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魔方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最早的魔方是魯比克教授發明的,但是並不是為了投入生產和娛樂。因為他是建築學和雕塑學教授,所以他自己動手做出了第一個魔方的雛形來幫助學生們認識空間立方體的組成和結構。在他完成第一個作品以後,轉動了幾下,發現原本齊整的魔方竟然很難恢復,於是他意識到這個新的發明會很不簡單。但是他想不到的是,這個邊長不到6厘米的玩具竟然會在未來風靡全球,甚至出現了以魔方為道具的運動。
㈡ 九十年代的美國關於魔方的電影
美國電影《猛鬼追魂》,又名《養鬼吃人》,現有九部。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可怕的魔方,只要你能正確的拼對它,地獄之門就會向你打開。Kirsty的叔叔弗蘭克因為打開了地獄之門,被地獄的魔鬼所殺,現在,他 又因為鮮血的浸潤開始了復活之旅,要依靠她的繼母完成他的計劃,而目標甚至包括自己的兄弟,但地獄的魔鬼也隨之而來,要將他帶返地 獄···「Hellraiser」系列的地獄苦行僧(Cenobite),當他面無表情的說出:「歡迎來到地獄!」「我就是痛苦!」「我將把你的靈魂撕 裂!」嘴裡冒出的地獄寒氣足以凍僵罪者的靈魂。虐殺只是肉體的痛苦,是表象,靈魂的刑拷才是真正的地獄,是實質。
http://ke..com/view/951527.htm
㈢ 魔方是哪國發明的
魔方是由匈牙利布達佩斯商用藝術學校教師魯比克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三維空間想像能力。
㈣ 魔方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推出年份:1978年 魔方是由匈牙利 布達佩斯商用藝術學校教師魯比克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三維空間想像能力。 魔方是一個正方體,每個面由9個小方塊組成,同一面的每個小方塊上都塗上同一種顏色,一共是6種顏色,轉動這些小方塊竟能組成 8!×37×12!×210 =43,252,003,274,489,856,000 ≈4×1019種不同的顏色組合圖案!大約為4000億億種。魔方,全稱魯畢克魔方,由瑞士人魯畢克在1979年間發明。 魔方由26個立方塊和一個三維的十字連接軸組成,它的物理結構非常巧妙,這26個立方塊由連接軸連接構成一個大的立方體,在立方體的每個面上有9個小立方塊,每個坐標軸方向上分為三層,每層都可以自由轉動,通過層的轉動改變小立方塊在立方體上的位置。小立方塊依據其所處的位置分為角立方塊、邊立方塊、中心立方塊:處在8個角上的為角立方塊、處在12條邊上中間的為邊立方塊、處在6個面中心的為中心立方塊,在一個魔方中有8個角立方塊、12個邊立方塊、6個中心立方塊。角立方塊有3個面可見、邊立方塊有2個面可見、中心立方塊只有1個面可見,共有54個面可見,即立方體的每個面上各有9個可見的小立方塊的面。我們稱這些小立方塊的面為方塊(不是立方塊),相應的有角方塊、邊方塊、中心方塊。轉動層時,改變了小立方體的位置,也改變了方塊的位置。 將大立方體的各個面塗上顏色,同一個面的各個方塊的顏色相同,面與面之間的顏色都不相同,這樣,共有6種顏色,每種顏色的方塊各有9個,這種最初的狀態稱為魔方的原始狀態。 轉動魔方的各個層(以下稱轉動魔方或轉動),改變了方塊的位置,使得魔方的各個面上方塊的顏色變得不相同了,即轉亂了魔方。我們可以按照某種規則轉動魔方,使其回復到原始狀態,這就是所說的魔方的復原;還可以通過顏色的搭配,使魔方的面呈現出各個圖案,如:L形、U形、工字形、口字形等等,這種特定的轉動程序稱為圖案轉動。 轉動魔方,可以使任意一個方塊落到任意一個相應的位置(「相應」的含義是:角方塊只能落到立方體的8個角、中心方塊只能落到立方體的6個面的中心等),由這些方塊不同顏色、不同位置的組合,魔方共有(12!*312)*(8!*28)*6!/6=3.153*1023種狀不同狀態,由此可見,要將一個轉亂的魔方用隨機轉動的方法進行復原是不可行的。
㈤ 魔方起源於哪
魔方,Rubik's Cube 又叫魔術方塊,也稱魯畢克方塊。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明的。當初他發明魔方,僅僅是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增強空間思維能力的教學工具。但要使那些小方塊可以隨意轉動而不散開,不僅是個機械難題,這牽涉到木製的軸心,座和榫頭等。直到魔方在手時,他將魔方轉了幾下後,才發現如何把混亂的顏色方塊復原竟是個有趣而且困難的問題。魯畢克就決心大量生產這種玩具。魔方發明後不久就風靡世界,人們發現這個小方塊組成的玩意實在是奧妙無窮。
魔方是一種變化多端的智力玩具。。1974年由匈牙利建築學教授魯畢克發明,70年代末80年代初風行於歐美及全世界。
魔方系由富於彈性的硬塑料製成的6面正方體。核心是一個軸,並由26個小正方體組成。包括中心方塊6個,固定不動,只一面有顏色。邊角方塊8個(3面有色)可轉動。邊緣方塊12個(2面有色)亦可轉動。玩具在出售時,小立方體的排列使大立方體的每一面都具有相同的顏色。當大立方體的某一面平動旋轉時,其相鄰的各面單一顏色便被破壞,而組成新圖案立方體,再轉再變化,形成每一面都由不同顏色的小方塊拼成。據專家估計所有可能的圖案構成約為 4.3×10^19。玩法是將打亂的立方體通過轉動盡快恢復成六面成單一顏色。
魔方種類較多,平常說的都是最常見的三階立方體魔方。其實,也有二階、四階、五階等各種立方體魔方。還有其它的多面體魔方,面也可以是其它多邊形。《如五邊形十二面體:五魔方,簡稱五魔,英文名稱:Megamix,又稱正12面體魔方》《3x4長方體》《3X5長方體》。
三階立方體魔方由26個小方塊和一個三維十字連接軸組成,小方塊有6個在面中心,8個在角上,12個在棱上,物理結構非常巧妙。它每個面縱橫都分為三層,每層都可自由轉動,通過層的轉動改變小方塊在立方體上的位置,各部分之間存在著制約關系,沒有兩個小塊是完全相同的。立方體各個面上有顏色,同一個面的各個方塊的顏色相同,面與面之間顏色都不相同。這種最初狀態就是魔方的原始狀態。復原魔方就是按照某種規則轉動魔方,使其恢復到原始狀態。復原魔方要一個好魔方,一雙靈巧的手,敏銳的空間想像力和高效實用的轉動程序。復原方法有很多種,具體步驟上有很大的差異性,但也有相通之處,最常見的是一層一層地拼好。
㈥ 有一個美國科幻片 好像講一個魔方盒 他們都進了那個盒子里 想逃出來一樣 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那個知道啊
立方體,又稱異次元殺陣
劇情簡介
六個素不相識的人莫名其妙地墮入一個猶如迷宮般的死亡陷阱,他們既不知道怎樣來到這里,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裡面的房間如出一轍,大家躲避著各種各樣的陷阱,並且意識到必須向同一目標努力,那就是設法逃跑。
在他們當中:昆廷是個體格強壯的警官司;倫尼斯是上了年紀的越獄專家兼感測器專家;霍洛韋是社會激進主義分子和醫生;沃思是建築師;利文是個學數學的年輕學生,她頭腦聰明,發現了令他們逃生的密碼解法。只有卡贊,一個患有孤獨症的學者,他成了他們逃跑的累贅。
不久,精明的倫尼斯在立方體中意外喪生,在沒有任何食物和水的壓力下,理性漸漸變為絕望,內情也開始被澄清。沃思在與昆廷的沖突中透露出他確實十分了解立方體的構造,而這個牢籠的外殼還是他親手設計的。
一行人終於發現了通向立方體邊緣的途徑,其實那不過是立方體與外殼之間的一道裂縫。霍洛韋自告奮勇地去尋找牆上的出口,眾人用衣服結成繩索將她放下去。然而,當她被向上拉回時,昆廷突然開始發狂,他將手鬆開,霍洛韋一頭栽了下去。
精神創作加上情緒激動,使分裂緊急加深。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沖突也在不斷地爆發。顯然,他們面對敵人不僅僅是立方體,而是他們自己……
本片榮獲1997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
這部影片是29歲的年輕導演溫琴佐·納塔利的故事片處女作,當他兒時第一次觀看《星球大戰》後便放棄了當一名連環漫畫家的初衷,而立志投身於電影業。11歲時,他與密友安德烈·比耶里克用一架SANKYO 40-XL的超八毫米攝影機製作了他們的第一部短片。此後的數年間,納塔利陸續編寫及執導了6部短片並與他人合著了3部故事片劇本。作為一位有造詣的情節串連圖板藝術家,納塔利創作了數部NELVANA動畫片和故事片,諸如《約翰尼記憶術》、《血與炸面圈》以及布魯思·麥克唐納即將出版的《悅目的毛皮》。
納塔利1996年成為加拿大電影中心的特聘研究員,完成了短片《興高采烈》的創作並獲得高度贊揚,使之可與約翰·卡彭特、達里奧·阿亨托和戴羅恩伯格的早期作品相提並論。
㈦ 魔方源於哪個國家隊
魔方源於匈牙利。
魔方,英文名為Rubik's Cube,又叫魔術方塊,也稱魯比克方塊。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厄爾諾·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