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電影何去何從
個人認為幾個比較主流的走向有大片衰落,中小成本影片多元化,喜劇片或喜劇元素比重增加等。
通常所說的大製作,注意這里提到的是「製作」。但是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其本身應當是導演個人情感的表達,也就是說應當是「創作」的。在電影產業新興的過程中依託原有的文化資源,通過電影化的手法表現出來,實現電影產業化。但是在產業化已經日趨成熟的今天,電影面臨的最大的障礙又在於文化資源的枯竭。在現在優秀劇本資源匱乏同時文學也日趨沒落的情況下,文學這跟臍帶已經斷了,電影的文化支持只能自給自足了,但是劇本時編劇寫的,編劇不同於原文學家這個職業,編劇作為一種工作和劇文學的產業模式完全不同(當然所說的是嚴肅意義上的文學,不是編輯每天逼著交一萬字的那種文學),要通過編劇來討論人生意義和人的當世價值不大現實,電影所傳達的「觀」只能導演自己去實現,因此未來電影的另一趨勢是導演和編劇的混同。
電影視覺上的呈現和文化上的承載很難得到平衡。在網路和盜版鏈如此發達的今天如果是一個小電影很難吸引觀眾買票進電影院;但是如果是一個大的「製作」又很難滿足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人們對精神安慰的需求。史蒂芬·斯皮爾伯格也提到大片時代的終結,我個人理解他說的不是以後電影界不會拍大片了,而是因為電影製作產業成熟,他個人在視覺方面的努力很難有轟動性的效果,因此對於他個人來說他的大片時代已經終結了。簡單的說導演想表達什麼可以通過故事說清楚,如果故事都說不清楚的事情那也不需要3D和imax了。當然導演也在做平衡,比如李安的少年派,藉助電影產業和宏大的背景來將一個很樸素的故事。但是無論如何這種分裂的趨勢會在未來電影市場得以驗證。即超一流的導演也會拍中小成本的電影,一流的導演在拍努力用技術講故事,二流的導演在堆技術,而另一些不入流的導演依靠及其不容易的資金支持在拍電影,這一部分有很多是有想法的,有一些是資本家玩票而已,但是這一部分是最容易有黑馬殺出來的,因為這一部分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不過可能最爛的電影也在這部分裡面,你看了可能都不認為那是個電影。
睡午覺了,先不說了,想再聊的話可以Hi我
B. 何去何從。
國家為高考落榜生另闢成才路
來源:人民網
從今年起,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有了一項新的任務,就是動員和組織中等職業學校面向高考落榜生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幫助他們學到一門或幾門實用的生產、管理和服務方面的技能,實現就業和創業。這是國家為高中畢業生鋪就的新的成才路。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每年有數百萬普通高中畢業生未能升入高等學校,由於他們只掌握了文化基礎知識,不具備用人單位所要求的職業技能,不能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不少人加入到四處流動的求職大軍。最近,教育部發出文件,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為社會各類人員提供就業、再就業服務的作用,面向未升學普通高中畢業生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並要求把這項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提高認識,精心組織,切實抓緊抓好。
根據規定,各地中等職業學校將採取更加寬松、靈活的招生政策,放寬年齡限制,取消應、往屆等方面的區別,簡化招生入學手續。學校可以普通高中畢(結)業證書為依據,通過注冊入學方式自主招生,跨省招生。可以根據專業設置和高中畢業生的學習需要在一年中多次組織招生。
教育部要求,中等職業學校面向未升學高中畢業生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從勞動力市場需求和學生本人的就業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開設專業和培訓項目。實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並重。教學內容以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訓練為主,不再開設文化基礎課程。在教學管理上,以單獨編班組織教學為主,也可安排在相應的班級隨班就讀。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實行「訂單培養」,積極推行學分制,便於學生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要積極探索學生通過半工半讀實現免費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機制和經驗。
對於參加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的高中畢業生,學習時間一年,其中頂崗實習時間不得少於半年,學習期滿或者修滿學分,考核合格者,學校發給中等職業教育學歷證書;對於參加短期職業技能培訓的高中畢業生,學習期限可以根據特定專業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宜長則長,宜短則短,培訓課程結束並通過考核者,學校發給職業技能培訓證書,並幫助他們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C. 電影文化「怪象」叢生,電影該何去何從
國慶黃金周上映的電影有十多部,十月一定了幾張8.8元的英倫對決。
對於成龍主演的英倫對決,唯一的感觸,是和平對於一個老百姓應是最大的幸福,要說亮點,成龍細膩的表演,精湛的演技,對得起我所消磨的這兩個小時時光!
對於電影,自認為是個門外漢!不過去影院看的多了,漸漸也會學著去選擇看一些喜歡的!
今天,很多電影人普遍追求西方化的好萊塢模式,極度追求票房,小鮮肉哄抬片酬,靠博取眼球,嘩眾取寵等給電影業帶來了很多不良的因素,製作出一些古怪的玩意,難不成還得觀眾買單?
有朋友是電影院常客,我問他:是不是只有在電影院看電影,才有意思?朋友說:不是,只是為了支持一下國產電影,你看外國片再怎麼好,我不還是在手機電視上看!
其實,我想說,不是中國的觀眾垃圾,是這些自認為觀眾垃圾的導演,拍的電影太垃圾!有什麼辦法呢,拿著錢買了你的票,難不成讓觀眾坐在影院睡大覺!
百姓有需要的,才是好的!
D. 現在中國電影將何去何從
我建議中國的導演還是拍喜劇片吧!那個中國還行,當時也不能亂搞,就像《越光寶盒》搞笑但無意義!但是想拍大片,好像咱一定時間內是拍不了,1經費不夠 2想像力 3後台支持 《變形金剛2》美國能批出軍隊來支持,中國共產黨能嗎?
E. 何去何從
漂亮不漂亮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第一感覺吧 距離可以加深你們之間的神秘感和你們彼此對對方的思念 但有時也因為距離會讓你們分開 要看你們發展的怎麼樣 至於能經常聯系的當然也好處多多了 可是時間長了 就看你們進展的怎麼樣了 至於你問的問題 別人無法幫你回答 也不好回答
F. 何去何從
在這樣一個環境里工作是蠻累的,如果你必須在這里的話,只有改變心境,調整心態。
其實在哪裡,都是有矛盾的。畢竟這個社會在不斷的變化著。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調整心態,積極面對,適應這個社會,沒有哪一個人能改變這個社會的。
你說呢?
G. 電影復工後總票房破10億,大多是依靠好萊塢影片,中國電影何去何從
中國電影要多加努力了,不要把太多的錢用在演員方面,應該花在電影的其他方面,這樣才能提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