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好像中暑了
你是沒休息好,長時間對著電腦,如果連續有階段性地緊張、刺激的情緒,神經疲勞,大腦會供血不足而缺氧。同時,電腦有輻射,尤其是鍵盤滑鼠。玩一小時應起來活動活動,眼睛看看遠方。還要喝水!!
深夜溫度下降,由於沒休息好造成的抵抗力差,感冒了。鼻涕流得這么厲害,吃一片新康泰克,是新康泰克別買成老的了。然後好好休息一下,睡一覺起來喝水到外面走動走動。游戲是玩不完的,電影也是看不完的。不妨玩電腦結合戶外運動。
暑假快樂。
② 小度小度我的手機拿起來甩一甩出去出現了中暑什麼其存儲安裝這幾個字是什麼意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4
③ 我的手機中暑了,我該給它喝霍香正氣水嗎
不,你應該在數據口灌風油精
④ 中暑是什麼
概述
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顱腦疾患的病人,老弱及產婦耐熱能力差者,尤易發生中暑。
進入中暑專題
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作業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作業時,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曬,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氣中濕度的增強易誘發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群擁擠集中,產熱集中,散熱困難。
症狀
1、發熱、乏力、皮膚灼熱、頭暈、惡心、嘔吐、胸悶。
2、煩躁不安、脈搏細速、血壓下降。
3、重症病例可有頭痛劇烈、昏厥、昏迷、痙攣。
臨床分類
1、先兆中暑:高溫環境下出現大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等,體溫不超過38℃。
2、輕度中暑:上述症狀加重,體溫在38℃以上,面色潮紅或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心率快,血壓下降等呼吸及循環衰竭的症狀及體征。
3、重度中暑:
(l)中暑高熱: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散熱困難,體內積熱過多所致。開始有先兆中暑症狀,以後出現頭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血壓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體溫在 40℃以上。
(2)中暑衰竭:由於大量出汗發生水及鹽類丟失引起血容量不足。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血壓降低,呼吸快而淺,神志不清,腋溫低,肛溫在38.5℃左右。
(3)中暑痙攣:大量出汗後只飲入大量的水,而未補充食鹽,血 鈉及氯降低,血鉀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痙攣及疼痛,體溫正常。
(4)日射病:因過強陽光照射頭部,大量紫外線進入顱內,引起顱內溫度升高(可達41~42℃),出現腦及腦膜水腫、充血。故發生劇烈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意識障礙,嚴重者發生抽搐昏迷。體溫可輕度升高。上述情況有時可合並出現。
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
2、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及無機元素檢測。
3、心血管檢查。
4、CT檢查。
5、血液氣體及酸鹼平衡指標的檢測。
治療
1、立即移至陰涼處或空調室中,並給予物理降溫,重症者迅速降溫,頭部戴冰帽、頸兩側、腋下腹股溝大動脈附近放冰袋,靜脈注射復方氯丙嗪。
2、糾正水、電解質平衡。
3、防治合並症控制感染。
⑤ 中暑是什麼樣子的
長時間接受日光和高溫,尤其是同時伴有高濕度、小風速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時,便可能出現機體熱平衡功能紊亂,這就是中暑。發病早期往往有頭暈、眼花、乏力、胸悶等先兆症狀,這對診斷中暑有較大意義。中暑症狀有頭暈、頭痛、乏力、口乾、心悸、眼花、惡心、嘔吐,大多數病人體溫升高,甚至高達40~41℃。嚴重者出現肌肉顫動,甚至發生意識障礙、昏迷等。在高溫環境從事強體力勞動者因出汗過多,可出現肌肉(尤其是小腿肚子的肌肉)痙攣疼痛。發現中暑者,應將其移至通風涼爽的地方平卧,松開衣服,對頭部或前胸部做冷敷,給患者喝冷鹽水,服人丹、十滴水,塗清涼油,或用刮瘀法。輕症的很快就會恢復,嚴重者可用冷水或井水按摩揩擦全身,用電風扇吹風降溫,並口服大量含鹽飲料或靜脈滴注生理鹽水500~l000毫升。還應注意呼吸與循環情況。 預防措施為: ①做好個人防護,在陽光下勞動時應戴草帽,穿寬大淺色衣服。 ②工地應備有開水或鹽開水,常食鹹菜等。 ③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上午早出工、早收工,下午晚出工、晚收工,延長中午休息時間,並有工間休息制度。 ④調整勞動力,對體弱者安排輕工作;加強宣傳教育,使群眾了解中暑的先兆症狀。 ⑤可因地制宜地搭一些草涼棚,以備工間休息,或利用樹陰作為休息場所。 中暑是人在高溫影響下而發生的體溫調解功能障礙,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發生紊亂,心血管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一組疾病。 中暑的主要臨床表現為: (1)先兆中暑 在高溫環境中活動一段時間後,出現大量汗出,口渴,頭暈,眼花,耳鳴,胸悶,心悸,惡心,全身疲乏,四肢無力及發麻,注意力不集中,體溫略升高等。 (2)輕症中暑 在先兆中暑的基礎上,出現體溫升高,可達38.5 C以上,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或見循環衰竭的早期症狀,如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 (3)中症中暑 在上述表現的基礎上,進一步出現昏厥,昏迷,痙攣,高熱。 中暑主要有四種類型: 1.日射病 多發生在烈日下或強烈的熱輻射下勞動時,出現頭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劇烈嘔吐,煩躁,昏厥,昏迷等。體溫正常或稍高。 2.中暑衰竭 多見於老年人及不適應高溫的人。起病急,早期表現為頭痛,乏力,嗜睡,精神錯亂,繼而面色蒼白,出冷汗,脈搏細弱,血壓下降,以致循環衰竭,治療不當則進入中暑高熱。化驗檢查可見低鈉血症。 3.中暑痙攣 多見於青壯年及已適應高溫者。在大量出汗、因口渴大量飲水、常在較晚的時間里發生,患者感到四肢無力,肌肉痙攣疼痛,尤其是臘腸肌疼痛尤為明顯。重者波及腹直肌、腸道平滑肌、隔肌,產生腹絞痛和呢逆。體溫大多正常,但血鈉和氯化物降低。 4.中暑高熱 多見於老年人及原有慢性疾病者,先感頭痛,頭暈,全身無力,惡心,嘔吐,暈厥,l~2天後即出現中暑高熱。也可突然發病,高熱,面色潮紅,呼吸加快,脈搏加快,收縮壓升高,嚴重者發生昏迷,心功能不全,肺水腫,腦水腫,肝腎功能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化驗檢查可見血清酶(SGOT、SGPT)增高,有蛋白尿,管型尿,低鈉,低鉀血症,酸中毒。 中暑的治療方法有: 1.先兆中暑或輕症中暑,可將病人移送到清涼通風處,給予含鹽的飲料。如冷開水、綠豆湯、汽水、鹽茶水等。 2.日射病或中暑衰竭者,輕症服用含鹽飲料即可,失水較多時,應補充等滲葡萄糖靜脈滴注;以低鈉血症為主者,可給生理鹽水靜脈滴注;重症低鈉血症而又見水中毒者,可給3%的高滲鹽水靜脈滴注。 3.中暑痙攣輕症服用含鹽飲料;重症給5%的葡萄糖鹽水靜脈滴注,或用10%的葡萄糖酸鈣靜脈滴注。 4. 中暑高熱可用物理降溫,葯物降溫,支持療法,治療休克、肺水腫、腦水腫、心力衰竭、DIC等。 5.出現感染時,應當選用抗生素治療。 正規醫院看下吧
⑥ 這是中暑症狀嗎
從你所述可知,你還算不上中暑,沖點花旗參茶喝會有改善的,如果還不行就看看中醫,開些中葯調理一下,請看看下列有關中暑的知識,自己對照著看看。 中暑目錄 【中暑一詞釋義】 【什麼是中暑】 【中暑的種類】 【中暑病因】 【中暑症狀】 【中暑的對策】 7個夏季清熱解暑偏方 【氣象專家支招預防中暑】 【對中暑的防護】 【中暑小結】 【職業性中暑診斷標准】 【中醫對中暑的論述與救治】 【專家介紹夏日防中暑方法】 【預防中暑保健飲食】 【電影《中暑》】 【中暑一詞釋義】 【什麼是中暑】 【中暑的種類】 【中暑病因】 【中暑症狀】 【中暑的對策】 7個夏季清熱解暑偏方 【氣象專家支招預防中暑】 【對中暑的防護】【中暑小結】【職業性中暑診斷標准】【中醫對中暑的論述與救治】【專家介紹夏日防中暑方法】【預防中暑保健飲食】【電影《中暑》】 【中暑一詞釋義】 【拼音】zhòngshǔ 【英文】heatstroke 【釋義】俗稱發痧,古稱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由於暴露於高溫環境過久而引起身體體溫調節機制的障礙所致。 【什麼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顱腦疾患的病人,老弱及產婦耐熱能力差者,尤易發生中暑。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核心體溫(core temperature)達41℃是預後嚴重的體征;體溫若再略為升高一點則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預後。 【中暑的種類】 從病情的差異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四類: 熱失神(heat syncope) 原因:在直射日光長時間照射的情況下睡醒。由於流汗引致的脫水和末端血管的擴張,全身的血液循環降低而導致。 症狀:意識在突然之間消失。體溫比平常的高,明顯地流汗,脈搏呈現徐脈。 治療方法:進行輸液及冷卻療法。 熱疲勞(heat exhaustion) 原因:水分和鹽分的補給趕不上大量的流汗,形成了脫水症狀的時候發生。 症狀:有各樣的症狀,例如:直腸溫上升至39℃、皮膚寒冷、明顯地流汗,等等 治療方法:進行輸液及冷卻療法。 熱痙攣(heat cramps) 原因:大量流汗後只補充水分,鹽分和礦物質不足時發生。 症狀:突然的有痛性痙攣和硬直的產生。體溫比平常的高,明顯地流汗。 治療方法:經口注入食鹽水。 熱射病(heat stroke) 其中熱射病的成因若僅與陽光直接照射有關的話則又稱為日射病(sunstroke) 原因:的溫熱中樞受到障礙,體溫調節機能喪失時發生。 症狀:產生高度的意識障礙,體溫上升至40℃以上,不明顯地流汗,皮膚乾燥。 治療方法:緊急入院,並且盡快進行冷卻療法。 【中暑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作業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作業時,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曬,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氣中濕度的增強易誘發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群擁擠集中,產熱集中,散熱困難。 發生中暑的氣象條件 中暑的發生不僅和氣溫有關,還與濕度、風速、勞動強度、高溫環境、曝曬時間、體制強弱、營養狀況及水鹽供給等情況有關。 誘發中暑的因素很復雜,但其中主要因素還是氣溫。根據氣象特點,可將發生中暑現場小氣候分為兩類:一類是乾熱環境,這是以高氣溫、強輻射熱及低濕度為特點,環境氣溫一般可較室外高5-15℃,相對濕度常在40%以下;另一類為濕熱環境,即氣溫高,濕度高,但輻射熱並不強。由於氣溫在35-39℃時,人體2/3餘熱通過出汗蒸發排泄,此時如果周圍環境潮濕,汗液則不易蒸發。 據實驗,導致中暑發生的條件: ①相對濕度85%,氣溫30-31℃; ②相對濕度50%,氣溫38℃; ③相對濕度30%,氣溫40℃。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為三級: ①先兆中暑。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惡心、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不超過37.5℃; ②輕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狀,同時體溫在38.5℃以上,並伴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等現象;或者皮膚濕冷、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而快的情況; ③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狀外,發生昏厥或痙攣;或不出汗,體溫在40℃以上。 【中暑症狀】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漸進的。 ★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熱衰竭症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症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兒童中暑急救方法(優因培注) 暑熱傷害的症狀包括:寶寶起先是膚色看似紅潤,但觸摸感覺乾燥溫熱,煩躁不安及哭鬧,呼吸及脈搏加速,接著會顯得倦怠、昏眩、抽搐、或進入昏迷狀態,測量體溫時可高達攝氏39度以上。 緊急處理方法如下: 1.維持呼吸道的通暢。 2.每隔十到十五分鍾給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涼飲料,但有嘔吐者勿給。 3.將寶寶移到陰涼處,除去衣物,以電扇及冷氣降低環境溫度。全身可以溫涼的濕毛巾擦拭(以自來水潤濕即可;切勿以酒精或冰水取代),或放進涼水(非冷水)浴盆里,使其體溫(肛溫)能降到攝氏39度即可,勿使體溫劇降成過低。切勿使用冰水或冰塊,因為過冷的冰水會使皮膚血管極度收縮,皮膚血流阻斷使無法繼續排熱。暑熱害者勿給予一般之退燒葯劑,因其退燒作用的機轉
⑦ 天氣熱手機中暑
熱脹冷縮,可能你手機內的某些零件鬆了
⑧ 中暑是什麼反應
中暑症狀:1、發熱、乏力、皮膚灼熱、頭暈、惡心、嘔吐、胸悶。 2、煩躁不安、脈搏細速、血壓下降。 3、重症病例可有頭痛劇烈、昏厥、昏迷、痙攣。 臨床分類 1、先兆中暑:高溫環境下出現大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等,體溫不超過38℃。 2、輕度中暑:上述症狀加重,體溫在38℃以上,面色潮紅或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心率快,血壓下降等呼吸及循環衰竭的症狀及體征。 3、重度中暑: (l)中暑高熱: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散熱困難,體內積熱過多所致。開始有先兆中暑症狀,以後出現頭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血壓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體溫在 40℃以上。 (2)中暑衰竭:由於大量出汗發生水及鹽類丟失引起血容量不足。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血壓降低,呼吸快而淺,神志不清,腋溫低,肛溫在38.5℃左右。 (3)中暑痙攣:大量出汗後只飲入大量的水,而未補充食鹽,血 鈉及氯降低,血鉀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痙攣及疼痛,體溫正常。 (4)日射病:因過強陽光照射頭部,大量紫外線進入顱內,引起顱內溫度升高(可達41~42℃),出現腦及腦膜水腫、充血。故發生劇烈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意識障礙,嚴重者發生抽搐昏迷。體溫可輕度升高。上述情況有時可合並出現。 預防中暑: 1.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准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葯品,如十滴水、龍虎人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2.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3. 飲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 4.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記得採納啊
⑨ 人中暑之後會出現什麼狀況哦
中暑症狀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漸進的。
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熱衰竭症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症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對策
中暑以後怎麼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葯。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卧,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防護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准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葯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即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