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劉 三 姐又稱"劉三妹",為中國壯族民間傳說中的歌仙,
而電影《劉 三 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60年攝制的故事片,著名導演蘇 里代表作。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這部電影以風景如畫的桂林為背景,反映的是壯族群眾劉二劉三姐兄妹與地 主莫懷仁斗 爭的故事,
2. 電影《劉三姐》反映的是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人物。其傳說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來,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 文獻記載很多。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據傳劉三姐為唐代壯族農家女,年幼聰穎過人,被視為「神女」。十二歲能通經傳,指物索歌,開口立就。自編自唱,歌如泉涌,優美動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譽。十五歲時聘於林氏,唐開元十年(722年),為抗拒林氏逼婚,與情人張偉望出奔,不知所終。民間多以為雙雙成仙而去。廣西宜山壯族傳說,劉三姐生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3年),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後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但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華卻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後被害死於柳州。傳說她死後騎鯉魚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說她在貴縣的西山與白鶴少年對歌七日化而為石。還有的說財主莫懷仁欲娶她為妾,三姐堅決反抗,莫買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飄然而去,等等。
劉三姐的傳說
相傳唐代,在羅城與宜山交界和的天洞之濱,有個美麗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劉三姐的壯族姑娘,她自幼交 母雙亡,靠哥劉二撫養,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三姐不但勤勞聰明,紡紗織布是眾人誇贊的巧手,而且長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絕倫。尤其擅長唱山歌,她的山歌遐爾聞名,故遠近歌手經常聚集其村,爭相與她對歌、學歌。
劉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窮人的心聲和不平,故而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當地財主莫懷仁貪其美貌,欲占為妾,遭到她的拒絕和奚落,便懷恨在心。莫企圖禁歌,又被劉三姐用山歌駁得理屈詞窮,又請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又被劉三姐等弄得丑態百出,大敗而歸。莫懷仁惱羞成怒,不惜耗費家財去勾結官府,咬牙切齒把劉三姐置於死地而後快。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眾鄉親的幫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順流沿天河直下龍江後入柳江,輾轉來到柳州,在小龍潭村邊的立魚峰東麓小岩洞居住。
據說來到柳州以後,三姐那忠厚老實的哥哥劉二心有餘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設法來阻止。一天,他終於想出了個辦法,從河邊撿回一塊又圓又厚的鵝卵石丟給三姐,說:「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頭中間鑽個洞,把手帕穿過去!若穿不過去就不準你出去唱歌!」接著鐵青著臉一字一頓地補充道:「為兄說一不二,絕無戲言。」
先還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著哥哥的滿臉慍色,那裡還敢像往常那樣據理爭辯,拾起丟在面前的石頭,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過去?」她下意識地試穿,並唱道:哥發癲,拿塊石頭給妹穿;軟布穿石怎得過?除非凡妹變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為兄一言既出,絕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心想:這一招夠絕了吧,還難不倒你?
誰料三姐凄切婉轉的歌聲直上霄漢,傳到了天宮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動,恐三姐從此歌斷失傳,於是施展法術,從發上取下一根頭發簪甩袖向凡間劉三姐手中的石塊射去,不偏不歪,把石頭穿了一個圓圓的洞。三姐無意中見手帕穿過石頭,心中暗喜,張開甜潤的嗓子:
哎……穿呀穿,柔能克剛好心歡,
歌似滔滔柳江水,源遠流長永不斷!
從此,劉三姐的歌聲又縈回魚峰山頂、樹梢,慕名來學歌的對歌的連續不斷。後來,三姐在柳州的蹤跡被莫懷仁偵知。他又用重金買通官府,派出眾多官兵將立魚峰團團圍住,來勢洶洶,要捉殺三姐。小龍潭村及附近的鄉親聞訊,手執鋤頭棍棒紛紛趕來,為救三姐而與官兵搏鬥。三姐不忍心使鄉親流血和受牽連,毅然人山上跳入小龍潭中……
正當劉三姐縱身一跳的時候,頓時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隨著一道紅光,一條金色的大鯉魚從小龍潭中沖出,把三姐馱住,飛上雲宵。劉三姐就這樣騎著魚上天,到天宮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們仍世代傳唱著。為紀念她在柳州傳唱的功績,人們在立魚峰的三姐岩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舞蹈
雖然傳說不一,但千百年來壯族人民對她的尊崇與熱愛之情卻是一致的。現在,廣西很多地區都立有劉三姐的塑像或劉三姐廟。每當有新的壯歌集問世,必先捧一本供在她的像前。有些地方的歌圩,第一項議程是抬著她的像遊行。壯族人民尊她為「歌仙」,至今還有「如今廣西歌成海,都是三姐親口傳」的傳頌。
劉三姐像
「三月三」,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相傳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將這一天定為壯族的全民性節日──「三月三」歌節。每年的這一天,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及其他各地都要舉行盛大的歌節。歌節期間,除傳統的歌圩活動外,還要舉辦搶花炮、拋綉球、碰彩蛋及演壯戲、舞彩龍、擂台賽詩、放映電影、表演武術和雜技等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另外,各種商業貿易、投資洽談等活動亦逐漸增加,形成「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新風尚。屆時,嶺南壯鄉四海賓朋雲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絕於耳的嘹亮歌聲,寄託著人們對歌仙劉三姐的思念和對豐收、對愛情、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3.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劉三姐 為中國壯族民間傳說中的歌仙,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文獻記載很多,在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電影《劉三姐》影片取材於廣西民間傳說,主人公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贊美勞動、贊美自然、贊美愛情,並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影片創作者為劉三姐設計的山歌,樸素生動,具有強烈生活氣息和濃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詞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風光故事片,片中悅耳動聽的歌聲與美麗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為影片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4.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電影《劉三姐》拍攝於1960年代,劉三姐的扮演者黃婉秋就是壯族人,本電影也是揭示反應廣西壯族人民生活的故事。
5.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壯族
6.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0年攝制的故事片,根據廣西壯族民間傳說改編。由蘇里執導,黃婉秋、劉世龍、夏宗學等人主演,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影片主要講述了劉三姐用山歌反抗財主莫懷仁的故事。
7.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那個名族的生活故事
劉三姐的故事說廣西壯族歌手劉三姐被惡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飄流,幸被一老漁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劉二沿江找尋,好不容易才找到她。於是劉二兄妹與老漁夫一家住在一起,靠採茶、打魚為生。
惡霸地主莫懷仁企圖霸佔茶山,他禁止姑娘們上山採茶,還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懷仁對歌,如他能取勝,就可以禁歌。莫懷仁為贏得勝利,以重金請來三名秀才來對歌,但聰明的三姐憑自己的智慧把三個酸秀才斗得狼狽不堪。
莫懷仁不甘心失敗,又令爪牙把三姐搶到家裡進行威迫利誘,三姐毫不屈服。
老漁夫之子阿牛夜闖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摯的愛情,他們用山歌表達了內心的情感,遷居到新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
8.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電影《劉三姐》取材於廣西壯族地區一個古老而優美的民間傳說。主人公劉三姐是勤勞美麗、明喉善歌的奇女子,她以善歌為武器,與封建官府、地主老財作斗爭,也以婉轉動聽的山歌,表達內心的愛情。劉三姐的山歌樸素生動,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相當濃郁,形象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性格與內心世界。而歌詞富於生活情趣,又具有文學色彩,顯示了劉三姐這位傳說中歌仙的智慧和才華
9.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電影劉三姐是反映壯族人民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