,寫下許多名詩,其詩篇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對清廷腐敗統治的仇恨。

是一位很有骨氣的愛國詩人。康熙十七年,清以纂修明史,開博學鴻詞科,徵召海內名儒,侍郎嚴沅和江蘇巡撫慕無顏共舉宋曹為博學鴻詞,他均以母老固辭未赴。

康熙22年(1683)年,兩江總督於成龍請他去 南京編撰《江南通志》,盛情難卻,他帶上長子恭貽一起赴任。

志書編成,宋曹堅不留名,最終《江南通志》僅署了恭貽的名字。於成龍敬重他的人品,稱他為"射陵先生"。於成龍邀其出山,終於使宋曹結束了隱居生涯。

為了實現書法方面的抱負,他毅然離家出遊,浪跡江淮,客維揚、潤州、崑山、蘇州、杭州等地,拜師會友,弔古覓勝。康熙六年,會顧炎武,互贈詩賦,結為友好。

歷數載,他縱覓南北名碑,吮吸精髓,悟入微際,並加以融會貫通,取捨揚棄,為自己尋得一條正宗的書法道路。

5、卞元亨

元末明初人,原籍鹽城便倉。少時膂力過人,曾赤手空拳打死過猛虎。後在山東永王軍中任謀劃,歷時9年。

永王兵敗被俘,他作文生祭,申明大義,後被中丞李炳之陷害,發配遼東,明永樂元年被赦免歸鄉,自稱東溟叟,又號柏門老人,死於1419年,享年90歲。

F. 蚌埠卷煙廠的煙廠歷史

蚌埠卷煙廠是安徽最大的卷煙廠。它原名為東海煙廠。 1958年由一家地方國營煙廠和一家公私合營煙廠合並而成。蚌埠卷煙廠的歷史,是一部閃耀著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也是一部蚌埠地區煙草工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的歷史。鳳陽產煙區和門檯子烤煙廠據史料記載,煙草原產美洲,16世紀明萬曆年間,由南洋傳入我國。早在明末清初,鳳陽開始種植煙草,至晚清煙田已遍全縣。
鳳陽城西留守師和劉府小塔寺的「皮絲煙」,油分足、彈性強,譽馳黃淮一帶。每年秋天,享有盛名的鳳陽煙草,總是引來不少山東、河南和皖北的商人登門求購。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民國初年,鳳陽以產煙歷史悠久、水陸交通便利,而被英美煙草公司看中。
1917年,英美煙草公司派員攜帶烤煙種(佛光種)來到鳳陽,經實地勘查,選劉府官園村先行試種。為使煙農改種烤煙,外國老闆們發放煙種,傳授栽培方法,提供器材,介紹烘烤技術,援建炕房,高價收購煙草。優厚的經濟收入,對生活貧苦的煙農產生了極大的誘惑力,僅二三年光景,烤煙便在鳳陽的劉府、武店和十五營一帶,逐漸取代了曬煙的傳統地位。煙草生產季節性強。每年秋季收購上來的大量初炕原煙,仍含許多水分,易霉變,必須復烤,才能長久貯存,適應卷制工業均衡生產的需要。為此,英美煙草公司又於1919年在門檯子買地100餘畝,投資興建一座工廠,專營煙葉收購和復烤,這就是人們熟知的門檯子烤煙廠。經兩年多的籌建,烤煙廠於1921年正式投產。
建廠初期,廠內僅兩棟倉庫,一間大型烤煙房,內有5台1.2噸的鍋爐,一台7.5馬力蒸汽動力帶動復烤機運轉工作,每日可復烤煙葉200擔。當時,這在國內已是數一數二,在國外同行業中,也稱得上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大工廠了。這家外資興辦的工廠,長年僱工20人,旺季臨時招雇400人,平均每年開工不足4個月。工廠事務,託付予一個名叫王耀庭的天津人經管。武店地主王仰之,在鳳陽一帶人事熟、家資厚,也被英美煙草公司聘作經紀人。隨著栽培技術的廣泛普及,烤煙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到了30年代,煙田已越出縣界,跨過淮河,延伸到定遠、五河、懷遠、靈璧。
由於煙農的精心培植,加之良好的氣候、土壤條件,煙葉品質也愈顯優良,逐漸形成了獨有的特色。鳳陽烤煙,葉肥梗細,質地細密,烤制後,葉色金黃,香氣馥郁,口味醇和,雖稍有雜氣,但易燃燒,少刺激,屬烤煙類中的濃香型。行家們喻之為「中葯里的甘草」——甘甜、潤喉、提神,是製作中檔煙的上好原料,也是高檔煙配料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豐產優質的鳳陽烤煙,在我國煙草生產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至抗日戰爭前夕,安徽鳳陽及山東濰坊、河南襄城,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三個烤煙產地。
每年初秋,新煙出炕。英美煙草公司趁機壓級壓價,對煙農盤剝勒索。成千上萬擔廉價煙葉,在門檯子復烤後,裝入大木桶(一桶1000磅),隨車源源運抵上海。其中少量的遠涉重洋運往歐美,大量的在上海就地卷製成各種香煙,銷行全國。大來煙廠的興衰蓬勃發展的煙草種植業,為蚌埠地區卷煙工業的興起准備了充裕的原料。進入20年代,津浦鐵路通車已有10多年的歷史。蚌埠,作為一個新興城鎮,已初具規模,運輸業、商業、服務業和糧食加工業等相繼建立。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社交活動日益頻繁,香煙(當時稱洋煙或紙煙)比起旱煙和水煙,美觀體面,攜帶方便,被越來越多地用於交際場合,從而又為卷煙生產提供了商品市場。
1925年,英美煙草公司的翻譯范玉田,在太平街買下一塊地皮和50多間房屋(今三十二中),另外吸收少量股份,籌措資金,從上海購回兩部「花旗」牌卷煙機和部分設備,請來幾位上海技工,辦起一家卷煙廠,也就是蚌埠歷史上最早的卷煙廠——大來煙廠。大來煙廠於1926年春開工,50多間平房改建成了車間和倉庫。在撕煙、切絲、卷制、包裝幾道工序中,僅卷煙使用機器,其他均手工操作。
全廠130多人,大多是當地無業市民,幾位上海技工負責配料、操作和維修機器。生產原料,煙葉來自鳳陽,盤紙、香精購於上海,煙包上的商標也在上海印製。大來煙廠首批生產「來富」牌香煙,這是蚌埠最早的一個香煙品種。「來富」牌是一種中檔煙,煙包淺黃色,商標上畫著一條狗,其意源於「貓來窮,狗來富」這句中國俗話。煙廠創建人范玉田原籍天津,雖多年受雇於英美煙草公司,但對卷煙生產不甚了了。
工廠開業之後,因經營不善,產品質次價高,在市場上遠遠不是上海同類香煙的對手。第三年,范玉田病故。這時,工廠已經虧空,負債累累,為償還債務,只得將廠房賣給了王仰之。王銳意圖強,決心重整旗鼓,招楊樹誠(即楊三,寶興麵粉廠老闆)等人入股,募集股金,並對工廠的領導層作了大刀闊斧的改組,兩個精通業務的寧波人被推舉出來管理工廠:支起眉任經理,分管財會商務;桂寶鼎任廠長,過問生產技術。
改組之後,生產漸有起色,產品銷路隨即打開。工廠日產香煙近10箱,產銷趨於平衡。「來富」牌香煙在市場立腳之後,大來煙廠又生產一種「蚌精」牌香煙。煙包上畫有一隻河蚌,張開兩翼蚌殼,其間立一古裝美女。這一裝潢設計,不但色調鮮麗,而且與史書所載沿淮盛產河蚌可育珍珠的傳說相照應,想像力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20年代末,蚌埠市場出現手工煙。手工煙因不納稅,當時又稱私煙。一些無業市民從煙行買來煙葉,又從商店買回盤紙和香精,自行切絲、配料,用手推子(簡陋的卷煙工具,木製品)卷制煙支,自產自銷。或擺攤出售,或沿街叫賣,或整包銷出或論支計價,銷售方式十分靈活。吸用者大都是搬運工人和進城農民。由於手工煙不納稅,價錢低,薄利多銷,尚能養家糊口,所以至抗日戰爭前夕,手工煙個體戶已發展到240家。廉價的手工煙充塞市場,搶了大煙廠的生意,影響了當地稅收。
當局計劃分四批取締手工煙,兩年結束。但不久,抗日戰爭爆發,這一計劃未能完全實施。1937年春,中日戰端一觸即發,國內彌漫著戰爭氣氛。為避戰亂,大來煙廠決定遷出蚌埠,支起眉出面與劉府煙行老闆李席珍洽商約定,暫租借其煙行維持生產。夏天,大來煙廠的機器設備陸續運至劉府安裝。不久。盧溝橋事變發生,日軍大舉入侵,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大來煙廠復工不到兩個月,蚌埠淪陷,日軍隨即出兵鳳陽。支起眉、桂寶鼎、李席珍丟下工廠去四川,廠房遂為日軍佔用,作為兵營。至此,開業12年之久的大來煙廠毀於戰亂。
淪陷期間 抗日戰爭初期,日本煙草公司接管了英美煙草公司在淪陷區的全部資產,壟斷了鳳陽、蚌埠乃至整個華東的煙草收購業。當時的蚌埠煙葉收購點就設在寶興麵粉廠南邊的大院內(今第三毛紡廠)。為了一家獨利,淪陷區的私營煙廠也遭禁絕。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第五個年頭,禁令有所鬆弛。蚌埠和皖北市場香煙短缺,精於生財之道的楊三,買通日本軍方,以大來煙廠股東的身份,把支起眉丟下的兩部卷煙機從劉府運回蚌埠,同上海人周子林合作,在寶興麵粉廠院內開了一家卷煙廠,仍以大來煙廠作為廠名。這家工廠由楊三出錢、出人,周子林提供技術和管理經驗。廠房實際上就是一座樓(即寶興北樓),樓上包煙,樓下卷煙。切絲機、卷煙機、烘絲機等設備靠馬達帶動,由寶興麵粉廠發電機輸送電力,生產方式比較先進。全廠約100人,生產「三駝」、「紅槍」、「飛剪」三種香煙。其中「三駝」牌香煙氣濃、勁頭足,頗適北方人口味,曾一度遠銷天津,被天津人譽為「小炮台」。 卷煙業的高額利潤,吸引著來自揚州的兄弟倆——姜寅觀、姜宏觀。當時兄姜寅觀在老大街(今青年街北段)開一「同生布店」,弟姜宏觀協助其父姜松岩在米坊街(今青年街南段)經營「祥生錢庄」。1943年底,兄弟倆湊了3000元,在天橋東端(今和平電影院)創辦了「兄弟煙廠」。起初,全廠150人、42間房屋、3部手搖卷煙機和1台壓梗機,半年後又添置了1台大型卷煙機和1台發電機。兄弟煙廠首批生產「寶錢」、「寶馬」兩種香煙。新牌號上市,顧客不認,產品積壓,眼看生產難以維持、為了打開銷路,姜家兄弟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扎一輛彩車,敲鑼打鼓開上街去,宣傳產品,招攬顧客;二、在煙包里放入彩票,購者中彩有獎,彩票上繪有《水滸傳》、《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畫像,中彩者可持彩票來廠領獎,頭彩獎自行車一輛,二彩獎電唱機一台或毯子一條,三彩獎水瓶、毛巾等生活用品。半年後,煙販紛紛前來訂貨,銷路從此打開。在此基礎上,姜家兄弟又增加生產「聖母」牌、「橄欖」牌香煙,擴大了花色品種;聘請上海技工改進配方,添加香料,著力提高香煙的內在質量,從而使得該廠香煙擁有越來越多的吸用者。尤其是「寶錢」牌,煙支飽滿,香濃味醇,不僅在蚌埠地區暢銷無阻,還被煙販們運至徐州、開封、揚州等地,與滬產煙和當地名牌煙爭奪市場。
至解放前夕,兄弟煙廠已發展到500多人,擁有108間房屋、3部大型卷煙機,日產香煙40餘箱,成為蚌埠乃至全安徽首屈一指的大煙廠。1945年5月,由幾個劉府人辦的江淮煙廠開業。原劉府煙行老闆李席珍任經理,天成布店房東康振林為副經理,李席珍的堂弟李石如為廠長,廠址在舞台街和勝利路的交會處(今一中大門稍東,舊址已不存)。全廠近100人,10餘間房屋,1部手搖卷煙機,日產2箱「精忠」牌香煙。年底,增添1部大型卷煙機,1台發電機,日產量增至7箱,生產穩步發展。空前而暫短的繁榮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黨政府把剛從日本人手中接管過來的門檯子烤煙廠,改為第九後方醫院,煙農只得把煙葉運到蚌埠出賣。在當時百業蕭條的境況下,蚌埠煙草收購業卻畸形發展,進入鼎盛時期。據資料統計,日本投降後短短兩年內,蚌埠私營煙行猛增至107家。
三徑街(今太平街南段)是煙行集中的地方,從今天的第一制線廠到南崗一路加油站,有萬和煙行、大成煙行、興隆煙行、信大煙行……幾乎一家挨著一家。新煙上市的時候,這里車水馬龍,每天成交數百擔煙葉。為了維護本行業的經濟利益,協調本行業內部的各方面關系,蚌埠煙行工會於1946年秋成立。本地蔣家崗人蔣卓章,被推為蚌埠煙行工會會長。興旺的煙草收購業,刺激著卷煙工業的發展,為其帶來了空前而暫短的繁榮。
1946年至1947年間,蚌埠煙廠蜂起,出現了一股「煙廠熱」。短短兩年之內,煙廠從3家增至61家,生產上百種香煙。60餘家煙廠散落在從火車站到南崗一路這一狹長地段。或位於鬧市,或處於近郊,或臨街而建,有的為一家獨資經營,大部分則是多家合股興辦。其中除幾家大煙廠,如大來、兄弟、裕民、匯豐、慶華、江淮、中興、福豐,使用大機器生產外,其餘的數十家,生產方式落後,僅屬手工業作坊類型。譬如,當時的褲襠街(今中區菜市口)就有3家煙廠,廠與廠僅數步之隔。各廠均2間平房,10來個人,1部手搖卷煙機,規模甚小。這些小煙廠因無資金周轉,一旦產品滯銷,便即刻倒閉。當時舞台街中段,有一家小煙廠,從開業到倒閉先後僅5天,以致該廠歇業數月之後,許多同行還不知這里曾有過一家煙廠。
在眾多的中小煙廠中也有辦得出色的,如匯中煙廠、淮光煙廠、派克煙廠。匯中煙廠由18家股東合資籌建,於1946年10月投產。18家股東大部分是煙販和手工煙個體戶,投份多則1000元,少則只100元,山東煙販王鳳和任廠長,廠址設在舞台街與六安街(今建國路)的交叉處(今勝利三小)。
全廠3部手搖卷煙機,2台切絲機,工人110人,其中30人撕煙葉,30人包煙,均拿計件工資,其餘40人在廠里干雜活,如搞運輸、搖機器。廠里包伙管吃,每月只給點零用錢。工人中有一部分是附近農村的農民,農閑時來廠做工,農忙時回村種地。卷煙機、切絲機全靠人力搖動,勞動強度較大。工廠生產3種香煙:「真善美」、「福興」、「雙魚」,由於產品價格低廉,質量尚可,銷路一直很好,不僅在煙廠如林的蚌埠有銷路,在附近各縣也有市場。蚌埠卷煙工會於1946年的「煙廠熱」中成立,慶華煙廠老闆、劉府人王子興為工會會長。
1947年下半年,大量的上海煙北來,傾銷蚌埠市場,供漸漸過於求,本地香煙滯銷積壓,一些中小煙廠紛紛倒閉、破產。同時,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節節勝利,一些大煙廠的老闆驚惶失措,忙於轉移機器,攜帶錢財,逃往江南,又造成部分煙廠癱瘓。到了1949年,61家煙廠已銳減至33家。
蚌埠煙草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是建立在廣大卷煙工人和煙區農民辛勤勞動的基礎上的。根根煙支中,都凝結著工人、農民辛勤的汗水。至解放前夕,蚌埠卷煙工人已達3500多人,約佔全市產業工人總數的70%。各大煙廠相繼成立了工會。與此同時,中共蚌埠地下組織也深入到卷煙工人之中,宣傳真理,培養骨幹,團結工人同資本家進行各種形式的斗爭。在資本家南逃之後,廣大卷煙工人在人民解放軍勝利捷報的鼓舞下,同心協力保護工廠,堅持生產,翹首迎接解放。東海煙廠的創建和遷徙幾乎在楊三的大來煙廠開業的同時,一家7個半人的小煙廠在蘇北益林鎮誕生了。這就是以後幾經輾轉遷至蚌埠,又為蚌埠卷煙工業作出巨大貢獻的東海煙廠。
40年代初,蘇北鹽城、阜寧一帶駐扎著新四軍主力部隊。阜寧縣的邊緣小鎮——益林,距海100餘里,數百戶人家,一條小河穿街而過,可通射陽河,入大運河,交通方便。當時,這里是新四軍三師(師長黃克誠、副師長張愛萍)後勤機關的集中地。1942年,原陝北紅軍戰士於金彪和高明顯、宋長和、姚士安、賀才生等8人,在一次反「掃盪」戰斗中掛彩,留益林養傷,其中7人輕傷,1個重傷殘廢(有人稱其為「半個人」)。
當時,蘇北缺煙,許多戰士卷豆葉吸,甘澀嗆人,一些惟利是圖的商人便趁機把香煙從外地運來蘇北,高價出售,牟取暴利,又加劇了根據地的財政困難。於是,於金彪等人一合計,便置了3把刨刀、3個手推子,在益林附近的一個小村子裡開起了一個小煙鋪。這便是東海煙廠的早期萌芽。手工卷煙效率低,開初每人一天只能卷20條香煙供應部隊。1943年春,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幾道封鎖線,從淮南軍區的飛馬煙廠(當時在天長縣,由新四軍一師創辦)運回一部手搖卷煙機。隨後,工廠漸增至70人,日產「黑貓」牌香煙500條(合2箱),廠址也從村莊遷入鎮內一家舊商行,有十幾間房屋。因鹽阜地區瀕臨東海,故煙廠取名為東海煙廠。
1943年秋,東海煙廠在蘇北地區已是家喻戶曉了。為了擴大生產,鹽阜區財委會撥30元華中幣給煙廠辦了一家交易所,經營大豆、生豬、油料等,又經過走私商人把這些農副產品運往上海,換回4部手搖卷煙機、1台發電機和盤紙等生產原料。從此,生產迅速發展,工廠越辦越興旺。到了1945年,工廠已初具規模。全廠職工已達300多人,增蓋了20多間房屋,同時還經營一家油行。工廠使用柴油機發電進行生產,專用一艘載重50噸的小火輪為工廠往返采購原料。香煙日產量增至3000條,最高時達5000條。品種也由原來的一種「黑貓」增加了「黃貓」、「金虎」、「飛虎」、「飛馬」4種。這些香煙除供應部隊外,也拿到地方出售,暢銷蘇北,其中數「金虎」牌價廉物美,曾遠銷揚州、寶應等地。東海煙廠的興辦和發展,有力地打擊了奸商的投機活動,為增加財政收入,供應部隊需要,支援戰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1946年6月,蔣介石調集160萬軍隊,向中原、華東、華北、東北解放區大舉進攻,揚言要在三至六個月內摧毀解放區和消滅人民解放軍。7、8月間,蘇北部隊在蘇中地區七戰七捷之後,逐步向外轉移,繼續進行運動作戰。東海煙廠接上級指示,把本廠劃為兩個分廠,一分廠隨部隊北撤山東,二分廠暫留蘇北堅持生產。為了防避空襲,二分廠遷入益林附近的一片小樹林里生產。倆月後,往北遷至楊寨。不久,敵軍攻入鹽阜地區,二分廠又奉命撤離蘇北,開赴魯南。
1946年初冬,東海煙廠二分廠的70多人,帶著卷煙機和少量煙葉,艱難地跋涉在黃淮平原上。沿途,上有敵機轟炸,後有追兵緊逼,土匪和地主武裝還時常騷擾截擊。他們日夜兼程,越新沂河,跨隴海線,一路上風餐露宿,歷盡艱辛。途經竹墩時,土匪偷襲,經理於金彪和警衛員被圍,幸遇部隊援救,才免遭毒手。 年底,二分廠人員進入魯南,抵達莒縣大店,與先前到達的一分廠人員會合。大店,地處沂蒙山南麓,集鎮附近有一座天齊廟,被東海煙廠臨時用作廠房。會合後,全廠尚有100多人。這時,他們在轉移中已同上級失去聯系,給養斷絕,加之大部分人員乍來山東,生活不習慣,又無棉衣禦寒,處境十分困難,但大家互相鼓勵積極生產自救,克服困難,革命熱情非常高漲。
1947年4月,國民黨政府把山東作為進攻的重點,糾集34個旅,25萬多人,直逼山東解放區。敵軍壓境,東海煙廠遂遷入山區,先後在小窯、濤雒、李家桑園落腳。山東是革命老區,群眾覺悟高、基礎好。東海煙廠職工在人民群眾的掩護下,東搬西遷,忽南忽北,巧與敵人周旋。平日,他們保持高度警惕,一邊生產,一邊練武。敵人偷襲,他們且戰且走,及時轉移,有時機器來不及帶走,就埋在地下或丟進塘里,待敵人離去,他們即刻重新安裝機器,爭分奪秒增生產,支援前線、
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勝利進行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一舉全殲蔣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七十四師,從而扭轉了山東戰場的整個戰局。下半年,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陳粟大軍經過艱苦作戰,收復並發展了豫皖蘇魯解放區。年底,上級命令東海煙廠分水旱兩路返回蘇北。旱路人員由部隊護送,跨越隴海路,進入豫皖蘇邊區;水路人員租借民船,分兩批先後從莒南縣嵐山頭起程南航。部分人員在連雲港附近遭遇海匪船和國民黨軍艦,被扣押拷打,但因未暴露身份,終於虎口餘生。
1948年,東海煙廠的100多名職工輾轉千里,終於又先後回到了蘇北,上級把他們集中起來,安置在洪澤湖畔的王小集子(屬泗洪縣)。當時,人民解放軍正在准備發動淮海戰役,東海煙廠的職工靠著僅存的3部手搖卷煙機,加緊生產,支援戰爭。1949年1月,淮海戰役勝利結束,蚌埠解放。為了擴大生產,東海煙廠遵照上級命令,於3月離開蘇北,遷至蚌埠。從此東海煙廠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解放以來,蚌埠卷煙廠生產了40多個牌號的香煙,除在本省銷售外,還行銷祖國各地。像「渡江」、「金葉」、「團結」、「百壽」、「黃山」等煙已為名牌,在廣大吸用者中享有很高的信譽。近幾年來,蚌埠卷煙廠每年為國家創造上億元的產值,上交稅金占蚌埠全市銳收總額的一半以上。目前,蚌埠卷煙廠正在新長征中奮進,為祖國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阜寧縣哪個電影院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h韓國限制電影有哪些 瀏覽:302
宮崎駿12部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660
道道道電影哪一部最好看 瀏覽:603
國內有什麼電影好看的電影 瀏覽:772
豆瓣如何記錄以前的電影 瀏覽:929
美團上怎麼用電影卡里的錢 瀏覽:578
鬼片大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580
周星馳的電影為什麼都很臟 瀏覽:819
好看的歷史劇情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764
周星馳電影的影響力怎麼樣 瀏覽:954
最近好看緝毒的電影2019年 瀏覽:214
那個的電影比較好看 瀏覽:942
有哪些很值得看的電影 瀏覽:485
免費服務韓國電影 瀏覽:766
開心鬼撞鬼後續是叫什麼電影 瀏覽:922
有什麼反政府的電影好看 瀏覽:139
梁家輝吃烤豬是什麼電影 瀏覽:327
AV電影免費看全集 瀏覽:113
特效電影怎麼製作 瀏覽:51
有部電影叫孤女什麼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