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不帶走一片雲彩」是哪個電影裡面的話
此句出於徐志摩:《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原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描述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雋永。後被後人改編成同名歌曲、對聯翻唱。
原文如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B.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 後面是什麼
再別康橋 作者: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C.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了 是出自那裡的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了是出自那裡的《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
現代詩人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3)輕輕的我走了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
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此詩作於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
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於他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
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D.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出自於以下哪部作品
《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徐志摩(1897~1931年)現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縣硤石鎮人。
E.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後面是什麼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出自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十一月六日
註: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
賞析: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於此。
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
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
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
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
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可
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
一篇。
第1節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彷彿感受
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盪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
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雲彩。」第2節至第6節,描寫詩人在康河裡泛舟尋夢。披著夕
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
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
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後,竟變了
「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志,直覺得「波光里
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並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
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
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
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
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跣足放歌的狂態終未成就,此時的沉
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啊!最後一節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對應。瀟灑地來,
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麼?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槃過一次,又何
必帶走一片雲彩呢?全詩一氣呵成,盪氣回腸,是對徐志摩「詩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胡適嘗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
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
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追悼徐志
摩》)果真如此,那麼詩人在康河邊的徘徊,不正是這種追尋的一個縮影嗎?
徐志摩是主張藝術的詩的。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而
尤重音樂美。他甚至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在的音節(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們才能領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
你得拿來澈底的『音樂化』(那就是詩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詩刊放假》
)。反觀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
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盪漾
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
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
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王川)
F.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出於徐志摩的哪首詩,原句是什麼
出自《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盪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6)輕輕的我走了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
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參考資料:網路-再別康橋
G. 輕輕的我走了出自哪裡
再別康橋,康橋吧
H. 劉德華演的電影里哪一部有個好兄弟在死的時候說了: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獄中龍吧,我記得快死的大傻是對劉德華說的
劇情梗概:
張榮日(何家勁)為一富家子弟,因無法接受母親再嫁,一時沖動而犯事,被判入勞役中心,受到舊犯的欺凌,幸得同房阿豪(劉德華)相助,成為患難之交。二人皆是有志青年,不但努力工作,更在「高級程度會考」中考獲優良成績。出獄後,榮日赴英修讀法律,阿豪卻因家庭環境所迫,出社會工作。後因遭黑道人物馬超勒索,無計之下,唯有投靠在中心所識朋友,從此加入黑社會。六年後,榮日學成歸來,阿豪亦成為了黑道大哥。此時馬超再次向阿豪施計報復,豪妻(黎姿)被奸殺,阿豪手刃仇人,但亦因此再入獄,榮日決為好友辯護,無奈……
I.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這句話出自哪裡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這句話出自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原文:
《再別康橋》
作者: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9)輕輕的我走了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詩人徐志摩游學於劍橋大學。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在回國的輪船上寫下著名詩作《再別康橋》。在《再別康橋》誕生80周年之際,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劍河畔為徐志摩立下了大理石詩碑。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中這兩句著名的詩句,鐫刻在這塊白色大理石碑上。徐志摩詩碑於7月8日樹立,據國王學院發布的相關消息,這塊白色大理石的質地與北京紫禁城內大理石完全一樣。
放在這里寓意為連接中國和劍橋的紐帶。國王學院還表示,徐志摩正是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游學期間讀到了濟慈和雪萊的詩歌,才開始寫詩的,「許多中國留學生都知道這首詩並被深深打動,它架起了中國和劍橋之間的橋梁。」詩碑上沒有英文,詩碑似乎專為懂中文的人們而立。
1920年,徐志摩違背父親的意願離開哥倫比亞大學來到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當了特別進修生,在這里度過了一年多無憂無慮的時光。在這里,徐志摩接受了文學洗禮,開始步入文學殿堂。也是在這里,徐志摩遇見了林徽因。
《林徽因傳》里描寫兩人相會劍河的一段——當他們踩著潑灑下來的月光和霧,靜靜地在康河岸邊漫步時。
徽因耳邊響起了波浪一樣的話語:「徽因,在這樣的時候,你最想乾的一件事是什麼?」她微笑不語,伸手摘下一片柳葉,輕輕地銜在嘴上。1922年, 徐志摩離開劍橋時寫下了《康橋再會吧》,表達對康橋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