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暴力山谷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暴力山谷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1-08-12 23:07:24

Ⅰ 求 暴力山谷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

提取碼:uv58

《暴力山谷》是一部由緹·威斯特執導,約翰·特拉沃爾塔、凱倫·吉蘭、泰莎·法梅加、伊桑·霍克等主演的動作電影,於2015年12月4日在英國上映。電影講述了男主人公來到一個小鎮,為他慘遭謀殺的朋友復仇的故事。

Ⅱ 復聯中星雲扮演者是誰

星雲的扮演者是凱倫·吉蘭(Karen Sheila Gillan),1987年11月28日出生於英國蘇格蘭因弗內斯,英國女演員、導演、編劇。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凱倫·吉蘭扮演星雲具有超人的力量,可以舉起800磅(363公斤)—25噸的重物。她的肌肉組織遠比人類(Humans)強大,使她擁有遠超常人的耐力。

她還精通軍事戰略、太空戰、領導、天文和航行等專業技能。她也是一名熟練戰士,精通多種格鬥技巧。雖然傳說星雲是滅霸的養女,但星雲不僅設計奪走過滅霸的無限手套,還把滅霸困了起來。

(2)暴力山谷是哪個國家的電影擴展閱讀

作為一名富有蘇格蘭風情演員,凱倫·吉蘭的潛力超乎想像。她的演技自然,可搞笑、可深情。在電影《銀河護衛隊》中,她展現了其多元面貌和潛力。她對片中充滿殺傷力的姐妹關系拿捏得很出色。

在美劇《再造淑女》中,她則通過各種服裝展示了自己的身材和姣好外貌。而在電影《暴力山谷》中,凱倫·吉蘭復古的扮相以及與伊桑·霍克充滿張力的對戲令人印象深刻。

Ⅲ 以色列這個國家是怎樣建立的

公元70年,古羅馬大軍佔領耶路撒冷,摧毀猶太教聖殿。公元135年,猶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開始了持續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從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猶太人就沒有忘記過重返故園。

19世紀末,歐洲出現了大規模反猶太主義浪潮,猶太復國主義的思潮和運動也由此相應興起。1881年,俄籍猶太醫生平斯克爾出版了《自我解放》一書,提出了建立猶太民族國家的想法。該書被認為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發端。1896年,匈牙利猶太律師赫茨爾又出版了《猶太國》一書,完整地提出了猶太復國主義的思想。針對當時歐洲到處可以聽到的「猶太人滾出去」的口號,他這樣寫道:「我現在要以最簡單的形式提出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要『出去』嗎?到哪裡去呢?」「應該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權授予我們,其面積足以滿足一個民族的正常需要;其餘的事情將由我們自己來做。」赫茨爾的著作在猶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但這個民族家園究竟建在何處,猶太人內部也有過分歧。他們設想過在南非和阿根廷,還認真考慮過烏干達,並為之進行過投票。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的第一次世界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才將其最終定在猶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這次大會提出,猶太人應建立「一個得到公眾承認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園(或國家)」。與此同時,「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成立並開始活動。他們組織猶太人向許多世紀以來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並成立了「猶太國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等相應機構。這次大會召開的1897年,被認為是猶太人將自己的家園夢想開始付諸實踐的一年,也被認為是巴以爭端的開始之年。

從《貝爾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書》

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區西臨地中海,北接黎巴嫩,東鄰約旦,南連埃及。歷史上,這一地區並不是一個單獨的政治-地理區域,也不存在嚴格的疆界。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期間,這一地區的北部歸屬貝魯特省,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在「大耶路撒冷區」范圍內,東南端延伸至希賈茲西部(今沙烏地阿拉伯)境內 。

1906年10月,奧斯曼蘇丹和埃及總督簽訂了埃及東部同巴勒斯坦的邊界條約 ,首先確定了這一地區同埃及的邊界,即巴勒斯坦南部邊界。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英國、法國和俄國之間就開始就戰後瓜分奧斯曼領地展開秘密談判。巴勒斯坦地區的特殊地位在一系列密謀的最初階段便得以確立,即便在拉攏阿拉伯人加入反奧斯曼陣營的努力當中,英國也否認巴勒斯坦一帶是「純粹的阿拉伯地區」,並拒絕將這一地區納入醞釀中的阿拉伯國家境內。在英國和法國於1916年3月17日正式簽訂的《賽克斯-皮科協定》中,巴勒斯坦地區被約定為「實行國際共管」,並大致劃分了巴勒斯坦地區北部同未來法國勢力范圍的邊界。此後,在猶太復國主義組織領導人的參預下,英國和法國之間就巴勒斯坦地區的北部疆界問題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談判。為了給「猶太家園」預留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充足的水源,在1919年2月的巴黎和會期間,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還提出了一個包含今黎巴嫩南部和約旦河東岸一部分土地在內的「大巴勒斯坦」方案,但沒有被接受。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被英軍佔領,戰後成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寫信給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羅斯查爾德,聲稱「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此信後被稱為《貝爾福宣言》。猶太人據此開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但是,此舉遭到巴勒斯坦當地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他們以暴動和罷工的方式向英國施加壓力,要求限制猶太人移民。這場動亂一直持續了3年之久。與此同時,在納粹迫害下生計無著的猶太人繼續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總數已增加到44.5萬人。
1920年12月,英國和法國非正式地劃出了巴勒斯坦地區的北部「協議邊界」,作為兩國勢力范圍的臨時分界線。這條分界線將太巴列湖以北的戈蘭高地的一部分劃入了巴勒斯坦境內,從而使巴勒斯坦地區擁有了約旦河水系的全部地表徑流,太巴列湖則雙方共享。這條分界線顯然對巴勒斯坦地區是有利的,但法國對此並不滿意。國際聯盟在1920年7月正式發布了委任統治訓令後,英國首先給與了外約旦(約旦河東岸地區)獨立地位,並確立了「約旦河邊界原則」,劃分了巴勒斯坦地區的東部邊界。
接著,英法兩國又舉行了多次談判,並於1923年3月正式劃定了雙方委任統治的分界線,即巴勒斯坦北部邊界。在新的劃分方案中,戈蘭高地被全部劃入法國委任統治區內,太巴列湖則全部劃入英國委任統治區內,巴勒斯坦地區的外圍疆界由此全部劃定。 這一地區的面積約為27000平方公里 。

1936年4月阿拉伯人大暴動之後,英國派出了以羅伯特DangerCode;皮爾為首的皇家考察團,並擬定了被稱為「皮爾方案」的分治設想。在這一方案中,巴勒斯坦地區被分為阿拉伯區、猶太區和英國委任統治區。
阿拉伯區包括目前的特拉維夫南部的雅法市、約旦河西岸絕大部分土地、加沙地帶和內格夫荒漠的全部土地,面積約為17,000平方公里,約占巴勒斯坦全部土地的60%,是1947年聯合國分治決議規定的阿拉伯國面積的1.5-1.6倍,1948年戰爭後約旦和埃及控制的阿拉伯領土的2.7-2.8倍,未來巴勒斯坦國可能擁有的領土面積的將近3倍。

猶太區位於巴勒斯坦北部同日後黎巴嫩和敘利亞接壤目前的巴勒斯坦最富饒的加利利地區和北部沿海地帶,面積約為8,000平方公里,不超過巴勒斯坦地區總面積的1/3,約等於目前以色列領土面積的40%。

繼續處於英國委任統治的地區是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巴勒斯坦最敏感的地區,面積不超過巴勒斯坦總面積的10%,區域內集中了各宗教的幾乎所有聖地,位於猶太區內的拿撒勒(聖母瑪麗亞受孕處,基督教聖地)被劃為委任統治飛地。但阿猶雙方都沒於接受這一方案。

1939年5月,英國政府害怕進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國的反抗,遂主動向阿拉伯各國示好,提出了所謂的《巴勒斯坦白皮書》。白皮書提出:在今後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萬名猶太人;限制猶太人購買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備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給一個阿拉伯人佔多數的當地政府,猶太人可在該政府管轄下實行高度自治。阿拉伯人的動亂是平息了,但是,在對立情緒強烈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建立信任,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勒斯坦白皮書》公布之時,恰是歐洲猶太人為逃避納粹大屠殺,苦苦尋求安身立命的綠洲之日。在納粹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全世界1/3的猶太人被殺害,遇難者總數達600萬,歐洲猶太人所剩無幾。英國在向德國宣戰前,由於堅持白皮書的立場,不讓受迫害的德國和奧地利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使得當地猶太人和託管當局處在了戰爭邊緣。只是基於對德國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動有所限制。但是,在戰時,猶太突擊隊從未停止過對攔截非法移民的英軍設施的破壞。

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和以色列立國

二戰結束後,從納粹集中營里解放出來的幾十萬波蘭猶太囚徒,成了無家可歸之人。他們不能返回故園,因為此時在波蘭各地相繼發生了殺害返鄉猶太人的事件;除了幾個北歐國家之外,飽受戰爭蹂躪的西歐國家無力收容他們;連素以移民國家著稱的美國都不願敞開大門。此時,惟一張開臂膀歡迎他們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猶太社區。由於英國繼續堅持白皮書的政策,導致猶太突擊隊同英國託管當局的沖突不斷升級。猶太人炸路斷橋,襲擊拘禁非法移民的營地,暗殺英國官員。

對英國而言,這將是一場不得人心的戰爭。此時,希特勒殺害600萬猶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國際輿論一邊倒地同情猶太人。讓那些被解放的波蘭猶太人繼續住集中營,實在是說不過去。隨著軸心國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國當年拒絕義大利的提議、不同意德國和奧地利猶太人經義大利轉送巴勒斯坦的決定,也大白於天下,輿論視英國為殘殺猶太人的幫凶。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英國決定從巴勒斯坦脫身。1947年2月15日,英國宣布把巴勒斯坦這塊燙手山芋轉交聯合國。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其中10個是伊斯蘭國家)、10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即聯合國第181號決議。決議規定: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兩個月後,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蘇聯出於爭取以色列執政的工黨的考慮,一改從帝俄時期就固有的反猶態度,為以色列建國出了大力,並對以色列國的建立和鞏固給予了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蘇聯常駐聯合國代表葛羅米柯在聯大一番感人的演講,對181號決議的順利通過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貝爾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猶太人復國的英國,卻在此時投了棄權票。

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的分治決議為猶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同時提供了建立自己國家的機會。但是,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阿拉伯人分到的領土是少於其人口比例份額和實際佔有土地份額的。

1. 1947年底阿猶雙方實際擁有土地情況:

在約27,000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土地當中,約有12,000平方公里是可耕地,實際開發面積為約9,000平方公里 。如同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一樣,土地佔有情況分為有主土地、無主土地和公有土地。英國委任統治當局沿襲了奧斯曼加帝國的土地法,對巴勒斯坦的土地管理一直是十分嚴格的,並從1920年起重新進行了土地登記,規定了土地買賣規則。毫無疑問,在猶太人回歸巴勒斯坦之前,除少量基督教會擁有的地產之外,巴勒斯坦「有主土地」的所有者基本上是阿拉伯人。
1855年起,猶太人開始在巴勒斯坦購置農業用地。截止到委任統治結束前(1948年5月),各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公司和個人共購置了1,630平方公里土地,英國委任統治當局還將188平方公里的荒地「特許」給猶太人進行開發,使猶太人擁有的土地面積達到了1,820平方公里,約占巴勒斯坦土地總面積的7%,實際開發面積的20% 。

很難在文獻中檢索到同期阿拉伯人土地擁有情況的確切數據,根據對間接資料的核算,委任統治結束時阿拉伯人擁有的土地面積在7,200平方公里左右,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近27%,實際開發面積80%。

在人口比例上,據聯合國特別委員會1947年11月提交的報告,1946年底巴勒斯坦的人口總數是197.2萬,其中60.8萬為猶太人,占總人口的31%;136.4萬為阿拉伯人(含穆斯林、阿拉伯基督徒和少量非阿拉伯基督徒,基督徒總數約為10萬人),占總人口的69%。

2. 分治決議規定的阿拉伯國疆域基本情況:
巴勒斯坦分治方案的藍圖實際上由美國提出的,有幾種不同的版本。經聯合國巴勒斯坦特別委員會批准而供聯合國大會表決的被稱為最後藍圖 ,也就是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第181(二)號決議(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附圖一。這份25萬分之一的地圖標明了「猶太國」和「阿拉伯國」各自的疆域,以及「耶路撒冷特別行政區」的邊界,決議文本還對邊界的大致走向做了文字說明,但並沒有標出各方的領土面積。由於隨後爆發的戰爭,實地標界也無從進行,人們目前見到的所有關於領土面積的數據都是事後估算的。

181(二)號決議對巴勒斯坦土地的分配情況如下:

領土面積(平方公里) 領土比例
阿拉伯國 11,000 40.7%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猶太國 15,850 58.7%
耶路撒冷特區 158 0.6%
總計 27,008 100%

「阿拉伯國」和「猶太國」領土的劃分並不是嚴格依照人口分布情況作出的,人口交叉問題十分嚴重。在「阿拉伯國」疆域內,當時居住著近1萬猶太人;而「猶太國」疆域內的阿拉伯居民超過了43萬。
各區人口構成和民族比例是 :
區內人口總數 阿拉伯人 所佔比例 猶太人 所佔比例
阿拉伯國 828,000 818,000 98.8% 10,000 1.2%
猶太國 937,000 438,000 46.7% 499,000 53.3%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耶路撒冷特區 205,000 105,000 51.2% 100,000 48.8%
合計 1,970,000 1,361,000 69% 609,000 31%

1948年5月14日下午4時,,特拉維夫現代藝術博物館前面的廣場上,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國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國獨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總理。

以色列建國的消息通過電波傳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作出了積極的反應。本—古里安宣布建國17分鍾後,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查理·羅斯向記者宣布:美國承認以色列。承認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國人在還不知道這個新國家叫什麼名字的時候就擬好的。當得知這個國家取名「以色列」時,杜魯門總統用筆將文告上的「猶太國」字樣劃去,改為「以色列」。5月17日,蘇聯宣布承認以色列。

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國的第二天,英國宣布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當天,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外約旦(1950年改稱約旦)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同時,阿拉伯聯盟發表聲明,宣布對以色列處於戰爭狀態,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此爆發。史稱「巴勒斯坦戰爭」。

戰爭一開始,阿拉伯國家軍隊在數量上比以色列部隊略占優勢。其中埃及出兵7000人,外約旦「阿拉伯軍團」7500人,敘利亞5000人,伊拉克1萬人,黎巴嫩2000人,「阿拉伯解放軍」和「阿拉伯拯救軍」1萬餘人,合計4萬多人。空軍裝備有各類飛機131架,艦船12艘,坦克裝甲車240輛,各種野戰炮140門,而以色列總兵力只有3.4萬人,各類飛機33架,艦船3艘,幾乎沒有什麼大炮、裝甲車。

與以後的幾次中東戰爭不同,英美兩國出於在阿拉伯世界的長遠戰略考慮,在巴勒斯坦戰爭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邊。倒是蘇聯為爭取這個新生的國家,對以色列給予了充分的支持。當時在蘇聯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僅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軍火,而且為以色列提供專用機場、建立空中走廊,為以色列訓練空軍和傘兵部隊。戰爭進行之時,幾名駐歐美國空軍猶太裔士兵冒著軍法審判的危險,偷了3架重型轟炸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機場裝滿炸彈後,起飛轟炸開羅和大馬士革。

由於參戰的阿拉伯各國彼此之間心存疑忌、內部不和,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國王法魯克各打算盤,使得只有游擊隊實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戰斗持續到1949年。

埃及在軍事失利的情況下,於1949年2月24日在希臘的羅德島簽定停戰協定。根據協定,埃及承認除加沙地帶外,以色列佔有整個內格夫地區。邊界重鎮奧賈非軍事化,埃及在離奧賈14至17英里內不得設立陣地。外約旦和以色列的停戰談判3月2日也在羅德島開始。通過協定,以色列控制了越過卡梅爾山脈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戰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對特拉維夫和哈德臘東部沿海平原的軍事威脅。伊拉克拒絕和以色列談判,但表示遵守以約協定。以約停戰後,伊拉克軍隊即撤出巴勒斯坦。

這次戰爭後,巴勒斯坦被分為三部分: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總面積的78%,超過「分治決議」規定面積5700多平方公里;約旦河西岸歸約旦管轄;加沙地帶歸埃及管轄。

而以色列則作為一個新生的猶太人國家,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Ⅳ 十五世紀開始的大航海時代為什麼葡萄牙人能靠幾百人就擊敗東方很多國家僅僅是因為武器先進嗎

呵呵,我曾經也和你一樣為同樣的問題困惑,後來查了一些資料也明白了

例如皮薩羅征服印加帝國的時候,印加在內亂爭奪王位,印加王根本沒把皮薩羅放在眼裡,反而還怕時節去接這對歐洲征服者,皮薩羅他們很順利的就到印加首都,而且在一次引誘印加王出來的時候,埋伏擒住了印加王,之後扶持了一個傀儡王統治了整個印加帝國,再後面過了幾十年才滅了印加

皮薩羅為什麼可以征服呢,因為美洲那邊有一個傳說,他們的祖先會從東方而來,而歐洲人的到來正好應征的這個預言,二是美洲人在武器上的落後,三是馬這種生物發揮了重要作用,美洲沒有馬,美洲人見到馬就像見到怪物一樣恐懼!

其實滅亡美洲印第安人的還是自己,很多時候,他們內亂,有些人跑去幫忙征服者,比如打特蘭斯的時候,印第安人組織了一個幾萬人的軍團區幫助幾百人的歐洲征服者

而例如荷蘭占據台和諧灣的時候,也是明朝滅亡清朝建立的時候,那時候征服哪有時間去管一個邊陲小島,但後面鄭成功不是打敗了荷蘭人么

還有種種,歐洲之所以征服的那麼順利,不是武器先進,主要是靠煽動別的國家內亂,扶持一方打擊另一方,也就是所謂的顛覆

Ⅳ 暴力山谷好看嗎 暴力山谷怎麼

遙想當年諸子百家們昏天黑地的爭論不休
也沒爭出個標準的答案。

Ⅵ 電影 最後是兩條中國形象的龍打架

我知道
是韓國 的
叫做《龍之戰爭》

Ⅶ 求兩個國家球迷因體育運動發生爭執的事件 在線等!

http://dxm0274.bokee.com/
薩爾瓦多

宏都拉斯

我們都知道,足球是一種最富有戰爭感的現代運動。當然,這不僅僅是指在足球運動中球員所受到的身體創痛,同時,還代表著球迷在觀看比賽中所產生的興奮、緊張、痛苦和仇恨。在英格蘭,你會對這些有更深的體會。

最近的一次暴力事件中,一位南非的裁判射殺了一名不服從裁決的球員,當然這件事有點不太尋常。但是,更不尋常的是足球帶來了一場戰爭,一場真刀真槍的流血戰爭。

這事發生在1969年的世界盃預選賽後,中美洲的兩個近鄰國家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理查德·卡普辛斯基在他的大作《足球戰爭》中對這一事件有著詳細的記錄。

在比賽的前一夜,宏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的球迷在薩爾瓦多隊入住的飯店前"狂歡"了一整夜,當然,薩爾瓦多隊的隊員們也是一夜無眠。在第二天比賽中,宏都拉斯隊如願的以1:0的比分戰勝了雙眼赤紅的薩爾瓦多隊。而在薩爾瓦多,一位18歲的女球迷也因傷心過度,在電視機前開槍自殺。

這位女球迷的葬禮成了全國的喪事,甚至總統和軍隊也出席了出殯儀式,她的棺材還被塗上了國旗的顏色。一張當地的報紙這樣寫道:"這個年輕的女孩,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祖國跪倒在別人的面前。"

當然,當宏都拉斯隊來到了客場的時候,薩爾瓦多已經徹底變成了人間地獄。球迷們把准備好的臭雞蛋和死老鼠扔進了宏都拉斯隊員的房間里。第二天,當宏都拉斯隊乘坐的大巴來到體育場時,場地上並沒有升起宏都拉斯的國旗,取而代之的是一塊骯臟的破布。

球賽還能有什麼懸念呢,薩爾瓦多3比0取勝。宏都拉斯的球員們只要能夠活著走出體育場就謝天謝地了。當然,隨隊前來觀戰的兩名宏都拉斯球迷的下場就不言而喻了。

作為"回報",旅居宏都拉斯的薩爾瓦多人開始遭到屠殺。兩邊的報紙開始互相謾罵,終於宏都拉斯中止了兩國的外交關系。

在7月14日,也就是第二場比賽的一個月之後,薩爾瓦多向特古西加爾巴投擲了炸彈。薩爾瓦多的軍隊也越過了邊境,進入宏都拉斯境內。

但是,由於燃料和軍火供應不足,他們的入侵僅僅維持在宏都拉斯國境線五英里內的范圍附近。宏都拉斯開始回擊了,他們的空軍炸掉了薩爾瓦多國內的幾座石油庫。

沒有幾天,美國政府出面調停,雙方簽署停戰協議。當然,此後零星的戰火過了好久才銷聲匿跡。一共有兩千至三千人在這場戰爭中喪生,大部分是平民。

高俅陪宋徽宗踢足球玩的時候,大概做夢也想不到,一千年後,足球可以引發一場全武行的戰爭,而且這場戰爭在世界戰爭史上還留下了一個世界之最―最後一次活塞式戰斗機之間的空戰。

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是中美洲的兩個香蕉共和國。平日里,除了香蕉和足球,人們很難想起世界上還有這么兩個國家。1969年7月,兩國還真為了香蕉和足球打了一場中美洲國家歷史上最大的戰爭,史稱「足球戰爭」。

薩爾瓦多的經濟發達一點,人口也多一點;宏都拉斯的人口略少於薩爾瓦多,但面積要大上六倍。美國的聯合水果公司和標准水果公司在宏都拉斯有大片的香蕉園,很多薩爾瓦多人為了工作機會,合法地或非法地移民宏都拉斯,在那裡安家立業。到1969年,人口只有三百萬的薩爾瓦多,竟有二十七萬人在宏都拉斯,一些先富起來的薩爾瓦多人也喜歡招搖過市,給人口只有二百七十萬的宏都拉斯造成了不小的社會壓力。宏都拉斯的土地改革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已經在宏都拉斯土地上耕耘的薩爾瓦多移民,薩爾瓦多則有意無意地顯現將薩爾瓦多移民在宏都拉斯的地盤囊括進版圖的領土野心。兩國為了邊界爭端和非法移民問題,關系已經十分緊張。70年世界盃足球賽的資格賽中,宏都拉斯隊在主場先勝一局,薩爾瓦多球迷抱怨在宏都拉斯受到粗暴對待。第二局在薩爾瓦多,薩爾瓦多隊贏,這一次,薩爾瓦多球迷也對宏都拉斯球迷老實不客氣,宏都拉斯的國旗、國歌也受到了嘲弄。決勝局使雙方已經很大的火氣終於達到了爆發點。決勝局在中立的墨西哥城舉行,薩爾瓦多隊獲得勝利。宏都拉斯當局和民間的反移民武裝民兵立刻開始了大面積的毆打、驅逐薩爾瓦多移民和搶掠財產的暴力行動,這觸發了薩爾瓦多的強烈反應。在美洲組織調解失敗後,薩爾瓦多於1969年7月14日黃昏,發動了閃電式的突然襲擊,意圖一舉奪取邊境的一些重鎮和通向內陸的交通要道,迫使宏都拉斯同意對薩爾瓦多有利的協議,甚至扶植一個親薩爾瓦多的政府,足球戰爭就這樣打響了。

薩爾瓦多的地面部隊有四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宏都拉斯的地面部隊有三個步兵營,六個邊防營,一個工兵營,兩個75毫米野炮連。雙方空軍的主力作戰飛機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古董。薩爾瓦多空軍的主力是12架野馬(Mustang)式戰斗機和6架海盜(Corsair)式FG-1D戰斗機,一架B-26轟炸機,4架兼作轟炸機用的C-47運輸機。宏都拉斯的主力是14架海盜F4U戰斗機,和6架C-47。海盜式戰斗機畢竟是艦載戰斗機的底子,比野馬的性能、火力、可靠性和使用上的靈活性都要好,既適合空戰,又適合對地攻擊。宏都拉斯空軍是清一色海盜式戰斗機不說了,薩爾瓦多空軍對僅有的幾架海盜也非常器重。薩爾瓦多的海盜是早期型號,只裝備機槍,發動機功率較小,機械增壓器也大多不堪使用,大大影響了高空、高速(相對活塞式發動機而言)性能。宏都拉斯的海盜是後期型號,發動機 功率較大,有的還裝備航炮,性能優於薩爾瓦多的海盜。相比而言,雙方的野馬式和海盜式戰斗機是對地攻擊的主力,而C-47由於具備較好的導航和夜航能力,被用作「戰略轟炸」的主力,炸彈由機內地板上用於移動貨物的滾柱移到機艙門口,直接推出去,命中率可想而知。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薩爾瓦多空軍僅有的一架B-26沒有怎麼投入戰斗。雙方都動用了武裝的教練機,以彌補戰斗機數量的不足。賽斯納(「杜丘飛機」)和農用飛機也投入了戰斗,用於非武裝的聯絡、觀察、救援、騷擾等任務。有趣的是,部分薩爾瓦多的教練機土法上馬,安裝了60毫米和81毫米迫擊炮,用於對地攻擊。迫擊炮上天,這一定是世界戰爭史上獨一無二的。薩爾瓦多在兵力兵器上不佔優勢,但薩爾瓦多軍隊訓練較好,並佔有先發制人的主動權。雙方都沒有雷達預警和指揮系統,空戰基本就是地面觀察哨預警,戰斗機升空後目視搜索、攻擊,和二戰前輩沒有兩樣。

為了避免宏都拉斯空軍立刻反擊,薩爾瓦多空軍的首戰選在黃昏時分。開戰伊始,薩爾瓦多力圖一舉將宏都拉斯空軍主力摧毀與地面,空軍力量傾巢出動,連薩爾瓦多航空俱樂部的十幾架噴灑農葯的農用飛機和一架教練機也出動了。這些民用飛機的使命是騷擾。當宏都拉斯北方軍區司令打電話要轄內的空軍基地做好戰斗准備,防止薩爾瓦多空軍可能的空襲時,電話里的回答是:「上校先生,炸彈正在往我們頭上掉下來!」。幸好宏都拉斯空軍已經有所准備,事先將地面的飛機疏散,空襲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

盡管倉促應戰,宏都拉斯空軍還是立即反擊,出動了一架C-47,轟炸薩爾瓦多的主要空軍基地Ilopango機場。這架C-47先飛到太平洋海岸,然後用羅盤和地圖盲目導航至目標上空,投放了14枚50公斤炸彈,聲稱受到地面防空火力的猛烈射擊。然而,薩爾瓦多軍方說,Ilopango機場的人沒有聽到任何飛機飛過,機場周圍也沒有炸彈落下。離機場55公里的Zapotitan山谷那裡,倒是有人聽到響動,想來那架C-47飛岔了方向,炸彈全丟到熱帶叢林里「聽個響」了,還差點沒人聽到。[cchere.net 西西河 晨楓]

薩爾瓦多空軍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二天凌晨,宏都拉斯空軍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反擊。科林德萊斯少校率領四架海盜式戰斗機,掛上炸彈,放下起落架,冒充薩爾瓦多的海盜式戰斗機,在太陽剛剛升起時,接近Ilopango機場的跑道。這招成功了。但是宏都拉斯飛行員的水平或者運氣太臭,只有少校大人的一顆炸彈命中了一輛運水的卡車,損壞了一個停機窩棚,其他炸彈不是不響,就是扔到不知道哪裡去了。好在他們在攻擊完畢後,沒有立刻返航,而是轉而用航炮和火箭攻擊200公里外海邊的的儲油設施和煉油廠,造成多處大火,嚴重影響了薩爾瓦多軍隊的燃料供應,對日後阻滯薩爾瓦多陸軍的繼續推進起到很大作用。

薩爾瓦多空軍當然也沒有停止攻擊,其中4架海盜式戰斗機在攻擊宏都拉斯首都Tegucipalga附近的Tocontin機場後准備離去時,宏都拉斯的赫爾南德斯上校駕一架海盜式戰斗機升空,單機闖陣,果斷攻擊落單的後兩架薩爾瓦多的野馬式戰斗機,在成功地進入柯泰斯上尉後方的有利射擊陣位後,上校大人遺憾地發現航炮打不響,只好恨恨地退出戰斗。這一方面顯示了上校大人的勇敢和技巧,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薩爾瓦多飛行員的無能,雙機之間沒有起碼的互相掩護,受到突然襲擊後也缺乏迅速反應,否則上校大人沒有這么容易想打就打、想溜就溜。至於柯泰斯上尉,背運還沒有過去,還沒有來得及開溜,兩架臨時裝備7.62毫米機槍的宏都拉斯T-28教練機趕到了,把柯泰斯的海盜打傷,柯泰斯的腿也負了傷。按照薩爾瓦多的說法,柯泰斯按下心中的餘悸,毅然甩掉敵機,不顧掉隊,轉而向宏都拉斯總統府攻擊,英勇地投下一顆炸彈,不幸沒響,在受到地面猛烈火力攻擊受傷後,英勇機智地把人民的寶貴財產安全地飛回了偉大的祖國。

薩爾瓦多空軍同時繼續使用C-47作「戰略轟炸」,並在C-47上加裝12.7毫米重機槍,用作壓制地面火力和近距空中支援。兩架薩爾瓦多C-47在到達戰區時,恰好遇到已經在空中巡邏的四架宏都拉斯的海盜式戰斗機,立刻受到攻擊,其中一架左機翼受傷,左發動機也被擊中起火,幸好這幾個宏都拉斯飛行員的射擊技術不高,彈葯打光了也沒有把薩爾瓦多的C-47打下來,後者僥幸撿了一條命,慌忙中拋棄所有不必要的重量,靠右發動機勉強回到基地,在著陸過程中打了一個180度的轉轉,還好沒有起火。這C-47也真是結實,修修補補,後來又上天了,不過這已經是戰後的事了。

這一天,宏都拉斯空軍聲稱擊落一架C47,一架野馬,薩爾瓦多一口否認,戰後清點的結果也表明,宏都拉斯對自己的戰果太過樂觀了。

薩爾瓦多的桑托斯上尉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由於燃料緊缺,戰場距離不遠,野馬的機動性也不足,薩爾瓦多的野馬式戰斗機一般不滿載燃料起飛,而是減油起飛,一來避免著陸時必須拋空多餘的燃料,二來改善機動性。但是在空襲Acajulta港時,桑托斯上尉的野馬燃料用盡,被迫在中立的鄰國瓜地馬拉降落,被人家按國際慣例連人帶機一起扣留,直到戰後才歸還。

在地面上,宏都拉斯軍隊就不行了,在邊境上幾個地方放了幾槍就開溜,薩爾瓦多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若干邊境重鎮,和通往內地的泛美公路沿線。不過,薩爾瓦多軍隊的挺進沒有多久就被迫停止,燃料、彈葯、補給跟不上。

7月16日,薩爾瓦多空軍繼續出擊,但一大早,兩架准備起飛的野馬就自己在跑道上撞起來,機翼蹭著機翼,兩架飛機就地轉了小半個圈,來了一個嘴對嘴,機翼、螺旋槳 和發動機的缸體都受到了損壞,雖然後來修好了,但已經是戰後了。

與此同時,部分宏都拉斯的邊境據點還沒有失守,宏都拉斯把「榮譽衛隊營」的一千多人用 C-47空運進去,不過最後也還是沒有守住。宏都拉斯空軍照例宣稱已經給薩爾瓦多空軍決定性的打擊,薩爾瓦多空軍照例否認,戰後的清點也證明薩爾瓦多空軍這一天確實沒有任何損失。

整個戰爭期間,宏都拉斯的空軍是一個亮點。在遭到突然襲擊後,迅速反擊,並基本控制了戰區的制空權。7月17日,這是宏都拉斯空軍將要永遠念叨下去的日子,因為這一天,費爾南多?索托上尉擊落了三架敵機,成為中美洲國家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曾經擊落敵機的飛行員。已經借調民航和退入預備役的索托上尉,因為擊落三架敵機,成為宏都拉斯的民族英雄,幾十年後,還在電視上喋喋不休當年的英雄業績。索托上尉擊落的第一架飛機是一架野馬式,這是戰爭史上最後一架在實戰中被擊落的野馬式戰斗機。飛行員瓦萊拉上尉如何喪命有不同說法,有說他在跳傘時已經重傷不治,有說他跳傘落地後被擊斃,也有說他是隨座機墜毀喪命的。索托上尉擊落的第二架敵機是海盜式戰斗機,飛行員阿瑪亞上尉安全跳傘。在這一天的第四次出擊中,索托上尉把勇敢但倒霉的柯泰斯上尉的海盜打了個空中開花,柯泰斯當場喪命。這是戰爭史上最後一架在實戰中被擊落的活塞式戰斗機。

薩爾瓦多的飛行員其實技術不錯,有幾個還是飛特技表演出身,但是實戰不是特技,花俏的飛行動作可能招來殺身之禍,用寶島用語來說,那是把「狀況」搞錯了。

這時,薩爾瓦多空軍只剩下2架海盜、5架野馬(第6架被扣留在瓜地馬拉)和一架B-26可以投入作戰了。薩爾瓦多在國際上緊急尋求補充的野馬式戰斗機,因為野馬比海盜容易獲取,但5架野馬直到19日才到達,第6架被美國海關以文件不全為名,扣留了。在戰斗機嚴重緊缺的同時,薩爾瓦多的飛行員也奇缺,所以臨時從海外招募了一些僱傭軍飛行員。但據說這些僱傭軍飛行員出勤不出力,一遇到危險,就利用野馬式的爬升性能,高高地飛入雲里,躲避戰斗,把護航的飛機丟給對手,口碑很是不好。

在地面上,宏都拉斯部隊也伏擊了一支冒進的薩爾瓦多部隊,成功地阻止了對方的推進,但最後彈葯打光,沒有能夠把對方趕回去。

7月18日,形勢終於開始對宏都拉斯有利。宏都拉斯軍隊開始向薩爾瓦多境內挺進,包抄薩爾瓦多軍隊的後路。宏都拉斯軍隊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但在迅速挺進不久,美洲國家組織的調停開始生效,宏都拉斯軍隊旋即撤回邊境的這一側。但薩爾瓦多軍隊拒絕離開佔領的1600平方公里宏都拉斯土地,直到8月5日才從宏都拉斯境內撤出。

宏都拉斯在戰後立即從委內瑞拉購買了4架F-86K戰斗機,在70年代中,又購買了18架賽斯納A-37,作教練機和對地攻擊使用,同時購買了21架達索超神秘B2戰斗機。宏都拉斯的野馬和海盜一直服役到70年代中,終於為12架富爾加教師式教練機、18架達索MD-45暴風式戰斗機所取代。至此,兩國空軍都進入了噴氣時代。薩爾瓦多剩餘的野馬和海盜也出售給美國的私人收藏家,總算是老有善終。

這場時光倒錯的唐吉坷德之間的戰爭的結果是兩千多人喪生,其中大部分是宏都拉斯平民。十幾萬薩爾瓦多移民背井離鄉,隨薩爾瓦多軍隊回到薩爾瓦多,加劇了薩爾瓦多的就業和社會問題。薩爾瓦多軍人在不久的大選中當政,向日後的獨裁和人權悲劇走出了第一步。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要十多年後才恢復正常關系。

今天,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還是香蕉照種,足球照踢,除此之外,人們還是想不大起這兩個曾經為了香蕉和足球打過一仗的國家

Ⅷ 羅斯格拉希亞雷斯冰川國家公園莫雷諾冰川的資料

阿根廷羅斯·格拉希亞雷斯冰川國家公園由多山的湖區組成,位於南緯49度以南,阿根廷聖克魯斯省西南部的邊遠地區。它包括南安第斯山的一個被大雪覆蓋的地區,以及許多發源於巴塔哥尼亞冰原的冰川。
1937年,根據阿根廷105433號令,這一地區首次被列為保護區。1945年4月28號,冰川國家公園破土動工。1971年10月11號,正式限定了目前冰川國家公園的范圍。這里的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現代冰川區之一(僅次於南極洲和格陵蘭的現代大冰川),總面積4459平方千米。這一地區還包括1541平方千米的國家自然保護區。這片冰川區共有47座冰川,其中13個流向大西洋。這些是從巴塔哥尼亞冰場漂移過來的冰川,有10座分布在冰川公園內,依次名為馬爾科尼、維埃德馬、莫亞諾、烏普撒拉、奧內利、斯佩加西亞、馬約、阿梅格西諾、莫雷諾、弗里亞斯。10座冰川由南向北,屹立於公園內。其中,除莫雷諾外的9座冰川都在消融,消融的冰水注入大西洋。
莫雷諾冰川還在成長,它長35千米,其前緣為一道寬4000米、高60多米的水壩,矗立在湛藍的阿根廷湖面上,蔚為壯觀。莫雷諾冰川猶如一條巨大冰舌,伸進巴塔哥尼亞高原上的阿根廷湖。冰川表面如峭壁似的邊緣,布滿嶙峋的深隙。這些冰川的發源地巴塔哥尼亞冰蓋是阿根廷、智利邊界處一片遼闊的冰原。源自該處的冰川,或流往太平洋,或流往大西洋。阿根廷冰川群中,最大的是烏普薩拉冰川,伸展至阿根廷湖北端,常有澄藍的巨大冰山流入湖中。莫雷諾冰川每隔兩三年都會截斷湖面一次,致使湖面水位上升,直到水流在冰壩底沖出一條涵溝,導致冰壩崩塌,湖水才能重新暢通。這種情況來回反復,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是公園的一大奇觀。
東部的安第斯山一般都有大量冰川。巴塔哥尼亞冰原幅員14000平方公里,是除南極洲外最大的冰雪覆蓋區,它約占公園一半的面積,公園內面積小於3平方公里的冰川大約有200個,它們都獨立於大的冰原之外。冰川的活動主要集中於兩個湖區,其實這兩個湖區本身就是古代冰川活動的產物。
這個奇特而美麗的自然風景區有著崎嶇高聳的山脈和許多冰湖,其中包括100英里長的阿根廷湖。在湖的遠端三條冰河匯合處,乳灰色的冰水傾瀉而下,像小圓屋頂一樣巨大的流冰帶著雷鳴般的轟響沖入湖中。觀看冰川移動是一次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冰川平均每天大約要移動30厘米。你所看到的冰川,正如你想像的那樣:巨牆般的巨冰,如同在山谷中擴展延伸,四周霧靄升騰,蔚為壯觀。似乎靜止的冰川突然會發出一聲巨響,接下來一大塊冰塊就會落到海上。世界遺產中沒有幾個處於運動狀態,它們只是「存在」而已,但阿根廷羅斯·格拉希亞雷斯冰川國家公園卻是一個例外。
冰川國家公園每兩三年就發生—次冰災,崩塌的冰塊如千軍萬馬,隨洪水翻滾奔流。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發生於阿根廷湖,主角是莫雷諾冰川。冰川攔截阿根廷湖,時而電擊雷崩,冰凌激濺半空,如銀雨紛拋。
阿根廷湖地處巴塔哥尼亞高原冰蓋之下,靠近安第斯山脈南端。湖的前端,溪流像觸手似的向四方八面伸出,伸入高山深處。莫雷諾冰川是巴塔哥尼亞冰蓋的產物,從山上流向阿根廷湖的一條支流。由於切割得深,來勢猛烈,到湖邊並未停止,一直伸到湖的對岸,途中遇到湖畔森林,把樹木連根拔起,把石塊推離地面。
冰川形成冰堤,略呈藍色的冰垣壁立湖中,高達60米,攔蓄湖水,最後,使冰堤上游的湖水比另一邊高37米,因壓力集聚,湖水沖缺冰堤,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阿根廷湖水沖缺冰堤時冰塊破裂聲和湖水的怒吼如雷震耳,聲聞16公里以外。湖水起初滲過堤基迅速變成澎湃的洪流,在冰堤下沖出隧道,並不斷削弱隧道壁。最後隧道突然崩塌,大如房屋的冰塊坍落水中,較小的飛濺半空,四散墜下。1972年冰堤決裂時,由於攔蓄的水太多,流了幾個星期,堤兩面的落差才消失。
冰川國家公園里的冰川有4公里長,大約150英尺高。公園管理處提供了兩條不同的觀賞路徑。一條路徑是通過巨大的吊車把遊客載到高達300米的高處,此時,巨大的冰川彷彿迫在眼前,一些冰山從你身邊飄浮而過。冰川的前部陡峭得令人難以置信,冰川內部因承受巨大的壓力而出現了許多的斷裂。遠處望去,整個冰川呈現出深藍色調。第二條路徑朝向冰川前進的方向,從一條絕壁上過去,公園的服務機構在這一地區設置了幾條人行道,以便可以領略到不同部分的壯美景觀。人行道的更大好處在於,它使遊人可以觀測到冰川底部的風景,還可以盡可能的靠近冰川的正面。不幸的是這些年來,有幾個遊客因崩塌的冰體和它們產生的巨大的氣浪致死。
經常有喜歡登山的人,來到阿根廷冰川群,攀登菲茨羅伊峰。這座險峻的山海拔3375米,矗立在阿根廷國家公園北面草原上,跟南面的莫雷諾冰川遙遙相對。
冰川國家公園主要樹種是倫卡樹,也是公園內主要的植物群落。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的植被主要由兩個界限明顯的植被群組成:亞南極的巴塔哥尼亞森林和草原。森林中主要的物種包括南方的山毛櫸樹、南極洲假山毛櫸、晚櫻科植物、苯巴比妥、虎耳草科植物、酷栗屬植物也是其中典型的品種。巴塔哥尼亞草原由東而始,有一大片針茅草叢,其間散布著一些矮小的灌木叢。海拔1000米以上的半荒漠地區長有旱生植物墊子草,更高的西部區域則由冰雪覆蓋的山麓和冰川組成。

閱讀全文

與暴力山谷是哪個國家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寶盆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490
吾悅廣場電影院昨天有什麼電影 瀏覽:564
出了圈子就成白骨是什麼電影 瀏覽:579
一部電影的插曲時光什麼的 瀏覽:47
2019上半年好看的國產電影 瀏覽:319
艾曼妞6電影免費中文字幕 瀏覽:251
好看的重生電影 瀏覽:38
想看電影怎麼做啊 瀏覽:760
東方福利電影卡怎麼使用 瀏覽:30
美女快遞包裝破損電影叫什麼 瀏覽:878
有哪些鍛煉邏輯思維的電影 瀏覽:580
電影僵屍新娘免費觀看 瀏覽:982
劉德華演四少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41
梁家輝和劉德華合作過哪些電影 瀏覽:537
床頭戲有哪些電影 瀏覽:833
劉思慕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388
最近上映的電影怎麼 瀏覽:66
537高地北坡是什麼電影 瀏覽:799
羅文姬電影免費看 瀏覽:705
恐怖類電影哪個好看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