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近期外國戰爭電影馬是講一戰的一個法國小孩的故事
有個講波蘭小孩的斯皮爾伯格的戰馬
『貳』 有一部老電影,是以一匹馬的視角敘述故事的。講述了馬的一生,經歷過勞動、戰爭、苦役……最後奄奄一息的
是《戰馬》不算老片,我看過,放心,我不是搗亂的
『叄』 有一部影片忘了片名,好像是一戰著名戰役,是用騎兵突破敵軍防線的有人知道嗎
鐵騎雄獅
影片最後階段騎兵沖鋒的場面氣勢磅礴、極度震撼人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澳大利亞輕騎兵與英國軍隊一起,在巴勒斯坦和土耳其、德國聯軍作戰,在加沙經歷了兩場戰敗後,英軍准備向水源充足的貝爾西發動了進攻,這是土耳其軍隊的一座防守重鎮,在那裡勇敢的輕騎兵們譜寫了人和馬的傳奇。
貝爾西是土耳其、德國聯軍的重要陣地,佔領此地對於英軍來說至關重要。但貝爾西矗立在沙漠中,戰士們要想在沙漠中作戰,水源十分重要,即使戰士們攻破此地,如果敵方毀掉水源,整個隊伍仍然會全軍覆沒,加上土耳其軍隊防守嚴密,攻破貝爾西十分困難。
經上級指示,鮑徹中校率領第四騎兵團支援前線,他們在軍營中備戰,離開家鄉3年的士兵們,在練兵空閑時,常常會流露出對家人的深深思念。由士兵弗蘭克、泰斯、斯克迪、韋斯組成的小分隊,在戰場上十分勇猛,他們的感情深厚親如兄弟。
弗蘭克在一次任務中受傷,送往醫院進行治療,由於感染得不到控制而死去,兄弟們萬分悲痛。組織上派來了一名新士兵戴夫代替弗蘭克,泰斯對這個年輕稚嫩的新成員不太歡迎,對他在戰場上的能力感到懷疑。但戴夫在平日的訓練中向大家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不僅駕馭馬的能力強,還是個神槍手,使得戰友們十分佩服。
第四騎兵團接到了上級的命令,去炸毀敵方鐵軌,切斷他們與外界的來往。這是戴夫第一次參加戰斗,他們順利成功的完成了任務,但巨大的爆炸聲引來了敵方的軍隊,他們和敵人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槍戰,就在士兵們,猛烈的向敵人開火時,戴夫沒有發出一枚子彈,開槍打人對於他來說十分困難。小分隊的成員,為戴夫的行為感到恥辱,認為他是個懦夫,不再理睬他。戴夫也感到內疚,他的哥哥死在戰場,他不想看到有人在死,即使是敵人,他的這種心理障礙使他不能正常作戰。
在一次空襲中戴夫為了保護小分隊成員的戰馬身受重傷,送往醫院治療,他向戰友證明了自己並不是懦夫,並和小分隊成員產生了深厚的情感。在治療期間,他遇見了美麗的護士埃米,埃米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由於自己心理障礙無法作戰,組織決定安排他去佔地醫療隊進行救護傷員,退出了一線戰場。
經過了組織上的周密安排,向敵方發出了假情報,在貝爾西即將上演一場鬥智斗勇的大戰,戰場上敵我雙方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看著兄弟倒下,在後方醫療隊准備救援工作的戴夫沖到戰場,為保護兄弟他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敵方扔來的手雷,身受重傷。經過戰士們英勇頑強的戰斗,取得了此戰的勝利,戴夫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勇氣。
戰爭過後,他和美麗的護士埃米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肆』 戰爭片中蘇格蘭風笛的電影 戰馬是的 勇敢的心 還有什麼
戰爭類:《赤膽豪情》(一小時四分零九秒);非戰爭類還有《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 (這個很多。每場婚禮好像都有。)
『伍』 電影《戰馬》中主人公在雨中為了讓馬犁地所說的話,最好是整個劇本
你再去看一遍電影不就可以了啊
『陸』 誰看過《戰馬》及觀後感
戰馬是一部以上世紀一戰為背景的戰爭電影,用一匹馬的視角去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喬伊是英國農場少年阿爾伯特養大的一匹馬。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阿爾伯特的父親為了維持農場的生計,無奈將馬賣給軍隊。馬兒在戰場顛沛流離, 受盡艱辛。阿爾伯特為了尋找自己心愛的馬,也上了戰場。最後終於在戰爭結束前夕再重逢……
盡管身在戰場,喬伊表現出的勇氣卻鼓舞了見到它的每一個人。因為她總是能看到光明和希望。內心卻一直惦念著自己的小主人。
這樣的馬,如此堅強。讓我感動,讓我流淚。以致於在逆境中總是不放棄,不氣餒的精神讓我汗顏。馬兒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戰爭是殘酷且不幸的,德軍的殘暴就如同生命的磨難。我們無法迴避,只有敢於面對才能正視自己,打敗對手。就算我們遇到像電影中巨炮那樣沉重的負擔。只要我們堅持,最終也能克服。
戰爭就像魔鬼。可以毀掉城池,卻不能消滅希望。就算我們的果實都被他所掠奪。我們還是要播種的。播種就是我們的希望。
苦難一定會過去。戰爭也有結束的一天。戰爭結束了。但是迎接我們的不僅僅是美好的生活。還有破敗的廢墟。喬伊作為戰馬要被拍賣。這一刻我的心在滴血。還有什麼比我們做不了自己的主更讓人沮喪的呢?阿爾伯特看到自己的心愛的馬要被拍賣。內心充滿了痛苦。如果說戰爭是魔鬼的暴怒。那生活就是上帝的玩笑!現實生活的不合理永遠不會消失。
但——阿爾伯特開門的那一刻。所有的戰友都向他伸出了援手。盡管經歷了戰爭之後已經沒有多少財富。但隊友的鼓勵讓阿爾伯特又看到了希望。37英鎊。足夠買很多馬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盡管生活有很多意料之中的苦難。但也有始料未及的幸運。命運金幣不可能只有一面!
這部電影讓我流淚。想起幾年前看的那部靈犬萊西。動物的靈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他們不僅僅是我們的朋友,夥伴。也讓我們看到許多人所不具有的光輝。這些光輝一直閃耀在我們身邊。鼓舞我們讓我們行得更遠,飛得更高!
『柒』 戰馬的影評二百左右
這是一匹令人印象深刻的馬,remarkable是電影里的台詞,出自我最喜歡的一場戲——Joey在無人區被鐵絲網所困,英德各有一名士兵冒著生命危險走出戰壕,幫它脫困。那一刻,在生命的尊嚴面前,戰爭頓時變得毫無意義。最棒的是那個德軍對身後的戰友們喊了一句,「我還需要一把剪刀」。然後戰壕後立刻扔出了五六把來,落在水坑裡,讓人忍俊不禁,又感動不已。
其實在《戰馬》的初始場景中並沒有戰火,而是著力表現了20世紀早期英國農村生活的那種傷感調調。德文郡一位喝醉了的農夫Ted在拍賣會上高價買回了一匹精裝的純種駿馬,他的兒子為它起名Joey並訓練它犁地(為什麼英國犁地是用馬而不是牛?)。在滿是青翠泥土、花昵衣服的氛圍中,加上一隻脾氣不好的鵝,電影其實還有一點偏娛樂化的風格。金色陽光下的田園的風光和John williams洗練的音樂,讓電影表現的既鄉土又宏大。但田園風光的背後也有戰爭的記憶——Ted曾經在南非和波爾人(土著,殖民)戰斗過,並因此獲得了皇室的勛章。只是他厭惡戰爭的罪惡,將錦旗和勛章以及過去的經歷都丟棄在歲月的垃圾桶里,並每天依靠酗酒來忘記過去。《戰馬》從一開始就具有強烈的反戰情緒,並植根在國家的記憶之上。
不過電影並沒有一直停留在德文郡的鄉村風光之中,還是很快的進入了戰爭。Joey被「徵召」入伍,橫穿英吉利海峽、佛蘭德斯和法國,在英德雙方的軍隊中,經歷噩夢。和大部分戰爭片中的反戰宣言一樣,「The war has taken everything from everyone」(戰爭拿走了所有人都一切)——《戰馬》中也有對戰爭最真實的清算,且不止一次的在電影里重復,不言自明。
對於《戰馬》,美國影評人A. O. Scott曾在《紐約時報》上撰文,標題是Innocence Is Trampled, but a Bond Enres(《被踐踏的純真,以及一份持久的約定》)。前半部分基本是對人類戰爭持一種否定的態度,但後半部分卻又對人類與非人類的關系抱有一份能夠和諧統一的希望,正如斯皮爾伯格以往的大多數影片一樣。
簡單的回顧一下斯皮爾伯格的銀幕作品不難發現,他的電影有著一貫的主題。看看他都對觀眾說過些什麼?鯊魚、馬、外星人、恐龍、人工智慧……盡管斯皮爾伯格和編劇Lee Hall 以及Richard Curtis都努力在避免讓《戰馬》陷入到重復之中,並在故事的結構上了很大的功夫,也有很多創新之舉,比如以一匹馬的戰火浮生來表現戰爭對戰爭雙方的摧殘,也使得馬匹沒有成為戲劇的傀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輕易的找出《戰馬》的主題——對人類和非人類之間關系的迷戀和焦慮。
在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里,有時候人類與非人類的界限很難劃清:人工智慧和ET常常表現的和人類沒有區別。但另外一些時候,如《勇者無畏》和《辛德勒名單》中,自私的人類又處於被否定的地位。有時候人類被威脅,有時候人類被安慰,但電影總是不忘探究一種存在主義的神秘命題:我們是誰?而斯皮爾伯格的答案總是很明確,人性總有缺陷,但不至於喪失希望。他往往嘗試著樂觀,所以在電影的結尾,我們總是能收獲救贖的力量——《戰馬》結尾主人公牽著馬在夕陽的余輝下回到家中,交還父親榮耀的錦旗就是最好的例證。
『捌』 《戰馬》這部電影在斯皮爾格伯的作品中地位如何
在眾多的詩屁爾合格的電影當中,這部影片呢,只能算作是一個普通的影片,不能算個經典,如何比起他的經典來說,這微乎其微,可能是因為他太出色,所以很難自我超越
『玖』 電影《戰馬》中,戰馬的生命歷程是什麼請按順序說出戰馬遇到的人
1、最初的主人,一個胖胖的英格蘭農夫,結局:被賣給老納拉科特,即男主角艾伯特的父親
給分嗎?
『拾』 電影《戰馬》主要說了什麼
影片以一匹前額有著白色十字花紋名叫喬伊的農場馬的視角展開,1914年,在德文郡小鎮,男孩艾爾伯特(傑瑞米·艾文 Jeremy Irvine 飾)目睹了幼駒喬伊的誕生。在集市上,它被頻繁叫價,最終被艾爾伯特的父親泰德(彼得·穆蘭 Peter Mullan 飾)用30基尼的天價收入囊中,跛腳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爾伯特與喬伊盡情嬉戲,與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長,地主登門拜訪,稱如果喬伊不能犁地將立刻將其帶走,泰德只好賭上了全部家當。於是,艾爾伯特在逼迫之下,為喬伊套上了鞍蹬,強迫它犁地,甚至還使用了皮鞭,最終靈性的喬伊真的領會了艾爾伯特的苦衷並將一片遍地石塊的荒地翻耕了出來,第一次表現出其出人意料的潛力。 為了還債,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負有心人,辛苦換來了收成,但是一場大雨毀了一切。德軍來襲,父親被迫將馬變賣給騎兵軍,換了30基尼。艾爾伯特雖然難以割捨也只能含淚送別喬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戰場。 參軍了的喬伊因為體格強健,溫順聽話,很快就成為了上尉的座騎。然而戰爭慘烈,喬伊開始不由自主的更換主人。從英國上尉,法國老農與孫女,到德國騎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了他們的人生起伏,悲歡離合,更看盡了人間冷暖與戰爭帶來的苦痛創傷。而對喬伊難以忘懷的艾伯特,也參軍來尋找它。盡管身處在這凄涼的戰壕,喬伊的勇氣感動了它身邊的士兵和人們,它能夠尋找到溫暖和希望。但是它的內心卻惦記著它的小主人阿爾伯特,最終他們再次相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