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豈有此理是什麼意思
豈有此理是哪有這樣的道理。多用於對自認為荒謬、不合理的事情表示氣憤。
豈有此理造句:
一、這樣處理問題真是豈有此理!
二、為了他們的一點兒私心,我們大家都受累,真是豈有此理!
三、告訴你,我實在是忍無可忍了,你剛才的話太豈有此理。
四、你身為幹部,竟然不敢揭發小偷,真是豈有此理。
五、他先動手打人,還強詞奪理,真是豈有此理。
六、大家好心好意問你,你倒說別人多管閑事,真是豈有此理!
七、你也不問一聲這盆花是誰的,就端走擺在自己的案頭上,別人提出批評,你還不滿意,真是豈有此理!
八、小紅各個方面都表現得很好,可是這次選「三好生」卻沒有被選上,真是豈有此理。
㈡ 有一部有個主角不停的說豈有此理的片名叫什麼
周星馳《大內密探零零發》裡面,羅家英甩著長頭發不停地說豈有此理,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
㈢ 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卿為朝朝暮暮什麼意思
電影《暮光之城》有一句台詞,全世界觀眾喜愛不得了。「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l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Sun,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Moon for night,and You forever)
與之相關的翻譯有:
1.浮生渺渺,吾心維系:日出千陽,月落余暉,汝笑盈盈。
2.浮世三千,摯愛有三:噴薄朝陽,皓婉皎月,不及汝爾,滄海桑田。
3.浮世萬千,摯愛有三。日,月與卿。日伴朝,月伴暮,卿伴我朝朝暮暮。
4.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生朝,月生暮,卿生朝朝暮暮。
三毛說過一句極美的話: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㈣ 豈有此理的意思是什麼
豈有此理的意思是:哪有這個道理。指別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極其荒謬。
【出自】:《南齊書·虞悰傳》:「鬱林(王)廢,悰竊嘆日:『王、徐遂縛袴廢一天子,天下豈有此理邪?』」
㈤ 豈有此理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豈有此理一詞運用的是反問的修辭手法。
豈有此理意思是哪有這個道理?謂極其荒謬,斷無此理。反問是藉助疑問句來傳遞確定信息,以加強肯定或否定語氣的一種修辭方式。
換句話說,它是用肯定或否定疑問句的形式來表達否定或肯定的含義。反問是無疑而問,把要表達的確定意思包含在問句里。
(5)豈有此理出自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豈有此理近義詞:不攻自破、莫名其妙、不可思議。
豈有此理反義詞:天經地義、合情合理、理所當然、言之成理、義正辭嚴。
莫名其妙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mò míng qí miào。指說不出其中的奧妙,表示發生的事情很奇怪,說不出解釋的道理來。
引證: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我實在是莫名其妙,我從那時得著這么一個門生,連我也不知道。」
理所當然是一個成語,讀音是lǐ suǒ dāng rán,意思是道理當然是這樣的,意為情理之中發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懷疑。
引證:老舍《柳家大院》:「誰還管青紅皂白,先揍完再說,反正打媳婦是理所當然的事。」
㈥ 你見過影視劇中最「江湖」的一句話是什麼
影視劇中有很多「江湖」的話,給我的印象很深。下面盤點一下:
1:電影《黑金》梁家輝的一句:「我話說完,誰贊成?誰反對?」霸氣外露!
你覺得最社會或者最江湖的的一句話是什麼?
歡迎討論
㈦ 《被解救的姜戈》好看嗎《被解救的姜戈》影評!
看完《掉了鏈子的姜戈》後,跟網友發生一點爭執。有人認為,昆汀是鬼才,是神級導演,拍片百無禁忌,擅長劍走偏鋒,用現有的學院派的電影規則來衡量他作品,是愚蠢可笑的,只有不了解昆神的門外漢才會干。筆者認為,豈有此理。昆汀雖有一鳴驚人的才華,履歷上多部膾炙人口的傑作,但絕不至能藐視任何現有電影法則獨創一套的境界。他的不按理出牌,歸根到底,還是得以贏牌為目的,即作用於影片的娛樂性和藝術性,為眾觀眾提供感官愉悅和智力樂趣。他的電影能同時訴諸於不同層次的觀眾,外行可以欣賞跌宕的歷險,饒有韻味的對白,滑稽的動作,血淋淋的畫面,從而激動不已,內行會注意到各種細微的典故、隱喻、呼應、致敬之處,油然而生找到迷宮出口般的滿足感。這是昆汀吃透了各種電影創作規律後的結果,他專注錄像帶十數載,盡得精髓,口訣內功熟捻於心,再適當雜糅以個人趣味,方能一夕出手,技驚天下,應該是奮力爬上巨人肩膀後站在了自帶的小板凳更上一層樓,可不是發明了通天繩索後才一覽眾山小的。 昆氏一門,博採環球各大派所長,但無論拳招步法,一到了他自己施展起來,就渾然不見別家風范,倒像是他自創一般,這是昆汀手段高明的地方。要不是他時不時安插些詭異的鏡頭、雷人的道具、不合時宜的裝束來表明俺致敬了某大師,誰也看不出他這一手出自何家。昆氏出道二十餘載,作品不多,除了一部《傑克•布朗》是改編自暢銷小說、被昆迷視作最缺乏昆氏特色之外,其餘長片作品都是昆汀親自編劇,是真正意義上的作者電影。根據其個人招牌式的鬼馬風格,又可分作兩類。 一是打造超現實世界。一部影片中冒出一兩句荒唐台詞,保證拖低整體質量,但若滿篇都是惡搞胡鬧,前言不搭後語,反倒能成就一部無厘頭佳作。這是觀眾心態使然。既然現實經驗完全派不上用場,索性破罐子破摔,跟著影片無法無天的思路而去了。《殺死比爾》是世界觀的超現實,女殺手、日本武士、白眉老道、墨西哥槍手、大錘蘿莉,共冶一爐,天花亂墜。《金剛不壞》是角色內心的超現實,特技駕駛員久經刺激成了飆車殺人魔,翻開任何犯罪心理教材,都找不出這種案例,只在昆汀的宇宙才存在。前者是現實角色被架空世界改造,後者彷彿另一時空的人蒞臨現實世界,都有一份勸人別當真的虛幻感,為了追求各種奇觀,可盡情填充不合常理的細節。 另一類作品可以歸納為,遵照(銀幕)邏輯可以成立,但該領域別人罕有涉足。《落水狗》,《低俗小說》,《無恥混蛋》單看劇情簡述無甚出奇,無非是警察抓賊,黑吃黑,游擊隊打納粹等老套路,但劫匪大談麥當娜,黑幫大哥慘遭爆菊,希特勒葬身一群無良敢死隊之手,以類型片視點衡量,無不別出心裁。任何影片的敘事都是封閉的,但世界設定本身是開放的,講述富家千金戀愛的浪漫喜劇的世界裡,天橋下也會有衣衫襤褸的行乞者,只不過在畫面之外。昆汀大膽打破了類型片的封閉性,將敘事延展到人跡罕至之處,讓觀眾思維預設內的東西與外部沖撞,越是博覽群片的影迷,反而越容易被出乎意料的閃瞎。但打破壁壘是需要技術含量的,封閉的故事有一定成規可以借鑒,容易構築符合觀眾期待的故事,一旦開墾處女地,就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打著燈籠開礦,一不留神便會從新鮮好玩墮成荒唐無稽。昆汀的分寸感把握極佳,讓人新奇又不反感。 《姜戈》顯然不屬於第一種,沒有挑釁物理生理心理規律,沒有混淆的時代特徵,沒有曖昧的文化背景,角色塑造腳踏實地,以德國神話比喻姜戈的使命,從大仲馬、貝多芬描畫牙醫的動機抉擇,對法語稱謂的著迷、對主人的鞠躬盡瘁,迅速勾勒出邪惡黑白庄園主僕二人的面貌,縱有誇張也有限的緊。動作上,頂多多用了幾包血漿,幾捆炸葯,把子彈穿腸過的壯烈、敵營灰飛滅的爽快拍的更R級,哪有老版《姜戈》掏出一支機關槍,或斷了手指仍然百發百中的傳奇色彩。昆汀致敬多部義大利通心粉西部片,但若論誇張噱頭,上世紀60年代通心粉百花齊放,獨臂槍手、盲人槍手、神經病槍手、癲癇槍手、無手槍手你方唱罷我登場,故事之離奇只有想不到,沒有拍不出,相比之下《姜戈》倒有被穿了束身衣的剋制。 其實,看看黑人奴隸被解救當賞金獵手大破白人庄園抱得嬌妻歸的梗概,知曉此類黑人逆襲白人的電影之稀缺(《一個國家的誕生》前半部勉強算是),已經能明白無誤將本片歸入第二類。前面說過,此類劇作超出了類型片的預設,屬於火星撞地球,要讓觀眾當真了看(注意此處當真的含義),就非但不能胡天海地填塞酷元素,反而比一般商業片更注重邏輯嚴謹,必須在細節上更下功夫 。你要讓人相信《低俗小說》的朱爾斯能保持職業殺手和上帝信徒兩種身份,要說服人《無恥混蛋》的猶太獵手會在步步占優後突然滿盤皆輸,就必須將角色刻畫、故事前因後果交代的巨細無遺,才能令觀眾中止懷疑,這是昆汀敘事高級的地方。這細致有一種副產品,即與無厘頭截然相反的另一種逗樂:白頭巾眾匪對這玩意之不實用抱怨連連,姜戈射殺兩仇人後牙醫趕到撂下一句他們是誰都是毫無設計感、不動聲色的笑料。這細致也有副作用,即讓邏輯的稀疏格外醒目:比如極力展示牙醫的老練世故和姜戈的心機與定力,計劃編排也是滴水不漏,怎麼到了餐桌一場竟如此大意被看出破綻,又比如冬季姜戈已練成南部最快槍手,卻在牙醫突施襲擊後反應比那保鏢還慢了半拍。放在通常商業片里,這些根本不值一提,一句劇情需要便可帶過,但通篇的謹小慎微和煞有其事下,一點小疑惑都會被放大。 筆者對這部《姜戈》多少是帶點遺憾的,劇作上惱人的紕漏倒在其次,主要因為那個愛玩電影的昆汀似乎在逐漸離我們遠去。玩電影和使電影看上去好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許多朋友評價昆汀作品時常將其混為一談。前者出於率性,並不將觀眾的感受放在首位考慮,玩的不好慘敗的,不計其數,包括某些先鋒藝術片導演,鳳毛麟角如昆汀玩出了風格,便成為邪典教主;後者是匠人心態,捉摸觀眾嗜好,算計影片原料。昆汀一直同時扮演兩種角色,在一部典型的昆氏作品中,兩者也能完美和諧的共存著,但觀眾口味變得快,新世紀以來昆汀作品已被主流商業片吸納,從《殺死比爾》、《刑房》到《無恥混蛋》,本身並不缺好玩的東西,但從中品出的玩性卻越來越淡了,《姜戈》延續了這趨勢。從風格來說,昆汀和斯皮爾伯格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但兩人的從影軌跡卻有交集:早年的作品都呈現充滿靈性的多種玩法,待到名滿天下,已經能輕車熟路拍出四平八穩的高水準作品,那份肆無忌憚的頑童心態卻逐漸蹤影難覓。《姜戈》很好看,但令人沮喪,它隱約暗示著,也許數年後,昆汀這個昔日的電影頑童,也不得不等待一個繆斯的解救。
㈧ 《沒有聲響的鳥籠》道理是什麼
《烏塔》讀後感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的感觸頗深.從烏塔身上,我收獲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現在的中國孩子,在家裡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護,什麼事都不讓做,而文中的烏塔卻大不一樣.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兒烏塔,自己一人游歷歐洲的事情.課文中講到烏塔為計劃這次旅遊,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准備,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裡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烏塔自立、自強的精神.可我們呢?有的同學不僅自己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願自己走,更別說像烏塔那樣游歷歐洲了.烏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強,是因為她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准備.這時,我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周末時又是否遵守了呢?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漸養成自立、自強的精神.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在課余時間打工掙的,沒有拿家裡一分錢.可我們卻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錢,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沒有攢錢,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烏塔曾經說過「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們寫完作業後,能看一會兒電視,讀一會兒課外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大多數同學都是把筆一揮,直接就出去玩了.而從來不會想到去親身體驗一番.光從一些課外讀物和電視節目中了解世界,是比不過親身體驗完美的,而且親身經歷總比聽說到的記憶要深刻,所以,只有親自體會才能有深刻的印象.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了解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為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烏塔》讀後感烏塔,僅僅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卻自己一個人游歷歐洲!這對於沒有出過遠門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在中國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要是真有一個中國孩子要外出旅遊,即使自己願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萬個不同意.怕孩子遇到危險啦,又怕孩子餓肚子啦.總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把他們當成心肝寶貝兒來看待,含在嘴裡怕化,抱在手上怕掉.可是烏塔,她難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為什麼同意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獨自游歐洲呢?這是因為西方的教育方法與中國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他們還是愛孩子,可是他們的愛是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的好習慣,是讓孩子到社會里磨練,是讓孩子成為大自然里生命力頑強的小草,是讓孩子成為暴風雨里的雄鷹!而中國的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兒,成為籠中之鳥!同學們,你願意當溫室里的花兒還是大自然里的小草,願意當籠中之鳥還是願意當暴風雨里的雄鷹?父母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溫暖的雙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在此,我呼籲: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習西方國家,培養出的棟梁之才!《烏塔》讀後感我閱讀了《烏塔》.回想、品味著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烏塔是個12歲的德國小女孩,在這樣的年華,他竟能自己掙錢買票,單獨一人周遊法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還准備再去希臘——想想她的年齡,才12歲呀!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為這次歐洲之旅准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小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真是令我們汗顏呀!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還是她與文中「我」的一番交談.她那熱情輕快的談興,將這酷熱的時光籠罩上了一種神秘的光彩.烏塔的話語,無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禮儀、敏捷、獨立感,與中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她問起中國孩子是否也這樣旅遊,那隨和的語氣卻使作者怎麼也說不出話來.當「我」說家長很愛孩子,會帶他們出去玩,卻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出遠門時,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理由,卻受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只能苦笑著承認自己的回答不合邏輯;當我告訴烏塔中國的風俗情況,並說孩子們仍能找到快樂,烏塔仍是堅持:「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看到這里,我真想暢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將噴涌的想法!對於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在中國,人們常說到「愛護」這個詞,久而久之,「愛護」就演變成「愛=保護」.殊不知,愛的方式數不勝數,如若保護過度,便無意中充當了母雞一角,把小孩子們孕育在狹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國,「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像小鷹一樣,翱翔在雷鳴電閃的天穹下,搏擊在風雨交加的大地上.簡單地說,在中國,則與外國截然相反,「愛」在大多數家長眼中被視為「呵護」.其次,有些家長過於偏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下一代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孩子「刻」成了對歷史、環境、回報、感恩等一無所知的語數化人類.「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電視、書本,它們無疑是工具.而人,卻要「撲」在死的工具上,並懶洋洋地向載體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識——可能成功嗎?想獲得真正的心之美麗,除親歷親為,自身實踐,別無他法!我並不是說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系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顛覆,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溫室里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煉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才會告別童年,打拚天下!《烏塔》讀後感讀過《烏塔》這篇文章,我覺得烏塔是一個細心.大膽的德國女孩,她每到一地都會先查警察局的電話,不讓爸爸媽媽擔心,或者給爸爸媽媽打一個電話,寄一張明信片.她細心,肯學習,用了三年的時間准備了歐洲旅遊.烏塔自主.自強,旅遊的費用全部都是有自己打工掙來的,不花爸爸媽媽的一分錢.她的爸爸媽媽放開了手讓烏塔去親自體驗生活,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我羨慕和敬佩烏塔14歲就能獨自游歷歐洲.烏塔利用暑假去了義大利的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還准備去希臘.在我的暑假裡,時間一般都是有爸爸媽媽安排,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老師留的枯燥的作業上了,不能像烏塔一樣去旅遊.要麼,時間都花在了舞蹈班上去練習舞蹈.我十分希望能獨自去遊玩,但爸媽能支持嗎?當然不能了,所以說我的署假就去少自由.烏塔為了實現自己的世界旅遊計劃,用了三年時間准備,閱讀了這些國家的有關資料,自己打工掙錢做旅費.我也到過許多地方旅遊過,當然是和爸爸媽媽一起旅遊,旅遊的路線當然也是爸爸媽媽安排的,旅費也是從爸爸媽媽的要腰包拿住來的.至於離開家長獨自去玩,這是想也別想的事,爸爸媽媽只把我當家裡的「小公主」,過分的溺愛,把我捧在手裡生怕掉了,含在嘴裡生怕化了,我十分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自強自立.烏塔也是家裡的寶貝,她的父母.姥姥.姥爺也非常愛她.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愛好,父母會讓烏塔自己單獨去玩.我也有很多興趣和愛好,例如:玩電腦,溜冰,做游戲……有的時候爸爸媽媽還算尊重我的興趣,但的時候還是不讓干這,不讓干那.有時老師作業留得少吧,還允許我做家務;有時老師作業留得特多,別說做家務了,連看課外書都不讓我看.更別說支配自己的時間了.一天到晚趴在課桌上寫作業.有時要背的東西怎麼也塞不進腦子里,我多麼希望那一給雙休日沒有作業呀,讓我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啊!《烏塔》讀後感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小姑娘,一個人獨自在歐洲各地旅遊,她有主見而不盲幹,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還懂得自我保護.她就是一個德國小姑娘――烏塔.這是我們的第七課的課文,它向我們講敘了一個勇敢的德國小姑娘在暑假獨自旅遊歐洲的經過.讀完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烏塔只有十四歲,父母就放手讓他獨自游歐洲,這不僅是因為烏塔有著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更重要的是國外與國內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念:外國家長給予孩子的是信任、關懷、鼓勵,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是會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們信任孩子,但不過分寵愛孩子,所以孩子們更不會辜負他們.有時,孩子遇到了困難,父母不會伸手幫他們一下,為的就是鍛煉他們獨立自主的心,讓他們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而中國的家長給予孩子的,是過多的疼愛,甚至溺愛,把孩子呵護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們像溫室里的花朵,其結果是讓孩子時時事事都依賴父母.父母們整天把孩子埋葬在書山題海之中,一心希望他們學業有成.孩子們只是認識到了書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讓他們出去闖闖,是無法認識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無法領悟人生的真正含義.父母不可能照顧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話,那他們該怎樣養活自己呢?有些大學生上大學時,生活竟不能自理,還需要父母跟去照顧飲食起居.那麼培養這種無法自理、自主、自強的大學生有什麼用呢.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辟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吧.《烏塔》讀後感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感覺烏塔這個小姑娘很勇敢、獨立性很強,才14歲就游歷了整個歐洲,並且還是獨自一個人玩的,我很佩服她.在遊玩之前,烏塔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備:1、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2、閱讀相關的書籍;3、掙旅費.這一點我要向她學習,媽媽也要向她學習.因為我們經常是隨性而游,沒有做充分的准備,所以每次旅遊都顯得匆匆忙忙的,過後還會發現有許多地方沒玩到,就會漏掉一些開心,漏掉一些見識.我在文章中看到了這樣一句:「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從這句我發現德國人跟我們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出國旅遊的時候大多數都不是家庭中較小的孩子獨自出國遊玩,一般都是家庭中已成年的大人帶著小孩才出國;而德國人卻是有時候一起出去,有時候卻獨自一人出去玩.這說明了德國人的獨立性很強,很早就學會了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也很羨慕她,因為她那裡的治安肯定很好,要不然的話她肯定不敢,她的父母也必定不會讓她出國遊玩.如果全世界的治安都像歐洲一樣好,有機會的話,我也可以試試.《烏塔》讀後感烏塔,僅僅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子,竟然一人敢旅遊歐洲!這對一個沒有單獨旅遊的孩子是都不敢想的事!烏塔為了這一次的旅遊,她整整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做准備!而且,這次的旅費沒有從家裡面拿一分錢,而是靠自己去餐廳和超市、還有發報紙和廣告單自己辛苦掙來的!我讀完之後,心裡掀起了無數個波瀾.因為我是個十歲的孩子了,從來沒有離開過爸媽,更不要說自己外出和旅遊了.這還讓我想到了那一次:因為我每個星期天的下午,我都會去上英語課.吳老師有次讓我們去青島日照三日游,誰想參加誰報名.我興高采烈的把此事告訴了爸爸,結果爸爸一口否定,「你還小,以後會有機會的」.我傷心的回到了英語班,看著同學們高興離開時的身影,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後來同學們回來了,向我講起外面的風景和拾貝殼的感受,我心裡即替她們高興,又感覺她們像是在諷刺我.有的家長就是太「愛」孩子了,為什麼在愛字上加上引號呢?因為這是錯誤的愛.為什麼烏塔的爸媽敢於讓烏塔獨自一人去旅遊歐洲呢?難道她的爸媽不愛她嗎?不是的,烏塔的爸媽只是想鍛煉孩子的獨自能力.中國的爸媽真們是把孩子是「捧在手裡拍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爸爸媽媽們,請讓我們獨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烏塔一樣過早的學會獨立,我們不想做溫室里的花朵,不想做籠中之鳥,我們要做雄鷹、暴風雨里的雄鷹!《烏塔》讀後感讀了《烏塔》這篇課文,令我最難忘的是烏塔獨自一人到國外去旅遊.她十四歲就能利用暑假到法國﹑瑞士﹑奧地利和義大利等國家旅遊,最後還想繼續掙錢到中國呢.想想自己吧,我現在已經9歲了,可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大人一步.有一次,我很想和同學到利川旅遊,但是爸爸媽媽說:「你去利川多危險呀!萬一迷路了或遇到壞人,那我們就沒有孩子了,那可不行!」外婆外公說:「如果你不見了,那就沒人給我們捶背了,沒人跟我們說話了,沒人給我們快樂了,那我們可不同意!」我不滿地說:「如果你們老是不放心我,那長大以後怎麼呢?」可無論我怎麼說他們就是不同意,當然我也沒能去利川遊玩,多可惜呀!我多麼希望能像一隻小鷹在天空中飛翔,不要像一隻風箏一樣總是被他們拽在手裡.哎!這也不全怪家長,我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也很差.比如我吃飯的時候就要家長不停地催促才吃得快;每次都要家長提醒才知道戴好紅領巾.天冷了我不知道加衣服,天熱了不知道減衣服……再看看烏塔吧,她為了這次旅行在家裡就已經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問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可以請求幫助;她還知道給家裡打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報告自己的情況.如果我也能像烏塔一樣的話,爸爸媽媽一定會對我放心,一定會讓我獨自一人外出.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烏塔自己打工掙旅遊費.她到餐館和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而我最多是在家裡帚帚地板,連洗碗都怕把碗摔碎了.我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像她那樣獨立生活.《烏塔》讀後感這篇文章講了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我非常佩服她的膽量,能獨自一人游歐洲,換了我,就連上海、杭州離自己家鄉很近的地方都不敢去,更何況獨自一人游歐洲,我們中國和外國的習慣就是不一樣,就像媽媽說的,外國人學彈琴,上課都可以玩,老師只管說,他們要聽就聽,不聽就不聽.我真希望中國人能像外國小孩一樣,可以單獨出遠門.我在烏塔說的一句話中:「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感受到的確,在書和電視里不能看到完美的世界!只有自己去親身經歷才可以認識這世界的完美.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因該去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美.也許,有人會說:「我也很想去啊!可我父母不同意啊!」對這個我也會這么想因為我也是一個什麼是都是被媽媽爸爸操控著的.跟馬戲團里的「木偶」沒什麼區別所以我不想學興趣班可是也是白說的!連去同學家玩也要他們做主.最後,我想對我的爸爸媽媽和所有的父母說:「讓我們去試試,我們也可以的,別忽略我們,替我們主張一切.讀了這篇課文以後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和依賴性,到現在為止,我連起床這個小事都讓媽媽操心,平時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起居還需要自己來安排,更別說一個人出國旅遊,連在親朋好友家住幾日都不行,對照烏塔,我感到非常地羞愧和難過,我們中國的孩子簡直就是袋鼠一族,整天在媽媽的「育兒袋」中生活,一點都不能獨立.想到以後,真是有點後怕.所以讀了《烏塔》後,我暗暗地下決心.我再也不做籠中待飛的小鳥,我要做快樂飛翔於藍天上的蒼鷹.主動從父母的溺愛中走出,錘煉自己獨立生活的意志!我們中國和外國的習慣就是不一樣,就像媽媽說的,外國人學彈琴,上課都可以玩,老師只管說,他們要聽就聽,不聽就不聽.我真希望中國人能像外國小孩一樣,可以單獨出遠門.回頭看看我們身邊的孩子,就是小小的湖州也不敢一個人出門.再說歐洲有十幾個國家,好幾種不同的語言,但烏塔呢,一點也不感到害怕,照樣一個人去旅行.哪像我們中國的孩子整天像關在鳥籠的小鳥,一點膽量都沒有.只會一個人趴在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厚厚的書.一對比就可以看出烏塔是個有主見、有膽量、有志氣的孩子.可想而知,中國的家長們愛(寵)孩子有些過分了,中國的孩子們太缺乏自立意和獨立能力了的依賴思想!《烏塔》讀後感吉林省敦化市實驗二小學4年2班鄧淇予(小山屋.作文網)烏塔是一個小女孩,她十四歲獨自一人游歷歐洲,使作者大吃一驚,她問作者:中國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旅遊的?作者頓時語塞,後來有所領悟,中國的孩子不會自立.烏塔使我想到了電影《暖春》中的小女孩,她給家人做飯,自己去上學,她堅韌自製,勤勞勇敢,我卻連自己一個人去少年宮也不敢,而烏塔自己一個人可以去米蘭和佛羅倫薩,和她相比,我簡直就是白天鵝中的一隻丑小鴨.烏塔不是一個成年人,卻擁有成年人的想法.她用了三年,三年,多麼少的天數,她居然就准備好了.她不向父母伸手要錢,自己掙錢,去了許多地方,無人依靠的她很快活,這是中國孩子很少、幾乎沒有的做法.我們是膽小嗎?不是;是無能嗎?不是,是因為我們缺乏自立!讀了《烏塔》之後,我要自己學著做家務了,比如:自理:自己鋪床,自己疊被,校園內的事情盡量自己解決.家務:學著做飯,現在我就會做西紅柿炒雞蛋,還會做黃瓜湯.學著拖地,掃地,我現在會拖地了,學著自己洗衣服,學著自己獨立睡覺.朋友們,期待著我的好表現吧,你們將為我喝彩!《烏塔》讀後感烏塔是一個熱情活潑、獨立性強、膽大心細,具有生活經驗的小姑娘,她說她一個人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你們一定目瞪口呆.讀到這兒,我也和你們一樣,心想,14歲的小女孩竟然自己獨闖歐洲,就像是獨闖江湖啊.難道烏塔的爸爸媽媽不擔心嗎?我在心裡問道.烏塔說她是花了三年時間才准備好這次旅行的,看來她是有備而來的呀.那麼,她的爸爸媽媽知不知道她在什麼地方呢?「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課文里寫道.哦,原來是這樣.我自言自語地說:「她和爸爸媽媽想得真周到!」課文中還寫道,愛孩子,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呢?我從烏塔的話里感到了外國是自由教育,咱們中國是封閉式教育,不讓我們有一點自由的空間.我同意烏塔獨自出門的理由.人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地面上,為什麼教育方式差別這么大?我還同意烏塔說的「光看電視和書本是不完美的,要親身經歷.」從電視和書本上你看不到它真正的美麗,你必須到那個地方去,親眼看一看,才能體會到它美在何處.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過《烏塔》這篇課文,我也要學習烏塔的生活經驗和勇氣,長大以後,我也要獨闖歐洲.《烏塔》讀後感前不久,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文章,對我觸動很大.我對文中十四歲的德國姑娘烏塔佩服不已.這篇文章主要講烏塔在父母的支持下,用自己掙來的錢,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反映了外國孩子有禮貌、富有生活經驗、熱愛生活的特點.一個十四歲的姑娘竟然那麼勇敢——在暑假獨自一人瀏覽了歐洲的法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希臘五個國家;她竟然有那麼大的毅力——為了這次旅遊,用了三年時間來准備,閱讀了大量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更難能可貴的是所需的旅遊費用,完全是她自己三年來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為別人家陪小孩賺回來的.她的這種勇敢與毅力不僅令我們刮目相看,更令我們無地自容.與她相比,我們相差甚遠.我們都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家,父母長輩百般呵護;在校,老師耐心教育細心照顧;出門,有家長陪同或專人看護.不說單獨出門旅遊,就是單獨上校的機會都難得一次.我們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雨與磨練,我們的獨立自理能力幾近退化,真的是我們不行嗎?是我們比別人差嗎?不是,是我們沒有機會,是因為我們的父母長輩過分的寵愛甚至溺愛而造成的,他們把我們寵成了霸道、自私、嬌氣的「小皇帝」、「小公主」.是他們很少給我們鍛煉的機會,久而久之,我們便享受慣了.「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烏塔對「我」的反問,正好問得「我」一時語塞.的確是呀,為什麼就不能讓我們單獨出門?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磨礪怎能成長?我們現在需要機會,親愛的父母長輩們,放心吧,請松開您溺愛的雙手,讓我們自由地翱翔.因為「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義大利,但只有親自來到這里,它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這是烏塔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告訴我們的真理.
㈨ 香港肥婆唱 歌詞: 豈有此理..是什麼歌名
系咪 瑪利亞 唱嘅《嘥氣》?
發哥套戲《龍虎風雲》里出現過
㈩ 找一部電視劇。老片是一個說書先生。里邊有一段叫《珍珠翡翠白玉湯》的電視劇叫什麼名
1999年《珍珠翡翠白玉湯》方子哥飾劉寶瑞
傳統相聲中的單口名段
眾多相聲名家都表演過,其中以單口大王劉寶瑞先生的版本流傳最廣
文本: 介紹: 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次兵敗安徽徽州,逃至休寧一帶,腹中飢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一個隨從找到一些逃難百姓藏在草堆里的剩飯、白菜和豆腐。因別無它物, 隨從只得將剩飯、白菜和豆腐加水煮了,端給朱元璋吃。不料味道竟十分鮮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興,問到"這是什麼美食?",隨從順口答道"珍珠(剩飯)翡翠(白菜)白玉(豆腐)湯"。轉敗為勝後,朱元璋下令隨軍廚師大量烹制 "珍珠翡翠白玉湯",犒賞三軍。自此,這種"湯飯"(稀飯)的做法在百姓中廣為流傳。 這段單口相聲啊,這可不是現在的事情。多咱的事情呢?反正這個離現在也不算遠,才六百多年。 在這個元末的時候啊,有個朱元璋,後來做了皇上了,就是朱洪武。朱元璋聚兵起義。打算推翻元朝,帶領著常遇春、胡大海在北京城大鬧武科場,寡不敵眾,敗出北京,弟兄失散。現在呢,我單說朱元璋一個人,單槍匹馬,落荒而逃,跑了有二三百里地,身上是又冷、又渴、又餓,實在支持不住了,一看前面有個小破廟。哎,在廟里頭歇一會兒吧!趕到這兒一下這個馬呀,就暈倒了,自己都不知道啦。過了很長的時間哪,來了倆要飯的。這倆要飯的就在小破廟里住,要了好些個干餑餑、剩餅子啊,還有一鍋剩餘和菜湯子。到這廟門口一瞧:喲!這兒怎麼躺著一個人啊。一看這人模樣:長腦袋,大長下巴頜,怎麼長的跟驢似的?過來一摸身上有熱氣兒,救人要緊!就給撈到廟里頭去了。 到了廟里頭呢,找了點樹枝子、爛柴火點著了暖一暖屋子,然後就給朱元璋盤起腿兒來,讓他緩過這口氣來。過了很長的時間,朱元璋緩醒過來了,可是心裡頭還發迷糊呢,他還以為呀,跟常玉春、胡大海在武科場那兒一塊兒打仗呢。迷了迷糊的就叫常玉春,「哎,常賢弟!」這一叫常賢弟呀,倆要飯的一聽一愣!這要飯的說:「喲?哎?奇怪呀!我不認識他,他怎麼知道我姓常,叫先弟呀?」朱元璋那兒又叫:「啊,來!」那個要飯的也納悶兒啦,「喲?他也認識我姓來!」您瞧這巧勁兒的。 「啊,你怎麼回事啊?」「我餓啦!」噢,這人沒病。心說:這餓的滋味兒不大好受,因為我們哥倆常跟這餓打交道。這沒別的,得啦,咱們救人要緊。「乾脆,他俄啦。咱把這鍋剩菜湯子給他喝了得啦。」「那也得熱熱呀!」「對!」找了三塊小磚頭,沙鍋一支,柴火點著了。「你光給他菜湯子喝,他也不飽啊!」「不要緊!我這兒不還要了點糊飯嘎巴兒嗎!」「哎對!」擱到沙鍋里啦!「哎!」這說,「好啊,我這兒還半塊餿豆腐哪。」也擱鍋里啦!還有點白菜幫子,撅巴撅巴扔鍋里頭,還兩棵爛菠菜,一塊兒得啦!一會兒工夫熱了,把沙鍋端過去了。 朱元璋呢?又冷、又渴、又餓,雖然餿豆腐有味兒,也聞不出來,「咕咚咕咚」把這鍋剩菜湯子喝下去了。嘿,該著的事情,他這一路啊,疲勞過度,已經中了感冒了,可是他自己不知道。現在呢,這鍋熱菜湯子一下去,出了身汗,他這感冒好了,有精神啦。就問這倆人,「哎呀,你們二位貴姓啊?」這要飯的一聽怎麼意思?開玩笑啊?以了半天又不知道貴姓啦?「你不是叫我了嗎?姓常,叫常先弟嗎?」「噢,對,對,對。」朱元璋他含糊答應,「那你們兩位給我做這鍋湯叫什麼名字呢?」倆要飯的這個氣呀!心說:雜和菜湯子,哪有名字啊? 這個說:「哎?他要問呢,咱就給起個名兒。」「起名叫什麼呀?」「就告訴他叫『珍珠翡翠白玉湯』」。 「你別瞎扯啦!哪兒來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啊?」「哎,當然有啊。」「有?珍珠呢?」「珍珠啊,咱那個糊飯嘎巴碎米粒兒,那不就珍珠嗎?」「那麼這個翡翠呢?」「翡翠呀,白菜幫子,菠菜葉,那不翡翠呀?」「白玉湯,那玉呢?」「啊,我那半塊餿豆腐,那不算呢?」「對,對對。我們這個叫『珍珠翡翠白玉湯 』。」「好,名字還挺好。謝謝你們二位。我還要打仗去哪,咱們是他年相見,後會有期。」說完這話出了廟門兒,上馬走了。 過了幾年的工夫啊,朱元璋真把這個元朝推翻了。在南京城,朱元璋做起皇上來了,就是朱洪武。他做了皇上怎麼樣?做皇上以後,跟其他皇上沒有區別了。每天也是吃的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娶的是三宮六院。真是天子一意孤行,臣子百順百從。皇上說什麼,群臣就得跟著說什麼。哪怕這皇上說這煤是白的,誰都不敢說是黑的。說黑的,抗旨不遵,殺!這就完啦。皇上要給大臣不論任何一樣東西,這個大臣呢,都得拿到家去,供到祖先堂,顯示顯示。哪怕皇上賜給大臣一張草紙,大臣都得拿黃綾子裱起來,供到祖先堂,當作爭光耀祖、顯耀門庭,御賜的——擦屁股紙,就這么厲害。 這個朱元璋坐了幾年皇上以後,吃喝玩樂,老是這套,他煩了。忽然間,有這么幾天,身上不好過,懶洋洋的,渾身酸懶,怎麼這么個滋味啊?一琢磨:哎?這滋味兒就跟我當年落難在小破廟里那滋味似的,就那麼難過。我想起來了,那年人家給了我一鍋「珍珠翡翠白玉湯」啊,喝完了,我就精神了,身上就舒服了,就好了。現在我又難過了,要再來碗「珍珠翡翠白玉湯」喝,也會好過。對,哎呀,不行。沒人會做呀?哎,找這兩個人,一個叫常賢弟,我記著呢。刷了一道旨意,州城府縣貼皇榜,選兩個會做「珍珠翡翠白玉湯」的人。一個叫「常賢弟」,那個不知叫什麼名字。 簡短截說,我就說當年他落難時的那個縣城,也貼了皇榜了。這個皇榜貼到什麼地方?縣衙門對過,有個影壁牆,貼在這影壁牆上去了。這皇榜一貼出去,老百姓不知什麼事,圍過來就看。正看著呢,嘿嘿,無巧不成書,正趕這倆要飯的從這兒路過。倆要飯的一看這兒圍著一圈子人,不知道怎麼回事,過來了一撥拉這位:「哎,勞您駕,您看什麼呢?」 這位回頭一看是倆要飯的,「去!走啊!打聽什麼呀?打聽心裡是病,問這有什麼用啊,皇上找兩個會做『珍珠翡翠白玉湯』的人,一個叫常賢弟,那個不知道叫什麼名字,你們倆人問什麼呀?你們會做『珍珠翡翠白玉湯』啊?」倆要飯的一聽,啊?這說: 「哎!大哥,好!小破廟里喝雜和菜湯子那傢伙做了皇上啦!」這說:「是他嗎?」「當然是他呀!」「喲,他做了皇上了?那咱們得瞜去呀!」「對,走,咱瞜瞜他去。」倆要飯的打算瞜皇上去。 撕皇榜!「咔」一下把皇榜給撕了。兩個看榜的呢,就是縣衙門里倆公差。倆公差這么一瞧:怎麼著,要飯的撕皇榜?嗬,膽子太大了,一抖鎖鏈子,「嘩啦」這就要鎖。剛一抖鎖鏈子,倆要飯的一瞪眼:「干什麼呀?啊?怎麼回事啊?難道說鎖著去給皇帝做『珍珠翡翠白玉湯』 嗎?」倆公差一聽:「喲,鬧了半天敢情是二位『湯老爺』呀?」「誰姓湯啊?胡說八道!我們做湯。」「二位做湯的老爺。你跟我們縣衙門請吧。」 讓到班房裡頭,趕緊回稟縣官。知縣一聽怎麼著?在我這縣找著做湯的人啦?嗬!該著我陞官發財換紗帽。好!吩咐一聲:「即刻出迎。」趕緊換上新官衣兒,降階相迎。縣官下台階往對面一瞧啊,差點把鼻子氣歪啦,怎麼?對面站著倆要飯的:一臉的油泥,一身的破爛,光著兩只腳丫子,站在那兒倒背著手,瞧縣官一下台階,沖縣官這么一點頭,笑嘻嘻的。縣官這個氣呀,就您們倆人還面聖哪,我們這兒還有兩碗剩面。「真乃大膽!來呀,拿鎖鏈子鎖上,押解進京。」押進南京城。 朱洪武一聽怎麼樣?他高興了。有人撕皇榜,做湯的人找著了,嗬,太好啦!即刻召見。這縣官呢,押著倆要飯的奔金鑾寶殿。七品知縣呢,在明、清兩代都是這個制度:沒有見皇上的資格,非得有個特別的召見,他還得先到禮部里頭言禮,三跪九叩、怎麼磕頭、怎麼說話,這才行哪。這縣富呢?全不懂,也沒到禮部言禮就來了。到金鑾寶殿往這兒一跪呀,凈剩了害怕了。沒別的,哆哆嗦嗦,顫顫驚驚,凈剩哆嗦了。可是縣官偷著這么一看這倆要飯的,這縣富納悶兒啦。倆要飯的怎麼意思?見皇上三跪九叩?沒跪,站在那兒笑嘻嘻地沖皇上點頭呢。縣官一瞧:啊,這倆敢情見誰都這樣啊?嘿嘿!這皇上還不惱? 皇上沒惱。一看果然是小破廟里頭給他菜湯子喝的那個,高興啦!高興可高興啊,一看這穿著打扮,心裡頭暗含著埋怨這縣官,心說:這縣官怎麼這么廢物啊?你怎麼不把他們倆人換兩身兒好衣服來見我呀?你這破衣啰嗦的,讓文武大臣、皇親國戚一看,皇上認識要飯的,我這面子往哪兒擱呀?趕緊地就拿話找轍,站起來了。皇上多咱見人站起來?這會兒站起來了,「哦!哈哈,兩位愛卿,你們為何裝作如此打扮來見寡人呢?」你為什麼裝的這樣啊? 倆要飯的他不懂啊,「不!我們老這樣?」皇上一聽,行!我這句話白說啦。他老這樣。「現在我們混整啦,您看見沒有,多混上一掛鐵鏈子。」這鎖著呢。皇上借題發揮,嚇罵縣官:「糊塗的東西,大膽!給朕做『珍珠翡翠白玉湯』的人,你怎麼給上了鎖啦?啊?豈有此理!來呀,推出去把他殺啦!」這就完啦。 這縣官跪在那兒,好傢伙,磕頭猶如雞奔碎米,哆嗦得就跟蠍了虎子吃煙袋油子似的。哆里哆嗦。倆要飯的一瞧這縣官,樂啦!倆要飯的一瞧:「哎喲喲喲,嘿,這有意思啊,這別殺呀!這是個玩藝兒啊!啊,萬歲!看著我們倆人的面子,饒他一死吧,因為給您做『珍珠翡翠白玉湯』啊,人不夠用的,缺一個買作料的小伙計兒。」皇上一聽:「那好!起來!買作料去!」這縣官當了小伙計兒啦。 庫里頭撥銀三百兩,另設御膳房,限三天限,要做「珍珠翡翠白玉湯」二百份。干嗎做那麼多呀?皇上啊,要大宴群臣。那意思——好東西不能我一個人吃,大夥全得嘗嘗。 仨人到了御膳房,縣官就給倆要飯的跪下了,「謝謝兩位老太爺救命之恩!」「甭謝啦!」「讓你買東西會嗎?」「是,兩位老太爺吩咐吧!」「你買呀,買這個一百斤菠菜,二百斤白菜,明白嗎?三百塊豆腐,四百斤糙米,兩桶雜和菜,四瓢刷傢伙水,去吧!」縣官一聽這是要干什麼呀?「兩位老太爺,怎麼買這個?」「甭廢話,讓你買什麼你就買什麼,少了一樣,做得了湯不對皇上口味,拿你試問!」「哎,是!買去。」 半天兒的工夫都買回來了。「兩位老太爺,東西都買來啦,就您說這個兩桶雜和菜呀,沒有。因為咱們也不能用外邊的,就得用膳房的。咱們這個御膳房裡頭啊,大師傅說啦,一天就下來一桶雜和菜,兩桶沒有。」倆要飯的一聽,「哦?那哪兒行啊,一桶怕皇上吃著不夠味兒啊。你再問問去!」「甭問啦,是沒有!」「沒有嗎?」「不是,膳房大師傅倒說了,有幾桶是有幾桶,因為那不是當天的,頭幾天的,那不能用。」倆要飯的一聽,「噢,頭幾天的?嘿,那才好呢!那皇上吃著才夠味兒呢!就要那個呀!兩桶都要頭幾天的!」「哎,哎!」 人不夠用的,又借了兩個御膳房的廚師傅,雜和菜也弄來了。仨人在這兒一站,「兩位老太爺,您吩咐吧,我們都干什麼?」「干什麼呀?你呀?」 讓這御膳房的廚師傅,「你先去燜飯!啊,回來,燜飯會嗎?」「讓您說的,御膳房的大師傅還能不會燜飯嗎?」「廢話!會燜?做『珍珠翡翠白玉湯』的飯也會燜哪?」「那不會!」「還是的!不會聽著,告訴你,做湯的這種飯,首先說燜飯時的這個米呀,不準淘!別洗!倒到鍋里就燜!切完了上面的干飯全不要!就要底下的糊飯嘎巴。去!」「哎,是!」這個走啦。「兩位老太爺,我干什麼呀?」「你呀,把這個白菜,跟菠菜弄一弄!」「是。」這縣官綳不住啦,「兩位老太爺,我干什麼?」「咳,你這傢伙,眼睛裡沒活兒,你干什麼呀?給那豆腐弄碎了。」「哎,豆腐是切丁兒啊,這是切片兒啊?」「不切!拿手抓!抓碎了,就擱那刷傢伙水桶里頭泡著。那個桶可不能擱陰涼地方,得搭到太陽地兒去曬,知道嗎?」「還曬?曬多大工夫啊?」「不論時間,曬冒了泡為止。」 仨人一聽,這是要干什麼呀?這說:「他讓咱怎麼做咱就怎麼做,等著吧。」那個燜飯,這個就抓豆腐。就這個切菜的這個難,白菜幫子去了八九成,就要當中那個嫩白菜心兒;那菠菜呀,甭說爛的,葉兒邊上有一點黃都不要,凈擇這嫩菠菜。擇了一點呢,打了一桶水,剛要洗,讓倆要飯的瞧見啦。倆要飯的這么一瞧:「你吃飽了撐的!這不要的東西你洗它干嗎?」「什麼您不要啊?我這不是白菜心,嫩菠菜!」「廢話,白菜心兒,嫩菠菜呀?分做什麼!『珍珠翡翠白玉湯』這都用不著。」「那麼您說用什麼?」「就要那白菜幫子和那爛菠菜,那堆兒那個。」「那我就洗這個?」「甭洗。」「甭洗我就這么切呀?」「不切!往鍋里揪!」「啊?」「讓你怎麼做,你怎麼做。」「好,好!」那兒把豆腐都抓碎了,就把桶搭到太陽地曬著去了。什麼月份兒您呢?七月中旬,那天多熱呀?一會兒就冒泡了。半天的工夫,都起了化學作用了,撲哧撲哧的,往外冒酸氣,冒臭氣!酸臭沖天。那個干飯嘎巴兒也都鬧好啦,菜也都漚好啦,三個人站在那兒沖這堆東西發愣:糊飯嘎巴兒,白菜幫子,爛菠菜,兩桶雜和菜,刷傢伙水泡豆腐。 縣官實在綳不住了,「兩位老太爺,我們給皇上做湯不做湯?我們怎麼辦呢?」倆要飯的一聽就樂啦,「哼哼,忙什麼的呀?給皇上做湯忙什麼呀?瞧!」用手一指這刷傢伙水泡豆腐這桶,「瞧,這不是嗎?『珍珠翡翠白玉湯』十成已經完了八成了,就等著御宴開始時候,倒到鍋里一熱,見個開兒,然後端上去,皇上一喝,咱們就等著請功領賞。」縣官一聽:「還打算領賞呢?腦袋不搬了家就好事啊。這還想領賞啊?」那個說:『你也不能這么說,咱們嘗嘗怎麼樣吧?」弄個勺,舀了點湯,擱到嘴裡頭了。「行,有點意思啦!」那個說:「你光嘗湯不行,你得嘗嘗豆腐啊。」桶底撈點碎豆腐,嘴裡一吧嗒,「行啦!夠味兒啦,夠味兒啦!」這玩兒夠什麼味兒啊?仨人害怕。 到了第三天頭上,嗬!皇宮內院懸燈結綵,富麗堂皇,大宴群臣。好傢伙,五更天大宴群臣,可是三更天,文武百官都到齊了。干嗎去那麼早啊?他不能不早啊,每天上朝也不去那麼早,這天為什麼早去呀?嘿,嘿,皇上賜宴。大家都打算嘗嘗這「珍珠翡翠白玉湯」什麼味兒。沒喝過這東西呀!都去啦。 文武百官去的早,皇上還沒去呢。他們大夥干嗎呀?互相吹牛拍馬。「年兄,您喝過『珍珠翡翠白玉湯』嗎?」「沒有。您喝過?」「我也沒有。我雖然是沒喝過,但是我聽家父說過,家父是聽徐達丞相說的。據徐達丞相說,這『珍珠翡翠白玉湯』可是非同小可呀!據說里頭有珍珠海味,鳳肝龍髓,真是窮天下之奇珍異寶,久蒸久煉,才得製成此湯。今天我輩深受皇恩,親嘗此味,哎,真是咱們的祖德不淺吶。」您說這不是倒霉催的嘛,他也沒聞見過那刷鍋水、臭豆腐是什麼味兒的。互相吹捧。 倆要飯的出來瞧:喲嗬!全來了。人還不少,皇上還沒來呢。皇上也快來啦。趕緊的預備。「噔、噔」跑到膳房裡頭,「哎!御宴馬上開始。趕緊弄,回鍋熱!」「回鍋熱?老太爺,先擱什麼呀?」「隨便吧!來。」「喀嚓」一下,白菜幫子、菠菜葉先弄里頭了。「來,糊飯嘎巴、雜和菜、刷傢伙水泡豆腐!」「咚」,全折里頭啦!「趕快燒火,趕快燒火!」一會兒工夫,湯就開啦!這不湯也開了鍋了嗎?那屋子裡也呆不住人啦!酸臭酸臭的!熏腦漿子啊。仨人溜出去啦。一會兒的工夫,倆要飯的也出去了——他們倆人也受不了啦。「哎呀,怎麼樣啦?我看看,皇上出來啦!嘿,盛!端!」一喊「盛」,「端」!嗬,二十多個小太監排成一字長蛇陣,每人手裡托著一個描金朱漆的紅盤兒,盤里頭放著這么大個兒官窯定燒的團龍小碗兒。碗兒里頭盛的呢,就那「珍珠翡翠白玉湯」。 小太監往上端湯。文武百官,皇親國戚一看小太監往上送湯,大家是交頭接耳。「年兄,什麼地方規矩也沒有皇宮內院規矩大!你看這小太監往上送湯,你看看他們多規矩,連正眼看這湯都不敢看,你看那不是,都偏著身兒,斜著臉兒呢嗎?」一看這小太監往上送湯怎麼樣?他是不敢正臉看呢,那味兒他受不了啊。可不那樣嗎? 把湯端上來,頭一碗當然先給皇上啦。往皇上桌子上一放。皇上這么一聞呢,也彷彿有點惡心似的。心說:這湯怎麼這味兒啊?我那年在小廟里喝它不這味啊。現在怎麼這個味兒啊?一愣。再一看文武百官皇親國戚,一個個緊皺雙眉,荼獃獃沖這碗湯發愣,直往後躲。 皇上這兒想什麼呢?心說:這湯啊,實在是不是味兒,不是味兒是不是味兒啊,無奈有一截呀?啊,我是皇上啊,我說這湯好,我找人做的湯我哪能不喝呀?那我一定要喝。今天不但我喝,大夥全得喝。我找人做的湯嘛!當然要喝。 文武百官這發愣啊,先是那樣,現在不是了,這樣。那意思:就這個湯,甭說皇上,連我們也不能喝。你看著吧,這倆做湯的人,非千刀萬剮不可。心裡凈這樣想呢。 皇上一看他們扭臉兒,皇上可惱啦。皇上一瞧。心說;好啊!合著你們就會跟我享福啊?這么一點罪都不能受啊?你們躲什麼呀?您們干嗎呢?等著我呢?等著我好啊,來吧!今兒咱們一塊兒了。」小碗端起來了,往起一站:「眾位愛卿,隨寡人一同共飲『珍珠翡翠白玉湯』。」說完這話端起小碗,一憋氣兒「咕咚咕咚」,把這小碗湯灌下去了。空碗往那兒一擱,坐下啦。 文武百官一看可嚇壞了。「年兄,皇上喝了。咱們怎麼辦呢?」「那還怎麼辦呢?一塊兒往下灌吧!」都把這碗湯端起來了,擱鼻子這兒一聞差點吐了。怎麼辦呢?不往嘴跟前送,往遠處送。往遠處送呢,嘴裡還得拿話找轍。「年兄請!」這說;「廢話!我請你不喝就行啦!甭廢話,一塊兒喝!」甭管怎麼說吧,一憋氣兒,總算把這小碗湯灌下去了,空碗往那兒一擱。 皇上一見文武百官都喝了,皇上高興了!站起來就問:「眾位愛卿,寡人請人做的這個『珍珠翡翠白玉湯』,你大家喝著,呃滋味如何?」文武百官一聽這句話,站起來各伸雙指,倆大拇哥都挑起來了,可就是沒說話。怎麼不說啊?他嘴裡還含著一口呢。 皇上一看,明白啦!皇上說:「啊,眾位愛卿,你等大家不語,各伸雙指,聯已明白你等之意——你們是想每人再來兩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