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貴州天柱縣的歷史
天柱縣-縣城歷史 天柱縣地圖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縣,後改名,1961年復置。縣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天柱縣縣總面積2201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326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41萬餘人,以侗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98.3%,是貴州省少數民族比例最多的縣份之一。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天柱千戶所,屬湖廣靖州衛;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縣,析會同、綏寧二縣地益之,屬湖廣布政司靖州;崇禎十年(1637年)遷治龍塘,改龍塘縣,不久回治天柱,仍復天柱縣名。清雍正五年天柱縣改隸貴州,屬黎平府;十二年(1639年)改隸鎮遠府。
天柱縣民國二年(1913年)天柱屬黔東道;十二年(1923年)直屬於貴州省;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十行政督察區;二十五年(1936年)改屬第七行政督察區。1950年屬鎮遠專區,1956年劃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銷天柱縣並入錦屏縣,1961年恢復天柱縣。天柱人傑地靈,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乾隆欽點翰林宋仁溥,侗族農民起義領袖姜應芳均被載入史冊,北伐名將王天培、抗日名將吳紹周名垂青史。1949年以後,天柱更是英才輩出,涌現出了張作為、滕樹嵩、粟周熊、潘年英、楊長槐、楊抱林、楊念一、楊紹櫚等蜚聲文壇的作家、畫家、音樂家。 天柱縣-人口概述 天柱縣 天柱縣轄10個鎮、6個鄉。315個村民委員會,11個居民委員會。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天柱縣總人口34830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風城鎮52194、邦洞鎮37512、坪地鎮18081、蘭田鎮26614 瓮洞鎮18013、高釀鎮27487、石洞鎮25464、遠口鎮23944、坌處鎮13902、白市鎮30607、社學鄉19478、渡馬鄉16904、注溪鄉5008、地湖鄉3899、竹林鄉13395、江東鄉15800。
2003年,天柱縣轄10個鎮、6個鄉,315個村委會、11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40.9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7萬人;以侗、苗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40.2萬人,佔98.2%。人口出生率10.99‰,自然增長率5.88‰,計劃生育率93.88%。天柱縣-經濟發展 天柱縣2002年,天柱縣國內生產總值5.55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為3.42億元、0.72億元和1.4億元,增長.1.20%、9.76%和11.37%。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0%。糧食總產量12.30萬噸,油菜籽產量3680噸、烤煙產量254噸,肉類總產量1.50萬噸。除糧食因災減產4.40%外,其餘均有不同程度增產。年末大牲畜存欄8.74萬頭,生豬存欄21.96萬頭。積極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天然林更新、退耕還林都有新進展。工業總產值1.3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6075萬元,比上年增長13.6%。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原煤10.0萬噸、重晶石7.91萬噸、水泥3.24萬噸、發電量2220萬千瓦時。財政總收入4372.8萬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95 萬元,增長3.10%;財政支出1.52億元,增長18.2%。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06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95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4970萬元。招商引資項目25個,協議資金1.6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095.5萬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新突破,天柱縣公路通車里程502千米,其中干線公路149千米,新修和改造公路52千米。興建了一批通村公路,已有224個村修通了公路,占天柱縣總村數的71.1%。水電建設成效顯著。積極爭取到山區農業綜合開發、國土整治、第四批農村電氣縣等一批重點項目,地方電網和國家電網實現完成了第一期農村電網改造。天柱縣有218個村實現了城鄉同網,占總村數的69.2%。通信發展突飛猛進,固定電話裝機2.1萬門,農村有75%的村通了電話;移動通信網已形成,行動電話用戶1.3萬戶。開通了電視電話會議系統和寬頻網際網路。城鎮供水、綠化、市場、電力、通信以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都有所改善,縣城建成區面積拓寬4.4平方千米。天柱縣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億元,比上年增長4.7%。社會保障事業穩步發展,最低生活保障投入215萬元,受保人員達4.2萬人次;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金投入305萬元,受保人員130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416元,比上年增長5.4%。基礎教育質量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99.4%,初中階段凈入學率由上年的77%提高到84%。小學和初中在校學生年輟學率分別比上年下降0.33和0.09個百分點。高考再創佳績,有827人被大專院校錄取,重點院校上線人數突破100人大關。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工作,有5個鄉鎮被州政府評選為科技進步先進鄉鎮。天柱縣有衛生醫療機構24個,衛生技術人員810人,病床位447張,93.3%的村建立了衛生室,農村衛生保健工作得到了加強;有文化服務設施21個,有114支業余文藝隊伍,群眾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2002年4月,天柱縣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貴州省文化先進縣稱號。有線電視節目增加到了6套,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為83%和88%。2002年,天柱縣圍繞富民強縣建市的目標,以財源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實施科教興縣、開放帶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工業化和市場化,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經濟、發展小城鎮、扶貧開發、非公有制經濟等方面新的突破,發展以開發水資源為主的能源工業、以加工重晶石為主的礦產品加工業、以人工種草為主的畜牧業、以臍橙和油茶為主的林果業、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鄉鎮工業,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天柱縣-行政區劃 天柱縣轄10個鎮、6個鄉:
鳳城鎮、邦洞鎮、坪地鎮、蘭田鎮、瓮洞鎮、高釀鎮、石洞鎮、遠口鎮、坌處鎮、白市鎮、社學鄉、渡馬鄉、注溪鄉、地湖鄉、竹林鄉、江東鄉。天柱縣行政區劃 天柱縣-歷史名人 王天培 王天培:
王天培(1888年-1927年),男,原名王倫忠,號植之,貴州天柱執營人。其父王大瀛曾任清朝"綠營兵"都司。王天培少年時代進私熟讀《五經》。清末廢科舉,始進天柱縣官立小學就讀,繼進貴陽陸軍小學堂學習。1909年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擔任宣傳工作。1912年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深造。1914年畢業分回貴州,歷任黔軍見習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等職。
詳細參見:王天培楊長槐:
楊長槐筆名乎石,貴州天柱人,1938年生,1963年於貴州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畢業,師從貴州老一輩畫家宋吟可、孟光濤、王漁父等,工作後在貴州美協長期從事山水畫創作和美術組織工作。其作品主要以貴州山川風物為題材,其代表作有《一江春水來》、《醉玉滿春》、《侗鄉煙雲》等。
詳細參見:楊長槐
吳紹周:
吳紹周吳紹周(1902年-1966年)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兼八十五軍軍長。派名吳見 登,字子斌,苗族,光緒二十八(1902年)二月生於天柱縣瓮洞鎮客寨村。
詳細參見:吳紹周 姜應芳:
姜應芳(1833年-1862年)侗族農民起義軍首領。道光十三年(1833年)五月端陽出生在天柱縣邦洞鎮坌溪寨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嫉惡如仇,具有俠義肝膽。在反抗清朝封建統治的過程中,他英勇善戰,沖鋒陷陣,威震敵膽。道光二十年(1840年)其父姜老毛被地主胡興發勾結縣官潘光泰以拖欠「皇糧」為由,被囚死於獄中。
詳細參見:姜應芳天柱縣-文化概況 天柱縣天柱屬北部侗族方言區,繁衍於此的北部侗苗人民一直傳承著重教興學的傳統,因而文化教育較為發達,素有「文化縣」之稱。在歷史文化、名勝古跡中,這里擁有黔湘北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古建築——家祠。這些家祠主要分布於清水江下游的天柱縣境內。天柱家祠文化極其深厚,建築典型、歷史悠久,頗具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其中遠口吳氏總祠、白市楊氏先祠,建築規模宏偉,牆上雕畫藝術精湛;坌處三門塘劉氏宗祠更是異彩紛呈,成為民族文化之迷。充滿神奇色彩的清水江下游家祠群,已成為天柱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和魅力獨特的風景線。天柱縣家祠已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7座。天柱縣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0處。三門塘民族文化村、遠口吳氏總祠、王天培將軍故居正在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柱民族民間文化豐富多彩。「侗家人人會唱歌」,侗族民歌源遠流長。無論逢年過節、喜訂豐收、婚喪嫁娶、宗教禮儀,都要以唱歌來慶祝。侗族民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北部地區民歌有山歌、玩山歌、河邊歌、好事歌、伴嫁歌等。玩山、趕歌場是侗族青年男女主要娛樂和建立婚姻家庭的主要途徑。竹林的阿婆坳、坌處的平芒、三門塘至今仍保持趕歌場的傳統。其景況熱鬧非凡,真如是「歌的海洋」。
天柱縣文化單位有縣文化廣電視局為行政管理部門。其系統的下屬單位有:文化館、文工隊、圖書館、文物管理所、電影公司、新華書店、文化廣播電視科稽查隊、廣播電視站。投資400餘萬元的縣宣傳文化中心正在建設之中。各鄉鎮都有文化服中心。天柱縣有村級文藝(腰鼓)隊187支。天柱縣城鄉群眾文化活動頻繁開展。呈現出異常火爆的場面。二00二年四月,天柱縣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先進縣」稱號。
Ⅱ 貴州省天柱縣有電影院嗎
很抱歉,公映大片的那種電影院,天柱沒有.
最好的影院就是在金網路酒吧那裡..好象是數字的.
大片.我們一般都是在網上看....也是無奈.呵呵
Ⅲ 這個是天柱縣的哪裡
曾經天柱縣的父母官,厲害!
Ⅳ 天柱縣哪個KTV好玩
鑽石錢櫃..
後宮
Ⅳ 貴州省天柱縣
天柱縣位於貴州省東部,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轄縣。與湖南省新晃縣、靖州縣、會同縣、芷江縣及貴州省劍河縣、錦屏縣、三穗縣接壤,是川渝黔通往兩廣、江浙的重要門戶,素有「黔東第一關」、「中國重晶石之鄉」、「貴州高原黃金城」之稱。
天柱縣位於貴州省東部,黔東湘西結合處,清水江下游,介於108°55′E~109°36′E,26°42′N ~27°10′N之間。與湖南省新晃、芷江、洪江、會同、靖州及本省劍河、錦屏、三穗等縣接壤,是渝黔通往兩廣、江浙的重要門戶,素有「黔東第一關」之稱。全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201.1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57萬 公頃,森林覆蓋率51.6%。轄10個鎮,6個鄉,315個行政村,11個居民委員會 ,總人口40.95萬人(2003年),其中非農業人口2.87萬人,少數民族人口40.2萬人,以侗、苗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98.2%(侗族佔60%,苗族佔31%,此外還有水、布依等少數民族),是貴州省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之一。人口出生率10.99‰,自然增長率5.88‰,計劃生育率93.88%。主要礦產資源有重晶石、煤、鐵、銅、鉛鋅等。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郵編:556600。代碼:522627。區號:0855。
天柱縣地處雲貴高原東部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形復雜,地形以中低山丘為主,山地丘陵佔全縣總面積的97%。海拔多在300~700米。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北、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山脈大多呈東西走向。主要山脈、:北有分水嶺山脈,中有金鳳山山脈,雄居縣境中部,為湘黔界山;南有黃哨山脈,山巒起伏,峽谷,盆地相錯其間,形成「山丘抱盆,盆中含丘」的獨特地貌景觀。位於陽寨與三穗縣交界的犀牛塘尖坡,主峰海海拔1119。9米,是天柱縣的最高峰。天柱盆地是天柱縣最大的盆地,為貴州省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重要產糧區。
從經緯位置看,天柱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豐沛,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性曖濕氣候。天柱縣年平均氣溫為16。1°C,1月平均氣溫為4。7°C,7月平均氣溫為26。7°C,無霜期281天。日照較長,積溫較高,農作物一年兩熟或混作二三熟。但降水的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春、夏兩季多,秋、冬兩季少;西北、西南部偏多,東部偏少。
天柱縣水、旱災害頻繁,尤其是夏季的暴雨、伏旱,對農業生產的危害很大。因此,修建水利工程,調節水的時間和空間分布十分重要
Ⅵ 廣西是貴州天柱縣地理位置的西部嗎
廣西位於貴州天柱縣南部。天柱縣位於貴州省東部,面積2201平方公里。與湖南省新晃縣、靖州縣、會同縣、芷江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劍河縣、錦屏縣、三穗縣等縣接壤,地理坐標位於26°42′N~27°10′N,108°55′E~109°36′E之間。
Ⅶ 天柱縣裝什麼寬頻便宜
推薦您辦理電信寬頻使用,電信寬頻信號穩定,網路速度快,而且套餐多資費優惠。
由於中國電信的伺服器、網路架設等較完善,且每年都在不斷完善和升級伺服器和線路,因此中國電信的網速較穩定,網速較好,一般不會出現高峰期網路堵塞等情況,是實打實的獨享寬頻,因此中國電信的寬頻最好,同時費用也會相對高一些。
中國電信是最先開通寬頻服務的運營商,技術較為成熟,另外其他運營商一般也是租用中國電信的骨幹網路,一般電信網路要比其他運營商寬頻要穩定。
Ⅷ 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縣天柱分公司營業廳具體地址在哪
具體地址為貴州省天柱縣水東路東南120米,還可以搜索中國電信貴州客服公眾號點擊菜單「查詢」→「附近營業廳」進行查看。客服52號解答
Ⅸ 天柱縣人民醫院怎麼樣
簡介:天柱縣人民醫院始建於1935年9月,現是一所二級乙等醫院。
注冊資本:1808萬人民幣
Ⅹ 天柱縣國際時代電影院今天有沒有放映
摘要 親,您好,您的問題已經在處理中了,已經正在整理文字發給您,您可稍後查看可以,隨時留言,我會積極解決您的問題,不要著急您的問題我在聯系核實,為了能夠順利解決您的問題,麻煩請耐心稍等一下,謝謝,問題正在核實,您不著急可以先退出,稍後來看結果就可以啦,我爭取一次性解決問題,您覺得問題沒有回答完次數達到限制!可以戳我頭像,再次發起對話,讓我還可以繼續解決問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