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貝多芬電影哪個最好

貝多芬電影哪個最好

發布時間:2022-02-28 02:59:34

1. 誰看過比較好的貝多芬的詳細的傳記

你可以看《維也納永遠的靈魂》北嶽文藝出版社 非常好

還有 《貝多芬傳記小說》(德)費里克斯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貝多芬》 劉衛偉主編 遠方出版社

《貝多芬外傳》 近衛秀著

2. 請推薦幾部關於音樂家的電影~

1.《莫扎特傳》,人物傳記片的頂峰之作,轟動世界的第一流的視聽享受音樂片,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我喜歡莫扎特的音樂,而且非常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不斷響起莫扎特的曲子,台詞,劇情,演員的演技,天哪!一定要看!
http://ke..com/view/471709.htm
2.《貝多芬傳》又名《永恆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加里奧德曼主演,演技派啊。也不錯http://ke..com/view/457847.htm
3.《復制貝多芬》,這個只講了貝多芬將近晚年的一段跟愛情有關的事(他的一個學生),其中貝多芬在劇院指揮第九交響樂那段不錯(個人看法)。當然裡面有很多貝多芬的曲子!
4.《海上鋼琴師》,與以上不同,這大概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主要去看動人的故事,傳記型,出生-》傳奇的經歷-》死亡... 我非常欣賞導演對他音樂天賦以及人格的刻畫!

3. 貝多芬傳記電影有哪些

復制貝多芬 Copying Beethoven (2006)
貝多芬傳 Un grand amour de Beethoven (1936)
BBC 音樂的世界系列-貝多芬 BBC The Genius of Beethoven (2005)

4. 貝多芬簡介

名字: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生日:1770年12月16日
星座:射手座
出生地: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城市--波恩
地位:德國作曲家,鋼琴家
「竭力為善,愛與自由甚於一切,即使忘了王位,也不要忘記真理。」 --貝多芬(1792年手記)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從古典主義時期到浪漫主義時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稱為 「樂聖」。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於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祖父叫魯特維克,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團長,父親是一個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親是一個女僕,一個廚子的女兒。貝多芬自幼便已顯露出他的音樂天分,父親急於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像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從小就把他一人和提琴關在家裡,或整天逼在羽管鍵琴旁邊練習。八歲時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 公認的最像貝多芬Beethoven的畫像
十二歲時,他已經能夠自如地演奏,而且擔任了管風琴師聶費(Christian Gottlob Neefe,1748-1798)的助手。就在這時他開始正式跟聶費學習音樂。聶費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樂家,他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貝多芬熟悉了德國古典藝術的一些優秀範例,並鞏固了貝多芬對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貝多芬的正規學習和有系統的教養,實際上是從聶費的細心教導和培養開始的:聶費還引導他在1787年到維也納就教於莫扎特 。莫扎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貝多芬到維也納不久便接到母親的死訊,他不得不立即趕回波恩。由於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親死後,他才第二次來到維也納,但這時莫扎特卻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第二次來到維也納後,很快地便贏得了維也納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別是即興演奏)的稱謂。以後,他先跟弗朗茨·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1732-1809)學習,後來跟申克、阿勃列希貝爾格(Johann Albrechtsberger,1736-1809)和安東尼奧·薩列里(Antonio Salieri,1750-1825)等人學習。他在波恩通過同知識分子勃萊寧的交往,接觸到當時許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樂家,並從他們那兒,受到"狂飆運動"的思潮影響。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國大革命前幾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長尤為迅速。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石膏面模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的思想意識給他了很多啟發,從而奠定了他人文主義世界鄣幕.深信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憎恨封建專制的壓迫。盡管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處的生活年代相當接近,但是貝多芬的思想同海頓和莫扎特顯然並不屬同一個「時代」。海頓一生備受凌辱,他雖也偶而被激怒過,但卻總是逆來順受,當時進步的文學思潮和革命情緒都很少能使他激動,他的音樂同斗爭也是永遠絕緣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難並不比海頓少,他勇敢於反抗,寧願貧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後,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絲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斗爭。貝多芬在波恩時期(1782-1792)的創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鋼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這一時期可以說他還只是處於創作的准備階段。他在維也納最初十年(1792-1802)的創作,比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愴》、《月光》鋼琴奏鳴曲和「克羅采」小提琴奏鳴曲及第三鋼琴協奏曲等。但在這期間,他對社會與政治諸問題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識到他要努力探尋的目標。1802-1812年,他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這段時間後來成為他的「英雄年代」。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Pianoforte貝多芬創作活動的成熟過程表面看來是相當遲緩的,但實際上卻非常穩固。他三十歲時才開始寫第一部交響曲,而在象這樣年紀的莫扎特已經寫了四十部左右的交響曲了。
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聰;他從1796年26歲時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但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的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貝多芬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第三「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著貝多芬的精神的轉機,同時也標志著他創作的「英雄年代」的開始。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後一階段,由於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獗的時期,他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3-1817)。從1818年起,在貝多芬一生的最後十年當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聾、健康情況惡化和生活貧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並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
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時卻形成了群眾性的一個浪潮,所有的學校全部停課表示哀悼,有兩萬群眾護送著他的棺樞,他的墓碑上銘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1791-1872)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Desk
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義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壯麗宏偉又極朴實鮮明,它的音樂內容豐富,同時又易於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貝多芬的音樂集中體現了他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和歡樂,斗爭和勝利,因此它過去總是那樣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的鬥志,即使在現在也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
貝多芬的作品《第九合唱交響曲》、《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三、第四、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月光曲》、《悲愴鋼琴奏鳴曲》、《庄嚴彌撒曲》等等,這些都是擺脫古典主義、展現自由、熱情奔放的美麗樂章。
貝多芬的主要音樂作品
交響曲:
第一交響曲 Op.21 1794--1796 C大調
第二交響曲 Op.36 1801-1802.10 D大調
第三交響曲「英雄」OP.55 1803-1804 降E大調
第四交響曲 Op.60 1806.10 降B大調
第五交響曲「命運」Op.67 1804-1808 C小調
第六交響曲「田園」Op.68 1807---1808 F大調
第七交響曲 Op.92 1811-1812.6 A大調
第八交響曲 Op.93 1811-1812.10 F大調
第九交響曲「合唱」Op.125 1824.2 D小調
第十交響曲 (遺稿)
戰爭交響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調
協奏曲:
第一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調
第二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調
第三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調
第四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調
第五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3 降E大調
第六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鋼琴與樂隊的降B大調迴旋曲 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調
協奏曲 為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 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大調
小提琴協奏曲 Violin Concerto Op.61 1806 D大調
浪漫曲兩首 2 Romances Op.40 & Op.50 1802-1803 G大調和F大調
序曲:
萊奧諾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科里奧蘭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調
斯蒂芬國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向大廈獻禮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調
騎士芭蕾音樂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命名日慶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調
雅典的廢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室內樂:
第一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 Op.18.1 1799.6 F大調
第二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2 Op.18.2 G大調
第三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3 Op.18.3 D大調
第四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4 Op.18.4 1795 C小調
第五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5 Op.18.5 A大調
第六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6 Op.18.6 降B大調
第七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7 Op.59.1 1806 F大調
第八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8 Op.59.2 1806 E小調
第九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9 Op.59.3 1806 C大調
第十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0 Op.74 1809 降E大調
第十一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1 Op.95 1810 F小調
第十二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2 Op.127 1823 降E大調
第十三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3 Op.130 1825 降B大調
第十四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4 Op.131 1826 升C小調
第十五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5 Op.132 1824-1825 A小調
第十六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6 Op.135 1826.10 F大調
大賦格曲 Grosse Fugue in B flat Op.133 降B大調
弦樂4重奏 String quartet in F Hess 34 1801-1802 F大調
鋼琴4重奏 Piano qiartets WoO.36 1785
第一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1 Op.3 1796 降E大調
第二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2 Op.8 1796-1797 D大調
第三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3 Op.9..1 1796-1798 G 大調
第四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4 Op.9.2 1796-1798 D大調
第五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5 Op.9.3 1796-1798 C小調
第一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1 Op.1.1 1792 降E大調
第二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2 Op.1.2 1793-1794 G大調
第三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3 Op.1.3 1793-1794 C小調
第四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4 Op.11 1798 降B大調
第五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5 Op.70.1 1808 D大調
第六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6 Op.70.2 1808 降E大調
第七鋼琴3重奏(大公) Piano trio No.7 Op.97 1811 降B大調
第八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8 WoD.39 降B打調
第九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9 WoD.38 1790-1791 降E大調
第十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0 Op.44 1792 降E大調
第十一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G No.11 Op.121a 1803 G小調
第十二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2 Op.38 1802-1803 降E大調
奏鳴曲:
第一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1 Op.5.1 1796-1797 F大調
第二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2 Op.5.2 G小調
第三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3 Op.69 1808 A大調
第四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4 Op.102.1 1815 G大調
第五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5 Op.102.2 1815 D大調
為大提琴和鋼琴而作的變奏曲 Variationens for Cello and Piano
第1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1 1795 D大調
第2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2 1795 A大調
第3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3 1795 降E大調
第4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23 1800 A小調
第5號小提琴奏鳴曲(春天) Violin Sonata No.1 Op.24 1800 F大調
第6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1 1802 A大調
第7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2 C小調
第8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3 G大調
第9號小提琴奏鳴曲(克萊采) Violin Sonata No.1 Op.47 1803 A大調
第10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96 1811-1812 G大調
第1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 Op.2.1 1795 F小調
第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 Op.2.2 1795 A大調
第3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 Op.2.3 1795 C小調
第4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4 Op.7 1796-1797 E大調
第5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5 Op.10.1 1796-1798 C小調
第6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6 Op.10.2 F大調
第7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7 Op.10.3 D大調
第8號鋼琴奏鳴曲(悲愴) Piano Sonata No.8 Op.13 1798-1799 C小調
第9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9 Op.14.1 1798-1799 E大調
第10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0 Op.14.2 G大調
第11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1 Op.22 1800 降B大調
第1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2 Op.26 1800-1801 降A大調
第13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3 Op.27.1 1800-1801 降E大調
第14號鋼琴奏鳴曲(月光) Piano Sonata No.14 Op.27.2 1801 升C小調
第15號鋼琴奏鳴曲(田園) Piano Sonata No.15 Op.28 1801 D大調
第16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6 Op.31.1 1801-1802 G大調
第17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 Piano Sonata No.17 Op.31.2 D小調
第18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8 Op.31.3 降E大調
第19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9 Op.49.1 1805 G大調
第20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0 Op.49.2 G大調
第21號鋼琴奏鳴曲(華爾斯坦) Piano Sonata No.21 Op.53 1803-1804 C大調
第2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2 Op.54 1804 F大調
第23號鋼琴奏鳴曲(熱情) Piano Sonata No.23 Op.57 1804-1806 F小調
第24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4 Op.78 1809 升F大調
第25號鋼琴奏鳴曲(杜鵑) Piano Sonata No.25 Op.79 1809 G大調
第26號鋼琴奏鳴曲(告別) Piano Sonata No.26 Op.81a 1809 降E大調
第27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7 Op.90 1814 E小調
第28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8 Op.101 1815-1816 A大調
第29號鋼琴奏鳴曲(鋼琴) Piano Sonata No.29 Op.106 1818-1819 降B大調
第30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0 Op.109 1818 E大調
第31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1 Op.110 1821 降A大調
第3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2 Op.111 1819-1822 E小調
為選帝候而作的奏鳴曲 Kurfursten Sonates WoD.47 1782-1783 降E大調
變奏曲 英雄變奏曲 Eroica Variations Op.35 降E大調
變奏曲 狄亞貝里變奏曲 Diabelli Variations Op.120 1823 C大調
變奏曲 32段變奏曲 32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in C minor WoD.80 1806-1807 C小調
變奏曲 為鋼琴而作的變奏曲(14首) Variationen for Piano
變奏曲 根據德萊斯勒的進行曲主題的變奏曲9首 9 Variationen uber einen Marsch Von E. C. Dressler WoD.63 1781 C小調
聲樂作品:
神劇 基督在橄欖山上 Oratorium 「Christus am olberg」 Op.85 1803 降E小調
彌撒曲 庄嚴大彌撒 Missa Solemnis Op.123 1818-1823 D大調
彌撒曲 彌撒曲 Mass in C Op.86 1807 C大調
清唱劇 <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 Kantate 「Meeresstille und gluckliche Fahrt」 Op.112 1814-1815 D大調
合唱曲 合唱曲13首 Choral Works Op.121b
歌劇 費德里奧 Fidelio Op.72 1802-1805
歌曲 1 五月之歌
2 土撥鼠
3 自由人
4 阿黛拉伊黛
5 失戀者的悲嘆——相親相愛
6 我愛你
7 啊!負心人!
8 來自自然的頌贊
9 鵪鶉
10 置身陰暗的墳墓
11 思戀
12 迷娘之歌
13 新的愛情,新的生活
14 跳蚤之歌
15 戰鼓聲聲動地
16 歡樂和痛苦
17 悲中有喜
18 思戀
19 彩繪的花帶
20 致愛人
21 致愛人
22 戰士的告別
23 大聲哀鳴
24 致遠方的愛人
25 晚歌——在星空下
………………
[編輯本段]相關的文學、影視作品
1、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多夫》(羅曼·羅蘭著)
2、傳記《名人傳》(羅曼·羅蘭著)
3、《音樂巨人貝多芬》(被載入中國中學課本)
4、《貝多芬百年祭》(被載入中國高中課本)
5、《月光》 (被載入中國小學課本)
若干相關電影電視劇:
1、《貝多芬傳》1936
2、《永恆的愛人/貝多芬傳》1994
3、《復制貝多芬/重現貝多芬》2006
4、《尋找貝多芬》2007(央視音樂台《經典》欄目出品)
5、《情迷貝多芬》(又名貝多芬病毒)2008

英文:
Ludwig van Beethoven (IPA: [ˈlʊtvɪç va:n ˈbe:tovən], baptized December 17, 1770[1] – March 26, 1827) was a German composer. H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composers in the history of music, and was the predominant figur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the Classical and Romantic eras in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His reputation and genius have inspired — and in many cases intimidated — ensuing generations of composers, musicians, and audiences. While primarily known today as a composer, he was also a celebrated virtuoso pianist and conctor, and an accomplished violinist.

Born in Bonn, Germany, he moved to Vienna, Austria, in his early twenties, and settled there, studying with Joseph Haydn and quickly gaining a reputation as a virtuoso pianist. In his late twenties he began to lose his hearing graally, and yet he continued to proce notable masterpieces throughout his life, even when his deafness was almost total. Beethoven was one of the first composers who worked as a freelance — arranging subscription concerts, selling his compositions to publishers, and g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from a number of wealthy patrons — rather than being permanently employed by the church or by an aristocratic court.

5. 有關貝多芬的電影都有哪些

獵奇心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好奇心理。因為人自從出生就具備了思想,盡管早期只是一種意識,但已經具備了好奇的本能

6. 找一部關於貝多芬電影

復制貝多芬 Copying Beethoven

導演: Agnieszka Holland
主演: Ed Harris / Diane Kruger

本片講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喪失聽力後的夕陽韻事,旨在披露《命運》交響曲背後不為人知的美麗樂章。身心承受著莫大痛苦而倍感孤獨的天才,與立志成為音樂家的作曲助理日久生情。最終,愛的力量讓貝多芬再次體味久違的幸福,為其漸趨褪色的生命重新塗上希望的色彩……。

7. 復制貝多芬影評

1824年,音樂大師貝多芬(艾德·哈里斯飾)正在趕制自己的新作《第九交響曲》,在樂章完成的最後階段,他的御用抄譜員施萊默突然病入膏肓,將要不久於人世。為了讓貝多芬的傑作如期上演,施萊默向維也納音樂學院求助,希望能有位高才生來接替自己的位置。不久,23歲的才女安娜(黛安·克魯格飾)出現在施萊默的面前,施萊默告誡安娜,貝多芬是個暴君,和他一起工組需要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和耐心,並將沒抄寫完的樂譜交給了安娜。

安娜樂於為這位脾氣暴躁的狂人抄寫樂譜,而作為音樂天才,安娜也不安於抄譜員的工作,她要讓貝多芬品評自己的作品。當安娜將完成的《第九交響曲》交給貝多芬時,還告訴他替他修改了錯誤。在日復一日的接觸中,貝多芬對安娜的態度由最初的懷疑逐漸轉變成信任和依賴。

雖然貝多芬在人前風光無限,但生活中也有難言之隱。他非常寵愛侄子卡爾(喬·安德森飾),期望他能出落成優秀的鋼琴家,但卡爾偏偏好逸惡勞、嗜賭成性,甚至竊取叔叔的錢財。盡管《第九交響曲》的首演非常成功,但貝多芬卻因侄子倒賣掉門票而沮喪不已。關鍵時刻,安娜總能在貝多芬的身邊給予撫慰和幫助,貝多芬開始離不開安娜,甚至與安娜的男友馬丁(馬修·古迪飾)爭風吃醋。分分合合之間,貝多芬與安娜之間微妙的關系開始讓兩人的生活天翻地覆……

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艾德·哈里斯→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演員設置——由海報可見,哈里斯藉助高超的化妝術大變身。若僅僅這樣描述,未免對演技派不敬(丹澤爾·華盛頓為妮可頒奧斯卡獎時,便犯過此類錯誤),談到這位飽受小金人冷遇的實力男星,無數影迷均有「輪也該輪到他了!」的憤憤不平之感。只要《知音》品質過硬,以艾德·哈里斯精湛、穩健的技藝,定能迎來出頭之日。

搭檔哈里斯的女演員是德國原裝的「海倫美女」黛安·克魯格。在《特洛伊》中出任花瓶上位後,克魯格於入圍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聖誕快樂》中高調亮相,進境神速的演技令影評人刮目相看。小金人尊重音樂家,有《莫扎特傳》、《鋼琴師》為證;小金人尊重身殘志堅的強者,有《我的左腳》、《美麗心靈》為證;小金人尊重共患難的忠誠眷屬,有《攜手人生》、《一往無前》為證。因此,盡管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愛情個案,《知遇知音》仍具極強的奧斯卡相。

8. 一部貝多芬在現代的電影

阿比阿弟的冒險

在線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xNjczMzY=.html
阿比和阿弟是兩個連自家名字都沒法拼對的高中生,平常虛混度日的他們,這次若沒通過歷史課的話,就沒法畢業了。某日一位來自未來世界的痞子魯佛斯搭乘著時光機,來到當下幫助他們「溫習」歷史大事。林肯建國、蒙古入侵中國等史實,在編劇「無厘頭」的詮釋,讓人笑破了破了肚皮!
【片中出現的歷史人物】
西元1805年 奧地利 拿破崙
西元1879年 新墨西哥 比利小子
西元前410年 希臘雅典 蘇格拉底
1901年 奧地利維也納 佛洛依德
1810年 德國卡塞爾 貝多芬
1429年 法國奧爾良 貞德
1209年 中國蒙古 成吉思汗
1863年 美國白宮 林肯

9. 關於貝多芬

音樂家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歲的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從波恩來到維也納,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從未離開過這座對音樂家特別有吸引力的城市。貝多芬的絕大部分作品是在這里創作的。他的九部交響曲全都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劇創作《費德里奧》也在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舉行了首演。貝多芬被後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響曲作家。他的《英雄交響曲》充滿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響曲取材於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如今已經成為歐盟的盟歌。
輝煌的創作並不能掩飾貝多芬多難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貝多芬由於逐漸喪失聽力,悲憤之餘,寫下了一封可能是給他兄弟的遺囑。激情滿腔的稟性迫使他頻繁地搬家。他在維也納市區北部有溫泉的地方留下了幾十處居所。但是溫泉最終還是無法挽救他的失聰,一八一九年,貝多芬的聽力徹底喪失了。一八二七年,人們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一八八八年,貝多芬的遺骨被安放到維也納中央陵園。

造訪音樂家貝多芬
貝多芬晚年頻繁遷居,雖然留下了眾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為展覽館向遊客開放。貝多芬當年喜歡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離市區很遠,在市區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貝多芬居住這個城區,在這里創作了他第二部交響曲。同年十月,貝多芬在這里寫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遺囑》,這是一封他寫給兩個兄弟的信,這封信並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這里。貝多芬的這處遺址如今被稱作為「海里根施塔特遺囑屋」,周二至周日向遊客開放。
地址:Probusgasse 6, 1190 Wien

帕斯克瓦爾蒂樓房(Paqualitihaus)是貝多芬居住時間較長的一處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間,貝多芬雖然數次離開這個居所,但是最後卻又返回到此地。樓房的主人帕斯克瓦爾蒂是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傭人不要出租貝多芬的房間,因為「他總是會回來的」。在這里,貝多芬經歷了創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響曲,第四鋼琴協奏曲和歌劇《費德里奧》都是在這里創作的。

地址:Moelkerbastei 8, 1010 Wien

一八二七年,貝多芬去世時,眾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來弔唁。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學巨匠格里爾帕策曾經在悼詞中說 「貝多芬把他的一切獻給了眾人,從他們那裡卻一無所獲,於是他就遠離了眾人。」能夠讓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與他相伴。人們為了紀念舒伯特這位年輕的天才音樂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邊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園(Schubertpark)。如今,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園是眾多遊客流連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兩位音樂大師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園。如今,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園名人墓地32A的第29號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貝多芬的人們還為其建造了一座紀念碑。從此,這個地方更名為貝多芬廣場。貝多芬塑像的周圍圍繞著九個小天使,象徵音樂大師不朽的九部交響曲。
地址:Beethovenplatz, 1010 Wien

10. 關於貝多芬的電影

貝多芬的故事第一章:早熟的天才,艱苦的童年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誕生於萊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貝多芬的父親是當地唱詩班的男高音,是一個經常醇酒的蠢漢。他的母親是女僕,這是個清貧的家庭。

貝多芬是一個典型的神童音樂家。由於他在音樂上的早慧,十二歲時就被人拿來同名垂青史的音樂神童莫扎特相提並論。他愚蠢的父親急切地想利用這一點來賺取名利,逼迫小貝多芬整天練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在貝多芬的記憶中,他根本就沒有享受過父愛。

上天又偏偏賜給貝多芬一副粗陋的外表,外加身材矮小粗壯-即使成年後也不過1.58米,他的外貌使他從小就遭人譏笑,成年後也難於倖免。

清貧的家庭,粗暴愚蠢的父親,不惹人喜歡的外貌,所有這些構成了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後的反叛性格和強勢作風,也造成了他成年後粗俗的言談舉止。貝多芬被許多同時代的人描述成「粗魯、固執、脾氣暴躁,只要心情稍有不好,就隨時隨地亂吐痰。」

大約在十二歲左右,小貝多芬在波恩遇見了一位相當好的導師-尼弗。正是尼弗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他在不幸的童年中沒有厭惡音樂,並奠定了他的最初的音樂風格,使他十三歲就成為管風琴師,並創作了三首奏鳴曲。

1787年,貝多芬動身去當時的音樂之都維也納,並拜見了莫扎特。當時十七歲的貝多芬默默無聞,而莫扎特早已名滿歐洲。可能貝多芬的相貌太一般了,連莫扎特也看走了眼,對這個年經人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他給了一段音樂讓他用鋼琴即興發揮,自己卻到隔壁屋子和別人聊天。然而鄰屋充滿靈感和氣勢的音樂使得莫扎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鋼琴旁-作為偉大的音樂家,莫扎特對於音樂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從這個年經人的琴聲中聽到了無窮的創造力和靈感,因此一俟演奏完畢,莫扎特便對屋內的人說:「注意這個年經人!......有朝一日,他會震驚世界!」

接著似乎該是一段「千里馬遇伯樂」的傳世美談,然而卻什麼都沒有發生,因為隨後傳來了貝多芬的母親辭世的噩耗。這使兩位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令人遺憾地分手,從此再未謀面。四年後,一代音樂大師莫扎特以35歲的年齡英年早逝,而此時二十一歲的貝多芬尚在波恩肩負著家庭的重擔。

在貝多芬不幸的童年中,母愛可能是他唯一的美好記憶,十七歲喪母對貝多芬的打擊非同一般。與此同時,他還要擔起這個無人照管的家庭--兩個未成年的弟弟和一個不爭氣的父親。

在艱辛的日子裡,只有在與布朗寧一家的交往中,貝多芬才得到一點安慰和支持。伊麗奧諾.布朗寧是他的學生,比他小兩歲,貝多芬對她懷有溫柔的感情。當她後來與一位善良的醫生結婚後,貝多芬就將這種感情轉為永恆的友誼並保持終生。貝多芬也從鄉野景色中找到了安慰--波恩那鮮花滿枝,綠樹成蔭的小徑,經及壯麗浩瀚的萊茵河,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了這個日漸憂郁的年輕音樂家。貝多芬終生對大自然充滿熱愛的情感,他音樂中寬廣的意境和

閱讀全文

與貝多芬電影哪個最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玉蒲團3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329
電影全部免費三國 瀏覽:931
好看的青春電影和浪漫愛情電影 瀏覽:948
怎麼查他和誰看了電影 瀏覽:592
香港三級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國語 瀏覽:419
電影鏡頭如何選擇 瀏覽:841
1917電影是怎麼拍的 瀏覽:278
什麼電影名稱好聽 瀏覽:473
手機微信公眾號看電影如何橫屏 瀏覽:28
電影恐怖分子講什麼 瀏覽:339
有什麼好看的空間站電影 瀏覽:299
電影字幕如何消除 瀏覽:740
盜墓中病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65
人魚傳說完整電影免費 瀏覽:845
看個電影大概多少錢 瀏覽:971
五幾年豫劇經典電影有哪些 瀏覽:724
微電影作品梗概怎麼寫 瀏覽:131
怎麼在微信看買的電影票 瀏覽:455
有什麼超清電影免費網站 瀏覽:811
電影院什麼格式3d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