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無間道電影與劇本哪個好

無間道電影與劇本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2-02-26 10:14:37

1. 港版無間道和美版無間道,你覺得哪部會更好

相對來說港版看的更擁有內涵一些,而美版則是充滿傳統意義上的美式狂野。

其他的更多細節是港版的加分的地方,比如第二部里對倪永孝和陳永仁關系的處理,對於時代變遷的處理,以及有些地方未予以解說性的台詞,卻給人遐想,其實美版在購買無間道劇本的基礎上,更想要營造一種自己的故事,所以,哪個更好,因人而異。

2. 對於《無間道》三部曲應該如何評價對香港電影有何影響

我只講一點:《無間道》系列某種意義上是港片美學的轉折點。

首先,後來的港片相當的功夫花在了畫面雕琢上,攝影雖然有「唯美」感,但失去了跳脫和果敢,且比廣告美感也不過原來的學生韓片;其次,香港的編劇長項是扭橋擺段子,大的布局謀篇(這里銀河又算是另類)並非長項,所以盡管努力端著講,但沒覺得多順溜,反而因為正襟危坐了反而不會像看過往港片一樣,觀眾可以輕松地對明顯的漏洞一笑了之。第三,最關鍵的,不親切了。

簡而言之,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那種港片風格,現在基本已喪失殆盡,《無間道》是新時代的序幕,更是舊時代的輓歌。這種變化無論其影響,其實都是應對變局的無奈之舉。翻一翻香港電影金像獎90年代和00年代的最佳影片清單,差距不言自明。現在香港電影說到底仍是幾桿老槍在苦苦支撐,其中還有不少北上後,未帶來什麼新空氣,反倒同流合污了。對港片的未來,我沒什麼信心,無可奈何花落去。

3. 《無間道》這部電影為何能夠成為經典

這是因為無間道本身就擁有著非常扎實的劇本。而且無間道的故事題材非常的新穎,原本的一些卧底題材的電影是警察卧底到黑幫這種類型,但是無間道則反其道而行。無間道是將古惑仔卧底到了警察隊伍當中,用這種方式來給自己的犯罪活動提供便利。這樣的題材在以往的電影當中並沒有遇到過,所以這個題材的劇本受到很多影帝級別的演員的欣賞以及喜愛,這也就是為什麼無間道這部電影有這么多影帝級別的演員出演。

當然無間道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也受到了很多觀眾的追捧以及喜愛。並且無間道也獲得了多個獎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無間道這部經典作品有多麼的優秀。而且無間道這部電影在一些評分網站上評價也非常的高。

4. 如何評價《無間道》三部曲對香港電影有何影響

《無間道》三部曲,對香港電影來說,可以算是一個里程碑

連著把三部影片一起看完了,覺得第三部似乎最好,影片的人物性格、矛盾發展以及內幕揭開都刻畫得最深刻、完整。其次是第一部,情節的發展、節奏的把握都很不錯,似乎第二部相對薄弱些,年輕演員畢竟不如大牌演員資力雄厚,另外,對陳永仁的身份的交代似乎太刻意戲劇化了,讓人覺得不真實。如果是現實生活中的黃警官和卧底警察陳永仁,他們之間的關系發展不會是這個樣子的,那也太不合人之常情了。



視覺、剪輯、音樂甚至加上傑出的表演也是無力拯救一部爛片的。《無間道》的成功還是紮根於它的劇本——說起這個,它對香港電影產業的重要影響應該包括對完整劇本的重視程度吧。麥庄組合確實優秀,但是沒有達到《無間道》那麼優秀。《無間道》的劇本,其實是經他二人創作,再由香港電影產業修訂而成的一個奇跡般的巧合。


5. 你覺得無間道三部電影中哪一部最好看

我更喜歡第三部,因為第一部當時有點看不懂,所以覺得沒什麼意思,第二部裡面的任務還是不夠飽滿,只有第三部把整個故事情節展開,以前的一些謎團也得到了解答,人物的性格更深刻的表現出來,所以第三部最好。最吸引人的任務當然非梁朝偉莫屬了,太有魅力了,太有味道了,把心中的無奈和悲苦不溫不火的表現得恰到好處!

6. 電影《無間道》為什麼被奉為經典

電影《無間道》為什麼被奉為經典?

引用導演劉偉強曾經評價《無間道》的一句話更能直觀地看出為什麼被奉為經典

「《無間道》只有在香港這樣的大環境下, 才能拍出一種晦澀的絕望。」

這種晦澀的絕望達到什麼程度呢?「八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為無間斷遭受大苦之意。」

無間道之所以成為經典,不談其在特定歷史時期為香港電影注入的活力,也不談為警匪電影開創新的史詩級創作空間,而是在於成功地將「無間道」的這個詞成為大眾普世的情感。

這部影片也值得反復觀看,在每一遍觀看中,心中所感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發生改變。

7. 你認為《無間道》這部系列電影有缺點么

沒啥缺點啊,都挺好看的,可能第一部實在是太好看了,導致後面兩部難以超越第一部吧。其他真想不出什麼不好的地方了,就覺得挺好的

8. 《無間道》屬於香港電影的巔峰之作嗎

當然是啦。


除此之外,無間道還是香港警匪電影的一個大突破,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雖然港匪片十分熱門,但是重復的套路難免讓人感到審美疲勞,正當警匪片萎靡不振的時候,無間道出現了,它突破了傳統的警抓匪的故事,甚至劇中的主要正反派連正邪之分都極為模糊,都有自己的苦衷與無奈,而最後的悲情結局,也突破了往年以來,警察必定勝匪的大團圓結局。



大家怎麼認為的呢?歡迎留言

9. 《無間道》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

還記得02年,無間道3部曲的爆紅嗎?整整一年都在談論這個系列,一晃眼,10年過去了,在這10年中,我無數次的反復觀賞了那些經典橋段,劉德華梁朝偉天壇對決,吳鎮宇曾志偉的路邊攤……當然,影片雖然經典,但卻並不十全十美,漏洞還是有的,我不知道這些漏洞是導演和編輯沒注意,還是實在沒辦法解決。
《無間道》第一部中,黃秋生帶領的警隊小組加班追查曾志偉毒品交易中,劉德華用電腦發送在這一范圍內所有手機「有內鬼,停止交易」,那麼很顯然,不單曾志偉會收到信息,在這一區域內的警察也能收到信息,黃秋生也會收到,知道警隊有內鬼,為什麼沒有追查呢?行動中警隊信息被內鬼通知曾志偉而被破壞,只有在行動中的所有小組成員才能做到,也就是說,在這個行動小組中的所有成員都有嫌疑,為什麼讓這個行動之一的劉德華來調查內鬼? 朝偉跟蹤曾志偉到電影院,發現曾志偉和警局內鬼接觸,完全可以通知黃秋生來電影院抓人,為什麼要獨自行動?
黃秋生和梁朝偉在大廈見面,被林家棟跟蹤,劉德華通知曾志偉,在24樓(和3是完全同樣的調查方式),電影中黑社會成員坐電梯直奔24樓,另外有人走樓梯直奔24樓,黃秋生完全可以到24樓以下的地方等黑社會上去後,回來的電梯,或者那麼大的大廈,隨便躲一個24樓以下的廁所房間,都不會被抓到。
傻強跟了曾志偉10幾年,從倪氏家族到泰國到香港,打過無數次仗,以韓琛的城府,應該不會馬上相信梁朝偉,去貨倉。(這段戲里,韓琛完全沒了以往的主見和城府,任由梁朝偉擺布)
梁朝偉在劉德華辦公室,看到「鏢」的信封,看到劉德華的背影,發覺劉德華是警局內鬼,主動權完全掌握,應該隱藏自己,等到身份恢復後舉報劉德華,而梁朝偉卻選擇交出主動權,冒險和劉德華單獨見面。
《無間道》是香港電影中難得的佳片 。它不是一部簡單的靠明星堆積的影片,它的成功更在於與以往的香港警匪片相比有了很大突破。這部電影並不像其他的香港警匪片那樣只依靠英雄出場,而是以精妙的劇情、瀟灑利落的鏡頭剪輯來感染觀眾,用跌宕起伏的情節來表現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此外這部影片表現了復雜的警匪關系,但又不僅限於彼此間的爾虞我詐,特別是陳永仁最終悲情的殉職,使《無間道》走出了一般警匪影片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大圓滿模式。導演的良苦用心還表現在很多其他電影技術的應用上,比如影片不時的回播劉建明目送陳永仁離開警校那一幕,用他們人生錯位的起點,推動故事的發展,不可否認這是很聰明的方法

10. 誰知道電影<英雄>和<無間道>的劇情和演員

喜歡港版《無間道》的影迷,可能會比較難以喜歡這個美版

港版是時尚的。不論鏡頭對準的是高級警員,還是街頭混混,那種魅力之都的精英氣氛,都給人一種干凈清爽的感覺。

美版是粗俗的。臟話成了角色的標志,從警員到黑幫頭子,在國罵方面都是個頂個的熟練。這里的警察也很少西裝革履或制服筆挺,休閑懶散的風格使劇中人物看起來很家常。

港版是內斂的。無論是劉建明內心的慾望,還是陳永仁那逝去的愛;無論是黃Sir對永仁的愛護,還是韓琛對建明的算計……一切都是在隱諱的狀態下進行,反而能勾動觀眾敏感的心弦。

美版是奔放的。黑幫老大的霸氣,不僅寫在老傑克的臉上,還存在於他的每一段話和每一個舉手投足當中。盡管他在派頭上比不過港版中的韓琛,但在囂張程度上則是大大超越。其中各種感情的表達,也是很直觀熱烈的,熱烈到卧底的雙方竟然玩起了三角戀。難怪他們最後的「天台決戰」無法像港版那麼冷靜,情敵之間嘛,是一定要飽以老拳才能解恨的。

港版是中正均衡的。一正一反兩個卧底,兩老兩少的層級搭配,你有未婚妻,我有知心人。勢均力敵的架勢,營造出特殊的緊張氛圍。配以舒緩精緻的攝影,這種氛圍又被文藝化,從而使全片散發出東方情調特有的淡雅醇和風味。

美版是偏私寵幸的。這個偏愛和寵幸的對象,就是老傑克,傑克尼科爾森(JackNicolson)。他飾演的黑幫老大,一舉突破了港版中四分之一不到的戲份,不僅超越對手警察組長很多,甚至凌駕於兩位卧底角色之上,成為美版中的靈魂人物。如此一來,美版的重點,就偏離了港版中警匪雙方的鬥智鬥力,而變成一力刻畫一個黑幫老大的聲威以及由此給相關人等帶來的命運轉折。

演繹重點、表現手法的完全不同,並不代表美版的《無間道風雲》是部爛片。恰恰相反,它是一部非常具有觀賞性的影片,在老馬的作品中,具有如此娛樂精神的電影,廣大人民群眾已經渴望很久了。

無間行者 The Departed (2006)

劇情介紹:

兩條看似完全平行的生命軌跡,一旦交叉,只會帶來毀滅……

位於波士頓南部的馬薩諸塞州的警察局裡正緊鑼密鼓地統籌安排,他們即將迎來一場大范圍的圍剿行動,波士頓的底層社會被愛爾蘭黑幫所控制,警局決定下大力度,一舉搗毀這個最大的犯罪集團網。然而,犯罪組織的龍頭老大弗蘭克·科斯特洛卻太過狡猾,擒賊先擒王,不把他拉下台,他名下的組織永遠都不會消亡。恰逢一批新警員從警校畢業,對於社會來說,他們就像是一張張白紙,局長從中拿出了比利·考斯蒂根的檔案,他需要有人能夠滲透進黑幫,從內部為警局傳遞消息,而比利就是最完美的人選,因為他本身就是從波士頓南部底層走出來的。於是,比利還未穿上警服,就重新回到了街頭。

與此同時,與比利同期畢業的另一位年輕警員科林·沙利文卻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待遇,屢破奇案的他被當成了警察的未來之星,短短幾年,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語,最終,他成功地進入為對付弗蘭克而專門成立的調查小分隊中,並成為這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然而對他信任有加的長官可能並不知道,其實科林是弗蘭克安插進警局的一顆棋子,偷偷地將警察的行動事先通知給弗蘭克。

比利和科林都活在雙重身份的困擾中,並漸漸混淆了最基本的判斷力,他們成了收集信息的機器,然後再將自己所知道的告訴那個真正的「老闆」……然而紙包不住火,警局和弗蘭克幾乎同時開始懷疑自己的內部出了奸細,他們開始著手一系列調查,誓要將卧底揪出來,一切沖突開始明朗化,而比利和科林則不斷受到身份曝露的威脅,他們要保住的,不是真實身份,而是性命。

幕後製作:

【從香港到波士頓】

嚴格說來,《無間行者》講述的是兩名立場不同的警察的生活:科林·沙利文,頭腦靈活且野心勃勃,從微不足道的小警員迅速成長為一名舉足輕重的高級警官,進入了專門為打擊弗蘭克·科斯特洛成立的專案小組;比利·考斯蒂根,是波士頓南部最底層社會的代表,他在街頭摸打滾爬,所以擁有難能可貴的街頭經驗,他不甘於像身邊其他人那般墮落著混日子,希望通過考入警校來改變自己的人生,最終卻仍然成為犯罪組織的一名核心人物。然而,科林和比利的真實身份卻是互相調換的,他們的行為帶著雙重目的,在一場危險的游戲中小心前行,稍有不慎,小命不保。

《無間行者》的故事靈感起於2002年香港電影《無間道》,因其在亞洲的風靡程度而受到了好萊塢製片商的關注,最終以一種全新的面貌登陸美國……美國版本的影片由威廉·莫納漢(William Monahan)進行編劇,其實在接下這個工作之前,他並沒有看過中國版的《無間道》,但仍然為這個偉大的故事著迷,同時,他也意識到,從香港平移到波士頓,即使是同樣的故事,也應該有特色完全不同的角色去支撐,雖然他喜歡極了《無間道》中每一個角色都是那般的處心積慮,但他更想創造的是一個美國式的悲劇,而非中國式的,他的想法比較簡單:人,一旦被迫與他熟悉的生活剝離,就註定了悲慘的結束。

香港版的《無間道》是那種曾被廣大影迷所喜歡的犯罪類型片的典型,但首先要說明的是,《無間行者》並非《無間道》的重拍版,只是被故事中的人性激發了靈感而已。而且,除了藉助了相同的故事線索外,莫納漢創作的劇本也與香港版有著天壤之別,這里真正能打動人心的並非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而是人性中最堅強、最不可戰勝的那一面。

《無間行者》仍然是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最擅長的黑幫片,卻與以往有著非常大的區別,不僅僅是影片的背景地被改在了波士頓,主角被換成了愛爾蘭黑幫,還因為這是斯科塞斯第一次涉及探討美國警察機構內部以及貪污問題。在波士頓南部,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初到幾年前,愛爾蘭黑幫一直控制著城市的地下黑幫組織,他們是絕對的犯罪核心。可是為何在將近30年的時間里,愛爾蘭犯罪分子能在波士頓如此猖狂,與警察內部的腐敗是分不開的。

【警察,還是罪犯?】

兩個年輕人被迫走進了與他們期望完全相反的世界裡,在警察機構和黑幫組織中過著折磨著神經的非人生活。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是比利·考斯蒂根,一個剛剛從警校畢業且成績優異的年輕警員,可是他還沒有證明自己作為一名警察的能力,就服從上級的安排,執行了一項危險的卧底任務。從小,比利一直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名警察,他生長於波士頓的底層社會,性格里有著一種不加修飾的粗糙,一直嘗試著擺脫原來的生活,加入警隊就成了他惟一的希望。然而很有諷刺味道的是,一個命令,就讓比利不情願地回到了他一直努力掙脫的世界,有好幾次,他都差點曝露身份,而且一切線索都指向「比利是卧底」這一事實,於是弗蘭克開始巧設陷井,等著比利自投羅網……在最有智慧的犯罪頭子面前,比利能夠成功逃脫嗎?

科林·沙利文和比利很相似,也來自波士頓南部,是同一期畢業的警員。然而他也過著雙重人生,和比利就像是鏡里鏡外的同一人……馬特·達蒙扮演的科林是警局的天之驕子,他很快就爬到了警官的位置,而和他一起畢業的同學卻還在街頭巡邏呢。即使如此,科林卻和比利一樣凄慘,他越來越深陷於自己穩步上升的身份地位中不能自拔,可他同時還是犯罪組織的同盟。科林本來深信自己擁有足夠的智慧處理好這種雙重身份,可事實卻是事態的發展已經離開了他的掌握。影片一開始,就是弗蘭克在收留科林的那一天對他說的話--那時科林只有12歲,弗蘭克告訴科林什麼是價值觀,同時也說明,如果沒有自己,科林什麼都不是。所以在科林的內心深處,其實是非常懼怕弗蘭克的,弗蘭克比他的父親要更具權威性。弗蘭克發現這一點後,覺得應該適時地利用一下科林對自己的忠誠,於是安排他進入了警局,並一手策劃讓他破了幾起大案子,讓他在警局做到一定的職位,才能更好的為自己做事。

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卻有著共性,只不過是科林選擇了一條路,然後比利選擇了另一條路……這兩條路,都是不歸路。

美版《無間道》——浪費了港版好劇本
尚未觀之,褒獎之聲已是一片。《無間道風雲》的浩大聲勢令我充滿期望。然,觀看的結果卻是失望。不否認有港版的先入為主,但更確切地說,是文化隔膜帶來的消化不良。

首先來說該作在馬丁·西科塞斯作品系列中的地位。有人說《無》是《好傢伙》後最棒的馬丁作品,我卻深不以為然。而有評論認為《紐約黑幫》是馬丁的失敗之作,個人也不以為然。讓丹尼爾-戴-劉易斯入化的表演\群眾演員囂張的激情\歷史街景的再現完美融合,從而誕生一部黑幫史詩的任務個人認為完成的非常漂亮,完全可勝任《好傢伙》後最好電影之譽。而《無間道風雲》,則應是馬丁不失水準之作,並非鐵板一塊,完美無缺。

首先老馬讓那個囂張的無以復加的「好萊塢第一流氓」 傑克·尼科爾森占據了太多的銀幕時間。有人說老馬強化了傑克扮演的科斯特羅的敘述使影片脫離了港版原作拘泥人物命運的窠臼,從而呈現出波士頓黑幫勢力一角,是老馬擅長的社會寫實風格。而個人恰恰認為這是影片的最大敗筆。如其所說,則故事就沒有必要從港版《無間道》劇本取血,完全可將科斯特羅的戲份再加大,如果非要描寫黑白兩道內鬼角力,則應該把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的比利描述成警界棋子,突出其沖突前鋒的身份,弱化個人悲劇感。這樣,黑白卧底的沖突直接體現黑幫和警界的沖突,或再輔以警界腐敗等情節,以呈現波士頓黑白勢力全貌。則影片完全可進入老馬的自由世界任意揮灑,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既然從港版《無間道》取血,自然應該抓住港版的精髓。那麼現在這樣的處理,則似有均攤劇力之嫌。科斯特羅並未完全展開,而科林和比利二人命運之荒謬悲苦,也沒有得到全情展現。老馬刻意不看港版,刻意避開港版風格的苦心,恰恰使他在《無間道風雲》的處理上顯得過於個人化,造成與原劇本內核的偏離。因原劇本最為成功之處,正是將焦點置於黑白卧底互鬥引來的張力,以及由此引發的身份掙扎,所謂人在江湖,無間煉獄。劇本的劇眼在悲劇氣氛上,是寫意而陰冷的內向型故事,而非大開大閡的外向型的社會寫實。

這種無當的處理,令影片看上去像個被慣壞了孩子,恣意妄為,不知節制。這並非老馬不懂含蓄低調,即使以他的《出租汽車司機》和《好傢伙》為例,我們也能看到,老馬知曉運用低調的人物性格,或低調的技術處理配以囂張的人物性格完成故事營造,這令那些影片歷久彌新,不褪經典。可美版《無間道》,恰恰在本應表現低調之時,失了控制。這就像是一種逆反,因一貫與奧斯卡無緣,迎合之作《飛行家》也鎩羽而歸,老馬的心理這次似乎多了不為獎項所累的灑脫和率性,要全情做回自己。可這種率性卻大大出格,令一個好劇本變成了並非經典的水準之作,真乃可惜。所謂過猶不及吧。

下面我純以個人角度說說美版港版的區別(相信影迷們看完《無間道風雲》後都會有這樣的沖動和興趣的)。

角色

首先,港版將劇力最大程度上給了陳永仁和劉建明,對二者身份顛倒痛苦不堪的情境做了較為充分的展現。雖然沒有交代劉建明和韓琛關系由來,卻並不影響內鬼角力這一影片核心。相反,卻對黃Sir和陳永仁的關系做了適當描述,即使篇幅很短,卻大大強化了影片向善的內力。比如在天台上,黃Sir給陳永仁手錶作禮物的情節,寥寥數筆,已經鋪墊了一種溫暖的情懷。這樣,當黃Sir從天台墜落,死在陳永仁面前時,那種悲戚和心悸才顯得至為震撼。即使在技術上,港版的處理也要強過美版。港版中從陳永仁身旁墜落的黃將轎車砸爛,美版中警察則直墜比利眼前。前者不僅觸目驚心,而且因有感情鋪墊,令人體會到黃和陳類似父子情愫的轟然崩裂,無疑更為揪心。

馬丁在處理科林和比利因身份焦慮帶來的痛苦上,筆墨寥寥。比利的痛苦相對交代的多一些,可不知大家注意了否,他的痛苦,更多的來自於,與科斯特羅及其手下這類殺人惡魔共處帶來的精神緊張和恐怖,而不是來自自身身份定位的焦灼。而在科林身上,我們幾乎沒有感覺到一個黑幫分子在卧底生涯中漸漸向善,欲洗刷自己過往污跡的慾望。港版中劉建明殺死韓琛毫不猶豫,因為殺死韓琛就是消滅了唯一知曉他污跡的證人,這種主動性令劉建明掙脫黑幫身份的內心祈望躍然而出;而美版中,科林殺死老大似是無奈之舉,完全沒有了人物心理層面的動因。不注重心理營造而注重事件過程的風格,使科林和比利的天台見面狼狽而平庸,失去了兩個內鬼的心理對峙張力。「對不起,我是警察!」這句港版台詞,完美詮釋了黑白二者身份焦灼和推動著人物行為動機。美版中我們幾乎感受不到這種焦灼。

對科斯特羅過於沉迷的描寫,使科林和比利淪為配角。而且比利混到科斯特羅身邊的過程也過份輕松,難以相信黑幫這樣輕易上鉤。而對警察粗口的迷戀也毫無理由,因為沒有任何時間和事件解釋這些粗口所謂何來。馬克·威爾伯格扮演的警察性格之突兀,在老馬以往影片中也是少見。在一些警匪片中我們看到警察大爆粗口,是為了表現警察的腐敗,或是為塑造反英雄化的警察形象服務。可此處的粗口,則有為粗俗而粗俗之嫌。而且警察與比利見面,也實在沒有必要兩人同時出現。。。馬丁·辛這種在《現代啟示錄》中光芒四射的演技派,在整個影片中淪為符號,簡直渺小至不見,甚為可惜。戲份都給了尼科爾森的嚴重後果就是,看完美版後,滿腦留下的都是他那一臉猙獰的表情,其他人似乎消失了。。。。。。

技術

在某些技術處理上,港版更為可信和有張力。比如在黑幫交易的關鍵戲份,陳永仁利用暗藏的發報器,劉建明利用警察科技工具相互進行的時間爭奪,不僅合理,而且張力十足,有令人屏息靜觀的力量。二人傳送情報的過程十分緊張,這是因為劉偉強對時間的處理具有「咬合」感,頗能調動觀眾心弦。而美版中這一過程全部交給手機處理,當然因為老馬將故事背景設為1970年代有關,卻很難調動觀眾參與感。總體看來,港版運用了較為恰當的技術手段營造黑白二鬼的緊張角力。如鏡頭語言,劉建明看向黃Sir發報的手,使用了合理的推鏡;而往來警匪之間的各類移動鏡頭則維系了氣場上的連貫和對細節的關注。整體氣氛肅靜,劇力卻在眼神和手下傳遞,因此營造了一種喻危機於靜態的氣氛。而反觀美版卻發現,老馬不知何故,對本可以而且應該營造緊張氣氛的場合,大多籠統交代,技術上無顯在處理,時間上咬合感不強,情節於是失於平淡。大概老馬太著重於表現尼科爾森的個人恐怖魅力了,失去了對時間的敏感。

風格

港版注重細節和美版注重過程,造成了風格上的不同。這種注重過程,注重寫實的風格,令美版就像是一部警匪流水賬,失去了原作最為出彩的心理氣氛。與《好傢伙》比起來個人認為《無間道風雲》完全失控。節奏過份緊湊,缺乏氣口,愛情戲又過於戲劇化。少了《好傢伙》和《賭城風雲》對事件\對人物塑造的雍容不迫。即使音樂也緊緊張張,滿鋪滿用,有時甚至到了讓人鬧心的程度。《好傢伙》的故事來自於黑幫成員親自書寫的回憶錄,這讓其在敘事角度上佔有了先天的優勢,即能夠令馬丁以描寫家族事務般的雍容還原黑幫被種種途說歪曲甚至神化的本來面目,因而令《好傢伙》具備了社會學意義上的真實,同時又兼有電影作品的造夢基因,於是《好傢伙》便有了風骨,一種直逼現實卻又傳奇化了的風骨。而《無間道風雲》則意圖通過黑幫和警界角力表現那個什麼世界像老鼠的矯情命題,卻又沒有更多素材來支撐這一命題。因為原劇本的命題根本不在此處,當然費力不討好。非原創劇本被好萊塢編劇改得走了形,以削足適履地適應馬丁的風格,於是原作精髓盡失,而使美版《無間道》成了一部警匪片片庫中並不鮮見的作品。

總之,港版是東方化的\內斂的\低調的\精緻的,更多的傾向於描寫人物內心的焦慮和身份掙扎;美版是西方化的\張揚的\有野心的,意圖打造黑幫哲學和展現社會現實。正如影片結束那個鏡頭,一隻老鼠爬過市政廳前景,用以呼應警察說的關於世界就像老鼠的台詞。可個人無法對美版產生太大喜好。

我對美版的了無好感也許有些言重了,這里確實有著港版先入為主的重要原因。但更多的是為《無間道》這一優秀劇本感到惋惜。只當是一種立足中國人審美和心理的牢騷吧。喜歡美版的不必太過較真,自然喜歡便是。

閱讀全文

與無間道電影與劇本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八月未央票房多少 瀏覽:230
氣球吊攝像機是什麼電影 瀏覽:659
l勵志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108
如何去日本演電影 瀏覽:544
諾門坎電影免費觀看完整 瀏覽:111
2019有什麼好看的黑幫電影 瀏覽:944
回到從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4
變身美女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428
超清電影在線觀看免費下載 瀏覽:301
劉德華演警察的新電影是什麼 瀏覽:691
電影一秒鍾免費觀看 瀏覽:983
電影院開業商品需要什麼 瀏覽:919
為什麼手機投屏看電影不顯示字幕怎麼辦 瀏覽:303
看視頻電影上面的字怎麼消掉 瀏覽:269
女生看電影為什麼愛哭 瀏覽:633
電影觀看網站免費收看 瀏覽:170
玉蒲團3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329
電影全部免費三國 瀏覽:931
好看的青春電影和浪漫愛情電影 瀏覽:948
怎麼查他和誰看了電影 瀏覽: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