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攜民渡江 渡的是什麼江
是漢江。
劉備攜民渡江:劉備、諸葛亮在新野大敗曹軍之後,移駐樊城。曹操為了報仇,親率大軍殺奔樊城。諸葛亮料定抵擋不住,便勸劉備放棄樊城,渡過漢江,退往襄陽。城中百姓,皆寧死相隨劉備。於是劉備令關羽安排船隻,疏導百姓渡江.百姓扶老攜幼,號泣而行,劉備見此情景,心中十分悲痛.劉備到了南岸,見江北還有很多百姓,急令關羽催船速去渡過百姓過江,直到百姓快渡完了,才上馬離去.攜民渡江使劉備愛民的名聲大振.
Ⅱ 渡江戰役的江是指什麼
三大戰役後,國民黨軍正規軍還有71個軍227個師的番號約115萬人,加上特種兵、機關、學校和地方部隊,總兵力為204萬人,其中能用於作戰的部隊為146萬人。這些部隊,多是新建或被殲後重建的,且分布在從新疆到台灣的廣大地區,在戰略上已無法組織有效防禦。蔣介石為了贏得時間,依託長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軍力,等待時機卷土重來,一方面於1949年1月21日宣布隱退,由副總統李宗仁任「代總統」,並出面提出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另一方面仍以國民黨總裁身份總攬軍政大權,積極擴軍備戰。將京滬警備總司令部擴大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任命湯恩伯為總司令,統一指揮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東部的軍事,會同華中「剿匪」總司令部(4月改稱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總司令白崇禧指揮的部隊組織長江防禦。到1949年4月,國民黨軍在宜昌至上海間1800餘公里的長江沿線上,共部署了115個師約70萬人的兵力。其中,湯恩伯集團75個師約45萬人,布防於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間800餘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團40個師約25萬人,布防於湖口至宜昌間近1000公里地段上。同時,以海軍海防第2艦隊和江防艦隊一部計有軍艦26艘、炮艇56艘分駐安慶、蕪湖、鎮江、上海等地的長江江面,江防艦隊主力計艦艇40餘艘分駐宜昌、漢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軍4個大隊計飛機300餘架分置於武漢、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陸軍作戰。此外,美、英等國也各有軍艦停泊於上海吳淞口外海面,威脅或伺機阻撓人民解放軍渡江。
Ⅲ 菩提達摩一葦渡江,渡的是哪條江
他是南天竺人,屬婆羅門種姓,也有說他屬於剎帝利種姓的。種姓是印度古代的一種社會階級制度。印度社會共有四大種姓,即婆羅門(僧侶)、剎帝利(武士)、吠舍(商人和農民)、首陀羅(無技藝的勞動者和奴僕,或稱不可接觸者),可見達摩的社會地位是高貴的,傳說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他自稱是釋迦牟尼的第28代徒孫,即是印度禪宗的第28代祖。
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或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他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把他接到南京傳法。但是當時南朝的佛教重視講義理,與達摩的禪宗重坐禪,提倡「見性成佛,不立文字」的理論不合。於是他便於同年到北魏,開始在洛陽一帶游歷,傳習禪宗。後來入嵩山少林寺。他在少林寺坐禪時,面壁九年,一天到晚默然而坐。他的這種修行方法,又被稱作「壁觀」。後來傳法於僧慧可,死後葬熊耳山。據說他到南京以後,梁武帝同他說佛理,問他:「我修建了這么多佛寺,寫了這么多經卷,度了這么多僧人,有何功德」?達摩回答說:「都無公德」。武帝問他「何以無公德」?他說:「這都是有求而做的,雖有非實」。由於他同梁武帝話不投機,於是便離開南京北上。達摩傳說渡過長江時,並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蘆葦,立在葦上過江的。現在少林寺尚有達摩「一葦渡江」的石刻畫碑。關於「一葦渡江」的解釋,儒家有不同的說法。他們認為「一葦」並不是一根蘆葦,而是一大束蘆葦。因為《詩經》裡面有一首《河廣》,詩中說:「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唐人孔穎達解釋說: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面渡,若桴筏然,非一根也。看來這樣的解釋是比較科學的。
「衣缽真傳」也是關於達摩的故事,後人把這一成語用於得到老師的真本領的意思。據說達摩有一件棉布袈裟,一個吃飯的缽盂,是從印度帶來的。這兩件東西,佛門認為是傳法的憑證,非常重視。那時有一個原在洛陽龍門香山寺出家的和尚,叫做僧可,又叫神光。他到少林寺訪達摩,希望達摩授予真傳。但是達摩閉門面壁,不理他。他便站立在門外不走,以表達自己的誠意。恰好天下大雪,神光站立在雪地不動。到天明時已積雪至膝深。達摩仍不許入室,他用刀把自己的左臂斷下,表示求道誠意。達摩問他做什麼,他說:「願和尚開甘露門,廣度群品!」達摩見他心誠,可以傳法,便傳衣缽,改名為慧可。這就是「立雪傳經」、「斷臂傳經」的故事。慧可於是取得了禪宗二祖的資格。在少林寺西南少室山半腰的缽盂峰上,有殿房數間,內塑二祖慧可像,據說是他斷臂後養傷的地方,所以又名「養臂台」、「覓心台」、「練魔台」等。慧可傳下來的衣缽,傳到六祖慧能,他是廣東人,衣缽也就帶到了廣東,到了明嘉靖年間,被一個提學副使名叫魏校的焚毀。
據史籍記載,達摩死後,還有靈驗。北魏有一個使臣宋雲從西域回國時,並不知道達摩已死。路過蔥嶺(以前對帕米爾高原和昆侖山、喀喇昆侖山脈西部諸山脈的總稱,古代中國與西域之間的交通常經蔥嶺山道)時,見到達摩手裡提著一隻鞋,向西而去。宋雲認識他,便問:「和尚到那裡去?」達摩說:「回西天去。」宋雲回京,向皇帝報告了此事,皇帝覺得奇怪,便命令把達摩的棺材起出來看。據說,棺材裡面只剩下一隻鞋了。由此,又產生了達摩「只履西歸」的傳說。
Ⅳ 渡江戰役的了那個江叫什麼名字
1949年4月15日,國共雙方和談代表擬定了《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並商定於4月20日簽字。但國民黨政府卻拒絕簽字。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於4月20日晚發起渡江作戰,首由中集團在100餘公里的正面上登船起渡,於次日佔領銅陵、繁昌、順安等地。21日,東西兩突擊集團,在解放區群眾的大力支援下,成千上萬只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勢,浩浩盪盪,橫渡長江。他們在強大炮兵掩護下,擊破了國民黨軍水上障礙,粉碎了南岸守軍抵抗、突破江防。東集團在突破江防時,國民黨軍江陰要塞守軍7000餘人,在中共地下黨員唐秉琳等人率領下,宣布起義,於是江陰炮台立即掉轉炮口向國民黨軍開炮。至22日,渡江部隊均佔領並擴大了灘頭陣地。至此,國民黨軍苦心經營達三個月之久的長江防線完全崩潰,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勝利渡過長江。
Ⅳ 電影渡江偵察記指的渡哪條江有多寬
長江,長江中下游地區江面寬度在1.5Km到2Km左右。
Ⅵ 「渡江偵察記」的「江」是那條江主要講(寫)什麼
那條江是長江,影片主要講述我人民解放軍在渡江戰役前夕,某部一支偵察小分隊,先遣渡江,深入江南敵占區,在當地游擊隊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幫助下,克服無數艱難險阻,終於勝利完成偵察任務,配合了大軍渡江作戰。
Ⅶ 渡江偵察記是哪條江
《渡江偵察記》片中有江南遊擊隊,所以應該是在長江湖南、湖北段。
《渡江偵察記》描寫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與江南遊擊隊接上關系,敵人發現江防有疑,令情報處長會同保安隊長侯登科率人馬搜捕。吳老貴巧妙地通過封鎖線,擊斃侯登科。在游擊隊的配合下,偵察員以民工身份混入敵江防要塞,巧取江防工事圖。敵情有變,為探明虛實,偵察員們機警應變,摸清榴彈炮陣地布署,驅車返回途中,被敵情報處長識破,周長喜壯烈犧牲。敵人張網搜索,吳老貴與小馬乘天黑過江傳送情報,吳老貴為掩護小馬犧牲,小馬不辱使命,及時送回情報。
Ⅷ 當年百萬雄師渡長江是在那裡渡的江拜託各位大神
在西起九江東北的湖口東至江陰 1949年4月21日晨,由於國民黨反動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議上簽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央軍委的命令下,於發起橫渡長江的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百萬雄師遵照毛澤東和朱德「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的命令,在西起九江東北的湖口,東至江陰,長達500公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天塹。他們以木帆船為主要渡航工具,迅速突破敵軍的江防,佔領貴池、銅陵、羌湖、無錫和鎮江等城鎮。僅用兩天兩夜,就徹底粉碎了敵人自稱「不可超越的長江防線」。23日,解放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垮台。渡江戰役包括解放上海,共殲滅敵軍40多萬人,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憑借長江天暫阻止人民解放軍南進的企圖,共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120多座城市,徹底粉碎了中外反動派「劃江而治」的陰謀。
Ⅸ 渡江戰役渡了哪條江河佔領了哪座重要城市
渡過長江,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和蘇、浙、贛、皖、閩、鄂廣大地區。
Ⅹ 電影<<渡江偵察記>>的渡江是我國的哪個江
安徽繁昌縣荻港鎮+無為縣拍攝,渡江第一船登陸點在板子磯,現在開發成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