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虎口脫險哪個電影製片廠

虎口脫險哪個電影製片廠

發布時間:2021-05-30 16:13:51

㈠ 電影(虎口脫險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虎口脫險》是一部經典的法國戰爭喜劇片,由傑拉爾·烏里執導,路易·德·菲耐斯、安德烈·布爾維爾主演。
講述在二戰期間,一架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偵查任務中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機上的皇家空軍中隊長與四名飛行員被迫跳傘逃生的故事。

㈡ 聽說有部電影叫 虎口脫險 是講什麼好看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是一部法國經典超爆笑戰爭喜劇片,由兩位著名的法國喜劇演員布爾維爾(Bourvil)與路易·德·菲耐斯(Louis de Funès)主演。二戰期間,一架英國皇家轟炸機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機上的一名英軍中隊長與兩名士兵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德軍佔領的巴黎市內的土耳其浴室見面,他們降落在巴黎的不同地點,得到兩名法國人,一個是油漆匠,另一個是樂隊指揮的幫助,他們結成了生死同盟,與敵人展開了鬥智斗勇的生死游戲。

這部影片當中的看點是路易·德·菲耐斯(Louis de Funès),一代喜劇大師上半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龍套半生,四十多歲時發現自己喜劇才能,從而一發不可收拾,成就經典。
代表作:
《聖特羅佩的警察》、《警察在紐約》、《警察結婚記》、《散步的警察》、《警察與外星人》和《警察與女警察》、《雅各布教士歷險記》、《指揮家》、《總統失蹤記》

㈢ 電影《虎口脫險》中出現過的法國地名

mfursault 法國 翻譯成法國的地名:莫爾索、莫索特、默爾索或慕爾壽。

㈣ 請問《虎口脫險》那個老頭叫甚麼還有甚麼電影

法國著名喜劇大師雷諾勃拉姆
主要作品《虎口脫險》《大飯店》《在樹上》《浪尖上的美麗》等

他的法語名字是 Louis de Funès, 翻譯成中文是路易·德·費內斯,但不知為什麼習慣上都叫他雷諾勃拉姆。

過去那些老一代喜劇明星們,與其他演員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論他們扮演過多少個不同的角色,留在觀眾心中的卻永遠是一個模樣,彷彿他們天生就是如此。像勞埃德永遠是戴著小圓眼睛弱不禁風的樣子,基頓則總是拉長這一張木無表情的臉,還有瘦勞萊與胖哈苔,卓別林就更是讓人過目不忘……

而喜劇大師路易·德·費內斯,觀眾則會想到那個矮小暴躁、小眼睛大嘴巴的禿頂法國小老頭。就算他在《虎口脫險》中穿起寬大的德國軍裝、戴上蓋到眼睛的鋼盔,也還是那副模樣。《虎口脫險》在我國公映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多年來觀眾通過電視一遍遍重溫這部佳作,其中很多精彩的對白直到現在還會時時在耳邊響起。這既要歸功於上海電影譯制廠的藝術家們,也與片中演員的精彩表演是分不開的。其實在我國共映的由費內斯主演的最早的影片是《瘋狂的貴族》,但遠不如《虎口脫險》那樣深入人心。因為此片曾在法國創下票房收入過億的記錄,並使費內斯成為公認的法國頭號喜劇演員。

費內斯生於1914年,年輕時干過手工匠、會計之類的工作,這段生活為他後來的表演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在舞台劇中擔任喜劇配角,又為他磨練演技創造了機會。雖然從1945年他就已涉足影壇,但一直演配角,直到1957年他43歲時,才成為主角,這時他已經是那個「法國小老頭」的模樣了。在他的表演生涯中,塑造了許多不同職業、不同時代的人物,但人物性格卻始終如一。他通過誇張的形體動作和表情,生動地刻畫出了法國市民階層的典型性格:善良熱性卻又自私多疑、精明能幹卻又狡猾多變。

除了《瘋狂的貴族》、《虎口脫險》兩部片子外,費內斯還有三部電影曾在我國公映:在《總統失蹤記》中他扮演尋找總統的餐廳老闆,在《歡喜冤家》1中他扮演唯利是圖的工廠主;而在《好漢還是孬種》2中他扮演的美食家,在該片結尾處失去了味覺,僅能靠眼睛來品評一杯酒,表演時費內斯表情嚴肅,目光炯炯地盯住杯中酒,滔滔不絕地說出酒的質量、產地,臉上不時閃過一絲滑稽的自負,絕好的展現了他的表演功力。他的名作還有從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攝的警察系列片,從第一集《聖·特魯佩斯的警察》到最後的《警察與女兵》公拍了6集。聖·特魯佩斯本來就是法國的旅遊區,被當作片中外景的那個警察局因此成了新的旅遊景點。這套系列片在我國主要是以錄像帶的形式與觀眾見面的。

1983年,他因心臟病發作去世,死前正准備主演影片《鱷魚》,該片的拍攝從此被擱置,因此費內斯是無人可以取代的:他不僅在銀幕上令人捧腹,在拍片現場也總能讓工作人員和圍觀的人大笑不止,這樣的一個人,就算在自己的葬禮上可能也想聽到人們的笑聲。

㈤ 虎口脫險是哪年在中國的電影播放的

1982年7月,《虎口脫險》經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在國內放映,反響強烈。

㈥ 請問虎口脫險是什麼時候的電影

[片名]: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
[導演]:蓋拉德·歐利
[主演]:雷諾·勃拉姆 特利·托馬斯、路易·德·費內斯
[上映時間]:1966年12月8日
[影片介紹]: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國。

一支英國轟炸機的先遣隊,在執行一次代號叫「鴛鴦茶」的偵察任務時被德軍的防空殲擊機擊中。在飛機即將墜毀的一瞬間,中隊長帶著飛行員彼特和麥肯被迫跳傘逃生,並相約落地後在一家土耳其浴池會面。落地後,中隊長掉在了動物園,彼特掉在一座德軍的軍營,而麥肯則掉在了歌劇院的屋頂上。要知道,這可都是被德軍佔領的地盤。

德軍發現了彼特和麥肯,並展開了全城搜查。迫於形勢的需要,營救彼特的油漆匠奧古斯丹和營救麥肯的樂團指揮斯丹尼只得分別代替被營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鬍子在浴池接頭。

經過一連串的誤會後,奧古斯丹和斯丹尼終於和中隊長會面了。面對德軍緊鑼密鼓的搜捕,彼特、麥肯和中隊長在熱情的法國人的幫助下與德軍展開了一場驚險而滑稽可笑的生死斗爭。最終,油漆匠奧古斯丹和樂團指揮斯丹尼先生在一位善良的修道女的幫助下,在和飛行員們一起成功的搗毀了德軍的指揮部後,乘兩架簡陋的滑翔機飛往安全的中立國——瑞士。

精彩視點:

這部影片拍攝於70年代,當年曾創下法國歷史最高票房紀錄,成為法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費內斯的成功表演使該影片成為世界公認的喜劇經典之作。

㈦ 虎口脫險的幕後製作

1966年5月16日,在8個月的前期籌備之後,影片開拍,劇組上下彌漫著緊張的氣氛。沒有人有過拍攝一部如此昂貴的電影的經驗,當時的1400萬法郎,將通脹率計算在內換算成今天的貨幣要接近1000萬歐元,這在今天的法國影壇也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大製作,更不用說當年了。此外,在1966年,淪陷題材仍屬於喜劇片的禁區,之前從沒人敢在大銀幕上拿它開玩笑,以至於在拍攝期間,《虎口脫險》的對外宣傳打的都是「一部藝術實驗電影」的旗號。
下里巴人的油漆匠和陽春白雪的大樂隊指揮,本來是毫無關系、老死不相往來的兩個階層的代表,但是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或者,更確切的說,在導演烏里的精心安排下,他們走到了一起,因為不同的個性發生種種沖撞,產生各種笑料,最終又因為共同的目標而互相幫助,互相尊重,成為朋友。從這一點來說,《虎口脫險》也是一部關於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顛沛流離命運的影片。
《虎口脫險》的價值還體現在它也是烏里、德·費內斯、布爾維爾三人組合的最後一次合作,當然,在當初拍攝的時候,他們誰都沒有想到這一點。1969年,烏里又為布爾維爾拍攝了《大腦》,但他的搭檔卻是讓-保羅·貝爾蒙多。1970年9月23日,布爾維爾因多發性髓瘤去世。1971年,烏里為德·費內斯拍攝了《瘋狂的貴族》,原本為布爾維爾所准備的僕人一角只得由伊夫·蒙當取代。1973年。在為布爾維爾追頒榮譽勛章的大會上,德菲奈斯發表了一篇滿懷深情的致詞,追憶自己的好友和工作夥伴。10年之後,德·費內斯也永遠的離開了深愛著他的全球影迷。
1966年,父女倆打造的《虎口脫險》成為法國電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經典作品。1700多萬觀眾人次令它占據法國影史票房冠軍寶座32年。《虎口脫險》的影響超越國界,超越時間。丹尼爾·湯普森在蓉向記者回憶起了那段塵封往事。
一句對話促成經典
丹尼爾·湯普森的父親熱拉爾·烏里,1919年出生在巴黎一知識分子家庭,17歲時他決心當演員,在法國國家戲劇學院500選5人的新生招考中脫穎而出。畢業後,他活躍在話劇舞台和大銀幕上。正當事業蒸蒸日上時,「二戰」爆發,有著猶太血統的他為逃脫蓋世太保的追捕,被迫帶著自己的奶奶、母親和已懷孕的妻子逃到瑞士,在日內瓦偷偷地繼續表演事業,這一經歷可以在他日後的作品《王中王》中找到影子。「二戰」結束後,烏里開始嘗試劇本寫作,1960 年改行當導演,但他的前三部電影反響平平,年近半百的熱拉爾·烏里郁悶彷徨。一天,在與片場一位跑龍套的小配角聊天時的一句話,讓他突然頓悟,「你實際上是個喜劇片作者,只有承認這點,你才能真正的表現出你自己。」說這句話的是他的朋友路易·德菲奈斯(《虎口脫險》中指揮家扮演者)。烏里繼而轉攻喜劇片,1964年他自編自導的《暗渡陳倉》大獲成功,主演是當時紅透半邊天的喜劇名角布爾維爾和「一語驚醒夢中人」的德菲奈斯,「黃金三角」組合由此形成。
一部經典改變命運
從跑龍套到喜劇之王,路易·德菲奈斯這個小個子、神經質的喜劇大師,因《虎口脫險》永遠被中國觀眾記住,只要說起「指揮家」,觀眾就會浮現出會心的笑容。鮮為人知的是,在拍該片前,德菲奈斯已50多歲,從影20年參演電影120部,但幾乎全是群眾演員或跑龍套。命運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他建議導演烏里拍喜劇片,也為自己爭取到了機會。德菲奈斯在《暗渡陳倉》里第一次擔任重要角色,曾因自己的戲份少於絕對主角布爾維爾而鬧過一次罷工,直到導演答應為他專門補一場戲才罷休。《虎口脫險》上映時,他的片酬已達100萬法郎,還有票房分紅,讓老來成名的德菲奈斯感慨良多:「靠這部電影我賺了不少錢,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參與一部電影票房分紅,1.4%。」
一部藝術電影創造歷史
1966年5月,經過8個月籌備,《虎口脫險》正式開機。1400萬法郎的投資令該片成為當時法國電影史上最昂貴的電影。《虎口脫險》在宣傳上打出「一部藝術實驗電影」旗號,影片拍攝精益求精。拍攝油漆桶濺到德國軍官身上那場戲時,道劇組用煉乳代替白油漆,這段戲共拍了12條才過關。每條拍完後後,軍服還要送去蒸汽熨燙,僅為這個鏡頭就花了3萬法郎!對細節的苛求最終保證了影片的巨大成功。
對導演烏里來說,最大的難題是布爾維爾和德菲奈斯的對手戲,他在回憶錄中記載:「有的演員是那種上來第一條就發揮很好的,就像布爾維爾,你反復越多,他的感覺反而越差,而德菲奈斯恰恰相反。於是兩人一個越演越糟,另一個卻越演越好。幸好這種狀況沒持續很久,在互相了解後,他們各自都作了些調節,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
德菲奈斯指揮大樂隊的那場戲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為學好指揮,他事先接受了專門培訓。不過實拍那天,當他真的站在一百多名專業樂師面前時仍感到一絲怯場。當《匈牙利進行曲》樂聲響起,他立刻投入角色。烏里在回憶錄中寫到:「他的動作瀟灑自信,絲毫沒有落後於樂聲,他像真正指揮那樣帶領樂隊演奏。一曲終了,他向樂隊鞠躬致意,所有樂師自發地全體起立為他喝彩。這時德菲內斯轉過身,我看見了他眼中的淚光,我也一樣。」
1966年12月,《虎口脫險》在香榭麗舍高蒙影院舉行首映式。電影放畢,劇組上下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無數觀眾涌過來向他們表示熱烈祝賀,從第一排座位走到到放映廳出口的14節台階,他們足足用了30分鍾。隨後,法國觀眾也以前所未有的熱情來迎接這部傑作。該片接著在義大利、比利時、英國、德國等連連打破票房紀錄,橫掃歐洲,風靡全球。
譯製片黃金時代 《虎口脫險》來到中國
《虎口脫險》誕生16年後,該片終於來到中國。1982年7月,《虎口脫險》經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在國內放映,反響強烈。
據該片的譯制導演蘇秀回憶,影片中土耳其浴室接頭那場戲哼唱了一段被影迷傳唱的小調:「鴛鴦茶、鴛鴦品,你愛我、我愛你……」但原文中歌詞 「Teafortwo」最初被譯為「情侶茶」,雖然意思不錯,但怎麼唱怎麼別扭,老廠長陳敘一回家想了半天,第二天到廠里把「情侶茶」改成「鴛鴦茶」。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這部譯製片在配音藝術上的精益求精,《虎口脫險》也因此成為中國電影配音標桿之作。

閱讀全文

與虎口脫險哪個電影製片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怪物獵人電影為什麼不上映了 瀏覽:145
超人夫妻電影有哪些 瀏覽:529
電影院的哈根達斯多少錢 瀏覽:747
歐科幻電影有哪些 瀏覽:30
楊冪在電影寶貝兒的入圍哪些國際電影節 瀏覽:906
電腦上電影如何在電視上播放器下載 瀏覽:168
露天電影用什麼設備 瀏覽:40
公安怎麼檢查電影院 瀏覽:799
有哪些黃暴的復仇電影 瀏覽:731
201911月份上映電影有哪些 瀏覽:381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明星有哪些 瀏覽:611
小米手機迅雷下載的電影在什麼文件怎麼打開 瀏覽:529
怎麼才能免費看要vip的電影 瀏覽:459
賣電影票的怎麼賺錢嗎 瀏覽:192
誅仙的那些電影電視劇好看 瀏覽:98
中國電影保護月會採取哪些措施 瀏覽:837
任賢齊好看的電影 瀏覽:465
airdisk如何看電影 瀏覽:569
2T電影多少GB 瀏覽:475
如何將電影傳到儲存卡上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