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一個女孩彈鋼琴的電影
應該是 情鍵四分鍾,那個不是孤兒院,是監獄,那個女孩脾氣很暴躁,是因為小時候被養父強奸了。有個老太太義務教監獄里的犯人彈鋼琴,她們兩個從開始的互相不理解,到後來的心心相惜,老太太最後很欣賞女孩的才華,於是犧牲了自己的名譽和未來,幫助女孩越獄去參加了鋼琴比賽。在比賽中,女孩用靈魂彈了4分鍾的鋼琴,最後被趕來的警察帶走。影片之所以叫 四分鍾,就是電影結束的四分鍾的鋼琴演奏。
很震撼的片子,應該是德國的
② 尋找一部關於鋼琴的外國電影
鋼琴課
19世紀中期的紐西蘭有著優美的自然景色和豐富的礦產資源,還有廉價的勞動力。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紛紛飄洋過海,去那裡實現自己的發財夢。蘇格蘭女人艾達是一個面目清秀、性格內向的小婦人,她不會說話,有一個9歲的女兒弗洛拉。艾達遵從父親的安排,嫁給遠在紐西蘭的斯圖爾特——一個她從未見過面的男人。
船把她們送上紐西蘭荒涼的海灘,艾達和弗洛拉等待斯圖爾特來接她們。她們只有簡單的行李,卻有一架黑沉沉的鋼琴。斯圖爾特帶著一幫土著人來接艾達,因為道路難走決定把鋼琴留在海灘上。
艾達思念自己的鋼琴,只好求助於鄰居貝恩斯,請求貝恩斯帶她和女兒去海邊看鋼琴。他們來到海邊,艾達急切地撲向鋼琴彈起來,弗洛拉在琴聲中舞蹈。貝恩斯默默地望著她們,他從這震撼人心的音樂中了解了艾達的心,並迷戀上了她。於是他主動提出以自己的80畝地換取海灘上的鋼琴,斯圖爾特很高興,貝恩斯提出要艾達給他上鋼琴課,斯圖爾特也滿口答應了。艾達起初並不答應這個交易,她認為貝恩斯是個粗人,不配碰她的鋼琴,但是在斯圖爾特的威懾下也只好答應。為了彈琴,艾達只好每天去貝恩斯的小屋上鋼琴課,弗洛拉和一隻小狗在外面玩。艾達專注地彈著琴,可貝恩斯卻不練鋼琴,只是痴迷地望著她,對於他來說,上鋼琴課是一種很美的享受。
貝恩斯知道艾達極想重新擁有自己的鋼琴,於是向她提出「以物易物」:在她彈鋼琴的時候他對她做些事,如果她同意,一次算一個鍵。艾達同意了,對於貝恩斯來說,這不是單純的游戲,這是情慾的表達。
斯圖爾特問艾達貝恩斯的鋼琴彈得怎樣,艾達只是笑了笑,毫不知情的斯圖爾特很滿意。在長久的交往中,艾達和貝恩斯的感情與日俱增,不料他們在一次裸體相對時被不諳世事的弗洛拉發現了。弗洛拉告訴了斯圖爾特她不明白為什麼一直是媽媽教琴而柏為什麼一直不彈,為什麼有的時候在彈而有的時候卻沒有任何聲音,於是,斯圖爾特就有點懷疑了。
柏因為太愛艾達於是決定把用土地換來的鋼琴送給艾達。斯圖爾特起初還以為是柏變卦。不再教柏鋼琴的艾達其實也早已習慣了彈琴的時候有柏在,也已經愛上了柏。於是她決定去找柏。但是被斯圖爾特發現了,他用木板把門窗釘死,軟禁了艾達。第二天一早,斯圖爾特又拆下了窗上的木板,告訴艾達他信任她,於是出去幹活了。而艾達在送給貝恩斯信物時又一次被發現,斯圖爾特暴怒了,失去了理智的他砍掉了艾達的一個手指。然而,艾達是無法說服的,這也許是一種意志的力量。斯圖爾特終於徹底絕望了,他帶著槍來到貝恩斯的小屋,要他帶艾達走。
有情人終成眷屬,貝恩斯帶著艾達和弗洛拉以及鋼琴離開了小島。在船上,艾達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後,終於決定拋棄這象徵了她沉重的痛苦記憶的鋼琴,她把它掀到了海里。
貝恩斯與艾達組成了幸福的家庭,艾達以教鋼琴為生,貝恩斯請人給她做了一個銀指套,每當銀指套與琴鍵相撞時,總會發出一種奇特的聲響,它融入了鋼琴美妙合諧的音符之中,創造出了另一種完美的旋律。 艾達也漸漸開始學說話,但是聲音粗得嚇人,她只是在黑暗中獨自一個人說話,傾訴自己的心聲。
③ 彈鋼琴吹小號一樣一樣是哪部外國電影里的
《海上鋼琴師》,這一段應該是男主1900自己編的曲子,好朋友麥克斯後來在樂器店賣小號的時候吹奏了。
④ 『求一部和鋼琴有關的電影名稱』
閃亮的風采 Shine
20世紀50年代時,主人翁大衛·赫夫考生長在一個家教極嚴的猶太家庭,並但他患有輕微的神經緊張症。少年時代他就已顯露鋼琴家的才華,他的父親彼得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他的身上,時時督促他勤學苦練。
大衛的琴藝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之後,接到赴美學習的邀請,但彼得不放他走。因為他那冷酷的父親不肯放棄自己對兒子控制,大衛的音樂生命幾乎因此而斷送。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大衛毅然獨自離家,帶著父親「永遠不許回家」的禁令離開澳大利亞遠赴到倫敦音樂學院求學,實現了自己進修音樂的願望。
在皇家音樂學院,他師從塞西爾教授,廢寢忘食地准備在音樂會上演奏難度極高的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由於大衛的精神負擔太重,他在演出結束時暈倒,被送進醫院。後來,在妻子吉莉安的鼓勵下,他終於走出病魔陰影再次成功地舉辦了音樂會……
⑤ 這個彈鋼琴的是誰是那個電影
蒂姆·羅斯主演的《海上鋼琴師》
⑥ 這個彈鋼琴的視頻是哪個電影上的片段
《海上鋼琴師》
⑦ 有誰知道關於彈鋼琴的電影啊
《鋼琴師》描述惡的浩大,但也給美以微芒。它給了生以唯一的理由。
《鋼琴課》簡·坎皮恩要說一個極致的故事,所以讓她的女主人公是啞女,再讓她到一個荒島上。這個影片,亦是簡在荒島上,以電影對《呼嘯山莊》進行的一次仿寫。
《鋼琴教師》四十歲的女教師梳著一絲不苟的發髻,米白色的風衣下,身體瘦弱,卻不是讓人覺得可以愛惜,而是冷硬地有一種斥力。她的學生好象愛上了她,但這個二十歲的,陽光燦爛的男生一點都不明白他愛上的是怎樣的一個女人。走投無路。這是悲劇。她的天分太高。如果一個平常女子,也許根本走不上一條這樣可怕的路。明亮的玻璃窗,明亮的燈。音樂會即將開始。她拿出一把刀子,刺入自己的左胸上方。她慘淡地笑著。
《海上鋼琴師》這是一個美的世界。有鋼琴和小號,有船,和幻想。1900以他的堅決,維持了一個音樂的烏托邦,一種可能有的,崇高的完整的美。他以發燙的琴弦點燃香煙,遞給傑利·羅爾·莫頓,自稱在1902年發明了爵士樂的人。那一刻,他是無冕的王。
^_^以上是選摘的~詳細看:
⑧ 有一部電影有位彈鋼琴非常快的彈完之後還點著一支煙
《海上鋼琴師》 有個情節是他和一個鋼琴家比賽彈鋼琴,放根煙在琴下,彈完了,煙也燃完了,但是煙灰一點都沒抖掉。
⑨ 請問這部電影是什麼名字裡面二人彈奏鋼琴非常搞笑。
好像是電影《大商店》,當時彈的曲子是《Mama Yo Quiero》
⑩ 有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彈鋼琴很厲害,喜歡上一個小時候帶過自己的保姆(大不了幾歲),電影叫什麼
<想飛的鋼琴少年>
絕對是這部電影。非常好看!!!
劇情:
差不多已經滿6歲了,維達斯(FabrizioBorsani飾)有著非常敏感的聽覺,平時的娛樂活動就是閱讀網路全書。他是父母親眼中的掌上明珠,父親Leo(UrsJucker飾一位發明家,正在著手改進助聽器設計上的鋼絲韌化處理革命技術,而英國籍的母親Helen(JulikaJenkins飾)則熱心於挖掘兒子的天賦。
即使是在這樣幼小的年紀,維達斯已經能夠完全理解他所接受到的任何吸引他的事物。孩子很迷戀行為古怪的祖父(BrunoGanz飾),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老人的工作室里,聽爺爺講述忠告和建議,還有讓他的夢想開始飛翔。
到了12歲的時候,維達斯(現在由現實生活中的天才TeoGheorghiu飾)對於自己的與眾不同越發感到不適,面對現實生活也變得十分早熟。在祖父的幫助下帶上一對木製的翅膀然後從陽台上跳了下去,就在跌到的那一瞬間,男孩心中忽然有了一個主意,假裝自己的天賦因為這么一摔而消失了。就在享受這個「詭計」的同時,男孩也幫助父親挽救了事業,同時也從中體驗到更多生命的真諦。
本片中負責演奏鋼琴部分的泰歐‧蓋爾基,同時也是電影中飾演中12歲的維特和大多數被視為音樂天才的少年一樣,維特從小就擁有過人的敏銳聽力、令人驚異的鋼琴才華、以及來自於雙親「成為偉大鋼琴家」的殷切期望,只有當他和童心未泯的爺爺相處時,才能暫時釋放加諸在他身上的壓力。有一天,維特終《想飛的鋼琴少年》劇照(10張)於決定為自己的人生而活,在滂沱大雨的夜晚,戴上爺爺親手打造的翅膀,縱身一躍、飛上天際…本片是瑞士導演佛瑞迪‧穆勒醞釀長達廿年的心血結晶,透過詩意且幽默的視角,觀照出一個關於天才、赤子之心、親情與夢想的溫馨小品。飾演維特的泰歐‧蓋爾基(TeoGheorghiu)本身就是一位音樂神童,一九九二年出生於瑞士,五歲即展現優異的音樂天賦,隨後以資賦優異的身份被推薦到英國普賽爾音樂學院就讀(PurcellSchool)。他會說五種語言、除了音樂也喜歡數學。二○○四年,他在瑞士與蘇黎世管弦樂團合作舒曼的鋼琴協奏曲,贏得全場一千四百名觀眾一致喝彩。穆勒慧眼獨具認為泰歐就是詮釋維特的不二人選,泰歐的表現也果然令人激賞,全片的鋼琴演奏,不管是內斂的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炫技的李斯特《鍾》,抒情的莫札特《輪旋曲》(選自K.511),全都不假他人親自批掛上陣。他與飾演爺爺的歐洲巨星布魯諾‧甘茲(【帝國毀滅】、【逐夢鬱金香】、【吸血鬼】、【永遠的一天】、【慾望之翼】)渾然天成的合作默契,也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精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