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魔法少女小圓電影版什麼時候出
如果在香港的話10月已經上映了,票的話要$250港幣,有兩場。分部是前篇和後篇。但是如果在中國內地的話就可能要2014才可以看得了。別說《小圓》,連《輕音少女》也要1年多才可以看,更何況《小圓》。我看還是在等等吧~
② 求解:魔法少女小圓的觀看順序。
1、電視動畫魔法少女小圓12集。
2、電影動畫魔法少女小圓之開始的物語。
3、電影動畫魔法少女小圓之永遠的物語。
4、電影動畫魔法少女小圓之叛逆的物語。
第一次輪回:小焰作為實習魔法少女,開始訓練以及戰斗(研究炸彈),然而魔女之夜如期而至,小圓還是戰死了。這時小焰發現靈魂寶石完全染黑會變成魔女,「大家都被丘比騙了」。
第二次:小焰將丘比的陰謀總結給同伴,但是沙耶香對此持懷疑態度(因此小焰去偷盜軍火庫了)。此後沙耶香成為人魚魔女被小焰消滅,魔法少女們開始自相殘殺,麻美、杏子死了。小圓小焰兩人約定一同對抗魔女之夜然而還是無法戰勝。
小焰開始抱有「乾脆變成怪物,摧毀這個世界吧」的想法,小圓讓她活了下來,並希望她再次輪回,「拯救那個被丘比騙之前的愚蠢的自己」,小焰應下。
第三次:不再相信任何人,小焰決心讓孵化者不再接觸小圓,決心孤身一人對抗魔女之夜。然而還是打不過,qb誘騙小圓成為魔法少女,一擊消滅魔女之夜,成為最強的魔女。
第四次:與TV第一集銜接,解釋了麻美成為魔法少女的原因,麻美被點心魔女殺死,解釋杏子、沙耶香成為魔法少女的原因,人魚魔女的出現及杏子戰死。
③ 魔法少女小圓的三部劇場講的是什麼是緊接著tv動畫之後的故事還是什麼還是小圓那個世界的故事或者還
前兩部是電影化的tv版。。第三部接著tv版劇情,黑長直拯救小圓的計劃。。。
④ 雙目失明的小元是什麼電視
這個電視劇應該是一個故事片,但這個故事片的名字好像並不是特別出名。好像叫做失明的小孩兒。
⑤ 僵屍電影有個叫小圓的
啥?是《魔法少女小圓》嗎?裡面的魔女比較像
⑥ 魔法少女小圓電影版
b站上有啊
⑦ 電影《奇門遁甲》主要演的是什麼
《奇門遁甲》從故事背景,看似是娓娓道來在一個妖孽橫生的年代,江湖上神秘組織為維護百姓的安危,而彼此團結一致展開的玄幻類探險故事。延續「霧隱門」的故事傳奇,讓觀眾在奇門遁甲的奇幻世界裡暢游武俠江湖。奇門遁甲的神秘奧義,突破想像的視覺沖擊,這一超強再次「觸電」,必將會在繼承經典內核的基礎上,傳承武俠精神,傳播東方文化。
為了自己的工作他克服了自己的很多恐懼,但是不幸的是,結果這段片段卻被刪了,這部電影光場景就有二十五個,徐克的要求,比較變化多端,所以在拍攝的四個月里,隨拍隨改,可以說導演在背後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還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吧!
⑧ 奪寶奇兵2中的小圓是誰演的
關繼威 Jonathan Ke Quan
出生地:西貢
其他資料暫無.
華裔少年關繼威,因在七寶奇謀一片中成功塑造了一個活潑俏皮的角色"小輕快"一舉成名,他出色的表演,利落的拳腳功夫,博得著名導演盧卡斯和斯皮爾伯格的賞識,該片在英國首映時,黛安娜王妃也稱贊說,你演得太棒了.
關繼威出生在西貢,1979年全家由香港遷居美國洛山磯.七寶奇謀劇組人員為尋找能勝任"Richard 'Data' Wang"一角的中國小孩,幾乎跑遍全美.關繼威在學校聽說這個消息後決心一試.通過斯皮爾伯格試鏡後,他終於贏得生平第一個角色.影片開始至結束,他的媽媽和老師一直跟在身邊悉心照料,為了不荒廢學業,拍片之餘仍要堅持上課.當然,最讓他興奮的是到外景地--印度,斯里蘭卡起領略異國風情.他趁機收集了不少漂亮的圖片,准備剪貼成一本值得誇耀的畫冊.
電影作品列表:(一共17 個電影作品)
作為演員,電影作品(數量:8)
Boffo! Tinseltown's Bombs and Blockbusters ------- (2006)
Indiana Jones: Making the Trilogy ------- (2003)
無限復活 Miu haan fook wood ------- (2002)
沉睡野人 Encino Man ------- (1992)
Breathing Fire ------- (1991)
The Making of 'The Goonies' ------- (1985)
七寶奇謀/古尼小子 The Goonies ------- (1985)
奪寶奇兵2:魔域奇兵/奪寶奇兵2:魔宮傳奇/法櫃奇兵2:魔宮傳奇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 (1984)
作為製片人,電影作品(數量:1)
Voodoo ------- (1999)
作為攝像師,電影作品(數量:1)
Voodoo ------- (1999)
作為電影剪輯.電影作品(數量:1)
Voodoo ------- (1999)
作為助理導演,電影作品(數量:1)
救世主/宇宙追緝令/平行殲滅戰/最後一強 The One ------- (2001)
作為音效,電影作品(數量:1)
The Other Side ------- (2006)
作為特技演員,電影作品(數量:2)
The Other Side ------- (2006)
X戰警/變種特攻 X-Men ------- (2000)
作為其他職員,電影作品(數量:2)
救世主/宇宙追緝令/平行殲滅戰/最後一強 The One ------- (2001)
X戰警/變種特攻 X-Men ------- (2000)
⑨ 《魔法少女》小圓觀看順序是什麼
魔法少女小圓觀看順序是電視動畫,魔法少女小圓12集,電影動畫魔法少女小圓之開始的物語,電影動畫魔法少女小圓之永遠的物語,電影動畫魔法少女小圓之叛逆的物語。魔法少女是一套動畫集,這個故事中的主角Juniper Lee,住在一個與魔界錯亂混合的城市,盡管城內的人都不能看到魔界怪獸,但能看見其所作的破壞,於是,Juniper被賦予守護者的身份,協助令魔界和人間界的生活節奏平衡。
魔法少女的內容
Juniper Kim Lee是故事中的主角,這位11歲的中美混血少女擁有守護者身份,有一隻通知她發生大事的手環,在外婆和小狗蒙羅的協助下,Juniper每次都能完成困難的任務,另外,Juniper身上的花圖案象徵保護。
守護者婆婆,婆婆是Juniper前一代的守護,現年69歲,通常被稱為阿嬤,在現時的魔界中,婆婆挺受歡迎,更被尊敬為魔界歷年來最佳守護者,她勇敢果斷,努力不懈,對Juniper提供幫助和教導有方。
她亦寶刀未老,仍然擁有壓制魔獸的武打能力,也可能因為這樣,她希望Juniper可以學上其武藝境界,阿嬤是Juniper的爸爸的媽媽,所以是她婆婆,不是外婆,阿嬤是婆婆的廣府話說法。
⑩ 如何評價《魔法少女小圓劇場版叛逆的物語》
筆者感到「看不懂」的對象也有三點。第一,主人公小焰的動機(情感代入的問題,當時筆者還沒對TV版有《魔法少女小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 Macro kuo 的回答里那種程度的理解)。第二,設定(世界觀、故事展開的問題)。第三,對於作品整體里所散布的各種藝術創意表現的解釋(解讀意象的問題)。
這些「看不懂」的起因,客觀來說,就是來自於這部片子的巨大信息量——不僅影像畫面表現令人炫目,故事也是一波三折,設定更是紛繁復雜。這個信息量已經超出了筆者在電影院第一次看的時候所能處理、消化的限度了。
筆者當時就想到,如果將「能讓第一次觀影的觀眾有多投入和享受」當作衡量電影價值的基準,這部作品作為電影來說就不得不被看作是「失敗的作品」了。這是因為,《叛逆的故事》的節奏實在是太不按一般電影的套路出牌了。
然而後來筆者在「自己家」這個私人視聽空間里觀看完全生產限定版的《劇場版 魔法少女小圓 新篇 叛逆的故事》藍光光碟的時候,這一判斷很快就被刷新了。
藍光版的這部電影,據導演宮本幸裕所言「總2300個分鏡頭中有一半以上做了修改」,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已經不太能算和筆者在電影院里看的是一個版本了。而且這個限定版當中也收錄了與影片後半的小焰的(配音)演技大不一樣的版本的光碟。
在反復觀看這兩張光碟的過程中,筆者對這部作品的印象開始起了變化。在反思這個判斷的差異的時候,筆者發現,最初把《叛逆的故事》當「電影」來觀看並判斷作品成敗的這個行為本身就是錯誤的。
我們想要將影像以光碟的形式所有、收藏的作品有著什麼樣的特質呢?影像質量的重要性自然首當其沖,此外還要能在想要看的時候可以隨時看,再來就得是經得起反復看的作品。《叛逆的故事》可以說就是這么一部作品。
通過觀看這張光碟,筆者發現,不應該以「電影」、而是應該以最適合在自己家反復進行私人觀看的「光碟」的形式來評價這部作品。這么一來,對於這部作品的評價就會大為不同。《叛逆的故事》作為「電影」雖然說不定是一部失敗的作品。而作為「光碟」來說,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對於動畫這個媒體的表現形式進行了徹底優化的——現代動畫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藝術作品之一。
2. 這不是電影
下面讓我們先讀讀《叛逆的故事》(完全生產限定版)光碟里作為同捆附屬品的叫做「MATERIAL BOOK」的冊子。這本冊子里收錄的訪談集之類的內容,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成了製作方對於觀眾「要這樣看」的指示書,這里所寫的內容對於光碟內容的視聽是肯定有影響的,而將完全生產限定版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的時候,甚至應該把它當作是作品的一部分:
新房昭之(總導演):「不過這種感想估計應該是看完第一遍時的感想吧。在知道了故事構造以後第二次再去看的時候,就應該能更加自然地享受故事前半部分劇情了。我覺得在不知道故事情節的情況下和知道故事情節的情況下看的感受是有區別的。不知道故事情節的時候,故事前半大概就會被看成主人公們在虛假地演繹著那個彷彿很快樂的世界。然而在了解故事情節之後,就會覺得『是這樣啊,原來如此』,此時感受到的虛假性也就應該會漸漸淡化了。」
宮本幸裕(導演):「我自己重新回顧了這部電影後,發現這里的信息量真的很大呢(笑)。這樣的話如果不去好幾次電影院看就沒法完全掌握故事裡到底在發生了什麼,觀眾應該會很辛苦呢。」
谷口淳一郎(角色設定兼總作畫導演):「希望大家在看的時候都能不斷倒回去重看這部片子,直到滿意。」
鶴岡陽太(音響導演):「影像表現實在是太震撼了,第一次看的時候應該只能瞪大眼追隨影像表現直到最後了。(中略)希望大家都能在眼睛看慣了以後,接著用耳朵去聽、然後再去看演技水平的這種步步深入的方式看上好幾遍。」
作品的主創人員異口同聲地推薦大家要「反復看」。事實上這部作品也是像他們所說的,看上好幾遍才會趣味倍增。
這里我們可以發現,至少在光碟發售的時候,製作人員們都假設並期待觀眾會去「反復看」《叛逆的故事》。藍光或者DVD這種東西只要入手後就可以想看多少次看多少次。反過來說,這里的觀點就能讓觀眾覺得「不重復去看就沒法理解」,這樣就可以期待觀眾們成為電影院里這部作品的回頭客,或是去買光碟(日本最近的電影院與以前不同,大多數都採用清場制度,想要反復看的觀眾就每次都得買票,這樣就直接給電影的票房添磚加瓦了)。
在日本除非是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的作品,動畫電影並不是都能通過電影院的盈利來取得收支平衡。而在製作時大都預估了之後的光碟製品(藍光、DVD等)或是網上播映之類的利益,甚至有些時候電影院的上映只有對影片本身的宣傳目的(譬如新海誠的《言葉之庭》就是上映和光碟發售同步)。
不論是好是壞,這就是作品所處的環境。「預估觀眾會怎樣觀看,計算如何收支平衡」的過程會對作品內容產生影響的事實可以說對於商業藝術來說是在所難免的。相反,我們甚至可以說娛樂的特性本身就在能夠從這種過程中獲得生命力的地方。
如果筆者「看不懂」的各種各樣的要素、過剩的信息量都是預想著觀眾會反復視聽而被編排在內容里的話,那麼我們就需要重視這種表現的機能面來進行解釋了。
《魔法少女小圓》TV版是描述了時間循環這個反復體驗的故事(解釋了時間循環故事之所以流行的各種觀點,詳見動畫考察30 動漫里時間循環故事的表象初步研究 - 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如果說TV版是在內容上採用了這種時間循環的話,《叛逆的故事》就也是需要(期待觀眾)反復體驗的作品了。
也就是說,視覺上畫面的高速運動、隱喻的過剩、設定的復雜性、動機的難以代入情感、都是為了讓人去看第二次、第三次的「機能」了。
這部作品所處的環境對於作品內容產生影響的地方還有一處。還是從「MATERIAL BOOK」引用主創們的發言:
新房昭之(總導演):「角色們受到粉絲們的接受,製作方也就跟著很快樂,因為這部片子就是為了再一次體會這種快樂而開始製作的。」
笹木信作(分鏡師):「比起我們製作方自己去談論,粉絲們反而會更加幫我們宣傳、深入探討這部作品呢。看到這里我也很欽佩,也在向粉絲們學習。」
這里兩人所要表達的,就是由於TV版的《魔法少女小圓》的成功,導致了特別是以妄想角色之間關系性為形式的二次創作的流行,《叛逆的故事》就是意識到這種呼聲而製作出的作品了。實際上,將TV版里無法實現的角色組合之間看起來「很幸福很快樂」的日常嬉戲「赤裸裸地」展現給了觀眾的故事前半部分,就可以當作是「官方」將彷彿粉絲們所妄想的角色間關系性進行了二次創作的結果。
《叛逆的故事》本身就能夠當做「官方」二次創作式的作品。特別是在我們反復觀看了TV版、劇場版前後篇以及《叛逆的故事》這三個版本以後,就會難免對「哪個故事是變成了哪樣的」、「角色之間的關系是變成怎樣了的」、「設定又是如何不同的」之類的問題開始感到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