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壯族 壯族(壯文:Bouxraeuz,英文:Bourau),舊稱僮(zhuàng)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❷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劉三姐 為中國壯族民間傳說中的歌仙,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文獻記載很多,在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電影《劉三姐》影片取材於廣西民間傳說,主人公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贊美勞動、贊美自然、贊美愛情,並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影片創作者為劉三姐設計的山歌,樸素生動,具有強烈生活氣息和濃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詞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風光故事片,片中悅耳動聽的歌聲與美麗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為影片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❸ 《劉三姐》中反映的是哪個民族的故事
《劉三姐》中反映的是壯族的故事
《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0年攝制的故事片,根據廣西壯族民間傳說改編。由蘇里執導,黃婉秋、劉世龍、夏宗學等人主演,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
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贊美勞動、贊美自然和贊美愛情,並用山歌來抗議舊中國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
❹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壯族人民的生活故事。
❺ 電影 《劉三姐》 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民族)
電影 《劉三姐》 是反映壯族的生活故事——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聰慧機敏,歌如泉涌,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其無比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日來紀念她。
❻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電影《劉三姐》取材於廣西壯族地區一個古老而優美的民間傳說。主人公劉三姐是勤勞美麗、明喉善歌的奇女子,她以善歌為武器,與封建官府、地主老財作斗爭,也以婉轉動聽的山歌,表達內心的愛情。劉三姐的山歌樸素生動,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相當濃郁,形象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性格與內心世界。而歌詞富於生活情趣,又具有文學色彩,顯示了劉三姐這位傳說中歌仙的智慧和才華
❼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壯族。
劉三姐又稱"劉三妹",為中國壯族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劉三姐傳說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來,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文獻記載很多。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200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申報的"劉三姐歌謠",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23。 經國家考證研究決定:宜州市作為劉三姐故鄉。
❽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故事
壯族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壯族的生活故事。提起《劉三姐》,上點年紀的人都知道。這部以廣西特色彩調劇為藍本的電影60年代初風靡了全中國。鄧昌伶受壯族民間傳歌故事的啟發,於1953年寫成劇本《劉三姐》,並於1957年投給當時的廣西省戲曲改進委員會。戲改會把劇本推薦給了柳州市彩調團。彩調團寫信給鄧,表示「劇本適合我團演出」,但還要「適當修改補充」,鄧回信表示同意改編。不料到10月底,彩調團又來信稱沒有時間修改,劇本也已遺失。當年底,彩調團「集體創作」完成了彩調劇《劉三姐》。1959年,該劇作為全區國慶獻禮劇目一炮打響。演出結束後,被告鄧凡平、牛秀、龔邦榕等人成立了《劉三姐》整理小組。1959年,署名為「《劉三姐》整理小組集體創作」的第三方案形成。1960年,以此方案為藍本的《劉三姐》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搬上熒幕。
❾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壯族
《劉三姐》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影片主要講述了劉三姐用山歌反抗財主莫懷仁的故事。民族: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