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哪個電影導演最獨特

哪個電影導演最獨特

發布時間:2022-03-13 22:45:53

㈠ 有一部電影因為導演獨特的採用大仰角而成名獲得了很大獎項。求電影名

絕對是《公民凱恩》!你講的是水晶球掉到地上的那一幕!
《公民凱恩》又名《大國民》,是一部傳記體影片,也是當時年僅25歲的電影大師奧遜·威爾斯自編、自導、自演的成名代表作。影片以一位報業大亨凱恩之死揭開了序幕,並通過他的人生經歷和事業的興衰史,見證了一樁資本主義神話下的復雜真相。
黎明時分,猶如帝宮般威嚴的桑那都庄園的剪影,屹立在佛羅里達州海濱一座山頂上。
攝影機的鏡頭緩緩推近庄園的大鐵門,鐵門頂端鑲嵌著碩大的字母「K 」。鏡頭穿過鐵門推近宮堡式的建築,又越過窗戶,逼近卧榻上的一垂危的白發老人。只見他嘴唇翕動,喃喃地吐出「玫瑰花蕾」幾個字;他手上握著一個水晶球鎮紙,球心帶有雪花紛揚中的農舍景物——驀地,手鬆了,水晶球滾落於地,砰然碎裂。
被人稱作「美國忽必烈」的報業巨子查爾斯·福斯特·凱恩,在76歲時孤寂地死去。
一部新聞紀錄片畫面,展示了凱恩傳奇的生平,一幅黑框的凱恩的照片,占滿整個銀幕。各種報紙頭版通欄報導了這位權勢人物的死訊。解說詞稱:「凱恩的帝國在其昌盛時期,曾經控制著37家報紙,13家雜志和一個無線電廣播網。它是帝國中的帝國。」新聞鏡狀追溯了凱恩發跡致富的緣起,其後創辦《問事報》,涉足政界,成為風雲人物。他曾兩度結婚兩度離婚,一次是與總統的侄女愛米麗成婚,青雲直上;一次是與「女歌星」蘇珊成婚,轟動一時。恰恰是他與蘇珊桃色丑聞被揭露,導致他在競選州長的政治生涯中一敗塗地,從此一蹶不振。在經濟大蕭條之後,「凱恩帝國」迅速走向衰落。到晚年,凱恩在桑那都庄園,深居簡出,孑然一身,直到病逝。
一家雜志的主筆若斯東,對這部倉促剪輯、止於皮相的新聞片並不滿意,便委託青年記者湯姆遜對凱恩生平作深入調查,並要他弄清凱恩臨終遺言「玫瑰花蕾」的真實含義,以揭示這個「美國忽必烈」作為人的真實形象。
湯姆遜訪問的第一個對象,是凱恩的第二任妻子蘇珊,她現在是亞特蘭大城一家低級酒吧的歌女,年近50仍濃妝艷抹,但斷然拒絕接受采訪,一聲「滾出去」的逐客令,或許正隱藏著這位當年紅伶的人生痛楚。
在費城的賽切爾紀念圖書館,湯姆遜獲准進入檔案室,查閱了已故銀行家賽切爾未經披露的回憶錄手稿。1870年大雪紛飛的冬天,小凱恩的母親經營著一座家庭式膳宿公寓,早幾年有個房客拖欠房租,便用一張廢礦井的產權契約作抵押,不料這個廢礦井後來被確認竟是富礦,凱恩一家頓時發跡。當凱恩母親將他連同財產託付給賽切爾,要送他去大都市受教育。小凱恩對於要他成人後做什麼「美國最闊的人」毫不理解,不肯離開媽媽和這個鄉野小鎮,就用雪橇猛撞賽切爾。但他最終還是被帶走了,雪地上留下那副孩子玩耍的雪橇。凱恩成年獲得財產權後,便自作主張買下第一家報社,出版《問事報》。他公然與賽切爾作對,興之所至時還大談維護社會正義,假惺惺地要保護窮人不受大公司剝削(他擁有這家公司的巨額股標)。賽切爾手稿上寫著這樣的結語:凱恩只不過是一個走運的流氓,被慣壞了的、沒有責任感的無恥之徒。
在紐約《問事報》的摩天大樓里,湯姆遜會見了當年同凱恩合作辦報的總經理伯恩斯坦。這位老人回憶起1890年凱恩第一天接管報社的情景,凱恩年輕氣盛,不可一世。他主張製造轟動新聞而不問事實真相確否,以此與《紀實報》爭奪讀者。但凱恩在向公眾發表的「原則宣言」里則義正辭嚴寫道:「我要向本市居民提供一份日報,它要忠實地報導新聞…… 不允許有任何特殊的利益來干預這些新聞的真實性。」凱恩信奉實用主義,革故鼎新,從辦報而投身政治,還把對手《紀實報》的全班人馬拉進了自己的報社,甚至製造輿論鼓動美國捲入1897年的美西戰爭。他還懷著政治野心,實現了與總統侄女愛米麗的婚姻。至於問到「 玫瑰花蕾」,作何解釋伯恩斯坦則無法破解,只說,那或許是一個他愛過的姑娘,或許是「他失去什麼東西」。最後,伯恩斯坦建議湯姆遜去找凱恩的大學好友、後來當上戲劇專欄員的里蘭,並說此人對凱恩的私生活佔有一手材料。
在一家醫院里,湯姆遜找到了坐在輪椅里的里蘭。窮途潦倒的里蘭對他說,凱恩是靠權力來生活的,他是個蹩腳的辦報人,「他使自己的讀者得到消遣,但從來沒有跟他們講過實話」。他與總統侄女愛米麗純屬政治聯姻,其破裂是必然的;後來,他與歌女蘇珊邂逅,一見鍾情,干出「金屋藏嬌」的風流韻事。當凱恩投身政治、況選州長之際,其政敵蓋蒂斯便以「凱恩在愛巢中和『歌女』雙雙被捉」的丑聞將他擊敗。凱恩為蘇珊修建了歌劇院,但天分有限的蘇珊首場演出便告失敗。里蘭撰文如實批評,說蘇珊不過是「一位漂亮的,然而是力不從心的票友」。這篇批評文章,里蘭因酒未能卒篇,由凱恩代筆完成。文章見報,里蘭旋即被凱恩解僱,他們的友誼也就破裂了。凱恩在政治與愛情兩方面均遭挫折,自此,便隱居於桑那都如帝宮的庄園。

㈡ 中國導演,那個導演能力最高

能力本身沒有標準定義。

哪個電影導演最優秀

弗朗西斯特呂弗FrancoisTruffaut(法國,1932-1984)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創始人之一,1932年出生在法國巴黎。他從小就喜愛文學和電影,在整個少年時代里,他就已經閱讀了大量的文學著作,是電影導演之中文學素養比較好的。他曾經相當崇拜巴爾扎克,在他的屋子裡,懸掛的文化名人照片中,就有巴爾扎克的--這個自稱用筆"完成了拿破崙用劍沒有完成的事業"的法國作家,很長時間都在從精神上激勵少年特呂弗,去投身文化事業。 15歲的時候,特呂弗就在巴黎發起了大眾電影俱樂部。這個俱樂部主要是聚合了很多喜歡電影的青年人,一起對電影進行研討。這可以說是電影天才特呂弗,走向他後來輝煌的電影事業的一個良好開端。在這個俱樂部里,他和夥伴們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討論電影的氛圍,糾結了一批熱愛電影的死黨。 16歲時,特呂弗有幸結識了巴贊,從此著名的電影理論家巴贊與未來的傑出電影導演特呂弗之間,結成了一種感情親如父子的關系,巴贊不止一次的把特呂弗從危難中解救出來,還一次次的幫他找工作。1953年已經入伍的特呂弗被部隊開除,巴贊再一次收留了他,到自己創辦的《電影手冊》編輯部工作,也就是在《電影手冊》的編輯部,特呂弗的電影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成了一個幾乎與巴贊齊名的、優秀的電影批評家。他們組成"電影手冊集團",推動了世界電影史上最著名的運動:法國新浪潮運動。 這期間,他撰寫了理論文章《論法國電影的傾向》,成為了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一個理論宣言。他的觀點很大程度上被讓.呂克.戈達爾、阿侖.雷乃等所推崇。但是,這個時候,特呂弗顯然不願意只是做一個電影評論家了,1957年,他發表了電影評論《法國電影在虛假中死去》,之後就去了義大利,跟著義大利著名電影導演羅西里尼,開始學習電影導演技術,於1959年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影片《四百下》,一下子就獲得了成功。這部影片講述了少年安東尼的成長故事,他在學校和父母之間遊走,進行很多生活嘗試和各種冒險。1979年,他在影片《愛情長跑》之中,又插進來了影片《四百下》中的一些鏡頭,暗示同一個電影主人公歷時性的成長過程。 從此,特呂弗幾乎完全放棄了電影評論,專門進行電影導演的創作。此後一直到他1984年去世,他幾乎每一年都要導演一部影片,一生一共導演了23部影片。期間,他還做了一項文字工作:因為崇拜希區柯克,他後來到美國專訪了希區柯克,出版了訪談集《論希區柯克的電影意藝術》一書。 1960年,他導演了影片《槍擊鋼琴師》,這部影片通過一個鋼琴師的人生遭遇,講述了他在愛情和一樁謀殺中左奔右突的故事。影片是典型的特呂弗式的電影,黑白片的色調描繪了幽雅感傷的巴黎生活和記憶。 1963年,他導演了影片《柔膚》,講述了一個出版商的幸福婚姻和家庭,後來因為男人的外遇而遭到毀滅的故事。特呂弗顯示了他對人類感情、尤其是愛情關系的准確以及十分微妙的把握,對人類常常越過藩籬去尋找新鮮感情的沖動,以及這種沖動所帶來的後果和痛苦,都進行了十分精微的展示和探討。 1967年,他導演了影片《黑衣新娘》,這部影片塑造了一個為了愛情而瘋狂報復的女人:女主人公在結婚的時候,新郎卻死在了她的懷里--他被槍殺了。於是她就在隨後展開了對五個兇手的報復,影片相當驚險和激烈。但是因為這是向希區柯克致敬的影片,完全是在模仿希區柯克的影片風格了。加上作品本身也是改編自一個美國作家的原著,影片的對白都是英語,並不是特呂弗的一部成功之作,甚至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平庸的作品。而且,扮演女主角的演員珍妮.莫里身材也不好而且顯老,整個影片沒有什麼看點。 1975年,他執導的影片《阿黛爾。雨果的故事》,講述了法國作家雨果的女兒阿黛爾。雨果被愛的瘋狂所毀滅的故事,探討了愛情與人生的復雜關系。 1981年,弗郎索瓦·特呂弗再一次踏上紅地毯,登上領獎台。 此時,49歲的特呂弗,伴隨著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美譽,早已經成為世界電影界的天之驕子。 他記不清,再自己30多年的電影生涯以及20多年的導演生涯中,自己已經多少次象這樣,成為萬人矚目的焦點,但人們知道,這一次,由特呂弗參與編劇並導演的影片《最後一班地鐵》,已經創下了法國電影的空前記錄--它獲得了1981年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編劇和最佳剪接等十項大獎。也就是說:特呂弗的《最後一班地鐵》幾乎囊括了當年法國電影愷撒獎的全部獎項。 同年年他又導演了影片《隔牆花》,它講述了一個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的男人,再次遇到過去的戀人,這個戀人剛好和丈夫住到了他的隔壁。之後,兩個人發生了無可阻擋的舊情復發,這樣一個激情故事很難有什麼好結果--最後女人開槍殺了男友後自殺身亡。芬妮。阿爾丹扮演了這樣一個表面熱情溫存,而實際上卻為了愛的佔有而瘋狂的女主角。 在特呂弗的很多影片中,他都把人的感情推向一個極端的處境,來安排和講述人物的命運,對婚戀中的人的精神狀態,有著比心理醫生還要深刻生動的把握。而特呂弗也特別的擅長發掘法國女演員的長處,像是法國最著名的女演員德芙諾、伊莎貝拉.阿佳妮、娜塔麗.貝依、讓娜.莫羅、弗朗索瓦.多萊亞、芬妮.阿爾丹等等,都和他有著愉快的合作,他在銀幕上呈現了她們--這些可以說是法國乃至歐洲最迷人,也漂亮的女人們的風采。 特呂弗可以說是真正的獲獎大戶和常勝將軍,他的影片先後獲得了法國嘎納電影節大獎、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等50多項獎項,他的影片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獲得了成功。1984年,他因病在妻子、電影演員芬妮.阿爾丹的陪伴和安慰下,死在了她的懷里。 本世紀五十年代,在戰勝法西斯之後,全球人民都陷入反思之中,由此卻產生了偏左的思潮。在東方,以中國為代表的運動是由政府發起的,為了讓人民可以坐在同一張桌前吃上同一樣的飯,大概允許的飯量也是相同的。而西方,以西歐為代表掀起了所謂的狂飆運動,因為社會制度的不同,這場運動是由一群年輕人所引發的,其目的是要走出家門,尋找自己的飯碗。 世界電影向來有兩大派系的對峙,即美國的順從電影與歐洲的反抗電影。在上述的那個年代,這個局面是極為突出的。由於西歐青年學生的反叛精神,使那個時期產生了不少優秀影片。這些影片打破常規,反映的主題也極具個性,我們認為是新浪潮藝術中的代表。其中,具有開山意義的影片就是法國1959年出品的《四百下》。 《四百下》又名《胡作非為》,他的編導是科索瓦.特呂弗。接觸過電影史的人都會知道,特呂弗是個著名的電影理論家。度過了很糟糕的少年時代,年輕的特呂弗追隨著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並於1959年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四百下》。這部帶有明顯自傳性質的影片也是他獻給自己導師巴贊的禮物。 《四百下》是一部生活流的影片,他並沒有一件完整的故事框架,只是以主人公下一步將要做什麼為線索來調動觀眾的興趣。該片講述了一個少年人在學校、家庭、流浪、監獄時的生存狀態,表現了少年人的反抗心理。主人公最快樂的日子莫過於三次的流浪生活,而他感到最幸福的時刻則是從監獄逃出的瞬間,看見一片藍天和望不到盡頭的海洋,雖然有些迷茫,但重新擁有自由的感覺畢竟很美,回首想想那壓抑的學堂,無能的老師和破敗的家庭,彷彿是一場噩夢,當然也可能是地獄,一個摧殘人性,滅絕創造力的狹隘的世界。相反,主人公的空間則是廣闊的,影片結尾處的碧海藍天自然不必再說,即便在他那由於各種原因而被迫(被迫只是籍口)流浪的生活中,歡樂,獵奇,自信等充滿創造力的情緒始終在體顯著,走過街道與跑過樓群都是令人欣慰的,這時的心胸也自然開闊。 《四百下》最突出的特點是鏡頭的運用。該片運用了相當多的長鏡頭,當然,這與主人公的天才表演是分不開的。影片開始,鏡頭就把巴黎的街道就掃拍了一遍,這里的作用是暗示主人公流浪或說離家出走的地點,指出本片的主要情節在於主人公的流浪生活。在影片結束時,有一個著名的跟拍的長鏡頭,主人公足足跑了幾分鍾之多。我們在觀影時會體會到,人物運動的鏡頭採用切換的手法比較多,但是若碰到這么一個長鏡頭的跟拍,觀眾會從心底提出質疑,我們雖然知道主人公在逃跑,但為什麼要拍這么長的時間?此時,觀眾才會意識到跑步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敘述情節的發展,也是表達了主人公奔向自由的那份狂喜。特呂弗打破了觀眾的習慣,強迫地調動了觀眾的思考能力,所以這個鏡頭是可以載入史冊的經典鏡頭。另外一個長鏡頭比較有意思,觀眾們往往會發出會心的一笑,這個鏡頭是老師帶學生們跑在巴黎的街頭,孩子們悄悄地三兩成伴地溜走了。這個鏡頭與主人公的情節走向沒有太大的關系,可以被稱為單一鏡頭,但它聲明了一種生活狀態,具有對環境客觀再現的作用。該片的鏡頭運用似乎達到了苛刻的地步。例如,表現父子關系時,永遠用一個畫面將人物全包括進去,而表現母子關系時則永遠採用對切的鏡頭,母與子從未出現在一個畫面中。這樣,人物間情感的遠近關系就展現無遺了。一部影片中許多鏡頭都有關於劇情的深層寓意,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只求敘事,這才是電影藝術的真諦。 總之,《四百下》這部影片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拍攝手法上都堪稱經典之作,即便已經過去了四十年,這部影片依然是屬於非常前衛的先鋒派作品,足以伴隨著特呂弗的名字一起被載入史冊。

㈣ 電影導演有什麼獨特的素質

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關於這個特質電影製片人的故事太多了,他們以超高的拍攝量使他的演員和劇組瘋狂。但是,這是他的古怪完美主義鮮為人知的事實。

我們都知道HAL是2001年最爛的計算機:太空漫遊(Space Odyssey),他是影片中談論最多的影片之一。庫布里克(Kubrick)搜尋了幾天以找伴郎(Douglas Rain)做配音工作,然後讓他以不同的音調和不同的音調演唱了近50次歌曲。

結果是一種聲音,後來成為Google,Apple和Amazon的現代AI(人工智慧)助手的試金石,聽起來像他。平靜,夢幻和怪異的聲音甚至激發了安東尼·霍普金斯在《沉默的羔羊》中的獲獎角色。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Alfred Hitchock)-痴迷於獲得完美的鏡頭,他經常讓演員通過絞刑者。

在皮喬(Pyscho),他花了7天時間拍攝標志性的淋浴場景,使女演員珍妮特·利(Janet Leigh)大部分時間都在淋浴中。

在《鳥類》中,他嚇ized了蒂皮·海德倫(Tippi Hedren),讓真正的鳥類散落在她身上,從而給人以恐懼的表情。

㈤ 你最喜歡哪個電影導演理由是什麼

馬丁·西科塞斯 隨便挑選他的幾部代表作中的一部就能使他名留影史.但是每每在奧斯卡搬獎典禮上看見他失落的背影,總是有些悲傷.

㈥ 你最喜歡哪個導演的拍攝風格

李安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迷上特效,到《雙子殺手》已65歲。接受采訪時,他明確表態,目前的興趣是技術,但又期待受眾能看出門道。換言之,技術只是障眼法,縱然劇本平平,卻也是話中有骨。通過間接的方式,打破倫理、正義無關身份、人性復雜依舊是他的潛意識表達,但這次多了面對過去。

而張藝謀的幾部武俠片,也常常是相似的故事模式,尤其是《十面埋伏》,那種我騙你,你騙她,她再騙我的故事,太古龍了!《英雄》也是,羅生門式的辯證與對話,到最後訴諸國族大義而有了超展開式的結局。雖然不免讓人詬病故弄玄虛,或是劇情漏洞百出,不過如果由張藝謀來將古龍的故事視覺化,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火花呢。

歡迎大家互動評論

㈦ 你知道哪些風格獨特的電影導演

好像有一個日本的電影,導演叫黑澤明他的風格特別獨特,我還記得學習編導的時候,老師經常跟我們反映他的電影讓我們寫影評。

㈧ 你覺得哪個導演最偉大

電影產業的發展歷史其實並不長,但是發展迅速,人才濟濟。從黑白默片到有聲,在接著到彩色,電影發展時間短暫,但發展起來,真的是十分快速,過來自然離不開整個電影的領導人物——導演。世界上優秀的導演特別多,但是要是說能稱上一句最偉大,那就沒什麼人當擔得起了。

現在,他的電影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快樂或者是看的爽,隨著知名度的提升,他更想通過電影傳遞正能量,希望可以通過他自己的影響力去影響更多的人,真的是非常偉大了!

㈨ 最著名導演

有好多,楊潔,張藝謀,馮小剛等等。

㈩ 娛樂圈哪些電影導演在電影史的創作手法中有獨特的貢獻

娛樂圈中有很多電影導演,在電影史的創作手法當中提供了獨特的貢獻,在1913年張石川和當時以戲劇評論為名的鄭正秋兩個人就合開了中國第1部故事片,現在可曾放映的最早影片《勞工之愛情》也是兩人創造的,這個影片是短故事片創作為主的,其中在當時的中國也是很前衛的,是中國愛情電影的先河之作。這部影片在拍攝的時候涉及到6個場景,將近180多個鏡頭,有特寫鏡頭,全景鏡頭,同時也涉及到對蒙太奇的使用。小編還曾經看過一部很老的片子,是大衛格里菲斯拍攝的,將鏡頭設置為單位,其中代表作品《有一個國家的誕生》,也改變了曾經一場為單位的拍攝方式。也展現了當時人物和社會生活的風貌,細節和環境是極為真實的。同時還有一部電影叫做《教父》,其中的節奏也是電影藝術當中最為重要的一面。

最後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也是一個大眾藝術,在當今社會電影藝術也和商業結合的最為緊密,其實在電影史上也有非常多優秀的導演,曾經為電影事業發揮了自己的才能。

閱讀全文

與哪個電影導演最獨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中對白的英語怎麼說 瀏覽:92
楊惠姍電影免費看 瀏覽:350
什麼視頻蛇電影最多 瀏覽:965
海上鋼琴師是多少年的電影 瀏覽:5
美國恐怖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359
小倉娃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663
免費的中文老電影 瀏覽:81
有哪些比較黃的電影網站有哪些 瀏覽:586
國內拍狼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447
怎麼復制多個電影名字 瀏覽:675
周星馳粵語版免費全部電影 瀏覽:443
中國最老的股票電影有哪些 瀏覽:832
什麼電影看一下就變石頭 瀏覽:564
多少天的國產電影里有狙 瀏覽:602
如何刪掉電影中某部分視頻 瀏覽:62
女兒國電影票要多少錢 瀏覽:459
16年上映的外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390
微信視頻號怎麼開電影直播 瀏覽:836
從邪惡中拯救我電影免費播放 瀏覽:704
在中國電影通購票後如何取票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