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電影八百講述的是哪個年代的歷史

電影八百講述的是哪個年代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8-10 16:10:03

㈠ 《八佰》的歷史背景和原型是怎樣的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第88師524團一營420餘人,堅守上海四行倉庫,四天四夜中,抵擋住日軍的猛烈進攻。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謝晉元對外宣稱倉庫內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

《八佰》故事原型為1937年10月底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該營本來有近800人,但在淞滬會戰的前期戰斗中犧牲了許多戰士,所以守衛四行倉庫的這個營實際上只有414人(也有423人的說法)。

負責這個營軍事指揮的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為了麻痹日軍,故意對外宣稱第一營有800名戰士。因此,這部影片取名為《八佰》。事實上,日軍一直認為守衛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有一個團甚至一個旅的兵力,直到該戰役結束,日軍指揮官松井石根大將才大呼上當。

(1)電影八百講述的是哪個年代的歷史擴展閱讀:

八百壯士四天四夜的奮戰,不僅振奮了租界中人,更讓他們意識到中國軍隊仍在戰斗,警醒了全國四萬萬同胞認定中華不亡,為後續不屈不撓的抗戰勝利打下精神基礎。

而歷史沒有忘記他們,2014年,謝晉元及八百壯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㈡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是講了什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讓無數觀眾淚奔的電影《八佰》,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㈢ 《八佰》這部劇主要是講述什麼故事的主角是誰

講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沒有所謂的主角。

《八佰》怎麼說的?是國家危在旦夕時的家國情懷?是租界里的人麻木空虛嗎?天堂和地獄隔著一條河是不是很奇妙的景觀?是操縱戰爭背後的政治博弈嗎?

想必是看了電影的觀眾對上海飛奔的白馬印象深刻,它已經被日軍炸成了碎牆。作為這個人間地獄最醒目的亮色,它吸引了租界里的人們,在中華民族的心中種下了斗爭的火種。換句話說,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即使傷痕累累,中華民族也不應該在黑暗的馬廄里安逸。

這部電影的另一個巨大成功在於對小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貪生怕死,油嘴滑舌的老算盤(張毅)戳了幾下觀眾的笑聲,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倉庫保衛戰的緊張氣氛。

那麼,導演為什麼要刻意安排老算盤去發現白馬的位置呢?白馬一定不是前兩天困在倉庫里的,一定是有士兵的寶馬。為什麼這么容易被嚇到?其實戰爭年代也不缺弱小害怕打仗的普通人。所以,讓老算盤充當放出白馬的“罪人”,也從側面暗示了正是這樣的人才把中華民族置於險境。

除了白馬和老算盤這兩個鮮活的形象之外,白馬最初的生活環境,——馬廄,也有一定的含義。就電影的環境而言,四線倉庫是戰場倉庫。除了必備的軍事物資,戰馬是不可或缺的。為什麼空馬廄里只有這匹瘦瘦的卻很亮的白馬?這象徵著當時中華民國在國際上被孤立的惡劣處境。

影片一開始就說明了1937年(——)當時的社會背景。自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來,東北、華北相繼淪陷,國軍節節敗退。蔣介石堅持“先留在國內再出國”的方針,對日本的侵略作出了消極的回應,重點是國共內戰。然而,歐美國家選擇從另一邊看火,甚至收獲漁民的利益。

三、【羊拐和老鐵】

這兩個小人物可以說是影片“訓練”的重點。其中一個是“硬漢”,另一個是“懦夫”。合在一起,不僅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幸福對比,更是那個時代不同命運的縮影。除了戰場上的血腥分歧,他們的家庭狀況也在影片中被反復提及。

洋瓜(王千源飾)是戰爭年代——的特產,一生無妻無子,普通人也能享用。然而,這已經成為一個直到他死去都無法實現的願望。他越勇敢,越看到死亡,就越痛苦。他不知道他的母親可能再也見不到他了,他出生的家鄉甚至不能給他留下墳墓。他依然保護著自己的國家,他作為軍人的信仰,多少遺憾和失望,只化作一句:“下輩子,你一定要嘗嘗這個味道。”下輩子,請做一個平時的普通人。

老鐵(吳江)也是整部劇笑點的貢獻者之一。他的“懦弱”和他的五大三粗的外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讓人發笑。其實他只是一個關心家庭的普通丈夫,一個普通的父親。在那個不幸的年代,他只是碰巧是個不幸的士兵。雖然前期總被人笑稱“瓜信”,但他選擇成為敢死隊來掩護大部隊的撤離。

最後,老鐵的結局是一座戲劇性的橋梁。老鐵是個優秀的炮兵,終於回到了崗位。臨戰前,他唱了一出五將之一的三三三五四黃忠的戲。

說到這里,我不禁覺得,管虎導演是有叛逆精神的。越是有人歌頌關,我就越想歌頌不喜歡關的人。黃忠被封為五虎大將之一時,關羽誇口說黃忠年紀大了,不能被封為五虎大將。但黃忠百步穿楊的本事,並不是得了虛名,關羽最後還是輸了。將黃忠和老鐵聯系在一起,可能是因為老鐵作為炮兵的身手不可小覷,更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老師傅。老鐵曾與民國著名軍閥張大帥在一起,黃忠也是漢末著名軍閥劉表手下的一名武將。

《八佰》絕對可以算是失落已久的電影界給全國觀眾的高分答案,其內涵更是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咀嚼。在過去,抗日戰爭電影或電視劇很少把戰場和租界聯系在一起。其實租界的“人民戰爭”也是一個不錯的辯論話題。只有我有點見識,我的視角大多集中在倉庫的戰場一側。

㈣ 八佰歷史背景

八百壯士」當年守衛的四行倉庫的遺址,重溫這段滾燙的歷史。





抗戰時期的四行倉庫(模型)

作為淞滬會戰中中國軍人對抗敵軍的最後一個據點,四行倉庫有兩點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四行倉庫是一座混凝土建築,牆體很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擋炮彈的襲擊。二、四行倉庫背靠蘇州河,而當年河對岸就是公共租界。日軍害怕炮彈打到租界,不會用重炮攻打四行倉庫。

㈤ 細數《八佰》的劇情,講述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這部電影從劇情到演員演技都非常棒,完美傳遞出自強不息的精神,令人看得熱血澎湃,正能量滿滿。主要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時期,“八百壯士”浴血奮戰,犧牲小我,成就大家,固守蘇州河畔四天四夜,阻擊日軍的故事 。

成就大我

有了自殺襲擊的例子,越來越多的士兵勇敢起來,背負起使命,與敵人同歸於盡。一聲嘶吼:娘,孩兒不孝了。看的令人淚眼婆娑,一個年紀20歲左右的孩子決然的跳下去擋住敵人的炮火。隨後越來越多的戰士,在自報姓名之後,選擇與敵人同歸於盡。無數人燃起熱血,成就大我,鏖戰四天,終於獲令撤往英租界。

㈥ 電影八佰的歷史原型

《八佰》取材自與日軍奮戰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的真實經歷,歌頌面對強敵毫不退讓,戰士誓死保衛家國的崇高氣魄。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中日雙方幾十萬大軍拚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僅留下一支堅持最後抵抗的部隊。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奉師長孫元良之命率420餘人,對外宣稱有800人,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抗擊日軍數萬人,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傷敵無數,自己僅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從此聞名中外,激發了全國抗日熱情,被譽為「八百壯士」。

(6)電影八百講述的是哪個年代的歷史擴展閱讀:

在《八佰》中是沒有絕對主角存在的,這種做法對於電影而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劣勢是電影從頭至尾都缺乏了一個真正的代表性人物,作為典型聚焦的小人物們,他們在電影中的表現都不差,但你卻又很難說他們哪一個人是電影的核心,這終究使電影留下了人物模糊的詬病。

然而另一面,這樣的群像處理也使觀眾得以多角度走進了這部電影,當人們看到這些身為戰士的小人物如何在這場戰爭中逐步蛻變,看到河對岸的普通民眾從隔岸觀火的冷漠到群情激昂的熱血,其實作為觀眾在情緒上也開始逐漸升溫,這恰恰是《八佰》的高明之處,它並沒有用單一的悲壯來煽動觀眾的愛國情緒,而是從不同視角為出發,讓人真正洞悉以這場戰爭背後的血與淚。

㈦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 420餘將士駐守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進攻,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主將對外宣稱有800人,影片也由此得名「八佰」。


在淞滬會戰期間,日軍憑著坦克和飛機的優勢,對國軍進行猛烈進攻,蔣介石派遣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10月26日,由於閘北地區抵抗越來越艱難,當局決定撤出大多數部隊,去防衛上海西部郊區。獨留下88師來防守。

她問謝晉元有多少人的時候,謝晉元告訴讓有800人,才有了之後八百壯士的說法。從27日到30日,戰鬥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西方的關注,31日政府下令,停止戰斗,退出戰場。日本在這次戰斗中損失了2000多人,由此可見,我們中國人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


《八佰》展現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為了抵禦外來侵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年僅20歲四川娃的陳樹生,掛滿了手榴彈,跟日本軍人同歸於盡,寫下的血書是「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姜武飾演的老鐵,原本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遇事就躲,也是他在最後拿著大刀,唱著戲曲,奮勇殺敵。


真是這群人,面對大敵當前,國難當頭,挺身而出「誓以我命固我土」,這人性的閃光點,才顯得可貴。這也是《八佰》展現的,也是四行倉庫守軍們當年進行的,我們珍愛和平,我們反思戰爭。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錚錚鐵骨,我們才能有當下美好的生活。

㈧ 電影《八佰》演繹了一個什麼故事

據了解,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主要講述了在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名壯士在四行倉庫對抗三十萬日軍,並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這場戰爭也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鋒,持續了接近三個多月,當時的上海瀕臨淪陷,人心渙散。


電影《八佰 》是由管虎執導,他曾在微博里表示過,因為很少有人了解四行倉庫保衛戰,所以他決定將四行倉庫保衛戰拍攝成電影,讓大家感受到英雄們的熱血戰斗的過程。
這部電影原本定於2019年6月15日上映,後來官方宣布因技術原因,不能如期播出,影片定於2019年7月5日中國內地上映。據說,《八佰》開拍之前,為了還原1937年的時代感,進行長達整整兩年的籌備工作,可見導演的用心,相信這將是一部良心劇。
除了劇情上之外,《八佰》的演員陣容十分強大,不僅請來黃志忠、姜武、張譯、王千源等老戲骨加盟,還有張俊一、歐豪、杜淳、魏晨、俞灝明、鄭愷等小鮮肉,讓人非常期待。

㈨ 八佰這個電影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一、歷史中的《八佰》:「我們為中國而生,死不足惜」

1. 淞滬會戰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戰爭中隨處可見死傷的普通百姓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統計死傷30萬人。

國民黨將領陳誠之子講述日軍之殘忍

淞滬會戰之慘烈、悲壯,不是一言兩語可道清,卻應被所有國人銘記,強烈推薦大家觀看相關紀錄片《生死地——1937淞滬會戰實錄》,優酷上可以找到高清片源。
2. 「四行孤軍」: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由於中日兵力懸殊,國軍部隊雖英勇奮戰,但仍節節失陷,為保存有生力量、守衛南京,已決定全線撤退上海。

此時,臨近「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召開,各國代表已齊聚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蔣介石對此會議充滿期待,希望能夠通過一場「孤軍奮戰」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抗戰的決心與信息,以爭取世界的同情及列強國的介入調停,遂決定令88師留在閘北,死守上海。

88師的師長孫元良最終派出麾下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堅守蘇州河以北,率領他們的是第524團團附謝晉元,他們的陣地便是影片中所呈現的四行倉庫。
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這四百將士,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後人稱其為「四行孤軍」——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這支隊伍多為湖北保安團的團員——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
就這樣的四百多人,要面對瘋狂湧上的日軍,大家心裡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
四行倉庫與租界僅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天五夜,造就了中外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奇特景觀——租界里的中國民眾與英美記者,不顧流彈橫飛,全程圍觀著對岸這場中日軍隊的激烈交戰。
戰時的四行倉庫與對岸的圍觀百姓
「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滬上名醫陳春仁在多年後回憶起這場戰事圍觀時記錄道:「八佰壯士」稱不需任何援助,只想要一面國旗。
3. 堅守之後緣何撤兵?
中日連日戰爭,給對岸的公共租界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四行倉庫東南角方向,聳立著兩個巨大的煤氣罐,一旦日軍炮火偏離、煤氣罐被炸起火,將殃及租界民眾安危,半個上海也將不保。
巨大煤氣罐所在位置
公共租界當局通過外交途徑照會中國政府,要求政府從人道立場下令孤軍撤退。
很快,蔣介石便下達了撤軍令。
雖無法接受,但軍令如山,謝晉元只得顧全大局、執行命令。
這便是影片最後,「八佰壯士」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沖橋撤入公共租界的原因。

㈩ 電影《八佰》講述了什麼內容,有什麼感悟

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 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張俊一等演員共同出演。

閱讀全文

與電影八百講述的是哪個年代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邵氏有哪些經典武打電影 瀏覽:75
兇相電影好看嗎 瀏覽:662
海賊王電影高清全集免費下載 瀏覽:371
有一部電影叫多少度灰的 瀏覽:85
狄龍電影冷血十三鷹免費觀看 瀏覽:321
微信有什麼群可以免費看電影嗎 瀏覽:118
電影緣果的免費 瀏覽:618
三十而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463
電影中的鏡頭怎麼拍攝 瀏覽:852
內蒙古草原知青電影有哪些 瀏覽:202
p2怎麼看小電影 瀏覽:730
小狗奶瓶電影免費播放 瀏覽:665
國外是怎麼看電影電視劇 瀏覽:833
周冬雨演過的好看的電影 瀏覽:440
如何排一部微電影 瀏覽:584
電影粵語沒字幕怎麼辦 瀏覽:104
午夜劇場免費韓國電影 瀏覽:994
南印電影有哪些 瀏覽:99
法國有哪些電影好看 瀏覽:205
pc在線看電影的軟體有哪些 瀏覽:789