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因為有愛所以有了憂愁,因為有愛所以有了恐懼.若是放下愛,就沒有了憂愁也沒有了恐懼
這是一句佛家經文,是說人的喜怒哀樂都是由慾望而起,若舍掉慾望,四大皆空,就身心皆明.
『貳』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到底是出自哪裡,由是翻譯的
出自佛學著作《妙色王求法偈》。
1、原文
因為有愛所以有了憂愁,因為有愛所以有了恐懼。若是放下愛,就沒有了憂愁也沒有了恐懼,是說人的喜怒哀樂都是由慾望而起,若舍掉慾望,四大皆空,就身心皆明。
2、翻譯
切的恩情愛戀因緣際會,都是無常的,難以得到長久。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恐懼害怕的事,而生命的短暫就像早晨的露水一般轉瞬即逝。
因為心有所愛,所以會產生憂愁(擔憂所愛之物不能長久為自己所有);因為心有所愛,所以會產生恐懼害怕的情緒(害怕會失去所愛)。
如果人能夠心無所愛,就不會有憂愁和恐懼、害怕了。
《妙色王求法偈》的故事:
故事主要說的是:佛陀前世或更早世做妙色王時,想找一個大德為他開示說法,帝釋變化做葯叉的形態來試探秒的心,妙色王大喜,求葯叉(帝釋的變化)為他說法,葯叉說我餓了,要吃妙色王妻兒以及本人。
妙說,你吃完了我,我怎麼聽你說法呢,你先說完再吃我也不遲啊!就這樣葯叉說了這樣一段話「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 若離於愛者, 無憂亦無怖」。
『叄』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出現在哪部電視劇
美人心計,林心如飾演的竇漪房說的
『肆』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這句話的出處
出自佛學著作《妙色王求法偈》。
1、原文
是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2、翻譯
切的恩情愛戀因緣際會,都是無常的,難以得到長久。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恐懼害怕的事,而生命的短暫就像早晨的露水一般轉瞬即逝。
因為心有所愛,所以會產生憂愁(擔憂所愛之物不能長久為自己所有);因為心有所愛,所以會產生恐懼害怕的情緒(害怕會失去所愛)。
如果人能夠心無所愛,就不會有憂愁和恐懼、害怕了。
《妙色王求法偈》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摩柯枷葉: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法相宛然,即為離於愛者。
摩柯枷葉:世間多孽緣,如何能渡?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變萬物皆不變,心不動萬物皆不動。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葉:世人心裡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伽葉:有業必有相,相亂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伍』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這句詩出自哪完整的詩是怎樣的
因為有愛所以有了憂愁,因為有愛所以有了恐懼。若是放下愛,就沒有了憂愁也沒有了恐懼
這是一句佛家經文,是說人的喜怒哀樂都是由慾望而起,若舍掉慾望,四大皆空,就身心皆明。
金庸在神鵰俠侶中有這樣一段
(郭襄)正出神間,忽聽得碑林旁樹叢後傳出一陣鐵鏈當啷之聲,一人誦念佛經:「是時葯叉共王立要,即於無量百千萬億大眾之中,說勝妙伽他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郭襄聽了這四句偈言,不由得痴了,心中默默念道:「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只聽得鐵鏈拖地和念佛之聲漸漸遠去。郭襄低聲道:「我要問他,如何才能離於愛,如何能無憂無怖?
郭襄愛楊過而不可得,遊走江湖,在經過了少林寺覺遠大師、昆侖何足道之事後,大徹大悟出家創立了峨嵋派
『陸』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意思是:因為有了愛,所以就有了擔憂,有了愛就有了恐懼。心中沒有愛時,便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就沒有憂慮和恐慌了。
出自佛學著作《妙色王求法偈》,原文為: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白話譯文:
一切的恩情愛戀因緣際會,都是無常的,難以長久。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恐懼害怕的事,而生命的短暫就像早晨的露水一般轉瞬即逝。
因為心有所愛,所以會產生憂愁(擔憂所愛之物不能長久為自己所有);因為心有所愛,所以會產生恐懼害怕的情緒(害怕會失去所愛)。如果人能夠心無所愛,就不會有憂愁、恐懼害怕了。
(6)哪個電影最後一句話由愛故生憂擴展閱讀:
來源典故:
佛說:因為有了愛,所以有了牽掛,所以就有了憂慮和恐慌。心中沒有愛時,便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就沒有憂慮和恐慌了。
摩柯枷葉問:怎麼能做到心中沒有愛?
佛說:不執著自己的身體是我,不執著一切對立的現象,不執著所處的空間真假,不執著時間長短,而菩薩還是一樣,就是心中無愛。
摩柯枷葉問:世上有很多孽緣,怎麼能渡過?
佛說:命由自己創造,相貌由心而生。世間上萬物都是化相,心不變則萬物就不會變,心不動怎萬物也不會動。
摩柯枷葉問: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佛說: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柒』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飾。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飾」記得在那本小說的結尾出現過
兩個,一個是經書,一個是金庸的小說,你看看吧。
出自唐代義凈法師(635-713)譯的《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金庸小說中有兩段女尼思凡的情節比較重要,一是《笑傲江湖》中儀琳對令狐沖的單相思,一是《飛狐外傳》中圓性和胡斐的兩情相悅。圓性在胡一刀墳前的剖白說明了小尼姑的真正心聲:
……(圓性)輕輕的道:「倘若當年我不是在師父跟前立下重誓,終身伴著你浪跡天涯,行俠仗義,豈不是好?唉,胡大哥,你心中難過。但你知不知道,我可比你更是傷心十倍啊?」
《飛狐外傳》第二十一回〈恨無常〉
『捌』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這句詩出自哪裡
有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他應該是出自一段佛經,其實很多言情小說裡面都會引用這句詩,他應該是佛經裡面的很知名的一段話。人活一輩子,就活一顆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強大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般大小,當它強大的時候,其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可以戰勝一切,當它脆弱的時候,特別容易受傷,容易多愁善感。
心,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本,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的心,讓它變得越來越強大,因為只有內心強大,方可治癒一切。
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
人生,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較量,說到底,是自己與心的較量。如果你能夠打開自己的內心,積極樂觀的去生活,你會發現,生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面對不容易的生活,我們要不斷強大自己的內心,沒人扶的時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穩了,只要你站穩了,生活就無法將你撂倒。
人活著要明白,這個世界,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千萬別抱怨,努力強大自己的內心,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內心足夠強大,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絆絆,如果你內心不夠強大,那這些坎坎坷坷,磕磕絆絆,都會成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過不去的坎,你會走得異常艱難。
人生的坎,不好過,特別是心坎,最
『玖』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愛恨故,無憂亦無怖。"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切的恩情愛戀因緣際會,都是無常的,難以得到長久。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恐懼害怕的事情,而生命的短暫就像早晨的露水一般轉瞬即逝。
因為心有所愛,所以會產生憂愁,擔憂所愛之物不能長久為自己所有,擔憂所愛之人不能永久陪伴自己;因為心有所愛,所以會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害怕會失去所愛。如果人能夠心無所愛,就不會有憂愁和恐懼了。
簡介:
無憂無怖出自佛學著作《妙色王求法偈》,原句為:「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如能如佛陀般不假外求,想必自然不受一切法,可世人皆為凡胎俗子,皆有七情六慾,人世間的諸多愛恨情仇,又豈是我們可以隨意拋棄掉的枷鎖。想要無憂無怖,到底要如何修煉,又要經歷怎樣的悲歡離合與生離死別後方可頓悟。
天地之寬廣,歲月之悠長。我們流連於凡世間,歷經幾代輪回,卻依舊是一樣的結局。那些曾經的鶯鶯燕燕,恩恩愛愛,海誓山盟,天長地久,就似一個個美好的夢境,終將歸於破滅與虛無。
可我們的心念卻始終未滅,循環往復,永無止盡,這些心念牽引著我們,控制著我們,於是,每時每刻,我們都活得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