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可變翼片式渦輪增壓器是什麼
這個應該是哪個不規范的翻譯說法
VNT variable nozzle turbo 一般稱作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
其中使用的技術,也就是variable nozzle 這個可能會被按字面意思翻譯成 可變噴嘴或可變翼片 事實上還是可變截面
這種增壓器是霍尼韋爾首創的 目前各大增壓器供應商都能做 常見結構是渦殼里有一圈可以同步轉動的翼片,用以調整廢氣的噴出角度,可以更高效地推動渦輪轉動 使增壓器的工作范圍更大
❷ 什麼是渦輪增壓
渦輪增壓其實就是一個空氣壓縮機。為了提高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再不改變發動機氣缸容量的前提條件下只有用增加輸入氣缸的空氣的壓縮比來達到增加發
動機輸出功率的目的~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發動機尾氣排放口排出的發動機廢氣為動力,來推動渦輪室里邊的葉輪。同時葉輪又和增壓室里邊的增壓輪直接相連。增壓室一頭連著氣慮。另外一頭把從氣慮西進來的空氣壓進發動機的汽缸。已達到增加發動機里邊空氣的目的。
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渦輪增壓系統是使用發動機的廢氣進行工作的。如果你不用,廢氣白白的排出去也是浪費。(從這一點上我看不出停止或限制使用渦輪增壓的經濟性)再有就是如果從控制的角度考慮,增加一個渦輪增壓啟動與否的控制器也不利於渦輪增壓的結構(既然是增壓,當然是介面越少越好。降低漏氣的比率么~)
至於渦輪增壓的缺點,就應該是渦輪增壓對油門的響應速度了~應為工作原理的原因。狠命的踩下油門,首先燃油要噴射到發動機里,然後汽車向前加速。肥其排出,推動渦輪。才能增壓~~所以渦輪增壓要反應遲鈍一些。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收油門的情況(不考慮踩煞車)。
對於類似的情況,業界據說現在採用增加壓縮室的加工精度以及採用新型材料(如陶瓷)來克服。
對於渦輪增壓出現的問題來說,因為渦輪增壓的工作環境極其惡劣。大概在攝氏700度左右。同時渦輪的鑽洞速度最大據說可以達到8-10萬轉/分鍾。所以通產出問題的是渦輪上邊的軸承。也就是靠廢氣推動的那個扇葉上邊的軸承。
❸ 世界上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世界上第一台渦輪增壓發動機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瑞士。 渦輪增壓器(Turbocharger)的發明者是誰,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瑞士工程師比希,他於1905年申報了此項專利。
❹ 渦輪增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發明者是誰,第一輛渦輪增壓的汽車是哪個牌子的
瑞士工程師Alfred Büchi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由廢氣驅動的渦輪增壓器,並於1905年取得該項發明的專利,該增壓器最初被應用在了柴油發動機上。
隨後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渦輪增壓技術開始被應用到戰機上,主要是為了解決戰機在高空中,因空氣中含氧量下降所導致的發動機動力下降問題。
渦輪增壓應用
首先被應用於航空發動機中(以前飛機採用的活塞式螺旋槳航空發動機和汽車發動機是同一類型發動機)。當時的飛機設計師發現飛機在高空飛行的時由於空氣稀薄,活塞式航空發動機吸入的空氣量不足而產生功率下降的情況,
保持發動機在高空中依然具有充足的動力輸出,發動機設計師想到了渦輪增壓器,通過渦輪增壓器,發動機可以吸入更多的空氣從而保持動力的輸出。
❺ 「自吸」和「渦輪增壓」有什麼區別
自然吸氣是汽車進氣的一種,是在不通過任何增壓器的情況下,大氣壓將空氣壓入燃燒室的一種形式。
渦輪增壓(Turbo),是一種利用內燃機運作轉產生的廢氣驅動空氣壓縮機的技術。
❻ 渦輪增壓包括哪幾種
1、小慣量渦輪增壓
小慣量渦輪增壓最現在市場上使用最多的,其實這也不是什麼超高的技術,主要是相對以前「大體積渦輪」而言,目前應對排量稅問題,汽車都往小排量設計,甚至出現的三缸發動機都源於此。小慣量渦輪增壓器只是在A/R值參數、尺寸、體積上做更小,以合適尾氣排放氣流量。
小慣量渦輪增壓的技術優勢是基本上能減緩渦輪「遲滯」現象,目前大部分小排量汽車發動機在1500轉左右渦輪就能介入,還有部分消費者擔心的燒機油問題,渦輪技術越來越成熟基本上慢慢杜絕此類情況。
2、單渦輪雙渦管增壓
如果想知道市場上單渦輪雙渦管增壓技術哪家強,當是寶馬汽車必屬無疑。想必都知道豐田的混動技術在行業可是「獨領風騷」,因此豐田的2.0T單渦輪雙渦管增壓技術是用混動技術和寶馬渦輪技術「互換」而來,這是行業眾所周知的。
單渦輪雙渦管增壓的優勢是提供連續不中斷的進氣壓力,因為通過把廢氣分成兩股氣流對渦輪葉片做功,提供的增壓氣體更連續均勻,同時對渦輪增壓器也起到保護作用。此類單渦輪雙渦管增壓器一般運用在大排量汽車或者豪華車上。代表車型有寶馬BMW5(參數|圖片)系和豐田皇冠(參數|圖片)2.T車型。
3、可變截面渦輪增壓
從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內部可知道,在渦輪葉片外圍還設計有可變角度的導流葉片(黃色部分),通過機械結構能改變導流葉片的開閉角度間隙,實現其A/R值參數的變化。低速減小A值,高轉速時增大A值,如此一來低速能減緩渦輪遲滯現象,高速又能提高發動機動力。
可變截面渦輪增壓(VGT)在汽車上最為大家熟悉的是運用保時捷911(參數|圖片)車上,曾經這套技術是運用在柴油機上的。當然現在奧迪、沃爾沃等汽車廠商也有相似的技術,原理都是通過改變渦輪進氣葉片A/R值決定。
二 機械增壓
機械增壓的動力來源於汽車發動機,而非發動機排放的廢氣,目的同樣是為了增加進氣岐管的壓力,提高發動機氣缸的進氣量。機械增壓優點是沒有渦輪增壓的油門「遲滯」現象,相比渦輪增壓油門響應更好。
從純技術方面而言機械增壓發動機動力輸出比較線性,沒有和供油系統相連,維護簡單。缺點是不及渦輪增壓省油,中高速階段加速效果不及渦輪增壓好,代表車型有3.0T大眾輝昂(參數|圖片)和3.0T奧迪A6L。
三 雙渦輪增壓(或機械+渦輪)
雙渦輪一般以大小並聯方式組合在一起。雙渦輪組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雙渦輪,另一種是機械增壓加上渦輪增壓。基本是解決了單一渦輪的缺點。雙渦輪結合在低速起步階段首先機械增壓器或者並聯時小渦輪先工作,解決渦輪「遲滯」問題,中高速以後另一個渦輪介入工作,提供更高的進氣壓力。
雙渦輪增壓有其不可代替的優點,缺點是技術較復雜,維護成本相對較高。代表車型有沃爾沃V60 Polestar(機械+渦輪增壓)和保時捷911(雙渦輪增壓)。
四 氣波增壓
氣波增壓是利用轉子上的葉片組成的軸向氣道和高壓燃氣介面接通,產生壓縮波然後以聲波的形式沿氣道傳播,使其內部的壓力和空氣密度隨之升高。轉子不斷循環工作,氣波則不斷產生。由於結構較大,本身屬於雜訊源,因此氣波增壓一般只適用於工程機械車的柴油機上。
❼ 世界上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世界上第一台渦輪增壓發動機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瑞士。
渦輪增壓器(Turbocharger)的發明者是誰,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瑞士工程師比希,他於1905年申報了此項專利。當時主要應用於飛機發動機和坦克發動機,直到1961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才將渦輪增壓器試探性的裝在其生產的某種車型上。
20世紀70年代成為了渦輪增壓器的一個轉折點,裝配增壓發動機的保時捷911問世。但讓渦輪增壓技術煥發青春的非瑞典SAAB薩博公司莫屬,它於1977年推出的SAAB99車型將渦輪增壓技術傳播得更廣泛,但那時的渦輪增壓器僅限於裝配在小車的汽油發動機上面。
(7)蝸輪增壓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使用要點
1、汽車發動機啟動之後,不能急踩加速踏板,應先怠速運轉三分鍾,這是為了使機油溫度升高,流動性能變好,從而使渦輪增壓器得到充分潤滑,然後才能提高發動機轉速,起步行駛,這點在冬天顯得尤為重要,至少需要熱車5分鍾以上。
2、發動機長時間高速運轉後,不能立即熄火。原因是發動機工作時,有一部分機油供給渦輪增壓器轉子軸承潤滑和用於冷卻的,正在運行的發動機突然停機後,機油壓力迅速下降為零,機油潤滑會中斷,渦輪增壓器內部的熱量也無法被機油帶走。
3、選擇機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由於渦輪增壓器的作用,使進入燃燒室的空氣質量與體積有大幅度的提高,發動機結構更緊湊、更合理,較高的壓縮比,使發動機的工作強度更高。
4、發動機機油和濾清器必須保持清潔,防止雜質進入,因為渦輪增壓器的轉軸與軸套之間配合間隙很小,如果機油潤滑能力下降,就會造成渦輪增壓器的過早報廢。
❽ 汽車渦輪增壓和引擎是什麼關系
1,渦輪聲音不明顯,除了某些雙渦輪的.
2,原理就好比火爐里有一堆火在燃燒,你再加個鼓風機,火就會燒得更凶.
3,除了傳統的油類燃料,不同種類的汽車可以使用不同的燃料.氫氣,天然氣,乙醇,甲烷,電力等都可以做為燃料使用.只是目前的技術不夠成熟,所以你看不到他們被廣泛應用.硝基甲烷主要用來當汽油添加劑或溶劑.
4,渦輪是發動機的輔助裝置.目的就是在一定時間內增加缸內氣壓,提升燃料的燃燒率.從發動機內榨出更多動力.提高汽車性能的還有N2O.但目前還沒有什麼發動機能撐1分鍾以上的N2O.
另外這么多問題,是不是懸賞分為0太講不過去?
❾ 什麼是渦輪增壓,有什麼作用
定義:
汽車的渦輪增壓器:渦輪增壓器是惟一能使發動機在工作效率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輸出功率的機械裝置。
簡單點講相當於一台空氣壓縮機,原理是通過其內部設計裝置將空氣「壓縮」提升進氣量以控制或提升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效能。
渦輪增壓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的慣性沖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空氣,將其「增壓」後進入汽缸,當轉速增快時相應廢氣排出的速度與量會增加,渦輪增壓的「工作量」也同步加快:不斷地提供「壓縮空氣」(單位體積與密度增大)可以讓氣缸單位時間內燃燒更多的燃料(相較自然吸氣式),在控制ECU的指令調整下適當控制或提升發動機的轉速,以此增加發動機的輸出。
常見類型及利弊
A、廢氣渦輪增壓系統:相當於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進氣量。優點可使發動機功率及扭矩要增大。缺點是工作時的溫度較高,負荷增大,油耗值升高。
B、機械增壓系統:從發動機的輸出來獲取動力驅動。優點是使動力輸出非常流暢。缺點是消耗部分動力,增壓效果不明顯。
C、氣波增壓系統:利用高壓廢氣的脈沖氣波迫使空氣壓縮。優點是對於動力輸出的傳遞反應迅速、車輛的提速與加速性好。缺點是:整個裝置復雜且體積略大,佔用機倉空間。
D、復合增壓系統:其優點是使發動機輸出功率提升、燃油消耗率低、雜訊小。缺點是結構復雜,技術要求標准高,難於維修保養,應用並不廣泛。
據國汽車業與環保排放相關法規要求:歐I標准:單一採用渦輪增壓。歐II標准:採用渦輪增壓與中冷裝置。歐Ⅲ標准:渦輪增壓器加上中冷與高壓共軌,還有VFT。歐Ⅳ標准:渦輪增壓器加上高壓共軌、中冷、VGT和EGR,或輔以接觸催化裝置。目前來講,基本上歐Ⅲ標准或以上的基本上一般可全部用上。
❿ 有沒有講一些改裝汽車知識的電影!
車輛一般分為NA車和增壓車兩類。 所謂NA是指的自然近氣引擎的車種, 基本上NA車種可以分為兩類: 1, 以大排量為基礎帶出的大扭矩及大馬力,以美國車最為顯著 <uFm
2, 以輕質(一般為呂制)引擎為主在高轉速下擠出大馬力, 典型車輛法拉利\62rK
增壓車又可分為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93Fm
1, 渦輪增壓(turbo) 的特點是壓力高,以提高馬力為主,但由於渦輪是靠汽車排放的圍棋來推動的, 所以有增壓(boost)緩慢的感覺,一般是在3000rmp起,(不同尺寸的的渦輪啟動轉速不同, 越小越靈敏,相反越大約遲) 但是三菱車所慣用延遲點火系統解決了這個問題, 所謂的延遲點火是指在引擎轉速未到推動渦輪的轉速時有電腦控制噴油嘴像排氣道中噴油,再利用引擎廢氣的高溫將他點燃使得即使在過低的轉速下也可將渦輪的作用發揮出來。 增壓一般以 psi 或 bar 來做單位 1 bar = 14 psi (並非精確數據), 普通增壓車輛一般都為 6。5 - 8。5 psix@(`R
改裝車一般在 12 psi 以上( twin turbo 車,第二個turbo啟動時也多為 12 psi)Q-
賽車則不同,一般賽車增壓都大於 2.0 bar 也就是 28 psi, 不同尺寸的渦輪在同樣的壓力下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體積大的所壓縮的氣體多,爆發的馬里相對就大,雖為同樣壓力體積小的壓縮氣體少效果就不如大得好, 並非渦輪越大越好,要看引擎是否承受得住如此大的壓力,燃油是否跟得上,否則會加速引擎老化,甚至廢掉整個引擎。 根據經驗,加拿大市面上的車原廠引擎中 toyota 的 2jzgte, 3sgte, 4age 和 mazda 的 12a, 13b, 13bt 最為耐用基本原廠引擎在燃油供應得當時就可以handle 超過 500 匹的馬力, 其中 toyota的 2jzgte, 以及 mazda 的 13bt,最為出眾可以handle超過700皮的馬力, 3sgte則可以handle超過 1。5bar的 boost . 4age雖然一款NA引擎, 看過initial D的人應該都不陌生, 他的延伸版, 5age作為A組賽專用引擎,以及kart 賽事引擎,頻頻出現在賽場,更有超過12000rpm,是多少AE系列車主夢寐以求的寶物。作為經典增壓引擎不得不提的是日產,r
skyline GTR 所用的 RB26ETT 引擎, 雖然加拿大沒有GTR, 但RB26的性能也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雖然重量是他最大的弱點--生鐵鑄造的引擎比起先在廣泛使用的的呂制引擎重很多,而且散熱也不是很好, 但是他天生就為承受大馬力做好了准備, 再加上很少被人使用的陶瓷葉片的渦輪增壓器, 使得他可以輕輕鬆鬆擁有超過1000匹的大馬力。m
除去廢氣驅動的渦輪外市面上還有電磁渦輪(利用電磁原理帶動渦輪葉片產生增壓效果)據說將用於新一款的 skyline GTR, 及慣性渦輪但因為我也沒見過慣性渦輪, 所以至今仍未搞清他的工作原理。v)@K-
2, 機械增壓(supercharger), 北美人的最愛,以大扭力見長, 特點是在1500-2000rpm即可將馬力和扭力推置頂點並一直持續到5000rpm左右, 比起那些一般要到6500rpm左右才到馬里頂點的車優勢很明顯哦。機械增壓是靠發動機的轉動通過皮帶傳輸到增壓器產生增壓的效果,比起渦輪增壓迅速得多,但是一般的機械增壓boost都很低,一般為5-8psi, 超過8個psi都已經是引擎的極限。#Zs8U
�0�8近豬者痴 -- 我們的論壇,很COOL,開襠褲的COOL哦! o
馬力(house power, hp) 和扭力( torque) , 一般來說馬力和扭力成正比,大馬力扭力一定不會低, 但大扭力則不同。扭力大的車強於起步, 馬力大的車強於加速, 市區中紅綠燈多經常去要起步, 扭力大的車優勢明顯, 高速上中段加速,馬力的優勢就容易體現。 C,Gt
�0�8近豬者痴 -- 我們的論壇,很COOL,開襠褲的COOL哦! s
評判一輛車的快慢不能靠直覺, NA 車再快加速都比較平穩, 容易讓人感覺不出加速感,尤其是開過增壓車後,喜歡體驗加速感的朋友turbo車覺對是首選, 那種突如其來的加速感讓你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也不是所有的turbo車都有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