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蘭州戰役雖然勝利了但結果為何是悲壯的
蘭州戰役,是西北戰場中規模最大的,戰爭長場景最激烈的一次戰役。蘭州戰役雖然是勝利了,但是它的結果是悲壯的。蘭州戰役總體來說,消滅了馬步芳集團的主力部隊,解放了蘭州,打開了青海、寧夏和新疆的門戶,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礎。對於解放軍跟國民黨軍隊是傷亡數字,一直存在的較大的爭議。大多數軍史傳記對蘭州戰役中解放軍的傷亡人數定為8700對人,少部分材料認為解放軍傷亡人數為9600。但根據戰場的設置和各個參戰部隊所上報的數字。綜合來算在蘭州戰役中,解放軍傷亡人數在12000人以上,其中陣亡人數在2500到3100左右。這是既渡江戰役以後,人民解放軍在一次戰役中遭受的較為慘重的一次損失。馬步芳集團主力部隊在蘭州戰役中被消滅,據解放軍戰報表示,此次戰役,共殲滅馬步芳82軍100師全部,190師大部,248師、129軍一部,共計擊斃擊傷約1.3萬人,俘虜1.4萬人。但是這個27000人的數字也存在著不確定性。由於當時編制混亂,馬步芳集團軍隊加上國民黨軍隊的編制混亂,導致無法具體統計戰後的傷亡。蘭州戰役,雖然取得勝利,但是人民解放軍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蘭州戰役的結果,是令人悲喜交加的。巨大的犧牲換來了巨大的勝利,對於人民解放軍來說,為之後的解放大西北,凝聚了更加強大的戰鬥力。
『貳』 介紹幾部巨制宏大戰斗場面的史詩片!!
《勇敢的心》(又名《驚世未了緣》)
獲獎:
第6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五項大獎。
劇情簡介:
在威廉·華萊士還是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蘇格蘭的英雄馬索·華萊士在與英軍的斗爭中犧牲了。幼小的他在父親的好友的指導下學習文化和武術。光陰似箭,英王愛德華為鞏固在蘇格蘭的統治,頒布法令允許英國貴族在蘇格蘭享有結婚少女的初夜權,以便讓貴族效忠皇室。王子妃伊莎貝拉是個決斷的才女,她知道這道法令會讓英國貴族有意於蘇格蘭,但更會激起蘇格蘭人民的反抗。年輕的華萊士學成回到故鄉,向美麗的少女梅倫求婚,願意做一個安分守已的人。然而梅倫卻被英軍無理搶去,並遭殺害,華萊士終於爆發了。在廣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後」的呼喊聲中,他們揭竿而起,殺英兵宣布起義。
蘇格蘭貴族羅伯想成為蘇格蘭領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與華萊士聯盟。華萊士殺敗了前來進攻的英軍,蘇格蘭貴族議會封他為爵士,任命他為蘇格蘭護國公。華萊士卻發現這些蘇格蘭貴族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絲毫不為人民和國家前途擔心。愛德華為了緩和局勢,派伊莎貝拉前去和談。但由於英王根本不考慮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買華萊士為條件,和談失敗了。伊莎貝拉回去後才發覺和談根本就是幌子,英王匯合了愛爾蘭軍和法軍共同包圍華萊士的蘇格蘭軍隊,她趕緊送信給華萊士。大軍壓境之下,貴族們慌作一團,華萊士領兵出戰,混戰一場,短兵相接中,他意外發現了羅伯竟與英王勾結,不禁倍受打擊。伊莎貝拉為華萊士的豪情傾倒,來到駐地向他傾吐了自己的真情,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談。華萊士明知是圈套,但為了和平著想,他依舊答應前去。在愛丁堡布斯設計了陰謀抓住華萊士,並把他送交英王。羅伯對父親的詭計感到怒不可遏,華萊士終於被判死刑。伊莎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臨死前,她告訴英王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這個孩子不久將成為新的英王。
華萊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憾所有人。幾星期後,在受封時,羅伯高呼前為華萊士報仇的口號,英勇地繼承華萊士的遺志對抗英軍。
評價:
1995年的影壇幾乎完全被《勇敢的心》所佔領。梅爾·吉卜森成為該年度的最大贏家。《勇敢的心》一舉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裝五項大獎,並以之席捲全球,所向披靡。在當今影壇娛樂片盛興,技術電影一味追求消遣、刺激和高票房的同時,《勇敢的心》大膽創新,起用了沉重壓抑、憂郁憤悶的歷史題材,將公元十三世紀的蘇格蘭人民大起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搬上銀幕,以宏偉壯闊的氣勢為影片贏得了史詩巨片的稱號。在影片中我們看到蘇格蘭的山脈、森林和村莊,凄婉的風笛和蘇格蘭人民在貧困痛苦中發出的反抗的凄厲的呼號,人們感受到了真實的生活和歷史。同時梅爾·吉卜森除飾演男主角外也自任導演,他在影片的結構上,也沒有忽視人們的欣賞心理。在刀光劍影鐵血爭戰中,纏綿著溫柔的愛情主題,讓人體會到英雄傳說的盪氣回腸的鐵血柔情。這無疑為古裝歷史片取得了更大的市場。《勇敢的心》同時也沒有擺脫好萊塢技術電影的框架,龐大的攝影隊遠度重洋的實地拍攝;啟用三千人,二百匹馬的宏大戰爭場面;影片拍攝的長周期,都造成了影片的高投入,甚至比預算高出了一倍。所幸影片上映後賣座率空前,票房收入遠遠超出投資,總算以圓滿收場。
《大進軍 解放大西北》
內 容
震撼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結束後,194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談判,但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致使談判破裂。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全部、干凈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領王震第一兵團、許光達第二兵團、周士弟第十八兵團、楊得志第十九兵團向盤踞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軍隊胡宗南部及馬步芳、馬鴻逵部發起追殲。彭大將軍指揮果斷,一野將士作戰勇猛,經「扶眉戰役」、「蘭州戰役」,消滅了敵人主力。至1950年3月,除新疆的陶峙岳將軍、包爾漢省主席和平起義外,一野共殲滅敵軍30萬人,解放了西北全境。 《大進軍——解放大西北》表現的就是這一氣勢恢弘、戰績顯赫的軍事行動。
《愛國者》
【內容簡介】
在他們成為士兵前,他們是都是家庭中的一員;在他們成為傳說之前,他們都是英雄;在一個國家誕生之前,必須有一場為自由而打的戰爭……
《末代皇帝》
【內容簡介】
《末代皇帝》是一部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技巧精湛的史詩巨片。
故事從1950年冬天開始講述起:清王朝廢帝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後,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中國戰犯管理所所長發現情況有異,急敲衛生間的門。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
《眾神與元帥》
劇情簡介
一部描述美國內戰早期的壯闊史詩電影,是93年經典影片「蓋茲堡戰役」前傳,挖掘了大戰爆發始末以及那些固守家園等待戰士凱旋而歸的家屬心聲。
《解放》
◆簡 介:
關於影片:5集8小時的蘇聯電影《解放》是一部戰爭電影的經典作品,屬於全景式戰爭史詩片。全景性戰爭史詩這類影片的表現視點集中在戰爭的全局上,常從戰略的角度反映與表現戰爭的全貌。其特點是影片的畫面廣闊,歷史事件繁多,場面宏大,人物眾多,時空跨度較大較長。全景性戰爭影片時常通過兵力武器的對比表現國家、陣營的實力;通過事件的演變,呈現歷史的進程;通過社會制度、黨派與集團的活動,展示政治的作用;通過人物的思維與決策,表現民族的文化。
《我們是士兵》
《受難》
《最後的莫希幹人》
《最長的一天》
《桂河大橋》
太多了,不一一列舉了。
『叄』 蘭州戰役的介紹
蘭州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甘肅省蘭州地區同西北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戰役發起於1949年8月12日,經過竇家山、古城嶺、馬家山、營盤嶺、沈家嶺、狗娃山、黃河鐵橋等激戰後,打死、打傷、俘虜敵軍27000餘人,西北軍跳河自殺2000餘人,至8月26日結束;蘭州戰役後,國民黨在西北的勢力被基本清除,也結束了馬家軍、胡宗南在西北地區長達40餘年的統治;擔任這次戰役總指揮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同志,蘭州戰役充分展示了他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
『肆』 有關蘭州戰役的電影(注意是電影)介紹一下
以前在蘭州電視台播過,《蘭州戰役》的電影,在蘭州附近拍攝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Wpy_NytOTw/
『伍』 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三個系列電影的歷史時間順序是什麼
解放戰爭的歷史時間順序是大轉折、大決戰、大進軍。
大轉折講的是1947年7月為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的故事;
大決戰講的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國共的三大決戰;
大進軍講的是在三大戰役之後,1949年4月第二次國共和談破裂,二野三野百萬大軍渡過長江。
(5)蘭州戰役不接受起義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大轉折共兩部分別是《大轉折之鏖戰魯西南》、《大轉折之挺進大別山》。
1946年6月,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1947年中國革命處於危機關頭,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為了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在艱難的作戰環境中,實現了黨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的故事。
《大決戰》三部,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開始了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戰略大決戰,同時也是震驚世界三大戰役。
《大進軍》是一部解放戰爭歷史巨片,全景再現解放戰爭,它包括:
1、大進軍《解放大西北》(上、下集)2碟;
2、大進軍《席捲大西南》(上、下集)2碟;
3、大進軍《南線大追殲》(上、下集)2碟;
4、大進軍《大戰寧滬杭》1碟 。
在三大戰役結束後,194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談判,談判破裂以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全部、干凈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
『陸』 蘭州戰役的戰役概況
蘭州戰役,1949年8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對甘肅省會蘭州同國民黨軍進行的城市攻堅戰役。
蘭州,北臨黃河,東、西、南三面環山,抗戰時期就構築了國防工事,國民黨守軍稱該城為「不可攻破的鐵城」;1949年8月21日首次攻擊失利後,第一野戰軍於25日發起了第二次攻擊,激戰至26日12時,全殲守敵,解放蘭州。
1949年8月中旬,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閻錫山在廣州召開由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馬步芳、副長官馬鴻逵等人參加的「西北聯防會議」,擬制了「蘭州決戰」計劃,企圖以馬步芳4個軍及新成立的騎兵軍共9萬餘人依託蘭州堅固城防和黃河天險,吸引、消耗第一野戰軍主力,以集結在中衛、中寧地區的馬鴻逵部主力伺機轉向蘭州,以胡宗南部主力由秦嶺出隴南,三路夾擊,挫敗第一野戰軍於蘭州外圍。
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遵照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指示,為解放蘭州,打開進軍新疆、寧夏的道路,決心發起蘭州戰役,求殲青海馬步芳部主力。
具體部署:以第19兵團之第64軍進至固原、海原地區鉗制馬鴻逵部,使其不能出援蘭州;以第18兵團(欠第62軍)及第7軍在寶雞天水地區,鉗制胡宗南部,保障主力側翼安全;以第19兵團主力為右路軍,由靜寧沿西(安)蘭(州)公路經定西向蘭州城東進攻,以第2兵團為中路軍,由通渭經定西以南直取洮沙後,再由南而北向蘭州進攻,以第1兵團附第62軍為左路軍,由秦安、甘谷經隴西、渭源佔領臨洮,渡洮河攻佔臨夏、循化,爾後北渡黃河直取西寧。
12日,第一野戰軍主力分由集結地向蘭州、西寧攻擊前進。16日,第19兵團攻佔定西,第1兵團攻佔臨洮,第2兵團攻佔榆中。20日,第1兵團主力西渡洮河,直取臨夏,並向西寧進軍。第2、第19兵團進至蘭州外圍。21日,解放軍攻城部隊向蘭州東山、南山等陣地發起進攻,因准備不充分,攻擊受挫,遂進行3天准備。25日拂曉,再次發起攻擊,激戰竟日,黃昏時攻佔南山、東山各主要陣地。馬步芳軍守城部隊全線撤退,解放軍各攻擊部隊乘勝追擊。26日2時,第2兵團攻佔蘭州西關,並搶占黃河鐵橋,切斷馬步芳部退路,並迅速攻入城內與守軍展開激烈巷戰。至26日午時,肅清城內守軍,第19兵團主力全殲東關守軍。
至此,蘭州解放,馬步芳部2.7萬餘人被殲,其餘守軍分別向永登、西寧逃竄。左路軍第1兵團於攻克臨夏後,由永靖、循化間北渡黃河,直取西寧,馬步芳飛逃廣州。
逃往西寧以北的殘敵2000餘人,在敵第八十二軍副軍長趙遂率領下向我投降,青海全境遂獲解放;在此期間,胡宗南為策應馬步芳部作戰,以4個軍向西和、寶雞、虢鎮進攻,第18兵團向其展開反擊,殲胡宗南部3700餘人,迫其南撤。第64軍在海原地區將馬鴻逵部援蘭兵團阻於海原以北地區。
蘭州戰役是我軍為解放全西北而與敵進行的一次決戰,也是西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堅戰。第一野戰軍以傷亡8700餘人的代價,共殲滅國民黨軍馬步芳部42360人,其中俘敵24630人,斃傷13480人,起義1250人,投誠3000人,這一勝利,使西北其他反動軍隊完全陷入分散、孤立的境地,而且徹底粉碎了國民黨政府利用「二馬」盤踞西北作最後掙扎的企圖,打通了進軍青海、寧夏和河西走廊的門戶,為新疆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的解放鋪平了道路。
『柒』 全殲馬家的電影名
電影叫《大進軍:解放大西北》。由韋林玉執導,呂曉禾主演。講述了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領王震第一兵團、許光達第二兵團、周士弟第十八兵團、楊得志第十九兵團向盤踞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軍隊胡宗南部及馬步芳、馬鴻逵部發起追殲。彭大將軍指揮果斷,一野將士作戰勇猛,經「扶眉戰役」、「蘭州戰役」,消滅了敵人主力。至1950年3月,除新疆的陶峙岳將軍、包爾漢省主席和平起義外,一野共殲滅敵軍30萬人,解放了西北全境。
『捌』 決戰蘭州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格式分為四個部分如下: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例文:決戰蘭州觀後感
以老兵的回憶為引子開場,將我們帶回到行軍的隊伍中。
當時的第一野戰軍所屬部隊所向披靡,連克胡宗南嫡系,最多一次殲敵4萬餘人。1949年8月22日,兵臨蘭州城下的第一野戰軍匯集30萬精銳,而守城的馬步芳部隊不過10萬人。由於急迫的求勝思想和急躁情緒,一場倉促的攻擊隨即展開。
馬步芳憑借蘭州城南山高地,拚死抵抗。第一野戰軍不但未取得突破,還出現重大傷亡,針對嚴重失利的局面,痛定思痛,緊急調整作戰計劃,一場周密的作戰計劃開始部署。聚焦沈家嶺陣地,著重表現戰爭中的緊張局勢和轉折。
1949年8月25日凌晨,擔任左翼攻擊的部隊因意外引發戰事,大戰如暴風驟雨般全面打響。為攻破扼守蘭州鐵橋的沈家嶺,切斷敵軍退路,驍勇的指揮員王學禮帶隊決死沖鋒,連連得手;同一時刻,為控制進出蘭州交通要道的營盤嶺。
激戰正酣,就在沈家嶺要被攻克之際,守軍大批部隊增援而來,瞬間,戰況陡轉……戰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此時的馬步芳、馬繼援倚仗蘭州依山夾水、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妄圖與第一野戰軍決一死戰。為拿下沈家嶺陣地,我軍官兵前仆後繼。
倒下一批又沖上來一批,勇士李國賓更是用不可思議的投彈頻率,擊退守軍多次瘋狂反撲。緊急時刻,解放軍增援部隊漫卷守軍陣地,勝利終於到來。
黨中央的和平政策發揮巨大作用,蘭州戰役後潰逃的部分殘兵敗將深知大勢已去,紛紛投誠。1949年9月5日,西寧和平解放,至此宣告了馬步芳、馬繼援軍事集團的徹底覆滅。
耄耋老兵經過多次反復,終於如願走上沈家嶺。那些年那些人,用青春熱血,換來了今天強大的中國。致敬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映照未來;致敬英雄,是為了激勵正在路上的我們。
『玖』 大進軍的解放大西北
中文名稱:大進軍 解放大西北
英文名稱:
英文別名:
發行時間:1996年電影導演:韋林玉
電影演員:呂曉禾-彭德懷
傅英-大個連長
周潔-女記者
杜雨露-胡宗南
閻雨生-馬鴻奎古月-毛澤東
趙恆多-蔣介石
李龍吟-馬步芳
陳銳-馬繼援
簡介:
◎字幕簡、繁、英
◎文件格式XVID+AAC HE 5.1CH
◎視頻尺寸800X308
◎片長150 Min 震撼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結束後,194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談判,但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致使談判破裂。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全部、干凈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領王震第一兵團、許光達第二兵團、周士弟第十八兵團、楊得志第十九兵團向盤踞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軍隊胡宗南部及馬步芳、馬鴻逵部發起追殲。彭大將軍指揮果斷,一野將士作戰勇猛,經「扶眉戰役」、「蘭州戰役」,消滅了敵人主力。至1950年3月,除新疆的陶峙岳將軍、包爾漢省主席和平起義外,一野共殲滅敵軍30萬人,解放了西北全境。 《大進軍——解放大西北》表現的就是這一氣勢恢弘、戰績顯赫的軍事行動。
幕後製作
繼描寫「三大戰役」的電影成功後,接著又拍出了《大進軍》。這段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前沒有宣傳的歷史,被《大進軍》生動、真實地再現出來。該影片用蒼涼的筆調刻畫出了西北野戰軍總司令彭德懷橫刀立馬、傲視頑敵的英雄氣概,在他的指揮下,解放軍進軍荒涼貧窮大西北,解放大西北的戰爭史實。同時,也把西北最大的戰役「蘭州戰役」的過程進行了全景式的描寫。
『拾』 燈謎,謎面蘭州戰役,謎目著名電影演員
金城武。。。。金城就是蘭州,戰役就是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