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王耀武簡介
王耀武(1904年 - 1968年),漢族,字佐民,山東省泰安市上王莊人,1904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其父與長兄早逝,在一位精明能乾的慈母培養之下成人。是國民黨軍隊著名的高級將領之一,長期被蔣介石信任和重用,成為黃埔系第一個出任方面軍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因此,在山東長期流傳著「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黃埔一期學員)不如一王」的說法。他的一生,既有追隨蔣介石積極反共的一面;又有在抗日民族戰爭中英勇殺敵,為國爭光的一面。他雖出自舊營壘,卻不是個頭腦簡單的赳赳武夫.
解放戰爭時,王耀武的對手是粟裕將軍, 在1934年,王耀武攻擊尋淮洲的紅軍時,粟裕曾是尋淮洲,方誌敏的部下,可以說, 作為曾經的手下敗將,粟裕終於等到了報仇雪恨的一天, 但是實際上整個解放戰爭中王耀武的指揮並無嚴重過失,粟裕能夠戰勝並生擒王耀武,多半還是靠著陳誠,蔣介石的越級指揮和共產黨諜報部門的卓越工作,
萊蕪戰役,王耀武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就是任命了毫無指揮能力的李仙洲(黃埔一期,除此之外乏善可沉)作為前線指揮官,粟裕放棄臨沂,誘使李仙洲冒進,王耀武發現李仙洲輕松拿下臨沂,對解放軍意圖產生了懷疑,他立即感到李仙洲軍團有危險,馬上下令軍隊開始撤退。 他判斷對了。實際上,當他的軍隊開始撤退的時候,中共方面的將領也急了。要知道他們放棄臨沂,兼程北上,那是要吃肉的!當時就報告粟裕,讓我們干吧。吃不到肉,也要咬一口油。吃不到滿漢全席,那也得撈走兩盤菜!至少能搞掉敵人的斷後部隊。 但是粟裕不是尋淮洲,他不會急於沖鋒。粟裕下令不許動,而且很有預見性的說了:就算王耀武不打,陳誠蔣介石要打,他們會把大餐送回來! 他也沒說錯。陳誠發現李仙洲軍團在後退,又發現粟裕架設的浮橋,立即認定粟裕要北渡黃河。他一面斥令王耀武不準後縮,一面又直接命令北路前敵總指揮李仙洲,要他確保新泰、萊蕪陣地,堵住膠濟路一線。於是僅僅過了一天,李仙洲又被陳誠送回了粟裕的嘴邊。 此後,粟裕巧妙設圍,將李仙洲困在萊蕪,李仙洲部下整46師師長韓練成是中共黨員,臨陣突然失蹤,加劇了其軍隊的指揮混亂,終於被粟裕包了餃子,全軍覆沒.
孟良崮戰役,是王耀武遭受的第二個重大打擊, 王耀武起家的老隊伍,國民黨軍王牌的王牌,被粟裕全殲,王耀武愛將張靈甫被擊斃(一說是自殺), 現在多說是張靈甫剛愎自用,自大輕敵,事實確實共產黨諜報工作的傑作將張靈甫送入死地, 當時國民黨國防部作戰次長劉斐,此人是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間諜,利用國防部的權勢,將擁有重裝備,善於平原作戰的張靈甫送上了粟裕重兵包圍的山區, 實際上張靈甫一直對國防部的指令頗有微詞,但是卻無力反抗,最後在決戰階段,與王耀武一直保持電話聯系,王耀武泣不成聲,眼巴巴的看著這個曾經奇襲張古山的抗日名將身死孟良崮.
孟良崮作為一個標桿戰役,其後,國共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王耀武知道濟南已守不住了,於是飛到南京,請求蔣介石放棄濟南,退守二線防禦,但是這一建議未被採納,缺兵少將的王耀武,名義上仍有10餘萬軍隊,但是良莠不齊,戰鬥力遠不如王耀武當年的鐵軍74軍.而在濟南堅守的關鍵時刻,另一個關鍵人物,吳化文臨陣起義(此人反復無常,投蔣,降日,山東地區勢力最大的漢奸,再投蔣,最後投共, 自有後世點評),斷送了王耀武最後的一點希望,王耀武化妝後潛逃,一度在解放軍眼皮底下走出濟南,但是其落網居然是因為上廁所,在茅廁里,王耀武習慣的掏出白紙摸屁股,被警惕性極高的老鄉當場識破(精英和草根的區別在一張白紙上,相當寒)並扭送到當地的政府,也可以看出,共產黨政府在當地深得民心,才有這種民眾的自發支持.王耀武終於落網,淮海戰役打響之前,粟裕已經擺平了這個最大的心頭之患.
總體來說,王耀武縱然有極高的軍事指揮能力,但是在當時貧民跟著共產黨的大局下,就算沒有陳誠,蔣介石的胡亂指揮和共產黨高級間諜的卓越工作,王耀武也不可能挽回敗局,最多是讓粟裕或其他共軍付出更大的傷亡,費更多的周折,鑒於將軍在抗戰中的卓越表現,我們對於王將軍這個民族英雄有很高的敬意!
現在在濟南大明湖公園北岸,仍保留有王耀武將軍死守濟南的臨時指揮所,可以免費參觀.
個人簡歷
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三期。
1928年,參加北伐。
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9月升任上校團長。
1932年,參加了第四次圍剿,因功被蔣介石召見,並升任少將旅長,旋升五十一師師長。
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率部參加「八一三」淞滬抗戰和南京保衛戰,重創日軍,隨後多次率部參見抗日會戰。
1944年, 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方面軍司令官。
1945年,任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山東省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主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山東軍管區司令等職。
1948年,濟南戰役之後,化裝潛逃被俘。
1959年,特赦釋放後,任政協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
1964年,任全國政協委員。
1968年7月,在空前的政治浩劫中於北京迫害致死。 嗚呼~可憐一代抗日名將,民族英雄就這樣悲慘的死去!
2. 七十四軍是原四十一改編的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0
3. 「王耀武」不是無能之輩
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 - 1968年),漢族,字佐民,山東省泰安市上王莊人,1904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其父與長兄早逝,在一位精明能乾的慈母培養之下成人。是國民黨軍隊著名的高級將領之一,長期被蔣介石信任和重用,成為黃埔系第一個出任方面軍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因此,在山東長期流傳著「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黃埔一期學員)不如一王」的說法。他的一生,既有追隨蔣介石積極反共的一面;又有在抗日民族戰爭中英勇殺敵,為國爭光的一面。他雖出自舊營壘,卻不是個頭腦簡單的赳赳武夫.
孟良崮作為一個標桿戰役,其後,國共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王耀武知道濟南已守不住了,於是飛到南京,請求蔣介石放棄濟南,退守二線防禦,但是這一建議未被採納,缺兵少將的王耀武,名義上仍有10餘萬軍隊,但是良莠不齊,戰鬥力遠不如王耀武當年的鐵軍74軍.而在濟南堅守的關鍵時刻,另一個關鍵人物,吳化文臨陣起義(此人反復無常,投蔣,降日,山東地區勢力最大的漢奸,再投蔣,最後投共, 自有後世點評),斷送了王耀武最後的一點希望,王耀武化妝後潛逃,一度在解放軍眼皮底下走出濟南,但是其落網居然是因為上廁所,在茅廁里,王耀武習慣的掏出白紙摸屁股,被警惕性極高的老鄉當場識破(精英和草根的區別在一張白紙上,相當寒)並扭送到當地的政府,也可以看出,共產黨政府在當地深得民心,才有這種民眾的自發支持.王耀武終於落網,淮海戰役打響之前,粟裕已經擺平了這個最大的心頭之患.
總體來說,王耀武縱然有極高的軍事指揮能力,但是在當時貧民跟著共產黨的大局下,就算沒有陳誠,蔣介石的胡亂指揮和共產黨高級間諜的卓越工作,王耀武也不可能挽回敗局,最多是讓粟裕或其他共軍付出更大的傷亡,費更多的周折,鑒於將軍在抗戰中的卓越表現,我們對於王將軍這個民族英雄有很高的敬意!
現在在濟南大明湖公園北岸,仍保留有王耀武將軍死守濟南的臨時指揮所,可以免費參觀.
4. 為什麼在史書里叫陳誠的部隊為「陳誠的土木系」
土木系將領主要出身於大陸時期國軍第十八軍第十一師,其中亦包括在人際關系接近陳誠的將領。該部因「土」拆開為「十一」、「木」拆開為「十八」故而得名。這是陳誠的起家部隊,在戰力上號稱不吃空缺加上適度接受下屬意見,因此軍隊的戰力自抗戰以前就有一定名聲,在抗戰中多次與日軍惡戰的戰果使得土木系部隊名號打響,到抗戰結束後被視為 國軍五大主力之一。
十八軍發跡於江西剿共時期。本來在第四次反圍剿時,朱德周恩來率領中央紅軍重創陳誠所部,18軍被殲滅2個師,但蔣介石十分寵信陳誠,很快就給該部補充,還得到了擴大。
國府中央軍在抗日戰爭後,被分為三大軍事集團:土木系(陳誠系)、胡宗南系、湯恩伯系(被稱為「陳胡湯」)。土木系因首腦陳誠為蔣中正所寵信,歷任軍政要職,復以該部戰功彪炳、屢建奇功,素被視為驕兵悍將。
土木系因首腦陳誠的表率作用,該集團的幹部作風較為廉潔。
同樣因為陳誠和何應欽的矛盾,該系幹部和何應欽系的關系比較緊張。湘西會戰時,18軍就和王耀武的部隊互不買賬,致使部分日軍逃脫。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5. 這個電視劇叫什麼 第幾集描述萊蕪戰役的 王耀武罵陳誠
看看你想要的精度和問題的類型1二項式展開式: primitive = (1-0.01)414 c41 * 13 * (- 0.01) = 0.962微分式: 讓 y = x4 so y』 = 4x3 so y = y0 y』 * x so,primitive = 14 4 * 13 * (- 0.01) = 0.963物理數據處理: 0.99 * 0.99 = 0.98010.98 * 0.98 = 0.9604 recontraction: 0.96
6. 鄂西會戰是誰直接指揮的是王耀武還是陳誠
鄂西會戰
日期∶ 1943年5月12日 - 6月3日,
位置∶ 湖北西部
結果∶ 中國獲勝
參戰者
國民革命軍, 中華民國 日本皇軍, 日本帝國
指揮官
陳誠 橫山勇
兵力
七個軍 七個師團
傷亡
60 000 25 718
開始於公元1943年5月5日,結束於公元1943年6月10日
1943年5~6月,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在湖北西部地區抗擊日軍的作戰。
日軍中國派遣軍為消滅鄂西中國部隊,打通宜昌至岳陽段的長江航線,使宜昌附近的船舶駛向下游用於軍事運輸,令第11集團軍司令官橫山勇指揮3個師團、1個獨立混成旅團、5個支隊和1個飛行戰隊,分別集結於長江兩岸的城陵磯、石首、彌陀寺、宜昌等地區,准備進攻鄂西守軍。
鄂西會戰
中國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孫連仲(5月17日由司令長官陳誠接替)指揮4個集團軍和長江上游江防軍共14個軍41個師,在空軍一部配合下,先依託既設陣地逐次抗擊日軍,待敵進至漁洋關、石牌間聚殲。其主要部署是:第29集團軍在湖南安鄉至湖北公安(今南平鎮)之線、第10集團軍在公安至枝江(今枝城市)之線、江防軍在宜都至宜昌西北石牌之線組織防禦,第26集團軍第75軍和第33集團軍第59、第77軍防守石牌以北陣地策應作戰。
5月5日,日軍針谷支隊(相當2個營)、戶田支隊(相當2個營)、小柴支隊(相當2個營)、獨立混成第17旅團、第3師團分別從扁山島(岳陽西南)至藕池口等地區向安鄉、南縣發起攻擊。第29集團軍與日軍激戰後向洞庭湖南轉移。日軍8日佔安鄉,9日佔南縣。隨後,以一部兵力佯攻湖南澧縣、常德,第3師團等主力向公安和街河方向攻擊前進。
12日夜,第13師團、野溝支隊(相當於團)由董市西南強渡長江,分向西齋、街河方向進攻,與第3師團等部夾擊松滋(今老城)、公安間守軍。戰至17日,第10集團軍被迫向西轉移。日軍第3、第13師團等部遂從暖水街(石門北)、劉家場、茶元寺(松滋西)等地區出發,向宜昌以西進犯;22日,日軍第39師團在雲池(枝城以北)地區強渡長江後,向宜昌西南的偏岩方面急進。隨即,野地支隊(相當於團)由宜昌渡江向西進攻。至24日,日軍先後攻佔漁洋關、長陽等地。25日起,日軍在飛機掩護下向江防軍陣地發起猛攻。是日,蔣介石令江防各部隊堅守石牌,以控制川東門戶。27日,日軍將宜昌附近的53艘船舶駛向漢口。江防軍在石牌、曹家畈(宜昌西)、易家壩(宜昌西南)之線與日軍激戰,尤其第5、第18師為確保石牌要塞奮力血戰,斃敵甚多。至29日,日軍攻勢受挫。
此時,第六戰區組織部隊由長陽以西、五峰以東出擊,第10集團軍一部克復漁洋關,威脅日軍退路。日軍第11集團軍遂決定回撤。第六戰區各部隊在空軍積極支援下猛烈追擊,不斷尾擊兜擊日軍,戰至6月10日,日軍共被殲3500餘人後退回原駐地,會戰結束。
1943年5月10日。
日軍大本營陸軍部杉山元參謀總長親臨武漢視察,指揮鄂西會戰。
日軍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把指揮所推進到沙市前線。
5月11日,在第87軍和第44軍側擊救援下,第73軍殘部才從河湖港*中拚死突出重圍,到達常德東面的西港、沅江等地。
常德大門已被撞開,危在旦夕。
第六戰區長官部和重慶統帥部頓呈緊張局面。代司令長官孫連仲是新近才從第五戰區調來六戰區,對本戰區情況尚不十分熟悉。第六戰區原有精銳鄭洞國第8軍,李延年第2軍,方靖第66軍又於此前抽調去雲南遠征了。
蔣介石急得坐立不安,決心再次親臨常德前線指揮督戰,保衛常德要地。
正在雲南和美軍顧問一起組建和訓練遠征軍的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兼遠征軍司令官的陳誠,聞訊第六戰區告急,趕緊飛回重慶,力阻蔣介石作常德之行。
陳誠說:「六戰區抽走三個精銳軍,兵力空虛,目前第73軍又受重大損失,士氣受影響,常德能否確保,已成問題。你若前去指揮,丟了地方,有損你全軍統帥的威望,我是第六戰區司令長官,赴湯蹈火,義不容辭,理應我去!」
蔣介石大受感動,便打消了親往常德念頭。
陳誠連夜擬定了個保衛常德的作戰方案。為慎重起見,他又派人將國防研究院的幾位他熟悉的研究員接去徵求意見。
第二日,從前線發來的急電,才使陳誠恍然大悟。原來,日軍第13師團兩萬余眾,於5月12日夜間,從江南守軍空隙的技江、沙市等處偷渡長江成功,於13日清晨,突然從西北面向公安守軍第87軍襲來;同時,安鄉地區第3師團等部,也突然掉頭西進,向第87軍東南方襲來。兩路日軍已對公安第87軍形成鉗形,來勢異常兇猛,此時已判明,向常德北面進攻的那股日軍,僅為第17獨立旅團之一部,目的是佯攻常德,吸引中國方面注意力,掩護其主力對公安87軍的鉗形攻勢。
當即,陳誠電令前線各部迅速調整部署:
一、令長江南岸第一線暴露於敵前之部隊,立即向後收縮,避開敵強大鉗形攻勢,待敵深入至山嶽地帶後,再行截擊反攻。
二、令原駐守桃源地區,擬為守備常德的王耀武第74軍,王甲本第79軍,火速調往石門地區,擔任戰區機動,相機側擊敵人。
三、令駐於萬縣地區的彭善第18軍,火速趕赴宜昌以西,加強陪部門戶石碑要塞的防務。
四、令宋肯堂第32軍以一部兵力,前出都鎮灣一帶,加強清江南岸防務。
陳誠發出電令後,立即飛抵恩施前線指揮作戰。
公安地區守軍第87軍,在日軍東西兩頭強大鉗形攻勢下,情況正危急時,軍長同樣初接到陳誠向後撤退的命令,立即率領全軍放棄陣地,向西南方轉移。
數萬日軍在公安「鉗」了個空。但馬上掉頭向西南窮追猛進,終於咬住了第87軍和86軍各一部的「尾巴」,將其吃掉了。
陳誠決定在清江沿岸和石碑要塞一線與敵決戰,決戰日期預走為5月31日至6月1日間。
清江方面夾擊決戰。
日軍第3師團,第13師團等部約四萬人馬,加上偽軍第29師等部萬余兵力,在遭到我守軍節節打擊之後,先後佔領了漁洋關、長陽地區,鑽進了山嶽叢林之中,到達了決戰地帶。
我守軍機動部隊第79軍立即從石門北上,第10集團軍從資丘南下,對漁洋關之敵夾擊猛攻。
第32軍和第86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對都鎮灣地區的日軍施以夾擊。
石碑方面的阻擊決戰。
5月23日。
宜昌日軍第39師團和第34師團約兩萬多兵力,在長江北岸一百多門加農炮和榴彈炮的連續吼叫聲中,分乘上百隻舟艇,一齊撲向南岸,沖擊陪都重慶的門戶。
守軍利用天下聞名的峽江天險,在即設陣地上與敵逐洞、逐壕對抗,日軍每向前推進一步,都要在陣地前丟下累累屍體。
石碑要塞守軍第18軍之11師和第5師等部,憑險固守,沉著應戰。敵出動飛機和艦艇,配合陸上進攻,猛打猛攻數日,要塞陣地巋然不動。而日軍卻在此丟下數千具屍體。
5月31日以後。
備路日軍在遭到守軍夾擊、阻擊之後,傷亡慘重,又因久戰,疲憊不堪,乃不得不全線退卻。
守軍士氣高昂,全線奮起追擊。
清江方面,擔任後退掩護的敵第13師團三個大隊,三千餘人,在漁洋關以南磨市附近被第10集團軍之新23師、55師、98師、121師各一部包圍,基本上被殲滅。
日軍第13師團司令部及主力,以及第17獨立旅團一個大隊,在宜都城郊一條狹長的山谷中,被守軍第121師、第118師、第194師,第98師主力包圍,幾經激戰,被殲滅大半。
1943年6月15日。
各路日軍奪路而逃,守軍奮起追擊,雙方完全恢復到了5月5日之前的態勢。
此次會戰,日軍死傷:二萬五千七百一十八名;斃傷和繳獲戰馬共一千三百八十四匹;擊落敵機四十五架;擊毀敵汽車七十五輛;擊沉、擊傷敵舟艇一百二十二艘……
蔣介石來到恩施,慰勞得勝的第六戰區將士。
在恩施舉行的慶功大會上,陳誠司令長官登台講話:「中國自抗戰以來,因武器裝備與日軍優劣懸殊,中國士兵與日軍在戰場上的對比,通常為一與五之比。但在此次鄂西會戰中,由於我方對敵情判斷的准確,將士的勇猛,再加上鄂西崇山峻嶺等有利條件,敵我之對
比已轉變為二與一之比。就是說在此次會戰中。一個士兵即對付兩個日本兵,卻取得了巨大勝利。……」
7. 上級讓他立刻突圍,他卻借故拖延一天,導致6萬大軍全部覆滅,他是誰
1947年1月,老蔣發動了魯南戰役,想要擊敗華野方面的主力軍。當時參謀長陳誠非常看重此項戰役,親自來到前方監督作戰。陳誠起初為了消滅我軍,把軍隊24萬人沿河流分成了三路人馬,但不幸被我軍逐一擊破,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這種情況,陳誠又命令軍隊成「緊密狀」前進,而且為了確保能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陳誠還派出王耀武的三個軍出戰,想要對我軍形成包圍圈。
最終李仙洲部隊被我軍全部消滅,王耀武得到這一消息,悲痛不已。王耀武派去的三軍都是自己手裡的精英,結果被陳誠就這樣斷送了。韓練成為什麼要晚一天進行突圍呢?上級讓他立刻突圍,他卻借故拖延一天,最終導致6萬大軍全部被覆滅,是因為韓練成是我黨的秘密人員。
8. 顧祝同白崇喜陳誠王耀武湯恩伯張靈甫誰官大
白是最高的
9. 領導讓他立刻突圍,他故意拖延一天,導致6萬大軍全部覆滅,他是誰呢
在1947年,老蔣發動了魯南戰役,妄想消滅我華東野戰軍的主力部隊。當時參謀長是陳誠,為了勝算更大,便把整個部隊的共24萬人兵分三路,沿河流進攻。只不過這種作戰方式被我軍採用逐一攻破的方法所擊破,後來陳誠要求整個部隊緊密相連,派出了王耀武的三個軍輔助作戰,妄圖包圍我軍,但是這場包圍同樣失敗了。領導讓他立刻突圍,他故意拖延一天,導致6萬大軍全部覆滅,他是誰呢?
正是拖延了一天,粟裕帶領的軍隊得以趁著這個空擋,猛烈攻擊李仙洲的突破口,李仙洲失去了後路,部隊被我們全部剿滅。領導讓他立刻突圍,他故意拖延一天,導致6萬大軍全部覆滅。為什麼46軍的韓練成提出晚一天突圍呢?原來韓練成是我黨藏在敵軍內部的秘密人員。正是他的助力,我軍才順利地剿滅敵軍。
10. 張靈甫和他的74師被李天霞及國軍的敗類給害了,王耀武又是怎麼樣被另外一個李仙洲給害了呢
很多人認為李天霞救援不及時才導致74師被全殲,如救援得法,勝敗未知。
但是,別忘了,解放軍是押送著1.2w俘虜,並來得及仔細搜山後,才揚長而去的
說明解放軍一直還有餘力,
當時解放軍參戰27w,張+李+黃一共才不到9w,1:3的劣勢,還分在3部分,解救希望不大,只能希望74師再堅持2天,等大部隊都到齊,可是74師實在堅持不下來了,實際上,等國軍全線到齊,已經過去3天了,
這就是說,74師必須堅持一周才有可能翻盤,堅持6天只能平手,小於6天都是撲街的,實際只支持3天,說什麼都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