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部電影當中有非常經典的蒙太奇手法
在《黨同伐異》中,導演將巴比倫的淪陷、耶穌基督受難、聖巴米勒大屠殺、母與子的四段發生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劇情利用平行式蒙太奇表現,試圖說明人類在任何時代都有排斥異己的行為。
2. 經典的運用蒙太奇手法的電影請介紹下.
1、《飛屋環球記》
中卡爾和艾莉的婚後生活片段雖然只有短短五分鍾,但卻成為電影史上最動人的場景之一,其實這和音樂蒙太奇的運用有很大關系。當響起音樂,觀眾腦袋裡都是慢慢的幸福。
(2)蒙太奇手法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蒙太奇具有敘事和表意兩大功能,據此,我們可以把蒙太奇劃分為三種最基本的類型: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種是敘事手段,後兩類主要用以表意。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第二級劃分,具體如下:
敘事蒙太奇這種蒙太奇由美國電影大師格里菲斯等人首創,是影視片中最常用的一種敘事方法,它的特徵是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系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從而引導觀眾理解劇情。這種蒙太奇組接脈絡清楚,邏輯連貫,明白易懂。
表現蒙太奇 表現蒙太奇是以鏡頭對列為基礎,通過相連鏡頭在形式或內容上相互對照、沖擊,從而產生單個鏡頭本身所不具有的豐富涵義,以表達某種情緒或思想。其目的在於激發現眾的聯想,啟迪觀眾的思考。
理性蒙太奇 讓·米特里給理性蒙太奇下的定義是:它是通過畫面之間的關系,而不是通過單純的一環接一壞的連貫性敘事表情達意。理性蒙太奇與連貫性敘事的區別在於,即使它的畫面屬於實際經歷過的事實,按這種蒙太奇組合在一起的事實總是主觀視像。
3. 哪些電影充分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
《戰艦波將金號》很經典,另外還推薦一下《教父》第一部,特別是在嬰兒教堂受洗和邁克去殺人那一段,蒙太奇用的很精彩
國產片的話,《無間道》的最後也不錯
4. 運用蒙太奇手法的經典影片,和比較有內涵的電影
給你推薦一部片子
不知道你看過沒
今年奧斯卡獲獎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如果你愛看電影應該已經看過了
但這真的是一部很有內涵的片子
強烈推薦
給你一個既心酸又美好的故事
尤其是孩子似的天真與他們命運的曲折形成對比
讓你更為之震撼而感觸頗深
建議找個時間 專門品味這部經典的影片
保證你會有所感觸
賈馬爾·馬里克(戴夫·帕特爾飾),來自孟買的街頭小青年,現在正遭到印度警方的審問與折磨。原因
是賈馬爾參加了一檔印度版的《誰想成為百萬富翁》電視直播節目,然而就在他面對最後一個問題之前,有
人揭發了他作弊。賈馬爾當然矢口否認。
在解釋為什麼能完美答對每道題的同時,賈馬爾的生活也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他講起了認識的一位寶
萊塢明星,在一起搶劫事件中喪生的母親,以及他與哥哥沙里姆如何認識了拉媞卡(芙蕾達·平托飾),他一
生的摯愛。
三個無家可歸的年輕人被一所孤兒院收容,每天以乞討為生。但是孤兒院的負責人卻想弄瞎他們的眼睛
以增加乞討收入,於是他們逃走了。然而在他們爬火車時拉媞卡卻因意外失足,再被孤兒院的人抓去。兄弟
倆在泰姬陵附近暫時住下來,賈馬爾以給遊客提供導游服務為生,而沙里姆則與街頭混混趁機偷取旅客的財
物。
但是賈馬爾對拉媞卡的思念並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減少。最終他說服沙里姆一起回到孟買尋找拉媞卡,
可是一系列的變故使得他雖然見到了拉媞卡,卻再次失去了她——她被黑幫老大奪去;而兄長沙里姆也成了
黑幫的一員。
於是賈馬爾想到了來參加這個電視節目,因為他知道這是拉媞卡最喜歡的節目,她一定會看到他。此時
,隔在賈馬爾與2000萬盧比之間的,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
警方認為賈馬爾的故事「雖然怪誕,但貌似有理」,於是放他回去繼續參賽。拉媞卡果然在電視上看到
了他,沙里姆此時也幡然醒悟,給了拉媞卡車鑰匙與電話,催她快去找賈馬爾。最後一個問題是「請說出三
個火槍手的名字」,賈馬爾並不知道,於是他使用了電話求助。電話打給他的兄長沙里姆,接聽的卻是拉媞
卡。賈馬爾聽到她的聲音固然興奮,但可惜拉媞卡也答不上這個問題。於是賈馬爾猜了一個,可喜的是
他猜對了!而此時沙里姆為了能讓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也與黑幫老大同歸於盡。
那天晚上,賈馬爾與拉媞卡終於在火車站相見。他們忘情擁吻,有情人終成眷屬……
5. 誰知道一些使用蒙太奇手法的經典影片
總體說來,蒙太奇是一種剪輯的藝術
《波坦金戰艦》是蒙太奇技術運用的典範。現在世界各大電影學院當教材使用。
《鐵面無私》對《波坦金戰艦》致敬的電影,其中蒙太奇鏡頭的運用也很好。
《2001太空漫遊》骨頭轉變成宇宙飛船的經典鏡頭也是運用了蒙太奇手法。
格里菲斯《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最後一分鍾營救」和「分段剪輯技術」的運用;
讓·雷諾阿(法國):《大夢幻》、《游戲規則》——強化了景深鏡頭和長鏡頭的表現力;
阿雷·雷乃(法國):《廣島之戀》;
杜甫仁科(前蘇聯):《土地》——開創詩電影,死亡畫面優美
《羅拉快跑》----蒙太奇的表現手法相當獨特!
6. 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是什麼
蒙太奇(法語: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經常用於三種藝術領域,可解釋為有意涵的時空人為地拼貼剪輯手法。最早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後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包括室內設計和藝術塗料領域。
蒙太奇原指影像與影像之間的關系而言,有聲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現之後,在影像與聲音(人聲、音響、音樂),聲音與聲音,彩色與彩色,光影與光影之間,蒙太奇的運用又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眾多,迄今尚無明確的文法規范和分類,但電影界一般傾向分為敘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徵的、對比的和隱喻的)三類。
(6)蒙太奇手法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憑借蒙太奇的作用,電影享有時空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早在電影問世不久,美國導演,特別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電影蒙太奇的作用。後來的蘇聯導演庫里肖夫、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繼探討並總結了蒙太奇的規律與理論,形成了蒙太奇學派,他們的有關著作對電影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7. 以下蒙太奇表現手法的電影例子
總體說來,蒙太奇是一種剪輯的藝術。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譯音,原本是建築學上的用語, 意為裝配、安裝。影視理論家將其引伸到影視藝術領域,指影視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剪輯組合。
當我們描述一個主題時,我們可以將一連串相關或不相關的鏡頭放在一起,以產生暗喻的作用.這就是蒙太奇。例如:我們將母親洗衣、做飯、帶小孩甚至連父親看報紙的鏡頭放在一起,就會產生母親很忙碌的感覺。
事實上蒙太奇不應說只是剪輯的手法,因為還有其它形式可造成蒙太奇的效果,簡言之即是中國文字中的「會意」二字,可以靠著剪輯將不同地方的人景事物前後排序,讓你以為有所關聯,例如:先拍一人在敲門,隨後人進屋內,事實上屋內屋外可能是在不同的地方拍攝的。
何謂蒙太奇段落,如:先有一個鏡頭出現兩個人面對面的畫面,緊接一個鏡頭是其中一個人的面部特寫,觀眾藉由這個人的表情,可以知道另一個人的動作,雖然那個人並未出現於畫面。蒙太奇所呈現的時間是導演嚴格挑選的那個點。此外蒙太奇強調的是一件事發展後的結果,如:一個女人在酒廊爭吵,緊接一個鏡頭是她已死在卧室里,鏡頭強調的是爭吵後的下場,結局的考慮超過她被謀殺的過程。 蒙太奇突出事件結果所帶來的驚覺,先使觀眾瞬間知道死的結局,再讓觀眾看到客廳零亂的場面。由知到溯緣由和場景。
電影大家認為,電影的實質在於影片的構成,在於為組織一系列印象所拍攝的片斷的相互關系——怎樣由一個鏡頭轉換到另一個鏡頭,它們在時間順序上是怎樣構成的。他們確信通過蒙太奇剪輯可以創造非凡的效果,達到電影的敘事和表意。舉一個經典的例子:
(一)一個青年男子從左向右走來。
(二)一個青年女子從右向左走來。
(三)他們相遇了,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點著。
(四)一幢有寬闊台階的白色大建築物。
(五)兩個人走向台階。
這樣連接起來的片斷在觀眾眼中變成了一個不間斷的行動: 兩個青年在路上碰見了,男子請女子到附近一幢房子去。實際上, 每一個片斷都是在不同地點拍攝的。表現青年男子的那個片斷是在國營百貨大樓附近拍的,女人那個片斷則是在果戈里紀念碑附近拍的,而握手那個片斷是在大劇院附近拍的,那幢白色建築物卻是從美國影片上剪下來的(它就是白宮),走上台階那個片斷則是在救世主教堂拍的。結果,雖然這些片斷是在不同的地方拍攝的, 可是在觀眾看來卻是一個整體,在銀幕上造成了庫里肖夫所謂的 "創造性地理學"。 這里利用人們的錯覺把不同時空的片斷構成一個整體,蒙太奇的分解組合功能充分地體現了出來。
這回給你幾個片斷,你當回導演,進行一下編輯,看看領沒領悟蒙太奇。
(1)你被送進精神病醫院
(2)一隻手打開收音機,播到調頻FM92.5
(3)面部特寫,很高興的表情,還不時的偷笑。
(4)桌子上的電子表顯示今天是星期五,時間是九點整
(5)你開門進屋
8. 電影蒙太奇手法是什麼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譯,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電影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電影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但當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含義。例如卓別林把工人群眾進廠門的鏡頭,與被驅趕的羊群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鏡頭,與工人示威遊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就使原來的鏡頭表現出新的含義。愛森斯坦認為,將對列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其效果「不是兩數之和,而是兩數之積」。憑借蒙太奇的作用,電影享有時空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早在電影問世不久,美國導演,特別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電影蒙太奇的作用。後來的蘇聯導演庫里肖夫、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繼探討並總結了蒙太奇的規律與理論,他們的有關著作對電影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蒙太奇原指影像與影像之間的關系而言,有聲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現之後,在影像與聲音(人聲、音響、音樂),聲音與聲音,彩色與彩色,光影與光影之間,蒙太奇的運用又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眾多,迄今尚無明確的文法規范和分類,但電影界一般傾向分為敘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徵的、對比的和隱喻的)三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對蒙太奇的作用提出異議,認為蒙太奇是把導演的觀點強加於觀眾,限制了影片的多義性,主張運用景深鏡頭和場面調度連續拍攝的長鏡頭攝制影片,認為這樣才能保持劇情空間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時間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無法否定的,電影藝術家們始終兼用蒙太奇和長鏡頭的方法從事電影創作。也有人認為長鏡頭實際上是利用攝影機動作和演員的調度,改變鏡頭的范圍和內容,並稱之為「內部蒙太奇」。
9. 電影中蒙太奇手法是什麼
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在塗料、塗裝行業蒙太奇也是獨樹一幟的藝術手法和自由式塗裝的含義。
當不同鏡頭拼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特定含義。寫作時採用這種方法寫作的方式也叫蒙太奇手法。
(9)蒙太奇手法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構成:
蒙太奇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兩方面。畫面合成:由許多畫面或圖樣並列或疊化而成的一個統一圖畫作品。
畫面剪輯:製作這種藝術組合的方式或過程是將電影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