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渤是什麼人物
黃渤,1974年8月26日出生於山東青島,祖籍甘肅臨洮 ,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歌手,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高職學院 。黃渤早年曾有過駐唱歌手、舞蹈教練、影視配音等多種工作經歷。
2000年,黃渤出演第一部影視作品《上車,走吧》。2006年,因出演寧浩執導的電影《瘋狂的石頭》而成名 。2009年,憑借電影《鬥牛》獲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2010年,主演喜劇電影《瘋狂的賽車》 。2012年,憑借懸疑喜劇電影《殺生》獲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和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獎] ;同年,主演的電影《泰囧》獲12.66億票房 。2013年,主演的電影《西遊·降魔篇》以12.46億元成為年度票房冠軍。2014年,主演的電影《心花路放》獲11億票房。2015年,主演的電影《尋龍訣》票房破16億 ;同年,加盟真人秀《極限挑戰》 。2016年,以歌手身份加盟索尼音樂 ,並發布首支單曲《這就是命》 。2017年,憑借電影《冰之下》 獲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並入圍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2018年,參加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擔任皿天全方罍的「國寶守護人」 ;同年,執導並主演的電影《一出好戲》上映 。2019年2月,主演的喜劇片《瘋狂的外星人》上映 ;12月,主演的電影《被光抓走的人》上映 。2020年,主演電影《奪冠》 。
② 如何掙脫失眠的窘境
失眠是一種睡眠障礙,俗稱失眠症,在我國各階層人群當中均有失眠人群的存在,其中25到40歲的中年人不在少數,另外50到75歲左右的老年人失眠問題突出,青少年所佔比例較小,多出現於高中學習階段的學生,主要為學業壓力造成,中年人多是工作生活壓力所致。失眠、睡眠不足容易讓人精神不濟,不僅給日常工作帶來不利影響,還會給健康扣分。如何掙脫失眠的窘境?失眠最好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不妨試試這11個方法,下面與由深圳PEGASI倍佳睡的小編介紹:
睡前出身大汗。
當你翻來覆去睡不著的時候,躺著是一種折磨,逼自己入睡更是對身心的蹂躪。這個時候你應該坐起來下床走走,如果情況允許,你出去跑步,盡可能的讓自己大汗淋漓,如果不便就做幾幾十個俯卧撐,把自己整出汗,如在冬季注意別整感冒了。之後回來沖個熱水澡,然後再躺床上自然會睡著的。因為身體進入疲憊狀態,大腦會被身體牽制入睡休眠。
一心一意數數字。
有調查顯示,數綿羊是大家使用過最多的助眠方法,但是效果因人而異,究其原因多數是數著數著就走神去想其他事了,不能夠一心一意的數完一輪又一輪,如果讓自己刻意去數數字,一輪從1到100,一般三輪下來就瞌睡了,但是一定要一心一意的數。不要走神,天大的事也不能妨礙你繼續數,直到睡著。
非等瞌睡了才躺下。
早點上床躺下並不等於早點睡著了。如果你習慣性的躺下睡不著,說明你跟床沒有建立睡眠關系,見了床並非能聯想睡覺,甚至躺上去也不知道自己需要睡覺的潛意識。你可以看書、看電影、聽音樂、甚至發呆,但是就是不躺床上,除非非常瞌睡了,躺下了就能睡著的時候才躺下。
堅信自己可以輕松睡。
不洗腦,不植入潛意識,就是讓自己知道,只是偶爾失眠了,小意思,待我輕松克服即可。做到以上三點,一般都是可以輕松入睡,如果是長期性失眠,那需要重視了,有必要的話咨詢一下專業人士,以免長此下去影響身心健康。
③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談談青年學生如何幫助老年人破解數字窘境
從青年學生的政治生活的內容和參與的要求兩個方面。
參與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活動,志願者,幫助老年人掌握數字一定的技術。
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和依法履行政治義務。
④ 環衛工人的窘境,折射出哪些社會問題
17年12月27日,在石家莊新樂市,一名58歲的環衛工人被5名年輕人打傷。10月4日,西安的一名環衛工人被打,施暴者竟是「高素質」的大學教師。很久以來,環衛工人彷彿成為最為弱勢的群體,遭受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通過網路搜索「環衛工人被打」,我們得到的信息鋪天蓋地。更令我們痛心的是,環衛又是一個危險性極高的工作,前不久,哈爾濱環衛工人被撞,導致了5死2傷的悲慘後果。
在很多國家,環衛工是受人尊重的職業。我的一個朋友在美國北卡萊羅納,她的丈夫是一名清潔工。在工作之餘,他經常被邀請參加客戶的派對,孩子們也很喜歡和他交朋友。據2014年美國勞工統計局報告顯示,垃圾處理工作者的時薪是25美元。而工作時間就長,所得年薪越高,有些清潔工的年薪甚至達到10萬美元。在工作層面,道路清掃已實現高度機械化,清掃車一般一周固定一次清掃道路,如果有人違規停車,妨礙清掃車的工作,就會吃到罰單。在日本、新加坡、韓國,歐洲,甚至泰國等等,環衛工人也是非常受歡迎的社會群體,本文暫不贅述。
環衛工人被譽為「城市美容師」「馬路天使」,他們頂著美麗的光環,面對的卻是糟糕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有數據顯示,超過70%的環衛工人表示「受歧視,不被尊重」,行人認為環衛工人地位很高的比例僅為7.21%。大家知道,環衛工人絕大多數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我們從小就在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另一方面來看,只有環衛工人受歧視嗎?如果我們看看其他的低端工作從業者,如農民工、餐廳服務員、門衛、路邊小販,他們多多少少都受到過其他人的歧視。不難發現,對底層人口的歧視普遍存在著,而且非常嚴重。
另外一點,如果環衛工人的待遇和福利得到大幅提高,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大幅改善,具體到這些人來講,他們的生活能改變嗎?2013年,哈爾濱市面向全國招聘448名有事業編制的環衛工人,竟有29名碩士研究生前來應聘。環衛工人的待遇提高,解決的似乎也只是一個職業的問題。當那些中老年環衛工人被年輕人擠走,他們選擇的也許是條件更為惡劣的工作或者失業。2017年3月28日,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述「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65歲以上人口達1.5億人,佔10.8%,據預測,我國老年撫養比將由目前的2.8:1達到2050年的1.3:1。」目前多省市的養老金也已出現嚴重缺口。老齡化問題才是更為深遠和復雜的根本性問題。
當然環衛工待遇問題還是要解決。我們看到有些城市以及設立了清潔工休息室,也有很多餐館向環衛工提供免費的服務。作為我們個人來講,首先不亂丟垃圾,尤其是廚余剩菜裝袋進桶,更不能車窗拋物,碎玻璃和尖銳的刀片、鐵片要經過處理用紙包好,行車過程中注意對他們的保護,同時教育下一代養成愛護環境的生活態度。我們相信在政府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美容師」的尊稱就不會只停留在口號上了。
⑤ 如何評價《囧媽》這部電影
電影《囧媽》完全可以當成是母子相處的教材片來看,這是一部最能淋漓盡致反映兩代人隔膜的片子。其中三個細節,值得格外拎出來說說。
首先是情感的遺傳效果。做了十幾年情感類節目,我們經常說「一個家裡,你最討厭誰,往往你就最像誰」。一個家庭的情感模式,一定有它的代際遺傳性。電影里的徐伊萬妥妥的就是這個例子。他嫌老媽太有控制欲,不論對丈夫還是兒子,時時刻刻得按照她的節奏來,總想把徐伊萬打造成她幻想中的兒子形象。於是徐伊萬在和妻子的婚姻中,不自覺地復制了老媽的性格,他對妻子的工作、喜好、乃至生活細節……無一不想全盤操控。做生意哪怕自己賠錢也不能讓妻子賺到錢!這是啥心態?典型的控制者啊!
這可以折射到我們身邊太多太多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夫妻之間,太多太多這樣愛的廝殺。如果有一天發現自己至親骨肉變得越來越不可愛,你得好好審視一下自己,也許你的身上也隱藏著和他一樣一樣的習性。
第二,家有作媽是為啥?看到徐伊萬的囧態,電影院里笑聲一陣接一陣。但笑過之後你卻能深刻體會身為子女的那種囧境。徐伊萬的老媽花兩萬塊報了個海外演出團,去莫斯科圓夢,還必須得坐六天六夜的火車去。在兒子看來,這就是作。你怎麼就不能老老實實做飛機去呢?你怎麼就不能踏踏實實在家安享晚年呢?可你發現,很多老年人的快樂,恰恰來源於給兒女製造的「不快樂」。
第三是最讓我動容的片段,在影片的結尾,徐伊萬陪著媽媽回到了家裡,媽媽坐到鏡前,摘下了假發,露出了稀疏花白的頭發。那一瞬間,我沒忍住,直接哭了。之前徐媽媽一路燙著發化著妝,花衣服一天換一套,唱著歌跳著舞去莫斯科演出。那就是一個妥妥的「潮媽」形象。可在卸下假發的那一瞬間,蒼老的現實掩蓋了一切熱鬧的假象。獨自一人的生活,兒子不能理解的孤獨,生活蒼涼的底色顯露無疑。不論你再怎樣掙紮好勝,也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我相信那一瞬間,觸動了每一個兒女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身為兒女,每年春節都是一次與父母相處的囧途之旅。不知何時,我們變得害怕與父母獨處。七天的朝夕,相處的瑣事,兒女總說:「一到過年就發愁,跟他們什麼道理都說不通!」
借用電影中的一句話:「你那麼講理,就是不講理!」
是啊,家是講情的地方,處處都講公平道理,家也就不像家了。
⑥ 父母都沒有素質怎麼辦
應該認可:每個人的父母其品性已經固化,特別是老年父母更不該以生氣的方式看他們。因為,我的母親也這樣,所以才這樣說。文明的習慣,就個人來講20歲以前基本定型;就一個單位來講,得20年;就一個國家來講,仔細的、嚴格的齊抓共管,也得200年。自己喜歡文明、干凈、整潔,那麼,在不文明人面前該咋樣?只能一言不發的去做。看到他們的不文明行為,就用自己的行動來做樣子、糾正他們的心理。讓他們看到、明白:自己的不文明行為,連子女都嫌。從而喚醒他們的自尊心,慢慢的往好里變化。生氣、批評、教導,都會起反作用。我小區的街上一個遛狗人,常常是狗拉了屎後,牽著狗就走。有一次,我跟在後面,看到他又這樣,我就用衛生紙把狗屎包起來,放到了事先准備好的塑料袋裡,一句話也沒說,我只是沖他笑了笑。自此以後,那男的也提著塑料袋遛狗了。好風氣,也得需要用行為互相「交流」才會產生在行為上。若全世界的人,都只是會想和會說,卻不如一個人無聲的動一下手去做。這一點誰明白,誰算真的明白了。
⑦ 浙江老年人陷入智能時代窘境 」手機課堂」傳遞溫暖是怎麼回事
3月27日,在浙江省寧波市新城社區的一間教室里,數十個白發蒼蒼的老年人拿著一隻只智能手機,戴著老花鏡認真地盯著黑板上的大屏幕,時不時喊著「老師,怎麼添加微信好友」、「我的無線網路怎麼打不開」、「怎麼我的相冊不能分享到朋友圈」……
應雪絨的經歷確實是當下大部分老年人所遭遇的窘境:子女忙於工作,或在外地,鮮有時間陪伴,只能靠手機聯絡;即便子女回到身邊,有時卻抱著手機玩游戲,傷害老人感情;當下也有子女耐心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但老人回過頭又忘了如何使用。
如今,像方天一這樣的「老年手機達人」並不在少數。只見方天一掏出智能手機,打開微信,給記者看了看他的朋友圈,「也有朋友叫我不要去碰這些網路銀行,我倒是認為,只有學會了、了解了,才能防騙。」
⑧ 看完電影《囧媽》後,你有什麼感觸嗎
看完電影《囧媽》後,你有什麼感觸嗎?雖然有沈騰、黃渤、宋小寶的客串,有賈冰的助演,《囧媽》仍是一部完全徐崢風格的電影。相比之前的《泰囧》、《港囧》,《囧媽》的套路還是一樣的,陷入多重危機中的徐崢,無奈或陰差陽錯中踏上一段瘋狂的囧旅程,最後回歸家庭的溫暖,沖淡旅程中的一切囧和對利益的執念。
最後男主和妻子的表達心聲,真誠的打動到我們,兩個人相互理解和愛,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中年帶來的困惑,不放棄追尋的夢想和方向。
⑨ 春節前爭取開通老年人一鍵叫車功能,互聯網時代對老人不方便的地方有哪些
時代在高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越來的便利,從最開始的支付寶到現在的乘車碼,似乎我們的生活已經被互聯網包圍了,年輕人可能會覺得這樣子非常的方便,但是這個時代正在遺棄老年人,他們漸漸地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因為年紀大了,很多東西沒有見過,學習的速度也慢了很多,年輕人教了幾遍也記不住,所以才出現了之前的老年人APP培訓班。
所以我們確實應該更多地考慮到這些老人,想辦法給他們也要提供便利,不要被社會所拋棄。
⑩ 如何應對老齡化社會:長壽之國日本的煩惱與對策
如何應對老齡化社會:長壽之國日本的煩惱與對策
2016年5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新一期的全球各國平均壽命統計,其中中國以男女平均76.1歲,排在194個加盟國中第53位,而日本以男女平均83.7歲連續第23年蟬聯該項冠軍。日本的百歲老人指標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1963年總務省國勢調查時日本百歲老人只有153人,而2015年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數字是6萬1568,在50年內翻了300倍,僅次於美國。
通常來說,國民長壽意味著該國醫療衛生、社會福祉及經濟富裕的優越,但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社會老齡化趨勢嚴重,煩惱不斷。
2016年9月27日,日本內閣府發布了《2015年日本老齡社會白皮書》:日本現有1.27億總人口,約3392萬是65歲以上人群, 老齡率26.7%。按世界衛生組織的評定標准, 超過14%是「老齡社會」,21%以上則定義為「超老齡社會」。日本於2007年便超過了21%這條紅線,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步入「超老齡社會」的國度,並正不停地刷新紀錄。2025年前後,日本老齡率將逾30%,2060年破40%。這絕非誇張之辭,事實上秋田、青森、山口、島根等16縣老齡率已經超過了30%,即便年輕人聚集的大都會東京、大阪與橫濱等地,老齡率也已經越過超老齡紅線。
日本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2015年發布的「日本老齡率過去統計及未來推計表」。
面對這一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極速老齡化浪潮,日本政府早在20年前便開始著手制定中長期對策大綱。然而,彼時日本深陷泡沫經濟崩潰的漩渦中,政府與社會連眼前的爛攤都來不及收拾,自然無暇顧及日後。一直等到6年後的2002年,剛從低迷的經濟中緩過一口氣,才詫異地發覺日本老齡化問題已到沉痾宿疾的地步。現今,貧困、疾病、孤老是日本高齡者三項最大的憂慮,也是近年日本政府著重解決的課題。
「老後破產」危機與「消費稅改革」
去年6月末,新干線上發生了一起驚人的自焚事件,導致包括自焚者在內的2人死亡,26人受傷。自殺者是一名71歲的老人,動機是存款枯竭,退休金不足,長期貧困下決意報復社會。這場慘劇的發生, 再次向日本社會敲響了高齡者的貧困化警鍾。
日本老齡人口貧困問題自2007年以後日益嚴峻化,現有約3400萬老人中,65歲以上者相對貧困率為18.1%,75歲以上者為25.2%。2016年領取國民低保費216.5萬戶中,50.8%是65歲以上者,首次突破半數。
低保戶中的四成是1947-1949年出生的「團塊世代」,在日本大眾普遍印象中,這一代的642萬人是日本中產階層的代表,是多金富裕的銀發一族。但實際上,老齡貧困化問題最棘手的便是「團塊世代」。這代人相對日本其他各年齡層,存款確實是最多的,但普遍四世同堂,上老下小都需要接濟,是典型的社會三明治夾心層。2015年總務省《日本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團塊家庭平均赤字約6.3萬日元(約4087元人民幣)/月,銀行餘存450萬(約29萬元人民幣),如果沒有其他收入補貼,到2020奧運年,大約270萬團塊世代將身陷「老後破產」的囹圄,而這代人又聯結三代,如若崩塌,連鎖反應帶來的惡果可想而知。
2015年咨詢公司Mercer美世公布的世界25國社保制度指數評定排名榜,發達國家的日本排名23位,尚不及中國。
日本國民認為「老後破產」的根源是養老金問題。事實上,日本的社保支出已經連續8年以超過3%速度在增長,2016年達到了31.9兆日元,佔到了國家總預算33%,但極度諷刺的是,人均退休金卻已經連降了16年。造成這樣囧境的原因一是老齡人口增加過快,二是年輕世代正式僱傭率低下,參保人數不足。
除了從2006年開始增加基礎保費,日本政府也想了不少對策,比如2010年民主黨菅直人上台後,力推以房養老,但日本房價基值低廉,半年後即遭銀行唾棄。2012年安倍晉三復歸,提出了國家每年在原基礎上多增5600億日元專項「扶助養老金」,計劃實施後,月退休工資會普漲5~6萬日元。
這聽起來是好事,但實行起來卻很難,因為此項政策是和安倍力推的「消費稅改革」捆綁在一起的。消費稅多1%,國民收入可多2.8兆,增加這點支出當然綽綽有餘。但如今消費稅增稅被擱淺,這個計劃自然也就泡湯了。作為政策補償,今年1月安倍政府額外支出3624億日元追加「福祉養老金」,主要面向110萬低所得高齡者,月均可多領3萬日元。6月又把原先25年養老金保齡調降為10年,明年實施。預計日本現有42萬無保者中有17萬老人可新獲養老金。但總的來說,在人口縮減、財收日緊的大背景下,能夠有效普漲養老金的辦法委實不多。政府不給力,民間只能自救。所以這兩年日本社會中「老人理財熱」也忽如一夜春風來般流行起來,但在老人詐騙盛行的今天,誰又能保證最後不會又是場「龐氏騙局」?
成熟的護理保險制度與人員短缺矛盾
日本現行社保福祉制度中有一項極為特殊的政策:(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制度,護理保險顧名思義, 指以照顧日常生活起居為基礎、為獨立生活有困難者提供服務的公共健康保險政策,主要惠及中低收入國民階層。
護理保險制度起源於1960年代的美國,但在美國屬於商業保險性質,至今參保人口不足百萬,非常低迷。此項政策上,日本主要效仿另一個老齡大國德國,1997年立法,2000年開始實施,成為世界第二個以公共保險體制構建護理事業體系的國家。
護理保險支出負擔為國家與個人55制,扣除保險個人實際支出為22~28%。起保年齡為40歲, 截至2015年4月末厚勞省統計,參保人口約7277萬,日本40歲以上人口是7636萬,參保率高達95.2%,比社保還高出35%。607.7萬人群享受此項保險服務,其中高齡者佔到了88.6%,現已成為日本高齡化對策最重要支柱。
經過15年的發展,日本的護理保險制度相當成熟,以基層社區醫療體系為基礎形成了居家訪問護理、養老設施護理兩大服務體系。其中居家護理服務使用的人數最為普及,2015年使用此項服務的416.2萬人中選擇養老設施護理只有89.6萬人。居家護理之所以成為主流,一是因為價格實惠,以東京為例,一般設施護理月支需要14.7萬日元,居家護理則只需8.2萬日元,二三線城市則在一半以下。二來孝養傳統的底蘊仍然存在,日本中老年階層除非身體狀況到了萬不得已,子女都不願把老人長期送養,所以日本大部分養老機構的服務以短期間歇式為主。
日本長期護理保險服務體系示意圖
日本護理保險體系成熟,但並不代表沒有問題。其中最大的困擾便是願意從事護理事業勞力嚴重不足。日本護理士需要國家資格認定,目前從事一線工作的護理士約78萬人,缺口是20萬,但取得執照但並未入行的還有53萬,約佔40%。這53萬人不願投身護理行業理由非常簡單,護理工作繁重,但工資卻在最低保障線。護理士平均月休時間不超過4天,日均工作時間13.5小時,但工資比其他業種者月薪平均低10萬左右,勉強浮於生活保障線上。2015年護理業種離職率是23%,高於行業平均值2.1倍。護理行業勞動環境與報酬低劣化,也致使部分護理士心理失衡扭曲, 虐待、盜竊及詐騙犯罪頻頻發生。近年最為嚴重的案件是2014年年末川崎市老人之家的連續虐殺案,兇犯為該養老院護理士,在兩個月內把3名入所重症老人從4樓推摔致死。
針對如何應對護理勞力短缺問題, 日本國內出現兩種聲音。一類主張改善國內護理勞務市場條件。2015年安倍政府提出「護理離職零」政策,投入專款444億日元,預計2020年新增從業護理士25萬人。作為保障, 護理學校學員可以領到每年20萬日元就職准備金,5年內不離職,,合計100萬免還,最低時薪上浮25%,其餘年休假亦強制化。但此政策需要3~5年時間才能見效,護理學校能否吸引年輕勞力尚有待觀察。所以另一種急救對策也被列為議案,即從外國徵募價格低廉的「即勞力」。今年7月後,相模原殘殺事件發生後,厚勞省緊急會議,已經批准從菲律賓引入117名護理士,如果順利,未來十年內日本將從東南亞引入7萬餘外國護理士。不過,低薪外國勞力大批進入護理市場很可能滋生新的問題。
共助社會構建
一國老人福祉事業,僅靠政府政策與財力上維系是不夠的,沒有全社會參與進來,是無法找到解決之道的。2012年,日本政府提出 「政府公助、家族自助、社會共助」三大相關對策。其中社會共助方針主要是以各地方政府為核心,積極協調當地職能部門,社區、企業及事業團體,共同扶助排解高齡者日常生活中出現不便。歷經4年,一些施策也卓有成效。
比如針對老年人孤獨死等夜間突發狀況,大分縣於2008年發起「黃色平安旗」運動,當地孤老戶會在門前或信箱插上一面黃色小旗,代表無事和健康,朝置夜收,如果有異,警察和鄰里會第一時間得知,以便救援。現在這項運動2013年以後由公明黨推廣,逐漸從九州拓展至日本各地。
2015年年末,入住愛知縣豐明團地公寓村的200餘名藤田保健衛生大學正在和當地居民一起做年糕,該大學還利用自己的專長優勢在公寓開設保健室,惠及老齡者。
誓做「日本第一共助縣」的埼玉,針對高齡者聚居的老舊團地公寓,2012年聯合周圍大學改造部分公寓作為廉租學舍,既解決大學生房租困擾,同時引入年輕世代為老街區注入活力,形成新老共生。現在這種「官學連攜的團地活性化推進事業」正在全日本擴大試行。
不少日本老齡者退休後參與工作的意願仍然很高,福岡縣就在2013年提出「70歲也能工作」的配套服務,廣泛和當地中小企業合作,兩年內提供了4500個輕勞動工作崗位。日本第一老齡縣的秋田,針對老年人文娛運動場所不足,通過改造廢棄場地十五處,堅稱大型市民公館,在解決老年人需求同時也節約市政經費。
我國在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老齡人口超億的國家,預計2025年,我國將進入老齡社會,屆時老齡人口將超過2億。對外取經必不可少,作為老齡先行國的日本確實有值得借鑒學習之處,比如護理保險制度也是我國政府與學者近年來著重研究的可行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