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身後事》到底想說明的是什麼,安娜真的死了嗎
我的推斷是沒死,並且男主角也是被Eliot殺死的。
證明:
1.女主角能夠活動,而片中同一房間的一個老太太死屍和一個警察弟弟的死屍卻不能活動。女主角如果真的死了,那也應該是靈魂活
動,而肉體不能動,影片中卻沒有同時出現過2個女主角的場景;
2.影片中後期有個Eliot給警察弟弟化妝的細節,Eliot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在警察弟弟臉上胡亂塗抹,這也反映了Eliot是精神病患
者;
3.中期,女主角偷了鑰匙後,逃跑未遂之後在電話房間,Eliot引導女主角照鏡子,女主角對鏡子上呵了一口氣之後,鏡子里的影像
變得顏色鮮明起來,Eliot立刻用手帕將鏡面的水汽擦掉了。並且,照鏡子過程中,Eliot一直避免在鏡子中出現。這間房裡的鏡子和
電話都是做過處理的。
4.最後一刻,女主角躺在棺材中,Eliot給她照鏡子,而這面小鏡子是沒做過處理的,女主角的影像就非常鮮活,因此女主角知道自
己沒有死,但是已經遲了。
5.埋葬完女主角後,Eliot將女主角的照片貼上牆,你可以發現牆上其他人的照片都是睜大眼睛的,由此可以肯定,那面牆上的所有
人都是躺在棺材的最後一刻才發現是Eliot欺騙了自己。並且,同時背景音里全是這些人的驚呼。
6.男主角最後躺在化妝台上,很明顯是被Eliot刺穿肺部或者是肝臟而死的。如果是男主角在進殯儀館之前就死的話,Eliot沒必要對
男主角穿刺!並且穿刺之後,男主角立刻就不動了,前後對比就能肯定,影片一直都是否定有靈魂存在的!
7.最關鍵的一點,影片第19分鍾左右,Eliot打開的箱子里,瓶子上寫的是「hydronium bromide」,這是水合氫溴化物鎮靜劑,是
Eliot一直給女主角注射的鎮靜劑!!這一點,影片從一開始就交代清楚了,只不過一些不懂英語的人沒有留意就放過去了,之後還
要寫一些自覺有深度的所謂「影評」來體現自己的深刻。
B. 諜戰電影《安娜》講述什麼故事
今天給大家講個美女殺手遊走於黑白兩道,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最終重獲自由的諜戰電影《安娜》,該片劇情不斷反轉再反轉,驚險刺激的打鬥場面燃爆荷爾蒙,不看到最後,你決對猜不到結局。
話說女主安娜是個漂亮的俄羅斯姑娘,父母在一場車禍中喪生,男友彼得是個渣男,經常對她大打出手,打家劫舍無惡不作,一天,安娜被迫陪著彼得去做違法的事情,不料被警察叔叔發現,幾名同夥被當場擊斃,彼得嚇得一陣陣肝顫,一腳油門,撒丫子溜了。接下來是一場速度與激情的警匪飆車戲,就在彼得成功甩掉警車得意忘形的時候,撞上了對面疾馳而來的汽車,彼得和安娜只是受了點輕傷,安娜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她迫切地想要逃離這中絕望的生活。這時候克格勃的特工盧克找到了她,一槍解決了彼得,問她願不願意加入克格勃。安娜是聰明的,知道自己別無選擇,因為她已經看到了盧克的臉。但她不願意從一個不自由的地方,去到另一個不自由的地方,於是她割腕自殺了。盧克勸她好死不如賴活著,只要活著就有翻盤的機會,並答應五年後給她自由,在盧克的耐心勸導下,安娜對生活重新燃起希望。接著盧克帶著安娜去見了KGB的主管,這老太婆年輕的時候可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狠角色,人送外號「滅絕師太「, 滅絕師太一看安娜眉清目秀身材火辣,嗯,不錯,是個好苗子,特別適合施展美人計。
另一邊,俄羅斯安全局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清洗行動,抓捕了一批潛伏在俄羅斯境內的美國間諜,最後KGB的老大給CIA的頭頭米勒送去了一份大禮,打開一看,頓時嚇尿了,美俄間諜戰就此打響!
經過幾個月的培訓,安娜能在5分鍾之內殺掉所有目標,終於升級成為一個合格的殺手,於是滅絕師太就給安娜安排了一個刺殺任務。這天,一個法國的模特星探來到莫斯科挑選模特,熙熙攘攘的菜市場裡面,星探一下子就被坐在一旁看書的安娜吸引,當安娜摘下頭巾的時候,星探喜出望外,好像撿了漏子似的。安娜被帶到了時尚之都巴黎,土雞搖身一變成了金鳳凰,每天被攝影師擺弄著上妝照相,終於被老闆的合夥人注意到了,兩人纏纏綿綿開始約會。富商被安娜撩的浴火焚身,就在兩人心意相通要為愛鼓掌之時,安娜找個借口走進廁所,拿下藏在身上的竊聽器,同時拿出藏在廁所的槍,出門,啪啪兩槍,可憐的一代商場梟雄,牡丹花下死不瞑目。就這樣,安娜白天做超模,閃光燈下擺出各種漂亮的姿勢,晚上殺人如切瓜砍菜,動作優美,猶如走T台,玩轉各種人生。可是這並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渴望自由。在巴黎呆了一年時間,安娜殺人無數,滅絕師太見她表現出色,又把她調回莫斯科工作。安娜見到盧克,乾柴烈火瞬間燃燒,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安娜竟然在莫斯科的「五角大樓」里把頭頭給殺了。我的天吶,這是要造反?就連盧克也是一臉的懵逼?你能逃的出去嗎?而安娜卻在大樓里閑庭信步、一步一殺,我就納悶了,難道這里的特工都是紙糊的!連一個女殺手都打不過,嗨,不說了,戰斗民族這次又被黑慘了。米勒在門口接應,見安娜遲遲不出來,他就先撤了。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原來安娜在巴黎執行任務期間,被全美國CIA抓住了,米勒給她准備兩條路:要麼替我們賣命,要麼就把你送到捷克的某座黑監獄里,兄弟們會好好伺候你的!為了活命,安娜只能做雙面間諜,改替美國賣命。期間,安娜一邊和盧克保持情侶關系,一邊又和米勒勾搭上了。同時又和麗莎是好基友,男女通吃,哎呀!這關系真夠亂的。KGB和CIA的頭頭們再洞察世事,也會被她的大長腿迷倒的。這里呂克貝松用了來回打亂時間線的方法,一步步讓劇情反轉反轉再反轉。
就在大家以為安娜被抓的時候,劇情再次反轉,安娜不但沒有死,還把兩個男朋友同時約到了公園里,聲稱手裡有他們的把柄,要求二位放她一碼,還她自由身。最後三方達成一致,安娜終於重獲自由,可最後還是被滅絕師太幹掉了。最後劇情又再次反轉,安娜不但沒有死,還成功金蟬脫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安娜,憑借智慧和能打,終於重獲自由,逍遙遊走於世間。
原來這裡面還有隱情,上次安娜被米勒抓住後,滅絕師太就發現了安娜雙重間諜的身份,於是她將計就計,利用安娜的手殺掉了總部老大,有她在後門接應,安娜才得以順利脫身,最後師太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幫助安娜脫身。而她也順理成章地坐上了老大的位子,生活步步是坎坷,笑到最後是大哥!
C. 電影《安娜》為什麼能滿足觀眾心理期待
在電影《安娜》中導演充分滿足觀眾心理期待,將「超模」與「女特工」兩種身份融為一體塑造出安娜這一完美角色,身材高挑、容貌清冷,妖嬈又能打,這無疑加強了觀眾觀影中的「投射——認同」進程,看的快感在此時充分發揮為主動的男性和被動的女性,安娜不僅在銀幕中被觀眾凝視,同樣在影片中被其他男性角色凝視,完成被人看與被展示的雙重凝視,滿足男性窺淫的慾望。
戈達爾說:「電影為人類的慾望提供了身體」,女性身體無疑成為最好的發泄出口,而為強化觀眾的投射——認同這一過程,影片製作者運用包裝精美的糖衣逐步吞噬觀眾缺席的客體,讓觀眾在觀影中逐漸帶入角色,成為亞歷克斯或是蘭尼,成為決定安娜命運的主宰者,正是因為認同的自戀性,使觀眾缺席的客體在自我中復現,通過這種自戀性復現否定缺席,形成一種自戀性退化來滿足,觀影中退至嬰兒的狀態使觀眾沉迷於銀幕幻想而缺乏主觀能動性。
而電影對此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分支:為抵抗自戀性退化而推行的先鋒派實驗片,完全順從自戀性退化的政治宣教片,兩者都是極端案例,更多的電影是像《安娜》一樣帶著觀眾的慾望,沿著缺席,不斷被延遲的慾望,最終到達滿足,安娜在最後戲謔了想要保護他的兩位男性,通過「Girls help Girls」找到了獨屬於自己難得的自由,觀眾也在此時投射出慾望的幻想,以期能達成自己的自由的嚮往,這種「想像性解決」一方面完成了觀眾認同達到慾望的滿足,另一方面也是對現實無法實現的無力,給予觀眾在「黑匣子」里做夢的權利。
此外,《安娜》這一電影還採用了非線性敘事,利用時間線的來回穿插用以構建敘事懸念,帶來套娃般回環的故事講述方式,五年前、五年後,三年前、三年後,六個月前,一年後……導演運用時間線的來回翻轉帶來劇情的來回反轉,延遲著觀影最終的高潮。站在上帝視角不斷玩轉時間,通過蒙太奇的剪接給予觀眾截然不同的故事發展可能,與亞歷克斯的情意綿綿到與蘭尼的合作,安娜以一己之力撬動了兩個國家之間的腥風血雨,而最終與奧爾加的一出好戲演給了亞歷克斯、蘭尼兩人,也捉弄了觀眾一番,隨著安娜從火車道中換了衣服、摘下假發走向自由,達到了觀影的終極滿足。柳暗花明,導演在此揭示了早在夏威夷度假前便與奧爾加牽上線的段落,故事在此大白天下。
總之,呂克·貝松是法國少有的類型片導演、商業片鬼才,從業近四十年的他一定深諳觀眾心理,面對當下電影商業化嚴重,觀眾成為各類電影間互相爭奪的資源,所謂贏得觀眾便贏得了市場,嘗試各類影片後,導演仍選擇他最擅長拍攝的「美女故事」一方面是其個人特色的體現,另一方面更是觀眾眾望所歸的期待。
D. 呂克·貝松的最新電影《安娜》好看嗎
很好看,我很喜歡!!!
《安娜》的故事發生上世紀80-90年代的冷戰時期。故事聚焦神秘女殺手安娜的成長及執行各種暗殺任務的經歷。在美麗的外表下,安娜擁有聰明絕頂的頭腦和強大的戰鬥技巧,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刺客之一,她遊走於黑白兩道,只要被鎖定的目標,從不失手。
一個優美而高貴的俄國小姑娘,但是生活沒有給她應該有的體面和尊重,她從小就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她開始被渣男虐得體無完膚,後來又被抓進了KGB,這樣的組織能夠接納她,也是一番血雨腥風。磕磕絆絆總算是完成了這次的任務,她終於進入了KGB。
超模+女特工,從這兩個關鍵詞就可以大致看出本片的調性了:一邊是性感時尚,一邊是暴力血腥。
這部影片還是不錯的,大家有空可以看一下哦!!!
E. 電影《安娜》是怎樣驚艷觀眾慾望的
導演呂克·貝松精心設計了電影《安娜》的劇情結構,在不斷的插敘與倒敘過程中巧妙地講述了一個女人反抗自己被操縱的一生的故事,但由於整個故事本身過於脫離實際,這部電影並未引起大部分觀眾的共鳴。
如果這部電影是20世紀90年代誕生,它或許會給觀眾帶來新鮮感,但是在21世紀,關注於女性意識覺醒的膚淺特工電影已經泛濫成災了。
劇情介紹:
一名謎一樣的女子,闖入了巴黎酒店並殺光了所有黑道分子,隨後旋即被警方逮捕,但是她聰明慧黠,避開了所有的攝像頭,僅僅拍到她進出酒店,並且沒有她的殺人證據,警方只能將她無罪釋放。
她卧底於黑白兩道,彈無虛發懲治惡徒,是世界上最令人恐懼的政府刺客。在她引人注目的美麗之下,有個天大的秘密,而眾人只知道她的名字叫安娜。
F. 電影《冰雪奇緣》里的主角似乎是安娜,可為什麼艾爾莎卻更受歡迎
想必大家都看過《冰雪奇緣》,裡面安娜是女主角,她是阿倫戴爾的小公主,生性活潑開朗,看起來有點熱情一根筋,但實際細膩體貼,而且她自小和姐姐艾爾莎親密無間,但是後來姐姐卻對她越來越疏遠,而且大家都不告訴她原因,姐姐把自己一個人鎖在房間里,安娜剛開始想去找她玩,姐姐艾爾莎也不願意跟她一起玩。後來,她終於搞清楚了原因,姐姐在登基典禮上暴露了自己的魔法,她的魔法能夠冰封世界,並對身邊的人造成傷害,所以姐姐艾爾莎為了不傷害自己的妹妹,傷害國家才決定把自己鎖在房間里,減少和外界的接觸,才能使大家都安全。後來安娜為了解救姐姐和國家,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面對一切困難,最終成功了。
G. 《安娜》這部法國動作片值得一看嗎
法國動作片《安娜》值得一看。這部電影的一個成功之處,就是打著商業電影的烙印,講述了關於“自由”的話題。全片以安娜對自由的渴望為主線,用倒敘的方式講述了安娜成為特工前後的故事。在給觀眾製造懸念的同時,在適當的時候為觀眾解鎖懸念,在觀看的過程中,你覺得是這樣的,其實是這樣的。同時,這也表明,女性完全不依賴男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看完這部電影,除了有一種視覺上的享受,除了“精彩”兩個字,雖然劇情很簡單,但敘事結構比較獨特,也是從“自由”的角度去拍攝女性的獨立和力量,以美來吸引人,以故事留住人。總而言之,讀完之後,你會覺得安娜真的非常厲害!
H. 命運交響曲安娜到底喜歡誰
感覺一直是喜歡浩明,一開始只是不知道,後來是由於妒忌安琪所以在內心隱藏了這段感情,在她打胎的時候就知道她是愛著浩明的,後來五年後,她在跟浩明斷絕關系,浩明走之後她哭得有多不舍啊!!!最後她終於從對自己命運的怨恨中解脫出來,真正接受了屬於自己的幸福。那時候安娜好美啊~~~~~只不過芸希太可憐了,讓她和天佑老師一起吧,大團圓,哈哈哈!!1
I. 電影《安娜與安娜》到底想說什麼表達什麼思想啊
故事主題:選擇的不自由
林嘉欣扮演的安娜在面對愛情選擇時,因為難以取捨而發生了靈異分身。一個選擇留在陸毅飾演的愛人歐陽身邊,另一個則選擇離開男人去追求事業。八年後兩個安娜在上海相遇,一個成了事業成功的女強人,另一個則是安分守己的家庭主婦。由此引發了一連串身份互換的詭異故事。「其實分身這種事是不可能發生的,我是想比喻人的內心存在兩個自己,我們好像在選擇,又好像沒有選擇過。其實,人的命運是不能調換的,無論做怎樣的選擇,可能結局都是一樣的。」導演林愛華這樣講述故事的主題。
主角林嘉欣一分為二
林嘉欣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女強人和家庭主婦。林愛華說選擇林嘉欣的原因是看中她「演技與美貌並重,在香港女演員中很難得。」但林嘉欣本人卻覺得這次表演對她來說挑戰很大,「技術上很難,因為想盡量少用特技,我一人演兩個,兩個人又常常出現在同一畫面,在走位和對白上的要求都很高,遲兩秒早兩秒都不行。」林嘉欣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部影片是一部「靜」的影片,也是自己閉關之後第一部作品,「我在香港已經拍了六年的電影,一直很大膽,因為什麼都想試,但是最後我覺得這樣變得很辛苦,沒有快樂。後來我就決定讓自己靜下來,不要那麼沖動,不要看那麼多劇本,接那麼多戲。這部戲算是我靜了一段時間之後的選擇。」
Anna在上海的大學畢業後沒有結婚,選擇回到新加坡發展她的事業,而當Anna從新加坡被調派到上海分公司辦工時,她遇到了10年前的「另一個她」。那個她在上海完成大學課程後,留了下來,結了婚,仍然用著她以前的中文名字思雨。看上去是各得其所。她們雖然本屬同一個人,但就如每一個人內里亦蘊藏不同的極端性格一樣,她們又像是兩個不同的人。她們雖然不同,但相同的是她們都不滿足:對Anna而言,雖事業有成,但除了拋棄了畫家的夢想外,她亦無法找到一個男人可以取代她當年離棄的歐陽。歐陽已是思雨的丈夫了,但對於思雨而言,她同樣無法實現做畫家的理想,她雖然有歐陽,但歐陽卻是有抑鬱症的,她也只能淪為家庭主婦。
故事的開始,Anna被派到上海工作。她在新加坡本有個小情人Billy,小她兩歲,但跟做財經的Anna南轅北轍。Billy是玩地下音樂的,日間做小食店廚子。Billy喜歡Anna,但卻知她對自己並不認真。對Anna而言,Billy的存在只能令她更深切體會到根本無人可以替代歐陽。至於思雨,她同樣沒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歐陽年少時曾為國寶,乃鋼琴高手,無奈壓力加上家族遺傳,最終患上抑鬱症。曾是天之驕子的他,如今只能成為二手琴行的調音師。一對小夫妻,茫茫相對,命運的悲劇已令他們的愛情消磨殆盡。Anna暗羨慕思雨的同時,卻忘記了她的苦,而思雨暗羨慕Anna的同時,也忘記了Anna背後的苦。
兩人初次在上海街頭重遇,還以為是兩人長得相似而已。她們以為歐陽不是娶了個像他前女友Anna的思雨,就是結識了個像他太太思雨的Anna。所以一開始兩個女人還比較長短,殊不知她們本屬同一個人。故事發展下去,她們才發覺彼此同名同姓同年同月同日生之外,也有著同樣的童年及經歷。她們回憶起早在8歲遇溺的那年,她們亦分過一次身,只是那次維持了次數秒,而這次,卻維持了10年。這次的分身不是因為遇溺,而是10年前歐陽第一次發病,兩人大吵起來,在極度刺激之下,她分了身而不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