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商業電影有哪些主要類型
種類很多啦,具體分類:
一、鐵馬硬橋北派功夫片:主要流行於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期,代表人物張徹等,特色硬橋鐵馬真功夫!
二、嬉笑都市功夫片:八十年代初開始興起,代表人物成龍、洪金寶、
三、靈幻功夫片:洪金寶和林正英的《鬼打鬼》開動作鬼片之先河,其後被無數人跟風。特點注重中國傳統鬼神習俗趣味的挖掘,加進了大量的茅山術驅鬼以及避鬼延壽、人鬼互戲的搞笑神奇橋段,在當時來說具有極強的娛樂性。
四、文藝武俠片:獨領風騷幾十年的題材,八十年代初期逐漸沒落。
五、鬼馬喜劇片:開一代喜劇之先河,這一題材影片多次破掉香港最高票房記錄。
六、無厘頭喜劇:這個實在不用多說了吧?
七、香港特色賭片:八十年代中期,帶有香港特色的賭片興起。一時間風頭無兩。
八、都市英雄片:警匪題材的英雄片一個時代的人不會忘記吧?
九、名著改變片:暢銷書改編的電影,一般多是武俠。
十、風月片:就是俗稱的三級片。
還有太多了,不一一列舉了,上面屬於一些常見。如果你有需要可以去圖書館借閱一本叫《香港電影分類論著》的書。詳細介紹了香港百年的電影類別。
大概有幾百類,在這一一介紹實在不現實。
Ⅱ 港片一般都是什麼類型
港片一般都是動作片類型,大部分以武打動作為代表的。
香港電影(Hong Kong Film)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
在1997年回歸之前,香港已發展成為華人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人們把它稱做「東方好萊塢」。
1897年電影開始傳入香港。1898年開始有商業性電影放映。1901年出現第一家電影院喜來園。1909年,上海亞細亞影戲公司在香港拍攝了影片《偷燒鴨》。1913年,黎民偉和美國人布羅斯基合辦了香港第一家製片機構──華美影片公司,攝制了故事短片《莊子試妻》。
1923年,黎民偉又和他的兄弟等創辦了香港第一家全部由香港人投資的製片機構──民新影片公司。1925年上映了它拍攝的香港第一部長故事片《胭脂》。
Ⅲ 從《使徒行者2》《掃毒2》到《追龍2》,現在的香港電影為何只剩警匪片
因為香港是一座資本程度極深的城市,香港影視圈非常遵循市場化的那一套,電影市場上什麼最賺錢,這群香港電影人也就扎堆去拍什麼電影。
2010年過後,香港電影原本擅長的四大商業類型大片。前面三種類型大片由於拍得太多,太爛太廢,相繼被成長起來的內地觀眾拋棄過後,香港電影圈不得已只能拍警匪大片了。
當等到內地市場已經發展起來,成龍等香港電影人回歸的時候,連同甄子丹等人都一起老了,內地電影圈又沒能培養出新的動作明星和電影類型。
但是,相反美國好萊塢從香港動作電影那裡學到關鍵技術,結合美國最強大的電影工業,用《諜影重重》《王牌特工》,漫威超級英雄等等電影,革新定義了新時代動作電影模式。
亞洲的韓國電影用同樣的模式走出一條路子。
香港動作片就在內部危機和外部競爭情況下衰落了。
Ⅳ 香港電影火了一部又一部,有哪些非常值得推薦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我們聽得最多的除了香港電影有多經典就是,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這樣說吧香港電影輝煌的時候在整個東南亞和中亞地區的影響力,領先全世界。但是在新世紀開始,全球范圍內都被好萊塢大片包圍,香港電影也因為總總原因開始沒落,但是有一些香港電影一直就是經典,或者說在特別的時刻,這些香港電影代表了香港電影曾經的影響力和未來。
1:《功夫》周星馳
1940年代的上海,自小受盡欺辱的街頭混混阿星(周星馳)為了能出人頭地,可謂窺見機會的縫隙就往裡鑽,今次他盯上行動日益猖獗的黑道勢力「斧頭幫」,想借之大名成就大業。
阿星假冒「斧頭幫」成員試圖在一個叫「豬籠城寨」的地方對居民敲詐,不想引來真的「斧頭幫」與「豬籠城寨」居民的恩怨。「豬籠城寨」原是藏龍卧虎之處,居民中有許多身懷絕技者(元華、梁小龍等),他們隱藏於此本是為遠離江湖恩怨,不想麻煩自動上身,躲都躲不及。而在觀戰正邪兩派的斗爭中,阿星逐漸領悟功夫的真諦。
賭神、賭俠、賭聖這是官方的賭神宇宙中的經典,還有相關衍生出的堵片,賭霸、千王之王、雀神系列都有不少佳作。
賭神代表了香港電影濃墨重彩的一個系列——賭片。相關的賭片不下於上千部,除去及格線一下的, 也有幾百部影片,因為這一部電影而出現。
王晶自己在賀歲片《澳門風雲》系列中,想要從新打造賭神宇宙。我們還記得在《澳門風雲》中結尾當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作為賭神、賭俠、賭聖出現過的場景時,有很多人表示《澳門風雲》片子質量一般, 但是彩蛋的質量也是讓人唏噓。
不知道在過兩年的《澳門風雲》系列中會不會賭聖的出場啊,真的期待周星馳,露個臉也行啊。
Ⅳ 香港十大影片是哪十部
白金龍》導演:湯曉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粵語有聲電影,邵氏的前身「天一」電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粵劇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覺先演出(另一位是馬師曾)。沒有《白金龍》,就沒有今天的邵氏電影公司。當年《白金龍》打破廣東、東南亞、歐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記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初到星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憑著《白金龍》,開創了邵氏在星馬的娛樂王國基業。也正是《白金龍》,開創了粵語片的潮流。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製作了近3000部粵語片,形成了香港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獨臂刀》導演:張徹1967
《獨臂刀》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影片,張徹憑此片成為「百萬導演」,王羽開始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電影公司的「武俠世紀」也從此片正式開始。《獨臂刀》影響了香港電影的形態和歷史。之前,香港的電影仍舊停留在老上海電影的文化形態下,多拍攝以家庭婦女為觀眾的苦情劇,武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飛俠,男性則是需要保護的文弱書生。《獨臂刀》之後,男性開始成為影片的主角,電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嬌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壯有力的男明星。
《俠女》導演:胡金銓1972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在戛納電影節上奪得最高綜合技術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5大電影節上獲獎。胡金銓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作者」導演,也是香港電影界最接近大師的一位。他一生致力於拍攝「俠」文化的武俠電影,並以《俠女》登上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最高峰。胡金銓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國電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無疾而終。
《蝶變》導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製片廠制度對香港電影界的影響逐漸開始弱化,電影的文化形態也開始以多元化的形態出現。在這段時期,香港電影界出現了一次驚人的藝術運動「香港電影新浪潮」,徐克的《蝶變》正是這一運動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變》直接導致了香港電影以後的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藝術電影的出現;二是特技的迅猛發展,80年代以後香港電影特技的發展幾乎都與徐克有關。
《最佳拍檔》導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開始,香港電影票房連續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檔》及其續集,而黃百鳴、麥嘉、石天的「新藝城 」公司也統領了80年代整個時期的電影。《最佳拍檔》開創了香港電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開拍之初,許冠傑的200萬片酬已經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而該片的拍攝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來塢,在片中大量出現多輛汽車連續碰撞、最新007式先進武器等噱頭,弱化故事情節、強化視覺場面。《最佳拍檔》對好萊塢電影製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電影國際化的最初嘗試。
《A計劃》導演:成龍 1984
香港近20年最偉大的電影演員是誰?成龍。這是香港各界都比較認可的一個答案。成龍以自己的功夫喜劇成為李小龍之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香港演員。早期京劇劇班的訓練,使成龍嫻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點的動作造型。這種表演方式成為了他的招牌,他的這種表演在世界影壇上也是獨此一家。《A計劃》正是早期成龍電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從鍾樓上墜落的鏡頭,一鏡直落,不加任何剪輯手段。之後《A計劃》風格的電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龍電影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 1986
當冷兵器換成熱兵器,張徹電影就變成了吳宇森電影。吳宇森曾經是張徹的「文膽」,做過張徹的副導演,是典型的製片廠出身的工徒導演。他把張徹電影的特點傳承下來,把刀劍片改變成了槍戰片。《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電影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了,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國際性電影大師的出現。
《阿飛正傳》是一部對香港身份進行反思的本土電影。《阿飛正傳》的影像、敘事方式都是原創的,堪稱香港電影藝術的奇葩。結尾中梁朝偉的一段「獨角戲」,至今被奉為經典。
甜蜜蜜》導演:陳可辛 1996
1997回歸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選擇,在這個歷史時刻來臨前的一年,陳可辛的《甜蜜蜜》橫空出世,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文藝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種類型,早期就有李晨風、秦劍等著名前輩,而70年代後因為武俠功夫片的盛行,藝術電影始終難以成為主流。《甜蜜蜜》是對早期文藝片的回歸,它以細膩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歷史的進程。
喜劇之王》導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電影業進入蕭條期以來,香港電影中能夠具有票房保證的演員越來越少,周星馳是其中的一個。香港的喜劇演員,早期有梁醒波、新馬仔、許冠文,而周星馳是近10年來最傑出的喜劇演員。《喜劇之王》中有著對香港早期電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鵑兒是60年代著名粵語武俠片《武林聖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員基本修養》是早期長城、中聯等電影公司的訓練班手冊。這種引用掌故的喜劇電影成為周星馳電影發展的軌跡,新片《功夫》中再次對火雲邪神、九龍城寨引用,並取得了迄今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Ⅵ 好看的香港老電影排名
十、《黃飛鴻》系列
《黃飛鴻》系列絕對是許多孩子兒時最早對於功夫的記憶,系列電影成功地將黃飛鴻這個廣東民間人物塑造成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神話英雄,也創新了拳腳功夫的印象,古裝武俠片終於全面復甦。此外,在《黃飛鴻》系列中,顛覆過往黃飛鴻英雄形象,加入母子、愛情等課題,所呈現的黃飛鴻不再只是單純的父權體系下的英雄,而是有沖突、矛盾、弱點的男性。在華語功夫片的歷史上也應該有一席之地。
功夫皇帝李連傑把黃飛鴻的一代宗師風范演的栩栩如生,也標志著李連傑功夫皇帝地位的確立,徐克也憑《黃飛鴻》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殊榮。而那一首《男兒當自強》也傳遍了大江南北,中國人內心的自豪感與男兒的熱血也被點燃。
九、《賭神》系列
《賭神》是王晶最值得稱道的一部作品,它不僅取得了當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更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的記錄 ,後來《賭神2》再次打破香港電影票房記錄。它開創了香港賭片時代,也使得影迷心目中又多了一個銀幕英雄——賭神高進。
它的出現使得香港電影又出現了一個新的類型,使得後來的《賭聖》《賭俠》系列都受它的影響。我想很多人會不能理解我為什麼會把《賭神》放進香港十大經典電影當中,其實把它放進來不僅是因為它的經典,也是小編對八九十年代王晶電影的一個認可,雖然現在王晶早已淪為爛片大王,但試問一下80後90後有誰不是看王晶的電影長大的呢?再多的爛片也不能抹去他的當年的才華。
八、《監獄風雲》
林嶺東1987年拍攝了《監獄風雲》,距今為止已過20年。經典電影作品的魅力就在於,它與時間的逝去沒有關系,今天看這部電影,仍然是一部令人熱血沸騰的作品。
它比美國著名的黑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還要早幾年,而它比《肖申克的救贖》的經典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它代表著香港電影最鼎盛的時代,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部關於黑獄的電影至少可以放進同類型監獄題材的世界頂級電影里去,而它在華語電影圈裡也絕對是杠鼎之作了,香港十大經典電影少它不可。
七、《槍火》
《槍火》可能許多人都沒有看過,但小編個人認為是杜琪峰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是吳鎮宇最好的一部作品,吳鎮宇憑這部電影拿下金馬最佳男主角,張耀揚奪得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配角,而杜琪峰更一舉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銀河映像也更憑這部電影,成為拍攝香港黑幫電影的代表公司。
《槍火》標志著黑幫類型和動作片的一次大突破。幕與幕之間,有很多靜態場面來表示各人的等待。由於靜的時間長,當一有動的事件(槍聲)發生時,由靜突變為動的爆炸力便出來了。英雄的造型,不同於八十年代吳宇森創立的周潤發小馬哥的威武形象,沒有穿黑大衣或手拿雙槍,沒有轉身掃射,沒有血漿四濺,沒有跳接和慢鏡頭,有的只是人物的鎮定和精彩的站位。每個槍手都以一副冷峻孤立的型態出現。更有兄弟之間的爾虞我詐,非常值得一看。
六、《無間道》
2002年,《無間道》橫空出世。《無間道》是香港電影近十年來最好的作品,被稱為香港電影的救市之作,它聚集了四位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帝得主(梁朝偉、劉德華、黃秋生、曾志偉),撇開電影本身不談,就憑這四位影帝就足以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更何況還有劉偉強。
《無間道》也因此成為不可復制的經典,在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一舉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 ,最佳男配角等7項大獎。這部電影也使得導演劉偉強擠身香港最賣坐導演行列,也為梁朝偉奪得了他生平的第五個金像獎影帝。《無間道》在內地甚至全亞洲的影響都是空前的,他給處於低迷的香港電影注入了一針強效劑。隨後美國買走了劇本,翻拍了《無間行者》,馬特·達蒙與萊昂納多主演,而影片也獲得多項奧斯卡大獎。
對於許多人來說,《無間道》就是他們心中的香港十大經典第一位。
Ⅶ 求經典的香港電影或者電視劇
NO.1 1986《英雄本色》香港,吳宇森,02/08/1986,$34,651,324
劇中小馬哥的形象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最酷的代表。
《英雄本色》成就了兩個男人,一個是當時的票房毒葯周潤發,另一個就是被稱為無片可拍的吳宇森,兩個失意的男人走到了一起,再加上徐老怪的幫助,一部經典影片就這樣誕生了。《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NO.2 1990《阿飛正傳》香港,王家衛,15/12/1990,$9,751,942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電影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了,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國際性電影大師的出現。
《阿飛正傳》是一部對香港身份進行反思的本土電影。故事以六十年代初期為背景,折射的卻是90年代人們疲憊的靈魂。《阿飛正傳》的影像、敘事方式都是原創的,堪稱香港電影藝術的奇葩。結尾中梁朝偉的一段「獨角戲」,至今被奉為經典。
NO.3 1995《大話西遊》香港,劉鎮偉,21/01/1995,$25,093,380
它是周星馳最經典的一部作品,也是劉鎮偉最經典的一部作品,但這部電影在當時並不受歡迎,票房失敗,評論遇冷,劉鎮偉也因此心灰意冷,遠走加拿大。直到兩年後,《大話西遊》在內地火了,周星馳更被稱為後現代解構主義大師,劉鎮偉也被冠以後現代主義電影一代宗師的導演名號。《大話西遊》不但是周星馳的轉折點,也是劉鎮偉的轉折點。劉鎮偉終於「吐出一口票房惡氣」,而周星馳更是憑借這一部電影橫掃香港、內地、台灣影壇,成為「無厘頭」文化的代表。而劉鎮偉那一句只為嘲笑王家衛不敢說愛的台詞也成為了經典。真正使《大話西遊》成為一部經典的,是一段謊言。因為這謊言最後騙到的不是別人,而是當初撒下這個謊言的男人。
NO.4 1987《倩女幽魂》香港,程小東,18/07/1987,$18,831,638
一部《倩女幽魂》有許多個故事供後人憑吊。它代表了徐克的黃金時代,天才的想像力和市場的口味難得相遇,徐克「電影工作室」就此成為一個品牌。它是資深武指程小東走上前台的一個照面,盡管程氏之前已經執導過《生死決》等電影,但是《倩女幽魂》讓他的導演才華廣為世人所知。我想大家一定還記得那一首「十里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互,只羨鴛鴦不羨仙。」痴情男人,絕艷女鬼,雙心之戀難以世成,只好終將告別之際,王祖賢張國榮雙雙飽蘸墨恨,纏綿難舍,攜手寫下一曲人鬼不了之絕唱。
NO.5 1996《甜蜜蜜》香港,陳可辛,02/11/1996,$15,557,580
1997回歸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選擇,在這個歷史時刻來臨前的一年,陳可辛的《甜蜜蜜》橫空出世,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獲當年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 、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獎等十項大獎,同時獲第34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六項大獎,可以說是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文藝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種類型,早期就有李晨風、秦劍等著名前輩,而70年代後因為武俠功夫片的盛行,藝術電影始終難以成為主流。《甜蜜蜜》是對早期文藝片的回歸,它以細膩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歷史的進程。
NO.6 1999《槍火》香港,杜琪峰,19/11/1999,$4,618,946
《槍火》我個人認為是杜琪峰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是吳鎮宇最好的一部作品,吳鎮宇憑這部電影拿下金馬最佳男主角,張耀揚奪得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配角,而杜琪峰更一舉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銀河映像也更憑這部電影,成為拍攝香港黑幫電影的代表公司。《槍火》標志著黑幫類型和動作片的一次大突破。幕與幕之間,有很多靜態場面來表示各人的等待。由於靜的時間長,當一有動的事件(槍聲)發生時,由靜突變為動的爆炸力便出來了。英雄的造型,不同於八十年代吳宇森創立的周潤發小馬哥的威武形象,沒有穿黑大衣或手拿雙槍,沒有轉身掃射,沒有血漿四濺,沒有跳接和慢鏡頭,有的只是人物的鎮定和精彩的站位。每個槍手都以一副冷峻孤立的型態出現。
NO.7 1991《黃飛鴻》香港,徐克,15/08/1991,$29,672,278
《黃飛鴻》成功地將黃飛鴻這個廣東民間人物塑造成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神話英雄,也創新了拳腳功夫的印象,古裝武俠片終於全面復甦。此外,在《黃飛鴻》系列中,顛覆過往黃飛鴻英雄形象,加入母子、愛情等課題,所呈現的黃飛鴻不再只是單純的父權體系下的英雄,而是有沖突、矛盾、弱點的男性。功夫皇帝李連傑把黃飛鴻的一代宗師風范演的栩栩如生,也標志著李連傑功夫皇帝地位的確立,徐克也憑《黃飛鴻》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殊榮。
NO.8 2002《無間道》香港,劉偉強、麥兆輝,12/12/2002,$55,057,176
2002年,《無間道》橫空出世。《無間道》是香港電影近十年來最好的作品,被稱為香港電影的救市之作,它聚集了四位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帝得主,撇開電影本身不談,就憑這四位影帝就足以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更何況還有劉偉強。《無間道》也因此成為不可復制的經典,在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一舉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 ,最佳男配角等7項大獎。這部電影也使得導演劉偉強擠身香港最賣坐導演行列,也為梁朝偉奪得了他生平的第五個金像獎影帝。《無間道》在內地甚至全亞洲的影響都是空前的,他給處於低迷的香港電影注入了一針強效劑。
NO.9 1987《監獄風雲》香港,林嶺東,13/11/1987,$31,622,805
林嶺東1987年拍攝了《監獄風雲》,距今為止已過20年。上乘電影作品的魅力就在於,它與時間的逝去沒有關系,今天看這部電影,仍然是一部令人熱血沸騰的作品。它比美國著名的黑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還要早幾年,而它比《肖申克的救贖》的經典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它代表著香港電影最鼎盛的時代,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部關於黑獄的電影至少可以放進同類型監獄題材的世界10大電影里去,而它在華語電影圈裡也絕對是杠鼎之作了。
NO.10 1989《賭神》香港,王晶,14/12/1989,$36,294,029
《賭神》是王晶最值得稱道的一部作品,它不僅取得了當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更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的記錄 (後來《賭神2》再次打破香港電影票房記錄) 。它開創了香港賭片時代,也使得影迷心目中又多了一個銀幕英雄——賭神高進。它的出現使得香港電影又出現了一個新的類型,使得後來的《賭聖》《賭俠》系列都受它的影響。
Ⅷ 為何香港要拍那麼多警匪片。。觀眾早看膩了吧
警匪片一直都是香港電影最主要的類型片之一,但近年來難以拍出新意,觀眾因此流失,片商一時也對此失去了信心。
警匪片在香港已有很長歷史,也是很多香港導演喜歡嘗試的題材,從早期以冷、熱兵器和肉搏為戰斗方式的《英雄本色》,到強調正邪對峙、角色互換的 「無間道」系列,再到「信息時代」的《竊聽風雲》。警匪片作為最能體現香港城市文化和最能投射香港人自我身份的電影題材,在內地市場同樣十分重要。
隨著2003年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正式簽署,對幾近頹敗的香港電影而言,無疑是一次「絕處逢生」的機遇。 然而,港產片進入內地市場後面臨著文化差異、審查制度等問題,使之一方面維系著「港產片」的名號,另一方面又不斷付出「港味盡失」的代價。製片人江志強認 為,警匪片可能是香港類型片的最後一戰,香港的編劇和導演花了很多努力,對警匪片做了很多創新,用不同的角度和故事來表達。
但香港警匪片的高峰期在幾年前已經過去了,現在走向沒落的途中.
畢竟一種東西看多了,大眾會產生審美疲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