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道戰中的主要人物
您好!
地道戰主要人物
1)高傳寶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叫劉傻子,是個農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魯、很愣。高傳寶在趙區長的教育下頓時醒悟,帶領游擊隊員們利用黑夜的掩護悄悄了將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擊敵人的地下長城。高傳寶率領隊員們對黑風口展開了麻雀戰、破襲戰、爆竹戰等戰術,大敗敵軍走向勝利。
2)高老忠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與民兵隊長高傳寶領導村民,及時應變,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幾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掩護村民疏散逃離,不顧個人安危,孤身跑到村裡的大槐樹下為村民敲鍾報警,不幸被日軍發現,山田開槍打傷了高老忠,高老忠掙扎站起來後繼續敲鍾,最後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3)趙平原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敲鍾報警獻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壞,幸虧區長趙平原帶領游擊隊和民兵及時趕到,群眾始免於難。
4)山田日本陸軍隊長,多次率隊對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對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最終在西風口據點被高家莊的民兵生擒。
5)湯丙會華北治安軍司令,人稱湯司令,電影中的重要反派,經常帶領皇協軍跟隨山田的日軍四處掃盪革命根據地,最後一次掃盪高家莊時,被高家莊的民兵在西風口據點擊斃。
望採納!
『貳』 請問地道戰中高家莊為什麼沒有地主
高家莊是八路軍的地盤,就算原來有地主,也早讓八路軍給槍斃了!
『叄』 地道戰的高家莊是挖通哪個庄的
地道戰的高家莊是挖通冉庄的。
知識延伸:
冉庄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1937年「七·七」事變後,冉庄人民為保存自己、抗禦外侮,於1938年春開始挖地洞,並由單口洞逐步發展成為雙口洞、多口洞,最後挖成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
高家莊的地道戰戰斗工事,構成一個立體火力交叉網。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優勢,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餘名,曾榮獲「地道戰模範村」稱號。
『肆』 地道戰里有沒有高老莊
地道戰已成為歷史,但是高老莊這個地方還存在,聽說現在是少年隊員學習黨歷史的教育基地,我也好想去那地道里轉轉,感受一下但是打鬼子的熱烈場景。
老師告訴我們,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的時代是革命先輩用汗水用鮮血換來的,我們現在都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快快樂樂的日子,這都是來自不易的,作為我們學生,應該更加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珍愛和平。
『伍』 地道戰原址在什麼地方
地道戰原址:河北省正定縣高平村是「抗日先鋒村」,這個村《地道戰》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壞後,不具備外景拍攝條件,因而《地道戰》影視作品選擇臨近的冉庄、李庄、唐庄進行拍攝的,導演將這三個村莊合而為一,影片中的高家莊實際上是這三個村莊的「合成」。
高平村,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曲陽橋鄉,距縣城18公里,距鄉政府4公里。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曲陽橋鄉的高平村,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村中尚保留抗日戰爭時候的地道,並有抗日戰爭紀念館。抗日戰爭時期,高平村的村民和敵人進行了英勇的「地道戰」等一系列抗日戰爭。
1963年初,軍委總參指定八一電影製片廠來拍攝《地道戰》的時候,是當作民兵傳統教學片來拍的。拍片目的是要體現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還要讓觀眾看之後能學到一些基本軍事知識和對敵斗爭的方法,同時要求攝制組運用故事片的形式進行拍攝。
(5)地道戰電影里的高家莊是哪個村擴展閱讀:
1945年5月,高平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民兵隊長劉傻子帶領村裡七八十個人打退了1000多個日本鬼子,而且還打死了50多個偽軍。戰斗結束後他去打掃戰場,結果被敵人打了回頭炮。劉傻子就是《地道戰》中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這兩個人物的原型。
電影中,高老忠最後鳴鍾向鄉親們報警的時候,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而在實際中,劉傻子也的確犧牲了。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電影劇情就是其中之一。
《地道戰》銀幕上所有地道內的鏡頭畫面都是在八一電源製片廠內搭景拍攝的。攝制組巧妙運用攝影鏡頭和剪輯,使得它看起來像是一個真正的地道戰斗網。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陸』 地道戰高家莊
網路上的信息,供參考
導演自述
高平村是高家莊的原型
現在大家普遍認為冉庄就是《地道戰》中的高家莊,實際上我在影片拍攝之前從來沒有到清苑冉庄采訪過。1963年,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到北京、保定、石家莊等地的二十幾個村尋找拍攝素材,直到到了正定縣的高平村,我才產生了靈感,也就是說高平村才是事實上的原型。因為高平村沒有適合的拍攝場景,1965年我們四處選擇外景拍攝場地,第一次來到冉庄,才發現它也是一個因為地道戰而有名的村莊。高平村比冉庄打得好,是「抗日先鋒村」,但是沒有冉庄保存得好,尤其是冉庄的十字街頭和街心的三棵老槐樹,很有古樸村莊的風貌,鄰近的唐庄有三棵三百多年的古楊樹,李庄有很古樸的磚房和整齊的街道,我就把這三個村莊合而為一,定為「高家莊」的主要外景拍攝場地。
地道不是真地道
選好外景拍攝場地之後,怎樣將地道的規模、地道的戰斗設施形象地體現在銀幕上,這成為創作中遇到的最困擾的一個問題。采訪中只在焦庄戶發現有一條幾十米長的地道還保留著原始模樣,另外一條在高平村,僅僅有幾十米長,看上去不像地道,倒像一條地下排水溝。幸虧總參的楊成武副總長派人給我送來了一本《冀中平原地道戰爭總結》的書,內容很豐富,有文字、有畫圖。最初設想是選一塊土地,開挖成地道斷面,但估算了一下,覺得它工程太浩大,成本太高,只好放棄。所以,實際上銀幕上所有地道內的鏡頭畫面都是在廠內搭景拍攝的。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巧妙運用攝影鏡頭和剪輯,使得它看起來像是一個真正的地道戰斗網。
『柒』 電影《地道戰》說,馬家河子真有這個地方嗎
《地道戰》里「高家莊的原型是高平村」。這個是明確的,《地道戰》的導演任旭東說的。
高平村,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曲陽橋鄉。 村中尚保留抗日戰爭時候的地道,並有抗日戰爭紀念館。
其他兩個趙庄、馬家河子也是當時冀中地區的縮影,不一定有特定原型。電影里的外景主要是河北省清苑縣的冉庄、唐庄和李庄這三個村莊。
1963年5月,總參指令八一廠「以故事片的形式拍一個關於地道戰的民兵教育片」。任旭東帶領創作組,走遍冀中平原的幾十個村莊。在河北省正定縣高平村采訪後,任旭東決定以高平村為原型,寫一個村莊,取名高家莊。以高平村黨支部書記兼民兵隊長劉傻子為原型,寫一個民兵隊長,取名高傳寶。
『捌』 地道戰老電影的簡介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劇情介紹:1942年,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稱臣只有死路一條,奮起反抗才是最終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動員起來共抗日軍了,高家莊更是調集了大量民兵。為了對抗日軍的飛機大炮,當地人民利用地貌開鑿出了一條條錯綜復雜的地道。
民兵隊長高傳寶(朱龍廣 飾)利用這些巧妙的地道,率領 民兵與日軍展開迂迴作戰。雖然曾因隊伍里的敗類湯丙會的出賣而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智勇雙全的高傳寶最終率領隊伍利用地道圍剿了日軍,清理了湯丙會,並活抓了日軍領隊山田。地道戰的勝利奏響了冀中反日的最強音。
(8)地道戰電影里的高家莊是哪個村擴展閱讀
《地道戰》角色介紹:
1,高傳寶
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叫劉傻子,是個農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魯、很愣。高傳寶在趙區長的教育下頓時醒悟,帶領游擊隊員們利用黑夜的掩護悄悄了將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擊敵人的地下長城。
2,高老忠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與民兵隊長高傳寶領導村民,及時應變,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幾家相通的多口地道。
某夜,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掩護村民疏散逃離,不顧個人安危,孤身跑到村裡的大槐樹下為村民敲鍾報警,不幸被日軍發現,山田開槍打傷了高老忠,高老忠掙扎站起來後繼續敲鍾,最後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3,趙平原
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敲鍾報警獻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壞,幸虧區長趙平原帶領游擊隊和民兵及時趕到,群眾始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