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是講了什麼
摘要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主要講述了在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名壯士在四行倉庫對抗三十萬日軍,並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
2.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是講了什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讓無數觀眾淚奔的電影《八佰》,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3. 八佰杜淳講的什麼話
杜淳坦言,扮演謝晉元很有壓力,由於同盟同伴都是好演員,導演又把如許一個腳色交給本人。
本人影像很深入的腳色杜淳說由歐豪扮演的端午讓他影像很深,在影戲首先,端午或是個稚氣未脫的小孩,到了影片後半段,端午實現了本人的改革,拎著槍大膽出去作戰,而歐豪悲壯的終局一樣讓本人感動。
(3)電影八佰說哪個地方方言擴展閱讀
劇中杜淳飾演的「謝晉元」身騎高頭白馬氣宇軒昂。而影片結束處身背戰士撤離,目睹同胞手足血灑疆場,讓人淚流滿面。從當年《漢武大帝》少年「漢武帝」到《八佰》「謝晉元」,他完成自我蛻變,成長為真正性格演員。
杜淳本人否決方法性的飲泣,他以為感覺腳色際遇,發自心裡地墮淚才氣感動他人。對張譯哭戲的評估杜淳說張譯固然沒有淚如雨下,不過作為觀眾沒有不疼愛他的,演員很緊張的是經歷演出讓你的觀眾發生共識。《八佰》在本人專業生計的分外性杜淳報告記者,往後大概不會再碰到這么大的影戲了,由於這種戲是可遇不行求的。
4. 八佰電影都有哪些方言
有天津方言,有廣東方言
5. 對於電影八佰的評價
八月底這部影片總票房突破20億,於是乎這幾天在各大營銷號下都能看到對該影片的無限誇獎,無視影片的缺點,大捧這場斥巨資拍攝而成的「大片」。
人的鋪陳過多,導致後面烈士們自殺式跳入敵方陣地的片段,顯得過於刻意渲染,正是這種過於刻意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失去了戰爭片本應該有的深度。
槽點三:影片的線性敘事也在最後收尾的地方被打斷,本是為了推波助瀾,掀起整部影片的高潮,但似乎毫無幫助,歷史的事實也在影片的結尾被修改,未立足於史實的片段自然很難打動期待值頗高的觀眾,最後只能藉助強行的犧牲和煽情的配樂來升華影片主題。
戰爭片題材的影片有很多,《八佰》真的不能稱為一部傑作,但就國內影片的橫向對比來看,這樣的中國歷史,中國電影確實有了進步,愛國情懷也正對大部分觀眾的胃口,但離真正的好電影,還差那麼幾步,仍有著上升的空間。
6. 八佰這部電影究竟講了怎樣的劇情
《八佰》主要講述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和普通戰爭片相比,他更加重刻畫人們對戰爭的認知:沒有國,哪有家。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在上海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當時的戰爭很激烈,中日雙方交戰三個月,為了保存軍事力量,迷惑敵人,謝晉元對外號稱有800人,而「八百壯士」因此得名。在這一戰中,沒有人退卻,沒有人逃跑,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身後有家人,有朋友,有同胞,所以他們誓死守護四行倉庫陣地,力戰四天四夜,擊退日軍六進攻,可歌可泣。
《八佰》給了觀眾強烈的情感沖擊,讓人覺得它不是一部簡單呈現歷史真實事件的戰爭電影,而是一部帶給大家許多「意義」理解的作品。它讓人更好地理解了「家國」的意義、「壯士」的意義、「軍民頑強抗爭」的意義以及「捨生取義」的意義。
7. 八佰為什麼說四川話
片中對省籍與方言的強調,旨在彰顯民族意識覺醒下的全民抗戰歷史。
謝晉元的廣普、端午叔侄的湖北話,羊拐的西北話,老鐵的東北話,老算盤的江浙話,乃至南岸民眾中的上海話、四川話等,既是對真實歷史的還原,也具有政治象徵的意義。
評價:
在某種意義上,《八佰》是一個關於中國人確立現代民族國家意識的寓言。影片最重要的一個改寫,是引入了由端午叔侄、羊拐、老鐵、老算盤等組成的潰兵群體。
這些地方保安團或雜牌軍部隊的潰兵,或是未經戰斗的生瓜蛋子,或是混跡部隊的老兵油子,在被動捲入這場轟動中外的保衛戰後,不得不經歷一場肉體與心靈的煉獄。
8. 八佰開頭老奶奶說的話是哪裡話
八佰開頭老奶奶說的話是上海話。
開頭老奶奶的話:我七歲那年,跟著大人看對面樓打仗,整個岸邊擠滿的人,都在看那座樓,我父親對我講,樓裡面的人都是英雄。
他們在拼了性命在保護大家,那時候,我不曉得發生了啥事,只記得那裡的酒釀圓子特別好吃,後來父親每年都會去倉庫,點支蠟燭,擺一碗酒釀圓子,現在父親不在了,但是我還會去,我一直忘不了父親對我說的這句話:「樓里的人在保護咱們呢」對吧。
劇本創作
該片的故事背景選擇了1937年的淞滬會戰,這一時間點的意義以及影片的創作初衷是在1937年10月,我們民族經歷了最為慘痛的災難、它和我們現今每一個人密切相關。導演希望我們不負眾望做好這件事、不計代價拍好這個故事。
拍攝過程:該片原本計劃於2017年1月在蘇州開機;後因搭景一直耗費了很長時間,計劃推遲到10月。
最終該片於2017年9月9日,在蘇州開機,2018年4月,歷時230天的拍攝,該片正式殺青。為了形態上更加接近1937年的將士,400多名跟組演員在開拍前統一進行7個月的軍事訓練。
9. 《八佰》電影講的故事是什麼
《八佰》電影講的故事是: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電影評價: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