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安市電影公司屬於什麼性質單位
西安電影公司成立於1960年,是歸屬西安市文化局領導的市屬電影發行放映專業公司,原為全民事業性質,企業化管理。
② 哪些部門歸文化廳管轄
各地縣級市文化局,山東歌舞劇院
省博物館
省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省電影器材公司
省電影學校
省話劇院
省京劇院
省美術館
人民藝術劇院
省藝術博物館
省圖書館
省文化市場稽查隊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省文物總店
省戲劇創作室
省演出公司
省藝術服務中心
省藝術研究所
省雜技團
文化音像出版社
畫院
劇院
③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的主要職責
(一)擬訂電影事業、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
(二)指導、監管電影製片、發行和放映工作。
(三)承辦電影製片單位和跨地區發行、放映單位建立與撤銷的審批工作。
(四)組織審查影片和電影頻道播出的相關節目,發放和吊銷影片攝制、公映許可證。
(五)指導和組織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
(六)指導電影檔案管理和技術研發工作。
(七)承辦對外合作製片、輸入輸出影片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事項。
(八)指導電影專項資金的管理。
(九)指導、協調全國性重大電影活動。
(十)完成總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④ 中國有多少個部門電影和小說分屬哪些部門管
看電影屬於那個公司了 如果是外派的話就屬於電影的發行公司,買給中國的只不過是拷貝而已 國產片應該也是一樣的
電影版權,是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所具有的權利,或者說是指攝制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所具有的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版權所有人所享有的、各種權利的集合體。電影版權的權利內容相當廣泛,主要包括了基於電影作品而依法享有的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的人身權,以及基於電影作品的利用而帶來的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放映權、改編權等財產權。
電影版權的存在,是版權所有人最龐大、最有效的資源,也是電影交易的基礎和關鍵。電影版權收益具有很強的連鎖性和帶動性,通過資源的科學細分和合理有序的開發,版權交易和收益形式可以多途徑、多渠道、多方面地實現,版權所有人可以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就目前業界的運作經驗,電影版權收益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銀幕營銷的直接收益,即影院放映的票房收人,是電影的第一收益和主要收益。根據好萊塢電影產業成熟的經驗,銀幕放映一般可以在電影總收益中佔到20%-30%;在電影市場體制不完善的國家,影院收人在電影總收益中所佔比例可能會超過50%;而在電影市場不成熟和盜版嚴重的我國,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電影僅局限於銀幕放映,票房收人甚至佔到了總收益的90%以上。一部電影如果運作得當,可能創造的票房收益是非常可觀的,比如好萊塢電影在全球就不斷創造票房奇跡:1997年《泰坦尼克號》,除了本土票房6億多美元,日本票房2.2億美元,中國票房3.2億人民幣(佔全年電影票房總收人14.4億人民幣的五分之一多),全球票房突破18億美元;1997年《星球大戰》,迄今票房4.6億美元;1982年《E.T.外星人》,本土票房4.35億美元;1999年《蜘蛛俠》,本土票房 4. 03億美元;2003年《指環王3》,全球票房高達9.7億美元。2004年,中國電影市場也強勁復甦,《功夫》、《十面埋伏》、《天下無賊》三部影片分別創下了國內票房1.7 億、1.53億、1.3億人民幣的票房佳績。公映期間,高票房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為後面的非銀幕營銷拓展廣闊的市場空間。
其次,電視播映的經濟收益也是電影版權人相對穩定和穩妥的版權收益。電視播映權的開發也可以多樣化,可以多階段、多渠道地向國際國內各電視播出平台進行交易。電視播映費一般比較穩定,但有時根據影片投資規模、時間效應和觀賞效果的不同,也可能有比較大的變化。就國內CCTV一6電影頻道來說,一部影片的電視播映權費用高則數百萬人民幣,低則三五十萬人民幣。2002年《英雄》的電視首播權異常高,花費了至少600萬人民幣。
再次,電影後產品(也稱「衍生產品」或「相關商品 」) 也是非常重要的版權收益。電影後產品的開發,主要指以影片主體或者與影片相關的人物形象、名稱和事件進行相關商品的生產、發行、銷售或其他形式的開發,包括音像製品、暢銷書、服飾、玩具、游戲軟體、漫畫、海報以及推廣授權等。美國著名導演詹姆斯·卡麥隆說過,電影與相關產品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是一條滲透了許多媒體和市場的食物鏈,誰能在許多不同市場的同一主題下順利投資,誰就將成為底家。事實確實如此,當年《泰坦尼克號》的後電影產品開發總收人超過15億美元,這數值大體相當於當年日本汽車工業和機械製造業收人總和,一幅1平方英尺的海報就創下3150萬美元的拍賣紀錄;《星球大戰》三部曲自20世紀70年代公映以來,除全球票房累積超過18億美元之外,其玩具、游戲、書刊等相關主題產品銷售總額高達45億美元,而且這個數字隨著《星戰前傳》三部曲的熱映將繼續提升。包括錄像帶、VCD、DVD, CD, HDVD等在內的音像製品,是電影後產品最穩定的收益部分。很多時候音像版權費幾乎成為了電影製片公司的救命稻草,收益要高於影院收人,比如《玉觀音》影院票房不好,但音像版權費卻高達680萬人民幣。近兩年,中國內地電影自《英雄》音像版權拍賣獲得1780萬,國外音像版權1 ,000萬美元的天價紀錄之後,音像版權費用一度高開高走,比如《手機》獲得500萬人民幣版權費等。
⑤ 什麼是電影的發行方主要負責什麼工作
電影的發行方是指電影片的出售、出租活動,是影片發行公司的業務,主要負責電影片的出售、出租活動。
根據2004年6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布的《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設立影片發行公司需要申報及批準的程序,當取得《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後,方可開展經營。
(5)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歸哪個部門管擴展閱讀
根據該規定,設立專營國產影片發行公司。申報條件及程序如下:
1、注冊資本不少於50萬元人民幣。
2、受電影出品單位委託代理發行過兩部電影片或受電視劇出品單位委託發行過兩部電視劇。
3、提交申請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復印件、公司名稱預核准通知書、已代理發行影視片的委託證明等材料。
4、符合1、2、3、項並向廣電總局申請設立專營國產影片發行公司的,由廣電總局在20個工作日內頒發全國專營國產影片的《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
向當地省級電影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設立專營國產影片發行公司的,由當地省級電影行政管理部門在20個工作日內頒發本省(區、市)專營國產影片的《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申報單位持電影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批准文件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關手續。不批準的,書面回復理由。
⑥ DVD發行歸那個部門管理啊
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引進電影是中影集團的事情,發行DVD除了中影集團,主要是各大電影公司還有DVD發行商(比如東芝、索尼)的問題,不過在DVD的引進上面,也有很多審批的限制,所以大部分還是盜版碟的
我覺著你說說的那些沒有經過審批是不正確的,有的時候他的電影不是沒有經過審批,而是沒有能力上映,每年咱們會拍幾千部電影,但是真正能上映的就那麼幾部,不可能像國外有那麼多的藝術院線給你放這些小成本電影的。這個能不能上映還要看各大影院願不願意播呢。
就比如說一些國外的大片吧,咱們審批的時候會有很多刪節,同時電影院也會有刪節,因為適當的刪節可以增加更多的放映場次,那些錢他們還賺不夠呢,當然很多就沒有辦法上映了
不過DVD還是可以發行的,這個是賺錢的么
⑦ 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的規定
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
第一條為了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加快發展電影產業,培育市場主體,規范市場准入,增強電影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促進社會主義電影業繁榮,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境內國有、非國有企業經營電影製作、發行、放映業務及外資公司參與經營電影製作、放映業務的資格准入管理。
第三條鼓勵境內國有、非國有單位(不含外資)與現有國有電影製片單位合資、合作成立電影製片公司或單獨成立製片公司;允許外資參股與境內現有國有電影製片單位合資、合作成立電影製片公司。
(一)成立合資、合作(不含外資)電影製片公司的申報條件:
1、注冊資本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
2、須提交申請書、合同、章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合作各方營業執照復印件。
(二)成立中外合資、合作電影製片公司的申報條件:
1、注冊資本不少於500萬元人民幣;
2、外資在注冊資本中的比例不超過49%;
3、須提交申請書、合同、章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合作各方營業執照復印件(外方可提供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財務狀況證明材料)。
(三)未取得《攝制電影許可證》的境內國有、非國有影視文化單位(不含外資)單獨成立電影製片公司的申報條件:
1、首次拍攝影片時需申請領取《攝制電影許可證(單片)》;申請時須向廣電總局提交工商行政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復印件、本單位的資金證明、擬攝制電影的劇情梗概等材料;領取《攝制電影許可證(單片)》後,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關手續;
2、以《攝制電影許可證(單片)》的形式投資拍攝了兩部(含兩部)以上電影片;
3、注冊資本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
4、須提交申請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復印件、投資攝制的兩部《攝制電影許可證(單片)》、《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等相關材料。
(四)符合上述(一)、(二)、(三)項條件的,由廣電總局頒發《攝制電影許可證》。申請人持廣電總局的批准文件和《攝制電影許可證》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關手續。
第四條按照本辦法第三條規定取得《攝制電影許可證》的電影製片公司,依《電影管理條例》享有與現有國有電影製片單位同等的權利和義務。
第五條鼓勵國有、非國有單位(不含外資)控股或單獨成立電影技術公司,改造電影製片、放映基礎設施和技術設備;允許外資公司參股經營此項業務,外資公司在經批準的省市可以控股經營此項業務。申報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少於500萬元人民幣;
(二)須提交申請書、合同、章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合作各方營業執照復印件。
(三)符合上述條件的,由廣電總局核准後,申請人持廣電總局的核准文件到國家有關部門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第六條從事第三條、第五條規定的涉外業務的,還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辦理相關手續。
第七條鼓勵國有、非國有影視文化單位成立專營國產影片發行公司。申報條件及程序如下:
(一)注冊資本不少於50萬元人民幣;
(二)受電影出品單位委託代理發行過兩部電影片或受電視劇出品單位委託發行過兩部電視劇;
(三)須提交申請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復印件、已代理發行影視片的委託證明等材料。
(四)符合上述條件,向廣電總局申請成立專營國產影片發行公司的,由廣電總局頒發向全國發行國產影片的《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向當地省級電影行政部門申請成立專營國產影片發行公司的,由當地省級電影行政部門頒發本省的專營國產影片《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申請人持國產影片《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關手續。
第八條依照本辦法第七條規定取得專營國產影片《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的公司,依《電影管理條例》享有與現有省級電影發行公司同等的權利和義務。
第九條廣電總局按照《關於發行放映國產影片的年度考核辦法》,對取得《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的公司進行年度考核。
第十條允許電影院線公司以緊密型或鬆散型進行整合。鼓勵以跨省院線為基礎,按條條管理的原則重新整合。不允許按行政區域整體兼並院線。院線整合應當報廣電總局審批。
(一)鼓勵境內國有、非國有影視文化單位(外資除外)以參股、控股形式投資現有院線公司或單獨組建院線公司。
1、以參股(股份在49%以下)形式投資現有院線公司的,參股單位必須在三年內投資不少於3000萬元人民幣,用於本院線中電影院的新建、改造;以控股形式投資現有院線公司的,控股單位必須在三年內投資不少於4000萬元人民幣,用於本院線中電影院的新建、改造。
2、單獨組建省內或全國電影院線公司的,組建單位必須在三年內投資不少於5000萬元人民幣用於本院線中電影院的新建、改造。
3、組建院線公司應當按照廣電總局關於成立電影院線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組建省內院線公司的,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行政部門審批,報廣電總局備案;組建跨省院線公司的,由廣電總局審批。
(二)鼓勵國有、非國有單位及個人按照《電影管理條例》的規定在全國農村以多種方式經營電影發行、放映業務,在城市中的學校、社區以多種方式經營電影放映業務。
(三)鼓勵國有、非國有單位及個人投資建設、改造電影院。經營電影放映業務,需報縣級以上地方電影行政部門批准,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關手續。
第十一條電影進口經營業務由廣電總局批準的電影進口經營企業專營。進口影片全國發行業務由廣電總局批準的具有進口影片全國發行權的發行公司發行。
第十二條鼓勵影片攝制單位多渠道出口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國產影片。
鼓勵電影製片單位參加國外電影節(展),參展影片應當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並應事先報廣電總局備案。
在境內舉辦中外電影展、國際電影節(展),應當報廣電總局批准。
第十三條廣電總局頒發的《攝制電影許可證》、《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實行隔年檢驗制度。地方電影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其管理許可權,對其頒發的《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實行年檢制度。
第十四條本辦法未作規定的,按照《電影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本規定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⑧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的介紹
管理中國全國電影發行放映業務的企業機構。原隸屬於文化部,1986年始屬廣播電影電視部。設在北京。1951年 1月15日成立。原名中國影片經理公司,後改為中國電影發行公司總公司,1958年始改用現名。公司設有國內業務部、放映網管理處、宣傳處、計劃研究室等業務部門。
⑨ 國家電影局什麼機構國務院網站上沒這機構,同類的國家版權局網站上有,電影局也沒官網,國版局有官網。
因為現在國家電影局屬於中宣部管了,還有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改名廣播電視局了。
⑩ 廣電局,文化部他們誰管誰
廣電局,文化部都屬於部級單位,不存在誰管誰的問題。
拓展資料:
一、廣電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中國文化行政的最高機構。是國務院的職能部門,在國務院領導下管理全國文化藝術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負責文化、藝術事業的組成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最早的政府部門之一。
為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和旅遊資源開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方案提出,將文化部、國家旅遊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不再保留文化部、國家旅遊局。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將文化部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不再保留文化部。
主要職責:貫徹落實黨的宣傳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遊工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實施文化資源普查、挖掘和保護工作,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遊市場秩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