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介費加羅的婚禮和塞爾維亞的理發師的那部文學作品
《塞爾維亞的理發師》和《費加羅的婚禮》是兩部作品,雖然出自同一作家法國的博馬舍之手,而且故事情節是延續的。莫扎特和羅西尼是分別為兩部作品創作音樂。
2. 再看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為什麼放費加羅的婚禮這首歌劇
象徵著自由,電影瑞德話外音:到今天我還不知道那兩個義大利娘們在唱些什麼,其實,我也不想知道。有些東西還是留著不說為妙。我像她們該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動人的故事,美妙得難以用言 語來表達,美妙的讓你心痛。告訴你吧,這些聲音直插雲霄,飛得比任何一個人敢想的夢 還要遙遠。就像一些美麗的鳥兒撲扇著翅膀來到我們褐色牢籠,讓那些牆壁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在那一剎那,鯊堡監獄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自由。
3. 誰知道《肖申克的救贖》里《費加羅婚禮》選段是哪年那個版本的
t is the et "Sual'aria, Che soave zeffiretto," from Le Nozze di Figaro, sung by Anna Moffo as Susanna and Elizabeth Schwarzkopf as the Countess.
伊麗莎白-施瓦茨科普夫1915年12月19日生於現波蘭雅羅欽市。從小學鋼琴,入柏林高等音樂學校後,學習聲樂(花腔)和中提琴。38年在柏林市立歌劇院飾演瓦格納的《PARSIFAL》中的賣花姑娘而出道。42年被伯姆選中,在柏林國家歌劇院扮演《蝙蝠》中的女僕成功。47年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上出演《唐璜》,此後轉向抒情女高音。得意角色:《費婚》的伯爵夫人、《女人心》的菲奧德里希、與卡拉揚合作的《玫瑰騎士》的元帥夫人評價最高。另外,演唱的沃爾夫的藝術歌曲無人能比。維也納輕歌劇也是拿手好戲。47年到科文特花園劇院演出,之後又到大都會等世界著名劇院巡演。丈夫是EMI公司的高層決策人,也是她的經理人。與卡拉斯並稱百代兩大搖錢樹。76年引退,指導、講學。
女高音歌唱家安娜·莫福(Anna Moffo)於2006年3月11日逝世於紐約,享年73歲。據她的繼女說,她死於患病十年之久的乳腺癌並發症。
莫福1932年6月27日生於賓夕法尼亞州一個有義大利血統的鞋匠家裡。高中時她擅長籃球和曲棍球。畢業後好萊塢向她招手,盡管她的媽媽想讓她當修女。1954年,她還是加入了費城愛樂樂團並通過「年輕藝術家聲樂考試」,在費城科蒂斯音樂學院從格萊戈里主修聲樂。她獲得了「富布萊特法案基金會」獎學金,去到羅馬深入學習聲樂、義大利語和歌劇演出。她是位培養出來的音樂家,她還學習過鋼琴和中提琴。
莫福第一次公開露面是在1955年的義大利電視節目中演唱《蝴蝶夫人》中的喬喬桑,擔任指揮的是她未來的丈夫Mario Lanfranchi。她的聲音和迷人的外貌使她後來在電視節目中活躍多年。1957年,她在美國芝加哥抒情歌劇院以《藝術家的生涯》咪咪一角引起轟動。1959年11月14日,她在大都會首次登台演出《茶花女》。《紐約時報》評論家Harold C. Schonberg評論她扮演的維奧列塔時說:「她的演唱更個性化一些就更好了(a little more personality)。」他補充道:「她有智慧、能力、聲音和美貌,如果再添一份音樂的氣質(musical temperament),她的未來不可估量。」很快她成為大都會的寵兒,並延續到六十年代。她演出歌劇200餘場,包括1961年參加科萊里、尼爾森主演的《圖蘭多特》的傳奇演出,她扮演劇中柳姑娘。這個現場錄音現在收錄在大都會限量發行的唱片中。1965年1月4日她與貝爾貢濟合作演出《拉美摩爾的露契亞》,《紐約時報》Theodore Strongin評論道:「她的演出是哀婉而抒情的,有著純凈的音樂線條。她的露契亞文雅而婀娜多姿,演唱水準高於同期的女高音們。」六十年代後期,她的嗓音變得很不可靠。她最後一次在大都會正式演出是在1976年3月15日演出維奧列塔,那時她才四十多歲。這次演出後,她的嗓音嚴重壞損沒有顯著恢復。
1969年在義大利演出的電影Una Storia d'Amore過分裸露引起輿論嘩然。1972年她與Lanfranchi分手,兩年後與Robert W. Sarnoff結婚。Sarnoff當時是RCA公司的主席,對她的妻子非常迷戀,RCA公司後來圍繞她進行很多演出和錄音活動。Sarnoff於1997年去世,他和莫福沒有生育子女。七十年代後期,莫福找到著名音樂教師Beverley Johnson,形式上她的演唱生涯還在延續,但她最佳時期已經過去久遠了。她晚年居住在曼哈頓。
莫福的嗓音低沉豐滿、幽雅,線條明晰勻稱。雖然音量不大,但音色溫暖而豐富,有著柔和的色彩和天鵝絨般舒適的低音區。她敏捷的花腔技術使她能勝任露契亞這樣的高難度唱段。他與男高圖克和男中音梅里爾合作演出的《茶花女》以她賦予主人公細膩感傷的演繹至今仍為人們稱道。
讓我們共同懷念這位女高音歌唱家,她的歌聲散發著玫瑰般柔和恬淡的芬芳。
4. 《費加羅的婚禮》介紹及賞析
奧地利作曲家W.A.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和義大利作曲家G.羅西尼的歌劇《塞維利亞理發師》都是取材自法國戲劇家博馬舍的同名喜劇小說,且均以西班牙為背景(除此兩部外,還有一部是《有罪的母親》),而後者相當於前者的前傳。王力宏在電影唱的是羅西尼的歌劇《塞維利亞理發師》之選段,聽聽看,是這個嗎: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0OTc3NzEy.html
5. 赫爾曼·普雷《費加羅的婚禮》電影版中的伯爵叫什麼
菲舍爾·迪斯考(1925- DietrichFischer-Dieskau),德國男中音歌唱家,生於柏林。他是德國藝術歌曲的演唱大師,尤其是舒伯特歌曲,無人可與他平分秋色。在歌劇方面,他是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中的伯爵、《魔笛》中的帕帕蓋諾、貝爾格《沃采克》男主角等一系列角色的最佳扮演者之一。此外菲舍爾-迪斯考在宗教聲樂作品的演唱方面也有很高造詣。
6. 天天向上110819 假聲男高音唱《費加羅的婚禮》時候放的那個電影是什麼
莫扎特
7. 《費加羅的婚禮》是誰的作品
《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完成於1786年,義大利語腳本由洛倫佐·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據法國戲劇家博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劇改編而成。
《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採用交響樂的手法,言簡意賅地體現了這部喜劇所特有的輕松而無節制的歡樂,以及進展神速的節奏,這段充滿生活動力而且效果輝煌的音樂本身,具有相當完整而獨立的特點,因此它可以脫離歌劇而單獨演奏,成為音樂會上深受歡迎的傳統曲目之一。
序曲雖然並沒有從歌劇的音樂主題直接取材,但是同歌劇本身有深刻的聯系,是用奏鳴曲形式寫成的。開始時,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題疾走如飛,然後轉由木管樂器詠唱,接下來是全樂隊剛勁有力的加入; 第二主題帶有明顯的抒情性,優美如歌。最後全曲在輕快的氣氛中結束。另外,這里還選錄了歌劇中最著名的兩段詠嘆調:費加羅的詠嘆調和蘇珊娜的詠嘆調。
8. 費加羅的婚禮是誰的著作李安因為哪兩部電影獲得奧斯卡
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的作品。
李安因《斷背山》《卧虎藏龍》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作品獲得奧斯卡。
影片《斷背山》是一部2005年的美國愛情劇情片,改編自安妮·普露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說,由華人導演李安執導,好萊塢著名影星傑克·吉倫哈爾、希斯·萊傑、米歇爾·威廉姆斯和安妮·海瑟薇等傾情出演。影片於2005年12月9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1963年至1981年的美國懷俄明州,兩個男人之間情愛與性愛的復雜關系。該片在威尼斯電影節奪得金獅獎,在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八項提名,並奪得了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電影配樂三項大獎。影片上映時形成一陣席捲全球的文化現象,對學術、時裝和鄉村音樂等不同文化領域產生廣泛影響,在社會上也掀起對同性之愛的大討論。
影片《卧虎藏龍》是2000年的一部武俠動作電影,由李安執導,周潤發、楊紫瓊和章子怡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00年7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電影講述一代大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託付紅顏知己樂秀蓮將自己的青冥劍帶到京城,作為禮物送給貝勒爺收藏。李慕白隱退江湖的舉動實際卻是惹來更多的江湖恩怨。
《卧虎藏龍》擁有多項獲獎記錄,其中榮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也是華語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據揚·馬特爾於2001年發表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一部3D電影,由李安執導,蘇拉·沙瑪、拉菲·斯波、伊爾凡·可汗、阿迪爾等主演。該片於2012年11月2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難,家人全部喪生,只有他與一隻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倖存。人與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227天,相互制衡卻又彼此依靠,最終建立起一種奇特的關系,共同戰勝困境獲得重生。
2013年,該片在第85屆奧斯卡獎頒獎禮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在內的四項獎項
望採納謝謝
9. 求音樂劇費加羅的婚禮的中文字幕
字幕搜索工具 V0.0.4.0
你是否在為尋找DVDRip電影或者其他影視的字幕而發愁呢?
現在就給你最好的解決辦法——「字幕搜索工具」。
在網上還沒有發現搜索字幕的軟體,於是我就自己編了一個。
主要資源來自於射手網,漢風的字幕。
可以查詢很多信息,包括:下載連接、語言、版本、調校、翻譯質量等。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
該軟體是您搜索電影字幕的好幫手。
現有功能:
1、目前字幕資源來源於「射手網」和「漢風中文字幕庫」,不過隨著程序更新,將會添加更多的資源。
2、網通用戶有專門的「網通伺服器」進行檢索,速度飛快。
3、可以直接提供字幕的詳細資料,如:語言、格式、尺寸、質量、MD5等信息。
http://www.wwnn.net/soft/2/71/2006/2006110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